㈠ 冬天的時候,冬眠的動物有哪些換毛的動物有哪些貯藏的動物有哪些
冬眠的動物有蛇、青蛙;換毛的動物有犴達罕、西伯利亞虎;貯藏的動物有松鼠。
1、蛇:
蛇需要冬眠,而且所有種類的蛇都會冬眠,當環境溫度低於15℃時,蛇就會進入冬眠狀態。以這個溫度來看,蛇一般在秋天就開始了冬眠。到了冬眠的時候,蛇會盤踞在洞中睡覺,一睡就是幾個月,不吃不喝,一動不動地保持體力。
但蛇在冬眠也不是完全沉睡,風和日麗的天氣,偶爾也會出來曬太陽,有時也會進食。等到春天真正到了的時候,蛇就醒來了,開始外出覓食,並且脫掉蛻皮,新年換新衣。
2、青蛙:
青蛙是兩棲動物,也是冷血動物,它們的體溫會受到氣溫的影響,隨著氣溫的變冷,它們的體溫也會逐漸下降。當氣溫下降到一定程度時,青蛙就鑽進泥土裡,不吃不動,處於睡眠狀態,以此來躲避嚴寒。
青蛙冬眠的時間和蛇差不多,在秋末天氣變冷時,青蛙帶蟄伏在水底或洞穴之中開始冬眠,翌年春季天氣變暖時再回到水中繁殖。
3、犴達罕:
犴達罕過冬需要換毛,4月初至5月份脫落冬毛,從耳、鼻部開始,背部和四肢依次逐漸脫落換毛,換毛的遲早因性別、年齡的不同而有差異,通常是膘肥體壯的成年雄獸最先換毛,其次是幼仔和懷孕的雌獸,老弱個體可延遲至7月中旬。
4、西伯利亞虎:
西伯利亞虎,在夏季由於日照時間長,被毛會變短,顏色變深。進入冬季則毛長而色淡,呈淡黃色。了抵禦低達零下45度的低溫,它長著厚厚的皮毛,在老虎中,它每平方英寸的毛發數量是最多的。
5、松鼠:
松鼠會在入冬以前儲存一些松子和乾果。松鼠是在自己的洞里過冬的,因為冬天出去找食物會很冷,所以提前把整個冬天的食物准備好過冬。
㈡ 換上厚厚的毛過冬的動物有哪些
1、科迪亞克島棕熊
科迪亞克島棕熊,到了冬天被毛會進一步長長,能長到10厘米,到了夏季則重新變短,顏色較冬季的深。
2、狐狸
成年狐狸每年換毛1 次,每年的3~4月份開始,7~8全部脫完,新的針絨毛開始同時生長,11 月份形成長而厚的被毛。
3、美洲水鼬
美洲水鼬,分布於美國和加拿大。頭形狹長,嗅覺、聽覺靈敏。尾巴多毛,掌上有蹼。夏天的毛較稀疏;冬天的毛較密及深色,很適合低溫環境。
4、普通鼩鼱
普通鼩鼱,冬毛柔密而長,夏毛稀疏而短。吻、頭、體背、四肢及尾上面被毛棕褐色,頜下頸下、胸、腹及尾下面被毛灰白或灰棕色。棲息於森林、灌叢、草地等潮濕地域。
5、河麂
河麂,冬毛粗而厚密,枯草黃色;夏毛細而較短,光潤而微帶紅棕色;腹毛略呈淡黃色;全身無斑紋。棲息於河岸、湖邊、湖中心草灘、海灘蘆葦或茅草叢生的環境,也生活在低丘和海島林緣草灌叢處。
㈢ 哪些動物換皮毛
1、科迪亞克島棕熊
科迪亞克島棕熊,到了冬天被毛會進一步長長,能長到10厘米,到了夏季則重新變短,顏色較冬季的深。
2、狐狸
成年狐狸每年換毛1 次,每年的3~4月份開始,7~8全部脫完,新的針絨毛開始同時生長,11 月份形成長而厚的被毛。
3、西伯利亞虎
西伯利亞虎,在夏季由於日照時間長,被毛會變短,顏色變深。進入冬季則毛長而色淡,呈淡黃色。了抵禦低達零下45度的低溫,它長著厚厚的皮毛,在老虎中,它每平方英寸的毛發數量是最多的。
4、白鼬
白鼬,毛色隨季節不同,夏毛身體背面和腹面顏色不同,其它部位也有所不同,到了冬天冬毛全身均為純白色,只有尾端為黑色。
5、雪兔
雪兔為了適應冬季嚴寒的雪地生活環境,冬天毛色變白,直到毛的根部;耳尖和眼圈黑褐色;前後腳掌淡黃色;夏天毛色變深,多呈赤褐色,是中國唯一冬毛變白的野兔
㈣ 哪些動物冬天會換毛
冬天換毛的動物有很多,主要就是哺乳動物,其中包括兔子、狗、羊、貓頭鷹、馬、狗熊、鹿以及狼等。動物在過冬的時候換毛,其實是為了適應冬季的環境,可以保暖,比如貓和狗,換毛就是為了保溫。而有的動物在冬天換毛,則是為了讓毛發和環境相同,這樣可以為了避免被其他動物捕食。
㈤ 年年換毛的動物有那些
1、換毛的動物有北極熊、狼、狗熊、馬、牛、鹿等。動物冬季換毛是適應環境的結果,動物冬季換毛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發揮保溫和保護作用。如寒帶、亞寒帶地區的雪兔,冬天毛色變白,直到毛的根部。這樣一方面使自己的毛色與環境相吻合,躲避被捕食,同時也可以在冬天吸收更多的陽光,保持體溫。同樣,狗、貓冬天換毛也是為了保溫。
2、冬季換毛的動物主要是哺乳動物。哺乳類動物是一種恆溫脊椎動物,大部分都是胎生,並藉由乳腺哺育後代。多數哺乳動物是全身披毛運動快速恆溫胎生,體內有膈的脊椎動物。是脊椎動物中軀體結構,功能行為最為復雜的最高級動物類群,也是與人類關系最密切的一個類群。因能通過乳腺分泌乳汁來給幼體哺乳而得名。
㈥ 寫出動物的三種過冬方式,分別有哪些動物
第一種辦法是冬眠:
例如:蛇、青蛙、烏龜等,它們冬天躲在自己的洞里睡大覺,一直躲到春天才醒來,在在這么長的時間里,它們不吃不喝,也不動,靠緩慢地消耗身體里的脂肪度過寒冷的冬天。狗熊也在睡覺,可稍有響聲就會醒來,肚子餓了也會出來找東西吃,這叫假冬眠或半冬眠。
(6)冬天換毛的動物有哪些擴展閱讀:
還有一些動物有其它的過冬方法,例如:
1、加厚身上的皮毛或羽毛:
比如兔子、鹿、狐狸、麻雀、烏鴉等。它們冬天身上的皮毛或羽毛比夏天要厚得多。至於吃的東西,它們也不用發愁,即在夏天、秋天盡量多吃東西,吃的胖胖的。冬天能找到食物的時候就吃,找不到吃的東西,餓幾天它們也不怕。
2、讓卵過冬:
例如螳螂、蝗蟲等。秋季時它們產卵,讓卵在樹枝上、草叢里、泥土裡度過冬天。這些卵的外形有特殊的卵袋保護著,不怕寒冷,等到春天來臨時,它們的幼蟲就會爬出來,快樂的到處去玩了。
㈦ 哪些動物冬天會換毛
1、北極熊;是熊科熊屬的一種動物,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又名白熊。皮膚為黑色,由於毛發透明故外觀上通常為白色,也有黃色等顏色,體型巨大,兇猛。
北極熊的視力和聽力與人類相當,但它們的嗅覺極為靈敏,是犬類的7倍;奔跑時最快速度可達60km/h,是世界百米冠軍的1.5倍。
2、狼;保護等級有「三有」保護動物 。共46個亞種,體型中等、勻稱,四肢修長,趾行性,利於快速奔跑。
狼屬於食肉動物,主要以鹿、羚羊、兔為食,也食用昆蟲、老鼠等,能耐飢。狼是獵食動物,狼群以核心家庭的形式組成,包括一對配偶及其子女,有時也包括收養的未成年幼狼。狼屬於典型的食物鏈次級掠食者。
3、狗熊;狗熊是熊的一種,黑瞎子、月牙熊、狗熊。哺乳動物。身體肥大,會游泳,能爬樹。是食肉目熊科的哺乳動物。體型比棕熊稍小,身體粗壯。擅長上樹和游泳。
亞洲黑熊喜歡在海拔1000到3000米的山林居住。它們的分布地區分為兩處:從西伯利亞東部地區到中國東北地區和日本。;從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到越南和泰國,現多分布於歐亞大陸的東部、台灣、日本等地的森林地帶。
4、馬;馬在動物分類學中分類為: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奇蹄目、馬科、馬屬。
馬被人類馴化以來,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由於各地區自然環境的影響和不同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馬的用途經歷了肉用、乳用、農業生產、交通運輸、軍事和運動娛樂等多個階段交替或互相融合的過程。
5、牛,屬牛族,為牛亞科下的一個族。染色體數為56的野牛、60的黃牛和58染色體的大額牛,雜交有可育後代,為哺乳動物,草食性,部分種類為家畜(包含家牛、黃牛、水牛和氂牛)。體型粗壯,部分公牛頭部長有一對角。牛能幫助人類進行農業生產。等。
㈧ 季節性換毛動物有哪些
鳥類如雞,鴨,各種禽類(北方環境),毛皮動物如貂,貉,狐,鼬,兔等受光周期變化即短日照來臨後夏毛被冬毛替換。
㈨ 請問什麼動物要換毛過冬的
一、西伯利亞虎
西伯利亞虎,在夏季由於日照時間長,被毛會變短,顏色變深。進入冬季則毛長而色淡,呈淡黃色。了抵禦低達零下45度的低溫,它長著厚厚的皮毛,在老虎中,它每平方英寸的毛發數量是最多的。
二、白鼬
白鼬,毛色隨季節不同,夏毛身體背面和腹面顏色不同,其它部位也有所不同,到了冬天冬毛全身均為純白色,只有尾端為黑色。
三、雪兔
雪兔為了適應冬季嚴寒的雪地生活環境,冬天毛色變白,直到毛的根部;耳尖和眼圈黑褐色;前後腳掌淡黃色;夏天毛色變深,多呈赤褐色,是中國唯一冬毛變白的野兔。
四、紫貂
全身為棕黑色或褐色(家養的紫貂有黑、白、藍、黃等顏色);稍摻有白色針毛;頭部淡灰褐色,耳緣污白色,具黃色或黃白色喉斑;頦部被毛色調為帶橙黃色的褐色;胸部有棕褐色毛,腹部色淡。冬毛緻密,被毛豐厚,全身毛被呈棕褐色,胸部、腹部及體側色澤一致,白色針毛散布於全身。
五、雷鳥
羽色因季節而異,而與環境一致︰冬季羽毛白色,與雪地相一致;春夏則為有橫斑的灰或褐色,以配合凍原地區的植被顏色,這是雷鳥最典型的一個特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伯利亞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白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雪兔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紫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雷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