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我國的兩棲類動物有多少種

我國的兩棲類動物有多少種

發布時間:2022-05-12 16:54:44

❶ 兩棲動物有哪些(十種以上)

常見的兩棲動物:雨蛙、樹蛙、蟾蜍、大鯢、蠑螈、蚓螈、吻蚓、魚螈、山鱉、石蛙、和鯢魚等等。

1、雨蛙(Hylachinensis),脊椎動物亞門,兩棲綱,無尾目,雨蛙科的1屬,種類約250種。雨蛙肩帶弧胸型,椎體為前凹型。

適於樹棲,指、趾末端多膨大成吸盤,末兩骨節間有1間介軟骨,是趨同演化的一個物種。雨蛙白天伏在樹根附近的石縫或洞穴內,夜晚棲息在灌木上,以蟻類、金龜子等為食。

4、大鯢(學名:Andrias davidianus)是隱腮鯢科、大鯢屬有尾兩棲動物。體大而扁平,一般全長582~834毫米,頭體長310~585毫米,最大個體全長可達200厘米以上。

頭大扁平而寬闊,頭長略大於頭寬;雄鯢肛部隆起,橢圓形,肛孔較大,內壁有乳白色小顆粒;雌鯢肛部無隆起,泄殖肛孔較小,周圍向內凹入,孔內壁平滑,無乳白色小顆粒。

5、蚓螈,裸蛇目(蚓螈目〔Gymnophiona〕,前作無足目〔Apoda〕),約155種兩生類的統稱。穴居或於水中游泳,常隱伏,分布於西半球(從墨西哥至阿根廷北部)以及非洲、東南亞和塞席爾(Seychelles)群島,四肢及腰帶已退化。

特徵為體表有許多體環,體長10∼150厘米(約4∼60英寸),直徑最大為5厘米(2英寸)。顏色從黑到粉紅再到棕色不等。眼小,隱於皮下乃至骨下。眼與鼻孔間有一化學感受觸須。

❷ 兩棲類動物有哪些動物

兩棲動物
常見的兩棲動物:雨蛙、樹蛙、蟾蜍、大鯢、蠑螈、蚓螈、吻蚓、魚螈、山鱉、石蛙、和鯢魚等等。
水陸兩棲動物
兩棲動物是一類原始的、初登陸的、具五趾型的變溫四足動物,皮膚裸露,分泌腺眾多,混合型血液循環。其個體發育周期有一個變態過程,即以鰓(新生器官)呼吸生活於水中的幼體,在短期內完成變態,成為以肺呼吸能營陸地生活的成體。
特徵如下:
1、變態發育,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
2、成體大多數生活在陸地上,少數種類生活在水中,一般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
3、皮膚裸露,能分泌黏液,依賴於濕潤的的環境,有輔助呼吸的作用;
4、心臟兩心房,一心室,血液為混合血,不完全的雙循環;
5、體溫不恆定,是變溫動物;
6、體外受精,體外發育,幼體生活在水中,胚胎沒有羊膜;
7、先長出後肢,再長出前肢;
8、抱對受精,不僅可以刺激雌雄雙方排出生殖細胞,還可以使精子和卵細胞向相同方向排出,提高受精率;
9、有脊椎。

❸ 兩棲綱的動物有多少種

兩棲類動物由魚類進化而來。長期的物種進化使兩棲動物既能活躍在陸地上,又能游動於水中。與動物界中其他種類相比,地球上現存的兩棲動物的物種較少,正式被確認的種類約有4350種,分無足目、無尾目和有尾目三目。
現代的兩棲動物種類並不少,超過4000種,分布也比較廣泛,但其多樣性遠不如其它的陸生脊椎動物,只有3個目,其中只有無尾目種類繁多,分布廣泛。每個目的成員也大體有著類似的生活方式,從食性上來說,除了一些無尾目的蝌蚪食植物性食物外,均食動物性食物。兩棲動物雖然也能適應多種生活環境,但是其適應力遠不如更高等的其它陸生脊椎動物,既不能適應海洋的生活環境,也不能生活在極端乾旱的環境中,在寒冷和酷熱的季節則需要冬眠或者夏蜇。
(3)我國的兩棲類動物有多少種擴展閱讀:
中國由於生物環境的多樣性。現有兩棲類動物302種。而雲南由於特殊的地理和復雜多樣的自然環境,具有十分豐富的兩棲類物種,約100餘種。佔全國兩棲類動物種數的40%。在後面動物多樣性-兩棲類僅介紹幾種代表性的種類。人們通過認識兩棲類物種的多樣性。關注它們的生存狀態,進一步保護人類這一朋友。
除了海洋和大沙漠以外,平原、丘陵、高山和高原的各種生境中均有分布。垂直分布可達 5000 米。個別種能耐半鹹水。在熱帶、亞熱帶濕熱地區種類最多,南北溫帶種類遞減,僅個別種可達北極圈南緣。有水棲、陸棲、樹棲和穴居等。產熱和散熱機能不夠完善,一般於黃昏至黎明時在隱蔽處活動頻繁,酷熱或嚴寒季節以夏蟄或冬眠方式度過。攝取動物性食物(蛙類蝌蚪刮取植物性食物為主)。魚、蛇、鳥、獸等都能成為它們的天敵。

❹ 我國的兩棲動物約有210種

我國的動物種類約有10.45萬種,佔世界總種數的10%,其中,獸類560種、爬行類320種、鳥類1186種、兩棲類210種、魚類2 200種,分別佔世界總種數的10%、5%、13%、7%和10%,此外,還有昆蟲約10萬種。
不知道你要的是不是這個,不是的話請追問

❺ 常見50種兩棲動物有哪些

常見的兩棲動物:雨蛙、樹蛙、蟾蜍、大鯢、蠑螈、蚓螈、吻蚓、魚螈等等。

兩棲動物(學名:Amphibia)擁有四肢的脊椎動物。兩棲動物的皮膚裸露,表面沒有鱗片(一些蚓螈除外),毛發等覆蓋,但是可以分泌粘液以保持身體的濕潤;其幼體在水中生活,用鰓進行呼吸,長大後用肺兼皮膚呼吸。兩棲動物可以爬上陸地,但是一生不能離水,因為可以在兩處生存,稱為兩棲。

種類分布

中國由於生物環境的多樣性。現有兩棲類動物302種。而雲南由於特殊的地理和復雜多樣的自然環境,具有十分豐富的兩棲類物種,約100餘種。佔全國兩棲類動物種數的40%。在後面動物多樣性-兩棲類僅介紹幾種代表性的種類。人們通過認識兩棲類物種的多樣性。關注它們的生存狀態,進一步保護人類這一朋友。

分布

除了海洋和大沙漠以外,平原、丘陵、高山和高原的各種生境中均有分布。垂直分布可達 5000 米。個別種能耐半鹹水。在熱帶、亞熱帶濕熱地區種類最多,南北溫帶種類遞減,僅個別種可達北極圈南緣。有水棲、陸棲、樹棲和穴居等。

產熱和散熱機能不夠完善,一般於黃昏至黎明時在隱蔽處活動頻繁,酷熱或嚴寒季節以夏蟄或冬眠方式度過。攝取動物性食物(蛙類蝌蚪刮取植物性食物為主)。魚、蛇、鳥、獸等都能成為它們的天敵。

❻ 我國共有多少種兩棲動物

呵呵,正好是有關我的專業的。最新的統計是370種(其中有4種是國外引進種)。
據費梁等(2010)——《中國兩棲動物彩色圖鑒》載:我國兩棲動物共有370個種(包括355種和11個亞種及4個引進種),分別隸屬63屬和9個亞屬,12科和10個亞科,3目。

❼ 兩棲動物有那幾種

總共4000多種。

具體如下:
兩棲動物分類列表迷齒亞綱:最古老的兩棲動物,早期兩棲動物的主幹,生存於泥盆紀到白堊紀,其中包括爬行動物的祖先。 殼椎亞綱:古老而特化的早期爬行動物,僅生存於石炭紀和二疊紀。 滑體亞綱:叢三疊紀延續到現代,包括所有現存的兩棲動物,分為無足目、有尾目和無尾目。
無足目Apoda(蚓螈目Gymnophiona):無足而形態習性均似蚯蚓的兩棲動物,可能歷史悠久,但是可靠的化石僅為新生代,現代分布於澳洲以外的熱帶地區。
吻蚓科Rhinatrematids:最原始的蚓螈,分布於南美洲。 魚螈科Ichthyophiids:較原始的蚓螈,分布於亞洲熱帶地區,是我國僅有的蚓螈。 盲尾蚓科Uraeoptyphlidae:分布於印度,介於進步和原始的蚓螈之間。
蠕蚓科Scolecomorphids:分布於赤道非洲的進步的蚓螈。
真蚓科Caeciliidae:進步的蚓螈,是蚓螈目種類最多,分布最廣的一科,分布於熱帶美洲、赤道非洲、印度和印度洋島嶼中。 盲游蚓科Typhlonectidae:唯一的水生蚓螈,分布於南美洲。 有尾目Caudata:終生有尾的兩棲動物,幼體和成體區別不大,包括各種鯢和蠑螈,出現於侏羅紀,現在主要分布於北半球,特別是北美洲,其次是東亞和歐洲,可分為原始的隱鰓鯢亞目和進步的蠑螈亞目。
隱鰓鯢亞目Cryptobranchoidea:主要分布於東亞的原始的有尾兩棲動物。 隱鰓鯢科Cryptobrachidae:2屬3種,即北美的隱鰓鯢(美洲大鯢)和中國和日本各一種大鯢。
小鯢科Hynobiidae:8屬30餘種,包括小鯢、北鯢、山溪鯢等,主要分布於東亞,北可到北極圈,西到伊朗,我國種類特別豐富
蠑螈亞目Salamandroidea:主要分布於北美洲的進步的有尾兩棲動物,其中部分成員是高級類型還是原始類型尚不明確。
鰻螈科Sirenidae:特產於北美洲,身體細長,沒有後肢。
兩棲鯢科Amphiumidae:特產於北美洲,生體細長似鰻,四肢很小。
洞螈科Proteidae:包括歐洲的洞螈和北美洲的泥螈,終生有外鰓的水生兩棲動物。
鈍口螈科Ambystomatidae:特產於北美洲的穴居蠑螈,其中有些種類可終生保持幼體特徵,生活於水中。
陸巨螈科Dicamptonidae:特產於北美洲的穴居蠑螈,與鈍口螈比較相似。
無肺螈科Plethodontidae:有尾亞目中的最大一科,主要分布於北美洲,少數分布於歐洲和中南美洲,也是中南美洲僅有的有尾亞目。 蠑螈科Salamandridae:分布最廣泛的有尾兩棲動物,主要分布於歐亞大陸,也見於北非和北美。
無尾目Anura:包括各種蛙和蟾蜍,幼體和成體區別甚大,僅蝌蚪有尾。出現於三疊紀,現代絕大多數兩棲動物均屬此類,世界性分布,但在拉丁美洲最豐富,其次是非洲。無尾目可分為始蛙亞目和新蛙亞目,或進一步將始蛙亞目劃分為始蛙亞目、負子蟾亞目和鋤足蟾亞目。對於科的劃分也有一些不同意見
。始蛙亞目Archaeobatrachia 滑跖蟾科Leiopelmatidae:最原始的無尾目,包括紐西蘭的滑跖蟾和北美洲的尾蟾,二者有時列為單獨的科。
盤舌蟾科Discoglossidae:我國最原始的無尾目,包括鈴蟾和盤舌蟾,二者有時列為單獨的科。
負子蟾亞目Pipoidea: 負子蟾科Pipidae:原始的無尾目,包括南美洲的負子蟾和非洲的爪蟾。
異舌蟾科Rhinophrynidae:僅以墨西哥的異舌穴蟾為代表,有時被並入負子蟾科。
鋤足蟾亞目Pelobatoidea
鋤足蟾科Pelobatidae:包括鋤足蟾和角蟾,二者有時列為單獨的科,其中角蟾在我國特別豐富。
合附蟾科Pelodytidae:在歐洲和高加索地區各有一種,有時被並入鋤足蟾科。 新蛙亞目Neobatrachia 細趾蟾科Leptodactylidae:兩棲動物的最大一科,包括多種似蛙和蟾蜍的動物,分布於南美洲。 龜蟾科Myobatrachidae:分布於大洋洲,是細趾蟾在大洋洲對應的成員。
塞舌蛙科Sooglossidae:分布於塞席爾群島,分類地位不定,可能與龜蟾有一定親緣關系。
沼蟾科Heleophrynidae:分布於非洲最南部,分類地位不定,可能與龜蟾有一定親緣關系
雨蛙科Hylidae:兩棲動物的第二大科,分布廣泛的樹棲蛙類,多數分布於美洲,其次是大洋洲,其中大洋洲的成員有時單列為一科。 附蛙科Centrolenidae:拉丁美洲的小型樹棲蛙類。
疣蛙科Allophrynidae:南美洲的小科。 短頭蟾科Brachycephalidae:南美洲的小科,體型微小。
達爾文蛙科Rhinodermidae:南美洲的小科。
多指節蟾科Pseudidae:南美洲的小科,即著名的不合理蛙,蝌蚪要比成蛙大很多。
箭毒蛙科Dendrobatidae:拉丁美洲的小型蛙類,以毒性強烈著稱。
蟾蜍科Bufonidae:分布廣泛的大科,但不出現於澳洲、馬達加斯加和一些大洋島嶼。
蛙科Ranidae:分布最廣泛的兩棲動物,幾乎遍及各大洲,也出現在一些島嶼上,最北達到北極圈,而在澳洲則只出現在最北方。
樹蛙科Rhacophoridaae:亞洲和非洲熱帶地區的樹棲蛙類,形態習性接近雨蛙,但親緣關系接近蛙科。
非洲樹蛙科Hyperoliidae:非洲及附近島嶼的樹棲和路棲蛙類
節蛙科Arthroleptidae:非洲的蛙類,有時被並入蛙科。
姬蛙科Microhylidds:一大科分布廣泛的小型蛙類,包括兩棲動物中最多的屬。

❽ 兩棲類動物有哪些

常見的兩棲動物有青蛙、雨蛙、樹蛙、蟾蜍、大鯢、小鯢、蠑螈等。

兩棲類動物由魚類進化而來。長期的物種進化使兩棲動物既能活躍在陸地上,又能游動於水中。與動物界中其他種類相比,地球上現存的兩棲動物的物種較少,目前正式被確認的種類約有4350種,分無足目、無尾目和有尾目三目。

多數兩棲動物需要在水中產卵,發育過程中有變態,幼體接近於魚類,而成體可以在陸地生活,但是有些兩棲動物進行胎生或卵胎生,不需要產卵,有些從卵中孵化出來幾乎就已經完成了變態,還有些終生保持幼體的形態。

基本特徵

動物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經變態發育,成體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水陸兩棲。詳見「特徵」。

一般來說,兩棲類動物都是卵生。

1、變態發育,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

2、成體大多數生活在陸地上,少數種類生活在水中,一般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

3、皮膚裸露,能分泌黏液,賴於濕潤的的環境,有輔助呼吸的作用;

4、心臟兩心房,一心室,血液為混合血,不完全的雙循環;

5、體溫不恆定,是變溫動物;

6、體外受精,體外發育,幼體生活在水中,胚胎沒有羊膜;

7、先長出後肢,再長出前肢;

8、抱對受精,不僅可以刺激雌雄雙方排出生殖細胞,還可以使精子和卵細胞向相同方向排出,提高受精率;

9、有脊椎。

閱讀全文

與我國的兩棲類動物有多少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9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6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9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4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2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