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歸因理論
歸因理論,在日常的社會交往中,人們為了有效地控制和適應環境,往往對發生於周圍環境中的各種社會行為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做出一定的解釋,即認知整體在認知過程中,根據他人某種特定的人格特徵或某種行為特點推論出其他未知的特點,以尋求各種特點之間的因果關系。
海德認為事件的原因無外乎有兩種: 一是內因,比如情緒、態度、人格、能力等;二是外因,比如外界壓力、天氣、情境等。一般人在解釋別人的行為時,傾向於性格歸因;在解釋自己的行為時,傾向於情景歸因。
韋納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把成功和失敗的原因劃分成三個維度,比海德的思想有所發展,並且有助於人們對成就行為的原因進行分析。
對成功和失敗的歸因,會對以後的行為產生重大影響。如果一個人把考試失敗歸因於缺乏能力,那麼以後考試還會預期失敗,這是因為能力是一個穩定性的原因;如果把考試失敗歸因於運氣不佳,那麼以後考試就不大可能預期失敗,這是因為運氣是一個不穩定性的原因。
(1)如何理解歸因動物擴展閱讀:
作為對成就需要理論的一個補充,歸因理論特別強調成就的獲得有賴於對過去工作是成功還是失敗的不同歸因。如果把成功和失敗都歸因於自己的努力程度,就會增強今後努力行為的堅持性。韋納的歸因理論的主要論點:
1、人的個性差異和成敗經驗等影響著他的歸因。
2、人對前次成就的歸因將會影響到他對下一次成就行為的期望、情緒和努力程度等。
3、個人的期望、情緒和努力程度對成就行為有很大的影響。
韋納從個體的歸因過程出發,探求個體對成敗結果的歸因與成就行為的關系,對影響行為結果的可覺察的原因特性、原因結構以及原因歸因和情感的關系、情感反應的激勵作用等都提出了創造性的見解。
B. 在動物眼中人類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如果是螞蟻。它們無時無刻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但又始終為同類著想,它們往往目的明確又有高效協作的團隊精神,它們生下來就像帶著使命一樣做著最偉大最有意義的事直至死亡。不過遺憾的是它們一般意識不到人類的存在,人類在它們眼中與其它動物無異,但還是會有少數對人類有著特殊看法的動物,那就是在它們覺得不可思議的時候了,如果它們在你的皮膚上可能會想:這傢伙味道好重啊!我得趕緊離開這鬼地方!又或者它們會覺得它們已經難逃一劫,那樣的話它們就會在慌亂之中和你做最後的拼殺,因為你是它們不能理解的神一般的存在。
C. 大一心理學題,如何理解韋納的歸因理論
韋納的歸因理論主要有下列三個論點:
1、人的個性差異和成敗經驗等影響著他的歸因。
2、人對前次成就的歸因將會影響到他對下一次成就行為的期望、情緒和努力程度等。
3、個人的期望、情緒和努力程度對成就行為有很大的影響。
D. 如何理解維納歸因理論的穩定性和可控性
可控就是你自己能控制住的,穩定就是從開始到以後一直沒有變化,不會改變外在就是周圍環境,和自己沒有關系。
學業成就歸因中最主要的原因有能力、智力、運氣、任務難度等,這些原因可歸入這三個維度。歸因與成就動機間的關系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成就動機的高低與歸因方式緊密相關。
(2)歸因與認知、情感和行為相互關聯。該理論為確定歸因方式對行為和動機的影響及在實踐中應用歸因方式打下理論基礎。
維納歸因理論是歸因理論的一種。1974年美國心理學家維納在《成就動機與歸因理論》一書中提出。認為歸因的基本原則是尋求事件的原因。
對事件原因的不同解釋影響隨後的相關行為。在尋求事件原因時,個體從內外源、穩定性、控制性三個維度進行綜合考慮。內外源即原因在個體本身還是外部環境,穩定性即原因是穩定的還是可變的,控制性即原因是可控制的還是不可控制的。
E. 歸因的維度有哪些
1,歸因是人們對他人或自己的行為結果進行分析,推論這些行為原因的過程。其指導原則和基本假設是:尋求理解是行為的基本動因。
2,歸因的三個維度:特異性,一致性,和一貫性
3,每次考試結束後,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客觀歸因,盡量將學習上的成功歸因於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將學習上的失敗歸因於內部不穩定因素,即努力不夠,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產生更高的學習動機,樹立下次學習成功的期望,不放棄自己的努力,爭取在以後的學習中獲得成功,此外,教師要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自我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