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基因修飾動物模型的構建方法有哪幾種
5種。數學模型,模擬式模型,物理對象模型,物理過程模型,理想化實驗模型。
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既是物理學賴以建立的基本思想方法,也是物理學在應用中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途徑和方法,這種方法的思維過程要求學生在分析實際問題中研究對象的條件、物理過程的特徵,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物理模型,通過模型思維進行推理。
(1)如何建立動物模型擴展閱讀:
將目的基因片段導入宿主細胞內,或者將特定基因片段從基因組中刪除,從而達到改變宿主細胞基因型或者使得原有基因型得到加強的作用。
基因修飾目前已經廣泛應用於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例如,在醫學上,可以利用基因修飾的方法抑制某些病毒類宿主細胞內的病毒復制,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在農業上,利用基因修飾的方法,人們已經成功地改變了農作物和畜禽的生產特性,從而達到改良以及傳播優良品種的目的。
⑵ 小鼠模型如何構建
小鼠模型可通過TALEN、ZFN、ES同源重組、CRISPR/Cas9等基因編輯技術構建。集萃葯康基因編輯平台熟練掌握各類基因編輯手段,可定製不同策略的小鼠模型,大大滿足用戶實驗需求。
⑶ 我想自學創建三維模型,像是物體和人、動物等等。。。有什麼軟體推薦
你可以先去【繪學霸】網站找「3d建模」板塊的【免費】視頻教程-【點擊進入】完整入門到精通視頻教程列表: www.huixueba.net/web/AppWebClient/AllCourseAndResourcePage?type=1&tagid=307&zdhhr-11y04r-1817627927547916508
想要系統的學習可以考慮報一個網路直播課,推薦CGWANG的網路課。老師講得細,上完還可以回看,還有同類型錄播課可以免費學(贈送終身VIP)。
自製能力相對較弱的話,建議還是去好點的培訓機構,實力和規模在國內排名前幾的大機構,推薦行業龍頭:王氏教育。
王氏教育全國直營校區面授課程試聽【復制後面鏈接在瀏覽器也可打開】: www.huixueba.com.cn/school/3dmodel?type=2&zdhhr-11y04r-1817627927547916508
在「3d建模」領域的培訓機構里,【王氏教育】是國內的老大,且沒有加盟分校,都是總部直營的連鎖校區。跟很多其它同類型大機構不一樣的是:王氏教育每個校區都是實體面授,老師是手把手教,而且有專門的班主任從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學習模式,提升會很快,特別適合基礎差的學生。
大家可以先把【繪學霸】APP下載到自己手機,方便碎片時間學習——繪學霸APP下載: www.huixueba.com.cn/Scripts/download.html
⑷ 如何通過查閱文獻確定動物模型
方法如下:
1、明確實驗目的,在查閱相關的文獻。
2、進一步細化到模型的每一個不定因素。
3、結合實驗目的和模型特點兩者去選擇最終動物模型。
⑸ 動物造模是如何進行的
動物模型確立:1、提出建模方法。2、多方重復試驗驗證。3、獲得公認。至於檢測動物模型的指標是怎麼確定的,你還是多看看文獻好好思考下吧。
⑹ 如何製造動物和植物細胞的三維模型
獲得製造細胞模型的材料。細胞模型的大部分是由各種各樣的食品和廚房用品組成的。 使用什麼材料是由你自己決定的,但這里有一些建議:
細胞核,核仁和核膜:可以買一些有核的水果,如李子,桃子或鱷梨。水果核就是細胞核,果肉就是核仁,果皮就是核膜。
(細胞的)中心體:由於中心體應該是尖尖的,所以可以試著用牙簽穿過軟糖或其它的小橡皮糖。
高爾基復合體:可以用切成片的硬紙板、餅干、香蕉或水果卷疊成手風琴一樣的形狀。
溶酶體:使用小的、圓的糖果或巧克力片。
線粒體:嘗試使用青豆、葡萄乾或帶殼的花生。
核糖體:你需要一些小東西。嘗試使用少量的花椒或辣椒。
粗面內質網:嘗試找到質地柔韌(或看起來柔韌)、表面粗糙的材料。例如,你可以使用餅干、糖衣或甘草。
光面內質網:你想要光滑柔韌的材料。使用煮熟的義大利面條、粘性蠕蟲或延伸出來的糖稀。
液泡:對於動物細胞來說,可以使用爆米花穀粒或口香糖。植物細胞中的液泡比動物的大。 可以用水果卷疊成一個長方形的形狀。
微管:體積小的、未煮過的義大利面條。
葉綠體(植物細胞):可以使用豌豆、綠色果凍豆或削了一半的綠豆。
http://zh.wikihow.com/%E5%88%B6%E9%80%A0%E5%8A%A8%E7%89%A9%E5%92%8C%E6%A4%8D%E7%89%A9%E7%BB%86%E8%83%9E%E7%9A%84%E4%B8%89%E7%BB%B4%E6%A8%A1%E5%9E%8B
⑺ 實驗動物模型動物創制技術有哪些
(一)自發性動物模型(Spontaneous Animal Models)
是指實驗動物未經任何有意識的人工處置,在自然情況下所發生的疾病。包括突變系的遺傳疾病和近交系的腫瘤疾病模型。突變系的遺傳疾病很多,可分為代謝性疾病、分子疾病和特種蛋白質合成異常性疾病。如無胸腺裸鼠、肌肉萎縮症小鼠、肥胖症小鼠、癲癇大鼠、高血壓大鼠、無脾小鼠和青光眼兔等。它們為生物醫學研究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動物模型。近交系的腫瘤模型隨實驗動物種屬、品系的不同,其腫瘤的發生類型和發病率有很大差異。
很多自發性動物模型在研究人類疾病時具有重要的價值,如自發性高血壓大鼠,中國地鼠的自發性真性糖尿病,小鼠的各種自發性腫瘤,山羊的家族性甲狀腺腫等;利用這類動物疾病模型來研究人類疾病的最大優點,就是疾病的發生、發展與人類相應的疾病很相似,均是在自然條件下發生的疾病,其應用價值就很高,但是這類模型來源較困難,不可能大量應用。由於誘發模型和自然產生的疾病模型是有一定差異的,如誘發的腫瘤和自發的腫瘤對葯物的敏感性是不相同的,加之有些人類的疾病至今尚不能用人工的方法在動物身上誘發出來,因此大家十分重視對自發的動物疾病模型的開發,有的學者甚至對狗、貓的疾病進行大規模的普查,以發現自發性疾病的病例,然後通過遺傳育種,將這種自發性疾病模型保持下來,並培育成具有特定遺傳性狀的突變系,以供研究。許多動物遺傳病的模型就是通過這樣的方法建立的。在這方面小鼠和大鼠的各種自發性疾病模型開發和應用得最多。這類模型在遺傳病、代謝病、免疫缺陷病、內分泌疾病和腫瘤等方面的應用正日益增多。
(二)誘發性或實驗性動物模型(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s)
實驗性動物模型是指研究者通過使用物理的、化學的和生物的致病因素作用於動物,造成動物組織、器官或全身一定的損害,出現某些類似人類疾病時的功能、代謝或毒使動物患相應的傳染病,又如用化學致癌劑、放射線、致癌病毒誘發動物的腫瘤等。誘發性疾病動物模型具有能在短時間內復制出大量疾病模型,並能嚴格控制各種條件使復制出的疾病模型適合研究目的需要等特點,因而為近代醫學研究所常用,特別是葯物篩選研究工作所首選。但誘發模型和自然產生的疾病模型在某些方面畢竟存在一定差異。因此在設計誘發性動物模型要盡量克服其不足,發揮其特點。
按系統范圍分類
(一)疾病的基本病理過程動物模型
這類動物疾病模型是指各種疾病共同性的一些病理變化過程的模型。致病因素在一定條件下作用於動物,使動物組織、器官或全身造成一定病理損傷,出現各種功能、代謝和形成結構的變化,其中有些變化是各種疾病都可能發生的,不是各種疾病所特有的一些變化,如發熱、缺氧、水腫、炎症、休克、彌漫性血管內凝血、電解質紊亂、酸鹼平衡障礙等,我們稱之為疾病的基本病理過程。
(二)各系統疾病動物模型
是指與人類各系統疾病相應的動物型。如心血管、呼吸、消化、造血、泌尿、生殖、內分泌、神經、運動等系統疾病模型,還包括各種傳染病、寄生蟲病、地方病、維生素缺乏病、物理損傷性疾病、職業病和化學中毒性疾病的動物模型
按模型種類分類
疾病模型的種類包括整體動物、離體器官和組織、細胞株以至數模型。疾病的動物模型是常用的疾病模型之一,也是研究人類疾病的常用手段。
⑻ 如何建立皮膚衰老的動物模型
用SAM-R/1快速老化模型小鼠,或者使用老齡鼠(幾乎不太可能買到足夠月齡的大小鼠)。我公司可以為您提供各種實驗動物。
www.syjqc.com
⑼ 怎樣構建小鼠模型
6月10日,在鍾南山院士指導下,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趙金存教授團隊與另外四家中美科研團隊合作,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細胞》雜志在線發表了題為「可廣泛應用於新冠肺炎發病機制研究、疫苗研發和治療方法評價的動物模型建立」的研究成果,應用表達新冠病毒受體人ACE2的腺病毒轉導小鼠,快速建立首個新冠肺炎非轉基因小鼠模型,該項目負責人趙金存教授在接受總台央廣記者獨家采訪時表示,此動物模型可應用於新冠治療葯物效果評價、疫苗效果測試及新冠致病機制等多方面研究。
趙金存教授在實驗室
參與該項研究的另外四家中美科研機構為:廣州海關技術中心國家生物安全檢測重點實驗室(P3實驗室)、美國愛荷華大學、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葯與健康研究院。
據了解,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入侵受體為 human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hACE2),而小鼠同源受體mouse ACE2由於氨基酸關鍵位點差異,不能介導病毒入侵。疫情早期,雖然我國毒株已分離,但由於國際和國內hACE2轉基因小鼠保有量有限,繁育耗時長,臨床症狀不典型,造成我國COVID-19肺炎診療方案、葯物、疫苗和致病機制體內驗證嚴重滯後。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團隊利用腺病毒載體,在小鼠肺臟轉導表達hACE2,成功解決上述科學難題,建立國際首個非轉基因新冠肺炎小鼠動物模型。小鼠在SARS-CoV-2感染後,肺臟中可檢測到高滴度新冠病毒,每克組織中病毒滴度可達10^7 PFU,並出現體重下降和類似新冠肺炎病人的臨床病理表現。
動物模型模式圖
隨後,通過對比野生型小鼠與I型干擾素受體缺陷小鼠和干擾素通路關鍵基因STAT1敲除小鼠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後的差異,發現I型干擾素在新冠病毒感染中起到保護作用。此外,在此模型中,新冠病毒感染可誘導機體產生強烈的病毒特異性T細胞應答及體液免疫應答。更為重要的是該研究團隊利用此小鼠模型評價了新冠感染康復者血漿和瑞德西韋對新冠病毒感染的治療作用。結果顯示,給予血漿治療和葯物組的小鼠肺臟病毒滴度均明顯降低,且病理損傷減輕。
過繼轉移新冠康復者血漿和瑞德西韋治療組,小鼠肺臟病毒滴度下降、肺臟病理損傷減輕。
本模型相比傳統受體轉基因小鼠模型,構建周期短(2-3周),不需要特殊繁育,可用於多種基因修飾小鼠動物模型構建;且技術方法簡單,易於重復,適宜大規模推廣,有利於我國抗病毒葯物、抗體、疫苗的應急驗證及致病機制研究,並已給我國多家單位廣泛共享,有效緩解了我國COVID-19肺炎動物模型缺乏的難題。
值得一提的是,來自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同樣在Cell雜志背靠背發表了類似的研究成果。
(據央廣網)
⑽ 求助:如何建立小鼠免疫抑制模型
免疫抑制動物模型的制備(三個制模方法選其一即可,造模後進入第二步實驗檢測造模是否成功。)
動物的選取:成年C57BL雄性小鼠,或成年BALB/c雄性小鼠。無論選取哪一類小鼠,都要控制鼠齡、性別和體重,以減少個體差異。
實驗動物的分組:分為實驗組、對照組、陽性對照組、陰性對照組、假手術組五組。
1.由免疫抑制劑誘發的免疫功能低下模型
造模原理:免疫抑制劑是對機體的免疫反應具有抑製作用的葯物,能抑制與免疫反應有關細胞(T細胞和B細胞等巨噬細胞)的增殖和功能,能降低抗體免疫反應。
操作方法:
可以選用下列方法之一誘發免疫功能低下模型:
1.環磷醯胺 80-100mg/kg 體重,皮下注射,5d。
2.氫化可的松 50-100mg/kg 體重,每天皮下注射,6~8d。
3.抗淋巴細胞血清 每隻鼠腹腔注射抗淋巴細胞血清0.2ml,5~6d
造模方法評價:以上三種免疫抑制劑方法均可造出相應的模型,但是他們各有利弊,實驗時應該根據具體實驗情況選擇相應的試劑。制備抗淋巴細胞血清法比較復雜,而且抗體成分可能因為分離不徹底而發生交叉反應,但是此法特異性高,不會對動物造成大的損傷,環磷醯胺和氫化可的松會一定程度上造成動物機體的損傷,在研究中,在同等條件下,分別以常規劑量的氫化考的松(HY)和環磷醯胺(CY)復制免疫抑制動物模型,結果發現:HY模型的各項免疫指標均處於高度抑制狀態;CY模型在IL-2的產生水平上處於高度抑制狀態,在巨噬細胞吞噬率和血清溶菌酶含量方面呈明顯抑製作用,但程度上低於HY模型,然而在巨噬細胞吞噬指數和IL-1產生水平上未呈現明顯抑製作用;結果提示:用HY可復制出穩定、典型較為理想的免抑制動物模型。
2.由輻射誘發的免疫功能低下模型
操作方法:使用X射線6~8Gy1次照射,4d後可檢測。
造模方法評價:此法制備的動物模型見效快,但是動物存活時間短,對長期實驗不利,短期實驗使用。
3.由強電刺激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模型
條件允許的話,此法應用成年雄性的NIH小鼠。NIH小鼠對應激性疾病的抵抗力較強。
操作方法:將多用電針儀(電壓U=0.2V,電流強度I=4~5μA,連續密波)正電極連接小鼠陰莖根部腹部皮膚,負電極連接陰莖背側部皮膚,每天刺激兩次,每次刺激10Min,連續刺激10d。
造模方法評價:此法原理是造成小鼠進入應激狀態,使其糖皮質激素分泌增加,導致胸腺萎縮免疫功能低下,故造模過程中應該注意預防應激性疾病如胃潰瘍、應激性心臟病以及應激性高血壓等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