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動物怎樣分類
1、哺乳動物
虎、狼、鼠、鹿、貂、猴、貘、樹懶、斑馬、狗、狐。
2、魚類
龍魚、塘鱧、鯰魚、鯊魚、章魚、刺魚目、鯡形目、鯢、鰍魚、鱒魚、錦鯉。
3、鳥類
鷹、鷺、鵝、企鵝、犀鳥、遺鷗、隼、鸛、松雞、鰹鳥、鸚鵡、鴛鴦、啄木鳥。
4、兩棲動物
海獅、龜、蜥蜴、龜鱉、蟾蜍、大鯢。
5、昆蟲
蝴蝶、蜻蜓、蠍子、吸蟲、珊瑚、纖毛蟲、絛蟲。
(1)如何分辨出動物中的分類類群擴展閱讀:
1、虎
虎(學名:Panthera
tigris ;英文名:Tiger):
大型貓科動物;毛色淺黃或棕黃色,滿身黑色橫紋;頭圓、耳短,耳背面黑色,中央有一白斑甚顯著;四肢健壯有力;尾粗長,具黑色環紋,尾端黑色。
2、狼
狼(拉丁名:Canis
lupus Linnaeus),保護等級有「三有」保護動物。共46個亞種,體型中等、勻稱,四肢修長,趾行性,利於快速奔跑。頭齶尖形,顏面部長,鼻端突出,耳尖且直立,嗅覺靈敏,聽覺發達。
3、龍魚
美麗硬仆骨舌魚(學名:Scleropages
formosus):又名亞洲龍魚、金龍魚。屬一種古老的原始淡水魚類。原產馬來西亞、印尼、蘇門答臘等地河流和湖泊。
4、海獅
海獅(學名:Otarriinae):包括5屬7種。分布北半球。體型較小,體長一般不超過2米。北海獅為海獅科最大的一種。雄性體長310-350厘米,體重1000千克以上。雄性成體頸部周圍及肩部生有長而粗的鬃毛,體毛為黃褐色,背部毛色較淺,胸及腹部色深。雌性體色比雄獸淡,沒有鬃毛。
5、蝴蝶
蝶,通稱為「蝴蝶,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鱗翅目、錘角亞目動物的統稱。全世界大約有
14000
多種,大部分分布在美洲,尤其在亞馬遜河流域品種最多。中國有
1200
種。
蝴蝶一般色彩鮮艷,身上有好多條紋,色彩較豐富,翅膀和身體有各種花斑,最大的蝴蝶展翅可達28~30厘米左右,最小的只有
0.7
厘米左右。蝴蝶和蛾類的主要區別是蝴蝶頭部有一對棒狀或錘狀觸角,蛾的觸角形狀多樣。
2. 怎麼劃分動物種類
動物分類學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
1、種類的鑒別和編目
要識別成千上萬種動物,給予其適當的名稱,並在動物王國的「家譜」中按適當的順序排名,這就是動物分類學家所做的種類鑒別和編目。目前,動物分類學家根據動物的各種特徵(形態、細胞、遺傳、生理、生化、生態和地球分布)進行分類,即自然分類法,將動物依次分為各種等級。即界、門、綱、目、科、屬、種等七個主要等級。其中種是分類所用的基本單位。每一種動物,都可以給它們在這個等級序列中冠以適當的名稱和位置。如棉蚜、屬於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同翅目、蚜科、蚜屬、它的學名為Aphis gossypii Glover;大熊貓,屬於動物界,脊維動物門、哺乳綱、食肉目、大熊貓科、大熊貓屬,它的學名為Ailuropodamelanoleuca。
在上述分類等級中,科學工作者使用時為了更精確地表達種的分類地位,還將原有的階元進一步細分,在上述的分類階元之間加入另外一些階元,以滿足科學工作的需要。因此,在實際工作中,一般採用的分類附元如下:
界Kingdom
門Phylum
亞門Subphylum
總綱Superclass
綱Class
亞綱Subclass
總目Superoder
目Order
亞目Suborder
總科Superfamily
科Family
亞科Subfamily
屬Genus
亞屬Subgenus
種Species
亞種Subspecies
在上述所有的分類階元中,只有種是客觀存在的,它不僅僅是分類系統中最基本的單元,而且有自己相對穩定的明確界限,可以與別的物種相區別,它是一個繁殖的群體,由佔有一定空間、具有實際或潛在繁殖能力的種群組成,而且與其他這樣的群體在生殖上是隔離的。比如,生活在我國長白山、小興安嶺的東北虎與生活在長江流域以南地區的華南虎,生活的空間是有明確界限的;它們還可與別的物種如:大象、大猩猩、蛇等相區別。在自然狀態下,它們之間由於生活區域的不同而不可能互相生育後代,這就是所謂的生殖隔離。
在種類的鑒定工作中,給一個物種定以合法名稱是極為重要的。在國際上目前統一採用的命名法是「雙名法」,是由瑞典生物學家林奈(Linnaeus)首次創立的,它規定每一個動物都應有一個學名,而這個學名由該動物所在屬名的和該動物的種本名組成。如虎皮鸚鵡Melopsittacus unlatus Melopsittacus(鸚鵡)屬名,後一個字unlatus(虎皮的)為種本名,兩者共同構成這種動物的合法名稱。「雙名法」的使用使整個生物界的命名從此走上循序的軌道。
在一般情況下,研究、區分和確定動物界中的各個物種、予以命名、加以描述,提供正確認識和辨別物種的知識,往往與根據物種之間的異同,確定所屬的分類階元層次,制定各個物類的分類系統是同步進行的。只有給每種動物以合法的名稱,並排以適當的位置,整個動物世界才會井然有序。同時,為進一步研究它們的發生、發展過程和起源,以及彼此的親緣關系打下堅實的基礎,也是其他一切動物學研究工作的基石。
2、探索淵源、建立「家譜」
動物分類不僅從動物種類彼此間內、外部形態特徵上的差異進行鑒定、命名,而且重要的是從它們彼此在內、外部形態特徵上的相同和相異的程度,來研究動物種與種之間的關系。從而建立反映它們系統發展、親疏遠近的「家譜」——親緣關系,並能反映它們進化的過程和趨向。
要說清楚這一問題,就得從物種起源和進化談起。大家可知道,物種是如何起源,如何進化的呢?是科學家通過動物化石存留的年代推出的。它們遵循一定的規律,按照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由水生到出生的總趨勢,不斷進化發展而來的。生命始於海洋,從三十億年前的化石可見,最早「活」的東西,是一些我們肉眼根本看不見的小細胞。一類是藻類,它是最早的植物,另一類是細菌,它可算是最早出現的動物。在以後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單細胞逐漸演化成大得多的多細胞生物,例如水母。再後來,又產生了帶硬殼的動物,如貝類、蝦、蟹等。以後逐漸形成具有骨骼的動物(脊椎動物),最早的是海洋中的魚類,而所有其他具有骨骼的動物,包括恐龍以及人類,都是從魚類進化而來的。動物第一次從海洋登上陸地是3.8億年前。當時,有些魚類身上的鰭慢慢進化成帶腳趾的四肢,當這些長腳的「魚」踏上陸地時,一類新的動物——兩柄動物就誕生了。那時候,陸地上已經出現了蜘蛛和小昆蟲。在兩棲動物之後,出現了爬行動物。隨著時間的推移,爬行動物中的一部分開始向空中發展形成會「飛的爬行動物,如翼龍。1860年,德國的一個採石場發現了有羽毛痕跡的石塊,一年後,整個鳥的骨架被找到了。岩石上的印跡表明,這是一隻生活在1.5億年前的鳥所留下的遺跡。這種與恐龍同時代的古鳥,就被稱為始祖鳥。當時最早的哺乳類亦出現了。但在6500萬年前,恐龍連同那些巨型的海洋爬行動物突然神秘地滅絕了。至今,這種滅絕原因仍是個謎。不過仍有許多別的動物,歷經漫長的歷史年代,不斷變化發展而存活至今,如我們周圍所見到的昆蟲、魚兒、青蛙、飛鳥、海龜、鱷魚和蛇類。繼恐龍之後,哺乳動物取代了其「霸主」地位,成了當時統治地球的動物,經過逐漸地進化而演變至今天高級的人類。因此,動物學家依據動物進貨過程中外觀特徵的變化及內部解剖,生理特徵的變化制定了檢索表,它可以反映物種間的親緣關系。
例如,蜘蛛、昆蟲、蚯蚓、鯉魚、眼鏡蛇、青蛙、丹頂鶴和華南虎,它們之間的異同見下列檢索表。
A、具有真正的脊索(脊索動物)…………………………………………………………D
沒有真正的脊索(無脊椎動物)………………………………………………………………B
B、身體各節分工不明顯,由許多環節組成……環節動物門(蚯蚓)身體各節具有真正的分工,由頭部、胸部和腹部組成……C
C、有三以足和二對翅…………………………………………………………………………昆蟲綱(昆蟲)
有四對足,沒有翅……………………………………………………………………………………蛛形綱(蜘蛛)
D、完全用鰓呼吸,以鰭運動,終生生活在水中……………………魚綱(鯉魚)
主要用肺呼吸,部分動物在生長的某個時期用鰓呼吸,以五趾形附肢運動(至少在成體時),至少在成體階段生活在陸地上……………………E
E、變溫動物……………………………………………………………………………………F
恆溫動物………………………………………………………………………………………………G
F、具有中腎:大腦具原腦皮;體名受精,卵無羊膜,指(趾)端無
爪,皮膚裸露……………………………………………………………………………………兩棲綱(青蛙)
具有後腎;大腦具新腦皮層;體內受精,產羊膜卵;指(趾)端
有爪,體表被覆角質鱗片………………………………………………爬行綱(眼鏡蛇)
G、體表被羽,皮膚缺乏腺體;雙重呼吸,具氣囊,以鳴管發聲;
卵生,有撫育幼雛的本能……………………………………………………鳥綱(丹頂鶴)
體名被毛,皮膚腺發達,非雙重呼吸,不具氣囊,以聲帶發
聲;胎生,哺乳……………………………………………………………………哺乳綱(東北虎)
從上面的檢索表中可以看出,蚯蚓、蜘蛛、昆蟲三者的親緣關系較近,其中蜘蛛與昆蟲關系更為密切;在其餘的幾種動物中,青蛙和蛇的關系比它與丹頂鶴和東北虎的關系更為近緣。
3. 動物的主要類群、主要特徵
動物種類繁多,人類對某一些類群還缺乏深入的研究和了解,因此,直到現在對全世界動物的分類都還沒有一個比較完善的分類系統。按照生物學分類理論,根據動物的細胞的分化,胚層的形成,體腔的有無,對稱的形式,體節的劃分,骨骼的性質,附肢的特點,主要劃分兩大類群,即: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
一、無脊椎動物
無脊椎動物包括原生類、蠕蟲、軟體類、節肢動物、其他動物。
盡管無脊椎動物是動物界中比較低等的類群,但它們卻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多樣化的動物種系。無論是在種類上,還是在數量上,無脊椎動物都遠遠超過脊椎動物。在種類繁多的動物界中,無脊椎動物的群體占據了超過90%的比重,不僅包括海洋中的水母、章魚等動物,還包括各種昆蟲,寄生蟲也屬於無脊椎動物。
特徵:
1.物種體系:無脊椎動物是個多樣化的物種體系,除沒有脊椎骨外,它們幾乎沒有什麼其他的共同特徵,只是存在著一點點相互有別的親緣關系。各種無脊椎動物都有各自不同的形態和生活方式。
2.生命周期:不同種類的無脊椎動物的生命周期存在差異。多數無脊椎動物是卵生動物,有些需要經歷多種幼蟲形態,例如蝶、蛾等昆蟲;有些則一孵出便是成體。
3.運動習性:大多數無脊椎動物有著明顯的前端和後端,感覺器官靠近口部簇生,這種構造能幫助它們在向前運動時及時發覺新情況,並迅速採取應對措施,使運動更快、更敏捷。
4.環節軀體:許多無脊椎動物都有著可以分成一些分離環節的軀體,這種軀體構造有利於它們隨意改變形狀,以復雜的方式進行運動。例如,蜈蚣的大多數環節上都長有一雙腿,運動時異常靈活。
二、脊椎動物
脊椎動物包括魚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哺乳動物;即脊索動物門下的脊椎動物亞門的所有生物。
脊椎動物最顯著的特徵是一條脊椎骨或脊柱支撐著身體。典型的脊椎動物體內有連接肌肉、四肢的復雜的感覺器官和大腦。內部復雜的骨架使脊椎動物可以長得相當大,而且適應性強。
脊椎動物在動物界中所佔的比重非常小,人類已知的脊椎動物約有4萬多種,分為魚綱、兩棲綱、爬行綱、鳥綱和哺乳綱。它們幾乎遍及地球上的每個角落。
主要特徵:
1.骨骼:脊椎動物的骨骼主要由脊椎、四肢和頭蓋骨組成。脊椎是脊椎動物骨架的主要支撐部分,頭蓋骨能保護大腦,心、肺等內臟器官被包在脊椎骨和肋骨之間。
2.四肢:許多脊椎動物都有四肢。魚類是靠鰭劃水的,陸生動物的四肢就是由鰭演化而來的。四肢幫助脊椎動物四處游動、行走或飛行。
3.皮膚:脊椎動物的皮膚呈鱗狀,或黏滑,或多毛,或呈羽狀,不同類型的皮膚功能也不相同。鱗狀皮膚能幫助魚類保護軀體;黏滑的皮膚能幫助兩棲動物在陸地上呼吸;多毛的皮膚能幫助鳥類和哺乳動物禦寒。
4.感覺:不同種類的脊椎動物都具有自己獨特的靈敏感官,幫助它們察覺危險、覓食或求偶,如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回聲定位以及對電、磁、地球引力的敏感度等。
5.繁殖:脊椎動物的繁殖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有性繁殖,即雌雄動物交配,雌性的卵子經過雄性受精才能繁衍後代;另一種是無性繁殖,因為少數脊椎動物沒有性別的區分。
動物的分類通常還會按照行為進行分類。可以劃分為:爬行類動物、飛禽類動物、哺乳類動物、昆蟲類動物、 家禽類動物、魚類動物、食肉類動物等。
1、爬行類動物:由石炭紀末期的古代兩棲類進化而來,心臟有兩心房兩心室,心室有不完全隔膜,體溫不恆定,是真正適應陸棲生活的變溫脊椎動物,並由此產生出恆溫的鳥類和哺乳類。爬行類不僅在成體結構上進一步適應陸地生活,其繁殖也脫離了水的束縛,與鳥類、哺乳類共稱為羊膜動物。
2、飛禽類動物:飛禽以植物種子、昆蟲、田鼠或蛇等為食,多數對人類有益。我們要保護益鳥。它們中間有擅長遠距離按季節遷移的候鳥,也有小范圍定居的留鳥,這是動物界的一大類。
3、哺乳類動物:多數哺乳動物是全身被毛、運動快速、恆溫胎生、體內有膈的脊椎動物,是脊椎動物中軀體結構、功能行為最為復雜的最高級動物類群,因能通過乳腺分泌乳汁來給幼體哺乳而得名。哺乳動物可分為原獸亞綱、真獸亞綱和後獸亞綱。哺乳動物分布於世界各地,營陸上、地下、水棲和空中飛翔等多種生活方式;營養方式有草食、肉食和雜食3種類型。
4、昆蟲類動物:昆蟲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屬於無脊椎動物中的節肢動物,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動物群體,在所有生物種類(包括細菌、真菌、病毒)中佔了超過50%,它們的蹤跡幾乎遍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昆蟲的分布面之廣,沒有其他綱的動物可以與之相比,幾乎遍及整個地球。分有不同的種類。多數昆蟲可以做標本,是人類可以利用的良好生物資源。
5、家禽類動物:家禽是指人工豢養的鳥類動物,主要為了獲取其肉、卵和羽毛,也有作為其他用處。一般為雉科和鴨科動物,如雞、鴨、鵝等,也有其他科的鳥類如火雞、鴿、鵪鶉和各種鳴禽的。家禽除提供人類肉、蛋外,它們的羽毛和糞便也有重要的經濟價值。
6、魚類動物:魚類,是最古老的脊椎動物。部分不同染色體數目的雜交的後代依然有生育能力。它們幾乎棲居於地球上所有的水生 環境,從淡水的湖泊、河流到鹹水的大海和大洋。魚類分為兩個總綱:無頜總綱及有頜總綱。
7、食肉類動物:主要以肉類食物為主的一類動物。俗稱猛獸或食肉獸。牙齒尖銳而有力,具食肉齒(裂齒),即上頜最後1枚前臼齒和下頜最前1枚臼齒。上裂齒兩個大齒尖和下裂齒外側的2大齒尖在咬合時好似鍘刀,可將韌帶、軟骨切斷。大齒異常粗大,長而尖,頗鋒利,起穿刺作用。
4. 動物類群如何分類
自然界
動物
種類
很多,據現在估計,約有150萬種左右.為了認識,研究和利用動物,必須為它
們分門別類.
盡管各種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
形態
,但同一類群的動物,在形態上往往有許多相似之處,
動物學
家就根據動物的
同一與差異
,從小到大,分成許多
類群
.
1.
「種」或叫「
物種
」(species),是最小的類群,也是動物分類(classification)的
基本單元
.
2.
將近似的「種」集合成「屬」(genus).
3.
再將近似的「屬」集合成「科」(family).
4.
由「科」集合成「目」或「部」(order).
5.
由「目」再集合成「綱」(class).
6.
由「綱」最後集合成「門」(phylum).
「門」是分類的最大
單元
.目前
動物界
一共分為20餘門,其中主要的有下列幾門:
1.
原生動物門,如草屐蟲,
變形蟲
;
2.
海綿
動物門,如
毛壺
,浴海綿;
3.
腔腸動物門,如
海蜇
,
珊瑚
;
4.
扁形動物門,如
渦蟲
,
血吸蟲
;
5.
線形動物門,如
蛔蟲
以及其他寄生於
植物
和動物體內的寄生
線蟲
;
6.
環節動物門,如
蚯蚓
,
沙蠶
,
螞蟥
;
7.
軟體動物門,如
田螺
,
烏賊
;
8.
節肢動物門,如蝦,蟹,
昆蟲
;
9.
棘皮動物門,如
海參
,
海星
;
10.
脊椎動物門,
如魚
,蛙,龜,蛇,鳥,獸.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動物學佑識的增加和積累,
人們
分別動物
特徵
的
手段
和方法越來越深入.
現在,不僅根據形態進行比較,還用
胚胎學
,
生物化學
,數學等方法研究動物分類.動物由小到大的
各級類群,不是人為地根據動物表面的同一與差異
排列組合
而成的,而是反映了動物的發展歷史.
同一類群的動物是比較
近緣
的動物,譬如蝦與蟹,不
僅同屬於
甲殼動物
綱,還同屬於
十足目
,它們都具有5對
供爬行用步足,第一對步足通常都成為鉗狀.把蝦與蟹都
歸並在甲殼動物綱,十足目中,不僅由於它們在形態上的
相似,同時也反應了它們之間的
親緣關系
(phylogeny).
至於不同類群之間,有的親緣關系比較近,有的比較
遠;反之,某些形態特徵不是那麼相似,親緣關系較遠.
根據親緣關系的遠近,可以把各門動物的關系排列成「系
統樹」(system
tree),「樹」下方的動物較為原始,「樹」
上方為較高等的動物.
研究動物的分類,在
理論
上和實踐上都很有用處.動
物的親緣關系,就是動物的演化關系.進化論的產生和發
展,始終動物分類相聯系.
5. 動物是怎麼分類的
生物界中,動物的種類多達1000萬種以上,人類目前已知的動物種類有130萬種。科學家把這些動物進行分類,按從小到大的次序分為界、門、綱、目、科、屬、種。我們大體可以將動物分為:腔腸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棘皮動物和脊索動物(其中包括鳥類、爬行類等)等。
腔腸動物的形態非常奇特,樣子像植物而不像動物。例如海葵像盛開的花朵,水螅像水中飄舞的柳枝,珊瑚像蓬亂的籬笆……全世界大約有1萬多種腔腸動物,它們大都分布在溫暖的淺海中,只有水螅生活在淡水中。腔腸動物雖然大小和形狀千姿百態,但在結構上都是由兩層細胞形成的空腔,一端封閉,另一端為有觸手的口。
一般來說,腔腸動物有兩種基本形態:一種是水螅型,適應固定生活;一種是水母型,適於漂浮生活。
水母是水母型腔腸動物的統稱。水母的種類很多,外形多為傘狀,有很多觸手和感覺器官。水母又可以分為小型的水螅水母和大型的缽水母兩類,其中的代表為屬於水螅水母的桃花水母和屬於缽水母的海月水母等。
水螅是唯一生活在淡水中的腔腸動物,圓筒狀的身體,通常附著在水草、石塊及水中其他物體上。水螅身體的一端有基盤,水螅就是靠這個基盤附在物體上滑行移動的。水螅也可以用翻跟頭的方式來行動。水螅另一端是它的口,長著5~6條觸手。另外水螅的身體還有再生功能。
珊瑚蟲約有65000種,是一種分布很廣的腔腸動物,均生活在海洋中。珊瑚蟲主要產於熱帶淺海區。它們是珊瑚礁的主要生產者。珊瑚蟲長有觸手,並靠這些觸手來捕捉小動物。有些珊瑚蟲能分泌鈣質的外骨骼,慢慢在海洋中堆積,就會形成美麗的珊瑚礁。
海葵是一種典型的腔腸動物,它長著許多觸手,海葵的種類不同,這些觸手的數目也不盡相同,但都是6的倍數。當觸手伸展時,形如葵花,因而得名。海葵是一種很美麗的海洋生物。海葵的種類繁多,大多生活在石隙或泥沙中,也有些生在貝殼或蟹螯上。常見的有黃海葵、綠海葵等。腔腸動物有多種生殖方式,有出芽生殖、分裂生殖和有性生殖。
蝸牛軟體動物種類繁多但結構一般比較簡單。它們的身體柔軟,左右對稱,一般由頭部、足部、內臟囊、外套膜和貝殼5部分組成,通稱貝類。因種類不同,軟體動物的生態習性也各有不同,軟體動物有游泳、浮游、底棲和寄生生活4種生活方式。軟體動物為人們所利用的價值很高。它們有的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有很高的食用價值;有的可以做重要的葯材;有的可以做良好的工業原料等。軟體動物能夠在人們的生活中和生產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軟體動物的貝殼由外到內分為三層。外層是角質層,其作用是保護裡面鈣質免受鑽孔蟲的侵蝕。中層為稜柱層,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內層為珍珠層,是由外套膜包圍的。其貝殼的厚度能不斷增加。
軟體動物生殖細胞均由表皮形成。有的卵子呈自由狀態單個產出,有的產出後靠膠狀物質粘附起來形成卵群,並固定在物體上。受精卵一般在體外孵化,但也有例外的,比如小河蚌在媽媽的鰓腔中孵化,而小田螺則是發育完全後被直接生出來。
章魚也叫「蛸」。章魚的頭很大,並且上面長了8個腕,因此也稱為「八爪魚」。它們多棲息在淺海的沙礫中或礁岩中,由於它長得十分古怪,常被人們作為怪物的代表形象出現在文學作品中。
烏賊是烏賊科動物的統稱。它們的身體像一個口袋,眼睛很大,體內有發達的墨囊,遇到敵害時可以放出墨汁逃走,因此也被稱為「墨魚」。烏賊可供食用,鮮食或干制皆可,它的干製品也稱做「墨魚干」。
蝸牛是熱帶和溫帶地區一種常見的軟體動物。它們的頭部有兩對觸角,眼睛長在後一對觸角的頂端。它們常常在潮濕的地區中棲息,遇到乾燥的環境或冬眠時,就會分泌黏液封住自己的殼口。蝸牛爬行的速度非常緩慢,平時主要以綠色植物為食。
扇貝是一種常見的貝類,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個海域,以熱帶海洋中的種類最為豐富。扇貝的貝殼較大,近於圓形,貝殼表面常有放射肋,肋上有鱗片或小棘,扇貝的貝殼顏色鮮艷多姿,十分美麗,可以作為裝飾品。
節肢動物的身體結構左右對稱,身體分節,每個分節上都有用於行走的附肢。世界上約有100多萬種節肢動物,是動物界種類最多的一門,其中大部分為昆蟲。可以說世界上每三個動物中間,就有一個是節肢動物。節肢動物的分布很廣,只要有動物的地方,就有它們的足跡。它們的身體結構充分適應周圍的環境,因而生命力很強。
蠍子節肢動物分為雌性、雄性兩部分,而且雌雄個體的形狀和大小也有所不同。從幼蟲變成成蟲,會出現不同的形態變化。雄蜂是由沒有受精的卵長大的,這就是奇異的孤雌生殖方式。
節肢動物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它們要不斷地蛻皮,以蟬為例,蟬的骨骼為外骨骼,是一種死亡的組織,所以不能隨身體長大而長大,必須每隔一段時間換掉舊殼,從體內分泌一件更大的新骨骼。舊骨骼從背部裂開,只比原來大一些的新蟬就鑽出來了,一隻蟬要經過很多次的蛻皮,才能從幼蟲長成成蟲。
節肢動物都是由皮膚直接形成呼吸器官的,水中生活的動物為皮膚向外突起形成書鰓;陸地上生活的動物則為向內凹陷的書肺。其中蚜蟲和恙蟎根本沒有呼吸器官,它們靠體表呼吸。
蜘蛛是典型的節肢動物,一般有4對足,身體呈圓形或長圓形,分為頭胸部和腹部,中間是把兩部分加結起來的一段很細的腹部。蜘蛛頭部長有須肢,在雄蜘蛛的須肢上還長有一個精囊。它們的肛門尖端突起,能分泌黏液,一遇空氣即可凝結成細蛛絲。在屋檐下或角落裡,蜘蛛常結出一張有黏性的網,以此來捕捉自投羅網的小蟲。
蜈蚣也叫「百足蟲」,我們最常見的一種是少棘蜈蚣,它的身體扁長,頭部呈金黃色,長有長觸角和聚眼。身體分為21節,每節都有一對足,其中第一對足叫做「鄂足」,上面長有毒腺,可以分泌毒液。蜈蚣曬干後可以做成葯材。
寄居蟹是一種介於蝦和蟹之間的節肢動物,大部分寄居在螺殼內,因此起名「寄居蟹」。寄居蟹的軀體由頭胸部和腹部兩部分組成,一般左右不對稱。寄居蟹頭胸部長有頭胸甲,腹部長而柔軟,可以在螺殼中捲曲,寄居蟹有一對螯肢,以小的或死的動物為食,一般在海邊淺水水域活動。
對蝦的體積較大,身體扁平,腹部發達。在中國北方經常成對出售,因此被稱為「對蝦」。對蝦在全世界共有29種,大多棲息在熱帶、亞熱帶的淺海里,主要以海底的無脊椎動物為食,如多毛類、小型甲殼類的軟體動物等,有時也捕食一些小型的浮游動物。
蝗蟲的體節由頭、胸、腹3部分組成,比蝦和蟹又進化了一步。而且它們各部分體節已不再是相同功能的部分疊加,而是各有其獨特的作用,分管著感覺、運動和生殖,這樣蝗蟲對環境的適應生存能力大大增強了。
棘皮動物以其獨特的形態而得名,以著名的海膽、海參等動物為代表。現存的棘皮動物約有5300種左右,主要分布在溫帶、亞熱帶及熱帶海洋中,它們或是在海床上固定著,或是漂游在海底。棘皮動物幼年時身體左右對稱,成年後變成輻射對稱。中胚層產生的骨骼向體表突出形成棘皮。
棘皮動物的骨骼為內骨骼,由一些鈣化的小骨片組成。這些骨片形態各異,或長成關節,如海星、海百合;或像一個水瓶膽長在一起,如海膽;或分布於體壁中,如海參。棘皮動物的小骨片常常突出體表,形成粗糙的棘皮。
棘皮動物的「水管」系統由幾部分組成,主要是位於背面的篩板、向下的一段直管、儲水庫及五條輻管。輻管末端形成管足。這個復雜的系統,是棘皮動物的重要器官,對它們運動、取食、呼吸、感覺及挖巢穴都起關鍵作用。
海星是海濱最常見的棘皮動物,它們從身體中央伸出五條腕,呈五角星形。海星在世界各海洋中均有分布,它們過著平靜的生活,一般在無浪的潮間帶和近岸海域的深水下層生存。海星的種類很多:有五角星似的羅氏海盤車,有像帽子一樣的麵包海星,有柔軟皮膚鑲邊的砂海星,有狀如荷葉的荷葉海星等。
海參就像海洋中的蟲子。它的身體呈蠕蟲形或臘腸形,海參有黑、褐、白等各種顏色,有些種類的顏色特別鮮艷,如刺參。它們主要以海底沉積物里的有機碎屑和微小生物為食。海參在海底的行動非常緩慢,不能像魚一樣靈活地移動,遇到敵人或受到刺激時,會把內臟吐出來迷惑敵人,自己則趁機逃走,這樣海參不會死去,只要一段時間後又會長出新的內臟。
海膽身體呈球形、心形或盤形。它的殼由許多石灰質骨板緊密癒合而成。殼上布滿了很多能動的棘刺,使海膽看上去很像一隻刺蝟,它的內臟器官就包在這個殼里。海膽有時就靠這些刺來輔助移動。海膽通常棲息在海底,以海底的附著動物、有機碎屑、甚至腐肉和動物糞便為食。
海百合在古生代的時候曾經非常繁盛,現在已經衰退。現存的海百合分為柄海百合和海羊齒兩類。柄海百合類的外觀很像盛開的百合花,多在海底棲息,身體可分為根、莖、冠3個部分;海羊齒類則多生活在沿岸淺海中,它的莖僅在幼年時期存在,長大後就會消失。海百合的口朝上,以輕柔的腕捕捉有機物和細小的浮游生物。
脊索動物約4萬余種,是動物界中最高等的一門,它們的共同特徵是身體背面存在一條中軸骨骼——脊索。脊索動物又分為尾索動物、頭索動物和脊椎動物三類。脊椎動物是動物中目前進化得最高的種類,它們有一套完整的神經系統,主要由腦和脊柱腔中的脊髓組成,包括魚、兩棲、爬行、鳥和哺乳動物5個類群,每個類群都有特殊的形態結構和特別的生活方式。
文昌魚屬於頭索動物門,具有脊索、背神經管和咽鰓裂。它們沒有鱗,沒有明顯的頭、眼、耳、鼻等感覺器官,也沒有專門的消化系統。文昌魚是無脊椎動物向脊椎動物進化的過渡類型,被稱為「魚類的祖先」。
大馬哈魚是一種肉食性魚類,以海洋中的小魚和浮游生物為食。它的身體長而側扁,嘴部突出而微彎,形狀像鳥喙一樣。大馬哈魚性情兇猛,但同時也是一種食用魚類。它們體形較大,身體長約0.5~1米,最重可達6.5千克以上,肉味鮮美,脂肪含量豐富,魚卵的營養價值也很高。因此大馬哈魚也是一種比較珍貴的大型經濟魚類。
脊索動物的最大特徵就是有一條由結締組織組成的、柔軟且具有彈性的脊索,脊索可以支持這類動物的身體,一般位於動物身體的背部,消化道的上方,背神經管的下面。
6. 怎樣對動物進行分類
下面以東北虎為例,介紹如何對動物進行分類。
動物界,這是對動物綜合的分類——植物界、細菌界和真菌生物都是獨立的門類。動物界形成了四大界中最大的界,所有成員的身體都是由細胞組成、能自由移動的有機體,它們需要從食物中獲取能量。東北虎屬於動物。
門,動物界又分成40個小一些的類群,叫做門。門是界的主要部分,它包括那些具有相同身體結構的動物。例如:甲殼綱動物門——包括那些長著有關節的腿和兩對觸須的無脊椎動物。東北虎屬於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包含所有的脊椎動物。
綱,門再分為更小的類群,叫做綱。它包括那些有共同的重要特徵的動物。脊索動物門可分為魚綱、鳥綱、哺乳動物綱、兩棲動物綱和爬行動物綱。東北虎屬於哺乳動物綱,這一綱包括所有哺育後代的溫血脊椎動物。
目,和其他的類群一樣,哺乳動物綱可分成很多目。東北虎被列入食肉目,因為它們是吃肉的溫血動物。哺乳動物還包括:靈長目、鯨目、奇蹄目、偶蹄目、食蟲目、有袋目、嚙齒目、貧齒目、長鼻目等。
科,目下的分類是科。這個類群的成員經常有著共同的生活方式。貓科包括大貓類,如獅子和老虎;小貓類,如美洲獅和猞猁。它們是靠捕獵為生的動物,有靈活的身體、帶爪的足和長長的尾巴。東北虎屬於貓科動物。
屬,貓科動物可以分為更多的屬。它包括那些有著非常近的親緣關系的動物。同一屬的動物非常相似,但不在一起繁殖。在虎屬中,虎是由多種類型的組成,如東北虎、華南虎、孟加拉虎等。
種,種是一群在形體上非常相像,在野外環境下共同覓食,結群繁殖的動物。這時候,東北虎的歸屬被鎖定了。
7. 常見的動物怎樣分類
1、哺乳動物
虎、狼、鼠、鹿、貂、猴、貘、樹懶、斑馬、狗、狐。
2、魚類
龍魚、塘鱧、鯰魚、鯊魚、章魚、刺魚目、鯡形目、鯢、鰍魚、鱒魚、錦鯉。
3、鳥類
鷹、鷺、鵝、企鵝、犀鳥、遺鷗、隼、鸛、松雞、鰹鳥、鸚鵡、鴛鴦、啄木鳥。
4、兩棲動物
海獅、龜、蜥蜴、龜鱉、蟾蜍、大鯢。
5、昆蟲
蝴蝶、蜻蜓、蠍子、吸蟲、珊瑚、纖毛蟲、絛蟲。
(7)如何分辨出動物中的分類類群擴展閱讀:
1、虎
虎(學名:Panthera tigris;英文名:Tiger): 大型貓科動物;毛色淺黃或棕黃色,滿身黑色橫紋;頭圓、耳短,耳背面黑色,中央有一白斑甚顯著;四肢健壯有力;尾粗長,具黑色環紋,尾端黑色。
2、狼
狼(拉丁名:Canis lupusLinnaeus),保護等級有「三有」保護動物。共46個亞種,體型中等、勻稱,四肢修長,趾行性,利於快速奔跑。頭齶尖形,顏面部長,鼻端突出,耳尖且直立,嗅覺靈敏,聽覺發達。
3、龍魚
美麗硬仆骨舌魚(學名:Scleropages formosus):又名亞洲龍魚、金龍魚。屬一種古老的原始淡水魚類。原產馬來西亞、印尼、蘇門答臘等地河流和湖泊。
4、海獅
海獅(學名:Otarriinae):包括5屬7種。分布北半球。體型較小,體長一般不超過2米。北海獅為海獅科最大的一種。雄性體長310-350厘米,體重1000千克以上。雄性成體頸部周圍及肩部生有長而粗的鬃毛,體毛為黃褐色,背部毛色較淺,胸及腹部色深。雌性體色比雄獸淡,沒有鬃毛。
5、蝴蝶
蝶,通稱為「蝴蝶,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鱗翅目、錘角亞目動物的統稱。全世界大約有 14000 多種,大部分分布在美洲,尤其在亞馬遜河流域品種最多。中國有 1200 種。
蝴蝶一般色彩鮮艷,身上有好多條紋,色彩較豐富,翅膀和身體有各種花斑,最大的蝴蝶展翅可達28~30厘米左右,最小的只有 0.7 厘米左右。蝴蝶和蛾類的主要區別是蝴蝶頭部有一對棒狀或錘狀觸角,蛾的觸角形狀多樣。
8. 怎樣區分動物的界,門,綱,目,科,屬,種
界門綱目科屬種,生物分類學是研究生物分類的方法和原理的生物學分支。分類就是遵循分類學原理和方法,對生物的各種類群進行命名和等級劃分.界門綱目科屬的定義是利用生物的外觀、生活特性、構造、生理機能等特徵的差別,以二分法的方式,將生物由大分類歸納到小分類。
兩界分類系統:瑞典生物學家林奈(1707~1778),把整個生物分成相應的兩大類:植物界和動物界。
三界分類系統:植物界和動物界,以及原生生物界,包括細菌、藻類、真菌和原生動物。
四界分類系統:另立了1個真菌界,即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動物界。
五界分類系統:五界系統按復雜性增加三個層次排列生命: 原核的單細胞(原核生物界);真核的單細胞(原生生物界);真核的多細胞(植物界、真菌界和動物界)。 即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菌物界、動物界。
兩總界五界分類系統:去掉原生生物界而成為兩總界五界分類系統:原核總界(分為細菌界和藍藻界)和真核總界(分為植物界、真菌界和動物界);原來屬於原生生物界的生物,依情況分屬到植物界、真菌界和動物界。
原核生物界 Kingdom Monera
原生生物界 Kingdom Protista
真菌界 Kingdom Fungi
植物界 Kingdom Plantae
動物界 Kingdom Animalia
原生動物門 Phylum Protozoa
裸藻植物門 Phylum Euglenophyta
金褐藻植物門 Phylum Chrysophyta
甲藻植物門 Phylum Pyrrophyta
裸藻門Euglenophyta
綠藻門Chlorophyta
輪藻門Charophyta
金藻門Chrysophyta
甲藻門Pyrrophyta
褐藻門Phaeophyta
紅藻門Rhodophyta
藍藻門Cyanophyta
細菌門Bacteriophyta
粘菌門Myxomycophyta
真菌門Eumycophyta
地衣門Lichens
苔蘚植物門Bryophyta
蕨類植物門Pteridophyta
裸子植物門Gymnospermae
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海綿動物門Phylum Polifera
腔腸動物門Phylum Coelenterata
軟體動物門Phylum Mollusca
節肢動物門Phylum Arthorpoda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頭索動物亞門 Subphylum Cephalochordata
尾索動物亞門 Subphylum Uro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 Subphylum Vertebrata
棘皮動物門 Phylum Echinodermata
扁型動物門 Phylum Platyhelminthes
圓型動物門 Phylum Nematoda
環節動物門 Phylum Annelida
鞭毛蟲綱 Class Mastigophora
肉足蟲綱 Class Sarcodina
纖毛蟲綱 Class Ciliophora
孢子蟲綱 Class Sporozoa
石灰海綿綱 Class Calcarea
六放海綿綱 Class Hexactinellida
尋常海綿綱 Class Demospongiae
水螅蟲綱 Class Hydrozoa
缽水母綱 Class Scyphzoa
珊瑚蟲綱 Class Anthozoa
渦蟲綱 Class Turbellaria
吸蟲綱 Class Trematoda
絛蟲綱 Class Cestoda
多毛綱 Class Polychaeta
貧毛綱 Class Oligochaeta
蛭綱 Class Hirudinea
腹足綱 Class Gastropoda
雙經綱 Class Amphineura
斧足綱 Class Pelecypoda
掘足綱 Class Scaphopoda
頭足綱 Class Cephalopoda
甲殼綱 Class Crustacea
倍足綱 Class Diplopoda
唇足綱 Class Chilopoda
蛛型綱 Class Archnida
六足綱 Class Hexapoda
切口綱 Class Merostomata
海星綱 Class Asteroidea
蛇尾綱 Class Ophiuroidea
海膽綱 Class Echinoidea
海噀綱 Class Holothuroidea
海百合綱 Class Crinoidea
軟骨魚綱 Class Chondrichthyes
硬骨魚綱 Class Osteichthyes
兩生綱 Class Amphibia
爬蟲綱 Class Reptilia
鳥綱 Class Aves
哺乳綱 Class Mammalia
9. 動物可以分為哪幾種分類的依據是什麼
兩大類。脊索動物和無脊索動物。
在動物界中,根據動物身體中有沒有脊索而分成為脊索動物和無脊索動物兩大類。脊椎動物中包括:魚類,爬行類,鳥類,兩棲類,哺乳類等五大網類。無脊椎動物中包括:原生動物,軟體動物,蠕蟲,昆蟲,甲殼動物等門類。
無脊椎動物分為:
腔腸動物門: 腔腸動物大約有1萬種,有幾種生活在淡水中,但多數生活在海洋中。腔腸動物的觸手十分敏感,上面生有成組的被稱為刺絲囊的刺細胞。這類動物主要包括水母、水螅、海葵、珊瑚等。
軟體動物門: 軟體動物為動物界的第二大類群,約有5萬多種。絕大多數的軟體動物在柔軟的身體外覆有1個、2個或多個形狀不同的殼,常見的有頭足綱、腹足綱和雙殼綱。
棘皮動物門: 棘皮動物包括海星、海膽、海參、蛇尾以及海百合等5綱,共6000多種。
節肢動物門: 節肢動物門是動物界種類最多的一個類群,約占已知動物總數的75%以上:包括昆蟲綱 蛛形綱 甲殼綱 。
脊椎動物包括:
兩棲綱:包括無足目、有尾目、無尾目。
魚綱 :包括鱸形目、鯉形目、鰻鱺目。
爬行綱: 包括有鱗目、龜鱉目、鱷目。 鳥綱 鸚形目、雁形目、企鵝目、隼形目。
哺乳綱:包括單孔目、翼手目、食肉目、靈長目、奇蹄目、偶蹄目等近30個目。
生物學的分類單位為界、門、綱、目、科、屬、種,每個例子僅舉了一部分
(9)如何分辨出動物中的分類類群擴展閱讀:
動物分類學(Aphis gossypii Glover),是動物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國外動物分類的遠祖當推公元前四世紀的亞里士多德,他是古代知識的集大成者,是系統掌握生物學知識的人,動物分類學主要根據自然界動物的形態、身體內部構造、胚胎發育的特點、生理習性、生活的地理環境等特徵,進行綜合研究,將特徵相同或相似的動物歸為一類,給它們命名,這就是動物分類學所研究的內容。
植物分類:
植物按照從低等到高等的順序可以分為藻類、苔蘚類、蕨類和種子植物。種子植物按照果實有無種皮包被分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按照子葉的數目分為單子葉和雙子葉植物。同樣,把植物界各個分類等級按照其高低和從屬親緣關系順序地排列起來,即將整個植物界的各種類別按其大同之點歸為若干門,各門中就其不同點分別設若干綱,在綱下分目,目下分科,科再分屬,屬下分種。植物界共分17個門,即裸藻門、金藻門、甲藻門、綠藻門、輪藻門、褐藻門、紅藻門、藍藻門、地衣門、細菌門、真菌門、粘菌門、卵菌門、苔蘚植物門、蕨類植物門、裸子植物門、被子植物門。
地球上生物種類及分布總況 地球上的生物種類繁多,形態各異。根據生物學家統計,生物圈中已被記錄在冊的生物有250萬種,其中動物約200萬種,植物約34萬種,微生物約3.7萬種。因受地理位置、氣候、地形以及土壤等因素的影響,地球上生物的分布也是多種多樣的。首先可以將地球生物分為水生生物和陸生生物,其中陸生生物又可以根據緯度地帶性、經度地帶性和垂直地帶性而分為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和北方針葉林、稀樹草原、草原、荒漠以及苔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