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蚯蚓蜥蜴蛇鱷魚海龜哪個不是一類的
蚯蚓,蜥蜴,蛇,鱷魚,海龜,蚯蚓不是同類。其餘的都是爬行類動物,屬於同類。蚯蚓是無脊椎低等動物。
主要特徵:
卵生(卵表面有堅硬的卵殼,部分蛇類爬行動物屬卵胎生)、有羊膜卵、變溫、皮膚乾燥、披有鱗片或甲板,骨骼也具有一系列適應陸地生活的特徵。指趾有爪,有利於陸地爬行和攀援。
爬行動物是從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羊膜動物,它們由兩棲類中的迷齒類進化而來。由兩棲類過渡到爬行類這一變化發生在石炭紀,所跨過的關口肯定是以羊膜卵的產生為標志。
除了產羊膜卵這一最為重要的特徵以及與之相關的爬行動物發育過程不需要變態之外,爬行動物在骨骼結構上也表現出諸多與兩棲動物不同的特徵。
Ⅱ 蚯蚓蜥蜴蛇鱷魚海龜這一組中哪個是不對的
是「蚯蚓」不對。
蜥蜴、蛇、鱷魚、海龜都是爬行動物,只有蚯蚓不是。
蚯蚓不屬於爬行動物,屬於環節動物。爬行動物的皮膚有鱗或甲覆蓋,蚯蚓的皮膚不是這樣的。
爬行動物共有四大類,分別是:蜥蜴類、蛇類、鱷魚類、龜鱉類。海龜也屬於龜鱉類爬行動物。
Ⅲ 蚯蚓是爬行動物嗎
蚯蚓不屬於爬行動物,而是一種環節動物。
蚯蚓又名地龍,是環節動物門寡毛綱的陸棲無脊椎動物。
蚯蚓(earthworm)是環節動物之一,世界上有蚯蚓3000餘種,我國亦有200多種。全國廣泛分布的有環毛蚓、愛勝蚓、異唇蚓、杜拉蚓等品種。
Ⅳ 蜥蜴是屬於爬行動物嗎
蜥蜴亞目(Sauria)爬蟲類的統稱。與其近緣的蛇亞目(Serpentes)合計占整個現存爬蟲類的95%。共分18科,3,000多個種。熱帶地區種類和數量最多。從北極到非洲南部、南美洲和澳大利亞皆有分布。蜥蜴的身體外形及大小在爬蟲類中差異最大。體長從3公分(1吋,壁虎)至3公尺(10呎,巨蜥)。體重最輕者不足1克,最重者多於150公斤。身體多細長,具長尾,多具4肢,除鼻孔、口、眼及泄殖腔開口外,體表覆以鱗片,有些種於頭和體鱗下真皮內有骨鱗。鱗的表面覆以一層角蛋白。某些蜥蜴具鱗器官,鱗片的鋸齒狀邊緣突出剛毛,可能用司觸覺。許多蜥蜴,尤其是避役(變色龍)和安樂蜥,能改變體色,可從亮綠色變為深巧克力褐色,體上線、帶斑紋亦可忽隱忽現。變色機制為黑色素細胞中色素顆粒的移動,顆粒集中時色淺,分散時色深。有些蜥蜴頸部具可伸展的皮褶,頭上有角或盔,或喉部有棘或皺褶等。頭顱的前部由薄的軟骨和膜構成。眼瞼多可動,兩眼之間隔以薄層垂直的眶間隔,眶後骨與鱗骨形成的骨桿上有一個顳孔。上齶能相對於顱的其他部分而運動,有方骨,口可大張便於吞食獵物。
多數蜥蜴以昆蟲及部分齧齒類為食,偶食家禽,其牙尖銳,具3個牙尖。草食性者(如鬣蜥)的牙冠寬,呈葉狀,具鋸齒狀切緣。以軟體動物、甲殼動物為食者(如凱門蜥屬〔Dracaena〕)於齶後部有鈍圓的牙用以碾碎。美國西南部的希拉毒蜥(Gila monster)及其墨西哥近緣種(Heloderma屬)有毒,於激怒時方咬人,但罕致命,其下齶各牙內側有縱溝或褶用以引出毒液。多數蜥蜴的牙生於上齶骨、前齶骨及牙骨的邊緣,少數種生於齶上。胚胎期前齶骨上有「卵牙」,從吻部向前突出,用於鑽破卵殼,孵出後即退化。牙著生的方式多為側生式,部分種為頂生式,避役的兩眼可獨立運動。許多蜥蜴有鹽腺用以排出礦物質鹽。肩帶存在。
多數蜥蜴具四足,後肢肌肉有力,能迅速奔跑及迅速改變跑動方向,Cnemidophorus屬時速達24公里(15哩)。有幾科蜥蜴身體延長,四肢縮短,乃至無肢體。壁虎、鬣蜥屬(Uta)及Acanthodactylus屬的趾上多緣飾以增加其表面積並防止陷入沙中,壁虎能在垂直的玻璃板上爬行。避役每足5趾,藉皮膚構成的蹼分為內外兩組,在後肢外側3趾、內側2趾各成一組,前肢反之,適於抓握樹枝。某些地棲鬣蜥及agamids能以兩條後肢奔跑,奔跑時尾伸向後上方以保持平衡。飛蜥(飛蜥屬)體側有皮膜,可滑翔。蜥蜴雄體具成對的交接器官──半陰莖。王蜥能跑過短距離的水面。
蜥蜴生境各異,生活於地下、地表或高大的植被中,沙漠及海島中均可見。僅存的海生種為加拉帕戈斯群島(Galapagos Islands)的海鬣蜥,食海藻。有幾種蜥蜴部分水棲,食淡水生物。對蜥蜴最為重要的環境因素為溫度,許多種有其「最適溫度」,會曬太陽以升高體溫,使之高於氣溫。生活於寒冷地區的種冬眠。晝長對蜥蜴亦有影響。大部分蜥蜴為卵生,卵產於所挖穴中,樹木、岩石的裂縫中,或落葉層下。有些蜥蜴(尤其是生活於高海拔、高緯度地區者)為卵胎生或胎生。多無護卵習性,但五線圓筒蜥(Eumeces fasciatus)在孵化期間守在卵邊。少數種(如Lacerta屬及Cnemidophorus屬)有孤雌生殖。後者的孤雌生殖型為兩個兩性種的雜種。許多壁虎將卵產於同一地點。豢養條件下希拉毒蜥壽命可達25年,壁虎達20年。
多數蜥蜴晝間活動,壁虎多在薄暮至破曉之間活動,並能發出大聲(而大部分蜥蜴不能發聲)。蜥蜴的捕食方式為靜候或搜尋。許多蜥蜴能將尾部自割,斷下的尾能迅速扭動以分散捕食者的注意,蜥蜴得以逃脫。許多蜥蜴有領域行為(包括領域表演)或求偶表演。許多種有股孔,可能用來分泌化學物質以吸引異性。蜥蜴對於人的經濟意義不大。某些鬣蜥可食,有些可製革。壁虎棲於居室,可捕害蟲,但可能傳播沙門氏菌。蜥蜴是生物學的重要研究材料,又常飼為玩賞動物。
蜥蜴亞目來自雙顳窩類,最早出現於三疊紀後期。共約3,000種,分2附目,5總科,18科。一、Ascalabota附目。(1)壁虎總科(Gekkonoidea): 1.壁虎科(Gekkonidae),82屬,650種,廣布熱帶及亞熱帶;2.Pygopodidae科,8屬,15種;3.Dibamidae科,1屬,3種;4.Anelytropsidae科,1種,無肢。(2)鬣蜥總科(Iguanioidea): 1.鬣蜥科(Iguanidae),15屬,600種,眼瞼可動;2.飛蜥科(Agamidae),33屬,300種。(3)Rhiptoglossoidea總科,1科︰避役科(Chamaeleontidae),2屬,84種。二、Autarchoglossa附目。(1)Scincomorphoidea總科︰1.Scincidae科(圓筒蜥),約50屬,810種;2.Cordylidae科,約10屬,50種;3.Lacertidae科,近20屬,150種;4.Teiidae科,40屬,200種。(2)Anguinomorphoidea總科︰1.Anguidae科,7屬,67種;2.Anniellidae科(加利福尼亞無肢蜥),1屬,2種;3.異蜥科(Xenosauridae),2屬,4種;4.毒蜥科(Helodermatidae,希拉毒蜥及念珠蜥);5.Varanidae科(巨蜥),1屬,30種;6.Lanthanotidae科,1屬,1種;7.Xantusiidae科(夜蜥),4屬,12種。
蚓蜥亞目(Amphisbaenia)與蜥蜴亞目近緣。體長圓柱形,具淺溝。無外耳,眼退化。穴居。均無後肢,除3屬外亦缺前肢。主要分布熱帶。15屬,約10 蜥蜴的住址0種
Ⅳ 兔子,蚯蚓,蛇,哪個是爬行動物
蛇是,其它都不是。
爬行動物是第一批真正擺脫對水的依賴而真正征服陸地脊椎動物,可以適應各種不同的陸地生活環境
人們常見的蛇、蜥蜴、龜、鱉、鱷魚等,均屬爬行動物。它們的主要特徵是:卵生,有羊膜卵,變溫,皮膚乾燥,被有鱗片或甲板,骨骼也具有一系列適應陸地生活的特徵。指趾有爪,有利於陸地爬行和攀援。
Ⅵ 蚯蚓和蜥蜴是一種動物嗎
蚯蚓和蜥蜴都是動物,但不是同一種動物,蜥蜴有4隻腳,蚯蚓沒有。
Ⅶ 壁虎 螞蟻 蚯蚓蜥蜴 蜘蛛 蛇 哪些是爬行動物 說明理由
爬行動物是生物學分類中「爬行綱」的統稱,門綱目科屬種都有嚴格的生物學區分標准,不能說會爬的都是爬行動物。
蜥蜴(包括壁虎)和蛇都屬爬行綱,是爬行動物。
螞蟻屬昆蟲綱,蚯蚓屬寡毛綱,蜘蛛屬蛛形綱,都不是爬行動物。
Ⅷ 下列屬於爬行動物的一組是()A.鱷魚、蛇B.蚯蚓、蟾蜍C.青蛙、蝗蟲D.蜥蜴、大
A、鱷魚、蛇具有爬行動物的特徵,屬於爬行動物.A正確.
B、蚯蚓的身體由很多環狀體節構成,具有疣足和剛毛,有體腔出現,屬於環節動物.蟾蜍屬於兩棲動物,幼體蝌蚪生活在水中,成體青蛙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陸地上.B錯誤.
C、青蛙屬於兩棲動物,幼體蝌蚪生活在水中,成體青蛙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陸地上.蝗蟲有很多體節構成,屬於節肢動物.C錯誤.
D、蜥蜴具有爬行動物的特徵,屬於爬行動物.大鯢屬於兩棲動物,幼體蝌蚪生活在水中,成體青蛙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陸地上.D錯誤.
故選:A
Ⅸ 蚯蚓與蜥蜴的區別
1.脊柱 2.都是動物
Ⅹ 蚯蚓蜥蜴蛇鱷魚海龜哪個不同類
蚯蚓,蜥蜴,蛇,鱷魚,海龜,蚯蚓不是同類。
其餘的都是爬行類動物,屬於同類。
蚯蚓是無脊椎低等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