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節肢動物的成語
燈蛾撲火、蛾眉皓齒、飛蛾赴火、飛蛾投火、皓齒蛾眉、螓首蛾眉、
淡掃蛾眉、蛾眉螓首、飛蛾赴焰、飛蛾赴燭、飛蛾投火、皓齒蛾眉、
宛轉蛾眉、以火去蛾、蜩螗沸羹、蝟鋒螗斧、蚍蜉撼樹、楚腰蠐領、
蝶怨蛩凄、井蛙醯雞、蛾附蜂屯、蠅頭小利、蚊虻負山、鷦巢蚊睫、
蚊虻過耳、蜂腰削背、蜂腰猿背、蜂腰鶴膝、蜂目豺聲、蟬緌蟹匡、
蟬衫麟帶、蠻睫螳輪、螳臂擋車、鷦巢蚊睫、蟲巢蚊睫、蠻睫螳輪、
蜻蜓點水、蠶食鯨吞、蜂擁而來、薄如蟬翼、蠅頭小利、蛛絲馬跡、
狂堊風堊浪堊蝶、無頭蒼蠅、噤若寒蟬、作繭自縛、金蟬脫殼
B. 為什麼蛾子不怕火(飛蛾投火)而別的動物怕
趨光性
蛾類從旁觀者看來,好像顯然地會被光所吸引;但事實上更准確的說法是「因為飛蛾頭暈搞不清楚方向」而圍繞著明亮的物體盤旋。蛾類利用光線來做為羅盤導航,且進化成會利用眼睛裡固定的部分來接受光線。只要光源十分遙遠像是太陽或月亮,飛蛾眼裡所接收到的光的角度會近乎一致地平行,這時飛蛾只要大約朝直線方向行進,視覺成像就能維持不變。但當光源非常接近時,如果飛蛾依舊直線地行進,在移動的每一瞬間其所接收到的光的角度都在改變。所以飛蛾為了要去適應這種改變,就會變成從旁觀者看來好像是螺旋狀地朝光源前進。
文學形象
因為蛾類的趨光性,經常將燈光及火光誤以為月光並向其中飛去,故此中國歇後語當中有「飛蛾撲火——自取滅亡」之說
蛾
絕大多數在夜間飛行的昆蟲,約有150,000多種,與蝴蝶組成鱗翅目(Lepidoptera)。約是蝶類的9 倍,中國記錄的有近7,000 種。常在夜間活動,因為它們有良好的嗅覺和聽覺,所以能適應夜遊生活,有趨光性。
體大小懸殊,翅展從約4公釐至將近30公分(0.16寸至1尺左右)。適應力強,除兩極外到處皆有。翅、體和足均覆以一觸即落的粉末狀鱗片。相較於蝴蝶,蛾體比蝶粗壯,色暗。蛾也有羽狀或粗的
觸角,但也有不少鮮艷美麗的個體。休止時翅像帳篷一樣折
疊覆蓋身體,或包覆整個身體,或向兩側伸展,而蝴蝶則把翅折疊與背垂直。它們的觸角通常呈羽毛狀,而非棒狀,靜止時,飛蛾通常將翅膀水平展開。
生活周期與鱗翅目其他種類相似,分為4期,即卵、幼蟲、蛹和成蟲。多數種類的幼蟲和成蟲吃植物及及其汁液,有些吸食花蜜及血液。尤其幼蟲最會破壞觀賞樹和灌木,甚至許多重要經濟植物。蛾類幼蟲中為害最烈的是螟鈴(bollworm)和尺蠖(measuring worm)。有些蛾(尤其是谷蛾科〔Tinidae〕的衣絨)吃毛皮、絲和羽毛。蛾類的卵多為綠色、白色和黃色,形狀上通常有兩類:一類為橢圓形或扁形,另一類為瓶形、球形、半球形、圓錐形、鼓形。卵散產或成塊產於寄主植物上或土內,少數產於葉內。
較有名的蛾科包括:麥蛾科(Gelechiidae),危害棉花、玉米、番茄和其他作物的螟鈴就屬於此科;卷蛾科(Tortricidae),卷蛾是森林害蟲;毒蛾科(Lymantriidae),包括毒蛾以及森林害蟲舞毒蛾;燈蛾科(Arctiidae)的燈蛾有許多顏色鮮艷的熱帶種;小卷蛾科(Olethreutidae)包括幾種有害的種類,如蘋果小卷蛾和梨木食心蟲;夜蛾科(Noctuidae),包括夜蛾,是鱗翅類(21,000種)最大的科;天蠶蛾科(Saturniidae),即大桑蠶,包括最大的蛾;尺蛾科(Geometridae)包括尺蠖蛾、波蛾、鳳蛾和地毯尺蛾。
夜蛾科(Noctuidae)夜蛾翅上的假眼
世界上最美最毒的蛾:太陽毒蛾
C. 什麼是飛蛾投火
一天夜裡,林子和客人一起坐在院子里乘涼。天很黑,四周十分安靜,只有一隻蠟燭在閃著亮光。林子同客人談古論今,大家都對人生感嘆不已。
這時,一隻蛾蟲撲打著粉紅的翅膀,繞著燭光飛來飛去,還發出細小的嘶嘶聲。林子用扇子驅趕飛蛾,它便飛走了。可是剛過一會兒,它又飛過來了。林子又用扇子趕走蛾蟲。它飛走不一會兒又飛回來,而且一個勁兒地朝蠟燭火不顧一切地撲過去。這樣趕走又飛來,趕走又飛來,反復七八次了。終於,蛾蟲的翅膀被燭火燎焦了,它再也飛不動了,落在地上,焦頭爛額,還在不甘心地掙扎著那已經烤得殘破的翅膀,直到沒有了一絲氣息為止。
看了飛蛾的這般情景,林子感慨地對客人說:「你看這飛蛾撲火該多愚蠢啊!火本來是燒身的,可是它偏偏要不顧死活地去撲火,落得這般下場!」
客人也有同感地嘆道:「誰說不是呢?可是,人比飛蛾更甚啊!」
林子說:「是的,世上的聲色利慾引得人們拚命去爭奪追逐,何止像這飛蛾撲火?那些循此道路而不懷疑、毀滅了身軀而不後悔的人,豈不是也像這蛾蟲一樣可悲可憐又遭人譏笑嗎?」
生活中充滿了這樣那樣的誘惑,比如金錢、權力等等。在這些誘惑面前要保持理智清醒。遠離這些誘惑,其實就是接近另一種幸福。
D. 與昆蟲有關的成語故事和典故
螳臂當車
螳臂為螳螂的前腿.《莊子·人世間》:「汝不知夫螳鱗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意思是螳辮舉起臂膀抵擋車輪,不知道它力不勝任啊.後來就用「螳臂當車」比喻不自量力.
螳螂屬螳螂目.世界已知有1500餘種,主要分布在熱帶地區,我國已知約100種.為陸生不完全變態類捕食性昆蟲.由於螳螂的前足構造特殊,故有不少有關的描述.因常舉前足,形成擋道之勢,故有當郎、當輪等名.又因步行時以中、後足著地,昂首慢行,與馬相似,遂有「天馬」之稱.李時珍曰:「螳螂驤首奮臂,修頸大腹,二手四足,善緣而捷,以須代鼻,喜食人發」.又因其舉起前足狀如祈禱,因而有人迷信螳螂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也有人說它這樣舉足昂首像是在「乞討」食物.螳臂雖不能當車,但它那粗壯並帶有利齒的前臂和靈敏的動炸,不但能捕住蟬,就是能飛善蹦的大蝗蟲也難逃它的攻擊.
斷肢自救
這是比喻為了逃避敵人的危害,可斷其肢體而救得性命.這種現象在雙翅目大蚊科昆蟲中比較普遍.大紋的腿又細又長,非常醒目,抓住或碰到後很容易脫落,而蟲體本身並不會受到傷害,卻可借機逃走.
大蚊屬雙翅目,大蚊科,與吸血傳病的蚊蟲,只能算是遠房姐妹.
大蚊的幼期一般生活在潮濕的泥土中,通常取食土壤中的腐爛物質,有些種類也危害植物的根,成為水稻的一害.因此,在稻叢中常見到大蚊的成蟲用前足抓住葉片,後面的兩對足伸得直直的垂吊著,搖搖晃晃的身體象是在盪鞦韆.如果不去觸動它,又好象一具乾枯的蟲屍,原來它是以裝死迷惑敵人.
大蚊的這套騙人把戲,可欺騙不了「捕蟲能手」青蛙的銳利眼睛.當青蛙看到垂吊著的大蚊時,便猛然跳起,張嘴伸出長舌捕住大蚊.本想享受一頓美餐,哪知捲入口中的只是一條細細的大腿.原來大蚊受到突如其來的攻擊,便斷肢自救,逃之天天了.
昆蟲中有不少種類能產生一種對不利環境的抗性行為.人發現蚊、蠅、蝶蛾類足上的跗節是殺蟲葯劑D.D.T極易通過的部位,接觸後經過一段時間,就會自行脫落而免於一死.生物學上把這種現象叫做「殘體自衛」.
蚍蜉撼樹
蚍蜉:大螞蟻.小小的螞蟻竟想撼動參天的大樹,這不是很可笑嗎?該成語比喻其力量很小,而妄想動搖強大的事物,不自量力.唐·韓愈詩:「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螞蟻屬膜翅目,蟻科,是多種蟻類的總稱.世界上記載的有4600種以上.幾乎全部是營社會性生活.為全變態陸生昆蟲.
漢語成語詞典中說蚍蜉是大螞蟻,究竟指哪種螞蟻恐伯無從考證.有些螞蟻確實兇猛,雖不能撼動大樹,但由於善吃肉食,不僅可捕食其他昆蟲和小形動物,甚至還可侵襲大型哺乳動物和鳥類.工蟻喜陰天或夜間群體活動,編隊而行,遇有小動物就群起進攻致敵於死命,形如大兵團作戰,因此中文名叫「軍團蟻」.
有一種螞蟻,它們雖不能掐動大樹,但可以將樹干蛀空,使大樹折倒.不過這種蟻不是黑螞蟻,而是屬於等翅目的白蟻.
飛蛾撲火
蛾子撲到火上,比喻自尋死路,自取滅亡.也可寫成「飛蛾投火」、「飛蛾投焰」或「燈蛾撲火」.〈梁書·到溉傳〉:「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魯迅先生在〈秋夜〉一文中描述過當他面對這些投向燈火的小飛蛾時,激起了贊賞的心情.
飛蛾是鱗翅目昆蟲中的一大類,與蝴蝶相對應.其腹部短而粗,休止時翅膀呈屋脊狀,多在夜間活動,但有趨光性,喜歡聚集在光亮處,因此民諺有「飛蛾撲火自燒身」的說法.人們利用該習性,用黑光燈(其波長更適合昆蟲的視覺)來引誘蛾類,既可用來捕殺害蟲,也可用來採集蛾類標本.
[成語故事]
南北朝時期,南朝的梁朝有一個少年才子,名叫到藎.他是當朝金紫光祿大夫、散騎常侍到溉的孫子.到藎十分聰明刻苦,自幼就能寫詩作文.皇帝蕭衍非常稀愛他,常帶他到京口,登上北固樓吟詩作賦.有一次,梁武帝蕭衍看過到藎寫的詩後很贊賞,便與到溉開玩笑說:「南怪你每次上書都寫得那麼出色,大概是孫子替你寫的吧?!」說完便哈哈大笑起來,並提筆為到溉題了一首詩,詩上說:「研磨墨以騰文,筆飛毫以書信.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必耄年其已及,可假之於少藎.」意思是:硯台磨出墨水來寫字,飛動起毛筆的毫鋒來寫書信與文章.這毛筆、硯台就像是飛蛾投火一樣,自己毀掉了身體也毫不吝惜.你的年紀已很老了,文章可由孫子到藎來代寫了.
朝生暮死
意為早上才出生,晚上即死亡,比喻壽命很短.詩雲:「蜉蝣之羽,衣裳楚楚.」《爾雅釋蟲》寫道:「蜉蝣,渠略也」.
蜉蝣真的是這樣命短嗎?其實「朝生暮死」是一種誤解,就從稚蟲到成蟲的全過程而言,蜉蝣的生命還是相當長的.
蜉蝣屬蜉蝣目,目前世界已知約1270種,其實遠不止比數.蜉蝣為原變態類的水生昆蟲,其特點是有一個亞成蟲階段.稚蟲生長發育到半成熟時,在胸部背面就長出了發達的翅芽,然後順著伸出水面的草莖,或岸邊的岩石爬出水面.這時它仍身體上的足、尾須和體內的生殖器官都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此時稱之為亞成蟲.亞成蟲一般都是在夜間爬出水面,在水邊的草叢或石塊上停歇很短時間,即脫去亞成蟲的「外衣」,才變成觸角很短,復眼大,胸背上有兩對大而脆弱的膜質狀的翅,細長的身體,纖細的足,兩根比身體長一倍的尾須拖在腹部末端,性器官完全成熟的成蟲--蜉蝣.只要有亞成蟲停留過的地方,便留下了一個個像死蜉蝣一樣的空外殼,真的成蟲早已在天亮時飛走了,這也許便是誤認為蜉蝣「朝生暮死」的一個原因吧.
蜉蝣成蟲的壽命確實比其他昆蟲短得多,這可能是它退化了的口器不能取食以及由亞成蟲變為成蟲的過程中大量消耗了體內營養物質的緣故吧.
蠶食鯨吞
如蠶一般慢吃桑葉,像鯨一樣猛吞食物.比喻用種種方式侵佔、吞並.孫中山《興中會宣言》:「蠶食鯨吞,已效尤於接踵,瓜分豆剖,實堪慮於目前.」
蠶是鱗翅目蠶蛾科的昆蟲,以家蠶為代表.
蜂擁而來
像成群的蜜蜂似的一擁而來.清代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二回:「又等了一會兒,方見胡統領打著燈籠火把,一路蜂擁而來.」
蜜蜂屬於膜翅目蜜蜂科的昆蟲,以中華蜜蜂和義大利蜜蜂為代表.
蜻蜓點水
唐代杜甫《曲江二首》:「點水蜻蜓款款飛」.比喻做事膚淺浮泛,不深入.老舍《四世同堂》第二十八章:「那點悔意像蜻蜓點水似的,輕輕的一挨便飛走了」.
蜻蜓在昆蟲綱中自成一大類,叫蜻蜓目,世界已知的種類超過五千種.蜻蜓是人們熟悉的昆蟲,它的飛行速度在昆蟲中仍保持著冠軍的稱號;它在飛翔中捕食了大量的蚊蠅;它那「小憩釣魚桿」的姿態和「款款飛」的點水動作,為詩畫留下了情意.
蛻化變質
蛻化:指昆蟲脫皮掉殼後改變了原形態.比喻正派人腐化墮落而變壞.
昆蟲在胚後發育要經過變態,分不全變態和完全變態兩大類.不全變態有卵、幼蟲(若蟲)、成蟲三個蟲態.完全變態有卵、幼蟲、蛹、成蟲四個蟲態.
一條線拴兩螞蚱
比喻兩事物彼此相連,不可分離,也比喻二者的命運緊密聯系,誰也不能單獨逃脫.清代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回:「因為咱們是一條線兒拴兩螞蚱,飛不了我,蹦不了你的.」
螞蚱是蝗蟲的俗稱,有的地方也兼指蚱蜢.蝗蟲和蚱蜢都是直翅目昆蟲.
螞蟻啃骨頭
機械製造工業中用幾台小型、簡易的機器設備加工大型工作件的形象比喻.螞蟻比喻小型、簡易的機械設備,骨頭指大型的工作件.
螞蟻屬膜翅目蟻科,種類繁多.
薄如蟬翼
形容非常薄,像蟬的翅膀一樣.古代用來形容一種薄的絲綢.
蟬屬同翅目蟬科,俗稱「知了」.
蠶頭燕尾
書法上說橫畫起筆著紙痴笨的,叫「蠶頭」;捺畫收筆出鋒出,提筆回鋒,分成叉式的,叫「燕尾」.這是不善於學習顏字碑刻所容易染上的一種習氣.
一窩蜂
比喻人多聲音雜亂,亂哄哄地一擁而上.
蜂類屬膜翅目昆蟲,主要指蜜蜂和馬蜂.
蜂目豺聲
眼睛像蜂,聲音像豺.形容面目凶惡,聲音可怖.蜂類屬膜翅目昆蟲,主要指蜜蜂和馬蜂,其復眼很大而呈球形,人的眼睛要長成這樣,那一定很可怕.
[成語故事]
傳說春秋時期,楚王准備立他的大兒子商臣為太子,一時沒有決定下來,便找令尹(宰相)子上來商量.子上說:「大王,你現在還很年輕,愛兒子的情感還不專一.如果你這樣早就立了太子,將來移情愛另外一個兒子時,再廢除這個太子,這樣做容易發生禍亂.況且在楚國歷代傳統中,真正繼承王位的常常是小兒子.就拿公子商臣的外貌來說,我覺得他眼睛長得像蜂眼似的可怕,說話聲音像豺狼叫一樣難聽.依相法來說,這種相貌的人是兇殘的,如果他做了太子,一定會做出不義的事來.」
楚王聽了這話不以為然,還是將商臣立為太子.商臣聽說子上在父親面前說了他很多壞話,便對子上懷恨在心.有一次,他利用和別國打仗的機會,在楚王面前說子上受了敵國行賄,楚王不問情由便將子上賜死.
後來,楚王了解真相時已後悔莫及.不久,楚王真的就像子上說的那樣開始討厭商臣,而喜歡上了第二個兒子子職,並想改立子職為太子.商臣知道這事以後,便與老師潘崇合謀,率領宮中軍隊將王宮圍住,逼死了父親,自立為王,稱作楚穆王.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千里長的大堤,由於小小的螞蟻洞或白蟻穴而潰決.比喻小事不注意就會釀成大禍.〈韓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
螞蟻屬膜翅目蟻科,白蟻自成一大類,稱為等翅目.
蠅頭小利
蠅頭,比喻細小的事物,多指小字或小的財利.《南史·衡陽元王道度傳》:「殿下家自有墳素,復何須蠅頭細書,別藏巾箱中.」蘇軾《滿庭芳》詞:「蝸角虛名,蠅頭微利」.
蠅是雙翅目昆蟲,種類很多.我國最常見而與人類關系最大的為舍蠅(Musca domestica vicina Macquart) ,也就是家蠅或稱蒼蠅在我國分布的一個亞種.
E. 飛蛾投火是什麼意思,飛蛾投火什麼生肖
平常是說飛蛾撲火的,沒有什麼投火,
飛蛾撲火,自取滅亡嗎,就這個意思,
這有什麼生肖跟這個有關嗎?
F. 在括弧里填上動物名稱:飛()投火
飛蛾投火
發 音 fēi é tóu huǒ
釋 義 像蛾子撲火一樣。比喻自找死路、自取滅亡。
出 處 《梁書·到溉傳》:「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
示 例 不然進入他家,如~一般,坑你上不上,下不下,那時悔之晚矣。(《金瓶梅詞話》第十七回)
近義詞 自取滅亡、飛蛾赴火
英 文 seeking one's own doom
用 法 動賓式;作謂語、狀語、定語;含貶義
G. 為什麼蛾子不怕火(飛蛾投火)而別的動物怕火
科研發現:飛蛾等昆蟲在夜間飛行活動時,是依靠月光來判定方向的。飛蛾總是使月光從一個方向投射到它的眼裡。飛蛾在逃避蝙蝠的追逐,或者繞過障礙物轉彎以後,它只要再轉一個彎,月光仍將從原先的方向射來,它也就找到了方向。這是一種「天文導航」。
飛蛾看到燈光,錯誤地認為是「月光」。因此,它也用這個假「月光」來辨別方向。月亮距離地球遙遠得很,飛蛾只要保持同月亮的固定角度,就可以使自己朝一定的方向飛行。可是,燈光距離飛蛾很近,飛蛾按本能仍然使自己同光源保持著固定的角度,於是只能繞著燈光打轉轉,直到最後精疲力盡而死去
【注音】fēi é pū huǒ
【注釋】蛾:類似蝴蝶一樣的昆蟲;飛蛾撲到火上,比喻自取滅亡或,比喻不顧一切地奔赴所嚮往的目標。
H. 山羊被殺因作聲,飛蛾投火由火色.水魚懸鉤為呑餌,世人趨死以境牽是什麼意思
山羊之所以發出聲音而被殺了,飛蛾看到火撲過去而死了,魚看見沒有魚鉤的鉤以為是魚餌被釣上來了,人以為死了還有個仙境的地方活著!這是告訴我們貪心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