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什麼是動物蛋白

什麼是動物蛋白

發布時間:2022-05-21 15:47:48

1. 什麼是動物蛋白

魚、禽、蛋、瘦肉是優質蛋白質,脂溶性維生素和某些礦物質的重要來源。食物蛋白質按其不同來源可分為動物性蛋白質和植物性蛋白質兩大類。動物性蛋白質主要來源於魚蝦、禽肉、畜肉、蛋類及牛奶。植物性蛋白質主要來源谷類、根莖類、乾果、堅果。各種食物中蛋白質的含量有很大的差異。每100克食物中蛋白質的含量大致是:魚類12-16克、蛋類12-14克、禽肉畜肉10-20克、谷類8-10克、水果蔬菜1-2克。而屬於植物的豆類蛋白質含量最多的有35-40克,品質優良、可與動物蛋白質媲美,屬優質蛋白質,一般說來動物性蛋白質大多屬於優質蛋白質,這是因為動物蛋白質含有量多且是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在人體內吸收率高其營養價值也高。
魚類特別是海產魚,除含較多的蛋白質外還含有具有降血脂和防止血栓形成的不飽和脂肪酸。魚蝦類的礦物質含量比畜肉高。海產魚富含微量元素碘。烹調魚蝦時加點醋,可使魚骨變酥,可利用的鈣、磷增加。
禽肉包括雞、鴨和鵝肉,比豬肉的蛋白質含量高而且脂肪含量低。蛋白質富含全部必需氨基酸,是優質蛋白質。禽肉也是磷、鐵、銅和鋅的良好來源。在各種食物中雞蛋蛋白質的必需氨基酸種類、數量、比例與人體蛋白質最接近,其利用率高達99%,是食物中最理想的優質蛋白質。在蛋黃里含有鈣、磷、維生素A、B等,其中維生素D含量高,是僅次於魚肝油的天然來源。此外,蛋類還含有一定量的卵磷脂和較多膽固醇,即每個雞蛋含膽固醇約250毫克。為避免膽固醇過量,建議每日吃雞蛋一個,老年人可兩天吃一個為宜。
豬肉是我國居民餐桌上的主要肉類食品,豬肉的蛋白質含量低於牛、羊肉,其脂肪則高於牛、羊肉。為了增加蛋白質尤其多攝入優質蛋白質一定要注意要少吃肥肉和葷油。選擇含脂肪少的魚、禽肉、蛋及瘦肉。且進食量要適量,避免因為過多進食動物性食物而帶來攝入飽和脂肪酸及膽固醇過量,造成營養失衡導致出現肥胖及增加高血脂及糖尿病等的危險性。
我國相當一部分城市和絕大多數農村吃動物性食物還不夠,應適當增加攝入量,成年人每日攝入禽、畜肉類50-100克,魚蝦類50克,蛋類25-50克為宜。

2. 動物蛋白是指什麼

人從食物中攝取的蛋白分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動物蛋白像魚、蝦、蟹、蛋奶製品都是富含的,植物蛋白則是像大豆、豆漿、米面這些植物中獲取的。

3. 什麼是動物蛋白

「動物蛋白」亦稱「乳清蛋白」。
乳清是乾酪生產中的一種天然副產品,由於酪蛋白不易被人體吸收利用,酪蛋白從牛乳中被分離出來,剩餘的部分被稱為乳清,乳清蛋白就存在於乳清之中。乳清蛋白質的營養價值比酪蛋白、大豆濃縮蛋白、雞蛋蛋白等蛋白質更優越。乳清中主要的蛋白質成分有b -乳球蛋白(48%)、a -乳白蛋白(19%)、蛋白酶-腖(20%)、血清白蛋白(5%)和免疫球蛋白(8%),各具獨特的生物活性;少量存在的其它組分,如乳鐵蛋白和乳過氧化物酶,也能從乳清分離出來,同樣是高價值的食品配料。
b-乳球蛋白:乳球蛋白具有很強的與松香油和脂肪酸結合的結合段,一般被用作功能性配料使用。據最近在北卡羅來納州大學的東南乳品研究中心進行的研究顯示:b-乳球蛋白能夠對脂溶性營養素如維生素A和維生素E進行預結合,利於它們的吸收。
a-乳白蛋白是一種天然乳清蛋白,其主要生理作用是與金屬離子包括鈣質的結合作用。a-乳清蛋白含有豐富的色氨酸,色氨酸有助於促進寶寶的神經發育,是調節睡眠、食慾情緒的重要因子。最近的研究更發現,它可能具有抗癌功能。此外,由於從牛奶分離出來的乳白蛋白在氨基酸比例和結構方面,以及在功能特性上與人乳(人乳主要是由a-乳白蛋白組成)都非常相似,使a -乳白蛋白和乳鐵蛋白在嬰兒配方食品中得到廣泛應用。
生長因子是一組乳清成分的統稱。已經證實,這些生長因子能夠在慢性、非治療傷口如糖尿病潰瘍的傷口修復時促進細胞生長;同時,乳清生長因子提取物也可應用於治療腸道疾病和修補傷口。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發現,攝入乳清能減少因化學葯物療法而誘發對小腸的損害,表明其可進行治療腸道粘液症的臨床試驗。
乳鐵蛋白:乳鐵蛋白在牛奶中的平均濃度為0.01g/100ml;在乳清蛋白產品中,其濃度可高達30~100mg/l甜乳清。其活性包括:抗細菌性,抑制游離基形成,調節人體鐵質轉移,促進細胞生長並提高免疫能力,促進雙歧桿菌增殖,並可作為抗氧化劑。
(1)抗細菌性:乳鐵蛋白能夠牢固地與鐵結合,使之不能被細菌所利用,其機理相當復雜。與人乳相比,從牛奶衍生的乳鐵蛋白在對抗濃度為0.3~3.0μm的各種革蘭氏陰性和革蘭氏陽性細菌方面更為有效。芝加哥醫科學校進行的一項動物試驗研究發現,乳鐵蛋白可能具有預防膿毒性休克症狀的作用;亦有報道指出,乳鐵蛋白對幾種人體病毒具有抵抗作用。
(2)抑制自由基形成:乳鐵蛋白所具有的另一項生理功能,是通過清除催化自由基形成的過多的鐵,以預防氧化所帶來的各種危害。
(3)鐵質轉移:一些研究證實,鐵飽和的乳鐵蛋白是膳食中鐵質轉移的一種有效形式。一般來說,嬰兒配方中採用乳鐵蛋白來改善體內鐵質的平衡,此外,也可在膳食補充劑、運動飲料,以及為婦女而設的食品中應用。目前,日本一些新的生產研究將重點放於採用這種乳鐵蛋白來強化含鐵脂肪食品和油等。
(4)促進細胞生長,提高免疫能力:乳鐵蛋白對腸道的細胞生長產生有益作用,也能使腸道的消化功能迅速回復正常。最近的一些研究更發現,乳鐵蛋白能刺激人體免疫系統細胞,可作為老年人或免疫系統受損人群的補充劑。
(5)抗氧化劑:乳鐵蛋白能有效抑制由金屬離子催化的氧化過程,是理想的抗氧化劑。
(6)促進雙歧桿菌增殖:據報道,乳鐵蛋白亦能促進雙歧桿菌的生長。
乳清蛋白是最優質最理想的蛋白補充劑,其最佳的氨基酸比例使其生物價最高,易於消化吸收,利用率是大豆蛋白的1.7倍。乳清及乳清蛋白具有的生物活性或保健特性受到了全球廣泛的關注,某些乳清分離蛋白的應用領域,更延伸到可作為天然抗菌劑、天然防腐劑和免疫增強劑。乳清蛋白的生物利用價值比許多其他高質量的膳食蛋白如蛋、牛肉或大豆都要高。乳清富含半胱氨酸和蛋氨酸,與缺乏含硫氨基酸(蛋氨酸)的大豆蛋白組合,剛好可以互補,增加蛋白質的生物學價值。這些含硫氨基酸能維持人體內抗氧化劑的水平,並在細胞分裂時盡量穩定DNA。實驗證明,乳清蛋白也能刺激人體免疫系統,阻止化學誘發性癌症的發生,同時增加骨骼強度和降低LDL膽固醇水平。所以,乳清蛋白愈來愈多地被應用於保健食品,具有提高蛋白質的生物利用價值,促進人體免疫系統,抑制致病菌生長,促進鐵質的吸收,預防結腸癌和保護雙歧桿菌的保健作用。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啦^_^

4. 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有什麼區別

我從人性化的角度告訴你 1.從字面上理解,植物蛋白就是通過植物類食物所攝取的蛋白質,而動物蛋白是通過食用動物來攝取的蛋白質。植物蛋白有黃豆、花生等。動物蛋白就是我們平時吃的肉類蛋奶類。 那麼區別在哪裡? 一般來講,植物蛋白比動物蛋白較難吸收,因為植物蛋白內沒有賴氨酸,所以如果要補充,最好吃動物蛋白,牛奶、蛋類、肉類。 2.你要健身,就要吃動物蛋白。因為動物蛋白可以使人增長肌肉。植物蛋白不長肌肉。就這么個區別。 3.牛奶是動物蛋白。

5. 動物蛋白是什麼呀,平常都在哪些食物中呀

就是動物的蛋白質。氨基酸的組成比起植物蛋白來更符合人體的需要

雞肉,雞蛋,牛奶,魚,還有瘦肉裡面都比較多~

6. 植物蛋白質和動物蛋白質有什麼區別

7. 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有什麼區別一般人是補充動物蛋白

人們常說的 蛋白質實際包括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植物,如:豆類、小麥(麵粉)和大米中一般都含有較多的植物蛋白。而在各種肉類、魚、奶製品、禽蛋中所含的蛋白質一般稱為動物蛋白。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的卻別主要是植物蛋白因為它外周有纖維薄膜的包裹而難以消化。而且其蛋白的種類和相對數量與人體的要求有一定差距。比如:植物蛋白中缺乏免疫球蛋白,谷類中則相對缺乏賴氨酸等等。而動物蛋白由於來自動物體本身,其蛋白質的種類和結構更加接近人體的蛋白結構和數量。比如:人體蛋白質由20種氨基酸組成,其中,12種氨基酸是人體可以通過自身生化反應合成的,稱為「非必需氨基酸」。還有8種氨基酸人體不能合成,必須依靠食物提供,稱為「必需氨基酸」。動物蛋白中,一般都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特別是蛋製品和乳製品,故其營養價值比植物蛋白略高,又比較容易被人體消化與吸收。但是,動物蛋白也有缺點它含有的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酸都比較高,這正是人們唯恐避之不及的,恰恰相反,植物蛋白中所含的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酸幾乎為零。這也就證明了動物蛋白及植物蛋白我們都要合理的利用而不能厚此薄彼。

8. 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的區別是什麼

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的主要區別包括:

1. 結構和存在方式不同

從蛋白質分子看,蛋白質是由一個個氨基酸連成的一條肽鏈(一級結構),肽鏈形成螺旋或折疊(二級結構),進一步纏繞形成基團(三級結構),各種基團按一定模式組合在一起(四級結構)。

植物蛋白的二級結構以β-折疊為主,而動物蛋白以α-螺旋為主。從蛋白質在食物中的存在狀態看,植物蛋白往往與碳水化合物(非澱粉多糖和膳食纖維)結合在一起,動物蛋白則主要與脂肪共存。

這些因素都會帶來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營養價值上的差異。比如,動物蛋白的攝入,常常伴隨大量飽和脂肪的攝入;食用大豆,既有大豆蛋白,也包括膳食纖維、異黃酮、大豆磷脂等功能性成分。

人體對蛋白質的需求,首先是需要有足夠的量(成年人每天每公斤體重需要1克),其次是需要保證蛋白的「質」,能充分滿足人體營養健康需求的蛋白質才是優質的蛋白質。

我們需要膳食蛋白質提供20種氨基酸;這些氨基酸,如果不夠用的話,有些可以「借用」(身體利用其他營養素直接或間接合成非必需氨基酸),有些必需自己從食物中獲取(9種必需氨基酸是借不到的)。

2.消化率不同

消化率是指蛋白質被消化酶分解的程度以及消化後的氨基酸、肽被吸收的程度。食物被機體吸收的越多,營養價值越高。一般雞蛋蛋白常被用作參考蛋白,其消化率為100%。衡量蛋白質質量的公認指標是「蛋白質消化率校正的氨基酸評分(PDCAAS)」,滿分為1。目前並列第一的四名選手是:乳清蛋白,酪蛋白,雞蛋蛋白,以及大豆分離蛋白。

PDCAAS為1的意思是,該蛋白含有人體所需的所有9種必需氨基酸,並且每一種都達到所需的量(腦海里應該馬上有一隻木桶,有9片板子,任何一片短了都裝不滿水)。換句話說,如果你任性,只食用一種蛋白質還想要身體健康,那麼只有選PDCAAS為1的蛋白質才有可能。

植物蛋白常常與植酸、蛋白酶抑制劑、植物血凝素和鞣酸等影響蛋白質消化的抗營養因子共存。加上結構上的差異,植物蛋白的消化率往往比動物蛋白要低。所以,食物加工對於提高植物蛋白的消化利用率特別重要。僅只是將食物煮熟,就能將蛋白質的消化率提高18%。大豆粉的蛋白消化率只有80%,而大豆分離蛋白能達到98%。

3. 健康作用不同

與動物蛋白相比,植物蛋白有更多健康益處,包括降低心血管病、2型糖尿病和某些腫瘤的風險等。比如,牛奶蛋白有控制體重和降低甘油三酯的作用,而大豆分離蛋白與牛奶蛋白相比,降血脂作用更明顯(甘油三酯、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都能降);大豆蛋白還有降血壓、提高胰島素敏感性、降低體內炎症反應水平等的作用。

已有包括美國FDA在內的13個國家和地區的管理部門作出認證:每天食用25克大豆蛋白有降低心臟病風險的作用。

4. 對環境影響和可持續性不同

植物蛋白與動物蛋白相比,環保和可持續性方面的優勢非常明顯。例如,生產1公斤大豆分離蛋白,向環境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是2.4公斤,而生產同量牛肉蛋白質是178公斤!雞肉和豬肉等其他動物蛋白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也都遠遠高於大豆。

生產1公斤大豆分離蛋白要佔用8平方米的耕地一年時間,牛肉蛋白則是1311平方米!過去一年中,亞馬遜雨林燃燒、澳大利亞大火、歐洲夏季高溫、南北極冰川融化等等,已經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迫切性!

9. 動物蛋白與植物蛋白的區別是什麼

動物蛋白一般比較難以消化,但是含有21種必需氨基酸,營養比較全面,而植物蛋白一般比較容易消化,但有部分必需氨基酸缺少,需要通過不同種類的植物蛋白質來互補。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動物蛋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