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各種動物的正常體溫
但是有些動物的體溫,會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改變,這類動物被稱為冷血動物。它們包括昆蟲、蛇類
、青蛙、魚、蜥蜴和龜等。冷血動物的體溫,會比周圍環境低一點。
人類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攝氏度,但體溫會發生很多屬於正常范圍內的變化。比方說,人的體溫在早
晨4點時最低;皮膚的溫度比體內的溫度低。進食後的一兩小時內體溫會增高,勞動也會使體溫上升,而酒
精則會降低人體的溫度。
動物的體溫有很大的差異,大象的體溫最低,是35.5℃;小鳥的體溫最高,可達42.8C。下面就根據動
物的體溫加以分類:
體溫在35到38.5℃的,有人類、猴子、騾、驢、馬、老鼠、大象。
在37.5到39.5℃的,有牛、羊、狗、貓、兔子、豬。
在40到41℃的,有龜、鵝、鴨、貓頭鷹、鵜鶘、禿鷹。
在41.5到43℃的,有鴿子、雞和常見小鳥。
動物為了維持一定的體溫必須排除體內多餘的熱。人借流汗排熱,不會流汗的則用喘息的方式排熱;如
天氣炎熱時狗喘息流口水以排熱。
『貳』 恆溫動物是指熱血動物嗎它們的體溫是多少
恆溫動物是指熱血動物,又叫溫血動物,比如鳥類和哺乳類動物,因為體溫調節機制比較完善,能在環境溫度變化的情況下保持體溫的相對穩定。溫血動物(恆溫動物)的基礎代謝率遠高於冷血動物(變溫動物)。身體的體溫調節系統保證體溫的恆定,並且能在外界環境溫度升高的狀態下排出熱量。這通常通過液體的蒸發實現,如人類的汗和狗的喘息,還有貓在夏季的舔舐。但是一些哺乳類動物其實並不是嚴格意義上恆溫的,例如在冬眠時,它們的體溫會下降10°C或更多。這樣它們就可以節省能量,可以不吃或少吃(在間或的蘇醒狀態下)的情況下度過數月的嚴冬。如刺蝟和冬眠鼠。
一般小形的動物較大形的體溫為高,晝行性動物的體溫清晨最低,到傍晚升高。但體溫調節能力高的動物(食肉類、馬、人等)一天之內體溫變幅不超過1℃。動物的體溫有很大的差異,大象的體溫最低,是35.5℃;小鳥的體溫最高,可達42.8C。人類、猴子、騾、驢、馬、老鼠、大象體溫在35到38.5℃的。牛、羊、狗、貓、兔子、豬體溫在37.5到39.5℃的。龜、鵝、鴨、貓頭鷹、鵜鶘、禿鷹的體溫在40到41℃的。鴿子、雞和常見小鳥的體溫在41.5到43℃。
有些動物的體溫,會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改變,這類動物被稱為冷血動物。它們包括昆蟲、蛇類、青蛙、魚、蜥蜴和龜等。冷血動物的體溫,會比周圍環境低一點。
『叄』 豬的體溫多少度為正常
一般豬的正常體溫為38—39.5攝氏度。
『肆』 動物的正常體溫
人類屬於「恆溫動物」類,恆溫動物還包括所有溫血動物、哺乳動物、家畜和鳥類。
但是有些動物的體溫,會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改變,這類動物被稱為冷血動物。它們包括昆蟲、蛇類、青蛙、魚、蜥蜴和龜等。冷血動物的體溫,會比周圍環境低一點。
人類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但體溫也會發生很多屬於正常范圍內的變化。比方說:人的體溫在上午4點時最低;皮膚的溫度比內部溫度低;進食後的一兩小時內體溫會增高;勞動會使體溫升高;酒精則會降低體內溫度。
動物的體溫有很大的差距,大象的體溫最低,是35.5℃;小鳥的體溫最高,可達42.8℃。下面就根據動物的體溫來加以分類。
35—38.5℃:人類、猴子、騾、驢、馬、老鼠、大象。
37.5—39.5℃:牛、羊、狗、貓、兔子、豬。
40—41℃:龜、鵝、鴨、貓頭鷹、鵜鶘、禿鷹。
41.5—43℃:鴿子、雞和其他常見的小鳥。
動物為了維持一定的體溫必須排除體內多餘的熱,人能借流汗排熱。不會流汗的動物則必須用喘息的方法排熱,因此天氣很熱時,常會看到狗喘息不已
『伍』 動物的體溫是多少
當你用手摸雞或哺乳動物的身體時,會感到熱乎乎的,可是摸魚、青蛙或爬行類動物的身體時,卻感到冷冰冰的。前一類動物的身體因具有完善的體溫調節機制,能在環境溫度變化的情況下,保持體溫的相對穩定,所以稱為恆溫動物或溫血動物。後一類動物的體溫隨著環境溫度的改變而變化,所以叫變溫動物或冷血動物。
恆溫動物的身體保持著一定的溫度,鳥類體溫一般在37至44.6攝氏度,哺乳類動物一般為25至37攝氏度,這種不依賴環境而保持恆定的體溫與這些動物體內完善的調節機制有關。如炎熱的夏日,狗伸著長舌喘氣,因為狗的汗腺長在舌頭上,伸長舌頭有助於散發體內熱量;在嚴寒的冬季,狗又可以用自己厚厚的皮毛來抵禦嚴寒。
除鳥類、哺乳類動物以外,其他動物都是變溫動物,它們的體溫能隨著外界生活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如夏天的清晨,蛇的體溫是25攝氏度,到了烈日炎炎的中午,其體溫會猛升至40攝氏度。在氣溫變化劇烈的環境中,變溫動物也有辦法來對付過低或過高的氣溫,如青蛙到了冬天,可以不吃不喝進行冬眠,以躲過寒冷環境的影響。
『陸』 動物的體溫是怎麼分的
動物的體溫可分為恆溫和變溫兩種。恆溫動物如鳥類、哺乳類,它們維持一定體溫,常在30~40℃之間,從而不讓自己被熱浪「烤」焦或被嚴寒凍僵。恆溫動物是通過散溫和保溫結構在神經系統的調溫中樞控制下來保持恆定體溫。
鳥類和哺乳動物的體溫是恆定的,它們能夠隨外界溫度的變化而調整自身熱量的釋放,使體溫保持恆定。恆溫動物依靠自身代謝產生的能量來維持體溫。它們攝取的食物中的90%以上是用來維持體溫和進行各種生命活動的。供生長和增加體重的食物佔了不到10%。其餘的動物體溫都隨外界環境溫度的變化而改變,並且一般總低於外界溫度,這些動物被稱為變溫動物。
變溫動物的體溫隨外界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它們是利用太陽的輻射熱和細胞色素的變化來調節體溫的。有些兩棲爬行類的皮膚有特殊的色素細胞,當它縮小時,皮膚顏色變淺從而把大部分陽光反射出來,體溫則下降;當色素細胞擴張,膚色變得很深,就能大量吸收陽光,使體溫升高。兩棲類和爬行類等變溫動物,只要有充足的陽光照射就足以使體溫提高到各種活動所需的溫度上來。它們攝取的食物主要是用於生長和增加體重。
恆溫動物體溫恆定有著重要的意義:首先,體溫恆定,可以保證身體內各種化學反應速度的穩定,代謝活動才能有條不紊地進行;其次,體溫恆定的動物可以自主調節體溫,動物就能擺脫外界環境的限制。無論外界條件多麼的艱苦,恆溫動物都可以憑借自身的恆定體溫生存下去。而兩棲類、爬行類動物不能,變溫動物對外界條件要求比較苛刻,變溫動物只能依靠外界的熱量(主要是太陽輻射),來維持體溫。外界溫度變高,體溫也隨之變高,同時變得活躍。外界溫度變低,它們的體溫下降,同時也變得不活躍。變溫動物對外界溫度的依賴性很強。
『柒』 海豚的體溫是多少度
海豚的體溫是36度。
海豚是恆溫動物。不論是水溫比較低的時候,還是水溫升高的時候,海豚的體溫都能保持在一個比較穩定的范圍內。雖然它們的表皮可能摸起來是比較涼的,但它們重要的內臟以及腦部都具有恆溫性,是一種非常典型的恆溫動物。
相關說明
海豚是對海豚科(學名:Delphinidae)的一類水生哺乳動物的統稱,為小型或中型齒鯨,廣泛生活於世界各大洋,在內海及江河入海口附近的鹹淡水中也有分布,個別種類見於內陸河流。通常喜歡群居,捕食魚類、烏賊等。
海豚的軀干呈紡錘形,皮膚光滑無毛,身體矯健而靈活,善於跳躍和潛泳,是在水中行動最迅速的哺乳動物。擁有發達的聲吶系統,活動時主要依靠回聲定位功能,在水中和空氣中均有極好的聽力。鼻孔在頭頂上,用於出水換氣。
體型從1米長、30千克重(侏海豚)到9.5米長、14噸重(虎鯨)不等,形態特徵也各不相同。它們的大腦溝回復雜,記憶力良好,能在人類的訓練下學會許多動作,是智商最高的動物家族之一,有著溫和友善、活潑好動的性格,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普遍喜愛。
『捌』 常見動物正常體溫是多少
鳥類和哺乳類屬恆溫動物,體溫隨種類而異,大多在36―42℃的范圍內。一般小形的動物較大形的體溫為高,晝行性動物的體溫清晨最低,到傍晚升高。但體溫調節能力高的動物(食肉類、馬、人等)一天之內體溫變幅不超過1℃。低等哺乳動物的體溫一般較低,可隨外界溫度或活動狀態有顯著的變化,這種狀態稱為變溫性(heterothermism heterothermy)。恆溫動物的特徵是產熱的能力大,具有毛、羽和皮下脂肪等的隔熱構造,體溫調節的能力發達,能隨體內外的溫度條件通過產熱或散熱進行調節。在正常的體溫下,恆溫動物的物質代謝效率最高,而當體溫超越正常的范圍時諸機能就會顯著地失調甚至招來致命的結果。恆溫性是體內平衡調節的典型特徵,能獲得這種性能的動物其分布范圍就能擴大,可一年四季進行活動。不過在極端嚴寒的季節或食物不足時,由於體溫保持困難,有的就採取冬眠的方式以適應這種環境的變化。
變溫動物不需要用自己的能量來取暖或降溫,相比恆溫動物,同樣重量的變溫動物只需要 1/10-1/3 的能量過活,因此也只需要相對少的食物。因為它們比較容易積儲足夠的能量,變溫動物繁殖期也比較短。冷血的優勢:可以在外界環境或食物供給情況變化較大的條件下存活。因為它們只需要較少的能量來維持體溫和生理機能。食物中得來的能量可以更多的用於生長。因此冷血動物把食物轉化為身體生長的效率比恆溫動物高。
變溫動物沒有體內調溫系統的動物,自身體內不能恆溫(不能恆定體溫)要通過照射太陽等方式來保持體溫的,或者以行動來調節體溫。所以變溫動物一般不在夜間活動。如蛇、鱷魚等較大的冷血動物早上需要曬太陽以使體溫升高,這樣他們才能活動,因此它們幾乎都是白天活動,夜間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