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山海經異獸的異獸駁
【原文】
中曲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其名曰駁,是食虎豹,可以御兵。
【譯文】
中曲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普通的馬卻長著白身子和黑尾巴,一隻角,老虎的牙齒和爪子,發出的聲音如同擊鼓的響聲,名稱是駁,是能吃老虎和豹子的,飼養它可以避戰爭。
② 世界上有駁這只動物嗎
沒有。駁是古代漢族傳說中能食虎豹的猛獸。
③ 駁是什麼動物
傳說中的一種凶暴的猛獸,外型如馬,以虎為食。
出自《山海經·西山經》
【原文】:中曲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其名曰駁,是食虎豹,可以御兵。
【譯文】:中曲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普通的馬卻長著白身子和黑尾巴,一隻角,老虎的牙齒和爪子,發出的聲音如同擊鼓的響聲,名稱是駁,是能吃老虎和豹子的,飼養它可以避戰爭。
(3)駁是什麼動物擴展閱讀
一、漢字駁的釋義:
1、指出對方的意見不合事實或沒有道理;說出自己的意見,否定別人的意見。
2、一種顏色夾雜著別種顏色;不純凈。
3、駁運。
4、駁船。
5、把岸或堤向外擴展。
二、組詞:
反駁、駁雜、駁倒、斑駁、駁岸
駁回、駁斥、批駁、辯駁、班駁
④ 駁獸的真圖
山海經的~
【異獸】駁
【原文】
中曲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其名曰駁,是食虎豹,可以御兵.
【譯文】
中曲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普通的馬卻長著白身子和黑尾巴,一隻角,老虎的牙齒和爪子,發出的聲音如同擊鼓的響聲,名稱是駁,是能吃老虎和豹子的,飼養它可以避戰爭.
⑤ 駁是什麼動物
摘要 您好,駁是山海經中的傳說的動物。
⑥ 「駁」是什麼動物出處在哪裡
《山海經·西山經》
中曲山:……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其名曰駁,是食虎豹,可以御兵。
釋意:山上有一種野獸,其身形似馬,全身是白色的,尾巴是黑色,長著獨角,牙似虎牙,爪似虎爪,吼叫聲似擊鼓聲,這種野獸名叫「駁」,以吃虎豹為主。這種野獸可以用來抵禦兵災。
⑦ 駁在古代是什麼動物
傳說中的一種凶暴的猛獸,外型如馬,以虎為食.(出自《管子 小問篇》 )
《管子 小問篇》桓公乘馬,虎望之而伏.
桓公問管仲曰:「今者寡人乘馬,虎望見寡人而不敢行,其故何也?」管仲曰:「意者君乘駁馬而盤
恆,迎日而馳乎?」公曰:「然.」管子對曰:「此駁象也,駁食虎豹,故虎疑焉.」
《辨物》晉平公出畋,見乳虎伏而不動,顧謂師曠曰:「吾聞之也,霸王之主出,則猛獸伏不敢起.今者寡人出,見乳虎伏而不動,此其猛獸乎?」師曠曰:「鵲食蝟,蝟食鵔鸃,鵔鸃食豹,豹食駁,駁食虎;夫駁之狀有似駁馬,今者君之出必驂駁馬而出畋乎?」 公曰:「然.」師曠曰:「臣聞之,一自誣者窮,再自誣者辱,三自誣者死.今夫虎所以不動者,為駁馬也,固非主君之德義也,君奈何一自誣乎?」
⑧ 真的有駁這種動物嗎
《象虎》中的駁,外型如馬,以虎為食。似乎是公驢與母馬交配生的,但駁好像沒有繁殖能力。
這些是我所知道的,滿意請採納。
⑨ 「駁」是什麼動物出處在哪裡
駁指傳說中的一種凶暴的猛獸,外型如馬,以虎為食。
出處:春秋·管仲《管子·小問》
中曲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其名曰駁,是食虎豹,可以御兵。
白話意思:
中曲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普通的馬卻長著白身子和黑尾巴,一隻角,老虎的牙齒和爪子,發出的聲音如同擊鼓的響聲,名稱是駁,是能吃老虎和豹子的,飼養它可以避戰爭。
駁拼音:bó
釋義:
1、說出自己的理由來,否定旁人的意見:批駁。駁斥。駁倒(dǎo)。反駁。駁論。駁議。
2、顏色不純夾雜著別的顏色:斑駁。駁雜。
3、大批貨物用船分載轉運:駁運。駁船(轉運用的小船。亦作「撥船」)。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反駁[fǎn bó]
論證的一種特殊方式,即用一個論證去推翻另一個論證,也就是用確鑿的事實或正確的觀點證明某種言論是虛假的。
2、駁雜[bó zá]
混雜不純:這篇文章又談景物,又談掌故,內容非常駁雜。
3、駁倒[bó dǎo]
提出理由否定對方的意見,使站不住腳。
4、斑駁[bān bó]
一種顏色中雜有別種顏色,花花搭搭的。
5、駁難[bó nàn]
反駁責難。
⑩ 那東西渾身雪白,頭上是一隻角,兩隻眼就像兩盞大紅燈籠 是什麼動物
正確解釋應該是「駁」,駁是山海經裡面出現過的一種生物,長得很像馬,通體雪白,有獨角,關鍵是還吃虎豹,跟這里的描述非常吻合,「駁馬虎疑」這個成語就是說長得像「駁」的馬連老虎見了都心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