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過元旦哪個動物扮演重要角色

過元旦哪個動物扮演重要角色

發布時間:2022-05-12 13:21:03

『壹』 新的一年賀元旦猜一動物

一年賀元旦猜猜是什麼動物——答案:龍。

龍鳳呈祥

lóng fèng chéng xiáng

【解釋】指吉慶之事。

【出處】《孔叢子·記問》:「天子布德,將致太平,則麟鳳龜龍先為之呈祥。」

【結構】主謂式成語

【用法】主謂式;作賓語、補語;指吉慶之事

【例句】陸文夫《吃喝之道》:「紅黃藍白色彩斑斕,龍鳳呈祥形態各異。」

《說文解字》載:「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辭書之祖《爾雅》提到了鳳凰的形象,關於龍卻隻字未提。宋人羅願為爾雅所作的補充《爾雅翼》中,卻有「釋龍」:「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同為宋人的書畫鑒賞家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中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到了明代,龍的形象更加具體豐滿起來,《本草綱目·翼》雲:「龍者鱗蟲之長。王符言其形有九似: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鱗,具九九陽數。其聲如戛銅盤。口旁有須髯,頷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鱗。頭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龍無尺木不能升天。呵氣成雲,既能變水,又能變火。」

『貳』 動物在我們生活中扮演什麼角色

動物在我們的身邊都扮演著重要的配角,但是他們在我們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而且還有不少的人與它們成為了所謂的朋友。

『叄』 元旦的慶祝活動

各國元旦習俗

[size=4][b]新一年[/b],[/size]總是給人們帶來美好的祝福。在這除舊迎新的日子裡,世界各國的人們都以其別出心裁、各具特色的方式迎接著新年的到來。

[color=Blue][b]英國:[/b][/color]元旦前一天,家家戶戶都必須做到瓶中有酒,櫥中有肉。英國人認為,如果沒有餘下的酒肉,來年便會貧窮。除此之外,英國還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風俗,人們都爭取第一個去打水,認為第一個打水人為幸福之人,打來的水是吉祥之水。英國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帶上糕點和酒出去拜訪,他們不敲門,就徑直走進親友家去。按英國人的風俗,除夕千夜過後,朝屋裡邁進第一隻腳的人,預示著新的一年的運氣。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黑發的男人,或是個快樂、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將全年吉利走好運。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淺黃頭發的女人,或是個憂傷、貧窮、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將遭霉運,會遇上困難和災禍。除夕在親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談前,要先去撥弄壁爐的火,祝福主人「開門大吉」。在英國中部的一些地區,新年早上出門時,不管熟識還是陌生,都會互送銅錢,他們認為這樣做,不但對方一年有財氣,同時也會給自己帶來幸運。

[color=Blue]印度:[/color]印度的元旦被人稱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他們在新年第一天,誰也不許對人生氣,更不準發脾氣。有些地方,過年不但不慶祝,反而相抱大哭。他們認為,元旦一開始,歲月易逝——人生短暫,用哭聲來表示自己的感嘆。有些地區的人們則以禁食一天一夜來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開始直到午夜為止。

[color=Blue]蒙古:[/color]新一年到來,蒙古老人會裝扮成牧羊人的樣子,穿著毛絨的皮外套,頭戴一頂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響,以示驅邪祝福。

[color=Blue]巴西:[/color]巴西人在元旦這天,高舉火把,蜂擁登山。人們爭先恐後地尋找那象徵幸福的金樺果。只有不畏艱險的人,才能找到這種罕見的果子。他們稱之為「尋福」。巴西農村有一個獨特的風俗習慣——便是互相揪耳,人們在元旦見面時,一定要相互使勁揪住對方的耳朵,表示祝福。

[color=Blue]巴基斯坦:[/color]在元旦這一天,巴基斯坦人們個個手拿紅粉跑出門,見了親友,道過新喜,便互相將紅粉塗在額上,以示慶祝新年吉祥如意。

[color=Blue]阿富汗:[/color]在阿富汗北部地區的居民,每逢元旦都要舉行激烈的搶山羊比賽,以示慶祝。兩隊騎手爭搶獵物,比賽既緊張激烈,又喜慶歡樂。

[color=Blue]阿根廷:[/color]阿根廷人認為水是最聖潔的。每年元旦,各家老少成群結隊到江河中洗「新年浴」,以洗去身上的一切污穢。

[color=Blue]墨西哥:[/color]墨西哥有些地區的人們在新年到來的時候是禁止笑的,他們一年共分18個月,每月20天,一年最後5天內不準笑。

[color=Blue]保加利亞:[/color]元旦用餐時,誰打噴嚏誰准會給全家人帶來幸福,家主將第一隻羊、牛或馬駒許給他,以祝願他給全家人帶來幸福。

[color=Blue]巴拉圭:[/color]巴拉人把每年最後五天定為「冷食日」。在這五天中,上至國家元首,下至普通百姓,都不能動煙火,只能吃冷食,直到元旦,才能生火做飯,慶祝佳節。

[color=Blue]蘇格蘭:[/color]蘇格蘭人在元旦前夕,家家戶戶門前都會放著一些金錢,沒人看守,盜賊和乞丐在這天晚上,看見了也不動分毫。因為當地風俗,新年前夕,先把金錢放在門外,翌日新年降臨,大清早打開門時,就看見門口有金錢,取其「一見發財」之意。

[color=Blue]西班牙:[/color]西班牙人在元且前夕,所有家庭成員都團聚在一起,以音樂和游戲相慶賀。午夜來臨,十二點的鍾聲剛開始敲第一響,大家便爭著吃葡萄。加果能按鍾聲吃下12顆,便象徵著新年的每個月都一切如意。元旦這天,最忌孩子們罵人、打架和哭啼,認為這些現象是不祥之兆。所以,元旦之日大人總是盡量滿足孩子們的一切要求。同時,這天人們身上必攜一枚金幣或銅幣以示吉祥。

[color=Blue]比利時:[/color]在比利時,元旦的早上,農村中的第一件事便是向畜拜年。人們走到牛、馬、羊、狗、貓等動物身邊,煞有介事向這些生靈通明:「新年快樂!」

[color=Blue]土耳其:[/color]土耳其人在新年除夕,人人都要洗澡,然後穿上新衣裳,他們認為這樣可去除過去一年的衰氣,除舊迎新,迎接來年好運。

[color=Blue]阿根廷[/color]:元月之日,各家各戶紛紛到江河中去進行「新年浴」。入水前,先把採集來的鮮花撒在江面,然後,大家笑呵呵地跳進水中盡情沐浴,同時用花瓣來揉搓身子,在這個國家,水被視為「聖潔」之物。

[color=Blue]古巴:[/color]元旦前一夜,每人准備一碗水,聽到新年鍾響,大家都很快地將水潑向街,意為「除歲」

[color=Blue]哥倫比亞:[/color]元旦前夕,各條街上都製作很大的傀儡——「舊年」,並宣布「舊年遺言」,「遺言」的內容滑稽風趣,以博得人們開心,午夜時將「傀儡」炸毀,在粉碎舊年「傀儡」的爆炸聲中,人們載歌載舞,互相慶賀。

[color=Blue]日本:[/color]日本人在元旦清晨,一家老小上街迎接初升的太陽,接著去神社參拜,或互相向親友問好。他們稱元旦為「正日」。在這一天,他們的早餐是很豐盛的,吃砂糖竽艿、蕎麥面等,喝屠蘇酒。此後一連3天則吃素食,以示虔誠,祈求來年大吉大利。
[color=Blue]
泰國:[/color]泰國傳統的新年,即「宋干節」(「宋干」是梵語的譯音),也叫「潑水節」,節日里,人們相互灑水,喜笑顏開地祝長輩健康長壽,祝親朋新年幸運。未婚的青年男女,則用潑水來表示彼此之間的愛慕之情。泰國人在新年第一天都在窗檯、門口端放一盆清水,祈求新年如意,風調雨順。
[color=Blue]
德國:[/color]德國人在元旦期間,家家戶戶都要擺上一棵樅樹和橫樹,樹葉間系滿絹花,表示繁花如錦,春滿人間。他們在除夕午夜新年光臨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鍾聲一響,他們就跳下椅子,並將一重物拋向椅背後,以示甩去禍患,跳入新年。在德國的農村還流傳著一種過新年的風俗——「爬樹比賽」,以示步步高升。

[color=Blue]埃及:[/color]埃及人把尼羅河漲水的這一天作為新年的開始,稱為「漲水新年」。在埃及的一些地方,元旦這一天,要供上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麥等農作物的顆粒,還有一些綠色植物的小芽,以象徵豐裕。獻給神的東西越多,新年的收成就越多。

[color=Blue]朝鮮:[/color]朝鮮和我國一樣,在新年也有貼窗花、桃符的習俗,以祈求上天保佑,驅走鬼怪,賜給幸福。元旦黎明,人們把一些鈔票塞進預先紮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惡,迎接吉祥福星。黃昏,人們又將全家人一年中脫落的頭發燒掉,祝願家人四季平安。新年期間,朝鮮人除了享以美酒佳餚外,還必須要做一種用糯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棗泥和蜂蜜等,蒸煮成與我國的八寶飯相類似的甜飯食用,以預示家裡人丁興旺日子過得象蜜一樣甜。

[color=Blue]新加坡:[/color]農歷除夕時,孩子們有守歲的習慣,直到午夜待家長祭祀神靈和祖先的活動結束後方能就寢,第二天清晨則起個大早,高高興興的從長輩那裡拿「紅包」(壓歲錢)去看舞龍、舞獅隊的沿街表演,男女老少穿著節日的盛裝,帶上禮品走訪親友,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一種節日的氣氛。過年時,人們愛吃油炸糯米和紅糖做成的甜年糕。

[color=Blue]義大利:[/color]義大利的除夕是一個狂歡之夜,當夜幕開始降臨,成千上萬的人們湧向街頭,點燃爆竹和焰火,甚至鳴放真槍實彈。男男女女翩翩起舞,直至午夜。家家戶戶收拾舊物,將屋子裡一些可打碎的東西,摔個粉碎,舊盆子、瓶瓶罐罐統統扔到門外,表示去掉厄運和煩惱,這是他們辭舊歲迎新年的傳統方式。

[color=Blue]伊朗:[/color]伊朗實行的是伊斯蘭歷,它的季節和月份是不固定的。在伊朗,慶賀新年就是慶祝春天到來,往往是在公歷3月下旬,過新年要隆重慶祝一周。人們湧上街頭生起「篝火」——「夜火」,然後全家人依次從夜火上跳來跳去,表示燒掉「晦氣」,迎來光明,驅邪滅病,幸福永存。除夕夜要吃「七道菜」,每道菜的名稱都要以字母「S」開頭的,以示吉祥。初一到初三,人們走親訪友,互祝春節快樂。新年最後一天,全家出遊踏青,以避邪惡。

[color=Blue]法國:[/color]以酒來慶祝新年,人們從除夕起開始狂歡痛飲,直到1月3日才終止。法國人認為元旦這一天的天氣預示著新的一年的年景。元旦清晨他們就上街看風向來占卜:刮南風,預兆風調雨順,這一年會是平安而炎熱;刮西風,有一個捕魚和擠奶的豐收年;刮東風,水果將高產;刮北風,則是歉收年。

[color=Blue]瑞士:[/color]瑞士人有元旦健身的習慣,他們有的成群結隊去爬山,站在山頂面對冰天雪地,大聲歌唱美好的生活;有的在山林中沿著長長的雪道滑雪,彷彿在尋找幸福之路;有的舉行踩高蹺比賽,男女老幼齊上陣,互祝身體健康。以健身來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color=Blue]希臘:[/color]元旦時,家家都要做一個大蛋糕,裡面放一枚銀幣。主人將蛋糕切若干塊,分給家人或來訪的親朋好友。誰吃到帶有銀幣的那塊蛋糕,誰就成了新年最幸運的人,大家都向他祝賀。
[color=Blue]
羅馬尼亞:[/color]元旦前夜,人們在廣場上豎起高大的聖誕樹,搭起舞台。市民們一邊燒著焰火,一邊載歌載舞。農村人拉著木犁,上面裝飾著各種彩花,慶祝新年。
--------------------------------------------------------------------------------------------------
http://www.newdrugstar.com/xxzs_view.asp?keyno=660&pageno=1

世界各國元旦風俗

剛剛送走了聖誕老人,元旦的鍾聲敲響了。不管是世界上哪個國家的人們,都對新的一年充滿美好的希冀。在這辭舊迎新的日子裡,世界各國的人們都以其別出心裁、各具特色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來。
德 國
德國人對元旦非常重視,他們認為元旦過得好不好直接關繫到下一年的運氣。在除夕之夜,人們會點起燈,放起煙花爆竹來「鎮妖除魔」、辭舊迎新。新年鍾聲響起前,很多德國人會爬到椅子上,待鍾聲傳來,就跳下來,跑到椅子背後,以示甩去災禍。在德國農村還保留著一種風俗——爬樹比賽,據說爬得最高的人會被譽為「新年英雄」,受到其他人的羨慕。德國人元旦還有穿新衣的習俗,他們認為新年換新衣,一切都如意;新年亂穿衣,全年不順利。
法 國
法國的元旦本來是每年4月1日,直到1564年,國王查理九世才把它改作
1月1日。新年夜,法國人合家團聚,圍桌痛飲香檳酒,按照傳統,這一夜每個家庭都要喝掉所有的藏酒,以避免來年有厄運;所有的人都應該喝得酩酊大醉,這樣新一年才會有新開始。1月1日一大早,父母會給孩子發「壓歲錢」,以表示對子女的關愛。法國人認為元旦這一天的天氣預示這一年的年景。元旦清晨他們就上街看風向來占卜:刮南風,預兆風調雨順,這一年會平安而炎熱;刮西風,有一個捕魚的豐收年;刮東風,水果將高產;刮北風,則是歉收年。
美 國
這個移民國家的歷史並不長,所以元旦的民俗慶祝活動和其他國家比起來相對平淡,除了狂歡和吃喝,人們大多呆在家裡看電視或睡覺。不過加利福尼亞洲的元旦慶祝別有特色,新年來臨之際,大街小巷到處都擺著玫瑰花,幾十輛鮮花裝點的彩車載著身著禮服的妙齡少女徐徐而過。人們會在節日期間選出當年的玫瑰皇後和玫瑰公主,在對美的贊賞中迎來新年。
--------------------------------------------------------------------------------------------------
http://club.chinaren.com/bbs/detail_msg.jsp?mainmsgid=443208&boardid=0&top=0&P=0

泰 國
泰國傳統的新年,即「宋干節」(「宋干」是梵語的譯音),也叫「潑水節」,是公歷的每年4月13日到16日。節日里,人們抬著或用車載著巨大的佛像出遊,佛像後面跟著一輛輛花車,車上站著化了妝的「宋乾女神」,成群結隊的男女青年,身著色彩鮮艷的民族服裝,敲著長鼓,載歌載舞。在遊行隊伍經過的道路兩旁,善男信女夾道而行,用銀缽里盛著用貝葉浸泡過的,滲有香料的水,潑灑到佛像和「宋乾女神」身上,祈求新年如意,風調雨順,然後人們相互灑水,喜笑顏開的祝長輩健康長壽,祝親朋新年幸運、未婚的青年男女,則用潑水來表示彼此之間的愛慕之情。泰國人在新年第一天都在窗檯、門口端放一盆清水,家家戶戶都要到郊外江河中去進行新年沐浴。為慶賀新年,泰國人舉行大規模的「賽象大會」,內容有:人象拔河、跳象拾物、象跨人身、大象足球賽、古代象陣表演等,很是精彩動人。
日 本
日本人特別重視新年,每年的12月29日--1月3日為全國休假日。日本人把12月31日稱之為「大晦日」,也就是除夕日。除夕晚上,日本人稱之為「除夜」,除夜時他們祈求神靈托福,送走煩惱的舊年,迎來美好的新年,稱之為「初詣」。除夕午夜,各處城鄉廟宇分別敲鍾108下,以此驅除邪惡,日本人則靜坐聆聽「除夜之鍾」,鍾聲停歇就意味新年的來到。人們便離座上床睡覺,希望得一好夢。元旦早上,家人圍坐在一起,互相講述除夕做的夢,以測吉凶。日本人稱元旦初一為「正日」。1--3日為「三賀日」。在正日,小輩須先去父母那裡拜年,向父母問安,然後到親友家拜年,新年還是個「吃」的節日,各國人民都以食用自己民族的食物來祈求好運。日本人在「正日」這一天,早餐是很豐盛的,吃砂糖竽艿、蕎麥面等,喝屠蘇酒。此後一連三天,則吃素的,以示虔誠,祈求來年大吉大利。現日本多數城裡人已放棄新年吃素勻慣,改在「除夜」吃一餐空心面條,以祝在新的一年裡,健康長壽。
埃 及
埃及是文明古國,公元前40年,埃及人就能觀察星象了,他們發現天狼星和太陽一同升起,尼羅河水立時上漲。埃及把尼羅河漲水的這一天作為新年的開始,稱為「漲水新年」。埃及的克魯特人迎接新年,在門口放一張桌子,七八隻碟子供著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麥的顆粒,還有好些綠色植物的小芽,這象徵豐裕。獻給神的東西越多,新年的收成就越多。埃及的新年在秋天,因埃及的農業生產是從秋季開始的。
印 度
印度從每年10月31日起為新年共5天,第四天為元旦。新年第一天,誰也不許對人生氣,更不準發脾氣。印度有的地區,元旦早上,家家戶戶哭聲不斷,人人臉上涕淚橫流,他們以歲月易逝、人生苦短,用哭來迎新年,是對人生的慨嘆。
有些地區的人們以禁食一天一夜來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開始直到午夜為止。由於這種怪異的習俗,印度的元旦被人稱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印度人在過年的前5天,各地都要演出印度史詩《羅摩衍那》,(意為羅摩的遊行),扮演史詩中的英雄與紙扎巨人「作戰」,「英雄」引發點著火的箭,紙扎巨人便在觀眾的歡呼聲中著火燒毀,除夕前,家家戶戶門前都張貼上各種精美圖畫。元旦早上,人們提著精製的小燈,拿著紅粉包,出門向老人和親友拜年。見面道喜後,就互相將紅粉塗在對方的額上,表示吉祥如意,抬頭見喜。年青人把紅墨水裝進水槍里,射到親友身上,稱為「灑紅」,表示吉祥如意。
印度青年喜歡在過新年時不管熟悉與否,見面徒手格鬥。圍觀者叫好助威風,往往成為姑娘追求的對象。印度中部土著民族勃希勒人,為慶祝新年,在游戲場中豎立一根圓滑粗大的木桿,桿頂有一隻盛著禮品的小袋,姑娘們手持禾竹竿竭力阻撓向桿上爬去的小伙衛子,小夥子們則在桿下圍成一圈,努力防禦姑娘們對爬桿者的攻擊,直到爬竿者奪得小袋取得勝利為止。
朝 鮮
朝鮮和我們中國一樣,在新年也有貼窗花、桃符的習俗。朝鮮人在新年時,家家戶戶貼對聯和年畫。有的人家在門上貼上壽星或仙女的畫像,祈求上天保佑,驅走鬼魅,賜給幸福。元旦黎明,人們把一些鈔票塞進了除夕預先紮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惡,迎接吉祥福星。黃昏,人們又將全家人一年中脫落的頭發燒掉,祝願家人四季平安。新春佳節,朝鮮的婦女穿戴一新。元旦日少女們頭戴一種麻制的帽子,稱為「福巾」,身穿帶花紋的五色綵衣,進行盪鞦韆比賽。她們以一處樹花為目標,看誰先踢到或咬到為勝。也有在高處掛上銅鈴的,以先碰響者為冠軍。新年期間,朝鮮人除了享以美酒佳餚外,還必須要做一種用糯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棗泥和蜂蜜等,蒸煮成與我國的八寶飯相類似的甜飯食用,以預示家裡人丁興旺日子過得象蜜一樣甜。
新 加 坡
元旦起個大早,高高興興的從長輩那裡拿「紅包」(壓歲錢)。新年裡有個社團組成的舞獅、舞龍隊沿街表演。男女老幼穿著盛裝,帶上禮品走訪親友。過年時,人們愛吃油炸糯米和紅糖做成的甜年糕。
英 國
在英國,公歷元旦雖沒有聖誕節那樣隆重,但在除夕夜和元旦,還是根據當地的風俗勻慣開展種種慶祝活動,以示送舊迎新。
英國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帶上糕點和酒出去拜訪,他們不敲門,就徑直走進親友家去。按英國人的風俗,除夕夜過後,朝屋裡邁進第一隻腳的人,預示著新的一年的運氣。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黑發的男人,或是個快樂、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將全年吉利走好運。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淺黃頭發的女人,或是個憂傷、貧窮、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將遭霉運,會遇上困難和災禍。除夕在親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談前,要先去撥弄壁爐的火,祝福主人「開門大吉」。 英國的新年慶祝活動大都在除夕夜舉行,「迎新宴會」,便是其中之一,這種宴會分「家庭宴會」和「團體宴會」兩種,宴會通常從除夕晚上8時開始直至元旦凌晨結束。宴會上備有各種美酒佳餚和點心,供人們通宵達量地開懷暢飲。午夜時分,人們打開收音機,聆聽教堂大鍾的新年鍾聲,鍾聲鳴響時,人們一片歡騰,舉杯祝酒,盡情歡呼,高歌《往昔的日光》。「除夕舞會」則是另一種慶祝活動。人們身著節日盛裝,從四面八方聚到這些裝飾一新的燈光輝煌的舞場,在美妙的樂聲中翩翩起舞,成千上萬的人群,還雲集到各個廣場,圍繞著廣場中心的噴泉和厄洛斯神象,載歌載舞,盡情狂歡。電視台還在廣場做現場直播,讓在這家「守歲」的人也共享歡樂。
德 國
德國的新年,慶祝時間前後有一周。這期間,家家戶戶都要擺上一棵縱樹和橫樹,樹葉間系滿絹花,表示繁花如錦,春滿人間。德國人在除夕午夜新年光臨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鍾聲一響,他們就跳下椅子,並將一重物拋向椅背後,以示甩去禍患,跳入新年。孩子們組成樂隊,穿上新衣服,拿著口琴和手風琴,列隊在街上吹奏。成年人則手持彩旗,跟在後面吶喊唱歌,歡慶新年,德國的婦女在新年裡要即興表演家庭題材的喜劇小品。在德國的農村流傳著一種過新年的風俗--「爬樹比賽」,小夥子們順著光禿禿的樹比賽爬高,第一名被譽為「新年英雄」,以示步步高升。
--------------------------------------------------------------------------------------------------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2004/Jan/472169.htm

世界各國過元旦 風俗各不同

剛剛送走了聖誕老人,元旦的鍾聲又敲響了。不管是世界上哪個國家的人們,都對新的一年充滿美好的希冀。在這除舊迎新的日子裡,世界各國的人們都以其別出心裁、各具特色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來。

德國:錢包放魚鱗爬高祈好運

德國人對元旦非常重視,他們認為元旦過得好不好直接關繫到下一年的運氣。在除夕之夜,人們會點起燈,放起煙花爆竹來「鎮妖除魔」、辭舊迎新。新年鍾聲響起前,很多德國人會爬到椅子上,待鍾聲傳來,就跳下來跑到椅子背後,以示甩去災禍。在德國農村還流傳著一種風俗———爬樹比賽,據說爬得越高運氣就越好,每年爬得最高的人會被譽為「新年英雄」,受到其他人的羨慕。

德國人元旦還有穿新衣的習俗,他們認為新年換新衣,一切都如意;新年亂穿衣,全年不順利。此外,他們還會在錢夾里放幾片魚鱗,因為魚鱗是新年吉祥物,預示著財源滾滾;不少人還把馬蹄鐵釘在牆上,用來「驅妖辟邪」。

英國:爭著打井水深夜迎親友

在英國,待到午夜降臨,人們就開始了傳統的大拜年活動,每個家庭都把大門打開,拿出早已經准備好的小黑麵包招待來賓。第一個來客通常被認為是新一年運氣的象徵,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黑發的男人,或是個快樂、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將全年吉利走好運;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淺黃頭發的女人,或是個憂傷、貧窮、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將遭霉運,會遇上困難和災禍。

新年打井水是英國中部鄉村流傳已久的風俗,據說第一個打到井水的人是新一年的有福之人,打來的水則是吉祥之水,所以元旦一大早,人們就爭先恐後地拎著桶,向井邊進發。

法國:狂飲辭舊歲風向卜年景

法國的元旦本來是每年4月1日,直到1564年,國王查理九世才把它改作1月1日。新年夜,法國人合家團聚,圍桌痛飲香檳酒,按照傳統,這一夜每個家庭都要喝掉所有的藏酒,以避免來年有厄運;所有的人都應該喝得酩酊大醉,這樣新一年才會有新開始。1月1日一大早,父母會給孩子發「壓歲錢」,以表示對子女的關愛。

法國人認為元旦這一天的天氣預示著這一年的年景。元旦清晨他們就上街看風向來占卜:刮南風,預兆風調雨順,這一年會是平安而炎熱;刮西風,有一個捕魚的豐收年;刮東風,水果將高產;刮北風,則是歉收年。

巴西:登山尋幸福見面揪耳朵

新年鍾聲敲響後,巴西人高舉火把,蜂擁登山,他們爭先恐後地尋找象徵著幸福的金樺果,這個活動被稱為「尋幸福」。據說,只有不畏艱險的人,才能找到這種罕見的果子。在鄉村地區,新年期間還有一個獨特的風俗習慣———互相揪耳朵,人們在元旦見面時,會使勁揪住對方的耳朵,表示祝福。

比利時:人給牲畜拜年

在比利時,人們在元旦清早要做的頭一件事就是給牲畜拜年,比利時人會走到牛、羊以及自己的寵物貓狗身邊,煞有介事地向它們問候:「新年快樂!」

義大利人認為,元旦前夜響聲連天可以驅邪,求得新年如意,所以人們當晚就不停地燃放煙花爆竹,還肆意打碎一切可以打碎的東西,小到碗碟,大到缸壇,並且把碎片統統拋到街上。元旦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在屋子裡燃一爐旺火,而且整整一天不能熄滅。義大利人認為,火來自太陽,元旦斷了火,來年就不見天日,會招來厄運。

墨西哥:新年來臨前不許笑

墨西哥的新年習俗有點怪,人們在元旦到來的時候是禁止笑的。墨西哥人把一年分為18個月,每月有20天左右,按傳統習慣,如果想獲得好運氣,一年最後五天內是不能笑的。

美國這個移民國家的歷史並不長,所以元旦的民俗慶祝活動和其他國家比起來相對平淡,除了狂歡和吃喝,人們大多呆在家裡看電視或睡懶覺。不過加利福尼亞州的元旦慶祝別有特色,新年來臨之際,大街小巷到處都擺著玫瑰花,幾十輛鮮花裝點的彩車載著身著禮服的妙齡少女徐徐而過。人們會在節日期間選出當年的玫瑰皇後和玫瑰公主,在對美的贊賞中迎來新年。

西班牙:眾人爭搶吃葡萄

在西班牙,當除夕夜12點的鍾聲剛開始敲第一聲,人們便爭著吃葡萄,如果能按鍾聲吃下12顆,便象徵著新年的每個月都平安如意,而且每顆葡萄還有不同的含意,如第一顆「求平安」、第五顆「和睦」、第六顆「避難」、第七顆「祛病」……

元旦這天,西班牙家長特別「仁慈」,他們會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因為按照當地風俗,孩子們罵人、打架和哭啼都是不祥之兆。同時,大多數西班牙人身上會攜一枚金幣或銅幣以示吉祥。

『肆』 請問下面的謎語是36種動物的哪一種種 遙在異鄉過元旦,心賢夫母天天思.無奈

我覺得是熊貓 吧

『伍』 古代人們怎樣過春節

古人怎樣過春節

春節是咱們中國人的大節日,據說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歷經數千年,已經延伸出特有的各種喜慶活動,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正月里來鬧新春」,舊時關於正月的幾天,都被人們與常見的事物聯系在了一起:一日雞,二日犬,三日豬,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馬,七日人,八日谷……

萬象更新的時節,總有數不完的屬於春節特有的快樂。現在咱們就來認識一下,從古至今,咱們中國人怎樣過春節。正月初一:三元初始貼畫雞

在我國歷史上,新年開始的第一天一直是叫「元旦」的。民國以來實行公元紀年後,元旦一詞專用於公歷新年,而傳統的元旦則稱春節。不過,兩千多年的傳統印痕畢竟難以遽然抹去,我們這里的敘述中,提到春節的更多是元旦。元旦繹釋

元旦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本來指太陽剛剛出來,這里可以解釋為「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梁代蕭子雲詩雲:「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

元旦還稱作「三元」,唐徐堅《初學記》引隋杜台卿《王燭寶典》說:「正月為端月,其一日為元旦,……亦雲三元」,三元的解釋為「歲之元,時(季)之元,月之元」。當然,「三元」一語意義頗多,如歲時稱謂中除指元旦外,還指正、七、十月十五上、中、下三元。

同樣從年、季、月三個方面考慮,元旦還稱為「三始」、「三朝」,《漢書·鮑宣傳》:「今日蝕於三始,誠可畏懼。」注釋引用如淳的話說:「正月一日,為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始,猶朝也。」

此外,元旦還有端日、歲朝、正日、正旦等別稱。又有「新正」之稱,既指元旦,如唐代僧皎然《送鄔參之洪州覲兄弟》詩雲:「外別經離亂,新正憶弟兄」;也指正月,白居易《喜入新年自詠詩》雲:「白須如雪五朝臣,又入新正第七旬。」

從元旦的所有這些別稱中,可以看出人們對元旦的認識。雞日貼畫雞

元旦的一些節俗是從除夕延續下來的,但更多的是有著獨立寓意的新的習俗,諸如貼畫雞、飲椒酒、拜年等等。元旦也叫「雞日」,這也可以說是古人對新正的一種樸素的認識。古人以陰陽觀念來解釋事物,認為雞是陽物,元旦也屬陽,有著同樣的屬性。基於這樣的認識,雞也便在元旦的禮俗活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首先是用雞辟邪,方法是殺雞著門上或貼畫雞於門,《太平御覽》引裴玄《新言》說:「正朝縣官殺羊懸其頭於門,又斫雞以副之,俗說以厭厲。」《風俗通》也說:「以雄雞著門上,以和陰陽。」宗懍《荊楚歲時記》還說:「貼畫雞,或斫鏤五采及土雞於戶上,懸葦索於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元旦用雞辟邪,顯然是源自雞的特性,如《花鏡》所言:「雄能角勝,目能辟邪。」

正像我國民間的許多祝福活動都經歷了由消極禳解到積極祈祝的過程一樣,元旦以雞辟邪,後來也發展為以雞祈福。清人周亮工《書影》說:「正月一日,貼畫雞。今都門剪以插首,中州畫以懸堂,中州貴人尤好畫大雞於石,元旦張之。蓋北地類呼吉為雞,俗雲室上大吉也。」這里所談雞的吉祥意義,是由於「雞」和「吉」的諧音而來的。此外,這種吉祥意義的產生也還在於雞的德行。古人認為雞有文、武、勇、仁、信五德:「首頂冠,文也;足博距,武也;見敵能斗,勇也;遇食呼群,仁也;守夜有時,信也。」(《花鏡》)椒酒頌新

元旦的獨特飲食,主要是飲品,諸如桃湯、柏酒、屠蘇、椒酒等。它們有的意在驅辟不吉,更多的則是祈春祝頌。

屠蘇是古代詩人多曾吟詠過的一種元旦飲品。相傳屠蘇是村外草庵之名,有人曾住在其中,每到除夕就送村裡人一種葯劑,裝在布囊里,浸入井水中,元旦取井水放在酒樽里飲用,說是這樣就不會得瘟疫。這種屠蘇酒,也寫作酴酥、屠酥。

桃湯是一種用桃煮的湯。原本是借桃驅鬼辟邪的功能煮湯揮灑的,《漢書·王莽傳》說:「又感嘆高廟神靈,遣虎賁武士高廟……桃湯赭鞭,鞭灑屋壁。」後來,用於揮灑的桃湯變成了飲料,在元旦時飲用,以辟邪祈福。宗懍《荊楚歲時記》說:「正月一日……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柏酒,飲桃湯。」

柏酒是一種用柏樹葉浸制的酒。柏為長青之樹,葉後凋而耐久,被古人取作長壽的象徵;其中柏葉又可以服食,故有柏葉酒,其用意也是祝福長壽。《漢官儀》說:「正旦飲柏葉酒上壽」。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則又指出辟邪的作用:「柏特後凋而耐久,稟堅凝之質及多壽之木,所以可入服食。道家以之點湯常飲,元旦日以浸酒避邪,皆取於此。」

椒酒是用椒籽浸制的酒。古俗元旦日子孫向家長進椒酒,意在祝吉祈壽。椒是一種香草,漢代宮廷取其溫、香、多子特點,和泥塗抹宮室,後來則用於祈春祝頌。據說晉代劉臻的妻子陳氏曾在正月初一獻《椒花頌》,因而後世通稱新年祝詞為「椒花頌」。

此外,元旦還有獻五辛盤之俗,這顯然與立春的節俗聯系起來了。拜年賀節

飲食之外,元旦的節物當然還有許多。就節俗活動而言,最主要的無疑是拜年賀節了。這項節俗從古至今盛行不衰,蔚為大觀。其中有些尚有實際意義,有的則純粹是禮節性的,徒具虛文。就歷史的發展來看,大抵早期的拜年賀節實際一些,細民百姓的實際一些,官場里的拜賀多是虛文俗套,且越到晚近越是虛妄。

從《夢粱錄》記載的宋代習俗看,那時拜年多還比較實在:「士大夫皆交相賀,細民男女亦皆鮮衣,往來拜節。」而明代陸容《菽園雜記》記載的就不同了:

京師元旦後,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來交錯道路者連日,謂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親友,多出實心,朝官往來,則多泛受不專。如東西長安街,朝官居住最多,至此者,不問識與不識,望門投刺,有不下馬或不至其門令人送名帖者。遇黠仆應門,則皆卻而不納,或有閉門不納者。在京師仕者,有每旦朝退,即納伴而往,至入更酣醉而還。三四日後,始暇拜父母。不知此何風俗,亦不知始自何年,聞順天間尚無如此之濫也。

有清一代仍然是虛文浮風熾盛。《燕京雜記》說:

正月初旬,拜年者踵門,疾呼接帖,投一名刺,忽忽馳去,多不晤主人。司閽者記其姓名於外,多有不識者。倘無司閽者,客到嫌於啟門,貼一紙囊於門外,外寫「請留尊柬」四字,拜者投刺於中即去。浮文無當,一至於此。

誠如陸容所說,「士庶各拜其親友,多出實心」。舊時,百姓人家,小孩兒剛睜開眼,就興高采烈地向父母尊長拜年;無論大人小孩,在村街里相遇,老遠就要高聲道上一聲:「過年好!」之後,是給住處較近的親朋拜年;破五以後,則是出遠門拜年。一個正月里,要拜的都要拜到,不能親往,也要捎了話、帶了禮去。正月初五:送窮破五迎財神

我國傳統的年節,元旦之後,幾乎每天都有相應的節俗,但又都是元旦的延續。到了初五,有了一些獨立的節俗,如送窮、開市等等。

正月初五,也叫「破五」。之所以叫破五,是因為此前幾天的禁忌——不倒垃圾、不出遠門、不動碾磨碓臼、不事女工針黹,甚至有不汲新水……到今天全都可以破除,商鋪也開始營業了。民俗中所謂「破五送窮」

元旦期間的上述諸禁忌中,不倒垃圾最為突出。民俗認為,元旦至破五不倒垃圾,能夠聚財,否則就倒了「福氣」。然而,垃圾堆多了,畢竟影響衛生,所以到初五要倒出去,又有了講究,叫「送窮」。

送窮有許多別稱,諸如送五窮、趕五窮、送窮土、送窮灰、送窮媳婦出門。顯然,「五」關繫到日子,而「窮」則正是元旦以來積聚起來的垃圾。送窮,當然也就富貴有餘了。

送窮的方式頗多。簡單的只是清早響著爆竹把垃圾倒出門外完事,復雜些的則要用紙剪一個小人(窮媳婦)送走,甚至還要讓她背個裝了垃圾的紙袋送在門外;更有破五飽食或汲水滿瓮的,稱「填窮」,或者把別人家的「窮媳婦」拿走,稱「得富」。所謂「祭神開業」是另一項節俗

破五的另外一項節俗,是商鋪祭財神之後開始營業,因為俗傳這一天又是財神的生日。

一般來說,商鋪營業到年三十兒打烊後,就要歇業數天。舊時老北京的鋪戶這幾天都要在門窗護板上掛起繪有《水泊梁山》、《桃園三結義》、《精忠報國》等連環畫的窗簾,過年休息;只有油鹽水糧店在門板上開個小洞,對外營業。而開市又有相關的儀規,且多與財神有關。

關於財神的生日,有說是正月初二的,有說是正月初五的。說在初五,怕與所謂「五路財神」有關。五路財神的前身,也是財神的原型之一,為元末的何五路,後來也叫五顯神、五通神。他本來只是一個,但後人因其「五」字而附會為五個——財神爺自然是越多越好,東南西北中五路來財,豈不更好?因為是五路財神,生日當然應該在初五了。

文學作品中,一般把財神在年節幾天看得十分要緊。除夕夜五更時分接灶神、財神。之後的幾天都要祭財神。開業前祭財神有一種特別的儀俗,那就是掌櫃的打算炒哪位的魷魚,就不讓他拜神。老北京的這項祭財神之舉在初五,初六的祭財神則叫「送神」,實際是把張掛、供奉的神禡兒燒掉,之後,「鞭炮齊鳴,伙計們都猛勁地搖算盤,用秤桿敲打秤盤,屋裡屋外響成一片,謂之『響響當當,大吉大利』。這時便有乞丐們來唱『喜歌』,掌櫃的少不得要賞他們幾個『喜錢』。在強烈的祝願氣氛中,店鋪打開了護窗板,露出早已貼好的『開市大吉,萬事亨通』的紅對聯,開始正式營業」(常人春《老北京的風俗》)。正月初七:剪綵為人食菜羹

人日指正月初七。舊時關於正月的幾天,都被人們與常見的事物聯系在了一起:一日雞,二日犬,三日豬,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馬,七日人,八日谷。不過,諸多日子中,除元旦之外,最被看重的是人日,其他僅僅是以當日陰晴占某物是繁盛還是有災而已。

人日也叫「人七(日)」、「人慶(日)」,唐代的時候還叫「人勝節」。按道家的解釋來說,「天地先生雞、次狗、次豬、次羊、次牛、次馬、始生人」,以人為尊。人日的主要節俗活動也多體現了重視人的意念,明人楊慎的《藝苑雌黃》就說:「古人七日貼人於帳,重人也。」

人日最主要的節俗是作人勝,或戴在鬢發,或貼在屏風床帳,或用來饋贈。在南北朝時期的梁代,這種風俗就比較風行了。《荊楚歲時記》說:「正月七日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羹。剪綵為人,或鏤金薄為人,以貼屏風,亦戴之頭鬢。又造華勝以相遺。」

勝本來是婦女的一種首飾,取意「優美」、「優勝」。傳說中的西王母曾戴過這種首飾,《山海經·西山經》就說:西王母「蓬發戴勝」。勝有許多種,如人勝、方勝、寶勝、花勝、春勝等,人日主要用人勝和花(華)勝。人勝一般剪刻成人的形象,婦女戴在鬢邊或者用來送人。花勝一般以花鳥為題材,形狀近似於現代的花結。

人日裁剪人勝、花勝插鬢或送人之俗在漢代就已見端倪,到南北朝時有了明確的文字記載,並有相應的解說:「剪綵人者,人入新年,形容改從新也。」(《荊楚歲時記》)既然人日戴勝、饋勝之俗表示對人的重視,同時又有美化裝飾的實用功能,它的流傳自然是長久不衰了。至近代,這種習俗仍然流行,《江南志書》說:「人日,婦女剪綵為人,或為燕雀相饋遺,以為鬢髻之飾。」歷史上有關人日剪綵的詩詞不少,都約略地談到了這種習俗,李商隱《人日即事》詩以詩人慣常的情調寫人寫事,詩中「鏤金作勝傳荊俗,剪綵為人起晉風」一句,談到了人勝的淵源。同是唐代的徐延壽有《人日剪綵》詩,專從婦女角度來寫,頗具韻致:

閨婦持刀坐,自憐裁剪新。

葉催情綴色,花寄手成春。

貼燕留妝戶,粘雞待餉人。

擎來問夫婿,何處不如真?正月初十:石頭生日嫁鼠女

十不動

春節期間,傳統民間習俗里有許多忌諱,有些要到正月末二月初才能徹底解除。十不動就是一種禁忌習俗,它的日期是正月初十。而由於禁忌主要是使用石碾磨等石制用具,所以這一天也被稱為「石頭生日」。

實際上,正月初十的諸多節俗,都與諧音有關,如十、石、實、食,節俗活動都是如此。這一天除叫石頭生日外,還叫石不動、石磨生日、石頭神生日。又叫十日子,也叫實日子。此外還有食烙餅的習俗,不僅以十諧食,而且還以「烙」諧音「落」,形成落得錢財的彩頭。

十不動的主要習俗,就是舉凡石制工具都忌諱搬動。碌碡這個時節是用不到的,此外的碾、磨、碓臼都不能動,捶布石也忌諱動用。不僅如此,有的地方還有向這些石制用具設供燒香祭拜的。此外還要食烙饃,討彩頭。《中華全國風俗志》記載河南沘源的此種風俗說:「初十日為石頭生日,名曰十不動,家家向石頭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饃餅,謂之石落。……初十日食此烙饃,一年內遇何事,必十分落錢也。」有的地方也可以動石頭,但那是用於占驗預卜的。如山東一些地區,初九晚上把一隻瓦罐凍結在一塊平滑的大石頭上,初十早晨,用繩子系罐耳,由十個姑娘輪流抬著瓦罐走,如果石頭始終不落地,則預示當年豐收,落地則可能歉收。

正月初十誕辰的石頭神,幾乎是名不見經傳,但一些地方的民眾還創造出一位女性的石頭神,叫石婆婆。相傳這一天石婆婆要睜眼,所以忌動針黹。實際上,在民間所說的「大新正月」里,碾磨、針黹之類的幾乎並不需要動用,所以多些禁忌也無妨。如果不得不動用,就證明當事人在忙年的時候沒有把年根下、正月里的事情准備好,偷了懶;而這些禁忌,似乎也就成了對這類人的提醒和警戒。老鼠嫁女

在我國的民俗文化中,老鼠算得上一個重要角色,它不僅是12生肖中首屈一指的一個,還搬演了一幕幕娶親、嫁女的熱鬧景緻,並且上了民間的年畫,成了孩子們的游戲,而民眾還專門給它們的嫁娶留出一個日子來。

實際上,老鼠嫁女的日子因地方的不同而多有差異,包括了正月里的數個日子:初一、初三、初十、十二、十六、二十四。不僅節期不統一,名稱和節俗也顯現出很大的反差。如名稱:叫老鼠嫁女,也叫老鼠娶親(文雅一些則叫「鼠納婦」);如節俗:有的要安靜,有的要鼓噪。不過,指歸卻是一致的:一年中早早就如此這般地禳除鼠災。在鼠,有嫁自然有娶,那是鼠們的事情;在人,則只是要把老鼠早些「嫁」走——嫁出去的老鼠潑出去的水,再也別回來!

人們在老鼠嫁女日的作為,一是不打攪,一是湊熱鬧,形成靜噪不同的兩種節俗。不打攪,就是在那個日子裡不點燈、早睡覺,以免打擾老鼠的親事。湊熱鬧,是要幫助老鼠准備喜糖,在晚間把糖果、糕餅、米花一類的東西放到暗處或老鼠出入的地方;還要敲打鍋蓋、簸箕等,為老鼠催妝。

為了禳解鼠害,民眾更有老鼠嫁女日單純的餉鼠之俗——給老鼠吃好。比如《張北縣志》說:「正月初十日,謂之『十至』。是日,為老鼠娶媳婦之日。各家蒸糕,或煮以米飯,撒於各處以為鼠食,焚香禱祝,免鼠攪擾。」《泌州志》則說:「初十日,俗雲『鼠娶婦』。用谷面作蒸食,名曰『十子團』,夜則置諸壁縫、土穴,以餉之。」這里的舉動,幾乎就是對老鼠的賄賂了。

老鼠嫁女(娶親)之舉由於其戲劇性和趣味性,還被民間藝術和游藝活動所吸收,成為它們的主題。在民間年畫和剪紙中,老鼠嫁女是常見的題材之一。比如天津楊柳青年畫,畫中描繪一群穿紅戴綠的老鼠,扛旗打傘,敲銅鑼吹嗩吶,花轎抬著鼠新娘,鼠新郎則身著官服,胸戴紅花,一派熱鬧的娶親氣象。然而,在這熱鬧之中,總是有一隻大肥貓在旁邊,或者竟是正在捉了老鼠吃。整個年畫構思奇特,頗具戲劇性,又反映了人們除鼠去害的信念。

而在民間游戲中,人們則把老鼠直接嫁給了貓新郎。游戲由十多個孩子組成,其中一個男孩扮貓新郎,一個女孩扮鼠新娘,其他男孩扮轎夫和鑼鼓嗩吶手,女孩則扮伴娘。游戲時,兩個男孩雙臂交叉,雙手互握,構成轎子,抬著新娘送給新郎,吹鼓手則在旁邊用兩手攏成喇叭狀,邊走邊吹,同時大家一齊高唱民謠:「老鼠嫁女,嫁到哪裡?嫁到貓公肚裡。」這游戲雖然不必在老鼠嫁女日來玩,但也與民間除鼠去害的信念不無關系。

『陸』 一年賀元旦猜猜是什麼動物

一年賀元旦猜猜是什麼動物——答案:龍。

龍鳳呈祥

lóng fèng chéng xiáng

【解釋】指吉慶之事。

【出處】《孔叢子·記問》:「天子布德,將致太平,則麟鳳龜龍先為之呈祥。」

【結構】主謂式成語

【用法】主謂式;作賓語、補語;指吉慶之事

【例句】陸文夫《吃喝之道》:「紅黃藍白色彩斑斕,龍鳳呈祥形態各異。」

『柒』 有關元旦的資料

元旦的來歷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時間,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詞,最早出自南朝人蕭子雲《介雅》詩:「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宋代吳自牧《夢梁錄》卷一「正月」條目:「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一篇《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詩中謂之"元朔"。歷來元旦指的是夏歷(農歷、陰歷)正月初一。在漢語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元旦節的由來

夏朝在正月初一,商朝在十二月初一,周朝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又以十月初一日為元旦,自此歷代相沿未改。漢武帝太初元年時,司馬遷創立了"太初歷",這才又以正月初一為元旦,和夏代規定一樣,所以又稱"夏歷",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歷(實際使用是1912年),並規定公歷1月1日為「新年」,但並不叫「元旦」。 而今天所說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並將公歷1月1日正式定為「元旦」,農歷正月初一改為「春節」。 現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把每年1月1日作為元旦,因為他們多採用了國際通行的公歷。但也有一些國家和民族由於本地的歷法傳統及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季節氣候的不同,因而他們的元旦日期也不一樣,這也使得這個世界多姿多彩,更顯民族的特色了。

元旦對聯

黃鶯鳴翠柳 紫燕剪春風
春花含笑意 爆竹增歡聲
歲通盛世家家富 人遇年華個個歡
春雨絲絲潤萬物 紅梅點點綉千山
丹鳳呈祥龍獻瑞 紅桃賀歲杏迎春
和順一門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百世歲月當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春聯對歌民安國泰 喜字成雙花好月圓
春滿人間百花吐艷 福臨小院四季常安
五更分二年年年稱心 一夜連兩歲歲歲如意
汗馬絕塵安外振中標青史 錦羊開泰富民清政展新篇
惠通鄰里,門迎春夏秋冬福 誠待世賢,戶納東南西北財

各國元旦習俗

新一年,總是給人們帶來美好的祝福。在這除舊迎新的日子裡,世界各國的人們都以其別出心裁、各具特色的方式迎接著新年的到來。而其中就有這些國家的慶祝習俗最為奇特:如比利時的「向動物拜年」。在比利時農村,元旦的早晨,人們起床後都跑到牛、羊、馬、狗、貓等動物的身邊,向它們拜年。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一年來,動物們辛苦了,所以要向它們拜年,祝它們新年快樂!巴西的「揪耳元旦」,巴西農村的人們在元旦見面時,一定要相互使勁揪住對方的耳朵。巴拉圭的「不動煙火吃冷食」,巴拉圭人在新年來臨的前五天,上至國家元首,下到普通百姓,都不動煙火,只吃冷食,直到元旦零時鍾聲敲響後才點火煮食物,慶祝元旦。更有朝鮮的「燒發元旦」,在朝鮮,元旦的黃昏,家家戶戶都要把一年裡收集起來的脫落的頭發、全部燒掉。據說,燒頭發可以使全家人四季平安。

田家元旦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捌』 元旦之夜打一動物會是什麼

這動物應該叫獾,為元旦的晚上,赤夜狂歡,取一個諧音就應該是這個動物

閱讀全文

與過元旦哪個動物扮演重要角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9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6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9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4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2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