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動物愛什麼

動物愛什麼

發布時間:2022-05-24 16:52:49

① 動物都愛吃什麼東西

  1. 甜食

  2. 貪戀甜食還可能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依賴。據研究表明,甜味是人類出生後首先接受和追尋的味道,喜歡吃甜食是人的一種本能反應。

  3. 醫學實驗證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含有大量白糖的甜食對大腦的作用和毒品有異曲同工之效。

  4. 如果讓動物習慣性地攝入甜食,就會刺激它們大腦中類阿片類物質的產生,令它們感到快樂。一旦停止甜食供應,它們就會感到痛苦、煩躁不安、大腦中的化學物質失去平衡。這種現象與毒品上癮的反應非常類似。

② 各種動物愛吃什麼食物最好全一些

食蟻獸吃螞蟻
熊貓吃竹子
兔子吃草和塊根
水獺吃貝類
考拉吃桉樹葉
啄木鳥吃蟲子
馬牛羊吃草
獴吃蛇吃蟹
雞吃籽粒猛獸吃肉
禿鷲食腐
蛇吃鼠類,小鳥 蛙類 蛋
狐狸吃小型動物
水鳥吃魚

③ 小動物愛什麼

我有一隻可愛的小白兔,它叫白白。白白長得可漂亮了:一雙紅寶石似的眼睛,鑲嵌在毛茸茸的頭上;一雙長長的大耳朵非常迷人。它最愛吃苦菜了,只要一見到苦菜,便津津有味地吃起來,樣子可愛極了,人見人愛。

④ 像松鼠愛松果、兔子愛蘿卜,還有什麼動物愛什麼,簡單但要多

雞愛蟲,狗愛骨頭,獅子愛肉,馬愛草,

⑤ 小動物愛吃什麼

一天,珍妮從幼兒園一回來,就看到玩具櫃里多了幾樣動物玩具,它們活靈活現,漂亮極了。
噢,太好了,媽媽萬歲!珍妮抱著媽媽的腿跳起來了。
好了,游戲現在開始!
媽媽拿著幾個小動物玩具,對珍妮說:珍妮,今天我請了幾位小動物來做客,我們來向它們問聲好吧。
珍妮也十分有禮貌地向玩具小動物問好:嗨,大家好,我是珍妮,以後我們就是好朋友了。
很好,那麼小兔呢?媽媽放下熊貓拿起了小兔。 珍妮眼睛一轉,說:小兔嘛,對了,小兔愛吃蘿卜。
珍妮說得很對,不過小兔還愛吃青菜,可別忘了喲!
知道了媽媽!
媽媽,這個我不知道,你能提示一下嗎?珍妮摸著腦袋,想不出來。
噢,對了,是香蕉!珍妮欣喜若狂。
哎喲,小動物餓了,該喂它了,誰來喂呢?媽媽問。
我,它們到我們家做客,當然由我招待了。
寶貝,這些都是小動物愛吃的食物,你去喂它們吧!媽媽把很多食物卡片給了珍妮。
蘿卜和白菜給小兔吃。珍妮邊說邊從卡片中找出蘿卜和白菜放在小兔的嘴邊。
珍妮做得很好,媽媽真喜歡你!
媽媽,桃子該給誰吃呢?珍妮舉著畫有桃子的卡片猶豫不決。
喔,我知道了,猴子最愛吃桃子。說著珍妮把桃子放在猴子的嘴邊。
珍妮真棒,做得很好!

⑥ 什麼動物喜歡吃什麼

1、棕熊喜歡吃各種根莖、塊莖、草料、穀物及果實等,尤為喜吃蜜,動物包括螞蟻、蟻卵、昆蟲、嚙齒類、有蹄類、魚和腐肉等。

棕熊(學名:Ursus arctos):亦稱灰熊。是陸地上食肉目體形最大的哺乳動物之一,體長1.5-2.8米,肩高0.9-1.5米,雄性體量135-545千克,雌性體重80-250千克。頭大而圓,體形健碩,肩背隆起。被毛粗密,冬季可達10厘米;顏色各異,如金色、棕色、黑色和棕黑等。前臂十分有力,前爪的爪尖最長能到15厘米。

(6)動物愛什麼擴展閱讀

食肉動物

主要以肉類食物為主的一類動物,英文名稱:carnivore,肉食類動物,亦稱Meat-eater。

四肢強勁,靈活性非常強,牙齒尖銳而有力,具食肉齒(裂齒),即上頜最後1枚前臼齒和下頜最前1枚臼齒。上裂齒兩個大齒尖和下裂齒外側的兩個大齒尖在咬合時像尖銳的刺刀,可將韌帶、軟骨切斷。大齒異常粗大,長而尖,頗鋒利,起刺穿作用。野外攻擊性強,速度快。

植食性動物

植食性(Herbivorous Character):生物交互作用之一,通常指動物以植物為食的現象。幾乎找不到一種植物是不被動物所取食的,而在動物中,從低等動物到高等動物,都有許多專門以吃植物為生的種類。

動物吃植物是自然界食物鏈的基礎,也是食物鏈的基礎環節,而食物鏈的其他環節都有賴於這一環節的存在,可見一切動物都直接或間接地依賴植物為食。

⑦ 動物的「愛情」是什麼

在神秘的動物世界里,愛情仍然是「神聖」的象徵。為得到心中理想的伴侶,它們有的溫情脈脈,有的浪漫異常,有的以勇武贏得對方歡心,有的甚至甘願為其送上寶貴的生命。動物絢麗多彩的求愛方式,更是展現了比人類毫不遜色的情感世界。

科學家在實驗中發現,雌蜘蛛在接受愛情時十分謹慎,很講究「門當戶對」,堅決拒絕與不同種類的雄蜘蛛「婚配」,不論對方如何想方設法頻頻示愛,都能抵擋誘惑,不為所動。雄蜘蛛在求愛時有的輕輕地敲打地面或牆壁,有的則是用整個身體猛烈地敲擊,而正是這種敲擊聲音的細微差別,使得雌蜘蛛能夠決定是接受還是拒絕「求愛者」。其中有一種叫做蠅虎的蜘蛛,其求愛方式十分有趣:雄蜘蛛首先要在雌蜘蛛面前做一番舞蹈表演,邊舞邊小心翼翼地向雌蜘蛛靠近。這時如果雌蜘蛛把前面兩對足縮到胸前,輕輕抖動它的觸須,就表示接受了對方的愛情。於是雄蜘蛛就會邁著輕快的步子爬進網內和雌蜘蛛進行交配。如果雌蜘蛛沒有任何錶示,而雄蜘蛛卻貿然前往的話,則很有可能被雌蜘蛛當作食物吃掉。

在澳大利亞的熱帶森林裡,有一種稀有珍禽——琴鳥。它外形奇特,美麗非凡,還能模仿其他鳥類的鳴聲,是多才多藝的「口技大師」。琴鳥的尾巴長得很美麗,雄鳥有16枚尾羽,大部分呈栗色並鉤有黑緣。當尾羽豎起展開時,就像古希臘的七弦豎琴,所以稱為琴鳥。琴鳥冬季繁殖。雄鳥以娓娓動聽的歌聲、優美的舞姿以及那漂亮艷麗的琴尾,頻頻開屏向雌鳥求愛,一會兒站在樹枝引吭高歌,一會兒又跳到地面展開美麗的尾羽,反復表演,直至雌鳥來臨,雄鳥的尾羽便朝著雌鳥快速顫抖、滑動,不斷地展示那美麗的尾羽。

在求愛方面最具有務實精神的動物是螃蟹。它認為舉行「婚配」的「洞房」是頭等重要的。雄螃蟹在繁殖季節里能花上一個小時的時間在沙灘上挖出一個60平方厘米的螺旋狀的洞。一旦「洞房」完工後。它就滿懷信心地站在「門口」,准備當「新郎」了。只要看見遠處有雌螃蟹,便欣喜若狂地用力揮動著它的鉗子,直到「新娘」「忸怩」地爬進「洞房」為止。

斗魚生活在中南半島和我國南方的河流里,身形如梭,體長7~8厘米,雄魚雖然在與同性爭奪配偶時兇猛強悍,但平時卻很溫順,尤其是在談情說愛時更顯得溫情脈脈。它身披色彩斑斕的漂亮外衣,在河裡漫遊,尋找著自己的「伴侶」,還不時地從嘴裡吐出一團團粘性的泡沫,在水藻葉下築成「浮巢」。雌魚在整個產卵期大約產卵100~300粒。產卵結束後,雄魚就將雌魚趕走,因為雌魚會自食其卵。雄魚雖然好鬥,但對後代卻十分愛護。在卵孵化期間,雄魚日夜守護在巢邊,並不時地吹泡修補浮巢,有脫落的卵或初孵仔魚,雄魚便會用口「銜」住,送回巢內。

最近的研究表明,動物的「愛情」可能來自於「犁鼻器官」。因為不論是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幾乎所有的動物都會發出一種叫做「費洛蒙」的化學信息來進行彼此溝通,通常和「性」有關,甚至連細菌都會利用化學信息來溝通。接收這種「費洛蒙」氣味的器官可能是藏於鼻內的兩個小窩,稱為「犁鼻器官」。它從前一直被認為是在演化過程遺留下來的無用器官,而事實上這種器官並未萎縮,也沒有退化,而且功能良好,發育的也很好。科學家用「費洛蒙」直接刺激「犁鼻器官」,將產生的反應用鼻內的電極記錄下來,同時觀察腦電圖,結果顯示不論雄性、雌性都對不同物質的刺激產生了愉快的反應。科學家推測,「犁鼻器官」會將「費洛蒙」信號傳至「腦下丘」,以控制體溫、血壓、甚至荷爾蒙分泌。

⑧ 關於動物的習性 愛吃什麼 喜歡干什麼

鱉、泥鰍、青蝦、龍蝦、牛蛙、塘角魚、河蟹的生活習性

1、甲魚的生活習性
鱉是變形動物水陸兩棲,用肺呼吸,鱉無鰓,出水爬行用肺呼吸,有鼻孔、氣管、支氣管和肺等完善的呼吸系統。肺大而多泡,海綿狀,對水中生活十分適應。鱉的咽壁粘膜上也布滿了用於水中氣體交換的毛細血管,隨著水流從口中的吞吐,也可進行水中氣體交換。所以,鱉在冬眠期潛棲水底泥沙中,只把嘴尖和管狀鼻孔伸到貼近水底的泥沙表面,即可吸收水中的溶氧以維持生命。由於鱉具有以上特殊器官,所以它能較長時間潛棲水底。
在溫暖地區的水系,鱉的生長期很長;在北方地區,每逢北風呼嘯霜鋪地、草衰葦敗綠水寒的季節,鱉潛伏水底泥沙中冬眠,不吃也不動。鱉平時潛棲在水底泥沙上,頭頸藏在體內,雙目炯炯窺視水底世界,當魚蝦等游到它的身邊時,則突然伸頸襲擊,一口咬住不放。在晚春、炎夏和初秋季節,波平浪暖,綠菌鋪地,它們常常爬到岸邊曬太陽。在風平浪靜的炎夏中午前後,常浮到水面,把管狀的鼻子伸到水外呼吸空氣。稍有風吹草動,立即潛入水中。在溫暖季節,每到氣壓低的陰雨天,鱉也紛紛游到水面呼吸,有時全身露出水面。尤其在陰雲密布、大雨滂沱、江河漲水、驚濤拍岸時,常有幾十公斤的老鱉探頸張望。
鱉的生活習性可歸納為「三喜三怕」即喜靜怕驚,喜陽怕風,喜潔怕臟。對周圍環境的聲響反應靈敏,只要周圍稍有動靜,鱉即可迅速潛入水底淤泥中,所以養鱉場或養鱉池地環境一定要保持安靜。鱉如果經常受到驚嚇,對其生長繁植都是很不利的。
鱉是以肉食為主的雜食性動物。主要食物為小魚、小蝦、螺、蚌、水生昆蟲、蚯蚓、動物內贓等。 同時也兼食蔬菜、草類、瓜果等。在食物不足時,同類可互相殘食。所以在飼養時一定要大小分類,切不可不同規格的鱉混養在同一池中,以免互相殘殺,造成損失。鱉既貪食又耐餓,一次吃後很長時間不吃東西,也不會死亡。當然,這是靠它自身積蓄的營養來維持生命活動的,在人工養殖時一定要供給它充足的食物,以加快它的長生。
鱉是一種變溫動物,對周圍溫度的變化非常敏感。當外界溫度降至15℃以下時,鱉就開始停食,潛伏在水底泥沙中冬眠(一般為10月至翌年4月),冬眠期長達半年之久。因此,在自然條件下養鱉,生長緩慢,一般一年只長100克左右。為了加快鱉的生長速度,在人工養殖中常採用加溫措施,打破鱉的冬眠習性,加快生長速度。

2、泥鰍的生活習性
泥鰍營底本生活喜生活於淤泥較厚的靜水中。棲息於稻田、池塘,湖沼和江河等有軟泥的地方。由於生活於光線較差的淤泥中,眼睛退化,只有靠觸須來尋找食物。泥鰍可生活在溶氧極小的水或淤泥中,除進行鰓呼吸外,還可用皮膚和腸直接從空氣中吸取氧氣。當水溫高、氣壓低或密度過大、水中溶氧不足時,可躍出水面吞吸空氣,行腸管呼吸。泥鰍的適宜生活水溫為20-30℃。當水溫過高或過低,以及天旱水淺時,往往潛入泥層度過不良環境。通常除遇到缺氧、染病和氣候惡劣等原因外,幾乎不到水的中、上層活動、冬季池水乾涸時,鑽入軟泥中,靠少量水分保持皮膚濕潤,並行腸呼吸維持生命。
泥鰍是雜食性魚類。主要食物是小型甲殼動物、昆蟲幼體、水絲蚓、藻類以及高等植物碎屑、水底腐植質等。幼體階段捕食動物料,然後轉為雜食性,成鰍以攝食植物性餌料為主。水溫在15℃以上時,食慾逐漸增加,上升到25-27℃時食慾特別旺盛,生長迅速。一旦超過32℃,食慾則減退。平時多在夜間攝食,生殖期間則在白天,而且雌魚攝食明顯增加。

3、青蝦的生活習性
青蝦生活在淡水,且能適應低鹽度的水域。水質要求中性或偏鹼性。青蝦在水溫上升時,在沿塘邊、河岸淺水處活動,秋冬季向深水處移動,由於深水的溶氧、餌料生物條件的影響,青蝦很少進入池塘中心的深水水域。青蝦適應的潛伏深度為1-1.5米。青蝦的游動能力較弱,通常是在塘底和水草叢中攀緣爬行。白天喜隱蔽,晚上出來活動覓食。越冬期間則潛伏於水底的石礫、泥穴、樹枝或草叢中,清明前後出來活動。
青蝦是以動物性食物為主的雜食性動物。不同的發育階段食性不同。幼體孵出後,從第一次蛻皮到第八、九次蛻皮的階段為幼體發育期,總的時間為20-30天(即每年5月-6月),平均每1-3天蛻皮1次,每蛻一次皮,蝦體即長大一次,這一階段的食物主要是有機碎屑和單細胞藻類,特別是藻中的絲狀藻,鼓藻和矽藻中的固著性藻類,其他還包括水中的無節幼體和昆蟲幼蟲等,或人工投喂的蛋黃和豆漿。經4-5次蛻皮的幼體,即可投喂煮熟的魚肉或其他切碎的動物性飼料。仔蝦階段後為幼蝦階段(變態結束到性成熟前),生活習性轉入底棲。每隔7-11天蛻皮1次,這一階段為35-45天。這一階段的食物主要是小型的水生昆蟲、蠕蟲、動物屍體等,也喜食人工投喂的軋碎貝類、魚蝦、蠶蛹等動物性飼料及豆餅、米糠、水草、菜葉等植物性飼料,包括魚粉、蝗蚓、蠅蛆、小蛤等,植物性飼料則包括豆餅、豆渣等。青蝦成蝦特別喜食糖糟。在飼料不足時,青蝦會自相殘殺。
青蝦貪食,生長快,適口的飼料投入後,2-3分鍾即能充滿全胃,但總的攝食強度取決於水溫。一般3月份,當水溫達14℃時即開始攝食,4-10月攝食強度最大,12月進入越冬階段,即很少攝食,只在氣溫回升時少量攝食。

4、龍蝦的生活習性
紅螯螯蝦的生理適應性較強,包括耐低氧和耐高溫,卵和幼體除外。棲息的水體為河流、湖泊、水庫和池塘。白天潛伏在水體可陷蔽的地方,傍晚和黎明前出來覓食,喜夜晚活動,營底棲爬行生活,喜群居。交配季節所有的蝦白天都顯得十分活躍。試驗證明,紅螯螯蝦能夠在水溫11℃的條件下生存,在水溫5℃的條件下存活3周,但如長期生活在水溫為9℃的條件下,會產生大量死亡。該蝦在不利的生活條件下會打洞,據觀察,在較軟的池底泥中越冬過程中,這種蝦會打洞。
紅螯螯蝦耐低溶氧能力較強,如水中溶氧量為1毫克/升時仍能生存,在潮濕微水狀態下,亦能存活較長時間,在養殖或越冬過程中,常發現紅螯螯蝦出現在堤埂上。幼體和懷卵蝦則不宜在低溶氧中,否則會導致幼體和卵胚的死亡。故在養殖過程中溶氧一般不應低於4毫克/升,在孵化過程中溶氧量還應高一些。
紅螯螯蝦為雜食性動物,在天然條件下,主要攝食有機碎屑、水生藻類、絲狀藻類、水生植物的根、葉及碎片,特別喜食汁多肥嫩的綠色植物如水浮蓮、水葫蘆、馬來眼子菜、綠萍和苦草等。動物性食物喜食水蚯蚓、蚯蚓、水生昆蟲卵、蛹、螺、蚌和魚肉等。人工飼養中,適量投喂市售的配合飼料均可攝食。
紅螯螯蝦從稚蝦生長到成蝦的整個生長過程中將發生多次蛻皮。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剛孵出的稚蝦,每次蛻殼的時間間隔較短,在1-2天蛻殼1次,隨著身體的長大,蛻殼間隔的時間也就延長。在蛻殼期間,該蝦最容易受敵害生物或同類侵食,是該蝦引起死亡的危險期,若在此期間人為捕捉、搬動、水質差或缺氧則易於死亡。

5、牛蛙的生活習性
牛蛙屬變溫動物,一生經過產卵,卵孵為蝌蚪,生活於水中,後經完全變態成為幼蛙,開始兩棲生活。牛哇喜棲於溝塘邊,若水面長有浮水植物,則伏於水上,將頭露出水面,遇驚擾便潛入水中。牛蛙常常是幾只或幾十隻群居共棲,在適應環境後,一般不再遷移。每年4月-9月,牛蛙開始抱對產卵,受精卵3-4天孵化為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為為幼蛙後,過著水陸兩棲生活。冬季水溫降到10℃以下時,牛蛙躲藏於洞穴或淤泥中,進入冬眠。待氣溫回升到10℃以上,又出來覓食。
牛蛙是變溫動物,它的體溫隨外界溫度變化而改變。在自然條件下,蝌蚪的生存的 水溫為2-35℃;最適於生長發育的水溫為23-25℃;水溫超過35℃蝌蚪便陸續死亡,溫度低於15℃時、蝌蚪不攝食;水溫低於9℃時便進入冬眠狀態。成蛙攝食、生長的適宜溫度為2 0-30℃,最適溫度為25-30℃。秋季水溫降至18℃以下時,食慾與活動減弱;15℃以下停止攝食;9-10℃開始冬眠。當水溫超過32℃時,活動和攝食明顯減弱,水溫超過35℃時,牛蛙陸續死亡。
牛蛙皮膚沒有防止水份蒸發的保護組織,因此不能長時間離開水,在乾燥的空氣中或日曬過 久均能造成牛蛙死亡。皮膚的溫度直接影響牛蛙的生殖、排卵,蝌蚪的生長、發育需在水中進行,因此水是牛蛙不能缺少的生態需要。牛蛙一般具畏光性,晝伏夜出,喜歡棲息在有利於生長發育和繁殖的向陽環境。但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喜歡弱光,更喜歡藍光。
牛蛙蝌蚪以有機屑及浮游動物等為食,幼蛙和成蛙以某些水生和陸生動物為食。捕食時,選擇安全、僻靜和餌料豐富的淺水處,或陸地上,耐心等待,當發現被捕食對象活物時,則以猛撲的方式跳躍捕捉。在離蛙較遠時,則輕輕爬向目標,伺機捕捉。在餌料缺乏時,牛蛙有大吃小的現象。

6、塘角魚的生活習性
塘角魚也叫革鬍子鯰:頭部扁平,頭後側扁,魚體光滑無鱗。體色深灰色或黑色,體兩側具有灰黑色蝕狀斑塊,胸腹部白色。口寬、橫裂、齒利,口稍下,有觸須4對,上下吻各2對。上下頜和犁骨上密生絨毛狀細齒。
原產非洲尼羅河流域,喜溫怕寒,適宜生長和水溫為18-32℃最適宜生長的水溫為22-32℃,15℃以下攝食量很少,生長慢。當水汩降至臨界7℃時則會凍死。
生活在水的下層,夜間活動敏捷,攝食旺盛。由於革鬍子鯰魚具有樹枝狀(又稱珊瑚狀)的鰓上呼吸輔助器官和皮膚呼吸功能,能夠生存於一般魚類不能生存的低氧或淺水和污染的水域中,只要其體表保持濕潤,離開水幾天仍能生存。由於革鬍子鯰的胸鰭外緣有一根堅硬粗壯的硬刺,能在陸地上爬行,它能越過障礙物,從一個魚池遷移到另一個魚池。它的四對口須頗長,且能靈活轉動。
革鬍子鯰是以動物為主的雜食性魚類。貪食,且一次吃飽,具有群聚爭食的習性。

7、螃蟹的生活習性
自然生長的河蟹一般是穴居或隱居。在食物豐盛、飽食時,它們為躲避敵害,常常營穴居生活。沒有穴居條件時,它們便躲在石礫或草叢中隱居。河蟹通常喜歡生活在水質清潔、水草豐盛的江河湖泊中,在池塘中時,它們常隱伏在池底的淤泥中。河蟹晝伏夜出,在餌料豐富,環境適宜時安於定居,一旦成熟,便棄穴離去。
河蟹在淡水中生長,在海水中繁殖。蟹苗進入淡水後,一般在餌料豐足的河灣、湖泊中生活18個月左右,性腺逐漸成熟。成熟的河蟹在秋末冬初開始到海淡水混合的近海區產卵,這就是生殖洄遊。交配後的雌蟹不久便可產卵,卵一串串貼附在雌解的腹肢毛上,堆積在腹部,直到孵出幼體。這類蟹稱「抱卵蟹」。河蟹一次可產數萬至百萬粒卵,並且能產2-3次。
在自然界受精卵要經過4個月才能出苗,孵化率可達90%左右。剛孵出的幼體很小,形狀像水蚤,稱蚤狀幼體。蚤狀幼體經過五次蛻皮,大約35天就長成蟹苗(大眼幼體),蟹苗再蛻一次皮,成幼蟹。剛脫殼的蟹稱軟殼蟹,它無力攝食和防敵,1-2天後殼才漸硬,這時才漸漸活動,脫殼後蟹體顯著增大。河蟹繁殖後,身體很快便衰老、死亡。
河蟹的食性很雜,它葷素均吃,並且喜歡吃魚、蝦、螺、蠕蟲、蚯蚓、昆蟲及其幼早等動物性食物,也殘食受傷或剛蛻殼的同類,抱卵蟹在飢餓時還取卵當食。在自然環境中河蟹容易得到的多為水草,所以植物食性為主。
河蟹十分貪食,食量也大,消化能力很強。在食物豐富時可以吃得很多,而沒有食物時,幾天甚至一個月不吃,也不至餓死,這是因為在飽食後,會把多餘的營養貯存在肝臟中,剛脫殼的「軟殼蟹」就是預先貯存的營養來維持生命的。在穴洞里越冬期間,才停止或減少攝食。
河蟹不僅貪食,而且有搶食好鬥的習性。為了爭搶一頓美餐,經常會互相殘殺。

⑨ 什麼動物愛吃什麼這樣的造句什麼動物愛吃什麼造句

熊貓愛吃竹子;老虎愛吃肉.

⑩ 小動物喜歡吃什麼

1、大熊貓

大熊貓幾乎完全靠吃竹子為生,在野外自然採食的50多種植物中,竹類就佔一半以上,而且佔全年食物量的99%,其中最喜歡吃的有大箭竹、華西箭竹等7種。

2、蜥蜴

大多數蜥蜴吃動物性食物,主要是各種昆蟲。壁虎類(Gekkonids)夜晚活動,以鱗翅目等昆蟲為食物。體型較大的蜥蜴如大壁虎(蛤蚧,Gekkogecko)也可以小鳥,其他蜥蜴為食物。巨蜥(Varanus)則可吃魚、蛙甚至捕食小型哺乳動物。

也有一部分蜥蜴如鬣蜥(Agama)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由於大多數種類捕吃大量昆蟲,蜥蜴在控制害蟲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很多人以為蜥蜴是有毒動物,這是不對的。全世界6000種蜥蜴中,已知只有兩種有毒毒蜥,隸屬於毒蜥科(Helodermatidae),且都分布在北美及中美洲。

3、鯉魚

鯉魚屬於底棲雜食性魚類,葷素兼食。餌譜廣泛,吻骨發達,常拱泥攝食。鯉魚又是低等變溫動物,體溫隨水溫變化而變化,無須靠消耗能量以維持恆定體溫,所以需餌攝食總量並不大。同時鯉魚與多數淡水魚一樣屬於無胃魚種,且腸道細短,新陳代謝速度快,故攝食習性為少吃勤食。鯉魚的消化功能同水溫關系極大,攝食的季節性很強。

閱讀全文

與動物愛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