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巫山的資料
巫山
巫山,是重慶市的東大門,是游覽長江三峽的必經之地,是長江三峽庫區的重鎮。
巫山歷史悠久,古跡紛呈,資源豐富。早在204萬年前「亞洲最早的直立人--巫山人」就在這里生息繁衍。
巫山自然風光獨樹一幟。聞名中外的長江三峽,巫山擁有巫峽的全部和瞿塘峽的大部份。巫峽以幽深秀麗擅奇天下,峽深谷長迂迴曲折,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屏列大江南北,尤以神女峰最秀麗。峽中那雲雨之多,變化之頻,雲態之美,雨景之奇,令人嘆為觀止。唐代詩人元稹傳之千古的絕唱「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就是對長江三峽巫山那萬古不衰的神韻和魅力的概括。
巫山「三台八景」籠罩著神秘的色彩。「三台」是授書台、楚陽台、斬龍台。「八景」是南陵春曉、夕陽返照、寧河晚渡、清溪漁釣、澄潭秋月、秀峰禪剎、女貞觀石、朝雲暮雨。
人口:總人口59萬人(2004年)。民族有漢族、土家族、蒙古族、回族、苗族、彝族、朝鮮族、滿族等8個,其中,漢族占總人口的99.89%。人口密度為197人/平方公里。
郵政編碼:404700
電話區號:023(+86)
車牌編號:渝F 萬州車輛管理所
行政區劃:幅員面積295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8177公頃,森林覆蓋率為29.6%。轄巫峽鎮、大昌鎮、廟宇鎮、福田鎮、龍溪鎮、雙龍鎮、官陽鎮、騾坪鎮、抱龍鎮、官渡鎮、銅鼓鎮等11個鎮,龍井鄉、兩坪鄉、曲尺鄉、建平鄉、大溪鄉、金坪鄉、平河鄉、當陽鄉、竹賢鄉、三溪鄉、培石鄉、篤坪鄉等12個鄉,紅椿土家族鄉、鄧家土家族鄉等2個民族鄉。
一、歷史沿革
巫山縣歷史悠久。戰國間,巫屬楚國之巫郡。秦昭襄王三十年『公元前二百七十七年』建巫縣。東漢建安十五年『公元二百一十年』,劉備主荊州,析巫縣置北井縣。蜀漢章武二年『公元二百二十二年』,縣境屬吳,隸屬宜都郡。吳孫休永安三年『公元二百六十年』分宜都郡置建平郡,治巫縣。西晉秦始四年『公元二百六十八年』隸屬巴東郡。隋開皇三年『公元五百八十三年』置建平郡,巫縣更名為巫山縣。
巫山人傑地靈,在革命戰爭年代,無數優秀巫山兒女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當中以李季達烈士為傑出代表,他是中共早期革命活動家,一九二一年赴法國留學,與先期赴法的趙世炎、周恩來、李立三、鄧小平、陳毅等一起學習馬克思主義。回國後歷任中共天津地方執行委員會書記、天津市委書記。一九二七年八月被軍閥褚玉璞殺害,終年二十七歲。
董必武1921年8月來巫聯絡川軍援鄂,是共產黨人最早涉足巫山的一次革命活動;1932年12月19日,賀龍率領紅三軍轉戰川鄂邊途經巫山,紅軍沿途宣傳,為民除害,在群眾中留下深遠影響;1949年10月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一二四師三七0團政委陳鵬率部入城,巫山解放;1949年12月17日,四川省巫山縣人民政府成立。1997年6月28日,巫山縣劃歸重慶直轄市。
二、地理環境
巫山位於重慶市東北部,三峽庫區腹心,素有「渝東門戶」之稱,地跨長江巫峽兩岸。東鄰湖北省巴東縣,西接奉節縣,南與湖北省建始縣毗連,北與巫溪縣及神農架林區接壤。縣城位於大寧河與長江交匯處,縣城距三峽大壩124公里,上溯重慶480公里,東下宜昌167公里。介於東經109.11',北緯30.45'~32.28'之間,海拔相對高差2606米,縣境東西最大距離61.2公里,南北最大距離80.3公里。總面積2,95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0,274公頃。巫山地形十分復雜,南北高中間低,峽谷幽深,岩溶發育,山地面積佔百分之九十六,丘陵平壩佔百分之四。巫山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均溫度十八點四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一千零四十一毫米。
三、物產資源
自然資源:礦產資源貯量驚人,煤、鐵、硫鐵礦、石灰岩、硫的儲量最為豐富,銅、硫鐵、粘土曠的儲量也較豐富,且有一定開采價值。其中:煤炭5.7億噸,原煤1.7億噸,鐵礦1.53億噸,石灰石10億噸,石煤5億噸,大理石1億立方米,石膏8000萬噸。水資源方面:境內雨量充沛,溪河眾多且比較大,易於集中落差,理論水能蘊藏量27423萬噸。可開發量達352萬千瓦。
農林資源:烏桕、高級造紙原料蓑草產量居全國前列;魔芋倍受日商青睞,蠶絲兌楦出口日本;中葯材中的「廟黨」貝母、「北岸連」、黃柏、厚朴行銷東南亞;柑桔、烤煙、油料、生豬、山羊板皮等大宗農副土特產品已形成較大的生產規模,在全國、全市具有較大優勢。
珍稀生物資源:擁有大量的珍稀動植物,其中珍稀動物有金絲猴、鬣羚、牛羚、白唇鹿、鴛鴦、大鯢、紅腹角雉、白尾椎紅雉、綠尾紅雉、獼猴、穿山甲、水獺、大靈貓、小靈貓、猞猁、獐、馬鹿、斑羚、白冠長毛雉、金雞,有各種野鳥100餘種,有豺、狼、熊、野豬、鹿等走獸50餘種。珍稀植物有獼猴桃、野生大豆、三葉、金桔、桑、辛荑、香樟、重陽木、銀杏、紅豆、珙桐、三尖杉、杜仲等。
勞動力資源:全縣勞動力39萬人,其中農業勞動力36萬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萬人以上。
四、旅遊資源
巫山縣被國家旅遊局評為17個「中國旅遊強縣」之一,巫山縣也是重慶市唯一榮登該榜的「中國旅遊強縣」。
境內有舉世聞名、以峽谷、江河風光為代表的長江三峽;有幽深秀麗、以探險、休閑、漂流旅遊為主要內容的小三峽、小小三峽;有曲徑探幽、以神女峰為代表的巫山「三台八景十二峰」景點群。2003年三峽庫區二期蓄水後,巫山景區峽谷相通、湖庫相連,更加特色鮮明、令人嚮往。1991年,長江三峽、巫山小三峽雙雙被評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2000年被評為全國首批AAAA景區。巫山旅遊日接待能力達8000人以上,年接待遊客100萬人次以上,為全國旅遊大縣。
以204萬年龍骨坡「巫山人」遺址、5000年大溪新石器文化和兩千年神女文化傳說為代表,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的墓葬群、大昌古建築群和古棧道、懸棺等文化景點遍布境內。曹植、李白、陸游、杜甫和近代著名詩人舒婷等歷代文人騷客為巫山和巫山神女寫下燦若繁星的詩篇,毛澤東、李鵬、日本前首相中增根康弘等各國政要留文、潑墨巫山,賦予巫山深厚的文化內蘊。
五、標志景點
長江三峽,小三峽,小小三峽,大昌古鎮
六、巫山特產
黨參:以其質柔潤,味甘甜,嚼之化渣者為上品。有補中、和胃、清肺、益氣、生津、化痰之功效。大廟出產的「廟黨」又具特色。
天麻:性味甘,平,有平肝息風的功能,常用於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天麻是地道葯材。來自巫山海拔1200米的國家級森林公園,葯
性好,屬於野生。
雪棗:巫山大昌古鎮名優糕點,形狀似棗,長八、九厘米,直徑二、三厘米,表面白粉穿衣,如霜似雪,故名雪棗。雪棗質地酥脆,細嫩香脆,入口即化,老幼皆宜,頗受食者歡迎。
雲霧茶,農家臘肉,長期在柴火上薰烤,味美,回味無窮。
❷ 有獐子和野豬,狼,刺蝟等等動物,又有雨季的森林有哪些,給點相關資料
野豬,俗名山豬,學名Sus scrofa,屬豬科。成年野豬體重在80一100公斤之間,分布在亞洲、歐洲、非洲和美洲,平時生活在山林中,白天通常不出來走動。中國南北各地都有野豬的分布,它們大多集群活動,4一10頭一群,有人見過的最大的一群竟達到31頭! 野豬在奉化山區非常常見,近年來邊遠山區增長數量很快,有的地方農民種植的經濟作物經常被野豬所害。 野豬的鼻子十分堅韌有力,可以用來挖掘洞穴或推動40千克~50千克的重物,或當作武器。野豬的嗅覺特別靈敏,它們可以用鼻子分辨食物的成熟程度,甚至可以搜尋出埋於厚度達2米的積雪之下的一顆核桃。雄獸還能憑嗅覺來確定雌獸所在的位置。野豬自幼奔跑於森林之中,練就了一身好體力。在獵犬的追逐下,它可以連續奔跑15千米~20千米。野豬在吃和睡上要花許多時間,有的野豬唯恐被天敵發現,常常聚集在一起的地方是河邊、湖邊和池塘邊,往往在河川中的沙洲睡覺,這樣遇到危險時就立即渡河而去,不會留下任何氣味,可以確保安全。 野豬喜歡在泥水中洗浴。雄獸還要花好多時間在樹樁、岩石和堅硬的河岸上,磨擦它的身體兩側,這樣就把皮膚磨成了堅硬的保護層,可以避免在發情期的搏鬥中受到重傷。野豬身上的鬃毛具有像毛衣那樣的保暖性。到了夏天,它們就把一部分鬃毛脫掉,這時看起來就像穿了一件破舊的衣服。 小野豬在出生的頭一年中,體重能增加100倍,這種生長速度在脊椎動物中是很少的。隨著小野豬逐漸長大,雄野豬很快就來尋找母野豬。在食物豐富的時候,一頭最佳年齡的母野豬一年能生產兩次。 野豬的食物很雜,只要能吃的東西都吃。野豬冬天喜歡居住在向陽山坡的櫟林中,因為陽坡溫暖,而且櫟林落葉層下有大量橡果,野豬要靠它度過寒冬。一旦橡果絕收,第二年春天就會有大量野豬餓死,這也是野豬自然淘汰的規律。夏季,野豬喜歡居住在離水源近的地方,特別是亞高山草甸,山高氣溫低,又有天然水池,野豬便經常在這里取食,在泥水中洗浴。陰坡山楊白樺林、落葉松林、雲杉林也都是野豬夏季經常活動的良好場所。野豬的食物也豐富多了,青草、土壤中的蠕蟲都是它的取食對象,有時還偷食鳥卵,特別是松雞、雉雞的卵和雛鳥。雖然鳥巢一般都隱蔽得很好,但野豬的嗅覺很靈,能嗅到巢的位置。通常孵卵的雌鳥都會很快飛出,希望能把野豬從巢的旁邊引開,但知道一窩鳥卵就在附近的野豬還是繼續尋找鳥巢,直到發現為止。野豬不僅善於捕食兔、老鼠等,還能捕食蠍子和蛇,雖然科學家就野豬是否對毒素有免疫力還沒有一致的意見,但是野豬看起來沒有遭受因為吃這些危險食品而引起的痛苦。 在歐洲阿爾卑斯山上,有人發現野豬會「氣功」。冬天,它們為了盡快下山覓食,便立刻「運氣」,使體形呈圓桶狀,然後滾下山,不管山多陡、石頭多硬,也不會傷其筋骨。另外,還有人目擊,在太平洋中部的礁石島上棲息著不少野豬,它們嘴裡的獠牙特別鋒利,當缺乏傳統食物的情況下,還能夠在淺海中游泳,靠捕魚充飢。 野豬的天敵有狼、熊、豹、猞猁、猛禽等野生動物,因此必須警惕任何突然的襲擊。野豬機靈兇猛,奔跑快速,警惕性也很強,身上的鬃毛既是保暖的「外衣」,又是向同伴發出警告的報警器,一旦遇到危險,它會立即抬起頭,突然發出「哼」聲,同時鬃毛都會倒豎起來。如果豹遇到野豬群,也不敢貿然發動進攻,因為野豬的長獠牙不好對付,所以只好遠遠地咆哮恫嚇。當野豬成群逃竄的時候,再緊緊追獵,尋覓在長途賓士中落後的個體捕食。只有身長2米,雙翅展開寬度達4米的「鳥中之王」棗金雕,素以兇猛著稱,如果在覓食時看到野豬群,就敢於拍動雙翅,發出「嘶嘶…」的聲音中從它們頭上閃過,嚇得它們嚎叫著四處逃命,然後低空飛掠疾追,用尖嘴和利爪將其捕獲。不過大多數老弱病殘的野豬當然是野生動物首選獵捕的對象,這是生態平衡自然調節不可缺少的一環,事實上有利於野豬種群的優化。但是,人類的襲擊對野豬來說則是最危險、最可怕的。豬嘴的獠牙尖銳,鬃毛和皮上塗有凝固的松脂,獵槍彈也不易射入。因此捕捉野豬時總要出動幾支人馬,分頭圍獵。在打獵時要不抽煙、不洗澡,免得被野豬發覺。他們用獵狗確定野豬的位置,從密林叢中把野豬趕出來,再用獵槍捕殺。為了防範人類的獵殺,野豬有時也攻擊人,但它們卻嚴格遵守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准則,受到人類攻擊時,受傷的野豬會瘋狂地向人類攻擊,那場景也會令人驚恐萬狀。 野豬是「一夫多妻」制。發情期雄獸之間要發生一番爭斗,勝者自然占據統治地位。雌獸通常在將要分娩的幾天前就開始尋找合適的位置做「產房」。「產房」的位置一般選在隱蔽處,它叼來樹枝和軟草,鋪墊成一個松軟舒適的「產床」,以便為剛出生的「兒女們」遮風擋雨。幼仔剛出生的時候就有4個長牙,兩個星期後便能夠咬吃東西。雌獸在前面開路,幼仔緊跟在它的後面,在雌獸挖成的溝里尋找食物。在幼仔尚小的時候,雌獸單獨照顧幼仔豬。這時的雌獸攻擊性很強,甚至連雄獸也害怕它。幼仔生長幾個星期以後,雌獸的脾氣才有所改變。雌獸十分愛惜它們的「兒女們」,對它們照顧的很細心,總是很小心地照看幼仔,仔細為它們准備睡覺的地方,以避免風吹雨打,更重要的是把它們藏起來不讓食肉動物發現。 野豬的繁殖率和幼仔的存活率都很高,雌獸真可謂「英雄母親」,它的懷孕期只有4個月,一胎就能生4-12頭小仔,而且在繁殖旺盛期的雌獸,一年竟然能生兩胎,一般4-5月間生一胎,秋季又有另一胎出生。 幼仔出生後,身上的顏色隨年齡而變化。從出生到6個月期間,身上有土黃色條紋,這是為了更好地偽裝自己,以後身上的條紋開始逐漸退去。在2個月到1歲期間,它的身上是紅色的,而1歲以後,便進入成年期,身上的顏色也變成了黑色,常被人們稱做「黑野豬」。 有趣的是,家豬與野豬也常常「結合」。在深山密林中,山民們飼養的母豬到了發情期,有時很難找到配偶,於是便「私奔」到林內,與野公豬「自由戀愛,私定終身」。「蜜月」度過之後,野公豬便把「新娘」送出森林,分手時還長時間駐足林緣,昂首翹望,依依不捨。4個月過後,愛情的結晶便降生了,小豬崽也是花色的,有黃色條紋,有的黃白相間,有的黃黑相間,既不同於純種的野豬崽,又與家養豬有所區別。小豬長得既快又壯,肉為瘦肉型,營養價值很高,這無疑又給人們帶來了野豬開發的思路。 最近,動物行為學家發現,野豬的智力和勇敢更強於家豬。例如在日本伊豆的野豬村裡,一些野豬竟然能夠在點點的木樁上穩步行走,簡直與武士俠客走「梅花樁」相似!野豬還可以稱得上是「浪漫的鑒賞家」,具有識別顏色的能力。實驗表明,在紅、藍、紫、黃、金、綠等6種色卡中,野豬最喜歡浪漫的紫色,其次是黃色。這些都屬於豪華艷麗的色彩。但它不喜歡紅色,如果動物園的管理人員穿一件紅背心的話,肯定會惹得它怒氣沖沖。 盡管野豬也有天敵,而且面臨著越來越多的來自各方面的威脅,只要生態平衡的意識深入人心,野豬也述能在這個生氣勃勃的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目前,國內有好多地方開始養殖野豬,作為物種養殖的野豬養殖發展勢頭很好。而更令人興奮的是,最近,我國地處三峽腹地、山高坡陡、谷深峽幽的重慶市巫山縣,為保護野生動物,近日決定遷移深受野豬等野生動物「騷擾」的10萬農民,以還給這些動物創造一個寧靜和平的「家園」。,巫山縣,是今後三峽庫區環境保護的重點地區。巫山縣從1994年發現野豬等野生動物,至今年已有10個鄉鎮發現上萬頭野豬。這些動物的出現,在展示生態環境好轉的同時,也給農民帶來了不少麻煩。據統計,僅今年就有50萬公斤糧食毀於野豬、黑熊、猴子、羚羊之口。巫山縣是國家重點扶持的貧困縣,野生動物的大量繁衍,使它們與農民的利益出現嚴重沖突。為了貫徹野生動物保護法,同時保護當地農民的利益,巫山縣近日決定,利用國家退耕還林政策,將10萬多深受野生動物「騷擾」的農民從深山裡遷出,把山林還給野豬、黑熊。這一消息在新聞媒體和網路上立即被廣為轉摘,成為2001年開年之初的一個重要生態利好消息。野豬的鼻子十分堅韌有力,可以用來挖掘洞穴或推動40千克~50千克的重物,或當作武器。野豬的嗅覺特別靈敏,它們可以用鼻子分辨食物的成熟程度,甚至可以搜尋出埋於厚度達2米的積雪之下的一顆核桃。雄獸還能憑嗅覺來確定雌獸所在的位置。野豬自幼奔跑於森林之中,練就了一身好體力。在獵犬的追逐下,它可以連續奔跑15千米~20千米。野豬在吃和睡上要花許多時間,有的野豬唯恐被天敵發現,常常聚集在一起的地方是河邊、湖邊和池塘邊,往往在河川中的沙洲睡覺,這樣遇到危險時就立即渡河而去,不會留下任何氣味,可以確保安全
❸ 5種珍稀動植物的名稱、級別、現存數量、主要傷亡原因。急急急!!!
揚子鱷:揚子鱷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列入CITES附錄I,IUCN則列為極危1983年的普查,發現野生揚子鱷數量僅有500條。1992年的普查發現,野生揚子鱷的數量增加到900條。如今中國大約圈養了10,000頭以上的揚子鱷,主要在位於安徽宣城市的中國揚子鱷繁殖中心,以及許多動物園里。限制其種群擴大的因素是環境污染和人為捕殺
金絲猴:我國特產珍稀候類。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與大熊貓齊名,同屬「國寶級動物」,據湖北神農架調查有4群,最多的猴群為123隻,估計約有500隻左右。川東巫山有2-3群,數量不足100隻。陝西秦嶺約有53個猴群,每群小的約50隻左右,大的約100隻左右,最多約300隻,估計陝西境內約有5340隻。四川和毗鱗甘肅南部,金絲猴的分布,在岷山約有1300km2面積,邛崍山約10000km2,大雪山和小涼山約有2000km2有分布,總計約有2500km2內面積有分布。致危原因:1)在建立保護區之前,由於採伐使森林遭受破壞,尤以北坡較為嚴重,加上采礦等經濟活動對自然植被的破壞,至今尚未完全恢復;2)在梵凈山捕殺黔金絲猴的情況也常有發生。據不完全統計1962-1977年就獵殺317隻之多。建立保護區後亂砍濫伐尚未完全制止。
白鰭豚:被列為世界級的瀕危動物。在我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被列為1級保護動物;在《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獸類》中被列為瀕危種,列《華盛頓公約》附錄:一類保護動物。50年代時長江中尚可見到較大群體,但此後白鰭豚的數量卻急劇下降,在沿江湖泊和支流中消失,長江中的個體己不足100隻,僅殘存在長江中游的枝城到南京一段。近年來種群數量下降極快。據報道,1980年代初有400多頭,1986年減至300來頭,1990年調查時有200來頭,至1993年為130餘頭,到1995年不足100頭,進入2000年的時候,估計白鰭豚大概僅剩二三十頭了,限制其種群擴大的因素是環境污染
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是指中國的一級重點保護植物,由於人類對自然環境和植物資源的干擾和破壞,植物物種滅絕的速度等。中國特有的單屬植物,系第三紀古熱帶植物區系的孑遺種分為幾種級別。
蕨類植物
玉龍蕨、中華水韭、光葉蕨、桫欏。
被子植物
革苞菊、長蕊木蘭、藤棗、萼翅藤、膝柄木、珙桐、狹葉坡壘、望天樹、普陀鵝耳櫪、掌葉木、異形玉葉金花、天目鐵木、坡壘、合柱金蓮木、伯樂樹。
裸子植物
長白松、銀杏、銀杉、資源冷杉、蘇鐵屬、紅豆杉屬、百山祖冷杉、水松、水杉、梵凈山冷杉、巨柏、元寶山冷杉。共有三十種種類。
珙桐有「植物活化石」之稱,是國家8種一級重點保護植物中的珍品,但已經被外國盜取珙桐在我國,珙桐分布很廣。正如其名字一樣,「珙桐之鄉」的珙縣王家鎮分布著全國數量眾多的珙桐,
❹ 巫山的新變化
巫山於重慶市東北部,三峽庫區腹心。東鄰湖北省巴東縣,西接奉節縣,南與湖北省建始縣毗連,北與巫溪縣及神農架林區接壤。縣境東西最大距離61.2公里,南北最大距離80.3公里。總面積295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0274公頃。
歷史背景
巫山縣戰國時期,系楚國西陲門戶,縣境屬巫郡地。秦昭襄王三十年(前227年),巫郡以縣隸(治今大昌鎮),屬秦國,後改屬南郡,以巫名縣,為本境建縣之始。開皇三年(583年)巫縣加"山"字,巫山縣名自此始。清康熙九年(1670年)大昌縣並入本縣,1951年3月,湖北省建始銅鼓鄉劃歸本縣官渡區境域,1961年3月,龍溪人民公社所屬上安、下安、雙河,劃歸巫溪縣境,形成至今的巫山縣境。
人口、民族人口58.3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49萬人。民族有漢族、土家族、蒙古族、回族、苗族、彝族、朝鮮族、滿族等8個,其中,漢族占總人口的99.89%。
自然資源
巫山礦產資源豐富,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化工原料、非金屬礦四大類,其中以煤、鐵、硫鐵礦、石灰岩、硫儲量最多,分別為1.7億噸、1.53億噸、1億噸、0.5億噸。境內雨量充沛,溪河眾多且比較大,易於集中落差,理論水能蘊藏量27423萬噸。可開發量達352萬千瓦。珍稀動物有金絲猴、鬣羚、牛羚、白唇鹿、鴛鴦、大鯢、紅腹角雉、白尾椎紅雉、綠尾紅雉、獼猴、穿山甲、水獺、大靈貓、小靈貓、猞猁、獐、馬鹿、斑羚、白冠長毛雉、金雞,有各種野鳥100餘種,有豺、狼、熊、野豬、鹿等走獸50餘種。珍稀植物有獼猴桃、野生大豆、三葉、金桔、桑、辛荑、香樟、重陽木、銀杏、紅豆、珙桐、三尖杉、杜仲。
旅遊
縣境名勝古跡主要有:大廟龍骨坡古人類化石遺址,發現距今201-204萬年的人類門齒化石,是我國境內發現最早的人類化石。大溪遺址,位於夔峽東口長江南岸,與大溪河交匯處三級台地上。新石器時代墓葬群集中於溪北。大寧河小三峽中巴霧峽北口、滴翠峽飛雲洞口均有懸棺,是古代巴人生活的遺存。有溝通古代蜀、巴、楚三國的大寧河古棧道,有袖珍古鎮大昌完好的"明清風格"的古建築群。入夢如幻的巫峽、大寧河小三峽及馬濾河小小三峽。小三峽系全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巫山縣擬建"巫山猿人博物館"、"巫山文化館"、"巫山風情民俗館"、"巫山農家美食館"等,正在申報巫山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
農業資源
巫山山高坡陡,糧食作物以玉米、洋芋、紅苕為主,次為小麥、水稻、豆類;食用油料以芝麻、油菜為主;蔬菜以葉菜、瓜類、豆類為主。建有烤煙、蠶桑、水果等重點骨幹項目基地。農村經濟正向農工商、種、養、加一體化的格局轉變。 巫山歷史上為"樹雜山如畫,林暗澗疑空"的多林縣。境內森林分用材林、經濟林、防護林、薪炭林4個林種。有馬尾松、華山松、柏木、杉木、油桐、馬桕、柑桔、漆樹。巫山草山寬廣、牧草繁茂、畜禽飼料豐富,適宜大力發展畜牧業,畜牧業以豬、羊為主,為山羊基地。水產以塘、庫養魚為主,有青魚、草魚、鰱魚,引進革鬍子鯰魚越冬保種成功。
❺ 巫山有哪些野生動物,聽說那裡有鴛鴦,是真的嗎
是真的,在小三峽經常可以看到!可以坐巫山到大昌古鎮的快艇,票價30元,也可以包小遊艇,價格200-400不等。沿途除了可以欣賞小三峽美景,還可以看到金絲猴、鴛鴦、懸棺、古棧道等。傳過小三峽就到了大昌古鎮,也值得遊玩一番!
❻ 請問雲水巫山的動物是什麼動物
你好,答案是豬
❼ 巫山有狼嗎
沒有。
中國境內的狼主要分布在黃河以南,長江以北的中原地帶,雲貴川等地區。狼屬哺乳類犬科的其中一種,是肉食性群體動物。大多生活在雪山、草原等地區,對食物要求高。狼屬於母系社會,幼兒由母狼照顧,有時會出現集中照顧的現象。母狼負責教授幼狼學習捕獵技能。捕食習性方面,狼會長期跟蹤一群動物,特別是大型蹄科,如鹿或角鹿等,一般群體捕獵,捕獵時可以組織出捕獵陣形。狼夜間可視物,也會利用草葯。狼性較狗兇狠,由此較少被人類馴服。
狼喜歡在人類干擾少、食物豐富、有一定隱蔽條件下生存。在我國華北、華中、華南各省份狼的活動僅限於山區環境、不適應於人類開發的狹小的環境內。黑龍江、吉林、遼寧等省的狼的分布也僅限於山區。
❽ 能代表重慶的動物 植物有哪些
代表重慶的植物是黃葛樹(重慶市樹)和山茶花(重慶市花)。
重慶最寶貴動物植物品種:4種植物:野生銀杉、縉雲黃芩、金佛山蘭、荷葉鐵線蕨8種動物:巫山小娃娃魚、銅魚、圓口銅魚、金絲猴、黑葉猴、林麝、白鷳、陽彩臂金龜
❾ 巫山的標志性動物是什麼
巫山縣珍稀動物有金絲猴、鬣羚、牛羚、白唇鹿、鴛鴦、大鯢、紅腹角雉、白尾椎紅雉、綠尾紅雉、獼猴、穿山甲、水獺、大靈貓、小靈貓、猞猁、獐、馬鹿、斑羚。
要說標志性動物應該是金絲猴。
❿ 巫山五里坡申遺成功,成為重慶第三個世界自然遺產,當地的資源有多豐富
近日,巫山五里坡申請世界自然遺產成功,成為了重慶市的第三個世界自然遺產,但是其實很多人對巫山五里坡都不是很了解,巫山五里坡近幾年的旅遊發展已經算是不錯的了,但是知名度一直沒有提上來,而且巫山五里坡的資源十分豐富,不僅有各種瀕危資源,而且巫山五里坡還是我國生物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最後,如今巫山五里坡申遺成功,國家必然會在巫山五里坡投入更多的錢,不僅要保護巫山五里坡的豐富資源,同時也要加大宣傳力度,讓中國群眾都知道在我國重慶市,還有這么一處風景秀美、物種多樣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