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什麼是腔腸動物

什麼是腔腸動物

發布時間:2022-05-19 05:51:19

『壹』 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的主要特徵分別是什麼

主要特徵: 腔腸動物 有口無肛門,體表有刺細胞,身體輻射對稱。 扁型動物 :有口無肛門,身體呈兩側對稱,背覆扁平。 對比兩者的特徵: 1、扁形動物出現兩側對稱的體形,而腔腸動物為輻射對稱 2、扁形動物只有兩胚層,腔腸動物出現了中胚層. 3、神經系統上,扁形動物的神經細胞逐漸向前集中,形成「腦」,比腔腸動物高級,舉例論證: 腔腸動物:水螅、水母、珊瑚蟲、海葵、海蜇 扁形動物:血吸蟲、豬肉絛蟲、三角渦蟲。

『貳』 常見的腔腸動物有什麼

常見的腔腸動物有:海葵、海蜇、水螅、珊瑚蟲等。

1、海葵(學名:Actiniaria)是一種長在水裡的食肉動物,屬於刺胞動物,六放珊瑚亞綱的一目,是一種構造非常簡單的動物,沒有中樞信息處理機構,也就是說它連最低級的大腦基礎也不具備。

2、海蜇又名水母,白皮子,主產於中國東南沿海。8~9月間,海蜇常成群浮游於海面,有時被沖擊而擱淺在海灘,捕撈時,先用長標刺穿其傘體,然後用網捕獲。

3、水螅(學名:Hydra),腔腸動物,身體圓筒形,褐色,口周圍有觸手,是捕食的工具,體內有一個空腔。多細胞無脊椎動物,包含有無芽體(Bud)、精巢(Testes),多見於海中,少數種類產於淡水,附著在池沼,水溝中的水草或枯葉上。

4、珊瑚綱中多類生物的統稱。身體呈圓筒狀,有八個或八個以上的觸手,觸手中央有口。多群居,結合成一個群體,是一種海生圓筒狀腔腸動物,食物從口進入,食物殘渣從口排出,它以捕食海洋里細小的浮游生物為生。

相關介紹:

刺胞動物門(Cnidaria)又稱刺細胞動物門,過去稱為腔腸動物門(Coelenterata),因為它的含義適用於刺胞動物及櫛水母動物,所以現多已廢棄不用。刺胞動物體呈輻射或兩輻射對稱,僅具二胚層,是最原始的後生動物。

體壁由外胚層、內胚層和中膠層組成。內胚層圍成身體的整個內腔稱消化循環腔,腔腸一端為口,他端閉塞,無肛門。體壁中有刺細胞。腔腸動物的骨骼主要為外骨骼,具有支持和保護功能。多由幾丁質、角質和石灰質構成。

在很多珊瑚蟲中具有骨針或骨軸,它們存在於中膠層,或突出於體表面。有無性和有性兩種生殖方式,並往往出現在同一種的生活史中,即水螅型世代用無性出芽生殖方式產生水母型世代,而水母型個體脫離母體,長大成熟以後,又以有性生殖方式產生水螅型個體。

兩個世代互相交替完成整個生活史。約1萬種,可分為:水螅蟲綱、缽水母綱和珊瑚蟲綱3綱,一般認為水螅蟲綱是最原始的。絕大部分海產,只有少數種類產於淡水,以熱帶和亞熱帶海洋的淺水區最豐富。較小種類可作魚類食餌,珊瑚骨骼(如紅珊瑚)可作工藝品,古珊瑚和現代珊瑚可形成儲油層,海邊的珊瑚礁可作天然海堤。

海蜇鹽漬後成為食品,有些種類可作葯用;有些浮游水母類可作為海流指示生物;但是,有些大型水母(如霞水母、根口水母)在大量出現時,會阻塞或破壞漁網,有的海葵混於漁獲物中,人食後中毒致死。

刺胞動物除極少數種類為淡水生活外,絕大多數種均為海洋生活,多數在淺海,少數為深海種,現存約11000種,分為3個綱:水螅綱(Hydrozoa)、缽水母綱(Scyphozoa)、珊瑚綱(Anthozoa)。

『叄』 腔腸動物有什麼特徵

刺胞動物不僅有細胞分化,而且開始分化出簡單的組織。刺胞動物的體壁由外胚層、內胚層和兩層細胞之間的中膠層構成。外胚層有4種細胞:上皮肌肉細胞、腺細胞、間細胞、刺細胞。

刺胞動物都是肉食性的,以浮游生物,小的甲殼類、多毛類甚至小的魚類為食。由於食物的機械刺激和化學刺激,引起水螅類動物伸長觸手,並放出刺絲囊以纏繞、麻痹、毒殺捕獲物,再將食物送入口中。

腔腸動物的組成及功能:

1、外皮肌細胞

位於外胚層,具有保護與運動的機能。

2、內皮肌細胞(又名消化細胞)

位於內胚層,具有消化與運動的機能。

3、腺細胞

多在內胚層中散布, 能分泌消化酶到消化循環腔中,執行細胞外消化的功能;外胚層腺細胞不常見, 但是水螅基盤的外胚層細胞幾乎都是腺細胞,可以分泌粘液供附著之用。

4、間細胞

內外胚層均有分布,但外胚層相對較多;間細胞是小圓形的、未曾分化的細胞,具有分化成其它各種細胞潛能。

5、刺細胞和刺絲囊

刺細胞是腔腸動物所獨有的,因此也是本門動物最主要特徵之一。由間細胞所形成,一般產生於外胚層,特別是在觸手上;但某些腔腸動物,內胚層也具有,如海月水母、海葵。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 腔腸動物

『肆』 腔腸動物代表是什麼

在茫茫大海中,小小的珊瑚蟲要營造一座珊瑚大樓,提供給海里的小魚安家棲身。這個宏偉規劃馬上得到所有珊瑚蟲的響應。他們捐獻自己的遺體,用自己堅硬的石灰質骨骼聚沙成塔,壘起了一座壯麗的大廈——這就是大海里的珊瑚礁。

珊瑚蟲也叫珊瑚,是生活在熱帶海洋里的一種小動物,它們過著大家庭的生活,能分泌出角質或石灰質的骨骼。千千萬萬個珊瑚蟲不斷地分泌出石灰質,當它們死後,骨骼就堆積起來,形成了色彩絢麗的珊瑚或珊瑚礁,把海底世界建造成了一個美麗的大花園,因此被人們稱為「海底公園的建造師」。

珊瑚長得像個胖乎乎的小口袋,口袋頂部有口,口的周圍長滿了帶有絨毛的觸手,觸手上的刺細胞能反射出有毒的刺絲。

盡管珊瑚是動物,但它們卻是不動的靜物。珊瑚生在哪裡,就待在哪裡;上一代怎麼生活,下一代也怎麼生活。珊瑚作為一種不會移動的動物是怎樣覓食的呢?

珊瑚主要以海洋中的浮游動物為食,它的那些觸手伸向四面八方,觸手上生著很多有毒的刺細胞和粘液,每當水流把浮游動物帶到它面前時,這些觸手就迅速把浮游動物粘住,刺細胞放出毒液把「俘虜」麻醉,然後送入消化腔消化吸收。

另外,珊瑚並不是一種單純的食肉動物,在珊瑚的「肝里」生活著一種單細胞藻類——蟲黃藻。這種單細胞植物也是珊瑚重要的營養源,它把自身製造合成有機物(如澱粉、脂肪體等)排出體外並被珊瑚吸收。蟲黃藻是一種藉助於顯微鏡才能觀察到的單細胞藻類,它生活珊瑚被稱為「海洋玉樹」在珊瑚內胚層的細胞內,與珊瑚過著和睦相處的生活。蟲黃藻還是珊瑚呼吸所需氧氣的輸送者呢!同時,這些蟲黃藻能使珊瑚呈現出五彩繽紛的色澤,珊瑚也因此被稱為「海洋玉樹」。

珊瑚是一種非常嬌氣的海洋動物,它對生活條件有很高的要求呢!珊瑚生存的水溫不能低於18℃,不能高於36℃;水質要清澈透明,以保證光照充足。

珊瑚是海洋中不可缺少的生物,珊瑚礁能有效阻止海水侵襲海岸,並為許多海洋生物提供優良的生存環境。

『伍』 腔腸動物分哪幾個綱,各綱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分為七綱,分別是珊瑚綱,缽水母綱,十字水母綱 ,立方水母綱,Polypodiozoa,水螅綱 ,Trilobozoa (已滅絕)。

1、珊瑚綱主要特徵:

(1)只有水螅型,無水母型。構造較水螅綱水螅復雜。

(2)身體呈八分或六分的兩輻射對稱。

(3)生殖腺來自內胚層。

(4)內外胚層均有刺細胞。

(5)肌肉發達,中膠層中有細胞存在。

(6)多數種類形成群體,可分泌鈣質骨骼。

(7)多生活在暖水淺海。

2、缽水母綱主要特徵:

(1)全海產,多為大型的水母。

(2)大部分種類有世代交替現象。

(3)水母型不具緣膜,結構復雜,感覺器官為觸手囊;

(4)水螅型不發達甚至消失,常常以幼蟲的形式出現。

(5)生殖腺由內胚層產生。

(6)內外胚層均有刺細胞。

3、十字水母綱主要特徵:其傘面延伸成手柄狀,端部有底板固定。傘呈杯狀,八面朝上。有8簇短的觸角,沒有觸角囊。觸須叢中只有一個感覺細胞。嘴是四邊形的。它位於傘的中心。嘴周圍有四個孔瓣。胃腔內有胃囊和隔膜板。浮游幼蟲無纖毛,爬行成蟲。

4、立方水母綱主要特徵:會主動獵食魚類,蟹類等動物。獨居。其觸手對於人體有劇毒。身體構造方面,具擬緣膜。

5、水螅綱主要特徵:螅型個體小,通常由附著用的基盤、直立的螅體組成,螅體端部有隆起的垂唇,中央為口,四周是一圈觸手,螅體外有圍鞘或裸露。群體生活的種類則分螅根、螅莖和螅體三部分。

6、Trilobozoa (已滅絕)主要特徵:

(1)身體呈輻射對稱,有的為兩輻射對稱。

(2)兩胚層和原始消化腔 。

(3)細胞出現原始的組織分化 。

(4)網狀神經系統(擴散或散漫神經系統) 。

(5)特有的刺細胞 。

(6)水螅型和水母型 。

(7)有性和無性生殖,有世代交替現象,海產種類有浮浪幼蟲期。

7、Polypodiozoa主要特徵:身體呈圓筒狀,有八個或八個以上的觸手,觸手中央有口。多群居,結合成一個群體,是一種海生圓筒狀腔腸動物,食物從口進入,食物殘渣從口排出,它以捕食海洋里細小的浮游生物為生。

『陸』 什麼是腔腸生物

腔腸動物是一類低等的多細 胞動物,由於它們沒有用來消化 食物的腸胃,而只是以一個消化 腔來完成消化功能,故名"腔腸 動物"。 常見腔腸動物有水螅、海蜇 和珊瑚等。 腔腸動物約有9000多

『柒』 什麼是腔腸動物

又稱「刺胞」動物,屬腔腸動物門,是真正的後生動物的始祖。這類動物在進化過程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所有其他後生動物都是經過這個階段發展起來的。腔腸動物體制為輻射對稱,即經過身體中軸做切面可得兩個以上的對稱面。這種體形較原始,適於固著生活或簡單運動。它的身體只有兩層細胞,即內、外兩個胚層。兩層細胞各形成形態和功能不同的細胞。細胞間有分工,它屬低等多細胞動物。在兩個胚層之間有由兩層細胞分泌的中膠層,對身體有支持作用,真水母和管水母(如僧帽水母)等的中膠層增厚,有漂浮作用。由體壁圍成的腔有消化和循環功能,成為原始的消化腔。腔腸動物沒有肛門,口兼肛門作用,吃進東西消化後的營養物質運輸到身體各處,不能消化的殘渣仍從口裡排出。外胚層和觸手上密布的刺細胞是腔腸動物所特有,所以又稱為刺胞動物。刺細胞由一個細胞核和一個刺線囊組成,刺絲囊貯有毒液,遇到其他動物時,刺絲即從囊里翻出,把毒液注入對方體內,這是腔腸動物的武器,用來攝食和御敵。腔腸動物的神經細胞不像高等動物那樣集中,而是散布在外胚層的基部成網狀,稱網狀神經。腔腸動物的種類很多,其中包括兩種基本構造的類型,水螅型即管狀的水螅體和水母型即傘形的水母體。水螅型體型適於固著生活,身體呈圓筒形,例如水螅、綠海葵和各種珊瑚蟲。它身體具有基盤的一端固著在其他物體上,另一端游離,中央具口,口的周圍有一圈觸手,用以捕捉食物。食物由口直接進入消化腔。水母型體型適於漂浮生活,身體呈傘形。例如藪枝螅的水母體,海月水母等。身體的中央軸比水螅型短,直徑加大,中膠層特別發達,形成了一個倒置的水螅型。傘形向外突出的一面稱外傘面,凹入的一面稱內傘面。傘緣具有一圈向下垂生的細小的觸手。口位於內傘面中央向外伸出的口柄的頂端,口和消化腔相通,消化腔向四周伸出輻管,輻管在傘緣和環管相聯。水螅型和水母型的基本結構是相似的,只是適應於不同的生活方式,形態上產生了相應的改變。在腔腸動物中,有些種類終生只有水螅型,如水螅和海葵等。有些種類終生只有水母型,如一些硬水母。但相當多的種類,一生中既有水螅型時期,又有水母型時期,一般水螅型時期行無性出芽生殖,產生幼水母,長成後產生卵子和精子,精、卵在水中受精發育成浮浪幼蟲,固著後長成新的水螅體。這就是世代交替現象。腔腸動物與人類關系較密切,缽水母類是經濟價值較高的一類動物,如海蜇的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和維生素B等。石珊瑚的骨骼是構成珊瑚礁和珊瑚島的主要成分。沿海地區用珊瑚建造房屋堅固耐用,經濟美觀。1972年就已發現在四種腔腸動物的提取物中有抗腫瘤的葯物。仿生學在研究水母預測風暴的報警結構中得到啟示,製作出預測風暴的報警儀器,可提前15個小時作出預報,並能指出風暴來的方向。五光十色的珊瑚不僅構成了美國的海底公園,同時也可加工成珍貴的工藝品。但是腔腸動物的刺絲囊對人危害很大,如一些大的水母或海蜇螫刺人體後,可造成嚴重創傷。除海蜇外,大多數的缽水母對漁業生產有害,不僅危害幼魚、貝類,還能破壞網具。已知腔腸動物約一萬種,分布全球。主要海棲,少數淡水生活。腔腸動物一般以水螅為代表,它分為三個綱:水螅綱、缽水母鋼和珊瑚綱。

『捌』 腔腸動物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一、進步性的特徵

與海綿動物相比其進步特徵表現在:

由無對稱到輻射對稱;由無組織的分化到有組織的分化,出現了皮肌細胞、神經網等;身體由二層細胞變成兩胚層,出現消化循環腔。消化循環腔與海綿動物中央腔不同,具有消化、循環功能

二、原始的特徵

與其它後生動物相比,腔腸動物表現出不少在形態結構、生理機能上的原始的地方,如:腔腸動物的輻射對稱體型只是一個原始的低級對稱形式,因為這種對稱只有上下之分,沒有前後、背腹之別,只適應於在水中營固著或漂浮的生活。

消化系統有口無肛門,口為胚胎發育時的原口,這說明腔腸動物相當於處在原腸胚階段。上皮肌細胞既屬於上皮,也屬於肌肉的范圍,說明上皮和肌肉沒有分開,是一種原始現象。

腔腸動物的神經網是最原始的網狀神經系統,因為沒有形成神經中樞,神經的傳導既無定向,且傳導的速度很慢。

三、特殊性的特徵

腔腸動物具有刺細胞,刺細胞是腔腸動物所獨具的特殊細胞,遍布體表。腔腸動物具有2種基本形態,即水螅型和水母型,分別適應不同的生活。水螅型適應於固著生活,水母型適應於漂浮生活。

但它們的基本結構一樣,都是由兩胚層細胞組成,輻射對稱,具觸手、刺細胞、口、消化循環腔、口面和反口面等。

『玖』 什麼是腔腸動物

腔腸動物,都生活在水中,是構造比較簡單的一類多細胞動物。腔腸動物的身體由內胚層和外胚層組成,因其由內胚層圍成的空腔具有消化和水流循環的功能而得名。腔腸動物是真正的雙胚層多細胞動物,所有高等的多細胞動物,都被認為是經過這種雙胚層結構而進化發展生成的。 腔腸動物具有兩種特殊的細胞,一種叫間細胞,一種叫刺細胞。間細胞可以變化形成其它細胞。刺細胞是一種可以放出刺絲,具有捕殺獵物和防禦敵害功能的細胞。刺細胞是腔腸動物所特有的,它遍布於體表,觸手上特別多,因此腔腸動物又被稱為刺細胞動物。常見的腔腸動物有海蜇、海葵、珊瑚等。 腔腸動物門的動物身體呈輻射狀對稱,體內有原始消化循環腔(兼具消化及循環功能),有口,無肛門

『拾』 什麼是腔腸動物呢

腔腸動物在分類學上屬於低等的後生動物,它們全部生活在水中,是構造比較簡單的一類多細胞動物。腔腸動物具有兩種特殊的細胞,一種叫間細胞,一種叫刺細胞。間細胞可以變化形成其他細胞,如形成肌肉細胞、神經細胞等。刺細胞是一種可以放出刺絲,具有捕殺獵物和防禦敵害功能的細胞。由於刺細胞是腔腸動物所特有的,它遍布於體表,觸手上特別多,因此腔腸動物又被稱作為刺胞動物。腔腸動物的身體由內胚層和外胚層組成,因其由內胚層圍成的空腔具有消化和水流循環的功能而得名。腔腸動物是真正的雙胚層多細胞動物,在動物進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所有高等的多細胞動物,都被認為是經過這種雙胚層結構而進化發展生成的。它只有一個口孔與外界相通,進食與排泄都由這個口進出。常見的腔腸動物有海蜇、海葵、珊瑚等。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腔腸動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