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古動物在哪裡

古動物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5-17 02:06:16

『壹』 古生物化石的主要分布

我國是古生物化石比較發育的國家之一,幾乎遍及全國各地。特別是近年來先後發現的河南南陽、湖北鄖陽、內蒙古二連恐龍蛋及骨骼化石,遼西的鳥化石,雲南澄江動物群化石、山東山旺動、植物等珍稀的古生物化石,受到國際上特別是科學界的廣泛青睞。
我國有許多重要化石產地,其中有不少是國家乃至世界的寶貴遺產,以下簡要介紹我國重要的古生物化石產地,以及化石研究中的新成果。
化石,俗名「龍骨」,是距今約700萬年至100萬年這一時期的哺乳動物。那時,榆社曾經河湖縱橫,氣候炎熱,草木豐茂。在這河湖之中和岸畔林區,曾棲息過大量的魚,陸龜,各種象類,劍齒虎、三趾馬、大唇犀、額鼻角犀、長頸鹿、付鹿、巨駝、牛鼠和各種豬、羚羊等。它們死後,被水沖入河湖之中,很快被泥沙埋了起來。它們的肌肉腐爛,而堅硬部分和骨骼、牙齒等被岩石中的礦物質填充替代,從而形成了化石。化石是研究古地理,古氣候和生物進化的珍貴資料和最可靠的依據,有極大科研價值。榆社化石不僅數量大,種類多,層位連續,延續時間長,而且化石中有一大部分,填補了我國古哺乳動物研究中長期尋而不得的空白層位(距今大約500萬年至200萬年)。這一層位,直到現在我國和全世界仍發現很少,因而在國內外古哺乳動物研究方面佔有特殊地位,成為國內外古生物學家格外注目的一個地點。 恐龍是爬行動物中的一個龐大家族,生活在距今2.25億-0.65億年前的大陸上,曾經統治地球達1.6億年之久。專家認為,地球生活過的恐龍有900-1200個屬。人類發現恐龍化石已有180多年的歷史。100多年來,恐龍一直是古生物學界和全人類最有興趣的話題之一。
我國發現的恐龍化石產地很多,並很有特色,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嘉陰一帶,四川自貢及四川盆地其他地區,山東諸城,內蒙古二連浩特鹽池和查干諾爾,廣東南雄,山西天鎮,河南西峽、內鄉,新疆准噶爾盆地,以及廣西撫綏,浙江永康,貴州等地。 黨和政府十分重視古生物化石的保護同時對古生物化石採取了不少保護措施,特別是賦予國土資源部對全國古生物化石實施保護和監督管理(國辦發[1998]47號)。1999年4月9日國土資源部頒發了《關於加強古生物化石保護的通知》(國土資發[1999]93號),使得古生物化石的保護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加強。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使得古生物化石難以得到有效的保護。目前古生物化石保護存在的問題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許多珍貴的古生物化石流失難以得到有效地控制,有的甚至遭到嚴重破壞,損失巨大。例如,遼寧西部朝陽、錦州等地區中生代地層中鳥魚化石的發現,引起國內外科學界和新聞界的廣泛關注,繼而引發了大量鳥類及其它各種化石的亂采濫挖,大量化石被毀壞,化石產地也被濫挖得千瘡百孔。
(2)由於市場經濟的全面發展,為了追求利益有的單位和個人走私、倒賣古生物化石特別是重要化石日趨嚴重。僅河南西峽縣恐龍蛋化石由於盜挖屢禁不止,走私猖獗,盡管海關已查堵多起走私案件,銷往國外的恐龍蛋達數千枚,遼寧珍貴稀有的鳥類化石已流失到日本、韓國和美國等國家100多塊,令人震驚,社會反響強烈。
(3)古生物化石的管理機構不健全,管理不到位。
(4)由於缺少古生物化石專項保護經費,使古生物化石的保護管理難以有效地落實。
(5)一方面,古生物化石保護的法規不完善,另一方面,對已有的法規宣傳力度不夠。
(6)隨著古生物化石的個人收藏逐漸興起,廣大公眾的古生物化石知識和其科學價值了解不夠,因此,古生物化石的保護意識急待提高。
(7)我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工作對外交流不夠,與國際上的通行作法有一定差距。 國家對珍貴、稀有和其他具有重要科學、社會價值的古生物化石,實行重點保護。根據國土資源部起草的《古生物化石保護管理規定》(審定稿),國家重點保護的古生物化石分為兩級。
下列古生物化石屬於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
1.已經過正式研究發表的古生物種屬的模式標本
2.化石保護區內所賦存的各類化石;
3.特殊意義的化石層位中賦存的化石標本
4.保存完整或者較完整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包括古人類化石)
5.在生物進化及分類中具特殊意義的化石;
6.國內稀有或者缺少的古生物化石
7.在化石保存現場的大型或集中產出的骨骼化石堆積、硅化木森林、脊椎動物足跡、蛋化石及其它遺跡化石;
8.在各類博物館、文物保護單位和其他機構收藏、保存,尚未經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組織認定的化石標本。
下列古生物化石屬於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
1.已經專家研究發表的,保存狀況一般,且數量較多的古脊椎動物化石
2.經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組織鑒定,具有一定科學價值的古生物化石;
3.保存精美,具有明顯區域特色和一定科學價值的無脊椎動物化石和植物化石。
4.經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初步判定具重要科學價值的古生物化石。 1.加強對古生物化石保護工作的領導。首先,要有各級領導的重視,明確古生物化石是不可再生的自然遺產。其次,要理順各級、各層次古生物化石的領導體制和管理體制。第三,各級政府要制定古生物化石保護的規劃並組織實施。
2.加強法律法規的制定。結合古生物化石保護的特點深入探討現有的法律法規,及時出台,使各項古生物化石保護管理工作依法進行。
3.建立健全穩定的投入保障機制。多渠道、多層次籌集古生物化石保護資金,國家和地方要將古生物化石保護納入國家與當地基本建設計劃,建立示範保護,積極開辟新的資金渠道,廣泛吸引社會各方面的資金包括建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
4.加強古生物化石保護的宣傳教育工作,務使盡量多的人理解古生物化石保護的意義。加強古生物化石保護的科學普及工作,提高全體公眾保護古生物化石的意識,正確地引導化石的個人收藏行為。
5.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工作,提高其科學價值,並及時將科研成果引入保護管理工作中。在開展科學研究的同時積極進行國際學術交流,特別是學習國外古生物化石保護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切實、有效的保護好古生物化石這一珍貴的地質自然遺產。
6.加強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國委員會的聯系,積極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地質遺產保護的有關工作。盡快使我國的古生物化石保護工作與國際接軌。

『貳』 世界上有古生物嗎

古生物有很多的,例如植物方面的蕨類、銀杏等等,細菌方面有古細菌,如產甲烷菌等等

『叄』 古代生物有那些

古生物生存在地球歷史的地質年代中、而現已大部分絕滅的生物.包括古植物(蘆木、鱗木等)、古無脊椎古生物(三葉蟲)動物(貨幣蟲、三葉蟲、菊石等)、古脊椎動物(恐龍、始祖鳥、猛獁等).古生物死後,除極少數(如凍土中的猛獁,琥珀中的昆蟲)由於特殊條件,仍保存原有的組織結構外,絕大多數經過鈣化、碳化、硅化,或其他礦化的填充和交替石化作用,形成僅具原來硬體部分的形狀、結構、印模等的化石.

『肆』 世界上都存在過哪些奇特的古生物它們奇特在哪裡

世界上都存在過許多奇特古生物,比如魔鬼蛙,它們生活在距今6500萬到7000萬年前,屬於白堊紀中後期,是有史以來最大蛙類。蛇頸龍還有有角囊地鼠它們都有著獨特外觀和生活方式,特別奇特還有一類角囊地鼠,也可以叫做嚙齒犀牛。看到犀牛兩個字,這只地鼠形象,我們大概可以憑空想像出來:就是那種長角地鼠,而且角要長在鼻子上。關於角會有幾種猜想,有人說是挖掘工具,但作為挖掘工具,長在鼻子上不太合理;還有人說是求偶,也就是說雄性之間,互相作為戰斗工具,為了贏得雌性地鼠青睞;最靠譜的一種說法就是防禦工具,畢竟按照經驗來講,幾乎所有有角哺乳動物都是把角當作防禦掠食者的侵襲利器,而且有角囊地鼠的角長的位置特別適合保護自身眼睛和頸部。

『伍』 世界上存在過哪些奇特的古生物

1.蛇頸龍

這是對一種名為蛇頸龍的古代海洋爬行動物樣貌的藝術呈現。蛇頸龍生活在南極洲。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古脊椎動物學雜志》上對蛇頸龍做了描述,它們脖子很長,有四個鰭,不過,研究報告中談到的蛇頸龍與本圖所示的蛇頸龍是不同的種類。古生物學家日前在蛇頸龍化石上發現了鯊魚的牙齒,表明蛇頸龍可能遭到鯊群的圍攻。

2.遠古海鳥

遠古海鳥pelagornithid的體型龐大,幾乎相當於一架小型飛機。它們在距今5000萬年前生活在現今的英國一帶。

3.圓頂龍

這是已經滅絕的蜥腳類恐龍圓頂龍。圓頂龍大約1億年前生活在當今的撒哈拉沙漠地區。

4.猛獁象

猛獁象的體型比乳齒象還龐大,牙齒是彎的而非直的。它們在大約1萬年前的冰河時代末期從地球上消失,科學家尚未確定究竟是氣候變化,還是人類獵殺活動是導致猛獁象滅絕的罪魁禍首。有人還認為,彗星撞擊地球使得猛獁象從地球上消失。

5.巨眼鯨

科學家推測,這頭遠古鯨魚是兇猛的「獵手」,在2500萬年前從地球上消失。雖然它們可能是現代須鯨的祖先,但與溫順的須鯨不同,這種鯨魚有兩排尖利的牙齒和利於捕食的巨眼。

『陸』 北京古動物博物館怎麼去+交通攻略

北京古動物博物館怎麼去 中國古動物博物館景點介紹: 特色:

北京古動物博物館這個地方可能很多朋友沒有怎麼聽說過,這里的確也不是那種熱門的被人推薦的景點,卻是本地人都會喜歡的,跟著去總沒錯了,快來看看怎麼去吧。

北京古動物博物館怎麼去

北京古動物博物館地址: 北京市西城區中國古動物館

①公交:105、107、111、27、319、347、360、362、45、601、632、634、697、714、732、808、814、15、19、332、334、65、7、685、特4,運通104、運通105、運通106、運通205路到動物園站下(北京天文館西側)。

②地鐵:4號線動物園站D出口(西南口)出站即到。

③自駕:西直門橋沿西直門外大街行駛2.1公里,從首都體育館南路/中關村出口離開;行駛40米,直行進入西直門外大街,沿西直門外大街行駛490米,稍向左轉行駛30米,沿西直門外大街行駛140米,從三里河路/甘家口出口離開行駛80米,直行進入西直門外大街,沿西直門外大街行駛140米,到達終點。

中國古動物博物館景點介紹:

按照生物的演化序列,中國古動物館分為兩館(古脊椎動物館和樹華古人類館)、四個展廳(古魚形動物和古兩棲動物展廳、古爬行動物和古鳥類展廳、古哺乳動物展廳、古人類與舊石器展廳),並包括東廳、貴賓廳等特展廳。依託研究所近百年收藏的20餘萬件標本,展出了從中精選的有代表性的藏品近千件。

特色:

中國古動物館展出的珍貴展品中包括來自非洲的特殊禮物「活化石」拉蒂邁魚、亞洲最大的恐龍馬門溪龍、被稱為「中國第一龍」的許氏祿豐龍、被編入我國小學課本的古動物黃河象的骨架,以及神秘的「北京猿人」頭蓋骨丟失前復制的模擬模型等。最近館內又增添了長有羽毛的恐龍、世界最早具有角質喙的古鳥類、世界首枚翼龍胚胎、中生代能吃恐龍的哺乳動物等在世界上引起轟動的珍稀標本。

『柒』 有哪些古生物是真實存在過的,但是現在已經滅絕了

乳齒象,曾在非洲、亞洲、美洲存在過的一種古生物,是古老的長鼻類哺乳動物,最早的、明顯具有長鼻類特點的哺乳動物是發現於非洲北部的莫湖獸。

楊氏虎,盡管被人稱作虎,但實際上卻是進入亞洲的原始獅後代,屬於獅子一類的古生物。在35萬年前就曾經廣泛分布在中國東北部地區。

『捌』 古生物地理區劃

古生物地理區劃就是應用現代生物地理學的方法對地史時期古生物的分布進行地理劃分。通常劃分如下。

1.一級區——大區(realm)

大區是全球一級的劃分,據以區分的類群級別通常為科(底棲)、屬(漂游)一級。一般全球大區數為2、3個至6、7個,其數量取決於當時氣候帶分異和海陸阻隔的程度。顯生宙以來,一、二級區的數目有增加的趨勢。早古生代的一些時期,由於各大陸及其邊緣區集中在赤道附近,其區劃數目較少,有時全球只有兩個大區。志留紀以後,大陸及邊緣海在高、中、低緯度區均有,生物大區常分為三個,即北方(或西伯利亞)大區、特提斯大區及岡瓦納大區,分別代表南、北溫帶和寒帶及赤道熱帶和亞熱帶生物區,有的紀還可再分出一些大區。二疊紀以後,太平洋板塊出現從而導致巨大的經向阻隔亦常形成大區。現代大陸分布分散,通常分為六、七個大區(圖7-3,3)。

圖7-3a 現代大洋底棲動物分區

1—北極大區;2—北方大區;3—北暖溫大區;4—熱帶大區;5—南暖溫大區;6—南方大區;7—南極大區

圖7-3b 現代大洋漂游動物分區

1—北極大區;2—亞北極大區;3—北過渡大區;4—北亞熱帶大區;5—熱帶大區;6—南亞熱帶大區;7—南過渡大區;8—亞南極大區;9—南極大區

趙錫文(1985)提出建立或劃分生物大區的五個條件:①獨特的生物群;②地理或溫-緯阻隔;③有系統代替(生物在不同地區被近親生物所替代,如華南虎與印度虎的互相替代)和生態代替(生物在不同地方被趨同生物所替代,如舊大陸的狼與澳洲的袋狼的互相替代)現象;④有足夠大的面積以容納足夠多樣的生態環境;⑤有與古板塊活動、古地理變遷相協調的生物群發生發展歷史。這些原則亦可適用於區、省的劃分。

在我國,使用聚類分析法,大區間的相似系數一般在0.1以下(大冢系數);少數時代及門類在0.1~0.2間(早泥盆世腕足類,晚泥盆世珊瑚,密西西比亞紀植物,早、中三疊世,古近紀)。相似系數越過0.2的一般不宜劃分為不同的大區。

圖7-4a 現代大陸動物分區

1—全北大區;1a.新北區,1b.古北區,1c.衣索比亞區,1d.東方區;2—新熱帶大區;3—澳大利亞大區;4—過渡帶,4 a.西印度過渡帶,4b.中美洲過渡帶,4c.西里伯斯過渡帶

圖7-4b 現代大陸植物分區

1—北方大區;2—新熱帶大區;3—古熱帶大區;4—澳大利亞大區;5—開普大區;6—南極大區

2.二級區——區(region)

區是大區的再分,以科、屬(底棲)或屬和一些種的組合(漂游)為特徵,反映主要的地理阻隔或重大的氣候緯度差異。也有人認為各時期海陸分布所造成的洋流特點可決定生物區的分布和數日,具體有以下幾種情況。

1)同一大區內的兩個板塊或小板塊群各自形成單獨的生物地區,例如奧陶紀北美區和西伯利亞區、中國區與波羅的區;又如晚古生代至三疊紀的華夏區。它們反映主要的地理阻隔。

2)同一大區內兩個氣候-緯度帶各自組成一個生物地理區。例如三疊紀時岡瓦納南方區與岡瓦納特提斯區,勞亞大陸北部與中部區,它們反映重大的氣候-緯度差異。

我國地史時期中,因多半屬於一個大區,在大區內很難再分出區,故大區之下直接分省。

3.三級區——省(province)

省是生物地理區的再分,以種或屬(少數)為特徵。相當於一個小板塊(揚子、華北等)、幾個十分鄰近的小板塊(如岡念、羌塘、滇西)或一個大板塊的一部分,位於一個氣候帶內。通常包含從中心(漂游)到邊緣(底棲)的一套生態區。

我國各時代生物聚類分析的結果,大部分省間相似率小於或近於0.2,少數在0.2~0.25之間,個別在0.25~0.3之間。相似率超過0.3的兩區,一般不再分為兩省。

4.四級區——亞省或小區(subprovince)

亞省或小區是省的再分。

5.五級區——地方中心(endemic center)

地方中心是亞省(小區)的再分。

也有人以本區特有類別(地方性分子)所佔的百分比為標准。Kauffman(1973)以白堊紀雙殼類為例,提出了如下標准:大區的地方性屬在75%以上,區的地方性屬在50%~75%,省的地方性屬在25%~50%,亞省的地方性屬在10%~25%,地方中心的地方性屬在5%~10%。現代生物地理區系中採用這一原則的亦有,但是計算時需要首先排除全球性和大區性分布的屬(一般佔25%左右)。

『玖』 遠古動物有哪些

澳大利亞的野狗很有名的,不過種類很少,原因如下。
在澳大利亞的洞穴深處,考古學家發現了許多巨型動物的化石,從而向世人揭開了一個已經消失了的遠古時代的動物世界……
進化之迷
澳大利亞是世界七大洲中最小的,卻是世界上的哺乳動物之鄉,有袋動物的天堂。地球上三大類哺乳動物中,有兩類生活在這里。一是有袋動物,如袋鼠和樹袋熊。二是單孔目動物,以鴨嘴獸和針鼴鼠為代表,單孔目動物與爬蟲類及鳥類一樣,是靠產卵來繁殖下一代的。哺乳動物中的第三中是胎盤類哺乳動物,包括從老鼠、鯨類到人類在內的諸多哺乳動物。為什麼有袋哺乳動物和卵生哺乳動物會在澳大利亞占據進化優勢?這是一個有著1億年悠久歷史的故事。但只在最近幾年裡,古生物學家們才成功的勾畫出了一幅澳大利亞獨特的生物進化史祥圖。讓我們先從亮顆牙齒化石的故事說起,1992年在世界兩個不同地方發現的兩顆牙齒解決了兩個久而未決的疑問。為什麼單孔目動物沒有利用大陸連在一起的機會離開澳大利亞?又為什麼胎盤類哺乳動物同樣沒有利用這個機會進入澳大利亞呢?
直到白堊紀的某個時期(1.46億年前到6500萬年前),澳大利亞、南極洲和南美洲都是南方岡瓦納古大陸超大陸的一部分,世界各大陸原先都是連在一起的。一條森林帶從澳大利亞東南部開始,穿過南極洲,一直延伸到南美洲南部,科學家認為在那個時候,三大類哺乳動物的早期形式已經存在,然而如今,除了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其他任何地方都沒有單孔目動物的存在,而澳大利亞也沒有既不會飛又不會游的哺乳動物(會飛的有蝙蝠,會游水的有儒艮),除嚙齒類動物之外(大約是500萬年之前到達澳洲的),其他一些哺乳動物都是由人類在大約6萬年前到達澳洲時帶去的。在阿根廷的一顆牙齒解答了第一個問題,這顆牙齒是在6300萬年前至6100萬年前的沉積物中發現的。這顆牙齒的發現說明,單孔目動物確實在別處生活過,古生物學家確認這顆牙齒是屬於一隻鴨嘴獸的,是一個已經滅絕了的物種,被稱為巴塔哥尼亞鴨嘴獸。
澳大利亞昆士蘭出土的牙齒回答了第二個問題,胎盤類哺乳動物確實到過澳洲,一些專家認為,這顆牙齒屬於原始的、不會飛的胎盤類哺乳動物,一種古有蹄類動物,經放射性同位素年代測定,這顆牙齒的歷史至少可追溯到5500萬年前。最近的一些發現也證實了其他早期胎盤類哺乳動物也在澳洲生活過。澳大利亞哺乳動物學家兼古生物學家蒂姆?弗蘭納里將澳洲和南美洲三類哺乳動物的進化史比作一場競賽。單孔目動物在三者中有著較低的新陳代謝率,對能量的需要也較低,在澳大利亞繁盛起來,但在南美洲卻輸掉了這場競賽。胎盤類哺乳動物是三者中新陳代謝率最高的,也是能量需求量最大的,在南美洲興旺起來,卻在澳大利亞落敗。有袋動物的新陳代謝率和能量需求在三者中居中,在兩個大陸都未輸掉這場競賽,但顯然在澳洲更為繁榮興盛。是什麼原因使得澳洲走上了一條獨特的進化之路?這要從澳洲於4500萬年至3800萬年前與南極大陸——澳洲與岡瓦納古陸的最後聯系時發生的故事說起。
與南極大陸分開後,澳洲開始了向北緩慢的漂移,這個過程至今還在繼續。澳洲脫離岡瓦納古陸獨自向北漂移這一地質變化是澳洲大陸充滿了有袋哺乳動物和卵生哺乳動物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漂移的過程中,澳洲大陸的氣候經歷了從溫暖潮濕的「溫室」氣候到寒冷乾燥的「冰室」氣候周而復始的變化,大約在2300萬年前至1500萬年前,澳洲大陸經歷了歷史上最繁榮的溫室期,多樣性的有袋動物物種大爆發,那時出現的一種巨大的像袋熊似的古食草有袋屬動物,是已知最大的有袋動物。1500萬年前之後,氣溫開始下降,這種趨勢一直持續到今天。這段時間內,澳大利亞的氣候開始變得乾燥起來,澳洲大陸北部和中部的大片森林地區變成了半乾旱的牧草地。4000萬年的歲月里,地球其他地方普遍經歷了寒冷的冰河期,而澳洲大陸卻正在熱帶溫暖的水域中漂移,因此,澳洲雖然在「溫室」氣候和冰室氣候間周而復始地變化著,卻保持著基本穩定的氣候環境。而此時,繼續向南移動的南極洲卻凍成了一片堅冰,北美洲和歐洲也正在遭受若干次河期之劫難。在過去的6000萬年裡,澳洲大陸在地質學上一直處於一個平靜的時期,而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是其他大陸所沒有的。但是沒有冰川、火山和地震活動,澳洲的土壤無法得到更新,澳洲的土地也是世界上最貧瘠的。所有這些因素,對於澳洲的野生生命有著重要的影響。有袋動物以其較低的新陳代謝率和較少的能量需求,比同樣體形的胎盤類哺乳動物更容易生存和繁榮起來。其他一些動物,包括雷鳥和火烈鳥,隨著湖泊的乾涸以及蒼翠的植被變成了稀疏的乾草地而遭至滅絕。結果,倖存下來動物的個頭越長越大 ,也許是因為植被的質量越來越差,個頭大的動物可以吃得多來彌補食物營養的不足。於是,當人類在6萬年前到達澳洲時,澳洲土地上到處都漫遊著大批巨型動物群。
化石骨骼揭秘袋獅
澳大利亞最迷人的古生物,是已經滅絕了的袋獅。袋獅有著如今許多動物所沒有的一些獨特的身體特徵,作為一種以巨型動物為食的肉食動物,他具有許多「捕食獵手」的諸多優勢,包括可收放自如的子 ,和袋鼠一樣長而有力的尾巴,頜部的肌肉比獅子還要強有力。古生物學家通過對袋獅身體結構這些特點的描述,向我們展示了更新世時期活躍在澳洲的這種古生物的生活。
尾巴:袋獅的尾巴長而有力,很適合這種行動敏捷的捕食動物,它的尾巴很像如今的食草動物袋鼠的尾巴。它的尾巴里有一根狹長的骨頭,當它直立起來的時候,這根骨頭可使它保持平衡。在捕食獵物時,會用尾巴幫忙,騰出前爪緊緊抓住獵物,最後以有力的頜部咬住獵物,給予致命的一擊。
後腿:袋獅的後腿凝聚著極大的爆發力,但在高速奔跑時可能缺少彈性。古生物學家認為,袋獅的這些生理特徵決定了,他喜歡謹慎小心的跟蹤獵物,突然出擊。盡管袋獅的名字聽起來會讓人誤以為它屬於獅子,但它屬於大型貓科動物獅子卻是一點關系也沒有的。
後爪:可向回收縮的爪子和腳趾適合抓握,這表明,被認為生活在灌木樹林環境中的袋獅,有時也許還得爬樹,必要的時候,它就是從樹上躍下來撲向獵物的,他們的爪子看上去很有點像一隻靈活的手。
前腿和前爪:英國偉大的解剖學家理查德?歐文在1859年首次對袋獅進行描述時,將這種動物稱為「捕食猛獸中最兇猛最可怕的野獸」。如今手中有了這種動物骨骸可以進行研究的科學家也完全贊同歐文當年的斷語。袋獅擁有強大有力的前腿,以及大而尖銳的利爪,袋獅利用這樣的爪子可以靈活的爬樹,在捕食中可以緊緊抓住獵物不放。
牙齒:與樹袋熊不同,袋獅屬於雙門齒型,也就是說它的下頜處有兩個突出來的前門牙,這種牙齒結構很像鸚鵡的喙,因此早先有些專家認為袋獅主要是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 。但是現代解剖學家的看法正好相反,他們認為,袋獅擁有強有力的頜部肌肉,以及尖銳的前臼齒,他們完全有能力撲咬住任何類型的動物。
鼻腔:袋獅有一個相當大而且高度發達的鼻腔,對於一種捕食者來說,這也許並不奇怪,它們需要極其敏銳的嗅覺。有了這樣的能力,袋獅就能跟蹤獵物。
大腦:對袋獅的頭骨進行計算機X射線軸向分層造影掃描(CATscan),可使研究人員了解到袋獅大腦的一些主要特徵。根據袋獅腦葉的大小和突出程度,科學家們確定袋獅的聽覺、視覺和嗅覺能力都相當強。
滅絕之迷
袋獅是澳洲巨型動物之一,約在5萬年前至4.5萬年前滅絕。是誰又是怎樣使他們在一個較短的時期內遭致滅絕命運的?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伯爾德分校的地球科學教授吉福德?米勒多年來一直在研究這個問題,根據他的觀點,人類是在巨型動物滅絕之前不久抵達澳洲的,這些動物的滅絕一定與人類活動有關。
當人類最早到達澳洲時,那裡有著許多不同尋常的動物,那些動物的樣子超出我們的想像,一些動物長得像袋熊一樣,體形卻猶如河馬般龐大,它們是地球上 曾有過的最大的有袋動物。還有些動物長得像袋鼠,但它們卻不是吃草為生,而是伸起兩只高過頭頂的手臂,扯下樹枝,吃樹上的葉子。還有一些動物則從樹上尋找昆蟲吃。澳大利亞有著獨特的自然發展史。當它與其他地方完全隔離開以後,唯一在這塊大陸上興旺發達的哺乳動物就是有袋動物。食物鏈最高層的以大型動物為食肉動物,如袋獅,通常潛伏在樹上,等待著獵物走到近旁,然後從樹上躍出撲向獵物,袋獅也屬於有袋動物,現代已經沒有與他們相像的動物存在了。澳洲的巨型動物麗紋雙門齒獸 ,是一種超大的袋熊,是曾經有過的最大的有袋動物,重約4400磅,但只有大象的三分之一重,現已滅絕的最大的袋鼠重約440磅。澳大利亞大型食肉動物有袋獅、袋狼、塔斯馬尼虎和肉食性的袋鼠,還有蟲類肉食動物陸地鱷魚和巨蜥,這些大型動物最終都消失了。在人類到達澳洲之後不久,大約在5萬年前至4.5萬年前之間,澳洲的大多數巨型動物物種,無論是肉食性動物還是食草性動物,都漸漸滅絕。巨大的袋鼠、雷鳥以及巨蜥,都消失了。在人類開始登上這塊大陸之後,澳大利亞當地的哺乳動物已經消失了四分之一,其中確切的原因,至盡仍然是一個迷。幸運的是,也有一些巨型動物生存了下來,包括如今倖存下來的最大的有袋動物——紅大袋鼠(又名大赤袋鼠),澳大利亞現今仍然是有袋動物和單孔目動物的天堂。如今需要我們關注的是,如何能夠確保這些動物,包括袋熊、袋狸、澳洲野狗、鴯鶓等,能夠安然度過新一輪由人類在世界各地引發的物種瀕危和滅絕的災難。

『拾』 現在還有沒有古代生物

從幾億年前到現在還存活的古代生物,一般稱作活化石,可以模糊的講叫孑遺生物,是指任何生物其類似種只存在於化石中,而沒有其他現存的近似種類。這些種類曾經從主要的滅絕事件中存活下來,並保留過去原始的特性。現存的一些古老的生物種類,屬非科學術語  。
植物:
銀杏樹又名白果樹,古又稱鴨腳樹或公孫樹。遠在二億七千多萬年前,銀杏的祖先就開始出現了,和當時遍布世界的蕨類植物相比,它還是高等植物。到了一億七千多萬年前,銀杏已和當時稱霸世界的恐龍一樣遍布世界各地,後來,絕大部分銀杏像恐龍一樣滅絕了,只在我國部分地區保存下來一點點,流傳到至今,成為稀世之寶。
水杉,遠在中生代白堊紀,地球上已出現水杉類植物,並廣泛分布於北半球,經歷了第四紀冰川浩劫的珍貴孑遺植物。為落葉、針葉大喬木。它以樹姿優美,枝葉繁茂,葉色多變而獨具一格,被列為古稀名貴植物之一,為我國一級保護植物。
香果樹,屬茜草科下的一種植物。特產於中國,為落葉大喬木,高達30米,胸徑達1米;樹皮灰褐色。起源於距今約1億年的中生代白堊紀。最初發現於湖北西部的宜昌地區海拔670—1340米的森林中。中國已把它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茜草科落葉大喬木,古老孑遺植物,中國特有單種屬珍稀樹種,分布於中國很多地方。
桫欏,別名蛇木,是桫欏科、桫欏屬蕨類植物,有「蕨類植物之王」贊譽。桫欏是能長成大樹的蕨類植物,又稱「樹蕨」。是已經發現唯一的木本蕨類植物,極其珍貴,堪稱國寶,被眾多國家列為一級保護的瀕危植物,有「活化石」之稱。在約1.8億年前,桫欏曾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與恐龍一樣,同屬「爬行動物」時代的兩大標志。由於桫欏科植物的古老性和孑遺性,它對研究物種的形成和植物地理區系具有重要價值,它與恐龍化石並存,在重現恐龍生活時期的古生態環境,研究恐龍興衰,地質變遷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動物:
中華鱘又稱鰉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有一億多年的悠久歷史,如此古老魚類已經不多。從它身上可以看到生物進化的某些痕跡,所以被稱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不過已經瀕危,幾乎滅絕了,唉~)
拉蒂邁魚,學名矛尾魚(學名:Latimeria chalumnae)體長2米,是腔棘魚目矛尾魚科的唯一種,是唯一現生的總鰭魚類。原以為總鰭魚已經全面滅絕,但於1938年漁民捕魚時竟發現了活體,後又多次在同一海域成功捕獲,故被稱為「活化石」。拉蒂邁魚屬的空棘魚類化石最早出現於距今3億5千萬年前的泥盆紀,當時它們是在鹹水和淡水中生活的。三疊紀(距今1億8干萬年前)時,它們大多生活在半鹹水或海水中,再往後,則完全海生了。一般生活在200-400米深的海水中。肉食性,以沖刺方式捕食,專吃烏賊和魚類。根據其內耳石年輪估計,矛尾魚壽命為80-100歲。
揚子鱷是一種古老的爬行動物,現存數量稀少,已瀕臨滅絕。在古老的中生代, 它和恐龍一樣,它在地球上生活了兩億年,成了生物進化史上的「老壽星」。在揚子鱷身上,至今還能找到早先恐龍等爬行動物的特徵,因此,人們稱揚子鱷為「活化石」。它們的近祖所處年代可追溯到距今8千萬年前的白堊紀,遠祖所處年代則可追溯到2億年前的三疊紀。有1.5億多年進化史,與恐龍屬同一時代。
蟑螂,這個星球上最古老的昆蟲之一,曾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代。根據化石證據顯示,原始蟑螂約在4億年前的志留紀出現於地球上。我們發現的蟑螂的化石或者是從煤炭和琥珀中發現的蟑螂,與各家櫥櫃中的並沒有多大的差別。億萬年來它的外貌並沒什麼大的變化,但生命力和適應力卻越來越頑強,一直繁衍到今天,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個角落。值得一提的是,一隻被摘頭的蟑螂可以存活9天,9天後死亡的原因則是過度飢餓。
大鯢,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貴的兩棲動物。它的叫聲像嬰兒的哭聲,因此人們又叫它「娃娃魚」。大鯢是3億年前與恐龍同一時代生存並延續下來的珍稀物種,也是現存最大的兩棲類動物,被稱為「活化石」,於1988年將娃娃魚列入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凡出售娃娃魚必須持有漁政部門批准頒發的《水生野生動物馴養證》、《經營利用許可證》、《運輸證》,並向經營所在地的漁政部門提出申請。
       這些動植物雖然在地球生活了幾億年,但到如今都是瀕臨滅絕。在過去的5個世紀內,約有900種動植物從地球消失(它們至少不會在地球這個星球上生存下去了)。而瀕臨消亡的物種超過10000種。

閱讀全文

與古動物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