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動物風箏多少錢一隻

動物風箏多少錢一隻

發布時間:2022-05-15 13:55:40

⑴ 小孩玩具風箏各種動物氣球在哪裡批發最便宜

義烏
風箏批發最便宜的地方,那就是義烏了,義烏的東西這地方是特別的出名的,那裡的小商品的東西是特別的便宜的地方,而且義烏的東西也是質量還是可以。
義烏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被聯合國、世界銀行等國際權威機構確定為世界第一大市場。義烏被列為第一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2019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2019年全國綜合經濟競爭力第六名。

⑵ 風箏大約要多少錢一個

去可以放風箏的公園或廣場,比如銀河廣場之類的地方,都有的賣。幾元到十幾元就可搞定。如果想買工藝品風箏,去鼓樓商業街或古文化街,價格就比普通的貴很多,幾十元到幾百元的不等。

相關說明

風箏由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於東周春秋時期,已2000多年。相傳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研製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後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直至東漢期間,蔡倫改進造紙術後,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

到南北朝時,風箏開始成為傳遞信息的工具;從隋唐開始,由於造紙業的發達,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到了宋代的時候,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宋代周密在《武林舊事》寫道:「清明時節,人們到郊外放風鳶,日暮方歸。「鳶」指的就是風箏。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宋蘇漢臣的《百子圖》里都有放風箏的生動景象。

⑶ 風箏的種類

1、軟翅風箏:即一般常見的禽鳥風箏。它的升力片是一根主翅條構成翅子的下布是軟性的,沒有主條依附,主體身架多數做成浮雕式。它的造型多數是禽鳥或昆蟲。鷹、蝴蝶、蜜蜂、燕子、仙鶴、鳳凰、蜻蜓、寒蟬、螳螂等皆屬此類風箏。

2、硬翅風箏:常見的元寶翅任務沙燕風箏即屬此類。它的特點是升力片(翅)用上下兩根橫竹條做成翅的形狀,兩側邊緣高,中間凹,形成通風道。翅的端部向後傾,使風從兩翅端部逸出,平著看象元寶形。

3、龍型風箏:主要以龍頭蜈蚣風箏為主,也是濰坊風箏的一大特色。

4、板子風箏:即人們傳說的平面形風箏。從結構和形狀上看,它的升力片就是主體,無凸起結構,風箏四邊有竹條支撐。此類風箏較多見,扎制容易,飛升性能好,又適合表現多種題材,是少年兒童最喜愛的一種。

5、立體風箏:一般採用折疊結構的骨架,由一個或多個圓桶或其他形狀的桶組成,如宮燈、花瓶、火箭等。

6、運動風箏:運動風箏又叫特技風箏,又稱雙線風箏或復線風箏。一般為三角形、滑翔傘狀、眼鏡形。運動風箏在我國是新近興起的運動項目,與傳統風箏不同,運動風箏不僅有單線的,還有雙線的、四線的,可在空中做一些動作。

(3)動物風箏多少錢一隻擴展閱讀:

風箏的構造:

風箏的形狀主要是模仿大自然的生物,如雀鳥、昆蟲、動物及幾何立體等。而圖案方面,主要由個人喜好而設計,有宣傳標志、動物、蝴蝶、飛鳥等,琳琅種種。

風箏的建造材料除了絲絹、紙張外,還有塑膠材料。骨桿有竹篾、木材及膠棒。有人設計出一種無骨風箏,它的結構是引入空氣於絹造的風坑之內,令風箏形成一個輕輕飄的氣枕,然後乘風而上。中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及日本等,亦有一種大形的風箏,每到風箏節就將它放到蔚藍的天空,該等風箏之尺碼由十至二十尺不等。骨桿則用大竹升來造,由百餘人來放。

⑷ 想要自己做風箏。需要些什麼。哪裡能買到

樓主您好
普通風箏的做法一般是採用竹子做骨架,紙做肉。

竹子是製作風箏骨架的主要材料。選取壁厚3-5厘米的竹子削成竹片,利用竹片的韌性做風箏的骨架。根據自己的愛好製成各種各樣的風箏骨架,比如蜻蜓狀、蝴蝶狀。

紙是蒙糊風箏的主要材料,以質薄纖維長而均勻,富有韌性,耐濕耐沖擊,色澤白而潔者為佳。把紙糊在骨架上,再繫上線,風箏就做好了。

這時,你還可以在做好的風箏上塗上你喜歡的色彩,鑲上花邊,或者繫上絲帶,掛上紙環。但不能影響風箏在空中的飛翔,因為附件太多了會使風箏飛翔失衡。
風箏的形狀主要是模仿大自然的生物,如雀鳥,昆蟲,動物及幾何立體等,而
圖案方面,主要由個人喜好而設計,有宣傳標致,動物,蝶,飛鳥等,琳琅種種.
風箏的建造材料除了絲絹,紙張外,還有塑膠材料造的,骨桿有竹篾,木材及膠
棒來造,近來有人設計一種無骨風箏,它的結構是引入空氣於絹造的風坑之內,今風
箏形成一個輕輕飄的氣枕,然後乘風於上.中國,馬來亞,菲律賓及日本等,亦有一
種大形的風箏,每到風箏節就將它放到忍藍的天空,該等風箏之尺碼由十至二十尺不
等.骨桿則用大竹升來造,由百多人來放.
做風箏的工具:漿糊, 紙刀
做風箏的材料:竹篾,紗紙條,馬拉紙
1) 這種四方形的風箏,現在用得最多,最普遍.
2) 風箏的骨架,單單用兩支組成非常簡單.
3) 做法雖然簡單,可是樣子的變化非常多,加些工夫可以做出很 多東西.
做法:
1. 首先將竹篾浸水,令竹篾軟身,再用 刀將竹篾破開,約三份之一粗度,然後修半形,因為稍後要將竹篾貼在馬拉紙上,如果太粗,竹篾會拉破紙張,同時竹篾太粗,紗紙條就貼不穩.將修好的竹篾裁成兩條長短適當的長度,約為(16吋及23吋).下一步,就將馬拉紙裁成一個四方,長約24吋,馬拉紙是一種非常粗糙的紙張,最適合作風箏之用.
2. 到此時就可以將竹篾貼在紙上,但要記著,將長長的竹篾,用紗紙扎在短的三份之一,然後慢慢屈曲,直至長竹篾兩端觸到紙的對角之上將它貼好.
3. 最後一步就將風箏的尾巴貼在風箏的下方,較好線與風箏的角度後,就可起放.
4. 風箏的尾巴是平衡風箏的主要工具,當風箏乘風而上之時,如果一方較重,風箏就會偏向這方,而尾巴最好比較長,因為越長就會有一個重量今風箏頭部升起,使全身受風,平衡了斜的一方.
5. 風箏的絲線可以用牛皮線,棉線,玻璃線等線轆可分圓線轆及排轆將線扎在風箏上,要成一斜角.

需要材料

1、漿糊——最好自己用面打(糧店)
2、紙 —— 最好用宣紙(文具店)
3、骨架——用竹簽,有條件可以用玻璃纖維管(竹器場、建材市場)
4、繩子——耐用、有強度是關鍵,但是要輕(五金店)

希望樓主選我為最佳答案!!!謝謝
★不s差y錢★

⑸ 一般的風箏大概多少錢

普通的十元左右

⑹ 風箏一般多少錢

十多塊的適合小孩玩,微風飛不起來。成人玩的話請買2.4米以上的,帶最少200米線,20輪

⑺ 大風箏多少錢一個

你是說多大的風箏呢?如果單獨買風箏,應該是100元左右。但是一般的大風箏都應該要買線軸,這個的價格視線軸的質量不定。

⑻ 風箏的資料

風箏又名「紙鳶」、「風鳶」、「木鳶」。北方多稱「紙鳶」,南方則稱「鷂子」由於風箏像鷂鷹那樣乎伸翅膀可以在天空盤旋,故以為名。

中國是風箏的故鄉,早在2000多年前,風箏在中國就已出現。據史書記載,春秋時期我國的能工巧匠魯班(公輸般)因看到鷂鷹在天空盤旋飛翔受到啟迪,曾「削竹為鷂,成而飛之,三日不下」。

和他幾乎同時代的思想家和科學家墨翟也曾用3年時間,製成木鳶,能在天空飛翔。漢代發明造紙術後,風箏改用紙糊制,稱作「紙鳶」。到五代時,李鄴加以改進,在紙鳶頭上裝上竹笛,微風吹動,嗡嗡作響,有如箏聲,周而得名「風箏」。

唐代著名詩人高駢在《風箏》一詩中描述說,「夜靜弦聲響碧空,官商信任往來風。依稀似曲才堪聽,又被風吹別調中。」宋代,放風箏已成為城鄉居民普遍的娛樂活動,不僅市井小兒、布衣平民喜愛,甚至帝王將相、王公貴胄也樂此不疲。及至明、清兩代,放風箏則達到了鼎盛時期,明代著名才子徐渭常以風箏作為繪畫:寫詩的題材,留下37首詠風箏的題畫詩,形象地反映了明代民間放風箏的盛況。

曹雪芹是製作風箏的高匠巧手。他於1750年蟄居北京西山時,撰寫了《南鷂北鳶考工志》一書,集中國古代風箏扎、糊、繪、放四藝之大成,對南北各地風箏繪以彩圖,並配有歌謠。曹氏這部著作成為京津地區製作風箏的範本,對風箏的普及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風箏,中國城鄉各地幾乎都會扎制,但作為風箏薈萃之地當推北京、天津和濰坊。它們被稱為「中國風箏三大產地」。這些地方扎制的風箏,自成一派,各具特色,並有各自代表的名師高手。

北京風箏繼承曹雪芹的遺風,各種傳統風箏都採用曹氏風箏的圖樣。著名鳳箏大師有兩家:一家是金福忠。他們扎制的風箏以造型雄偉、畫工粗獷、飛行能力強等特點為人稱道。幾十年來,兄妹倆扎制了數百種風箏,其中令人叫絕的有12節的帶毛大娛蚣、活腿的白仙鶴、軟翅的綠靖蜒等;另一家是國內外享有盛譽的「風箏哈」。「風箏哈」如今已傳到第四代。

第一代哈國良潛心鑽研,博採眾長,逐漸自成一家流派。第二代哈長英受父熏陶,自幼酷愛鳳箏藝術,他製作的四隻軟翅風箏曾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銀質獎章。哈氏風箏以骨架精巧、畫工嚴肅、造型奇特、觀賞價值高見長。

天津風箏多以動物、飛禽圖案為主,吸收中國畫、版畫和楊柳青年區的優點,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市區內外會扎制風箏的民間藝人眾多,而以「風箏魏」最為著名。「風箏魏」原名魏元泰。他扎制的風箏能折、能疊,數丈長的娛蚣,可裝進1尺大小的盒子里;他做的蝴蝶,一線在握,可以在天空自動調換位、置;他扎的飛機能散發傳單;他制的小鷹兩翅能上下翻動,兩眼會自動啟合。他的風箏作品曾干1914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金牌獎。

濰坊是風箏發明人之一墨翟的故鄉,製作風箏有著悠久的歷史。特別是全國三大年畫產地之一的楊家埠700戶人家,「家家能染墨,戶戶會點青」。把木版年畫的工藝移植到風箏上去,更促進了濰坊風箏的發展。它集扎、畫、糊等工。藝為一體,造型優美、扎制巧妙、色彩鮮明、起飛平穩,具有濃郁的鄉上氣息和獨:特的地方色彩,成為中華古國的民間藝術奇葩。

風箏大約於七八世紀傳入日本、朝鮮、東南亞各國,然後通過阿拉伯傳入歐洲等地。本世紀以來,世界上對風箏感興趣的人越來越多,許多國家掀起「風箏熱」。1936年在柏林舉行的第10屆奧運會,曾把風箏列為表演項目。在日本放風箏已成為人民的傳統習俗。全國建有「風箏協會」,會員達1300多人。每年銷售風箏600萬只以上。全國生產風箏達500多個品種,是世界上生產風箏品種最多的國家。

美國每年5月在波士頓舉行風箏表演賽,美國人最喜愛的風箏造型是被視為吉祥鳥的海鷗。全國有150多個專門供應風箏的商店,每年銷售1.5億只,平均每4個美國人中就有3個人買風箏。

英國人對風箏的興趣也很濃。在倫敦設有「英國風箏玩賞者協會」,會員達3000多人。全國每年銷售風箏200萬只,平均每9個家庭便有1隻。素有「風箏王國」之稱的泰國設立了「泰王杯」和「泰後杯」風箏比賽。每年初春在曼谷的藍天上都可看到泰國式的風箏在飛翔,大的約有6英尺高,像一隻巨鳥,竟要120人操縱。居住在南半球瓜地馬拉高原上的印第安人,每年10月1日諸聖節都要舉行隆重的風箏會……「銀線連四海,風箏傳友誼於。在全球的風箏熱中,中國風箏成了擴大國際文化交流,增進同各國人民友誼的友好使者,它在不同民族、語言和膚色的各國風箏愛好者之間架起一座座友誼的橋梁;近幾年來,中國風箏藝術代表團曾多次出國放飛表演,舉辦鳳箏展覽和進行技藝交流,足跡遍及亞、歐、美洲10幾個國家和地區。

風箏起源的三種傳說

關於風箏的起源,大體有三種傳說。一是斗笠、樹葉說;二是帆船、帳篷說;三是飛鳥說。但就風箏起源於中國的結論,則是目前世界風箏界一致公認的。

斗笠、樹葉說

斗笠是一種古老的防雨防暑器具,當人類由漁獵轉為耕作時就開始使用,特別在熱帶亞熱帶是必不可少的,那時的斗笠製作很簡單,系繩也就地取材,多用柔軟的樹皮纖維。據說有一農夫正在耕作時,忽然狂風大作,捲起了他的斗笠,農夫趕緊去追,一下抓住系繩。恰巧這系繩很長,斗笠便象風箏一樣在空中飛行。農夫覺得非常有趣,以後便經常給村民放斗笠,後來演變成放風箏。樹葉說來自於中國南方一帶。據說古時候人們對風卷樹葉滿天飛的現象十分崇拜,便用麻絲等拴樹葉放著玩,逐漸演變成放風箏活動。中國台灣的高山族、海南島的黎族人,早些時候就是用麵包樹的葉子做風箏。

帆船、帳篷說

人類使用木舟的歷史以久,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被用於生產。後來又有了帆船。傳說禹時船上已有了風帆。帆是藉助風力的機械,人們便仿照帆的原理,紮起風箏放飛。還有人說,風箏起源於北方的帳篷,最早的風箏是人們模仿大風颳起帳篷在空中飄揚的現象製造出來的,之後逐步演變成了一種游樂活動。

飛鳥說

從目前的歷史記載和發現的古代風箏看,其結構、形狀、扎繪技術等,一個突出的標志就是以鳥的形狀多。因而得出結論:最初的風箏問世,是受飛鳥的啟發,模仿飛鳥而製造並以飛鳥命名的。人們崇尚飛鳥、熱愛飛鳥、模擬飛鳥而製作風箏,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風箏因此而生,是天經地義的道理。風箏起源於中國,這是目前世界風箏界一致公認的結論。中國最早的風箏是有古代的科學家墨翟製造的。據中國的史料《韓非子?外儲說》載:墨翟居魯山(今山東青州一帶)「斫木為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是說墨子研究了三年,終於用木頭製成了一隻木鳥,但只飛了一天就壞了。墨子製造的這只「木鷂」就是中國最早的風箏。

傳統風箏與吉祥寓意

中國的風箏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從傳統的中國風箏上到處可見吉祥寓意和吉祥圖案的影子。在漫長的歲月里,我們的祖先不僅創造出優美的凝聚著中華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繪畫,還創造了許多反映人們對美好生活嚮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圖案。它通過圖案形象,給人以喜慶、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它融合了群眾的欣賞習慣,反映人們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滲透著我國民族傳統和民間習俗,因而在民間廣泛流傳,為人們喜聞樂見。

有著二千多年歷史的風箏,一直融入在中國傳統文化之中,受其熏陶,在傳統的中國風箏中,隨處可見這種吉祥寓意之處:「福壽雙全」、「龍鳳呈祥」、「百蝶鬧春」、「鯉魚跳龍門」、「麻姑獻壽」、「百鳥朝鳳」、「連年有魚」、「四季平安」等這些風箏無一不表現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憧憬。

吉祥圖案運用人物、走獸、花鳥、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以民間諺語、吉語及神話故事為題材,通過借喻、比擬、雙關、象徵及諧音等表現手法,構成「一句吉語一圖案」的美術形式,賦予求吉呈祥、消災免難之意,寄託人們對幸福、長壽、喜慶等願望。它因物喻義、物吉圖案,將情景物融為一體,因而主題鮮明突出,構思巧妙,趣味盎然,富有獨特的格調和濃烈的民族色彩。例如一對鳳鳥迎著太陽比翼飛翔的圖案,稱為「雙鳳朝陽」,它以豐富的寓意、變化多姿的圖案,體現了人們健康向上的進取精神和對美好幸福的追求。

中國吉祥圖案內容豐富,大體有「求福」、「長壽」、「喜慶」、「吉祥」等類型,其中以求福類圖案為多。

求福:

人們對幸福有共同的追求心理。蝙蝠因與「遍福」、「遍富」諧音,盡管它形象欠美,但經過充分美化,把它作為象徵「福」的吉祥圖案。以蝙蝠為圖案的風箏比比皆是,如在傳統的北京沙燕風箏中,以「福燕」為代表,在整個硬膀上,可以畫滿經過美化的蝙蝠。其它的取其寓意的風箏有:「福中有福」、「福在眼前」、「五福獻壽」、「五福捧壽」、「福壽雙全」、「五福齊天」、「五福獻壽」等,周代《洪範》篇載「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攸好德」謂所好者德,「考終命」謂善終,不橫夭。按五福寓意,福已包含富和壽。其他的求福吉祥圖案還有「魚」和「如意」(如意原是竹木製的搔杖,專搔手夠不到的地方,因能盡如人意而得名)。與此有關的吉祥圖案與風箏有:「連年有魚」,「喜慶有餘」,「鯉魚跳龍門」,「百事如意」,「必定如意」,「平安如意」等。

長壽:

古往今來人們都希望健康長壽。寄寓和祝頌長壽的圖案很多:有萬古長青的松柏,有據說能享幾千年壽命的仙鶴及色彩繽紛的綬帶鳥,有據傳食之可以長命百歲的「仙草」靈芝和能夠使人長生不老的西王母仙桃等。追求和表達長壽的「壽」字有三百多種字形,變化極為豐富。源於佛教的「萬」字紋樣,寓「多至上萬」之意。在沙燕風箏中,腰部的圖案就多為回轉「萬」字紋樣。與此有關的吉祥圖案與風箏有:「祥雲鶴壽」,「八仙賀壽」等。

喜慶:

表達人們美好、愉快、幸福的心情。喜字有不少字形,「喜喜」是人們常見的喜慶圖案。喜鵲是喜事的「徵兆」,風箏中有「喜」字風箏,「喜喜」風箏碰等,與此有關的風箏和吉祥圖案有:「喜上眉梢」,「雙喜登眉」,「喜慶有餘」,「福祿壽喜」,「雙喜福祥」。喜慶圖案頗具情趣的還有百蝶、百鳥、百花、百吉、百壽、百福、百喜等圖案,如「百鳥朝鳳」。寓間美滿婚姻、夫婦和諧有鴛鴦圖案風箏等。

吉祥:

龍、鳳、麒麟是人們想像中的瑞禽仁獸。龜在古代是長壽的象徵,後來以龜背紋代替。特別需要強調的是關於龍的話題,中國是個尚龍的國家,在我們國家裡龍是有著特別的意味,龍有著鹿的角,牛的頭,蟒的身,魚的鱗,鷹的爪的神奇生物,被視為中華古老文明的象徵。以瑞禽仁獸及其它物象構成的傳統吉祥圖案有:「龍鳳呈祥」,「二龍戲珠」,「彩鳳雙飛」,「百鳥朝鳳」等。中國傳統風箏-龍頭蜈蚣長串風箏,尤其是大型龍類風箏,以其放飛場面壯觀,氣勢磅礴而受人喜愛。

⑼ 我想買曹氏風箏風箏怎麼買,一隻一人高的多少錢一隻

您好!
風箏簡史

風箏又名「紙鳶」、「風鳶」、「木鳶」。北方多稱「紙鳶」,南方則稱「鷂子」由於風箏像鷂鷹那樣乎伸翅膀可以在天空盤旋,故以為名。

中國是風箏的故鄉,早在2000多年前,風箏在中國就已出現。據史書記載,春秋時期我國的能工巧匠魯班(公輸般)因看到鷂鷹在天空盤旋飛翔受到啟迪,曾「削竹為鷂,成而飛之,三日不下」。

和他幾乎同時代的思想家和科學家墨翟也曾用3年時間,製成木鳶,能在天空飛翔。漢代發明造紙術後,風箏改用紙糊制,稱作「紙鳶」。到五代時,李鄴加以改進,在紙鳶頭上裝上竹笛,微風吹動,嗡嗡作響,有如箏聲,周而得名「風箏」。

唐代著名詩人高駢在《風箏》一詩中描述說,「夜靜弦聲響碧空,官商信任往來風。依稀似曲才堪聽,又被風吹別調中。」宋代,放風箏已成為城鄉居民普遍的娛樂活動,不僅市井小兒、布衣平民喜愛,甚至帝王將相、王公貴胄也樂此不疲。及至明、清兩代,放風箏則達到了鼎盛時期,明代著名才子徐渭常以風箏作為繪畫:寫詩的題材,留下37首詠風箏的題畫詩,形象地反映了明代民間放風箏的盛況。

曹雪芹是製作風箏的高匠巧手。他於1750年蟄居北京西山時,撰寫了《南鷂北鳶考工志》一書,集中國古代風箏扎、糊、繪、放四藝之大成,對南北各地風箏繪以彩圖,並配有歌謠。曹氏這部著作成為京津地區製作風箏的範本,對風箏的普及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風箏,中國城鄉各地幾乎都會扎制,但作為風箏薈萃之地當推北京、天津和濰坊。它們被稱為「中國風箏三大產地」。這些地方扎制的風箏,自成一派,各具特色,並有各自代表的名師高手。

北京風箏繼承曹雪芹的遺風,各種傳統風箏都採用曹氏風箏的圖樣。著名鳳箏有兩家:一家是金福忠。他們扎制的風箏以造型雄偉、畫工粗獷、飛行能力強等特點為人稱道。幾十年來,兄妹倆扎制了數百種風箏,其中令人叫絕的有12節的帶毛大娛蚣、活腿的白仙鶴、軟翅的綠靖蜒等;另一家是國內外享有盛譽的「風箏哈」。「風箏哈」如今已傳到第四代。

第一代哈國良潛心鑽研,博採眾長,逐漸自成一家流派。第二代哈長英受父熏陶,自幼酷愛鳳箏藝術,他製作的四隻軟翅風箏曾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銀質獎章。哈氏風箏以骨架精巧、畫工嚴肅、造型奇特、觀賞值高見長。

天津風箏多以動物、飛禽圖案為主,吸收中國畫、版畫和楊柳青年區的優點,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市區內外會扎制風箏的民間藝人眾多,而以「風箏魏」最為著名。「風箏魏」原名魏泰。他扎制的風箏能折、能疊,數丈長的娛蚣,可裝進1尺大小的盒子里;他做的蝴蝶,一線在握,可以在天空自動調換位、置;他扎的飛機能散發傳單;他制的小鷹兩翅能上下翻動,兩眼會自動啟合。他的風箏作品曾干1914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金獎。

濰坊是風箏發明人之一墨翟的故鄉,製作風箏有著悠久的歷史。特別是全國三大年畫產地之一的楊家埠700戶人家,「家家能染墨,戶戶會點青」。把木版年畫的工藝移植到風箏上去,更促進了濰坊風箏的發展。它集扎、畫、糊等工。藝為一體,造型優美、扎制巧妙、色彩鮮明、起飛平穩,具有濃郁的鄉上氣息和獨:特的地方色彩,成為中華古國的民間藝術奇葩。

風箏大約於七八世紀傳入日本、朝鮮、東南亞各國,然後通過阿拉伯傳入歐洲等地。本世紀以來,世界上對風箏感興趣的人越來越多,許多國家掀起「風箏熱」。1936年在柏林舉行的第10屆奧運會,曾把風箏列為表演項目。在日本放風箏已成為人民的傳統習俗。全國建有「風箏協會」,會員達1300多人。每年銷售風箏600萬只以上。全國生產風箏達500多個品種,是世界上生產風箏品種最多的國家。

美國每年5月在波士頓舉行風箏表演賽,美國人最喜愛的風箏造型是被視為吉祥鳥的海鷗。全國有150多個專門供應風箏的商,每年銷售15億只,平均每4個美國人中就有3個人風箏。

英國人對風箏的興趣也很濃。在倫敦設有「英國風箏玩賞者協會」,會員達3000多人。全國每年銷售風箏200萬只,平均每9個家庭便有1隻。素有「風箏王國」之稱的泰國設立了「泰王杯」和「泰後杯」風箏比賽。每年初春在曼谷的藍天上都可看到泰國式的風箏在飛翔,大的約有6英尺高,像一隻巨鳥,竟要120人縱。居住在南半球瓜地馬拉高原上的印第安人,每年10月1日諸聖節都要舉行隆重的風箏會……「銀線連四海,風箏傳友誼於。在全球的風箏熱中,中國風箏成了擴大國際文化交流,增進同各國人民友誼的友好使者,它在不同民族、語言和膚色的各國風箏愛好者之間架起一座座友誼的橋梁;近幾年來,中國風箏藝術代表團曾多次出國放飛表演,舉辦鳳箏展覽和進行技藝交流,足跡遍及亞、歐、美洲10幾個國家和地區。

風箏起源的三種傳說

關於風箏的起源,大體有三種傳說。一是斗笠、樹葉說;二是帆船、帳篷說;

閱讀全文

與動物風箏多少錢一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8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3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