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中國有多少野生水生動物

中國有多少野生水生動物

發布時間:2022-05-18 09:45:13

『壹』 請問中國一共有多少種保護動物它們的習性是什麼

呵呵

麋鹿:俗稱四不象偶蹄目,棲息於沼澤地帶以青草和水生植物為食,1894年以前曾飼養於北京南苑,以後僅余少數於國外,野生種均已滅絕,1985年後由英國運回若干只放養。

大熊貓:棲息於箭竹林間,懼寒畏暑,性孤獨,雌雄分居,能游泳,善爬樹住樹洞石隙喜食竹類,亦食果實和動物屍骨,性溫順,自衛能力弱,常受天敵傷害,分布於我國四川西部和北部。

揚子鱷:又稱鼉<tuó>爬行綱,我國特產珍稀動物,棲息於池沼底部,以魚、蛙、小鳥為食。7月繁殖,產卵,以日光和雜草腐熟孵化。雌鱷護巢性強。

大鯢:娃娃魚,兩棲綱,世界最大的兩棲類,我國特有,棲息於山地溪流,晝伏夜出,捕食魚蝦昆蟲,體外受精,廣布我國,以華中和華南多;叫聲類嬰兒。

金絲猴:靈長目,肩批金黃色長毛,生活於3000米高山樹林中,樹棲,群居,以野果、嫩芽、竹筍為食,我國特產珍稀候類。

白鰭豚:哺乳綱,棲息於洞庭湖及長江中下游,汛期水位上升,結群游入洞庭湖及附近繁殖,水位下降回長江,多在深層活動,晨昏靠近淺水捕食魚類,瀕臨滅絕。

鳥類
卷羽鵜鶘——別名塘鵝、鵜鶘,屬於鵜鶘科,學名為 Pelecanus onocrotalus。大型涉禽。全長約180厘米。全身灰白色。枕部羽毛延長捲曲。夏季腰和尾下覆羽略沾粉紅色。嘴寬大,直長而尖,嘴的下面有一個與嘴等長且能伸縮的皮囊。嘴、眼周裸皮及喉囊黃色,腳肉色。棲息於湖泊、江河、沿海水域,喜群居和游泳,但不會潛水。以魚為主食。成年鵜鶘一般配對生活,在地面營巢產卵。每窩產卵1~3枚。兩性孵卵並喂雛。剛出蛋殼的小鵜鶘體色灰黑,不久就生出一身淺淺的白絨毛。親鳥以半消化的魚肉喂雛鳥,等雛鳥長大後,把頭伸進親鳥張開的嘴巴的皮囊里,啄食帶回的小魚。
產於新疆、青海及山東以南沿海等地。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紅腳鰹鳥——別名鰹鳥,屬於鰹鳥科,學名為 Sula sula。 游禽。全長75厘米左右。通體大部呈白色。雄鳥兩翅黑褐色。雌鳥背、腰和尾上覆羽染灰褐色,尾羽先端白。臉側裸皮黃色。嘴灰藍,基部轉為粉紅或僅稍綴以紅色。腳紅色。營海洋群集生活。翅尖長,善飛行。繁殖期從3月至初秋。營巢於石灘或島嶼上的矮灌木和喬木上,偶亦在地面築巢。每窩產卵1~2枚,橢圓形,表面粗糙,色青白。育雛期間,親鳥反芻胃內食物哺喂雛鳥。產於西沙群島。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鰹鳥,屬於鰹鳥科,學名為 Sula leucogaster。游禽。全長約70厘米。上體棕褐色,翅和尾羽的羽軸色更濃,各羽具白或棕白色羽端。前頸和胸部與上體色同,下體余部純白色。嘴及圍眼裸皮黃綠色。腳淡黃。冬候鳥,營海洋群集生活,善游泳,以魚為食。繁殖習性似紅腳鰹鳥。產於西沙群島。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東方白鸛——別名老鸛,屬於鸛科,學名為Ixobrychus minutus。 大型涉禽。全長約120厘米。體羽白色。眼周紅色,前頸下部有飾物。肩羽、翅覆羽、飛羽黑色,具光澤。嘴長而粗壯,黑色。腿、腳紅色。在沼澤、濕地、塘邊涉水覓食。主要吃魚。蛙、昆蟲等。性寧靜而機警,飛行或步行時舉止緩慢,休息時常單足站立。3月份開始繁殖,築巢於高大喬木或建築物上,每窩產卵3~5枚,白色。,雌雄輪流孵卵,孵化期約30天。我國東方白鸛約有2500~3000隻。在東北中、北部繁殖;越冬於長江下游及以南地區。
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黑鸛——別名烏鸛,屬於鸛科,學名為 Ciconia nigra。 大型涉禽。全長約110厘米。嘴長而粗壯。上體、翅、尾、胸部羽毛黑色,泛有紫綠色光澤。眼周裸皮紅色。胸以下的下體白色。嘴和腳紅色。棲息於河流沿岸、沼澤山區溪流附近。涉水取食魚、蛙、蛇和甲殼動物。4月份開始繁殖,在岩崖縫隙中或大樹上築巢,每窩產卵3~6枚,乳白色,有少量淺橙黃色隱斑塊。孵卵期31~34天。65~70日齡的幼鳥有飛翔能力。在東北、河北、新疆及甘肅北部繁殖;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越冬。
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朱䴉——別名朱鷺,屬於䴉科,學名為 Nipponia nippon。 全長79厘米左右,體重約1.8千克。雌雄羽色相近,體羽白色,羽基微染粉紅色。後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初級飛羽基部粉紅色較濃。嘴細長而未端下彎,長約18厘米,黑褐色具紅端。腿長約9厘米,朱紅色。棲息於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在附近的溪流、沼澤及稻田內涉水,漫步覓食小魚、蟹、蛙、螺等水生動物,兼食昆蟲。在高大的樹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鳥,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圍游盪。4~5月份開始築巢,每年繁殖一窩,每窩產卵2~4枚,淡青色具褐色細斑。由雙親孵化及育雛,雛鳥約在30天後破殼,經哺育約40天後離巢。產於陝西省洋縣秦嶺南麓。朱䴉是稀世珍禽,過去在中國東部,日本。俄羅斯、朝鮮等地曾有較廣泛的分布,由於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至本世紀70年代野外已無蹤影。我國鳥類學家經多年考察,於1981年5月在陝西省洋縣重新發現朱䴉種群,也是世界上僅存的種群。
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白䴉——屬於䴉科,學名為 Threskiornis aethiopicus。大型涉禽。全長約70厘米。全身羽毛白色。頭與上頸皮膚裸露,呈黑色。背及頸的下部有灰色飾羽(冬季無)。嘴長而下彎,黑色。腳黑色。棲息於河、湖岸邊及沼澤濕地。涉水啄食小魚等水生動物。繁殖期兩性共同在近水岸邊大樹上築巢,每窩產卵2~4枚,淡藍色,有少許斑點或無斑點。在東北北部繁殖;廣東、福建越冬。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白琵鷺——別名篦鷺、琵琶嘴鷺,屬於䴉科,學名為 Platalea leucorodia。 大型涉禽。全長85厘米左右。全身羽毛白色。眼先、眼周、頦、上喉裸皮黃色。嘴長直、扁闊似琵琶,故而得名。胸及頭部冠羽黃色(冬羽純白)。頸、腿均長,腿下部裸露呈黑色。棲息於沼澤地、河灘、葦塘等處。涉水啄食小型動物,有時也食水生植物。築巢於近水高樹上或蘆葦叢中,每窩產卵3~4枚,白色無斑或鈍端有稀疏斑點。雌雄輪流孵卵約25天,雛鳥留巢期約40天。在東北、華北、西北一帶繁殖;長江下游和華南一帶越冬。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黑臉琵鷺——別名黑面琵鷺,屬於䴉科,學名為 Platalea minor。 大型涉禽。全長約80厘米,體羽白色。後枕部有長羽簇構成的羽冠;額至面部皮膚裸露,黑色。嘴黑色,長約20厘米,先端扁平呈匙狀。腿長約12厘米,腿與腳趾均黑。雌雄羽色相似,冬羽與夏羽有別:冬羽純白,羽冠較短;夏羽羽冠及胸羽染黃色。棲息於湖泊、沼澤及沿海灘塗等處。涉水覓食小魚、蝦、蟹及螺類等動物。產於東北至華南沿海、長江流域、海南島、台灣、香港。黑臉琵鷺現存約400隻,主要分布於我國、俄羅斯、朝鮮及日本。在我國東北可能有繁殖地,但迄今尚無確證。我國發現的大部為遷徙及越冬種群,台灣台南縣曾文溪口海岸灘塗是世界最大的越冬種群棲息地,多時可達200隻;海南東寨港自然保護區、廣東福田自然保護區及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也曾記錄有數十隻的越冬小群。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貳』 在水裡生活的國家保護動物有哪些

國家二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有:髯海豹、海狗、北海獅、花斑原海豚、灰海豚、斑海豹、寬吻海豚、太平洋短吻海豚、藍白原海豚、扁齒中喙鯨、真海豚、江豚、虎鯨、偽虎鯨、鵝喙鯨、黃唇魚、文昌魚、花鰻鱺,克氏海馬魚、克氏海馬魚、松江鱸魚、唐魚、胭脂魚、大頭鯉、金線䰾、大理裂腹魚、川陝哲羅鮭、秦嶺細鱗鮭、虎斑寶貝、冠螺、大珠母貝、佛耳麗蚌、地龜、雲南閉殼龜、三線閉殼龜、山瑞鱉、水獺、江獺、小爪水獺、大鯢、鎮海疣螈、細痣疣螈、大涼疣螈、紅瘰疣螈、貴州疣螈、綠海龜、蠵龜、太平洋麗龜、玳瑁、棱皮龜、黑露脊鯨、灰鯨、藍鯨、鰛鯨、小鰛鯨、座頭鯨、抹香鯨。

『叄』 動物資源的水生動物

水生動物資源是指生存於自然水域及人工養殖水體中的野生或經人工培育和遺傳改良及引進的水生動物群體和個體的總稱,其中包括具有經濟價值和可開發利用的漁業水生動物。水生動物資源是漁業最基本的生產對象,其中魚類資源在水生動物資源中占重要地位,是保證水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中國有豐富的水生動物資源,其水產品總產量自1990年起一直居世界首位。水生動物富含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和生物活性物質,是提高人類健康素質、保證人類蛋白質食物安全的重要部分。
1949年後,特別是近20多年,國家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初步摸清了中國水生動物種類、分布和資源狀況。自80年代起,國家將水生動物資源的研究列入攻關計劃,進行了魚類考種,從個體到群體、從細胞到分子水平的種質資源鑒定技術和保存技術的研究,初步掌握了幾十種魚類的特異種質以及開發利用技術。建立了一批天然生態庫、人工生態庫和原良種保存基地(場),保存、鑒定和評價了一大批對中國水產養殖業產量提高有重大作用的種類。
世界水生動物有15萬種,其中魚類2萬種、甲殼類3萬種、軟體類10萬種。中國分類、描述海水魚類3048種,分屬40目288科1077屬,其中有一定研究價值1700餘種。南海約1550種、東海約727種、黃海和渤海約289種。中國的土著種79種,其中南海16種、東海20種、南海和東海共有種26種、黃渤海17種。中國特有種15種。已保存73種,已開發養殖的44種,一些種類已成為重要養殖種類。海水甲殼類有蝦類300餘種、磷蝦類42種、蟹類600餘種。在蝦類中,常見種有266種,分布於南海231種、東海124種、黃渤海69種,已保存約20餘種,已開發養殖約5-6種(包括引進種)。在蟹類中,已分類、描述的約100餘種,有一定研究的約50種,有2-3種已保存和開發養殖。已分類、描述的頭足類約91種,其中南海約73種、東海約64種、黃渤海20種,主要是暖水性和暖溫性種類,有6種是主要漁業對象,還沒有保存和人工養殖。已分類和描述的軟體動物約有2500餘種,其中有一定研究價值500種,特別是牡蠣、扇貝、貽貝、蚶、蟶和珠母貝等貝類149種是中國的重要經濟種,已保存和開發養殖的約30種(包括引進種)。
世界有淡水魚類8411種。中國已分類、描述的淡水魚類有804種,分屬13目39科232屬,其中以中國特有的鯉形目種類最多,有623種,佔中國淡水魚類的77.2%。與歐美相近的種類有鮭形目魚類22種(5科14屬)、鱘形目魚類7種(2科3屬)。在這些魚類中,已深入研究的140種,其中長江水系約44種,黃河水系約22種,珠江水系約30種,黑龍江水系約40種。已保存和開發養殖的約60餘種,是中國淡水養殖的重要品種,其產量約佔中國淡水魚養殖產量的80%以上。淡水甲殼類已分類、描述的蝦類60種(7屬),其中米蝦33種、沼蝦18種、蟹類2種,其中3-5種已保存和開發養殖(包括引進種)。軟體類有腹足綱99種、瓣鰓綱70種,已保存和開發養殖2-3種。爬行類中有鱉2種、龜34種,已保存和開發養殖的10餘種。
近50多年來,中國先後育成海、淡水水生動物新品種40種。從國外引進漁業水生動物118種,其中魚類89種(25科),龜類7種(7科)、蝦類10種(3科)和貝類12種(9科),一些種已成為重要養殖種。
近20多年來,由於水域環境污染和捕撈過度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漁業生物資源受到嚴重損害。由於陸源污染物排放,中國海域的部分近岸、河口及內灣和江河、湖泊的產卵場、索餌場及洄遊通道受到磷、無機氮、石油類、揮發性酚和重金屬等的污染,赤潮頻發使一些漁業水域功能減弱,漁業資源和養殖業受到危害。僅1999和2000兩年內共發生漁業污染事故2067起,直接經濟損失10.6億元;年捕撈產量損失約50萬噸約30億元。80年代長江淡水魚捕撈產量不及50年代1/2。保護和搶救水生動物資源已十分緊迫。農業部採取了一系列保護性措施,公布了「漁業法」、「水產資源繁殖保護條例」等,並積極參與「國際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約」。海洋漁業先後實施了捕撈產量「零」和「負」增長的措施,在各個海區實施了禁漁區和禁漁期,使海洋漁業資源得到一定恢復。1991年以來,農業部啟動了建設國家水產原良種場(圃)項目,各地也相繼建立了水產原良種場(圃)和瀕危物種的搶救中心或保護區,截止目前共建立187個,其中國家級25個。從1986年以來,保存、鑒定和評價了一批對中國水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有重要作用的魚、蝦、貝類,並在各研究所的基地(圃)、庫(加上原良種場)共保存約100個種類,約10萬余份。
水生生物種質資源的保護工作從八十年代開始,國家投資建成2個「四大家魚」天然種質資源庫,1個團頭魴國家種質資源庫,1個淡水養殖魚類人工種庫,保存我國17個野生種和培育種共42萬余尾;建立10餘個原(良)種場,還建成了白鰭豚保護研究中心,中華鱘放流站等。
2001年除繼續實施海洋捕撈「負」增長外,還開始減少海洋捕撈作業船約5萬艘,將30萬漁民轉向水產養殖生產或安置到加工等產後服務的轉產轉業工程。通過開展全國性普查水產養殖的苗種,基本查清全國漁業水生動物良種保存情況。繼續審批了一批國家級水產原良種場和省級場,保存、鑒定和評價了20餘種魚、蝦、貝類。頒布了《水產苗種管理條例》。並建立了國家漁業資源資料庫。

『肆』 中國有多少野生動物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一類保護動物

I類保護動物獸類

蜂猴(所有種) 熊猴 台灣猴 豚尾猴 葉猴(所有種) 金絲猴(所有種) 長臂猿(所有種) 大熊貓 紫貂 貂熊 熊狸 豹 虎 雪豹 儒艮 白鱀豚(白鰭豚) 亞洲象 黑麂 蒙古野驢 西藏野驢 野馬 鼷鹿 白唇鹿 坡鹿 梅花鹿 豚鹿 野牛 野氂牛 普氏原羚 藏羚 高鼻羚羊 台灣鬣羚 赤斑羚 塔爾羊 北山羊 河狸 雲豹 中華白海豚 野駱駝 麋鹿 扭角羚 馬來熊

I類保護動物兩棲爬行動物

四爪陸龜 黿 鱷蜥 巨蜥 蟒 揚子鱷

I類保護動物鳥類

短尾信天翁 白腹軍艦鳥 白鸛 黑鸛 朱䴉 中華秋沙鴨 金雕 白肩雕 玉帶海雕 白尾海雕 虎頭海雕 擬兀鷲 胡兀鷲 細嘴松雞 斑尾榛雞 雉鶉 四川山鷓鴣 海南山鷓鴣 黑頭角雉 紅胸角雉 灰腹角雉 黃腹角雉 虹雉(所有種) 褐馬雞 藍鷳 黑頸長尾雉 白頸長尾雉 黑長尾雉 孔雀雉 綠孔雀 黑頸鶴 白頭鶴 丹頂鶴 白鶴 赤頸鶴 鴇(所有種) 遺鷗

二類保護動物

II類保護動物獸類

短尾猴 獼猴 藏酋猴 穿山甲 豺 黑熊 棕熊(包括馬熊) 小熊貓 石貂 黃喉貂 水獺(所有種) 小爪水獺 斑林狸 大靈貓 小靈貓 草原斑貓 荒漠貓 叢林貓 猞猁 兔猻 金貓 漁貓 麝(所有種) 河麂 馬鹿(包括白臀鹿) 水鹿 駝鹿 斑羚 藏原羚 鵝喉羚 鬣羚 黃羊 盤羊 岩羊 海南兔 雪兔 塔里木兔 巨松鼠 鰭足目(所有種) 鯨目除一類外其它鯨類(包括江豚等)

II類保護動物兩棲爬行動物

三線閉殼龜 大鯢 綠海龜 凹甲陸龜 玳瑁 大壁虎 山瑞鱉 細痣疣螈 鎮海疣螈 地龜 細瘰疣螈 虎紋蛙 雲南閉殼龜 太平洋麗龜 貴州疣螈 大涼疣螈 棱皮龜

II類保護動物鳥類

角�6�8�6�7 赤頸�6�8�6�7 鵜鶘(所有種) 鰹鳥(所有種) 海鸕鶿 岩鷺 海南虎斑 小葦 彩鸛 白䴉 白琵鷺 黑臉琵鷺 紅胸黑雁 白額雁 天鵝(所有種) 隼科(所有種) 鷹科其它鷹類 黑琴雞 柳雷鳥 岩雷鳥 雪雞 血雉 紅腹角雉 藏馬雞 藍馬雞 原雞 勺雞 白冠長尾雉 錦雞(所有種) 灰鶴 蓑羽鶴 長腳秧雞 姬田雞 棕背田雞 花田雞 小青腳鷸 灰燕 小鷗 黑浮鷗 黃嘴河燕鷗 黑腹沙雞 綠鳩(所有種) 黑頦果鳩 皇鳩(所有種) 斑尾林鴿 鴉鵑(所有種) 鴞形目(所有種)灰喉針尾雨燕 鳳頭雨燕 橙胸咬鵑 黑胸蜂虎 綠喉蜂虎 犀鳥科 白腹黑啄木鳥 闊嘴鳥 鶴嘴翠鳥 鸚鵡科(所有種) 小杓鷸 白枕鶴 花尾榛雞 黃嘴白鷺 彩䴉 白鷳 黑頸鸕鶿 八色鶇科(所有種) 黑䴉 藍耳翠鳥 鵑鳩(所有種) 黑嘴瑞鳳頭燕鷗 銅翅水雉 沙秋鶴 黑鷳 鐮翅鳥 鴛鴦

『伍』 中國的野生保護動物一共有多少種

麋鹿:俗稱四不象偶蹄目,棲息於沼澤地帶以青草和水生植物為食,1894年以前曾飼養於北京南苑,以後僅余少數於國外,野生種均已滅絕,1985年後由英國運回若干只放養。 大熊貓:棲息於箭竹林間,懼寒畏暑,性孤獨,雌雄分居,能游泳,善爬樹住樹洞石隙喜食竹類,亦食果實和動物屍骨,性溫順,自衛能力弱,常受天敵傷害,分布於我國四川西部和北部。 揚子鱷:又稱鼉<tuó>爬行綱,我國特產珍稀動物,棲息於池沼底部,以魚、蛙、小鳥為食。7月繁殖,產卵,以日光和雜草腐熟孵化。雌鱷護巢性強。 大鯢:娃娃魚,兩棲綱,世界最大的兩棲類,我國特有,棲息於山地溪流,晝伏夜出,捕食魚蝦昆蟲,體外受精,廣布我國,以華中和華南多;叫聲類嬰兒。 金絲猴:靈長目,肩批金黃色長毛,生活於3000米高山樹林中,樹棲,群居,以野果、嫩芽、竹筍為食,我國特產珍稀候類。 白鰭豚:哺乳綱,棲息於洞庭湖及長江中下游,汛期水位上升,結群游入洞庭湖及附近繁殖,水位下降回長江,多在深層活動,晨昏靠近淺水捕食魚類,瀕臨滅絕。 鳥類 卷羽鵜鶘——別名塘鵝、鵜鶘,屬於鵜鶘科,學名為 Pelecanus onocrotalus。大型涉禽。全長約180厘米。全身灰白色。枕部羽毛延長捲曲。夏季腰和尾下覆羽略沾粉紅色。嘴寬大,直長而尖,嘴的下面有一個與嘴等長且能伸縮的皮囊。嘴、眼周裸皮及喉囊黃色,腳肉色。棲息於湖泊、江河、沿海水域,喜群居和游泳,但不會潛水。以魚為主食。成年鵜鶘一般配對生活,在地面營巢產卵。每窩產卵1~3枚。兩性孵卵並喂雛。剛出蛋殼的小鵜鶘體色灰黑,不久就生出一身淺淺的白絨毛。親鳥以半消化的魚肉喂雛鳥,等雛鳥長大後,把頭伸進親鳥張開的嘴巴的皮囊里,啄食帶回的小魚。 產於新疆、青海及山東以南沿海等地。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紅腳鰹鳥——別名鰹鳥,屬於鰹鳥科,學名為 Sula sula。 游禽。全長75厘米左右。通體大部呈白色。雄鳥兩翅黑褐色。雌鳥背、腰和尾上覆羽染灰褐色,尾羽先端白。臉側裸皮黃色。嘴灰藍,基部轉為粉紅或僅稍綴以紅色。腳紅色。營海洋群集生活。翅尖長,善飛行。繁殖期從3月至初秋。營巢於石灘或島嶼上的矮灌木和喬木上,偶亦在地面築巢。每窩產卵1~2枚,橢圓形,表面粗糙,色青白。育雛期間,親鳥反芻胃內食物哺喂雛鳥。產於西沙群島。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鰹鳥,屬於鰹鳥科,學名為 Sula leucogaster。游禽。全長約70厘米。上體棕褐色,翅和尾羽的羽軸色更濃,各羽具白或棕白色羽端。前頸和胸部與上體色同,下體余部純白色。嘴及圍眼裸皮黃綠色。腳淡黃。冬候鳥,營海洋群集生活,善游泳,以魚為食。繁殖習性似紅腳鰹鳥。產於西沙群島。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東方白鸛——別名老鸛,屬於鸛科,學名為Ixobrychus minutus。 大型涉禽。全長約120厘米。體羽白色。眼周紅色,前頸下部有飾物。肩羽、翅覆羽、飛羽黑色,具光澤。嘴長而粗壯,黑色。腿、腳紅色。在沼澤、濕地、塘邊涉水覓食。主要吃魚。蛙、昆蟲等。性寧靜而機警,飛行或步行時舉止緩慢,休息時常單足站立。3月份開始繁殖,築巢於高大喬木或建築物上,每窩產卵3~5枚,白色。,雌雄輪流孵卵,孵化期約30天。我國東方白鸛約有2500~3000隻。在東北中、北部繁殖;越冬於長江下游及以南地區。 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黑鸛——別名烏鸛,屬於鸛科,學名為 Ciconia nigra。 大型涉禽。全長約110厘米。嘴長而粗壯。上體、翅、尾、胸部羽毛黑色,泛有紫綠色光澤。眼周裸皮紅色。胸以下的下體白色。嘴和腳紅色。棲息於河流沿岸、沼澤山區溪流附近。涉水取食魚、蛙、蛇和甲殼動物。4月份開始繁殖,在岩崖縫隙中或大樹上築巢,每窩產卵3~6枚,乳白色,有少量淺橙黃色隱斑塊。孵卵期31~34天。65~70日齡的幼鳥有飛翔能力。在東北、河北、新疆及甘肅北部繁殖;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越冬。 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朱䴉——別名朱鷺,屬於䴉科,學名為 Nipponia nippon。 全長79厘米左右,體重約1.8千克。雌雄羽色相近,體羽白色,羽基微染粉紅色。後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初級飛羽基部粉紅色較濃。嘴細長而未端下彎,長約18厘米,黑褐色具紅端。腿長約9厘米,朱紅色。棲息於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在附近的溪流、沼澤及稻田內涉水,漫步覓食小魚、蟹、蛙、螺等水生動物,兼食昆蟲。在高大的樹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鳥,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圍游盪。4~5月份開始築巢,每年繁殖一窩,每窩產卵2~4枚,淡青色具褐色細斑。由雙親孵化及育雛,雛鳥約在30天後破殼,經哺育約40天後離巢。產於陝西省洋縣秦嶺南麓。朱䴉是稀世珍禽,過去在中國東部,日本。俄羅斯、朝鮮等地曾有較廣泛的分布,由於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至本世紀70年代野外已無蹤影。我國鳥類學家經多年考察,於1981年5月在陝西省洋縣重新發現朱䴉種群,也是世界上僅存的種群。 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白䴉——屬於䴉科,學名為 Threskiornis aethiopicus。大型涉禽。全長約70厘米。全身羽毛白色。頭與上頸皮膚裸露,呈黑色。背及頸的下部有灰色飾羽(冬季無)。嘴長而下彎,黑色。腳黑色。棲息於河、湖岸邊及沼澤濕地。涉水啄食小魚等水生動物。繁殖期兩性共同在近水岸邊大樹上築巢,每窩產卵2~4枚,淡藍色,有少許斑點或無斑點。在東北北部繁殖;廣東、福建越冬。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白琵鷺——別名篦鷺、琵琶嘴鷺,屬於䴉科,學名為 Platalea leucorodia。 大型涉禽。全長85厘米左右。全身羽毛白色。眼先、眼周、頦、上喉裸皮黃色。嘴長直、扁闊似琵琶,故而得名。胸及頭部冠羽黃色(冬羽純白)。頸、腿均長,腿下部裸露呈黑色。棲息於沼澤地、河灘、葦塘等處。涉水啄食小型動物,有時也食水生植物。築巢於近水高樹上或蘆葦叢中,每窩產卵3~4枚,白色無斑或鈍端有稀疏斑點。雌雄輪流孵卵約25天,雛鳥留巢期約40天。在東北、華北、西北一帶繁殖;長江下游和華南一帶越冬。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黑臉琵鷺——別名黑面琵鷺,屬於䴉科,學名為 Platalea minor。 大型涉禽。全長約80厘米,體羽白色。後枕部有長羽簇構成的羽冠;額至面部皮膚裸露,黑色。嘴黑色,長約20厘米,先端扁平呈匙狀。腿長約12厘米,腿與腳趾均黑。雌雄羽色相似,冬羽與夏羽有別:冬羽純白,羽冠較短;夏羽羽冠及胸羽染黃色。棲息於湖泊、沼澤及沿海灘塗等處。涉水覓食小魚、蝦、蟹及螺類等動物。產於東北至華南沿海、長江流域、海南島、台灣、香港。黑臉琵鷺現存約400隻,主要分布於我國、俄羅斯、朝鮮及日本。在我國東北可能有繁殖地,但迄今尚無確證。我國發現的大部為遷徙及越冬種群,台灣台南縣曾文溪口海岸灘塗是世界最大的越冬種群棲息地,多時可達200隻;海南東寨港自然保護區、廣東福田自然保護區及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也曾記錄有數十隻的越冬小群。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陸』 水生動物有哪些啊

水生動物最常見的是魚(fish),此外還有腔腸動物,如海葵、海蜇、珊瑚蟲;軟體動物,如烏賊、章魚;甲殼動物,如蝦、蟹;其他動物,如海豚(哺乳動物)、龜(爬行動物)等其他生物。列舉如下:

1、白鰭豚:我國特產的淡水豚,體呈紡錘形。長江中下游幹流是其主要活動范圍。

2、中華鱘:大型溯河洄遊性魚類,以浮游生物、植物碎屑為食,分布於長江、珠江、錢塘江和閩江。

3、儒艮:海洋中唯一的草食性哺乳動物,以海藻、水草等多汁水生植物為食,分布於北部灣的廣西沿海、廣東和台灣南部沿海。

4、海獅:包括5屬7種。分布北半球。體型較小,體長一般不超過2米。北海獅為海獅科最大的一種。雄性成體頸部周圍及肩部生有長而粗的鬃毛,體毛為黃褐色,背部毛色較淺,胸及腹部色深。雌性體色比雄獸淡,沒有鬃毛。

5、海龜:隸屬龜鱉目、海龜科、海龜屬。廣布於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中國海龜北起山東、南至北部灣近海均有分布。長可達1米多,壽命最大為150歲左右。

6、海豹:是對鰭足亞目種海豹科動物的統稱。海豹體粗圓呈紡錘形。全身披短毛,背部藍灰色,腹部乳黃色,帶有藍黑色斑點。

7、海葵:是一種長在水中的食肉動物,屬於刺胞動物,六放珊瑚亞綱的一目,是一種構造非常簡單的動物,沒有中樞信息處理機構,也就是說它連最低級的大腦基礎也不具備。

8、海蜇:俗稱為水母、石鏡、蠟、樗、蒲魚、水母鮮和海(蟲宅zha)等。海蜇屬缽水母綱,是生活在海中的一種腔腸軟體動物,體形程半球狀,可食用,上面呈傘狀,白色,藉以伸縮運動,稱為海蜇皮,下有八條口腕,其下有絲狀物,呈灰紅色,叫海蜇頭。

9、珊瑚蟲:在生長過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鈣和二氧化碳,然後分泌出石灰石,變為自己生存的外殼。而珊瑚是珊瑚蟲的分泌物,構成珊瑚蟲的支撐結構。

10、蝦:是一種生活在水中的節肢動物,屬節肢動物甲殼類,種類很多,包括南極紅蝦、青蝦、河蝦、草蝦、對蝦、明蝦、龍蝦等。

『柒』 我國揚子鱷有多少只

中國大約圈養了10,000條以上的揚子鱷,主要在位於安徽宣城市的中國揚子鱷繁殖中心,以及許多動物園里。野生揚子鱷的數量可能不足200條,其中約有50條為成年揚子鱷。

主要在長江中下游的江蘇、浙江和安徽等省,野外種群主要分布於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威脅主要來自棲息地的破壞。

(7)中國有多少野生水生動物擴展閱讀:

小說《西遊記》第四十三回《黑水妖孽擒僧去西洋龍子捉鼉回》中的主角小鼉龍便是豬婆龍。

揚子鱷與同屬的密河鱷相似,但是體型要小許多。成年揚子鱷體長很少超過2.1米,一般只有1.5米長。體重約為36公斤。它們的頭部相對較大,鱗片上具有更多顆粒狀和帶狀紋路。

揚子鱷是所有鱷魚中唯一會冬眠的種類。

它的表皮在中國古代是製造戰鼓的敲擊面和輕型盔甲的原材料,也是現在中國在超市內最常見的食用鱷魚,經常有商家利用揚子鱷的表皮冒充非洲鱷魚而去製造皮包。

『捌』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二類名錄

短尾猴、獼猴、藏酋猴、穿山甲、豺黑熊
棕熊(包括馬熊) 小熊貓、石貂、黃喉貂、水獺(所有種) 小爪水獺
斑林狸、大靈貓、小靈貓、草原斑貓、荒漠貓、叢林貓
猞猁、兔猻、金貓、漁貓、麝(所有種) 河麂
馬鹿(包括白臀鹿) 水鹿、駝鹿、斑羚、藏原羚
鵝喉羚、鬣羚、黃羊、盤羊、岩羊、海南兔
雪兔、塔里木兔、巨松鼠、鰭腳目(所有種) 鯨目(除一類外其它鯨類) 三線閉殼龜、大鯢、綠海龜、凹甲陸龜、玳瑁
大壁虎、山瑞、鱉、細痣疣螈、鎮海疣螈、地龜
細瘰疣螈、虎紋蛙、雲南閉殼龜、太平洋麗龜
貴州疣螈、大涼疣螈、棱皮龜 角鸊鷉、赤頸鸊鷉、鵜鶘(所有種) 鰹鳥(所有種) 海鸕鶿
岩鷺、海南虎斑鳽、小葦鳽、彩鸛、白䴉
白琵鷺、黑臉琵鷺、紅胸黑雁、白額雁、天鵝(所有種)
隼科(所有種) 鷹科其它鷹類 、黑琴雞、柳雷鳥、岩雷鳥
雪雞、血雉、紅腹角雉、藏馬雞、藍馬雞
原雞、勺雞、白冠長尾雉、錦雞(所有種) 灰鶴
蓑羽鶴、長腳秧雞、姬田雞、棕背田雞、花田雞
小青腳鷸、灰燕、小鷗、黑浮鷗、黃嘴河燕鷗
黑腹沙雞 綠鳩(所有種) 黑頦果鳩、皇鳩(所有種) 斑尾林鴿
鴉鵑(所有種) 鴞形目、灰喉針尾雨燕、鳳頭雨燕、橙胸咬鵑
黑胸蜂虎、綠喉蜂虎、犀鳥科、白腹黑啄木鳥、闊嘴鳥
鶴嘴翠鳥、鸚鵡科(所有種) 小杓鷸、白枕鶴
花尾榛雞、黃嘴白鷺、彩䴉、白鷳、黑頸鸕鶿
八色鶇科(所有種) 黑䴉、藍耳翠鳥、鵑鳩屬(所有種) 黑嘴端鳳頭燕鷗
銅翅水雉、沙丘鶴、黑鷳、鐮翅雞、鴛鴦

『玖』 中國特有的水生動物是什麼

你好:中國特有的水生動物有:中華鱘、達氏鱘、白鰭豚、秦嶺細鱗鮭、新疆大頭魚、松江鱸、大頭鯉、金線䰾(ba)、黃唇魚。 家裡正好有一本介紹魚類的書,用到了。 以上都是中國特有的魚類,書上介紹的就這些應該還有。

閱讀全文

與中國有多少野生水生動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