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病死動物很多不知道怎麼處理,怎麼無害化處理呢
無害化處理,即對動物屍體的處理達到對環境無危害的狀態,殺死其體內的寄生蟲、病源菌,避免因為病死動物屍體處理不當而導致的畜牧產業損失或人體健康損失。目前常見的處理方法共四種,焚燒法、填埋法、堆肥法和高溫熬煮法。
如果是養殖戶發現自己的畜禽大量死亡,那麼就需要立即上報,讓有關部門進行勘察,並收集死亡的畜禽,統一來進行無害化處理,會有相應的設備進行處理。 另外要對死亡的畜禽先進行消毒處理,以防擴散病菌,也可以進行深度填埋,深埋不能少於1米或者更深,並且在深埋後在周邊也要再次進行消毒處理。 深埋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遠離居民區,並且要遠離水源,深埋地點要在下風向,以防遭到污染。 焚燒也是一種方法,可以到集中運到附近的垃圾廠進行處理,對於大型養殖戶而言,如果是屬於正常死亡的畜禽,那麼可以自行購買無害化處理的設備,並按照相關規定進行無害化焚燒處理。 自行焚燒一定要注意排煙,最好在煙氣附近噴灑消毒水,另外焚燒一定要遠離居民區,並且看好風向,要在下風向。
㈡ 發生一類動物疫病時應採取哪些措施
發生一類動物疫病時,應當採取下列控制和撲滅措施:
1、當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應當立即派人到現場,劃定疫點、疫區、受威脅區,調查疫源,及時報請本級人民政府對疫區實行封鎖。
疫區范圍涉及兩個以上行政區域的,由有關行政區域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對疫區實行封鎖,或者由各有關行政區域的上一級人民政府共同對疫區實行封鎖。必要時,上級人民政府可以責成下級人民政府對疫區實行封鎖。
3、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立即組織有關部門和單位採取封鎖、隔離、撲殺、銷毀、消毒、無害化處理、緊急免疫接種等強制性措施,迅速撲滅疫病。
4、在封鎖期間,禁止染疫、疑似染疫和易感染的動物、動物產品流出疫區,禁止非疫區的易感染動物進入疫區,並根據撲滅動物疫病的需要對出入疫區的人員、運輸工具及有關物品採取消毒和其他限制性措施。
(2)致病動物如何處理擴展閱讀
對人與動物危害嚴重,需要採取緊急、嚴厲的強制預防、控制、撲滅等措施的為一類疫病。
一類動物疫病(17種)
口蹄疫、豬水泡病、豬瘟、非洲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非洲馬瘟、牛瘟、牛傳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綿狀腦病、癢病、藍舌病、小反芻獸疫、綿羊痘和山羊痘、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鯉春病毒血症、白斑綜合征。
㈢ 病死畜禽應當如何進行處理
病死雞處理不當會成為傳染病的污染源,威脅雞群,人群健康。日常工作中不能隨便亂扔或在雞場就地解剖。常用有兩種方法:
1、深埋法:也就是棄屍坑處理,這是傳統的處理病死雞的方法,經濟合算,就是在雞場的下風向距生產區較遠處,挖一深坑,一般2萬只雞的雞場挖3~4立方米的深坑即夠用,坑上加蓋封好,留40平方厘米的小口,以備投入死雞用,注意防止雨雪滲入。此法雖簡單但地下水位高的地區慎用,以防地下水被污染。最好加點石灰消毒。
2、焚化法:是另一種傳統的病死雞處理方法,優點是處理死雞安全徹底,不會對周圍環境、獸疫安全造成危害,但大群焚燒時就有對空氣的污染問題。集中焚化,是目前最先進的病死畜禽處理方法,通常一個養殖業集中的地區可聯合興建病死畜焚化處理廠,同時在不同的服務區域內設置若乾冷庫,集中存放病死畜,然後統一由密閉的運輸車輛負責運送到焚化廠,集中處理。但設備一次性投資大,運行成本較高。也可在相關危廢設施燒掉。
㈣ 一旦發生口蹄疫後病畜應當怎樣處理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規定:一旦發現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A類傳染病疫情,病畜應當立即進行撲殺,對屍體進行徹底銷毀,進行無害化處理。
㈤ 病死及病害動物無害化處理技術規范
法律分析:該規范規定了病死動物屍體及相關動物產品無害化處理方法的技術工藝和操作注意事項,以及在處理過程中包裝、暫存、運輸、人員防護和無害化處理記錄要求。主要包括下列幾種處理方式:焚燒法、化製法、掩埋法和發酵法。
法律依據:《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技術規范》 第三條 術語和定義
(一)規范所稱無害化處理,是指用物理、化學等方法處理病死動物屍體及相關動物產品,消滅其所攜帶的病原體,消除動物屍體危害的過程;
(二)焚燒法是指在焚燒容器內,使動物屍體及相關動物產品在富氧或無氧條件下進行氧化反應或熱解反應的方法;
(三)化製法是指在密閉的高壓容器內,通過向容器夾層或容器通入高溫飽和蒸汽,在乾熱、壓力或高溫、壓力的作用下,處理動物屍體及相關動物產品的方法;
(四)掩埋法是指按照相關規定,將動物屍體及相關動物產品投入化屍窖或掩埋坑中並覆蓋、消毒,發酵或分解動物屍體及相關動物產品的方法;
(五)發酵法是指將動物屍體及相關動物產品與稻糠、木屑等輔料按要求擺放,利用動物屍體及相關動物產品產生的生物熱或加入特定生物制劑,發酵或分解動物屍體及相關動物產品的方法。
㈥ 印度疫情蔓延至動物,8頭獅子確診感染新冠病毒,這些獅子將會如何處理
這些獅子已經被隔離,與專業人士進行照顧和治療,動物園也暫時不對外開放了。
雖然這八隻獅子已經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也出現了相應的症狀,但根據獅子的現狀,條件還是比較好的,但是為了保證大家的安全,動物園從5月初就停止對外開放,這樣做的原因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大家免受這種病毒的感染。
許多網民也對這八隻獅子感染新冠肺炎的事件感到非常害怕。他們也希望相關責任人能夠避免和杜絕,盡量不要再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否則,不利於動物更好的發展。我希望人們能努力保護好動物。
對我們來說,要想抵禦這種病毒的入侵,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加強對這種病毒的防範,同時提高警惕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減緩病毒的傳播,讓我們更好地控制這種病毒的傳播。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這種病毒會得到更快的控制,大家的生活也會回歸平靜。
㈦ 發生動物疫情後如何處理
第四章 應急處理第二十六條重大動物疫情發生後,國務院和有關地方人民政府設立的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指揮部統一領導、指揮重大動物疫情應急工作。
第二十七條重大動物疫情發生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應當立即劃定疫點、疫區和受威脅區,調查疫源,向本級人民政府提出啟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指揮系統、應急預案和對疫區實行封鎖的建議,有關人民政府應當立即作出決定。
疫點、疫區和受威脅區的范圍應當按照不同動物疫病病種及其流行特點和危害程度劃定,具體劃定標准由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制定。
第二十八條國家對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理實行分級管理,按照應急預案確定的疫情等級,由有關人民政府採取相應的應急控制措施。
第二十九條對疫點應當採取下列措施:
(一)撲殺並銷毀染疫動物和易感染的動物及其產品;
(二)對病死的動物、動物排泄物、被污染飼料、墊料、污水進行無害化處理;
(三)對被污染的物品、用具、動物圈舍、場地進行嚴格消毒。
第三十條對疫區應當採取下列措施:
(一)在疫區周圍設置警示標志,在出入疫區的交通路口設置臨時動物檢疫消毒站,對出入的人員和車輛進行消毒;
(二)撲殺並銷毀染疫和疑似染疫動物及其同群動物,銷毀染疫和疑似染疫的動物產品,對其他易感染的動物實行圈養或者在指定地點放養,役用動物限制在疫區內使役;
(三)對易感染的動物進行監測,並按照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的規定實施緊急免疫接種,必要時對易感染的動物進行撲殺;
(四)關閉動物及動物產品交易市場,禁止動物進出疫區和動物產品運出疫區;
(五)對動物圈舍、動物排泄物、墊料、污水和其他可能受污染的物品、場地,進行消毒或者無害化處理。
第三十一條對受威脅區應當採取下列措施:
(一)對易感染的動物進行監測;
(二)對易感染的動物根據需要實施緊急免疫接種。
第三十二條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理中設置臨時動物檢疫消毒站以及採取隔離、撲殺、銷毀、消毒、緊急免疫接種等控制、撲滅措施的,由有關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指揮部決定,有關單位和個人必須服從;拒不服從的,由公安機關協助執行。
第三十三條國家對疫區、受威脅區內易感染的動物免費實施緊急免疫接種;對因採取撲殺、銷毀等措施給當事人造成的已經證實的損失,給予合理補償。緊急免疫接種和補償所需費用,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分擔。
第三十四條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指揮部根據應急處理需要,有權緊急調集人員、物資、運輸工具以及相關設施、設備。
單位和個人的物資、運輸工具以及相關設施、設備被徵集使用的,有關人民政府應當及時歸還並給予合理補償。
第三十五條重大動物疫情發生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應當及時提出疫點、疫區、受威脅區的處理方案,加強疫情監測、流行病學調查、疫源追蹤工作,對染疫和疑似染疫動物及其同群動物和其他易感染動物的撲殺、銷毀進行技術指導,並組織實施檢驗檢疫、消毒、無害化處理和緊急免疫接種。
第三十六條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理中,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所需的物資緊急調度和運輸、應急經費安排、疫區群眾救濟、人的疫病防治、肉食品供應、動物及其產品市場監管、出入境檢驗檢疫和社會治安維護等工作。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應當支持配合駐地人民政府做好重大動物疫情的應急工作。
第三十七條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理中,鄉鎮人民政府、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應當組織力量,向村民、居民宣傳動物疫病防治的相關知識,協助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報告和各項應急處理措施的落實工作。
第三十八條重大動物疫情發生地的人民政府和毗鄰地區的人民政府應當通力合作,相互配合,做好重大動物疫情的控制、撲滅工作。
第三十九條有關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對參加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理的人員,應當採取必要的衛生防護和技術指導等措施。
第四十條自疫區內最後一頭(只)發病動物及其同群動物處理完畢起,經過一個潛伏期以上的監測,未出現新的病例的,徹底消毒後,經上一級動物防疫監督機構驗收合格,由原發布封鎖令的人民政府宣布解除封鎖,撤銷疫區;由原批准機關撤銷在該疫區設立的臨時動物檢疫消毒站。
第四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重大動物疫情確認、疫區封鎖、撲殺及其補償、消毒、無害化處理、疫源追蹤、疫情監測以及應急物資儲備等應急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 回答的少了,估計不會幫上你的忙!這不是我寫的,是摘的
㈧ 有致病細菌的牛羊屍體用火焚或深埋屬於切斷傳播途徑還是控制傳染源
控制傳染源。火焚或深埋雖然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傳播途徑。但是,這種處理更加偏向與致病的源頭(屍體上的病原)的控制和殺滅。 動物的病死的屍體不是變成傳播途徑,而是傳染源。傳播途徑是指空飛沫傳播、蚊蟲傳播、接觸傳播、食物傳播等。所以戴口罩、殺滅蚊蟲老鼠……這些處理才屬於切斷傳播途徑。而隔離病人、處理帶病屍體等,都屬於」控制傳染源「。仔細體會一下,兩者還是不一樣的。
㈨ 病死動物很多不知道怎麼處理,如何無害化處理
為了保護人民健康,促進畜牧業穩定健康發展,動物養殖場應當做好飼養管理、動物疫病防控等工作。發生動物發病和死亡時,應及時向當地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不得擅自運輸、倒賣、食用或運輸動物屍體,以免引起布魯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疾病,傳播疾病,造成較大損失,因此有必要進行無害化處理。動物屍體應按要求處置,不得隨意丟棄。1.運輸屍體的注意事項。(1)運送屍體前,工作人員應穿工作服、戴口罩、穿膠鞋和戴手套。(2)車身應在氣密、防漏和水密的容器中運輸,並由具有不滲透隔間和底部的車輛運輸。
㈩ 各位畜牧養殖專業人士,對於病死的家禽、家畜如何處置
病死及死因不明動物處置辦法
第一條 為規范病死及死因不明動物的處置,消滅傳染源,防止
疫情擴散,保障畜牧業生產和公共衛生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
動物防疫法》等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飼養、運輸、屠宰、加工、貯存、銷售及
診療等環節發現的病死及死因不明動物的報告、診斷及處置工作。
第三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病死或死因不明動物時,應當立即
報告當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並做好臨時看管工作。
第四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處置及出售、轉運、加工和食
用病死或死因不明動物。
第五條 所在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接到報告後,應立即派員到現
場作初步診斷分析,能確定死亡病因的,應按照國家相應動物疫病防
治技術規范的規定進行處理。
對非動物疫病引起死亡的動物,應在當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指導
下進行處理。
第六條 對病死但不能確定死亡病因的,當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
應立即采樣送縣級以上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確診。對屍體要在動物防疫
監督機構的監督下進行深埋、化制、焚燒等無害化處理。
第七條 對發病快、死亡率高等重大動物疫情,要按有關規定及
時上報,對死亡動物及發病動物不得隨意進行解剖,要由動物防疫監
督機構採取臨時性的控制措施,並采樣送省級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或農
業部指定的實驗室進行確診。
第八條 對懷疑是外來病,或者是國內新發疫病,應立即按規定逐
級報至省級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對動物屍體及發病動物不得隨意進行
解剖。經省級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初步診斷為疑似外來病,或者是國內
新發疫病的,應立即報告農業部,並將病料送國家外來動物疫病診斷
中心(農業部動物檢疫所)或農業部指定的實驗室進行診斷。
第九條 發現病死及死因不明動物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動物防疫監
督機構,應當及時組織開展死亡原因或流行病學調查,掌握疫情發生、
發展和流行情況,為疫情的確診、控制提供依據。
出現大批動物死亡事件或發生重大動物疫情的,由省級動物防疫
監督機構組織進行死亡原因或流行病學調查;屬於外來病或國內新發
疫病,國家動物流行病學研究中心及農業部指定的疫病診斷實驗室要
派人協助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工作。
第十條 除發生疫情的當地縣級以上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外,任何
單位和個人未經省級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不得到疫區采樣、分離
病原、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當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或獲准到疫區采樣
和流行病學調查的單位和個人,未經原審批的省級獸醫行政主管部門
批准,不得向其他單位和個人提供所採集的病料及相關樣品和資料。
第十一條 在對病死及死因不明動物采樣、診斷、流行病學調查、
無害化處理等過程中,要採取有效措施做好個人防護和消毒工作。
第十二條 發生動物疫情後,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應立即按規定逐
級報告疫情,並依法對疫情作進一步處置,防止疫情擴散蔓延。動物
疫情監測機構要按規定做好疫情監測工作。
第十三條 確診為人畜共患疫病時,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要及時向
同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通報。
第十四條 各地應根據實際情況,建立病死及死因不明動物舉報
制度,並公布舉報電話。對舉報有功的人員,應給予適當獎勵。
第十五條 對病死及死因不明動物各項處理,各級動物防疫監督
機構要按規定做好相關記錄、歸檔等工作。
第十六條 對違反規定經營病死及死因不明動物的或不按規定處
理病死及死因不明動物的單位和個人,按《動物防疫法》有關規定處
理。
第十七條 各級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要採取多種形式,宣傳隨意處
置及出售、轉運、加工和食用病死或死因不明動物的危害性,提高群
眾防病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