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世界上能在水下不呼吸時間最長的動物是哪個
海豚的潛水記錄是300米深,而人不穿潛水衣,只能下潛20米。至於它的游泳速度,更是人類比不上的。
海豚的速度可達每小時40公里,相當於魚雷快艇的中等速度。
1999年10月,皮利茲里下潛至150米深,下潛並返回全憑一口氣,他把同胞喬納尼保持的紀錄延伸了12米。2000年1月,古巴人弗朗西斯科·費里拉在墨西哥灣創下了162米的新紀錄,耗時3分12秒。他潛水那一天是他38歲生日。
皮利茲里現年34歲,小時候他怕水,淋浴都不願意。但他現在可以在水中屏住呼吸達7分2秒之久(法國人安迪·勒·索斯的紀錄是7分35秒),盡管這表明他的肺異於常人,可皮利茲里說:「更重要的是你的耳朵能否承受深水的壓力,你的肌肉和你的心理准備。你的肌肉纖維應該細而長,這樣耗氧少,你還要排除掉害怕和憂慮。」
憋氣時間最長吉尼斯紀錄:1959年,美國的羅伯特·福斯特憋氣13分零42.5秒
② 龍蝦可以在水裡憋氣幾分鍾
龍蝦是水生動物,一輩子就在水裡,就像魚一樣,不用憋氣,它可以直接呼吸水中的氧氣。
③ 鱷魚為什麼能在水裡呼吸
主要以肺呼吸
爬行類的肺比兩棲類的更發達。爬行類幾乎依靠唯一的肺交換氣體。某些水棲龜類則以咽頭膜補充呼吸。爬行類的肺部比兩棲類的有較大的呼吸面積,如同高等脊椎動物吸氣入肺,而不是象兩棲類依靠口腔肌肉吞氣人肺。爬行類已經完全放棄了大多數兩棲類十分重要的皮膚呼吸。
爬行類同其它溫血動物一樣,採用胸腹式呼吸,即胸腔有節奏地擴張和縮小,完成氣體的吸入和呼出。爬行類依靠外肋間肌肉收縮,提起肋骨,擴展胸腔,吸入空氣進入肺部;當內肋間肌肉收縮時,可牽引肋骨後降,胸腔縮小,肺部呼出氣體。
爬行類的體腔大部分是以腸系膜、韌帶和腹膜褶分隔成囊。心臟包在圍心囊內(圖2-1)。龜的肺臟位於腹腔的外邊。蜥蜴類以後肝隔膜將腹腔分成二部分,而鱷類具有一種類似隔膜,內含肌肉參與呼吸活動。
避役,肺末端問後方內臟中突出一些長的中空氣囊(暫時儲存氣體),它表示了鳥類氣囊的前驅。
胸廓為羊膜動物特有,首先出現在爬行動物中,與加強呼吸作用(胸腹式呼吸)和保護內臟器官的機能密切相關。胸廓由胸部的肋骨和胸骨組成。
④ 鯨魚,海豹海豚,鱷魚,烏龜等,它們都不是魚類,都是用肺呼吸的,為什麼它們這在水中不會被淹,最主要
簡單的說,就是因為這些動物的肺活量特別大,一次呼吸就可以在水底存活很長時間,又或者身體構造特別適合長時間潛水。
就比如普通人在水裡憋氣最多也就是兩三分鍾,而經過訓練的人可以長達十幾分鍾。丹麥男子—斯德哥.塞維林森是個潛水愛好者,創造了多項不可思議的吉尼斯世界紀錄,其中就包括水下憋氣時間最長世界吉尼斯記錄。2012年在倫敦一所游泳池內,他以水下憋氣22分鍾打破本人2010年創造的20分零10秒的吉尼斯記錄,被認為「不用呼吸的男人」。
鯨魚,鯨在潛水前並不是先吸氣,而是要先呼出肺內的氣體。鯨呼吸並不靠肺貯藏空氣,並且在肺內很少甚至不進行氣體交換。雖然鯨是哺乳動物,但是其身體構造和生理與其他哺乳動物並不完全相同。鯨的血量和血液氧容量比較高,這是因為鯨在換氣時的潮氣量比其他哺乳動物大得多,一般哺乳動物的潮氣量只有肺容量的15%,而鯨的潮氣量可以達到肺容量的90%。鯨換氣的時候血液可以吸收很多氧,大量的氧就會貯存在肌肉組織的肌紅蛋白中。由於潛水時肺很少或不進行氣體交換,鯨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可升高到平時水平的2.5倍,動脈血液中氧的飽和量則可下降到15%,等到貯存在體內的氧耗盡以後,鯨才重新上升到水面進行通常的氣體交換,此時鯨在呼氣時會產生霧狀水柱。特列,剛出生的鯨魚幼崽根本不會游泳。如果小鯨出生時是頭部先出來,會在離開母體後第一次呼吸時被海水淹死。如果小鯨是尾部先出來,等小鯨安全降生,雄性鯨會立即沖過去將幼崽托出水面,帶幼鯨完成第一次呼吸。
海獅是用肺呼吸的,海獅有小的外耳殼,肺活量大,氧氣多儲存於肺中,但是海獅海獅必須要經常浮出水面來進行呼吸。
海豚在呼吸的過程中,需要露出水面,而不能一直待在水中,不然會有溺水的風險。在海豚呼吸的時候,它們會藉助鼻孔和口腔,先將肺部的氣體排出,然後將新鮮的空氣吸入。每隔一段時間,海豚都需要出水呼吸一次。當然,不同海豚的呼吸頻率是不同的,它們可以潛入海底的深度也不相同。
烏龜除了用肺呼吸之外還有一種具特異呼吸功能的器官——肛囊,即直腸兩側的一對薄囊,在肛羹袋的壁上密布著許多微血管。當綠海龜在海中棲息時,能有節奏地收縮著肛門周圍的肌肉,使海水在肛門、直腸和肛囊間進出,此時微細血管內的紅細胞即可從海水中攝取氧氣,不必把頭伸出水面進行呼吸了。
鱷魚是不能長期呆在水下的,它們只是單純的游泳技術好而已。在水下每待1~2小時就要浮出水面換氣一次,但有科學家記錄鱷魚最長的換氣極限可以達到5小時左右。
⑤ 三個動物在水裡練憋氣,打一成語。
應該是有兩個沒憋住,只有羊憋著氣,所以是揚眉(羊沒)吐氣
⑥ 鯨魚,海獅,海豚,烏龜,鱷魚,這些都不是魚類,也都是用肺呼吸的,為什麼它們能在水中生活卻不會
用肺呼吸,左右各有一葉肺,其中有許多毛細血管,富有彈性,能有助於氧的流通,適應在水面上進行的氣體交換,由於它們體內擁有許多特殊的構造,使它們能夠長時間的在水中屏庄呼吸、減慢心跳速度,因此當它們沉到海底,總要經過一段長時間後,才會再浮出水面。而人或者老虎獅子馬等屬於陸生生物,沒有在水裡生活的技能,因此一到水裡就會被淹。
5、繁殖方式
海獅是海洋哺乳動物。繁殖時期在海島岸邊或浮冰上進行交配、育幼和換毛。每年5-8月間一隻雄獸和10-15隻雌獸組成多雌群體。雌獸每胎僅產1仔,剛出生的的幼仔純黑色,幾個月之後才退色。幼仔出生時體長約100厘米,體重約20千克,3-5歲時達到性成熟,不論雌雄,前五年迅速成長。壽命可達20年以上。
⑦ 為什麼海龜能憋氣10小時
因為海龜的泄殖腔能通過纖毛呼吸。
泄殖腔的呼吸作用不是很有效,因此只有在烏龜平靜且有準備的情況下才能進行。他們通常潛水4-5分鍾,兩次潛水之間會浮出水面幾秒鍾。如果一隻烏龜意外地被漁網纏住,或者在其他壓力下未能及時浮出水面呼吸,它將迅速耗盡體內儲存的氧氣,並在數分鍾內淹死。也有黑頭烏龜可以屏住呼吸10個小時,幾分鍾之內淹死。由於克隆呼吸效率低下,海龜驚慌時通常沒有太多時間驚慌,因此它們可以在數分鍾內淹死。
⑧ 象海豹能夠在水下閉氣70分鍾,它是怎麼做到的
一氧化碳是臭名昭著的殺手,但這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可以幫助海豹在大洋中長時間潛水。在研究大象海豹如何具有神奇的潛水能力時,來自美國的科學家發現大象海豹血液中一氧化碳的含量比人類高10倍,紅細胞也比其他動物多。一氧化碳可以與血紅蛋白結合,限制氧氣的運輸。但是大象海豹利用這個能引起中毒的角色,延長了在水下停留的時間。研究人員發現,海豹潛水結束時血液中的氧氣比預想的要多163354,這得益於一氧化碳緩解組織的氧氣使用。對老鼠的初步研究顯示,適量吸入一氧化碳有消炎作用,甚至減緩細胞分裂和擴散的速度。研究人員表示,一氧化碳是一種簡單廉價的氣體,如果能確保組織機構不被感染,這將是醫學的重要進步。
南象海豹分布在南半球南大西洋和印度洋南部,體長可達6.5米,體重可達3000多公斤。體色為灰藍色,背部比腹側深。它是繼抹香鯨之後第二深的動物,可以潛到長達2300米的深海。北上海豹分布在北半球北太平洋東部一帶,體型比南上海豹稍小,體色主要為棕色,有黃色斑點。北上海豹的潛水深度在1600米左右。
⑨ 烏龜為什麼能在水中憋氣很長時間
烏龜有肺,也能呼吸空氣。它們不像於能吸取水中的氧,而是把肺中吸滿氧,再游入水底,烏龜一次吸入的氧氣很多,能在水底憋很長時間,但是它一定會出來換氣的。
吃蠕蟲、螺類、蝦及小魚等動物,也吃植物莖葉及糧食等。4月下旬開始交尾,傍晚進行;5~8月為產卵期,每年產卵分三、四次完成,每次一穴產卵5~7枚;產卵前雌龜用後肢在向陽有蔭的岸邊鬆土處掘穴,將卵產於穴內,產畢復將鬆土覆蓋於卵上。
卵長橢圓形,堅硬,灰白色,卵徑27~38毫米×13~20毫米。在自然條件下經50~80天孵出幼龜,幼龜出殼後即能人水,獨立生活。烏龜孵出的雌雄性別由溫度控制,當溫度為25℃時孵化之幼龜為雄性,溫度在28℃以上孵出的幼龜為雌性。
(9)哪個動物在水裡憋氣擴展閱讀:
烏龜是變溫動物,生活受環境氣溫的影響較大。11月至翌年3月,當氣溫在10℃以下時,烏龜靜卧於池底的淤泥中或卧於覆蓋有稻草的鬆土中,不食不動,進行冬眠,這時它的新陳代謝非常緩慢和微弱。
直到4月初,當氣溫上升至15℃以上時,烏龜才開始恢復活動並大量攝食 所以在冬眠期不需投餵食料,也不需換水,此時期的主要工作一是保溫,如在水池四周以及水池與圍牆之間的空地上覆蓋稻草;二是防止烏龜天敵的侵害。
冬眠前10天左右開始不給烏龜吃東西,讓其排除身體內的糞便,等其完全進入冬眠狀態的時候,只要用一條濕潤的毛巾蓋住就可以,然後放到一個沒有什麼噪音的地方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