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老鷹屬於什麼動物
老鷹屬於鳥類,或禽類。屬於鳥類中的猛禽類。
老鷹是鷹亞科猛禽的統稱。在分類上屬於鳥綱、隼形目、隼亞目、鷹科、鷹亞科,類別很多,隼、鷹、鵟、鷲、雕等等,都屬於鷹類,在每個類別里又包括很多種。
鷹亞科有8屬62種,為鷹科最大一亞科,其中鷹屬有51種,又為最大屬。
我國有7種鷹:鳳頭鷹、褐耳鷹、赤腹鷹、日本松雀鷹、松雀鷹、雀鷹、蒼鷹。
B. 鷹的種類有多少
鷹科是一個成員非常復雜的科,我們所熟悉的猛禽如鷹、雕、鷂、鵟和舊大陸兀鷲都是鷹科的成員。鷹科擁有超過半數種類的猛禽,廣布於世界,有64屬209種,我國有20屬46種。鷹科成員大小,習性各不相同,有最大型和最兇猛的的猛禽,也有小型的猛禽,有的食腐肉,如多種兀鷲,有的食鳥類,如雀鷹,有的食獸類,如角雕,有的食魚,如漁雕,有的食爬蟲,如蛇雕,有的食昆蟲,如蜂鷹,還有些適應特殊的事物,如食水果的棕櫚鷲和專食蝸牛的蝸鳶。鷹科可進一步劃分為9亞科,有64屬209種,其中我國有鳶亞科、鷹亞科、雕亞科、鵟亞科和禿鷲亞科,共
C. 老鷹的簡介
老鷹 ,猛禽類,嘴藍黑色,上嘴彎曲,腳強健有力,趾有銳利的爪,翼大善飛。吃蛇、鼠和其他鳥類。也叫鳶。老鷹是一種肉食性的類 鳥通常在峽谷內覓食,一次生1到3顆蛋,則小老鷹會驅趕同伴, 或者吃掉同伴。 老鷹的種類有很多,例如:大斑鷲、禿鷹、黑鳶等 老鷹和一般鳥類有點不同,老鷹屬於禽獸類, 一般鳥類屬於雜食類的動物,不太相同, 這就是老成鳥身長約56公分、翼長約417-465公分、體重約630-1030公克 、蛋2-5個,白底有紅棕色斑點、孵卵期約38天,老鷹一次生下四、五隻小鷹,由於它們的巢穴很高,鷹和一般鳥類的不同 。老鷹為黑鳶在台灣的俗稱,台語稱來葉或厲翼。全身大致為褐色,翼下初級飛羽基部的白斑及如魚尾狀的尾羽特徵,幼鳥有明顯淡色羽斑與成鳥明顯不同。往昔農業社會大凡聚落、鄉村有人煙的平原,都可以看見老鷹在天空翱翔,民間也流傳著一些有關老鷹的童謠。如今,在台灣的天空已愈來愈少見到黑鳶,基隆港為全台最佳賞鳶點,少數猶存的鳶只長在基隆港上空巡弋、盤旋、滑翔很是美麗,目前,全台有記錄的僅剩五大族群,分隔在南、北兩端,總數不到兩百隻,基隆港每年秋冬季可看到十隻以上近距離覓食,還是空中之王,為本市最具代表性鳥類。
鷹的類別很多,隼、鷹、鵟、鷲、雕等等,都屬於鷹類,在每個類別里又包括很多種。
我國的鷹主要分布在西藏、新疆和蒙古。
鷹(ying)脊椎動物,鳥綱,鷹科部分種類的通稱。
Phylum: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SubPhylum: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Class: 鳥綱
AvesOrder: 鸛形目
Ciconiiformes 鸛亞目
鷹科(Accipitridae)是一個成員非常復雜的科,我們所熟悉的猛禽如鷹、雕、鷂、鵟和舊大陸兀鷲都是鷹科的成員。鷹科成員大小,習性各不相同,有最大型和最兇猛的的猛禽,也有小型的猛禽,有的食腐肉,如多種兀鷲,有的食鳥類,如雀鷹,有的食獸類,如角雕,有的食魚,如漁雕,有的食爬蟲,如蛇雕,有的食昆蟲,如蜂鷹,還有些適應特殊的事物,如食水果的棕櫚鷲和專食蝸牛的蝸鳶。鷹科可進一步劃分為9亞科,有64屬209種,其中我國有鳶亞科、鷹亞科、雕亞科、鵟亞科和禿鷲亞科,共20屬46種
鷹一般指鷹屬的各種鳥類。視覺敏銳,能在高空飛翔時看到地面上的獵物。由於鷹眼的視網膜的黃斑處有2個中央凹,不僅比一般動物多1個,而且中央凹的感光細胞每平方毫米多達100萬個(人眼僅約有15萬個)。上喙尖銳彎曲,下喙較短。4趾具有銳利的鉤爪,適於抓捕獵物。性情兇猛,肉食性,以鳥、鼠和其它小型動物為食;有些種類喜食屍體,如禿鷲(Aegypiusmonachas)。兩翼發達,善於飛翔,一般多在晝間活動。多棲息山林或平原地帶,如蒼鷹(Accipitergentilis)、雀鷹(鷂子)(Accipi-ternisus)、鳶(老鷹)(Milvusmilvus)等。
雕是大型猛禽,體型粗壯,翅及尾羽長而寬闊,扇翅較慢,常在近山區的高空盤旋翱翔,能捕食野兔,幼畜等大形哺乳動物,也嗜食鼠類。我國常見的種類有金雕和烏雕。
金雕(Aguilachrysaetos)俗稱潔白雕,體較大,全身為黑褐色,體色為雕類與鷹類中最發黑的一種。成鳥頭頸部金黃色。幼鳥尾羽基部以及翅膀飛羽的基部為白色,成長後白色部分消失。飛翔時翼長而寬,尾端稍圓形。在我國也有分布的白尾海雕與虎頭海雕的幼鳥,全身也為褐色,與金雕很相似,但尾形為楔形,是與金雕相區別的重要標志。棲於山地,常高踞山崖巔頂或飛翔於高空中。性兇猛,喜食野兔、雉、鶉以至大形哺乳動物幼麝等。巢營於高山懸岩上或峭壁的樹上,遷徙時在我國東北常能見到。幼鳥馴養作獵鷹;飛羽及尾羽可供製扇,有重要經濟價值。
烏雕(Aguilaclanga)俗稱皂雕或花雕,體形比蒼鷹大,全身黑褐色,腰部有V字型白斑,尾比金雕及白肩雕長。幼鳥翼的復羽先端有淡色斑。翼下初級飛羽基部也有淡色斑。常棲於沼澤、河川、水邊等地,嗜食蜥蜴、蛙、小型鳥類、鷗、鴉以及鼠類,也常食動物屍體。終年留居我國東北和長江下游一帶,冬時常見於福建、廣東等地。
隼是小型猛禽,一般比鴿子稍大一些,翅狹而尖,尾長,飛行敏捷,以小型動物及昆蟲等為主食。我國常見種類有游隼,燕隼及紅隼等。
游隼(Falco peregrinus)是隼類中體型較大,翼較寬的一種,成鳥上體濃青黑色,下體發白,有細的橫紋。幼鳥上體暗褐色,下體有縱紋,幼鳥及成鳥頰部有鮮明的須狀黑斑。性甚兇猛,飛行迅速,常棲於沿海地區,在河湖上空疾飛,掠捕野鴨等鳥類為食,為我國北方的旅鳥,南方為冬候鳥。
燕隼(Farco subbuteo)體形似游隼但較小,翼先端尖銳,棲止時翼與尾等長,與其他鷹類不同。上體黑褐色,成鳥從胸到腹有黑色縱斑,從脛到下尾赤褐色。幼鳥縱斑粗,下體褐色較濃,頰部有須狀紋。翼下面淡灰色,飛翔時看起來似為黑色鳥類。棲於林區農耕地、平原、草原等地,飛翔輕捷迅速,常在飛翔中捕食昆蟲及小形禽鳥。遍布我國東部,在黃河長江流域,為夏候鳥,為廣東省留鳥。
紅隼(Falco tinunculus)雄性背褐色,頭尾青灰色,尾先端有黑帶。雌體為赤褐色,上面有橫斑,下體有縱斑,飛翔時飛羽黑褐色、復羽褐色很顯明,翼較游隼為尖銳。常棲於農耕地、田圃附近以及開闊的山麓草原等地。常常停翔在空中,見到餌物即直下掠之,嗜食昆蟲、小鳥及小型嚙齒類。終年留居於華北一帶,冬時見於我國東南部大陸及台灣。
就拿雕來說,在我國有7種,其中有一種叫「草原雕」的,是唯一棲息在內蒙中部開闊草原地帶的鷹類。它能大量獵食嚙齒類有害動物,如野兔、黃鼠、跳鼠及田鼠等,在保護牧草的茁壯生長、提供牲畜足夠的飼料方面,起著積極作用,從而是發展畜牧業生產上的「有功之臣」。另外,由於它們捕食了那些帶有傳染疾病的和體弱的鼠類,因此,在控制疾病的蔓延、保持生態平衡上起著「清道夫」的作用。
草原雕的雄鳥體形較小,體長約740毫米,全身羽毛褐色。雌鳥較大,體長約780毫米,羽毛的顏色較深。它們遍布我國西部,南抵喜馬拉雅山脈,東達內蒙中部、東部及河北省。秋後遷到南方越冬。草原雕多見於低山和開闊的草原地帶,平時飛行較低,多見翱翔在150-200米高的草原上空,有時在地面上尋找獵獲物,站在鼠類洞外「守株待兔」。它每日取食的時間,與鼠類的活動規律恰好一致,大都在早上7-10點以及傍晚時候進行覓食,故此是鼠類的有力天故。營巢在樹上、岩壁上或在旱獺洞里。樹上的巢,主要以樹枝、蘆葦等為材料,內鋪草或羊毛等物。4-5月間產卵,每次產2-3枚,卵上有紅褐和蒼灰色斑點。孵卵期45天,育雛期55天,8月底幼鳥即可出飛。
鷹是充滿傳奇色彩的鳥。千百年來,鷹一直被人類所神化,成為勇敢、威武的象徵,但鷹和人類的關系不只於此。
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曾寫道:「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酒酣胸膽尚開張。」這是蘇東坡在《密州出獵》一詞中描繪他率人出獵時的情景。其中「右擎蒼」就是說右臂上站著蒼鷹。當然,這只蒼鷹是被人馴化專門用來打獵的獵鷹。
馴養野鷹用於狩獵活動,在蘇東坡那個時代以前就已開始了。我們的祖先很早發現鷹善於捕捉野雞、野兔和野鴨等動物,於是他們開始探索馴鷹狩獵的方法。歷史上,用鷹狩獵被稱為鷹獵。司馬遷在《史記》中曾記載秦朝宰相李斯被處死前仍想著「牽黃犬,臂蒼鷹,出上蔡東門」的生活。可見,當時鷹獵已是貴族的主要游樂活動之一。據考證,鷹獵最早起源於東方,公元前721~705年亞述(美索不達米亞北部的王國,在今伊拉克北部)國王薩爾貢二世在位時便有鷹獵活動。後來,西方的商人、冒險家和東征的十字軍士兵在東方學會了鷹獵術,並將此術傳入歐洲大陸。起先,鷹獵是特權階級專有的消遣活動,到17世紀,鷹獵便在大眾中普及了。1770年,世界上第一個鷹獵者協會在英格蘭成立。鷹獵所使用的鷹種類很多,在我國主要是蒼鷹。這種鷹體形修長,雄鷹體長0.5米,雌鷹比雄鷹大,約0.56米。野生蒼鷹喜歡棲息在森林中。它們翅膀短圓,飛行時,蒼鷹可振翅疾飛,亦可在高空悠閑地翱翔,還能懸停在空中發出「滴—利利利……」的鳴叫。蒼鷹捕獵時,總是先落在一棵視野寬闊的大樹上尋找獵物,一旦發現目標便急沖而下,鷹獵者正是利用蒼鷹這種捕食習性。蒼鷹捕獵的成功率很高,因為它有獵人和獵犬幫助驚動獵物,當獵物驚慌失措時,蒼鷹便迅速出擊,一舉抓獲獵物。這時獵人要及時趕到,奪下獵物,給獵鷹餵食以示獎勵,否則,獵物就會成為蒼鷹的美食。據說雌鷹的捕獵本領比雄鷹高,因而馴鷹人喜歡誘捕雌鷹馴養。
馴鷹主要是馴化幼鷹。不過,一般蒼鷹都在高大樹木的頂部做巢,很少有人敢到鷹巢中掏雛鷹。如果那樣,偷竊者會受到雌雄蒼鷹的攻擊,輕則被抓傷,重則被抓傷雙眼,甚至喪命。由於近幾十年來大量使用農葯,森林被過度開發,蒼鷹已不多見了。鷹獵活動也或多或少地影響蒼鷹的存活數量,這一問題如何解決還有待研究。在世界上很多國家,游隼也是常用的獵鷹。中世紀時,在英國,只有伯爵以上的貴族才有擁有游隼的權力,一般貧民百姓只能馴其他的鷹。嚴格他說,游隼不是鷹而是隼。隼的體型一般比鷹小,它翅膀尖長,善於疾飛,有鳥中殲擊機的美稱。
我國古代稱隼為鷙,是疾飛之鳥的意思。隼跟鷹的重要區別在嘴上,隼上頜邊緣有一個銳利的齒突,而鷹沒有。
游隼在它同類中算較大的一種,它體長約0.5米,雙翅展開可達0.7米左右。游隼主要在開闊的原野上活動,農田、草地、河谷及山地丘陵都是它們大顯身手的地方。游隼飛行很快,在捕捉獵物時,最快可達每小時360千米。游隼主要以鳥類為食,而且大都在空中捕食。它們以高速追上獵物,伸出利爪猛擊獵物。獵物受傷後直落到地上,有時游隼不等獵物落地,便在空中將它們截獲。然而,有時游隼也會失手,不能一舉擊中獵物。遇到這種情況,游隼是從不放棄獵物的,它會再次升空攻擊,直到捕獲獵物為止。捕獵時,游隼一般先用利爪刺穿獵物的頸椎骨,再用嘴啄破獵物頸部血管,有時甚至啄斷獵物的脖子。然後,它撕掉鳥的羽毛,撕食獵物的肌肉。這種本領即使是剛出窩的小游隼也運用自如。一窩游隼在一個夏天能吃掉300隻中等大小的鳥。它們的食譜中包括針尾鴨、赤頸鴨、綠頭鴨、銀鷗、斑鳩、野雞、野兔、鼠和昆蟲等。正因如此,游隼才廣受馴鷹者賞識。
游隼分布廣泛,從寒冷的北極到非洲的南端都有它們的蹤跡。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曾馴養大批游隼,用它們在空中截擊同盟國用於傳遞消息的信鴿。這樣做,確實破壞了協約國的情報系統。但是,游隼不能識別敵我,它們也不會放過德國的信鴿,德國人這才被迫停止使用游隼。我國也有游隼,但主要是冬候鳥,而且數量十分稀少。目前,在世界范圍內,游隼受到嚴重的威脅,數量正在急劇下降。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世界范圍的濫用農葯。游隼捕食體內積存農葯的獵物後,它們的生殖系統受到損害,就會降低產卵率和胚胎的成活率。更嚴重的是,在包括游隼在內的許多猛禽腦部血液中檢測出微量的農葯,這對游隼高度發達的運動調節系統無疑是一個潛在的威脅。一旦腦部的農葯量達到中毒水平,游隼不僅不再是捕獵能手。而且很可能連飛翔都困難了。在美國,游隼被認為已瀕臨絕跡,許多科學家正全力以赴,投入拯救和保護工作。這種風靡一時的獵鷹還能重振雄風嗎?人們拭目以待。
鷹絕不僅僅是供人類狩獵用的獵禽。更重要的是,它們在維持生態平衡中是不可替代的角色。50年代初期,法國兔子成患。為了控制兔子的數量,保護農牧場,法國人故意使兔粘液瘤病在野兔中流行。這樣,法國確實有效地控制兔子的數量,但歐洲其他國家卻因此遭殃。因為這些國家兔子的數量維持在正常水平,而兔粘液瘤病的流行造成90%兔子死亡。可是,在西班牙南部馬里馬斯生活的兔卻一直保持相當的數量,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馬里馬斯地區捕食猛禽較多,而感染粘液瘤病的病兔又較易被猛禽捕殺,染病的兔子不斷被淘汰,於是粘液瘤病並沒在馬里馬斯兔群中流行。如果沒有猛禽,誰又能使馬里馬斯兔群兔於瘟疫之災呢!這是一個極端的例子,但它說明,在自然生態系統中,鷹這種捕食鳥類能對它捕食對象的群體起控制或保護作用。實際上,它們是在幫助捕食對象的群體淘汰體弱多病、無生存競爭能力的個體,從而保證獵物群體的健康及競爭能力。當然,它們也在一定范圍內控制獵物的數量,如一隻雀鷹每年要吃290隻老鼠,這相當於16對老鼠一年所能繁殖的小鼠數。可想而知,雀鷹對鼠類的數量具有強有力的控制能力。因此鷹類是生態平衡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讓我們努力保護這些猛禽吧。
金雕素以勇猛威武著稱。古代巴比倫王國和羅馬帝國都曾以金雕作為王權的象徵。在我國忽必烈時代,強悍的蒙古獵人盛行馴養金雕捕狼。時至今日,金雕還成了科學家的助手,它們被馴養後用於捕捉狼崽,對深入研究狼的生態習性起過不小的作用。當然,在放飛前要套住它們的利爪,不至於把狼崽抓死。據說,有隻金雕曾捕獲14隻狼,它的兇悍程度可見一斑。
金雕並非金色的雕,盡管它源於希臘語的名字直譯是金色的鷹。這里提到的金色,可能是就它頭和頸後羽毛在陽光照耀下反射出的金屬光澤而言,因為它全身的羽毛呈栗褐色,跟金色相距甚遠。金雕體長近1米,體重4千克左右,是雕中最大的一種,它們的腿除腳趾外全被羽毛覆蓋,看上去確實儀表堂堂。
金雕翼展達1.5米,飛行很快,在追擊獵物時,它的速度不亞於猛禽中的隼。正是因為這一點,分類學家最初將它們列為隼的一種。金雕飛行快捷,它有機智靈活的捕獵方式。在搜索獵物時,金雕是不會快速飛行的,它們在空中緩慢盤旋。一旦發現獵物,它們便直沖而下,抓住獵物後便扇動雙翅,疾若閃電般飛向天空。剛剛出窩的狼崽常常遭到這種襲擊,待母狼趕來營救已為時過晚。在空中,金雕也能隨心所欲地捕食。有人記述過金雕從地面沖上天空,捕食飛過的野雞的情形:金雕沖上天空,當飛到野雞下方時,突然仰身腹部朝天,同時用利爪猛擊野雞。野雞受傷後直線下落,金雕又翻身俯沖而下,把下落的野雞凌空抓住。這簡直是一位卓越的飛行家在表演。
金雕的巢都建在高處,如高大樹木的頂部、懸崖峭壁背風的凸岩上,因為這些地方人和其他動物很難接近。一對金雕占據的領域非常大,有近百平方千米,對接近它們巢的任何動物,它們都會以利爪相向。因此,研究金雕巢是一項冒險的活動。然而,一位瑞典女鳥類學家卻成功地進行了一次冒險活動。她發現了一個金雕巢,並想接近它。由於她的冒犯,金雕立刻發起攻擊,在「嘰—嘰—」的尖利叫聲中,金雕一次次向她俯沖,但每次她都敏捷地避開金雕的攻擊。最後,金雕無可奈何,只好放棄攻擊,盤旋著飛走了。於是,她在金雕巢對面的懸崖上建起觀察點。她發現她所觀察的巢中已經有兩只渾身長滿白色絨羽的幼雛,金雕每天都要飛出很遠為幼雛尋食。久而久之,金雕就不再注意她。有一天,她換了一頂帽子,沒想到此舉又招來金雕的輪番攻擊。她只好又換上原來的帽子,金雕才安然地飛去。金雕的這一舉動引起她的興趣,於是,她製做了一個假人,並為它穿上一身跟自己不同的衣服。她把假人背在背上走出來。金雕立刻又發現了這個攻擊目標。這次金雕成功了,它抓起假人,飛到離巢不遠的一片空地上,丟下假人便飛走了。原來,這片空地是金雕的「糧庫」,那裡還貯存著一些金雕沒吃完的動物屍骨。
時間一天天過去了,小金雕漸漸長大了。一天,一隻不安分的小金雕走出巢來,一失足跌到巢下的山坡上。女鳥類學家趕忙前去搭救,捕食歸來的金雕見狀尾隨而來。也許是由於女鳥類學家懷中抱著它們的「愛子」,這次金雕並沒有發起攻擊。待女鳥類學家把小金雕放口巢中,安然離去後,金雕才迫不及待地落到巢里。
我國是盛產海雕的國家,產地集中在西部和東北部。玉帶海雕是一種廣泛分布於我國西部高原的海雕,它們體型巨大,翼展達2米。它們特別愛吃旱獺幼崽和鼠兔。它們常靜棲在距旱獺洞和鼠兔洞十幾米的地方,當獵物探頭出洞四處張望時,碩大的玉帶海雕便猛撲過去。它們起飛時的聲響很小,因此捕食的成功率很高。在蘇聯外貝加爾地區生活的玉帶海雕主要以魚為食,兼吃一些鼠免和鴻雁。玉帶海雕的尾羽黑褐色,尾羽中部還有一條白色的寬頻。玉帶海雕的尾羽是非常珍貴的羽飾,因此它常遭到人們捕殺。白尾海雕跟玉帶海雕大小相近,它尾羽是純白色的,非常顯眼。白尾海雕生活在沿海地區,繁殖時它們遷徙到東北及長江下游一帶,冬季在長江以南越冬。白尾海雕的食物除魚外,還有野兔、鼠、幼鹿。在冬天,它們還偶爾捕食狗和貓,甚至能以屍體腐肉和漁場附近的垃圾為食。白尾海雕的食量很大,但它們也很耐飢餓,它們可以45天不吃東西而安然無恙。白尾海雕的全身羽毛幾乎都有經濟價值,翼羽、尾羽可制扇,尾下覆羽可作裝飾羽。白尾海雕和玉帶海雕在我國都很稀少,已列為國家二類保護動物。白頭海雕是最著名的一種海雕,它們只生活在北美。18世紀,美國國會將白頭海雕定為國鳥。從那時起,美國的國徽和軍服上全都印有白頭海雕腳握橄欖枝的圖案。在這個圖案中,橄欖枝象徵著和平,白頭海雕則意味著戰爭,兩者結合在一起象徵著集和平和戰爭兩大權利於一身的美國國會。
白頭海雕最突出的特點是頭和尾都潔白如雪,身體其餘部分為棕色。它們的幼鳥跟成鳥不同,出生時全身羽毛都是栗褐色,跟金雕相似。隨著年齡的增長,小白頭海雕頭部和尾部的羽毛逐漸變白。一般幼鳥需要7年才完全成熟,那時頭尾才變得跟父母完全一樣。白頭海雕以捕食魚類和其他一些小動物為生,它們也食腐肉。它們還常常倚仗武力奪他人口中之食。有時它們逼著鷗等弱小的捕魚鳥吐出獵物;有時則強行搶食,弱小的鳥迫於它們的強大而讓出食物。甚至體型較大的美洲鷲也得在它們的威逼下,乖乖地吐出已吞入嗉囊中的腐肉,否則美洲鷲就會遭到白頭海雕的猛烈攻擊,輕則受傷,重則喪命。但是,就是這樣一種強悍的猛禽也沒能逃脫被人類捕殺的厄運。即使在它們被推崇為國鳥的美國,從1922年到1940年就有103454隻白頭海雕被槍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仍有1000餘只白頭海雕喪生於獵人的槍口下。但白頭海雕的厄運不止於此,近來,科學家們發現,白頭海雕血液中有毒化學物質的含量明顯高於其他猛禽,許多白頭海雕的生殖器官和腦組織都因而受到損傷。更為嚴重的是,大量的胚胎常常死於體內過量的有毒化學物質的毒害。白頭海雕的數量因此而急劇減少。目前,美國正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來拯救瀕危的白頭海雕。真是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提起老鷹,大概無人不曉,因為無論在城鎮郊區還是鄉村山野,幾乎處處可見它們的蹤跡。它們時而振翅直飛,時而高空盤旋,飛行姿態之輕盈,令人羨佩。清代詩人高鼎有一首詩:「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這里紙鳶就是風箏,而鳶是老鷹在分類學上的稱謂。古人把風箏稱作紙鳶,說明人們對鳶那種輕盈優美的飛行姿態多麼熟悉。在英語中,鳶也被稱作kite,而kite的中文意思就是鳳箏。由此可見,古今中外對鳶的認識是非常相似的。
鳶是鷹的一種,辨認它們很容易:它們全身羽毛呈暗褐色,在飛翔時,翅上左右各顯露出一塊白斑,尾是中間凹的叉形,跟其他鷹中間凸的圓形尾截然不同。
「老鷹抓小雞」盡人皆知,甚至成了小朋友們常玩的一種游戲。那麼,鳶是不是嗜雞成性呢?實際上,鳶的食性很雜,它們常在田野間捕食兔、鼠等小哺乳動物,也吃小鳥、蛇、蛙、魚、蝗蟲、螞蟻和蚯蚓,有時它們甚至吃一些五穀雜糧。在海濱,鳶時常以垃圾、腐魚、小動物屍體為食,因此被人稱作清道夫。相對來說,小雞在鳶的食譜中只佔很小一部分。
赤鳶是廣泛分布於歐洲、北美和中東的一種鳶。它跟我國常見的鳶的不同之處,在於它的羽毛呈紅褐色,因而得名「赤鳶」。赤鳶體長0.6米左右,雙翅展開達1.6米,尾也是叉形。每到繁殖季節,雌雄赤鳶在天空中比翼齊飛,萬里晴空像一個巨大的「舞場」,雄赤鳶盡情地上下翻飛,向雌赤鳶展示自己的飛行本領。「互訂終身」之後,雌雄赤鳶便一同「嘰嘰嘰嘰嘰……」地歡叫著飛到它們中意的巢址,「安家立業」。赤鳶的巢大部分是舊巢,很大的可能是它們這一對前一年用過的。巢一般建在接近森林邊緣的高大樹木上,這使巢不僅成為它們的孵卵「場」,還成了它們的瞭望塔,非常便於搜索獵物。當然,舊巢必須經過修理才能使用,於是「夫妻」雙雙忙碌起來,它們用嘴叼來小樹枝、苔鮮、各種各樣的紙條、獸毛、爛布頭,甚至還從附近人家晾衣繩上叼來衣服,真是「不拘一格選巢材」。
當舒適的巢修好後,雌赤鳶便產下2~4枚卵。4月中旬,渾身長滿灰色絨羽的小雛便出殼了,它們張開大嘴,不停地鳴叫討食。雄赤鳶便急忙外出為雛鳶捕食,這時,雄赤鳶每天出獵多達6次,每次行程至少也有20多千米。
赤鳶的食譜跟鳶一樣龐雜,它們吃田鼠、家鼠、旱獺、蛇、蠕蟲、動物屍體及腐肉等等。在食物緊缺時,赤鴦還會為「孩子們」去「討飯」。當然,嚴格他說它們並非真正地「討飯」,它們只是悄悄地站在正在撕食食物的大型猛禽或猛獸身邊。如果食物的主人「大發慈悲」,就會剩下一些吃不完的食物,赤鳶便把這些剩食「收拾回家」。
在幼雛孵出的第一個星期里,雄赤鳶總要單獨外出,為「全家」捕食。一個星期之後,雌赤鳶才跟「丈夫」一同出獵。
小赤鳶出世後45天左右開始「鍛煉」翅膀,它們站在巢邊,不斷地扇動翅膀,但不能起飛。「父母」對小赤鳶的練習漠不關心,每天仍不斷出獵,全憑小赤鳶自己不斷摸索。練習4~5天之後,強壯的小赤鳶就試著做第一次飛行了。在小赤鳶練飛的這段時間內,「父母」格外地忙碌,因為練飛的小赤鳶總是吃不飽。赤鳶「父母」一次次出獵,回到巢中把食物往巢里一放,便又急忙飛向狩獵場」。而巢內,隨著它們一次次地飛回,發生一次又一次的「搶食斗爭」。飢腸轆轆的小赤鳶們互不相讓,爭先搶食。當然,強壯的小赤鳶總是占上風,生存競爭即使在「兄弟姐妹」之間也無例外!幾個月後,翅膀練硬了的小赤鳶們離開了「家」,開始了獨立生活。
D. 鷹科的相關分類
鷹科 Accipitridae
鳶亞科Elaninae
有5屬9種。體型較小。包括燕尾鳶Elanoides forficatus、食蝠鳶(蝠鷂)Machaerhamphus alcinus、嬌鳶Gampsonyx swainsonii、黑翅鳶Elanus caeruleus、澳洲鳶(黑肩鳶)Elanus axillaris、白尾鳶Elanus leucurus、紋翅鳶Elanus scriptus、剪尾鳶Chelictinia riocourii。我國僅黑翅鳶1種,分布於歐洲南部、非洲、印度、東南亞,我國在雲南省為留鳥,廣西省西南部和浙江省為夏候鳥。棲息於海拔600~2200米的開闊田壩區至低山丘陵的稀樹草地和林緣地帶,食物主要是昆蟲及小型鼠類、蛙類,有時也捕食小鳥,營巢於喬木樹頂端,每窩產卵3~5枚。
黑翅鳶, Elanus caeruleus
黑肩鳶, Elanus axillaris
白尾鳶, Elanus leucurus
紋翅鳶, Elanus scriptus
剪尾鳶, Chelictinia riocourii
蝠鷂, Machaerhamphus alcinus
珠鳶, Gampsonyx swainsonii
燕尾鳶, Elanoides forficatus
蜂鷹亞科Perninae
有7屬15種。體型較小,頭後及枕部羽毛狹長,形成短羽冠,常明顯露出。通常棲息於密林中,以多種小型動物和昆蟲為食,尤喜食蜂類,故名。包括非洲鵑隼Aviceda cuculoides、馬達加斯加鵑隼Aviceda madagascariensis、褐冠鵑隼Aviceda jerdoni、鳳頭鵑隼Aviceda subcristata、黑冠鵑隼Aviceda leuphotes、灰頭美洲鳶(黑頭鳶)Leptodon cayanensis、白領美洲鳶(白頸鳶)Leptodon forbesi、鉤嘴鳶Chondrohierax uncinatus、長尾鵟Hernicopernis longicauda、黑長尾鵟Hernicopernis infuscatus、鵑頭蜂鷹Pernis apivorus、鳳頭蜂鷹Pernis ptilorhynchus、菲律賓蜂鷹Pernis celebensis。我國有褐冠鵑隼(分布於印度、中國南部、東南亞及蘇拉威西)、黑冠鵑隼(印度、中國南部、東南亞;越冬在大巽他群島)和鳳頭蜂鷹(廣布亞洲),均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西非鵑隼, Aviceda cuculoides
馬達加斯加鵑隼, Aviceda madagascariensis
褐冠鵑隼, Aviceda jerdoni
鳳頭鵑隼, Aviceda subcristata
黑冠鵑隼, Aviceda leuphotes
長尾鵟, Hernicopernis longicauda
黑長尾鷹, Hernicopernis infuscatus
蜂鷹, Pernis apivorus
鳳頭蜂鷹, Pernis ptilorhynchus
菲律賓蜂鷹, Pernis celebensis
黑頭鳶, Leptodon cayanensis
白頸鳶, Leptodon forbesi
鉤嘴鳶, Chondrohierax uncinatus
齒鷹亞科Milvinae
雙齒鷹, Harpagus bidentatus
棕腿齒鷹, Harpagus diodon
密西西比灰鳶, Ictinia mississippiensis
鉛灰鳶, Ictinia plumbea
螺鳶, Rostrhamus sociabilis
細嘴螺鳶, Rostrhamus hamatus
嘯栗鳶, Haliastur sphenurus
栗鳶, Haliastur ins
紅鳶, Milvus milvus
黑鳶, Milvus migrans
黑耳鳶, Milvus lineatus
方尾鳶, Lophoictinia isura
黑胸鉤嘴鳶, Hamirostra melanosternon
鷹亞科Accipitrinae
雀鷹, Accipiter nisus
灰腹鷹, Accipiter poliogaster
鳳頭鷹, Accipiter trivirgatus
灰頭鳳頭鷹, Accipiter griseiceps
紅胸鷹, Accipiter toussenelii
非洲鷹, Accipiter tachiro
赤腹鷹, Accipiter soloensis
馬達加斯加鷹, Accipiter francesii
斑點尾鷹, Accipiter trinotatus
蒼鷹, Accipiter gentilis
灰鷹, Accipiter novaehollandiae
褐鷹, Accipiter fasciatus
黑背鷹, Accipiter melanochlamys
鵲色鷹, Accipiter albogularis
棕頸鷹, Accipiter rufitorques
白腹鷹, Accipiter haplochrous
白頭鷹, Accipiter henicogrammus
蒼頭鷹, Accipiter poliocephalus
灰頭鷹, Accipiter princeps
黑白雀鷹, Accipiter melanoleucus
亨氏鷹, Accipiter henstii
白頰雀鷹, Accipiter meyerianus
栗脅鷹, Accipiter castanilius
尼科巴群島雀鷹, Accipiter butleri
東方雀鷹, Accipiter brevipes
蘭灰雀鷹, Accipiter luteoschistaceus
擬雀鷹, Accipiter imitator
紅腿雀鷹, Accipiter erythropus
非洲小雀鷹, Accipiter minullus
日本松雀鷹, Accipiter gularis
小雀鷹, Accipiter nanus
紅頸雀鷹, Accipiter erythrauchen
領雀鷹, Accipiter cirrocephalus
短尾雀鷹, Accipiter brachyurus
葡萄胸雀鷹, Accipiter rhodogaster
馬達加斯加雀鷹, Accipiter madagascariensis
南非雀鷹, Accipiter ovampensis
棕胸雀鷹, Accipiter rufiventris
褐耳雀鷹, Accipiter badius
侏儒鷹, Accipiter superciliosus
半領鷹, Accipiter collaris
條紋鷹, Accipiter striatus
白胸鷹, Accipiter chionogaster
平胸鷹, Accipiter ventralis
紅腿鷹, Accipiter erythronemius
雞鷹, Accipiter cooperii
古巴鷹, Accipiter gundlachi
雙色鷹, Accipiter bicolor
松雀鷹, Accipiter virgatus
紅臉歌鷹, Micronisus gabar
歌鷹, Melierax metabates
灰歌鷹, Melierax poliopterus
淡色歌鷹, Melierax canorus
非洲長尾鷹, Urotriorchis macrourus
赤鷹, Erythrotriorchis radiatus
褐肩鷹, Erythrotriorchis buergersi
巨赤鷹, Megatriorchis doriae
鵟亞科Buteoninae
鵟雕, Geranoaetus melanoleucus
普通鵟, Buteo buteo
紅尾鵟, Buteo jamaicensis
棕尾鵟, Buteo rufinus
毛腿鵟, Buteo lagopus
王鵟, Buteo regalis
赤肩鵟, Buteo lineatus
巨翅鵟, Buteo platypterus
斯溫氏鵟, Buteo swainsoni
大嘴鵟, Buteo magnirostris
島鵟, Buteo ridgwayi
白腰鵟, Buteo leucorrhous
短尾鵟, Buteo brachyurus
白頸鵟, Buteo albigula
白尾鵟, Buteo albicaudatus
加拉帕戈斯群島鵟, Buteo galapagoensis
紅背鵟, Buteo polyosoma
變色鵟, Buteo poecilochrous
帶尾鵟, Buteo albonotatus
孤鵟, Buteo solitarius
美洲棕尾鵟, Buteo ventralis
山鵟, Buteo oreophilus
短翅鵟, Buteo brachypterus
大鵟, Buteo hemilasius
非洲赤尾鵟, Buteo auguralis
棕鵟, Buteo augur
阿切氏鵟, Buteo archeri
暗棕鵟, Buteo rufofuscus
栗翅鷹, Parabuteo unicinctus
黑雞鵟, Buteogallus anthracinus
紅樹黑雞鵟, Buteogallus subtilis
大黑雞鵟, Buteogallus urubitinga
棕雞鵟, Buteogallus aequinoctialis
草原鷹, Buteogallus meridionalis
黑領鷹, Busarellus nigricollis
鉛頭南美鵟, Leucopternis plumbea
鼠灰南美鵟, Leucopternis schistacea
橫斑南美鵟, Leucopternis princeps
黑臉南美鵟, Leucopternis melanops
白眉南美鵟, Leucopternis kuhli
白頸南美鵟, Leucopternis lacernulata
淡灰南美鵟, Leucopternis semiplumbea
白領南美鵟, Leucopternis albicollis
灰背南美鵟, Leucopternis occidentalis
斗蓬南美鵟, Leucopternis polionota
蜥鵟, Kaupifalco monogrammicus
蝗鵟鷹, Butastur rufipennis
白眼鵟鷹, Butastur teesa
棕翅鵟鷹, Butastur liventer
灰臉鵟鷹, Butastur indicus
冕雕, Harpyhaliaetus coronatus
孤冕雕, Harpyhaliaetus solitarius
冠雕, Morphnus guianensis
角雕, Harpia harpyja
食猴鷹, Pithecophaga jefferyi
新幾內亞角雕, Harpyopsis novaeguineae
黑栗雕, Oroaetus isidori
黑白鷹雕, Spizastur melanoleucus
叫鷹雕, Spizaetus africanus
鳳頭鷹雕, Spizaetus cirrhatus
鷹雕, Spizaetus nipalensis
馬來鷹雕, Spizaetus alboniger
爪哇鷹雕, Spizaetus bartelsi
蘇拉威西島鷹雕, Spizaetus lanceolatus
菲律賓鷹雕, Spizaetus philippensis
小鷹雕, Spizaetus nanus
黑鷹雕, Spizaetus tyrannus
飾冠鷹雕, Spizaetus ornatus
高冠鷹雕, Lophaetus occipitalis
冠鷹雕, Stephanoaetus coronatus
猛雕, Polemaetus bellicosus
白腹雕, Hieraaetus fasciatus
靴雕, Hieraaetus pennatus
非洲隼雕, Hieraaetus spilogaster
小雕, Hieraaetus morphnoides
艾氏雕, Hieraaetus ayresii
棕腹隼雕, Hieraaetus kienerii
金雕, Aquila chrysaetos
白肩雕, Aquila heliaca
西班牙白肩雕or Adalbert's Eagle, Aquila (heliaca) adalberti
亞洲草原雕, Aquila nipalensis
棕色草原雕, Aquila rapax
烏雕, Aquila clanga
小烏雕, Aquila pomarina
黑雕, Aquila verreauxii
格尼氏雕, Aquila gurneyi
細嘴雕, Aquila wahlbergi
楔尾雕, Aquila audax
林雕, Ictinaetus malayensis
白尾海雕, Haliaeetus albicilla
白頭海雕, Haliaeetus leucocephalus
虎頭海雕, Haliaeetus pelagicus
吼海雕, Haliaeetus vocifer
白腹海雕, Haliaeetus leucogaster
索羅門群島海雕, Haliaeetus sanfordi
馬達加斯加海雕, Haliaeetus vociferoides
玉帶海雕, Haliaeetus leucoryphus
小漁雕, Ichthyophaga humilis
灰頭漁雕, Ichthyophaga ichthyaetus
禿鷲亞科Aegypiinae
有8屬15種。體型大,喙發達但爪不發達。食腐肉。包括:棕櫚鷲Gypohierax angolensis、胡兀鷲Gypaetus barbatus、白兀鷲Neophron percnopterus、冠兀鷲Necrosyrtes monachus、非洲白背兀鷲 Gyps africanus、白背兀鷲(擬兀鷲)Gyps bengalensis、印度兀鷲(長喙兀鷲)Gyps indicus、黑白兀鷲Gyps rueppellii、西域兀鷲Gyps fulvus、南非兀鷲Gyps coprotheres、禿鷲Aegypius monachus、皺臉禿鷲(肉垂禿鷲)Aegypius tracheliotus、白頭禿鷲Trigonoceps occipitalis、黑兀鷲Sarcogyps calvus。我國有胡兀鷲、白背兀鷲、禿鷲和黑兀鷲。
黑兀鷲, Sarcogyps calvus
禿鷲Aegypius monachus
肉垂禿鷲, Torgos tracheliotus
白頭禿鷲, Trigonoceps occipitalis
兀鷲, Gyps fulvus
黑白兀鷲Gyps rueppellii
高山兀鷲, Gyps himalayensis
南非兀鷲, Gyps coprotheres
非洲白背兀鷲, Gyps africanus
印度白背兀鷲, Gyps bengalensis
長喙兀鷲, Gyps indicus
白兀鷲, Neophron percnopterus
頭巾兀鷲, Necrosyrtes monachus
棕櫚鷲, Gypohierax angolensis
胡兀鷲, Gypaetus barbatus
鷂亞科Circinae
有1屬13種。體型中等。包括白頭鷂Circus aeruginosus、非洲澤鷂Circus ranivorus、白腹鷂(東方澤鷂)Circus spilonotus、沼澤鷂Circus approximans、馬達加斯加鷂Circus maillardi、長翅鷂Circus buffoni、斑鷂Circus assimilis、黑鷂Circus maurus、白尾鷂Circus cyaneus、斑腹鷂(灰鷂)Circus cinereus、草原鷂Circus macrourus、鵲鷂Circus melanoleucos、烏灰鷂Circus pygargus。我國有6種:白頭鷂、白腹鷂、白尾鷂、草原鷂、鵲鷂、烏灰鷂。
烏灰鷂, Circus pygargus
白尾鷂, Circus cyaneus
白頭鷂, Circus aeruginosus
東方沼澤鷂, Circus spilonotus
非洲沼澤鷂, Circus ranivorus
沼澤鷂, Circus approximans
馬達加斯加鷂, Circus maillardi
長翅鷂, Circus buffoni
斑點鷂, Circus assimilis
黑鷂, Circus maurus
灰鷂, Circus cinereus
草原鷂, Circus macrourus
鵲鷂, Circus melanoleucos
馬達加斯加獵鷹, Polyboroides radiatus
非洲獵鷹, Polyboroides typus
鶴鷹, Geranospiza caerulescens
蛇雕亞科Circaetinae
短尾雕, Terathopius ecaudatus
短趾雕, Circaetus gallicus
黑胸短趾雕, Circaetus pectoralis
灰短趾雕, Circaetus cinereus
斑短趾雕, Circaetus fasciolatus
小斑短趾雕, Circaetus cinerascens
冠蛇雕, Spilornis cheela
尼科巴群島蛇雕, Spilornis minimus
山蛇雕,Spilornis kinabaluensis
蘇拉威西島蛇雕, Spilornis rufipectus
菲律賓蛇雕, Spilornis holospilus
安達曼群島蛇雕, Spilornis elgini
菲律賓鷹,Philippines Eagle
E. 世界上有多少種老鷹
廣義的鷹(hawk;eagle)一詞也常用來稱呼鷹科的其他種鳥類,全世界計有190多種。
鷹是肉食性動物,會捕捉老鼠、蛇、野兔或小鳥等小型動物。大型的鷹科鳥類(雕)可以捕捉山羊、綿羊和小鹿。鷹多數在白天活動,即使它在千米以上的高空翱翔 ,也能把地面上地獵物看得一清二楚,是鼎鼎有名的千里眼。
它有一副強壯的腳和銳利的爪,便於捕捉動物和撕破動物的皮肉。它的喙大,胃腸發達,消化能力強,吃下去的老鼠,一會兒功夫就被消化得精光。不能消化的如稻草,會將它們裹成團狀吐出去。它的體態雄偉,性情兇猛,動物學上稱它是猛禽類。
禿鷲是大型的鷹科鳥類,專食腐肉,它能輕易飛越海拔7000米以上的山脊,是動物中的飛高冠軍。魚鷹通常在江上空盤旋。一旦發現游魚,就像利箭似的直插水面。
(5)鷹科動物有哪些擴展閱讀:
老鷹是小型猛禽,與一般鳥類不同,雌鳥體型往往比雄鳥更大。老鷹性情兇猛,嘴呈黃色,上嘴彎曲,腳強健有力,趾有銳利的爪,翼大善飛。漢語中將隼科中較大的鳥類和鴟鴞科的鳥類等食肉鳥類俗稱也劃為鷹類,但一般只是專指鷹科鳥類。
老鷹分布極廣,廣泛分布於世界的各大洲。中國境內的鷹主要分布區為西藏、新疆和內蒙古、青海以及陝西南部安康、商洛等巴山茂林地帶均有分布。在動物世界里,鷹是一個科的總稱,分有許多不同的種類。它有雙銳利的眼睛,可以看見數千米甚至更遠。卵生,恆溫動物。
體長600毫米,翼長475毫米,尾長305毫米,雖60亳米,體重830克左右。上體暗褐色,頭頂至肩部有褐色羽干紋。尾叉狀,有黑褐斑。胸、上腹、兩肋有黑褐羽干紋。下體棕褐,羽毛顏色差異甚大,成鳥下體多為暗褐色,飛時可見翼的內翔基白斑。幼鳥頭部與腹面布滿縱紋。耳羽褐色,頰與喉土白色,布有褐色羽干紋,眼暗褐色,嘴角質。腳棕色,爪黑。
F. 鷹的介紹
動物—鷹。
鷹是隼形目猛禽的典型代表,在我國最常見的有蒼鷹、雀鷹和赤腹鷹三種。
絕大多數的鷹對人類利多害少,但人們仍普遍對之抱有偏見。雖偶然捕食家禽和小型鳥類,但通常以小型哺乳類、爬蟲類和昆蟲為食。有多種覓食技能,但主要的追捕獵物方法是掠過或敏捷地追逐拚命逃跑的動物。一旦用它強有力的爪抓住獵物,就以其尖銳而強健的喙肢解獵物。
其實鷹並不難養,但你要知道它吃什麼。有的種類以昆蟲為食,有的以捕魚為生,大體而言都是肉食性的動物。包括昆蟲、鮮魚在內,營養最高的食物要數老鼠與鵪鶉。如果買不到活的老鼠與鵪鶉,或者花費太高而吃不消。不妨改用家裡吃的肉,因為你從幼鷹開始養,餵食起來就更簡單,可以訓練幼鷹從鑷子食用肉片等餌食。在去市場上買肉時要注意,應該盡量避免肥肉太多的部位,選擇雞胸肉等瘦肉部位,此外還可以餵食肝臟、心臟等內臟。養鷹的籠子要有一定大小,可以用養大型鳥類所用的籠子。還應該經常放它出外面嬉戲,但要記得穿手套,不要讓它咬你。 大體就這樣,養鷹並不難。鷹專吃肉類,會捕捉老鼠、蛇、野兔或小鳥。大型的鷹科鳥類(雕)可以捕捉山羊、綿羊和小鹿。鷹多數在白天活動,使它在千米以上的高空翱翔 ,也能把地面上地獵物看得一清二楚,是鼎鼎有名的千里眼。它有一副強壯的腳和銳利的爪,便於捕捉動物和撕破動物的皮肉。它的喙大,胃腸發達,消化能力強,吃下去的老鼠,一會兒功夫就被消化得精光。它的體態雄偉,性情兇猛,動物學上稱它是猛禽類。
禿鷲是大型的鷹科鳥類,專食腐肉,它能輕易飛越海拔7000米以上的山脊,是動物中的飛高冠軍。魚鷹通常在江上空盤旋。一旦發現游魚,就像利箭似的直插水面。鷹經過馴養還能作警衛果園和狩獵之用。
G. 鷹有幾種,分別是什麼
老鷹的類別很多,隼、鷹、、鷲、雕等等,都屬於鷹類,在每個類別里又包括很多種鷹科是一個成員非常復雜的科,我們所熟悉的猛禽如鷹、雕、鷂、和舊大陸兀鷲都是鷹科的成員鷹科成員大小,習性各不相同,有最大型和最兇猛的的猛禽,也有小型的猛禽有的食腐肉,如多種禿鷲,有的食鳥類,如雀鷹,有的食獸類,如角雕,有的食魚,如漁雕,有的食爬蟲,如蛇雕,有的食昆蟲,如蜂鷹食水果的棕櫚鷲和專食蝸牛的蝸鳶。鷹科可進一步劃分為9亞科,有64屬209種我國有鳶亞科、鷹亞科、雕亞科、亞科和禿鷲亞科,共20屬46種,並不廣泛
H. 鷹的品種有哪些
1、蒼鷹,是中小型猛禽。體長可達60厘米,翼展約1.3米。食肉性,主要以森林鼠類、野兔、雉類、榛雞、鳩鴿類和其他小型鳥類為食。棲息於不同海拔高度的針葉林、混交林和闊葉林等森林地帶,也見於山施平原和丘陵地帶的疏林和小塊林內。
2、雀鷹,屬小型猛禽,體長30-41厘米。以雀形目小鳥、昆蟲和鼠類為食,也捕食鴿形目鳥類和榛雞等小的雞形目鳥類,有時亦捕食野兔、蛇、昆蟲幼蟲。分布於歐亞大陸,往南到非洲西北部,往東到伊朗、印度和中國及日本。越冬在地中海、阿拉伯、印度、緬甸、泰國及東南亞國家。
3、赤腹鷹,是小型猛禽,翅膀尖而長,因外形象鴿子,所以也叫鴿子鷹。體長27-36厘米,體重108-132克。頭部至背部為藍灰色,翅膀和尾羽灰褐色。棲息於山地森林和林緣地帶,也見於低山丘陵和山麓平原地帶的小塊叢林,農田地緣和村莊附近。
4、阿根廷巨鷹,世界上最大的飛行鳥類之一,體重可達70公斤,翼展最大可達7米,是人類已知第二大的飛禽。阿根廷巨鷹的喙角尖呈彎鉤狀,可捕捉15公斤重的獵物,是典型的肉食鳥類的特徵。
5、角雕,又名哈佩雕或哈比鷹,是新熱帶界的一種鷹,後來被編入自立的角雕屬中。它們是美洲中最大隻及最強壯的猛禽,很多時都棲息在熱帶低地森林的上冠層。它們也是世界上最大型的鷹之一,現存只有食猿雕較它們大。
I. 鷹、雕、隼、鷲有什麼區別
從分類上看按傳統分法以上三者為隼形目下的兩個科的猛禽即隼科、鷹科,雕屬於鷹科下的一個亞科雕亞科,鷹科還包括鷹亞科、鳶亞科、鵟亞科和禿鷲亞科等多個亞科。按新的分類它們都歸於鸛亞目。 從外形看是隼科體形多數小於鷹科成員,而鷹科中數雕亞科和禿鷲亞科多數成員體形明顯大於其他亞科,鷹亞科成員多數體型居中。從鳥喙大小看,也基本和體形大小規律相近,從鳥腿看,雕亞科成員的腿部羽毛一直覆蓋接近至腳爪,鷹亞科和隼科成員腳爪以上至腿彎較少羽毛覆蓋,只有角質鱗片。從翅膀看,隼科多數翅膀比例狹長,利於疾飛,其中游隼速度為猛禽之冠。雕亞科和鷹亞科的翅膀因環境和食性因素進化程多樣。 隼類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嘴上的齒突了,就是在嘴上有兩個尖,可以幫助撕碎獵物。如果從遠處看,可以根據翅膀的形狀來區分隼。隼是高速翼,羽毛並攏而不分開。鷹科成員多數是普通翼或者高升力翼,翅膀尖端的羽毛分開。不過少數鷹科的成員比如說黑翅鳶的翅膀和隼類很相似。「雕」是一個比較鬆散的概念,因為現在認為海雕類和典型的雕類的親緣關系並不很近,只是外形習性比較相似。一般來說,「雕」就是鷹科中的一些主要攻擊地面和水中目標的大型捕食性猛禽的統稱,和典型的鷹相比,體型大,爪子強壯。
J. 蝗蟲,兔子,野鼠,蛇,狼,鷹,可以分為哪幾類各包括哪些動物
蝗蟲:蝗科,節肢動物門、昆蟲綱。直翅目昆蟲。
兔子:兔科,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
野鼠:鼠亞科,嚙齒類動物門,哺乳綱。
蛇:脊索動物門,爬行綱,有鱗目蛇亞目。
狼:犬科,脊索動物門,哺乳綱。
鷹:鷹科,脊索動物門,鳥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