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珍稀動物丹頂鶴的資料
丹頂鶴又稱仙鶴,是世界珍貴鳥類,如今,丹頂鶴已經成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吉林省和遼寧省盤錦市的省(市)鳥。鶴是我國著名的珍禽,屬於涉禽類,鶴形目,鶴科。全世界共有15種鶴。我國共有9種,佔一半以上。諸鶴之中,以體形秀麗、鳴聲嘹亮、舞步輕盈、白羽黑翎、赤頂鮮艷的丹頂鶴最為名貴。丹頂鶴體長在1.2米以上,全身幾乎都是純白色,只是頭頂裸出部分鮮紅色及喉、頰和頸部是暗褐色,嘴呈灰綠色,腳呈灰黑色。
丹頂鶴主要產於我國的黑龍江省,西伯利亞東部、朝鮮北部以及日本也有分布。丹頂鶴在我國有兩個故鄉。每年10月下旬從我國東北成群飛往長江下游一帶越冬,第二年3 月下旬又集群飛回故鄉去繁殖後代。丹頂鶴棲息於蘆葦及其他荒草的沼澤地帶,食水生植物的嫩芽、種子、水生昆蟲、軟體動物和魚類等。丹頂鶴數量稀少,全世界大概有1200隻,我國有670多隻,為了保護丹頂鶴,目前,在黑龍江扎龍、吉林向海和江蘇鹽城建立了保護區。
丹頂鶴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觀賞價值,浙江自然博物館動物陳列廳和標本庫房均有陳列和收藏。婷婷玉立的丹頂鶴還作為2003年浙江自然博物館學生參觀年卡的圖案,顯得高雅別致,一雙圓豆般的眼睛,炯炯有神,引人注目。成語「鶴立雞群」就表示它們另有一種與眾不同的美,鶴在中國文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早在《詩經 鶴鳴》中就有「鶴鳴於九皋,聲聞於野「的精彩描述。由於丹頂鶴的壽命可達50—60年,所以自古以來人們把它同松樹繪在一起叫做《松鶴圖》作為長壽的象徵。
⑵ 關於丹頂鶴有什麼介紹
鶴形目鶴科,體羽以白色為主,頭頂裸露,呈鮮紅色,似肉狀冠。額和眼先具稀疏的黑色羽毛,喉、頰及頸大部分為黑色。次級飛羽和三級飛羽黑色,形長而彎曲成弓狀,覆於白色的尾羽上。棲息於蘆葦沼澤濕地,營巢於周圍環水的淺灘或深草叢中,巢用枯草和干蘆葦築成淺皿狀。每次產卵2枚,卵蒼白色。分布於我國黑龍江、內蒙古、吉林、江蘇和江西等地。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丹頂鶴別名「仙鶴」,常於水淺灘覓食。主要以魚類、水生昆蟲、軟體動物以及水草的嫩芽等為食。性格溫柔,體態優美,常伸翅引頸,翩翩起舞,鳴聲嘹亮高亢,逗人喜愛。由於其壽命長達50~60年,因此歷代人常把丹頂鶴與松樹放在一起,吟詩作畫,稱為「松鶴延年」,以比做長壽的象徵。丹頂鶴是我國特有的珍禽。
仙鶴
丹頂鶴屬於鶴形目鶴科,是我國稀有珍禽。古時候,人們常把丹頂鶴當作神仙的伴侶或神仙的坐騎「仙鶴」之名便由此而來。丹頂鶴身體高大,直立時1.3米有餘,素以「三長」而著稱,即腿長、脖子長、嘴巴長。全身幾乎都是雪白的,頭頂裸出部分為朱紅色,看起來好像是一頂紅帽子,所以才有「丹頂鶴」之稱。喉、頰、頸部呈暗褐色,兩翅中間長而彎曲的飛羽都是黑色的,整個蓋在尾羽上,因而常被人們誤認為丹頂鶴的有一個黑色的尾巴。
丹頂鶴飛行時,頭向前探,腳往後伸直,鼓翼緩慢。當鶴群長距離飛行時,常常排成「V」或「Y」等形。遠遠望去飄飄然呈現出一副輕逸而瀟灑的風姿。
⑶ 丹頂鶴是什麼
丹頂鶴(學名:Grus japonensis)是鶴類中的一種,大型涉禽,體長120~160厘米。頸、腳較長,通體大多白色,頭頂鮮紅色,喉和頸黑色,耳至頭枕白色,腳黑色,站立時頸、尾部飛羽和腳黑色,頭頂紅色,其餘全為白色;飛翔時僅次級和三級飛羽以及頸、腳黑色,其餘全白色,特徵極明顯,極易識別。幼鳥頭、頸棕褐色,體羽白色而綴栗色。常成對或成家族群和小群活動。遷徙季節和冬季,常由數個或數十個家族群結成較大的群體。有時集群多達40~50隻,甚至100多隻。但活動時仍在一定區域內分散成小群或家族群活動。夜間多棲息於四周環水的淺灘上或葦塘邊,主要以魚、蝦、水生昆蟲、軟體動物、蝌蚪、沙蠶、蛤蜊、釘螺以及水生植物的莖、葉、塊根、球莖和果實為食。分布於中國東北,蒙古東部,俄羅斯烏蘇里江東岸,朝鮮,韓國和日本北海道。
中文名
丹頂鶴
學名
Grus
別稱
仙鶴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孔雀簡介羊駝貓頭鷹長頸鹿飛禽紫色北極熊火烈鳥海豹大天鵝聖墟360網路
形態特徵
丹頂鶴具備鶴類的特徵,即三長——嘴長、頸長、腿長。大型涉禽,全長約120厘米。體羽幾乎全為純白色。頭頂裸出部分鮮紅色;額和眼先微具黑羽;喉、頰和頸大部為暗褐色。次級和三級飛羽黑色,延長彎曲呈弓狀。尾羽短、白色。嘴灰綠色,腳灰黑色。
丹頂鶴
成鳥除頸部和飛羽後端為黑色外,全身潔白,頭頂皮膚裸露,呈鮮紅色。傳說中的劇毒鶴頂紅(也有成鶴頂血)正是此處,但純屬謠傳,鶴血是沒有毒的,古人所說的「鶴頂紅」其實是砒霜,即不純的三氧化二砷,鶴頂紅是古時候對砒霜隱晦的說法。丹頂鶴的尾脂腺被粉(冉羽)。幼鳥體羽棕黃,喙黃色。亞成體羽色黯淡,2歲後頭頂裸區紅色越發鮮艷。
大小量度:體重7000~9000g,9000~10500g;體長1200~1520mm;嘴峰151~167mm,135~167mm;翅560~670mm,557~635mm;尾300mm;跗跖267~301mm,255~297mm。
(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棲息於開闊平原、沼澤、湖泊、草地、海邊灘塗、蘆葦以及河岸沼澤地帶,有時也出現於農田和耕地中,尤其是遷徙季節和冬季。
丹頂鶴具備鶴類的特徵,即三長——嘴長、頸長、腿長。大型涉禽,全長約120厘米。體羽幾乎全為純白色。頭頂裸出部分鮮紅色;額和眼先微具黑羽;喉、頰和頸大部為暗褐色。次級和三級飛羽黑色,延長彎曲呈弓狀。尾羽短、白色。嘴灰綠色,腳灰黑色。
⑷ 仙鶴是什麼動物
仙鶴是丹頂鶴的別稱,是鳥類動物。
仙鶴(丹頂鶴的別稱)一般指丹頂鶴(鶴屬鳥類的一種)。丹頂鶴(學名:Grus japonensis):是鶴類中的一種,大型涉禽,體長120-160厘米。
頸、腳較長,通體大多白色,頭頂鮮紅色,喉和頸黑色,耳至頭枕白色,腳黑色,站立時頸、尾部飛羽和腳黑色,頭頂紅色,其餘全為白色;飛翔時僅次級和三級飛羽以及頸、腳黑色,其餘全白色,特徵極明顯,極易識別。幼鳥頭、頸棕褐色,體羽白色而綴栗色。
(4)丹頂鶴是什麼動物擴展閱讀
傳說:
丹頂鶴在古代被稱為仙鶴,因為它性情高雅,姿態美麗,常給人以"仙風道骨"的感覺,也正是因為它優雅的姿態和美麗的長相讓它一度成為吉祥如意和高雅的代表,它的地位也因此僅居於鳳凰之下。
古代封建社會等級制度分明,不僅在地位上有著明顯區別,他們在衣服上也有著明顯的區別。皇帝為龍袍皇後為鳳袍,官員們則以官階不同來分別綉上不同的動物。
明清官階制度森嚴,素有"文禽武獸"之分,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始定補子制度,補子就是一塊縫在胸前的布,上面綉上各種花紋,文官綉禽,武官綉獸。
文官以仙鶴為一品,錦雞二品,孔雀三品,雲雁四品,白鷳五品,鷺鷥六品,鸂鶒七品,鵪鶉八品,練雀九品;武官以麒麟,獅子,虎豹逐漸排名。從官袍一品綉丹頂鶴我們就可以得知丹頂鶴的地位不平凡。
⑸ 丹頂鶴是世界幾級保護動物
丹頂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鶴類中的一種,大型涉禽。丹頂鶴通體大多白色,頭頂鮮紅色,喉和頸黑色,耳至頭枕白色,腳黑色,站立時頸、尾部飛羽和腳黑色,頭頂紅色,其餘全為白色;飛翔時僅次級和三級飛羽以及頸、腳黑色,其餘全白色,特徵極明顯,極易識別。幼鳥頭、頸棕褐色,體羽白色而綴栗色。
遷徙季節和冬季,常由數個或數十個家族群結成較大的群體。有時集群多達40-50隻,甚至100多隻。但活動時仍在一定區域內分散成小群或家族群活動。
夜間多棲息於四周環水的淺灘上或葦塘邊,主要以魚、蝦、水生昆蟲、軟體動物、蝌蚪、沙蠶、蛤蜊、釘螺以及水生植物的莖、葉、塊根、球莖和果實為食。
(5)丹頂鶴是什麼動物擴展閱讀:
丹頂鶴的骨骼外堅內空,強度是人類骨骼的7倍,而且它在遷徙的時候,常常排成巧妙的楔形,使後面的個體能夠依次利用前面個體扇翅時所產生的氣流,從而進行快速、省力、持久的飛行,時速可達40公里左右,飛行高度可以超過5400米以上,而且能夠邊飛邊鳴。
丹頂鶴高亢、宏亮的鳴叫聲,與其特殊的發音器官有關。它的頸長,鳴管也長,長達約1米以上,是人類氣管長度的五六倍,末端捲成環狀,盤曲於胸骨之間,就像西洋樂中的銅管樂器一樣,發音時能引起強烈的共嗚,聲音可以傳到3一5公里以外。
繁殖期4-6月。一雌一雄制。3月末4月初,當丹頂鶴到達繁殖地後不久,即開始配對和佔領巢域,雌雄鳥彼此通過在巢域內的不斷鳴叫來宣布對領域的佔有。求偶時也伴隨著鳴叫,而且常常是雌雄鳥彼此對鳴、跳躍和舞蹈。鳴叫時昂頭、仰脖,嘴尖直朝天空,三級飛羽蓬起,且隨叫聲抖動。
⑹ 丹頂鶴有什麼特性
丹頂鶴在分類學上位於脊椎動物,鳥綱,鶴形目,鶴科。
丹頂鶴為大型涉禽之一,是世界著名的珍貴鳥類。丹頂鶴身體高大,直立時1.5米左右。體長140-150厘米,體重10-12公斤。雌鶴略小一些。名為丹頂鶴是由於它頭頂皮膚裸露無羽,且突出,呈朱紅色。黑頸鶴頭頂的朱紅色就沒有丹頂鶴的鮮紅,也沒有那麼突出,那麼大。丹頂鶴的頭上,有一長長的喙,呈淡灰綠色。全身體羽大都呈雪白的顏色,只有它的面頰、喉和大部分的頸部為黑色,此外兩翅的飛羽不僅黑而且發亮。翅羽收羽時覆蓋在白色的短尾上面,有人誤以為丹頂鶴的尾羽為黑色,其實不然。知情的人把丹頂鶴的體表顏色描寫為「白羽、黑翎、丹頂、綠喙」,這才是正確的說法。它還有兩條呈鑽黑色的長可及尺的纖細的雙腿。這就使得它的身材顯得亭亭玉立,身姿秀麗。
丹頂鶴主要棲息於湖泊河流邊的淺水中,蘆葦盪的沼澤地區,或水草繁茂的有水濕地,這些地方有較高的蘆葦等挺水植物,有利於隱蔽。
丹頂鶴邁著纖細的長腿,在淺水中漫步,這是在尋找食物。它們一般吃魚、蝦、昆蟲類、蛙類等動物性食物,有時它們也吃禾本科植物的根、莖、葉、嫩芽等。所以丹頂鶴屬於雜食性動物,它的食性面廣,飼養起來也較為容易。
丹頂鶴喜群體生活,往往以家族的方式3-4隻一起涉水,覓食等,它們也成雙成對地一起活動。
春天來了,丹頂鶴們帶著幼鶴飛回繁殖地區。在進入交配期之前,雄鶴將它們家庭中的幼鶴趕走,一般不是很容易就將幼鶴趕走的,要幾次三番地下狠心把幼鶴強行趕走。被趕走的幼鶴開始單獨行動,到後來它們互相之間就聚到了一起,形成幼鶴的群體集體離開了它們的親鶴。
丹頂鶴實行一夫一妻制,若一方死亡,另一方會悲痛欲絕,發出凄慘的叫聲。丹頂鶴在交配期間,雌雄鶴翩翩起舞,並發出高昂的鳴叫聲,因為雌鶴叫聲比雄鶴稍低一點,所以聽起來,就好像是「二重唱」似的。在雌鶴產卵前的幾個小時,雌雄鶴共同築巢,它們的巢穴很簡陋,一般用水生植物的莖、葉、花序及乾枯的蘆葦、苔草等築起巢來。巢穴一般築在近水的有較高植物作屏障的地方或築在蘆葦叢的深處,形狀像一個大圓盤。
雌鶴一般在四月中旬至五月中旬產卵,年產一窩,一般每窩產2枚偶爾3枚。卵較大,有250-300克重,卵殼厚實,堅硬,呈淡灰褐色。卵的表面布滿棕色斑塊,且鈍端分布更多一些。如果卵被破壞,它們還有補充產卵的習性。雌雄鶴輪流孵卵,夜間孵卵任務大多由雌鳥完成。在孵卵期間,親鶴大約一個小時左右用喙翻動卵一次,進行涼卵,涼卵時間約為1-2分鍾。親鶴還能根據氣溫的高低,來決定涼卵的次數和涼卵的時間。經過31-33天,雛鶴出殼。出殼前,雛鶴在卵內,先用喙將卵殼啄出一個小洞,並逐漸擴大洞口,此時親鶴在旁邊焦急地等待雛鶴出殼,大約經過25-26小時,雛鳥才艱難地破殼而出。當雛鳥破殼而出時,親鳥展翅起舞,視雛鳥為寶貝,不離左右,總是在雛鳥周圍保護著它。新出殼的雛鳥體重約150克,全身羽毛呈黃色,背中線顏色較深,腹部顏色較淺,出殼即睜開眼睛,2-3小時後即能站立,一天以後就能進食。
雛鳥為早成鳥,可以自己蹣跚走路,但還是離不開親鳥。不久以後,雛鳥即能跟隨親鳥在淺水處涉水覓食,主要吃小魚、昆蟲、蝌蚪和各種植物的嫩芽。幼鶴還能學著親鶴的樣子,跳躍,展翅,梳理羽毛等。幼鶴發育很快。從9月下旬開始到11月初幼鳥隨親鳥陸續南飛越冬。幼鶴長到4-6歲性成熟,壽命一般50-60年,有的能活80年。
雌、雄丹頂鶴的外形基本相同,分辨不出有什麼不同,只是雌鶴的體羽稍暗淺一些,不如雄鶴的羽毛華麗。人們發現雌雄鶴的叫聲和習慣動作不同,雄鶴叫的時候把頸高高豎起,頭向後傾,喙直沖藍天,雙翅高舉,但不全展開,並且發出連續的單音。而雌鶴叫的時候將喙水平方向伸向前方,雙翅不高舉,發出間斷的雙音節,聲音沒有雄鶴洪亮。盡管雌鶴叫聲洪亮程度稍遜雄鶴,它們的叫聲都稱得上是引頸高鳴。聲音之洪亮,可遠及兩公里之外。世間早就有「鶴鳴九皋,聲聞於天」之傳說。
丹頂鶴為典型的候鳥。據調查,東北的松嫩平原以東至黑龍江下游、烏蘇里江流域的低地沼澤為我國丹頂鶴的繁殖區。我國在東北的扎龍地區建立了以丹頂鶴為主的第一個水禽綜合自然保護區。在保護區內,由於飼養人員的精心管理,野生的丹頂鶴已不南飛越冬,反而定居下來了。後來我國又陸續在吉林省建立了向海自然保護區、莫莫格自然保護區;在遼寧省建立了雙檯子河口自然保護區;在安徽省建立了升金湖自然保護區。丹頂鶴為世界珍禽,被我國列為一級保護鳥類。
⑺ 丹頂鶴的簡潔資料
丹頂鶴,別名仙鶴,屬於鶴科,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棲息於蘆葦及其他荒草的沼澤地帶。食水生植物的嫩芽、種子、水生昆蟲、軟體動物和魚類等。入秋後,丹頂鶴從東北繁殖地遷飛南方越冬。在江蘇省鹽城自然保護區,越冬的丹頂鶴最多一年達600多隻,成為世界上現知數量最多的越冬棲息地。
丹頂鶴羽色素樸純潔,體態飄逸雅緻,鳴聲超凡不俗,在《濤經• 鶴鳴》中就有「鶴鳴於九皋,聲聞於野」的精彩描述。在中國古代神話和民間傳說中被譽為「仙鶴」,成為高雅、長壽的象徵。
⑻ 丹頂鶴屬於什麼類動物
中文學名: 丹頂鶴
拉丁學名: Grus japonensis
別稱: 仙鶴
界: 動物界
目: 鶴行
科: 鶴科
簡介
丹頂鶴是鶴類中的一種,因頭頂有「紅肉冠"而得名。它是東亞地區所特有的鳥種,因體態優雅、顏色分明,在這一地區的文化中具有吉祥、忠貞、長壽的寓意等。
科學分類
中文目名 鶴行目
拉丁文目名 Gruiformes
中文科名 鶴科
拉丁文科名 Gruidae
英文名 Red-crowned Crane
中國特有
中國保護名錄
⑼ 丹頂鶴是什麼
丹頂鶴(學名:Grus japonensis)是鶴類中的一種,大型涉禽,體長120~160厘米。頸、腳較長,通體大多白色,頭頂鮮紅色,喉和頸黑色,耳至頭枕白色,腳黑色,站立時頸、尾部飛羽和腳黑色,頭頂紅色,其餘全為白色;飛翔時僅次級和三級飛羽以及頸、腳黑色,其餘全白色,特徵極明顯,極易識別。
形態特徵:
丹頂鶴體長約160厘米,翼展240厘米,體重約10公斤。全身幾純白色,頭頂裸露無羽、呈朱紅色,額和眼先微具黑羽,眼後方耳羽至枕白色,頰、喉和頸黑色;次級飛羽和三級飛羽黑色,三級飛羽長而彎曲,呈弓狀,覆蓋於尾上,因此,站立時尾部黑色,實際是三級飛羽,而尾、初級飛羽和整個體羽全為白色,飛翔時極明顯。嘴較長,呈淡綠灰色,頸、腿也都很長,兩翅中間長而彎曲的飛羽為黑色,並且在站立時整個飛羽都蓋在尾部,常常使人誤認為它有一個黑色的尾羽。雌雄相似。
虹膜褐色,嘴灰綠色,尖端黃色。脛裸露部分和跗跖及趾灰黑色,爪灰色。
雛鳥被有黃褐色的絨羽,背部的顏色淺,腹部較深,肩部為乳白色,嘴和腿均是肉紅色,3~4月後體羽逐漸變成潔白的顏色,頭頂部的裸露部分則要到10個月以後才出現紅色。
丹頂鶴的骨骼外堅內空,強度是人類骨骼的7倍,而且它在遷徙的時候,常常排成巧妙的楔形,使後面的個體能夠依次利用前面個體扇翅時所產生的氣流,從而進行快速、省力、持久的飛行,時速可達40公里左右,飛行高度可以超過5400米以上,而且能夠邊飛邊鳴。
⑽ 丹頂鶴屬於鳥類嗎
屬於鳥類。
丹頂鶴,是鶴類中的一種,大型涉禽,體長120-160厘米。常成對或成家族群和小群活動。遷徙季節和冬季,常由數個或數十個家族群結成較大的群體。有時集群多達40-50隻,甚至100多隻。但活動時仍在一定區域內分散成小群或家族群活動。
夜間多棲息於四周環水的淺灘上或葦塘邊,主要以魚、蝦、水生昆蟲、軟體動物、蝌蚪、沙蠶、蛤蜊、釘螺以及水生植物的莖、葉、塊根、球莖和果實為食。分布於中國東北,蒙古東部,俄羅斯烏蘇里江東岸,朝鮮,韓國和日本北海道。
(10)丹頂鶴是什麼動物擴展閱讀:
丹頂鶴現狀
丹頂鶴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級物種,被《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列入附錄二物種,在中國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丹頂鶴及其生態環境均受到法律保護,「丹頂鶴的家鄉」在中國有兩處地方——黑龍江齊齊哈爾的扎龍與江蘇鹽城,「扎龍自然保護區」以鶴著稱於世,全世界共有15種鶴,此區即佔有6種,它們是丹頂鶴、白頭鶴、白枕鶴、蓑羽鶴、白鶴和灰鶴。
現有丹頂鶴500多隻,約佔全世界丹頂鶴總數的四分之一;「鹽城丹頂鶴保護區」為我國最大的海岸濕地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