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動物有多少原子

動物有多少原子

發布時間:2022-05-18 18:13:10

㈠ 一斤物體有多少個原子

在這些原子中,三種類型的元素占絕大多數。人體中99%的原子可以分為以下幾種:65%氫,24%氧和10%碳。其餘1%包括痕量元素如鋯、鐳、硼、銅和鉛等。

盡管人體內有大量的原子,我們的身體仍然驚奇地充滿了空白空間。如果所有這些空白空間被擠壓出來,我們的身體將會變得很緊湊,以致可以被裝在在一個糖盒的大小的盒子里。更令人興奮的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恆星,行星和它們所包含的一切只佔已知宇宙質量的4%。科學家認為,其餘的由黑暗的物質和黑暗的能量組成,至今尚未得到很好的理解。

㈡ 地球上已知的動物大約有多少萬種

據動物學家統計,目前地球上已知的動物大約有150萬種.動物可以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脊椎動物身體背部都有一根由許多椎骨組成的脊柱,一般個體型較大.而無脊椎動物的身體沒有脊柱,大多數個體很小,但種類卻很多,占整個動物種數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如蒼蠅、蚊子、螞蚱、蝴蝶等昆蟲都是無脊椎動物.
脊椎動物又可分為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獸類五大類群.魚類是脊椎動物中最多的一個類群,包括海水魚和淡水魚共有25000~30000種,如鯉魚、黃花魚等.兩棲類有2000餘種,如青蛙等.爬行類有3000餘種,如蛇、龜、鱷魚等.鳥類有9000種,如鴿子、麻雀.獸類有4500多種,如馬、牛、獅子、虎等.世界上還有許多種動物還有未被發現呢.
至今還沒有人知道,究竟地球上有多少種生物.這答案的揭曉與我們維護生物多樣性的努力息息相關,同時也能解決演化與環境管理的重大問題.
雖然我們研究分類學已有250年以上的歷史,但是對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種生物仍是眾說紛紜,從300~3000萬種都有人提出.由於缺乏集中管理、計數的機構,迄今甚至無人知道已知種類的確切數字.
許多野外的棲所正迅速遭到破壞.因此了解物種的種類及分布,據以提供合理的方式來進行保育,是保護現存種類的最佳方法之一.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在道義上理應維護我們居住的環境,並且把它完整地留給下一代.
英國的環境保護學者,曾向政府當局要求加強了解生態系裡種類消長的情形.這些要求包括對生物群聚間的種類和穩定性有基本的認識.由於大氣層里的含氧量最初是生物體所產生的,可見生態系和大氣層的關系非常密切,所以研究生態系裡種類穩定的情形,當有助於預測地球的氣候.
為了實用上的目的去計算和整理有關種的資料,也是十分令人關心的問題,因為有為數不少的葯劑都是從植物體提煉出來的.還有很多營養價值很高的果物和根菜類尚未開發成功,一旦成功即可提高全球食物的供應量.研究人員正不斷嘗試從自己所熟識的作物里去找尋地理變異的品系,經由選擇性的交配和基因工程操作,可以從這些作物中找到產量更高、抗病力更強的種類.近代由於實行密集農業,使田間作物種類的歧異度降低,同時也降低了作物對病害和氣候變化的應變能力.
鳥類、哺乳類的種數
把有機世界視為一個井然有序的系統,可追溯到亞里士多德的時代.命名並記錄物種的工作稱為分類學,肇始於瑞典的自然學家林奈(C. Linnaeus,見圖一).1758年他在《自然系統》第十版里,共記錄了9千種動、植物的種類,此後分類學家便得以描述不同的種類.到目前為止,凡是外表亮麗的種類仍是人們注目的焦點,科學家幾乎已將這些種類記錄殆盡.例如:在《自然系統》第十版出版後不到一百年內,便已完成4500種鳥類的紀錄,這是現今已知種類的半數.現在每年所能發現鳥類的新種也只有3~5種;至於哺乳類則有4千種的紀錄,現在每年約可發現1新屬和20新種,在現今發現的種類當中,約有一半是真正的新種(大部分是囓齒類、蝙蝠或地鼠),其餘則是根據現代生化上的新證據,對舊種重新分類.
除了鳥類和哺乳類以外,其它生物增加的速度都呈現不同的型式,在十九世紀中葉,蜘蛛類和甲殼類種類增加的速度很快,隨即沈寂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一直到近幾十年來才又稍微增加.根據大英博物館韓蒙德(P. M. Hammond)指出,從1978~1987十年間鳥類每年的增加速率是0.05%,而昆蟲、蜘蛛、真菌和線蟲則分別為0.8%、1.8%、2.4%和2.4%.
發現不同生物的速率和從事研究分類學家人數的多寡有關,正確的數據很難估算.不過根據對澳洲、美國和英國研究者做個概略的估算得到:如果N代表研究四足類每一種動物的平均分類學家的數目,那麼每一種魚有0.3N的分類學家在從事研究工作,無脊椎動物則在0.02~0.04N之間.北美洲有1萬位分類學家,全世界則約有3萬人.
總的來說,每種已登錄的植物受到分類學家青睞的人數是動物的2倍.就動物界來說,平均而言,對脊椎動物進行分類的數目比植物的多了10倍;而對無脊椎動物所做的則比植物少了10倍.分類學家分布的情形和生物種類數目的多寡,並沒有絕對的關系存在,例如:只有4%的分類學家在生物歧異度(diversity)很高的拉丁美洲和撒哈拉南方工作.
由於缺乏生物種的信息中心機構,使得編纂一份完整的分類學目錄顯得困難重重.在分散各地的機構里,這些紀錄只靠一些老式的檔案卡保存著,沒有正式計算有多少已知的物種被命名.科學家對星球的認識和花費比對生物來得多,他們了解宇宙里有關原子的數目,也比生物物種的數目更清楚.
根據比較可靠的估計,分類學家已經鑒定出150~180萬種的生物,這和所有生物的種類數目比較起來還是相差很多.根據最保守的估計,所有生物的種類最少也有300萬種,這么多的種類很難在適當時間內以現在的方法來完整地描述、記錄.
估計生物種數的方法
某些人利用外推法(extrapolation)來估計生物的種數,這種方式會隨著統計的方法不同而有出入.在最近的研究里,將生物分為幾個大類,再以種類發現的曲線圖與統計上的投影法結合,估計大約有600~700萬的生物種.
另一方法是利用每個分類群里各個專家的估計值加起來,得到有500萬種的數據.在研究得比較透澈的鳥類及哺乳類里,分布於熱帶的種類約為溫帶的2倍;但是在昆蟲里從已知的種類里發現,寒、溫帶的種類反而比熱帶者為多,幾乎佔了所有種類的三分之二.如果昆蟲在熱帶與寒 溫帶的比例,與鳥類及哺乳類的情形一樣,那麼未知種在熱帶和在寒、溫帶的比例為2:1,由此可將生物的種類由已知的150~180萬可推至300~500萬種.
還有一個對全球生物種類估算的更直接方法,這方法尤其適用於熱帶昆蟲的種類.它是選擇一個未經研究的地區,對其中的生物取樣,然後再計算已有多少比例的動、植物被描述過.但是這種方法會有問題:即使在一定區域內,也很難把所有的熱帶昆蟲取樣,況且鑒定和分類更是十分煩瑣的工作.另外,還必須考慮:這個取樣的位置是不是可以代表種類的分布模型.
昆蟲的種數
根據英國學者霍奇金森(I. D. Hodkinson)和凱松(D. C. Casson)在印度尼西亞蘇拉維西(Sulawesi)島上對象所做的調查,在1600種象里有63%是新種,如果這種比例也適用於所有的昆蟲,那麼在現今已知有90萬種昆蟲的情況下,昆蟲的總數約有200~300萬種.韓蒙德則用不同的方法來估計,根據他觀察英國一個已調查得十分完整地區里,22000種的昆蟲中有67種是蝴蝶.許多自然學家重視蝴蝶如同鳥類一樣,因此17500已知的蝴蝶種也算是一個比較完整的數目,事實上種類應該不會超過2萬種.如果在地球上蝴蝶與昆蟲種類所佔的比例和英國昆蟲的組成相似,則昆蟲的總數應為600萬種(22000×20000÷67).由於無法確定所調查的區域是否為昆蟲族群的典型分布,使得這種比值的方法會有內在(built-in)的誤差.
厄溫(Erwin)利用噴灑殺蟲劑的方法於巴拿馬採集甲蟲,九個月內抓到1200種甲蟲,由於他尚未完全鑒定完畢,無法利用前述的外推法來推測所有的種類,於是取而代之用以下的方法:一、必須知道從菩提樹上所採集得到昆蟲的數目,和其它樹種上的種類相比較,他推測約有20%草食性昆蟲是單食性,因此每一種樹平均有160種甲蟲棲息;二、他從棲於樹冠層甲蟲的數目推測所有昆蟲種類,如果把甲蟲占所有昆蟲種類40%的比例應用於熱帶林區樹冠層,那麼每一樹冠層上就有400種昆蟲;三、如果每種樹上有三分之二的種類棲於樹冠層上,每種樹上就有600種昆蟲.最後他舉出一個大眾較為認可的估計,地球上熱帶林區有50000種樹,乘上每種樹上有600種昆蟲,使昆蟲總數為3千萬種,當然,地球上昆蟲的實際數目比這個大得多.
有人認為厄溫所做的估算不太正確,本文作者梅(R.M. May)認為溫帶甲蟲的食性要比熱帶甲蟲的更具專一性.厄溫所謂有20%草食性昆蟲的比例,在熱帶這比例或許只有2~3%;另一方面,厄溫或許低估了棲於樹冠層以外的種類,梅認為它們應至少佔有三分之二的比例.
忠實地記錄生物歧異度的主要目的,在於解決演化和生態學上的基本問題.分類名錄可研究食物鏈接構、種類豐度、大小不同體型的生物種或總數以及生物分布的一般趨勢.
分類學家發現動物體長減少10倍,總數會增加100倍.這模式適用的動物范圍包括身長從一公分到數公尺.至於一公分以下者便不太適用,或許與這些小生物缺乏完整的紀錄有關.如把這種體型大小對種類密度的關系,經由外推法去推算至身長0.1公分左右的生物得知,陸地生物約有一千萬種(見圖二).如果分類學家能更加了解生理學、生態學及演@的因子對身長分布的影響,則這種純靠現象評估所得到的結果,將更具說服力.事實上他們在這方面的了解還不夠,所以上述的報告並未成定論.
這種大小分布的法則讓我們明了有關諾亞方舟到底有多大的問題,學者認為諾亞在方舟上無法載運所有的昆蟲,但是如果體長能減少10倍,相當於體積減少1000倍,種類便可以增加100倍,那麼問題就會轉移到運送大型動物的身上.
食物鏈的結構通常也是用來計算種類的一種方式,行光合作用的植物是構成食物鏈的最基層,如果能精確的計算每種植物所能供養的生物種類數目,那麼只要知道植物的種類便可知道所有生物的種數.然而要達到這個目的,科學家還有一大段路要走.蓋斯頓(Gaston)曾研究食物鏈,搜集了昆蟲的平均種數與群落大小、地理位置差異很大的每種植物之間的相關證據,於是發現每種植物平均約有10種昆蟲.依保守估計,維管束植物共有27萬種,因此昆蟲約有300萬種.昆蟲在已知生物種類里佔50%以上,而昆蟲的種類還尚未有完整的紀錄.
真菌的種數
英國學者哈克斯華斯(D. L. Hawksworth)提出真菌的數目至少和厄溫所認為的數目一樣多.英國真菌的已知種類有6萬9千種,與其它北歐研究做得很詳盡的地方比較,真菌的數目是維管束植物的6倍.如果全球其它地方也有相同的比例,則以27萬種維管束植物來說,那麼全球就有160萬種真菌.該數值是現今已知種數的20倍以上.
溫帶和熱帶生物種類分布的形式是不同的,真菌在熱帶要比在溫帶適應更大的植物范圍,因此真菌和植物的比例,事實上並沒有那麼高.再則,真菌和昆蟲的關系比和植物的更密切.最近調查特定熱帶區真菌的種類,發現新種約佔15~30%,比哈克斯華斯所預期的95%要低得多,這些研究還未達共識邊緣,遑論窺得未登錄種的全貌.
由於對真菌的了解不夠透澈,使我們忽略了它們是大部分生態系裡的重要角色.它們會幫助有機種類的分解,形成土壤的新成分.真菌毋庸置疑的把生物歧異度的發展具體化,首先幫助植物定植於土地上(尤其是透過共生的關系),協助維管束植物、昆蟲及其它生物的散布,在生物圈裡佔有重要的地位,實在值得重視.
線蟲和微生物的種數
在肉眼能看到的所有動物里,線蟲是最不受重視的,它們寄生在動、植物身上,在淡水和鹹水中卻營自由生活.在1860年已知只有80種線蟲,至今總數則有1萬5千種.最近的統計指出,這些只佔所有族群的一小部分而已,還有人指出生活在鹹水裡的種類更多.很少人會懷疑韓蒙德所提出線蟲至少有10萬種的想法.
肉眼看不到的生物才是地球上種類最多的,像原生動物、細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只佔已知記錄種類的5%.最近的研究指出微生物在自然族群里的種數,比在實驗室里養殖的多得多.在美國黃石公園溫泉中有一種光合細菌,其RNA有8種不同的遺傳序列型式,和實驗室中培養的12個品系(strain)的細菌完全不能配對.其中只有一種序列和一個已知細菌門相似.
生物學家查對自然界裏海洋微生物族群RNA的序列,也得到相似的結果.這些發現使分子生物學家感到十分驚訝:居然對生命形式這么簡單的普通生物知道得這么少.細菌和病毒的分類是很復雜的,因為在不同品系裡很容易交換遺傳物質,從單一個體便可復殖出一整個的族群.某些病毒每年也都有明顯的突變.因此就組成物種的基本概念來說,在微生物方面要比脊椎動物更難下定義.德國哥廷根馬克斯蒲朗克學院的M. Eigen和維也納大學P. Schuster,認為許多病毒分類的基本單位應該是「准物種」(quasispecies),這是指一組定序清楚的RNA序列.天擇乃作用於這類准物種而非病毒物種上.
微生物和線蟲對整個基因池的研究貢獻很大.有人說每一種節肢動物和每一種維管束植物,至少都各有一種專一性的寄生性線蟲、原生動物、細菌和病毒與之共生.果真如此,那麼它們的數目將激增5倍,使總數超過一億.
從種、屬、科、目、綱到門,分類階層愈往上走遺傳變異愈大.例如:在已知種類裏海洋生物所佔比例不到15%,但是卻涵蓋了90%以上的綱和門,因此海洋生物的歧異度要比陸生生物為高.

㈢ 宇宙萬物都是由原子構成,為何只有人能夠產生意識

其實人的意識都是源自於人的大腦,人腦有大約860億個神經元,神經元之間可以自由地傳導人信息,在這些信息在傳輸的過程中就形成了所謂的意識。

即便現代醫學已經很發達了,但是腦神經學科卻還在起步階段,科學家也被這個問題所困惑,無論怎麼樣都找不出一個滿意的答案,或許只有在很久之後的將來我們才能一窺人體的奧秘,來解答這個非常困難的問題。

㈣ 人體內有多少原子

氧 65 %
碳 18 %
氫 10 %
氮 3 %
鈣 1.5 %
磷 1.0 %
剩下的微量元素影響比較小,就不算進去了,那麼這些元素的平均原子量就是14.04,簡單點就算作14吧,那就意味著人體平均每個原子質量是2.33e-26kg,對應於每千克體重有4.29e25個原子,這樣算的話,一個體重70公斤的人就擁有7e27個原子。

至於分子,其實非常難以確定,一方面,生物體內的大分子很難定義到底有幾個,比如說,結合了水分子和脂質分子的蛋白算是一個分子還是幾個分子,通過氫鍵結合到一起的DNA雙鏈算是一個分子還是兩個分子等等,無從去定義;另一方面生物體內無時不刻不在發生著化學變化,一個分子的RNA在零點零零幾秒的時間裡面就會水解成數千個單獨的鹼基,而這些鹼基有的會又跟磷酸根離子結合成ATP等小分子,有的又會進一步分解成五碳糖和磷酸根離子等更小的分子。而這些化學反應即使從統計的角度也很難去准確計量,所以有多少個分子這個問題真的是無從回答啊,我只能給出一個非常模糊的答案,人體的生物大分子如DNA,人類有約30億個鹼基對,假如DNA雙鏈算是一個分子的話,那麼這個分子大概相當於2e12道爾頓,對應到質量就是3.34e-15kg,那麼每千克純粹的人體基因組DNA就有2.99e14個分子,人體最小的分子大概是水分子吧(氫離子什麼的暫時不考慮),那麼以水分子來計算,每千克水含有3.34e25個分子,然後我們分別取10000倍和10倍作為一個估算系數(根據各種分子的大致比例估算),那麼人體每千克體重對應的分子應該在1e24~1e18個分子這個數量級范圍中。

㈤ 生物有機分子中數量最多的原子是什麼

構成生物體的四大類生物分子分別是核酸、蛋白質、糖和脂質,其中核酸和蛋白質中氫原子的平均個數一般接近碳原子的2倍,而糖類中不飽和鍵很少,所以氫原子的比例更高。只有脂質例外,因為脂質分子中含有相當多的不飽和鍵,造成氫原子的比例大幅下降,遠不及碳原子數目。但是脂質在生物體中雖然起著巨大的作用,但是含量不是很高,除了某些嚴寒地帶的動物出於保暖需求例外。因此,生物體中,單說原子數目,以氫原子為最高。

㈥ 地球上已知的動物有多少種

據動物學家統計,目前地球上已知的動物大約有150萬種。動物可以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脊椎動物身體背部都有一根由許多椎骨組成的脊柱,一般個體型較大。而無脊椎動物的身體沒有脊柱,大多數個體很小,但種類卻很多,占整個動物種數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如蒼蠅、蚊子、螞蚱、蝴蝶等昆蟲都是無脊椎動物。
脊椎動物又可分為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獸類五大類群。魚類是脊椎動物中最多的一個類群,包括海水魚和淡水魚共有25000~30000種,如鯉魚、黃花魚等。兩棲類有2000餘種,如青蛙等。爬行類有3000餘種,如蛇、龜、鱷魚等。鳥類有9000種,如鴿子、麻雀。獸類有4500多種,如馬、牛、獅子、虎等。世界上還有許多種動物還有未被發現呢。
至今還沒有人知道,究竟地球上有多少種生物。這答案的揭曉與我們維護生物多樣性的努力息息相關,同時也能解決演化與環境管理的重大問題。

雖然我們研究分類學已有250年以上的歷史,但是對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種生物仍是眾說紛紜,從300~3000萬種都有人提出。由於缺乏集中管理、計數的機構,迄今甚至無人知道已知種類的確切數字。

許多野外的棲所正迅速遭到破壞。因此了解物種的種類及分布,據以提供合理的方式來進行保育,是保護現存種類的最佳方法之一。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在道義上理應維護我們居住的環境,並且把它完整地留給下一代。

英國的環境保護學者,曾向政府當局要求加強了解生態系裡種類消長的情形。這些要求包括對生物群聚間的種類和穩定性有基本的認識。由於大氣層里的含氧量最初是生物體所產生的,可見生態系和大氣層的關系非常密切,所以研究生態系裡種類穩定的情形,當有助於預測地球的氣候。

為了實用上的目的去計算和整理有關種的資料,也是十分令人關心的問題,因為有為數不少的葯劑都是從植物體提煉出來的。還有很多營養價值很高的果物和根菜類尚未開發成功,一旦成功即可提高全球食物的供應量。研究人員正不斷嘗試從自己所熟識的作物里去找尋地理變異的品系,經由選擇性的交配和基因工程操作,可以從這些作物中找到產量更高、抗病力更強的種類。近代由於實行密集農業,使田間作物種類的歧異度降低,同時也降低了作物對病害和氣候變化的應變能力。

鳥類、哺乳類的種數

把有機世界視為一個井然有序的系統,可追溯到亞里士多德的時代。命名並記錄物種的工作稱為分類學,肇始於瑞典的自然學家林奈(C. Linnaeus,見圖一)。1758年他在《自然系統》第十版里,共記錄了9千種動、植物的種類,此後分類學家便得以描述不同的種類。到目前為止,凡是外表亮麗的種類仍是人們注目的焦點,科學家幾乎已將這些種類記錄殆盡。例如:在《自然系統》第十版出版後不到一百年內,便已完成4500種鳥類的紀錄,這是現今已知種類的半數。現在每年所能發現鳥類的新種也只有3~5種;至於哺乳類則有4千種的紀錄,現在每年約可發現1新屬和20新種,在現今發現的種類當中,約有一半是真正的新種(大部分是囓齒類、蝙蝠或地鼠),其餘則是根據現代生化上的新證據,對舊種重新分類。

除了鳥類和哺乳類以外,其它生物增加的速度都呈現不同的型式,在十九世紀中葉,蜘蛛類和甲殼類種類增加的速度很快,隨即沈寂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一直到近幾十年來才又稍微增加。根據大英博物館韓蒙德(P. M. Hammond)指出,從1978~1987十年間鳥類每年的增加速率是0.05%,而昆蟲、蜘蛛、真菌和線蟲則分別為0.8%、1.8%、2.4%和2.4%。

發現不同生物的速率和從事研究分類學家人數的多寡有關,正確的數據很難估算。不過根據對澳洲、美國和英國研究者做個概略的估算得到:如果N代表研究四足類每一種動物的平均分類學家的數目,那麼每一種魚有0.3N的分類學家在從事研究工作,無脊椎動物則在0.02~0.04N之間。北美洲有1萬位分類學家,全世界則約有3萬人。

總的來說,每種已登錄的植物受到分類學家青睞的人數是動物的2倍。就動物界來說,平均而言,對脊椎動物進行分類的數目比植物的多了10倍;而對無脊椎動物所做的則比植物少了10倍。分類學家分布的情形和生物種類數目的多寡,並沒有絕對的關系存在,例如:只有4%的分類學家在生物歧異度(diversity)很高的拉丁美洲和撒哈拉南方工作。

由於缺乏生物種的信息中心機構,使得編纂一份完整的分類學目錄顯得困難重重。在分散各地的機構里,這些紀錄只靠一些老式的檔案卡保存著,沒有正式計算有多少已知的物種被命名。科學家對星球的認識和花費比對生物來得多,他們了解宇宙里有關原子的數目,也比生物物種的數目更清楚。

根據比較可靠的估計,分類學家已經鑒定出150~180萬種的生物,這和所有生物的種類數目比較起來還是相差很多。根據最保守的估計,所有生物的種類最少也有300萬種,這么多的種類很難在適當時間內以現在的方法來完整地描述、記錄。

估計生物種數的方法

某些人利用外推法(extrapolation)來估計生物的種數,這種方式會隨著統計的方法不同而有出入。在最近的研究里,將生物分為幾個大類,再以種類發現的曲線圖與統計上的投影法結合,估計大約有600~700萬的生物種。

另一方法是利用每個分類群里各個專家的估計值加起來,得到有500萬種的數據。在研究得比較透澈的鳥類及哺乳類里,分布於熱帶的種類約為溫帶的2倍;但是在昆蟲里從已知的種類里發現,寒、溫帶的種類反而比熱帶者為多,幾乎佔了所有種類的三分之二。如果昆蟲在熱帶與寒 溫帶的比例,與鳥類及哺乳類的情形一樣,那麼未知種在熱帶和在寒、溫帶的比例為2:1,由此可將生物的種類由已知的150~180萬可推至300~500萬種。

還有一個對全球生物種類估算的更直接方法,這方法尤其適用於熱帶昆蟲的種類。它是選擇一個未經研究的地區,對其中的生物取樣,然後再計算已有多少比例的動、植物被描述過。但是這種方法會有問題:即使在一定區域內,也很難把所有的熱帶昆蟲取樣,況且鑒定和分類更是十分煩瑣的工作。另外,還必須考慮:這個取樣的位置是不是可以代表種類的分布模型。

昆蟲的種數

根據英國學者霍奇金森(I. D. Hodkinson)和凱松(D. C. Casson)在印度尼西亞蘇拉維西(Sulawesi)島上對象所做的調查,在1600種象里有63%是新種,如果這種比例也適用於所有的昆蟲,那麼在現今已知有90萬種昆蟲的情況下,昆蟲的總數約有200~300萬種。韓蒙德則用不同的方法來估計,根據他觀察英國一個已調查得十分完整地區里,22000種的昆蟲中有67種是蝴蝶。許多自然學家重視蝴蝶如同鳥類一樣,因此17500已知的蝴蝶種也算是一個比較完整的數目,事實上種類應該不會超過2萬種。如果在地球上蝴蝶與昆蟲種類所佔的比例和英國昆蟲的組成相似,則昆蟲的總數應為600萬種(22000×20000÷67)。由於無法確定所調查的區域是否為昆蟲族群的典型分布,使得這種比值的方法會有內在(built-in)的誤差。

厄溫(Erwin)利用噴灑殺蟲劑的方法於巴拿馬採集甲蟲,九個月內抓到1200種甲蟲,由於他尚未完全鑒定完畢,無法利用前述的外推法來推測所有的種類,於是取而代之用以下的方法:一、必須知道從菩提樹上所採集得到昆蟲的數目,和其它樹種上的種類相比較,他推測約有20%草食性昆蟲是單食性,因此每一種樹平均有160種甲蟲棲息;二、他從棲於樹冠層甲蟲的數目推測所有昆蟲種類,如果把甲蟲占所有昆蟲種類40%的比例應用於熱帶林區樹冠層,那麼每一樹冠層上就有400種昆蟲;三、如果每種樹上有三分之二的種類棲於樹冠層上,每種樹上就有600種昆蟲。最後他舉出一個大眾較為認可的估計,地球上熱帶林區有50000種樹,乘上每種樹上有600種昆蟲,使昆蟲總數為3千萬種,當然,地球上昆蟲的實際數目比這個大得多。

有人認為厄溫所做的估算不太正確,本文作者梅(R.M. May)認為溫帶甲蟲的食性要比熱帶甲蟲的更具專一性。厄溫所謂有20%草食性昆蟲的比例,在熱帶這比例或許只有2~3%;另一方面,厄溫或許低估了棲於樹冠層以外的種類,梅認為它們應至少佔有三分之二的比例。

忠實地記錄生物歧異度的主要目的,在於解決演化和生態學上的基本問題。分類名錄可研究食物鏈接構、種類豐度、大小不同體型的生物種或總數以及生物分布的一般趨勢。

分類學家發現動物體長減少10倍,總數會增加100倍。這模式適用的動物范圍包括身長從一公分到數公尺。至於一公分以下者便不太適用,或許與這些小生物缺乏完整的紀錄有關。如把這種體型大小對種類密度的關系,經由外推法去推算至身長0.1公分左右的生物得知,陸地生物約有一千萬種(見圖二)。如果分類學家能更加了解生理學、生態學及演@的因子對身長分布的影響,則這種純靠現象評估所得到的結果,將更具說服力。事實上他們在這方面的了解還不夠,所以上述的報告並未成定論。

這種大小分布的法則讓我們明了有關諾亞方舟到底有多大的問題,學者認為諾亞在方舟上無法載運所有的昆蟲,但是如果體長能減少10倍,相當於體積減少1000倍,種類便可以增加100倍,那麼問題就會轉移到運送大型動物的身上。

食物鏈的結構通常也是用來計算種類的一種方式,行光合作用的植物是構成食物鏈的最基層,如果能精確的計算每種植物所能供養的生物種類數目,那麼只要知道植物的種類便可知道所有生物的種數。然而要達到這個目的,科學家還有一大段路要走。蓋斯頓(Gaston)曾研究食物鏈,搜集了昆蟲的平均種數與群落大小、地理位置差異很大的每種植物之間的相關證據,於是發現每種植物平均約有10種昆蟲。依保守估計,維管束植物共有27萬種,因此昆蟲約有300萬種。昆蟲在已知生物種類里佔50%以上,而昆蟲的種類還尚未有完整的紀錄。

真菌的種數

英國學者哈克斯華斯(D. L. Hawksworth)提出真菌的數目至少和厄溫所認為的數目一樣多。英國真菌的已知種類有6萬9千種,與其它北歐研究做得很詳盡的地方比較,真菌的數目是維管束植物的6倍。如果全球其它地方也有相同的比例,則以27萬種維管束植物來說,那麼全球就有160萬種真菌。該數值是現今已知種數的20倍以上。

溫帶和熱帶生物種類分布的形式是不同的,真菌在熱帶要比在溫帶適應更大的植物范圍,因此真菌和植物的比例,事實上並沒有那麼高。再則,真菌和昆蟲的關系比和植物的更密切。最近調查特定熱帶區真菌的種類,發現新種約佔15~30%,比哈克斯華斯所預期的95%要低得多,這些研究還未達共識邊緣,遑論窺得未登錄種的全貌。

由於對真菌的了解不夠透澈,使我們忽略了它們是大部分生態系裡的重要角色。它們會幫助有機種類的分解,形成土壤的新成分。真菌毋庸置疑的把生物歧異度的發展具體化,首先幫助植物定植於土地上(尤其是透過共生的關系),協助維管束植物、昆蟲及其它生物的散布,在生物圈裡佔有重要的地位,實在值得重視。

線蟲和微生物的種數

在肉眼能看到的所有動物里,線蟲是最不受重視的,它們寄生在動、植物身上,在淡水和鹹水中卻營自由生活。在1860年已知只有80種線蟲,至今總數則有1萬5千種。最近的統計指出,這些只佔所有族群的一小部分而已,還有人指出生活在鹹水裡的種類更多。很少人會懷疑韓蒙德所提出線蟲至少有10萬種的想法。

肉眼看不到的生物才是地球上種類最多的,像原生動物、細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只佔已知記錄種類的5%。最近的研究指出微生物在自然族群里的種數,比在實驗室里養殖的多得多。在美國黃石公園溫泉中有一種光合細菌,其RNA有8種不同的遺傳序列型式,和實驗室中培養的12個品系(strain)的細菌完全不能配對。其中只有一種序列和一個已知細菌門相似。

生物學家查對自然界裏海洋微生物族群RNA的序列,也得到相似的結果。這些發現使分子生物學家感到十分驚訝:居然對生命形式這么簡單的普通生物知道得這么少。細菌和病毒的分類是很復雜的,因為在不同品系裡很容易交換遺傳物質,從單一個體便可復殖出一整個的族群。某些病毒每年也都有明顯的突變。因此就組成物種的基本概念來說,在微生物方面要比脊椎動物更難下定義。德國哥廷根馬克斯蒲朗克學院的M. Eigen和維也納大學P. Schuster,認為許多病毒分類的基本單位應該是「准物種」(quasispecies),這是指一組定序清楚的RNA序列。天擇乃作用於這類准物種而非病毒物種上。

微生物和線蟲對整個基因池的研究貢獻很大。有人說每一種節肢動物和每一種維管束植物,至少都各有一種專一性的寄生性線蟲、原生動物、細菌和病毒與之共生。果真如此,那麼它們的數目將激增5倍,使總數超過一億。

從種、屬、科、目、綱到門,分類階層愈往上走遺傳變異愈大。例如:在已知種類裏海洋生物所佔比例不到15%,但是卻涵蓋了90%以上的綱和門,因此海洋生物的歧異度要比陸生生物為高。

㈦ 人身體上的原子和動物身上的一樣嗎

您好!關於這個人和動物原子的問題:這個比較多猩猩,猴子什麼的靈長類動物大概都差不多。你可以再去網路的詞條或維基上有關人的詞條上再查一查,做個比較就更加明白了。

㈧ 構成不同物體的原子一樣嗎動植物是不是由原子構成的

第一問:不一定
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構成的,但兩種物質不同。但大部分物體都有不同中原子構成
第二問:動植物是由細胞構成,但生物體內含有各種元素,如:鈣鋅等

㈨ 都說核輻射很可怕,世界有哪些動物不怕核輻射呢

據一些科學家說,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戰來臨,即使我們人類能夠享受避免核武器爆炸傷害的特權,那也一定是一場毀滅天地的熱核戰爭。但是很難避免放射性威脅。到時候,人類文明很有可能不僅是人類,整個地球的生物都因為放射性而滅絕。但是,核輻射的威脅比核武器爆炸對生命更大,科學家們在地球上發現了這三種生物,它們的生命結構非常簡單,但核武器卻絲毫不害怕。其中一種生物甚至被帶到太空,成功地停留在月球上。這是怎麼回事?

該小組模擬了一個由兩個Dsup分子和DNA組成的系統,該系統由超過75萬個原子組成,需要在超級計算機上「每天」運行。「每個原子的運動方程需要求解5000萬次,才能得到持續100納秒的模擬。」Minguez-Toral說。研究人員表示,根據模擬系統中所有蛋白質原子和靜電的相互作用,Dsup蛋白質本質上是無序的,柔韌性強,可以調整結構以適應DNA的形狀。

㈩ 動物與植物體內各種化學元素的比較

動物與植物雖然營養方式不同,但在化學組成上卻十分相近。目前已知的109種化學元素中,動植物體內已發現60多種,其中絕大多數元素分布於元素周期表中第Ⅰ族和第Ⅷ族,多數處於第1~4周期內,原子序數較小,是比較輕的元素。這些元素中,以 C、H、O、N含量最多,占總量 95%以上。礦物元素的含量較少,約佔5%。

構成動植物體的化學元素並非都游離存在,絕大部分構成復雜的有機和無機化合物。

一、動物體的化學成分

動物體的化學成分依動物種類、年齡、體重、營養狀況不同而不同,見表1-1。

(一)水分 動物體內水分含量隨年齡的增加而大幅度降低。以牛為例,胚胎期含水分高達95%,初生犢牛含水75%~80%,5月齡幼牛含水66%~72%,成年牛體內含水僅40%~60%,相對穩定。動物體內水分隨年齡增長而大幅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由於體脂肪的增加。從表1-l可以看出:瘦閹牛體內含脂肪12%,含水64%;肥閹牛體內含脂肪41%,含水43%。又如豬從體重8kg至100kg,水分從73%下降到49%,脂肪則從6%上升到36%。由此可見動物體內水分和脂肪的消長關系十分明顯。

水分是動物體成分之一,不同器官和組織因機能不同,水分含量亦不同。血液含水分90%~92%,肌肉含分水72%~78%,骨骼組織含水分約45%,牙齒琺琅質含水分僅5%。

(二)有機物質 脂肪和蛋白質是動物體內兩種重要的有機物質。動物體內碳水化合物含量極少。

蛋白質是構成動物體各組織器官重要的組成成分。動物體內各種酶、抗體、內外分泌物、色素以及對動物有機體起消化、代謝、保護作用的一些特殊物質多為蛋白質。動物體內的蛋白質是由各種氨基酸按一定順序排列構成的真蛋白質。

動物種類不同體內的脂肪含量不同。一般說來,豬體脂肪貯量最高,牛、羊次之,雞、兔、魚等動物體內脂肪貯量較少。脂肪的含量與營養水平、採食量密切相關。同一種動物用高營養水平,特別是高能量水平飼喂,體脂的貯量則高。動物隨年齡和體重的增加,體脂肪和水分含量呈顯著負相關(r=-0.89)。動物生產上分割脂肪組織含脂肪30%~90%。分割肌肉組織含脂肪較少。如豬的肌肉組織含脂肪約20%;雞的胸肌組織含脂肪不足20%;大理石狀的牛腰肉含脂肪15%~20%。

動物體內碳水化合物含量少於1%,主要以肝糖原和肌糖原形式存在。肝糖原約占肝鮮重的2%~8%,總糖原的15%。肌糖元約占肌肉鮮重的0.5%~1%,總糖原的80%。其他組織中糖原約佔5%。葡萄糖是重要的營養性單糖,肝、腎是體內葡萄糖的貯存庫。

(三)灰分(礦物質) 動物體內灰分主要由各種礦物質組成,其中鈣、磷佔65%~75%。90%以上的鈣、約80%的磷和70%的鎂分布在動物骨骼和牙齒中,其餘鈣、磷、鎂則分布於軟組織和體液中。據18頭不同年齡的閹牛空體成分(除去消化道內容物)分析,主要礦物元素平均百分含量為:Ca 1.33、P 0.74、Mg 0.04、Na 0.16、K 0.19、Cl 0.11、S 0.15。

除以上礦物元素外,含量僅為動物體十萬分之幾至千萬分之幾的 Fe、 Cu、Zn、Mn、CO、Se、Mo、F、Cr、Ni、V、Sn、St、As等15種元素,是動物必需的微量元素。Ba、Cd、Sr、Br等元素是否必需,尚無定論。另外還有一些元素在動物體內存在,但生理作用不了解,它們是動物所必需的還是因環境污染而進入動物體內的,尚待進一步研究。

(四)動物活體成分的估計 動物總體成分的分析,是研究動物營養經常要進行的一項工作。鑒於動物總體成分分析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不少學者進行了大量研究,簡化分析程序,獲得了一定成效。

根據動物活體成分構成規律,動物總體重=水分重+脂肪重+脫脂干物質重。水分與脂肪含量呈顯著負相關。脫水和脫脂干物質中,蛋白質和灰分含量又相對穩定(表1-2)。因此估計動物的活體成分只需要測出體脂肪或水分含量,即可估測活體其他成分。有人認為用相對密度法可以測定動物活體脂肪含量;用各種染料(如 evans藍染料)或氧化氘(deuterium oxide)或氚(tritium)等作標記物,靜脈注射,然後測定該化合物在動物體內的稀釋量,由此估計動物體內水分含量。以牛為例,經測定水分和脂肪存在如下關系:

y=355.9+0.36x-202.9logx

式中:y為脂肪含量(%),X為水分含量(%)

蛋白質和灰分含量分別可按占無脂干物質的80.3%和19.7%計算。

其他動物活體成分的估計,也有類似的推算公式。

二、植物體的化學成分

表l-2上列出了植物及其各部位的化學成分。植物不同部位,化學成分相對比例變異較大。植物整體水分含量隨植物從幼齡至老熟,逐漸減少。碳水化合物是植物的主要組成成分。碳水化合物分為粗纖維和無氮浸出物。粗纖維是植物細胞壁的構成物質,在植物莖桿中含量較高。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的含量隨植物種類不同差異很大。如豆科植物含蛋白質較多,牧草特別是豆科牧草含礦物質相對較多。一般說來,動物體內蛋白質含量較高,植物體內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

植物不同部位的成分差異較大。植物成熟後,將大量營養物質輸送到籽實中貯存,因而籽實中蛋白質、脂肪和元氮浸出物含量皆高於莖葉,粗纖維含量則低於莖葉。如玉米籽實和玉米秸的成分差異較大(表1-2)。植物葉片是製造養分的主要器官,葉片中蛋白質、脂肪、無氮浸出物含量比莖稈高,粗纖維則比莖稈低。如表1-2中苜蓿葉與苜蓿莖相比,成分差異較大。動物生產上,葉片保存完整的飼料植物營養價值也相對較高。

三、動植物體組成成分的比較

19世紀初期,科學工作者利用化學分析方法對動植物體化學成分進行研究,並作了比較,發現二者所含化學元素種類基本相同,數量略有差異。植物因種類不同,化學元素含量差異很大。不同種類動物體化學元素含量差異不顯著。無論植物或動物所含化學元素,皆以氧為最多,碳和氫次之,鈣和磷較少。動物體內的鈣、磷、鈉含量,大大超過植物,鉀含量則低於植物。其他微量元素的含量,相對較穩定。植物則受土壤、肥料、氣候條件和收、貯存時間等因素影響而變化。

動物從飼料中攝取由各種化學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後,在體內代謝過程中,經一系列化學變化合成特定的無機和有機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構成機體組織的成分,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水和礦物質;第二類是合成或分解的中間產物,如氨基酸、脂肪酸、甘油、氨、尿素、肌酸等;第三類是生物活性物質,如酶、激素、維生素和抗體等。比較這些化合物可以看出,植物性飼料與動物體化學成分間有以下幾方面的差異。

(一)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植物體的結構物質和貯備物質。植物體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分布比較集中,如芸苔屬植物根的液泡中葡萄糖含量較高,甘蔗、甜菜等莖中蔗糖含量特別高。豆科籽實中棉籽糖、水蘇糖含量高。塊根塊莖和禾穀類籽實干物質中澱粉等營養性多糖含量高達80%以上。一些木質化程度很高的莖葉、秕殼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很低。動物體內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卻少於1%,主要為糖原和葡萄糖。

結構性多糖主要分布於根莖葉和種皮中,主要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和果膠等,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組成物質。不同種類、不同生長階段的植物,細胞壁組成物質的種類和含量不同。纖維素含量約佔20%~40%,也可高達60%;半纖維素含量約10%~20%;果膠約1%~10%;木質素是植物生長成熟後才出現在細胞壁中的物質,約佔5%~10%。動物體內完全不含這一類物質。

(二)蛋白質 蛋白質是動物體的結構物質。構成動植物體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相同,但植物體能自身合成全部的氨基酸,動物體則不能全部合成,一部分氨基酸必須從飼料中獲得。用飼料常規分析法獲得的飼料粗蛋白質還含有部分非蛋白質性的含氮物,稱NPN。而動物體內的蛋白質主要是真蛋白質和少量游離氨基酸、激素和酶。

(三)脂類 脂類是動物體的貯備物質。動物體內的脂類主要是結構性的復合脂類,如磷脂、糖脂、鞘脂、脂蛋白質和貯存的簡單脂類等。動物因種類、品種、肥育程度等不同,含脂肪量差異大(表1-1)。植物種子中的脂類主要是簡單的甘油三酯,復合脂類是細胞中的結構物質,平均占細胞膜干物質一半或一半以上。此外,還含有蠟質、色素等。油料植物中脂類含量較多,一般植物脂類含量較少。

此外,植物體內水分含量變異范圍很大,成年動物體內水分相對穩定。動物體內灰分含量比植物體內多(以干物質計)。特別是鈣、磷、鎂、鉀、鈉、氯、硫等常量礦物元素的含量遠高於植物體。

閱讀全文

與動物有多少原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