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當年孔子被宋國圍住時對子路說的話
話說齊景公在夾谷山和魯侯聚會回來後不久,晏嬰就因病去世了。景公悲哀哭泣了好幾天,正擔心朝里沒人能代替晏嬰,又聽說孔子輔佐魯侯,魯國大治,便驚懼地說:「魯侯有了孔子一定會圖謀霸業,圖謀霸業又必然會爭奪地盤,齊國是魯國的近鄰,恐怕馬上就會大禍臨頭,這可怎麼辦?」大夫黎彌說:「主公擔心魯國重用孔子,為什麼不想個辦法阻止這事呢?」景公說:「魯侯剛把國政交給孔子,我怎麼阻止得了呢?」黎彌說:「我聽說國泰民安之後,便容易產生驕奢淫逸。請主公挑選一些能歌善舞的美女,把她們送給魯侯,魯侯真要收下她們,必然懶得去管政事,也會因此而疏遠孔子。孔子見魯侯疏遠他,也必然會離開魯國去別的國家,到那時主公就可以高枕無憂了。」景公聽了這話頓時眉開眼笑,當下命黎彌從宮內的女街里,挑選出長得漂亮,年紀在二十歲以下的宮女八十人,分成十隊,全都穿上鮮艷的衣裳,學習唱歌跳舞。舞曲的名字叫《康樂》,非常悅耳動聽。此外,又挑選了一百二十匹好馬,毛色五彩斑斕,各不相同,遠遠望去,就像一片雲霞,一匹錦緞。景公派使者把美女良馬給魯侯送去。使者來到魯國都城的南門外,搭了兩座彩棚,東邊的彩棚安放良馬,西邊的棚子陳列女樂。使者先把國書送給定公,定公打開書信一看,只見上面寫道:
杵臼頓首啟魯賢侯殿下:孤向者獲罪夾谷,愧未忘心。幸賢侯鑒其
謝過之誠,克終會好。日以國之多虞,聘問缺然。茲有歌婢十群,可以侑歡,良馬三十駟,可以服車,敬致左右,聊申悅慕。伏惟存錄!
且說魯國的相國季孫斯這些日子安享太平,忘乎所以,心裡邊早存了尋歡作樂的念頭。忽然聽說齊國送來不少能歌善舞的美女,還要表演女樂,一想到美女如雲、鶯歌燕舞的盛況,實在是艷慕極了,當時就換上便服,帶上幾個心腹,坐車偷偷溜出了南門。只見西邊的棚子里正在練習女樂,歌聲直入雲霄,舞態優雅婀娜,一進一退,光華奪目,此時此刻,就像游天宮,看仙女,絕不是人間所能想像得到的。
季孫斯一動不動站在那兒看了老半天,只看得手麻腳軟,目瞪口呆,意亂神迷,魂消魄散。魯定公一天宣了他三次,季孫斯因為貪看女樂,竟然沒抽出空兒來。直到第二天,才進宮去見定公,定公把齊國的國書拿給他看。季孫斯看過後說:「這可是齊侯的一番美意,咱可不能拒絕。」定公也有些動心,就問:「女樂在哪兒呢?能不能先去瞧瞧?」季孫斯說:「排列在南門以外,您要想看,我這就陪您去。只怕驚動百官,不如換上便服方便。」於是君臣二人都脫去了朝服,換上便裝,各乘小車,一直到了南門外西棚下。早有人傳出消息:「魯侯換了衣服親自來看女樂了!」使者趕緊吩咐樂女排練時賣點兒力氣。一時間,西棚內歌喉轉嬌,舞袖增艷,十隊樂女,輪流轉換,歌舞悅耳奪目,讓人應接不暇,把君臣二人樂得手舞足蹈,流連忘返。有一首詩寫道:
一曲嬌歌一塊金,一番歌舞一盤琛。
只因十隊女人面,改盡君臣兩個心。
侍從又對定公誇起東棚里的駿馬。定公說:「這邊的景觀已經是登峰造極了,我看那些馬就不必看了。」
當天晚上,定公在宮里一夜沒睡著,耳朵里時不時還響著樂聲,美人彷彿就在枕頭邊上。定公惟恐群臣說長道短,第二天一早就把季孫斯一個人召進宮去,倆人商量著寫好了回信,信里說了好多感激的話。又派人取出黃金百鎰,送給齊使。然後把這些樂女都接到宮里,把其中的三十人送給了季孫斯,那些馬也叫人專門喂養。
定公和季孫斯自從得了這些樂女,各自受用,日則歌舞,夜則枕席,一連三天,沒去上朝聽政。孔子聽說了這事,凄然長嘆。弟子仲子路勸他說:「魯侯懈怠政事,您乾脆離開這兒算了。」孔子說:「郊外祭天的日子已經臨近,倘若大禮不廢,魯國還有希望。」
到了祭天的日子,定公剛行完禮,就急匆匆地回宮了,仍然沒去上朝,連祭祀用的肉也沒心思分給大家。主管分肉的官員敲開宮門去要肉,定公推給季孫斯,季孫斯又推給家臣。孔子參加祭祀回來,一直等到晚上,也沒見胙肉發下來,不由得長嘆一聲,<<<<<<<<<<<<<<<<<<<<<<<<<<<<<<<<<<對子路說:「我的治國之道看來是行不通了,這都是命啊!」於是撫著琴唱道:
彼婦之口,可以出走。彼女之謁,可以死敗。優哉游哉,聊從卒歲!唱完了,就收拾行裝離開了魯國。子路、冉有也棄了官跟隨孔子一起出走。從此,魯國再次衰落了,後人有詩寫道:>>>>>>>>>>>>>>>>>>>>>>>>>>>>>>>
幾行紅粉勝剛刀,不是黎彌巧計高。
天運凌夷成瓦解,豈容魯國獨甄陶。
孔子離開魯國到了衛國,衛靈公喜滋滋的把他迎進宮去,然後向他詢問行軍打仗、排兵布陣的事。孔子回答說:「我還沒有學過。」第二天就走了。路過宋國匡邑的時候,匡人一直記恨著陽虎,一見孔子的相貌和陽虎相似,以為陽虎又來了,就把他師徒幾個團團圍住。子路要和他們打架,孔子制止他說:「我和匡人沒有仇恨,想必是另有緣故,過一會兒他們就會自己離開。」安然坐在地上彈琴。正巧趕上衛靈公派人追來讓孔子回去,匡人才知道弄錯了,謝罪而去。孔子於是又回到衛國,住在大夫蘧璦的家裡。
且說靈公的夫人叫南子,是宋國宗室的女兒,美而淫。做姑娘的時候,就和公子朝相好。公子朝也是男子中的絕色,兩美相愛,勝過夫妻。等到歸了靈公,生了個兒子叫蒯糙,成年後就被立為世子,可是南子和公子朝仍是藕斷絲連。當時還有個美男子叫彌子瑕,深得靈公的寵愛,有一次吃桃子,曾經把剩下的一半推進靈公的嘴裡,靈公喜眉笑眼地一邊吃著桃,一邊向別人誇耀說:「子瑕愛我愛得太厲害了!一個甜美的桃子都捨不得一個人吃,還分一半給我。」大臣們都捂著嘴偷偷地笑。子瑕也仗著靈公的寵愛,無所不為。靈公在外面愛戀著子瑕,在家裡又怕南子不樂意,就想辦法討好南子,於是時不時把宋國的公子朝找來和他的夫人相會。丑聲遍傳,靈公也不以為恥。
蒯糙深深地恨著這件事,就派家臣戲陽速趁著朝見的機會,企圖刺殺母親南子,以平消丑聞。南子覺察了這事,就告訴了靈公。靈公於是把蒯糙驅逐出衛國。蒯糙先投奔了宋國,然後又投奔了晉國。靈公又立蒯糙的兒子輒當了世子。等孔子再回來的時候,南子很想見見他。見面以後,知道孔子是個聖人,對他倍加敬重。忽然有一天,靈公和南子同乘一輛車出門,讓孔子作陪乘。走過街市的時候,聽到有人唱起歌來:
同車者色耶?從車者德耶?
孔子聽了嘆口氣說:「 衛君好德不如好色!」於是離開衛國去了宋國,和弟子在大樹底下練習禮儀。宋國的司馬桓趔,也是以男色得寵於宋景公,因為忌恨孔子來宋,就派人砍倒了大樹,還想追殺孔子。孔子只得離開宋國投奔鄭國。剛走到黃河邊上,就聽說鄭國的趙鞅殺了忠臣竇?、舜華,感慨道:「鳥獸尚且憎恨傷害自己的同類,何況是人?」於是又返回衛國。沒過多久,衛靈公死了,大臣們立輒為君,就是衛出公。蒯糙也借來晉國的兵馬,和陽虎一道襲擊並佔領了戚城。一時間,晉國幫著蒯糙,齊國幫著輒,父子爭國,鬧得不亦樂乎。孔子厭惡他們違悖倫理,又離開衛國到了陳國,還要去蔡國。楚昭王聽說孔子在陳、蔡之間,便派人來聘請他。陳國、蔡國的大夫們一合計,認為如果楚國任用了孔子,那麼陳國、蔡國可就懸了,於是說好了一塊發兵,把孔子師徒圍困在陳、蔡之間的荒野上。孔子三天沒吃上飯,仍然不停地彈琴唱歌。如今開封府陳州界有個地方叫桑落,桑落內又有個地方叫厄台,就是當年孔子絕糧之處。後人有一首詩寫道:
四海棲棲一旅人,絕糧三日死生鄰。
自是天心勞木鐸,豈關陳蔡有愚臣。
忽然一天晚上,有個九尺多高的怪人,穿著黑衣服,戴著高帽子,披著甲拿著戈,向著孔子大聲吒喝,聲音把四周圍都震得山響。子路和他交起手來,那人力氣挺大,子路勝不了他。孔子在旁邊看了很久,對子路說:「何不捅其肋?」子路於是照著他的肋叉子就是一拳,那傢伙手一垂,撲通一聲倒在地上,變成了一條大鯰魚。弟子們都以為他是個妖怪。孔子說:「凡是動物老了,一些精靈就會附在它的身上。把它殺了就是了,有什麼可奇怪的?」說完就讓弟子們把它做熟了充飢,弟子們驚喜地說:「這真是老天賜給咱們的!」
楚國的使者帶兵來迎接孔子,孔子就隨他到了楚國。昭王非常高興,要把千社之地封給孔子,令尹子西勸阻說:「當年文王在豐,武王在鎬,封地僅有百里,因為能修德政,結果取代了殷紂。如今孔子的道德名望,不下於文、武,他的弟子也都是當代的大賢,要是讓他有了地盤,取代楚國也就不難了。」昭王於是變了卦,對孔子也不那麼熱情了。孔子知道楚國不會重用他,於是又回到了衛國。衛出公想把國政交他掌管,孔子拒絕了。魯國的相國季孫肥這時來請孔子的弟子冉有,孔子就跟他們一起回到了魯國,魯國讓他享受告老大夫的待遇,孔子從此結束了周遊列國的歷史,一心一意著書立說。他的弟子當中,子路、子羔在衛國做官,子貢、冉有、有若、宓子賤等在魯國做官,這些都是後話了。
再說吳王闔閭自從打敗了楚國,威震中原,不可一世,也漸漸喜歡起游樂來。於是大興土木,在都城裡修了長樂宮,在姑蘇山蓋了高台。――山在現在蘇州城西南三十里,也叫姑胥山。――又在胥門處修了條彎彎曲曲的小路通往山上,春夏就住在城外,秋冬就住在城裡。忽然有一天,闔閭呆得好好的,猛然想起越國當初幫著夫概伐吳的事來,就打算報復越國。碰巧又聽說齊國和楚國互派使節結交往返,闔閭氣不打一處來,說道:「齊、楚相互勾結,這可是我北方的憂患!」於是就想先伐齊,再伐越。相國伍子胥規勸道:「互派使節本是鄰國之間常有的事,未必就是助楚害吳,不能貿然興兵。如今太子波元配夫人已經去世,還沒有繼室,大王何不派使者去向齊國求婚?如果他們不願意,再出兵也不晚。」闔閭於是派大夫王孫駱前往齊國,為太子波求婚。
當時齊景公已是風燭殘年,志氣衰頹,再也振作不起來了。身邊只有一個小女兒沒嫁出去,景公不忍心把她送到吳國。怎奈朝無良臣,邊無良將,又怕一旦拒絕,吳國發兵討伐,齊國落到楚國那種地步,後悔可就來不及了。大夫黎彌也勸景公和吳國通婚,別把齊國惹惱了。景公迫不得已,只好答應把女兒少姜嫁過去。王孫駱回復了吳王,吳王又派他帶著聘禮到齊國迎接少姜。景公既心疼女兒,又害怕吳國,兩念交迫,禁不住淚流滿面,嘆了口氣說:「要是晏子、穰苴其中的一個在這兒,我怎麼會怕吳國人呢!」又囑咐大夫鮑牧說:「煩勞你為我把女兒送到吳國,她是我最疼愛的女兒,關照吳王好好對待她。」臨別之際,景公親手把少姜扶上車,一直送出南門才回來。鮑牧護送少姜到了吳國,把景公的話都轉告給吳王。又因為仰慕子胥的賢德,所以和子胥也逐漸有了交往。
話說少姜年紀還小,不懂得夫婦之間的樂趣,和太子波成親以後,一心只是想念父母,白天黑夜哭個不停。太子波再三撫慰,仍悲哀不止,漸漸抑鬱成疾。闔閭很可憐她,就把北門的城樓翻修改造了一番,裝飾得極其華麗,改名為望齊門,讓少姜每天在上面遊玩。少姜憑欄北望,看不到齊國,悲哀得更加厲害,病也越來越重。彌留之際,囑咐太子波說:「我聽說站在虞山的頂上,可以看到東海,請你把我埋葬在那裡,倘若魂魄有知,說不定哪天還能看到齊國!」太子波秉告了父親,就把少姜安葬在虞山頂上。今常塾縣虞山尚有齊女墓,還有個望海亭。後人寫了一首詩,叫《齊女墳》:南風初勁北風微,爭長諸姬復娶齊。
越境定須千兩送,半途應拭萬行啼。
望鄉不憚登台遠,埋恨惟嫌起?低。
蔓草垂垂猶泣露,倩誰滴向故鄉泥?
太子波因懷念少姜一病不起,不久也去世了。闔閭想在幾個兒子里挑一個立為太子,卻猶豫不決,就想和伍子胥商量商量。
太子波的前妻生了個兒子叫夫差,已經二十六歲。長得昂揚偉岸,一表人材。聽說祖父要選立太子,就搶先一步去見子胥說:「我是嫡孫,要立太子,除了我誰也不行!這事都憑您一句話了!」子胥答應了他。沒多長時間,闔閭派人來找子胥,商議立太子的事。子胥對闔閭說:「太子一定要正室嫡出,才不至於出亂子。如今太子雖然早逝,可是還有嫡孫夫差。」闔閭說:「我看夫差生性愚鈍,而且缺少仁愛,恐怕不能繼承吳國的正統。」子胥說:「夫差講信用,有愛心,熱衷學習禮義,父死子代,天經地義,還有什麼不放心的?」闔閭說:「我聽你的,希望以後你能好好輔佐他。」於是立夫差為太孫。夫差到子胥家跪拜致謝。
周敬王二十四年,闔閭上了年紀,脾氣也越來越暴躁。聽說越王允常死了,他兒子句踐剛剛繼位,就想乘越國大辦喪事的時候,發兵討伐。子胥勸阻說:「越國雖然有侵犯吳國的罪過,但是正值行喪期間,伐之不祥,應該稍作等待。」闔閭不聽,留子胥和太孫夫差守國,自領伯?、王孫駱、專毅等,選精兵三萬,出了南門向越國進發。
越王句踐見吳兵來伐,親自指揮抵抗,拜諸稽郢為大將,靈姑浮為先鋒,疇無余、胥犴為左右軍統領,和吳兵在?李相遇,相距十里,各自安營下寨。兩下挑戰,打了幾仗不分勝負。闔閭大怒,於是率領全部人馬排列在五台山下,命令全軍不許妄動,只等越兵稍有懈怠,然後乘機攻殺。
句踐望見吳軍隊伍整齊,兵甲鮮明,就對諸稽郢說:「吳兵士氣正旺,不可輕敵,必須用計策使敵兵混亂。」於是命疇無余、胥犴組織敢死隊,左邊五百人拿著長槍,右邊五百人拿著大戟,一聲大喊,殺奔吳軍。吳兵陣上士兵全然不理,陣腳都用弓弩手把住,堅固得就像銅牆鐵壁,越兵一連三次沖鋒,都不能沖進敵陣,只得退回原地。句踐無可奈何。諸稽郢偷偷對他說:「可以派罪犯去試試。」句踐恍然大悟。
第二天,勾踐密傳軍令,把軍中攜帶的已被判處死刑的罪犯全部集中起來,總共有三百人,分為三行,全脫了上衣,脖子下掛著劍,一步步走向吳軍。領頭的在前邊說:「我們的主公越王,不自量力,得罪了貴國,以致貴國派兵來討伐。我們願意以死來替越王謝罪。」說完,一個挨一個用劍猛地一割脖子,鮮血噴涌,屍身倒地。吳兵從來沒見過這陣勢,感到十分納悶,都睜大眼睛一邊看,一邊交頭接耳,一時摸不著頭腦。忽聽越軍中鼓聲大振,疇無余、胥犴率領兩支敢死隊,手持刀劍盾牌,呼嘯著殺過來。吳兵措手不及,一下子就被沖亂了陣腳。緊接著,句踐統率大軍殺到,右有諸稽郢,左有靈姑浮,乘勢攻入吳軍陣地。王孫駱拚命和諸稽郢搏殺在一起,靈姑浮舉著大刀左沖右突,尋人廝殺,正碰上吳王闔閭,掄刀便砍。闔閭往後一閃,刀砍在右腳上,大腳趾一下被砍了下來,一隻鞋也掉在地上。幸虧專毅帶兵趕到,救了闔閭,專毅卻身受重傷。王孫駱知道吳王受傷,不敢戀戰,急忙收兵,被越兵一通追殺,死傷過半。闔閭傷勢不輕,當即命令退回大寨。靈姑浮撿起吳王的那隻鞋去請功,句踐心花怒放。
卻說吳王因年老忍受不了傷痛,撤到七里以外,大叫一聲,一命嗚呼。伯?護喪先行,王孫駱領兵斷後,緩緩撤回吳國。越兵也不追趕。後人有詩評論闔閭用兵不知節制,才有今日傷趾傷身之禍:
破楚凌齊意氣豪,又思吞越起兵刀。
好兵終在兵中死,順水叮嚀莫放篙。
夫差聽到吳王去世的消息,帶兵前來把吳王的遺體接回吳國,宣布正式即位。看完風水算完卦,決定把吳王闔閭安葬在破楚門外的海涌山。於是召集工匠鑿山挖洞,修成墓穴,把專諸用的那把「魚腸劍」拿來殉葬,此外還有兵器套甲六千副,金珠美玉不計其數,把墓穴都堆滿了。入葬之後,又把工匠們一個不留全殺了。三天以後,有人看見墓穴上面蹲著一隻白色的老虎,因此就給山取名叫虎丘山,有學問的人認為那白虎是埋金之氣聚集顯現出來的。後來秦始皇派人鑿山挖洞,發掘闔閭的墓穴,想找到那把魚腸劍,可始終沒見蹤影,鑿山的地方於是成了深澗,就是今天的虎丘劍池。專毅受重傷後也死了,附葬在山後面,現在也找不到他的墓了。
夫差安葬祖父以後,把長子友立為太子。為了提醒自己不忘報仇,就派了十幾個人,每天輪流站在院子里,一見夫差從這兒路過,就指名道姓放開嗓門喊道:「夫差!你忘了越王殺死你的祖父嗎?」夫差趕緊流著眼淚回答:「不!我一刻也不敢忘!」又命伍子胥、伯?在太湖上加緊訓練水軍,在靈岩山搭起射棚訓練弓箭手,只等三年喪期一完,就去越國報仇。
周敬王二十六年二月,吳王夫差守孝期滿,在太廟祝告一番以後,就調集全國的兵馬,派子胥為大將,伯?為副將,從太湖順水路進攻越國。越王句踐召集大臣們商議,准備出兵迎敵。大夫范蠡說:「吳國把闔閭之死看作是國恥,決心報仇已經有三年了。他們滿懷憤怒,齊心協力,勢不可擋,我看咱們應該收攏人馬據城堅守。」大夫文種說:「依我看,咱們不如說好話,賠不是,請求講和,等他們撤兵以後,再從長計議。」句踐說:「你們倆一個說守一個說和,我看都不是上策。吳國和越國世代結仇,他來討伐我不應戰,就會把咱們當成是軟弱可欺的窩囊廢!」於是動員起全國三萬人馬,在椒山下迎擊吳軍。
兩軍初次交鋒,吳兵被殺傷百十人後退了回去。句踐乘勝追擊,沒走出幾里路,正遇上夫差的大軍趕到,兩下重新布陣廝殺。夫差站在船頭,親自掄錘敲鼓,激勵士氣,士兵們勇氣倍增。忽然,北風大作,波濤洶涌,子胥、伯?乘著戰船順風揚帆而下,船上的士兵全拿著強弓勁弩,箭像雨點兒一樣射過去。越國的士兵迎著風強睜著眼抵抗,一會兒便招架不住,大敗而逃。吳兵分三路追殺,越軍大將靈姑浮翻船落水而死,胥犴也中箭而亡,吳兵乘勢掩殺,越兵死傷不計其數。句踐一直跑到固城,吳兵把固城圍了個里三層外三層,把水道也給堵死了。夫差興高采烈地說:「不出十天,越兵全都得渴死。」誰知道山頂上有一眼靈泉,泉水裡還游著不少魚,句踐便讓人撈了幾百條魚送給夫差氣氣他,夫差大吃一驚。句踐留下范蠡守城,自己帶著殘兵敗將瞅機會逃到了會稽山。一清點人馬,還剩下五千人,句踐嘆了口氣說:「從先王到我,三十年來,從沒打過這樣的敗仗!真後悔沒聽范蠡、文種的話,才落到這種地步。」
吳軍加緊攻打固城,子胥的兵馬駐扎在右翼,伯?的兵馬駐扎在左翼,范蠡一天三次派人向句踐告急。句踐十分恐慌。文種獻計說:「吳國的太宰伯?,為人貪財好色,嫉賢妒能,雖然和伍子胥同朝為官,但二人志趣不合。吳王敬畏子胥而親近伯?。要是能偷偷到伯?營中投其所好,請他幫著吳國越國講和,吳王沒有不聽的。到時候伍子胥知道了再來阻攔,也來不及了。」句踐說:「你去見伯?,拿什麼去賄賂他呢?」文種回答說:「軍隊里缺的就是女色。倘能找到美女獻給他,再加上老天爺保佑,伯?一定會答應。」句踐於是立即派人回到都城,讓夫人從宮里挑出八個相貌姣好的女子,打扮得雍榮華貴,再加上白璧二十雙,黃金一千鎰,叫文種連夜給伯?送去。伯?開始還想拒絕會見文種,一聽說還帶著禮物,就把文種叫進大寨。伯?大模大樣坐在那兒等著,文種一進門就跪在地上,說:「我主句踐,年幼無知,不能好好地侍奉貴國,才受到這樣的懲罰。現在他後悔也來不及了。想與貴國講和甘當屬臣,又怕吳王記仇不肯接受。因為知道太宰您功勛卓著,外是吳國的捍衛者,內是吳王的心腹和臂膀,所以特地派我來見您,想托您為我主說句好話,讓吳王收納我們。這回只帶了點兒薄禮,今後一定源源不斷送上門來。」說完雙手把禮單送給伯?。伯?看了一眼禮單,仍然沉著臉說:「越國沒幾天蹦頭兒了,馬上就要滅亡,所有的一切,還怕不全是吳國的?何必還用這些雞零狗碎的東西來甜活我?」文種又說:「越兵雖然打了敗仗,但是駐守會稽的還有五千精兵。要是再打不了勝仗,就會一把火把國庫里的東西會燒了,然後逃奔他國,等待機會像楚昭王那樣復國,又怎麼肯定一切都是吳國的呢?再說,即使全歸了吳國,大多半也得進王宮,您和諸位將軍充其量不過能分上十之一二。怎麼比得上成全越國以後,我們春秋送禮,未入王宮,先入您府,諸將也不能瓜分揩油。何況困獸猶斗,真要背城一戰,也沒准會出現讓人意料不到的事。」一席話說到伯?心裡,直沖文種點頭。文種又指著禮單上開列的女子說:「這八個美人都是從越王宮里挑出來的,要是民間還有比她們更美的,我主如能生還越國,一定全力搜求,送來伺候您。」伯?聽到這兒,不由得從椅子上站起來說:「大夫不去子胥的右營卻來我這左營,大概是看出我這個人不會乘人之危,落井下石。我明天一上朝就領你去見大王,勸他同意這件事。」於是把禮物全數收下,把文種留在左營里,像對貴賓一樣,好吃好喝好招待。
第二天一早,伯?就帶著文種去大寨見夫差。伯?先進去,把句踐派文種來求和的事詳細報告給夫差。夫差一聽,勃然大怒說:「越王和我有不共戴天之仇,怎麼能允許跟他講和?」伯?說:「大王不記得孫武說過的話?『兵,凶器,可暫用而不可久也。』越國雖然得罪了吳國,但是人家對咱們也夠低三下四的了。吳王請求當您的屬臣,王妃請求作您的侍妾,越國的珍玩寶器、金珠美玉,打掃打掃一古腦都要獻給吳國,想求您的,無非是保留越王的一線香火。如果您接受了越王的請求,就會得到豐厚的實利;如果您赦免了越王的罪過,就會到處傳頌您仁德的名聲。這樣就能名利雙收,對吳國稱霸天下太有好處了。如果一定要把越國殺得雞犬不留,句踐要是狗急跳牆,焚宗廟,殺妻子,把好東西全扔到江里,然後帶著五千精兵和吳國拚命,您能保證咱們就萬無一失了嗎?與其殺越人,不如得越國,您說是不是這個理?」夫差被伯?這番話說活了,就問:「文種現在在哪兒呢?」伯?回答:「正在大帳外等您叫他。」夫差於是傳令讓文種進見。文種一進來就跪在地上,然後爬到吳王的面前,又把對伯?說的那套話重復了一遍,話里話外更透著謙卑。夫差說:「你的主公既然請求做我的屬臣,那麼能不能隨我去吳國走一趟?」文種磕了個頭說:「既然作了屬臣,生死就全交給您了,哪敢不跟在您的身邊服侍?」伯?說:「句踐夫婦願意來吳國,這樣,吳國名義上雖然赦免了越國,實際上已經把越國攥在手心裡了,大王還有什麼不滿意嗎?」夫差於是同意了吳國的請求。
這時候,早有人到右營把這事報告了伍子胥。子胥急忙趕到中軍大帳,正看見伯?和文種一起站在吳王的身旁。子胥氣得臉色都變了,問吳王說:「大王已經答應和越國講和了?」吳王說:「已經答應了。」子胥連聲叫道:「不行!不行!」嚇得文種倒退了幾步,獃獃地等著聽他說什麼。子胥說:「越、吳相鄰,勢不兩立,如果吳國滅不了越國,越國就會滅掉吳國。要是像秦國、晉國那樣距離遙遠,我們既使出兵戰勝了他們,可得了土地也不能居住,得了車輛也不能乘坐。越國就不同了,如果打敗了他們,土地可以居住耕種,舟船可以乘坐捕魚,這些對國家有利的事,可不能放棄呀!何況又有先王的大仇,不滅越國,怎麼對得起您自己的誓言呢?」夫差被子胥說得啞口無言,只是拿眼睛一個勁兒看伯?。伯?上前一步說:「相國這話說得不對!先王建國,水陸並重,吳越宜水,秦晉宜陸,如果只因為越國的地可居,船可乘,就說吳越兩國一定水火不相容,那麼秦、晉、齊、魯雖是陸國,卻是地也可以居,車也可以乘,那麼這四國也和咱們水火不相容嗎?要說因為先王的大仇就一定不能赦免越國,那麼相國您和楚國的仇恨更深,又為什麼不把他們斬盡殺絕還允許他們求和呢?如今越王夫婦都願意到吳國服役,和楚國只答應收留公子勝更不相同。相國自己能辦出忠厚仁德的事,卻為什麼讓大王承擔刻薄寡恩的名聲?我看忠臣可不是這樣的。」夫差一聽這話樂了,趕緊說:「太宰說的有理,相國請先回去,等越國獻上好東西,我一定分一份給您送去。」直把子胥氣得面如土色,慨嘆道:「我真後悔沒聽被離的話,和這樣的奸臣共事!」只得出了大帳,對大夫王孫雄說:「越國經過十年生聚,再經過十年教訓,過不了二十年,吳國的宮殿就會淪為一片沼澤。」王孫雄還有點兒不相信。子胥忍著悲憤,唉聲嘆氣回自己的右營去了。子胥走了以後,夫差命文種回復越王,然後再回來致謝。夫差詢問越王夫婦到吳國來的日期,文種回答說:「我主承蒙大王不殺之恩,想暫時請幾天假回都城,把國庫里的東西收拾好了,全都一塊兒帶到吳國,請大王稍微寬限幾天,假如他要是負心失信,還能逃得出大王的手心?」夫差答應了,約好五月中旬,句踐夫婦入臣吳國。於是派王孫雄押解著文種一起回越國,督促句踐起程。夫差領著大隊人馬先回吳國,讓太宰伯?領兵一萬駐扎在吳山等候,如過期不到,立即發兵消滅越國。
② 嬌歌屬於什麼動物
,,金龍犯白虎,白馬犯青牛,雞猴不到頭,豬狗兩下勾,天龍犯地兔,鼠羊不配偶,雞蛇一世仇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小老鼠,打頭來,牛把蹄兒抬,老虎回頭一聲吼,兔兒跑得快,龍和蛇,尾巴甩,馬羊步兒邁,小猴機靈蹦又跳,雞唱天下白,狗兒跳,豬兒叫,老鼠又來到,十二動物轉圈跑,看誰跑得快!
鼠:太太發飆之時刻,要似鼠畏貓,縮身發抖,不發一語頂撞。
2.牛:擔起全家之生計,要如牛耕田,任勞任怨,不敢偷懶稍息。
3.虎:夜晚寢室勤加班,要虎嘯山林,八面威風,不能懈怠無力。
4.兔:老婆吩咐有工作,要速如兔躍,敏捷矯健,不得怠慢龜步。
5.龍:偶爾金屋欲藏嬌,要行若神龍,見首隱尾,不可遺留把柄。
6.蛇:回家延誤夜已深,要虛與委蛇,遁身入室,不要驚擾清夢。
7.馬:陪同上街大瞎拼,要如馬載馱,忍辱負重,不留半點餘力。
8.羊:平常居家過生活,要乖似綿羊,馴良服貼,不發一點脾氣。
9.猴:服侍太太起居時,要精明如猴,善辨顏色,不要懶散惹禍。
10.雞:早起五更天未亮,要備妥早餐,床前侍候,不得怕寒畏暑。
11.狗:擔負看家守產責,要搖首祈尾,迎進送出,不可有所閃失。
12.豬:剩飯餘菜不可棄,要勤儉持家,欣然而受,不得挑嘴偏食
自古白馬怕青牛
羊鼠相交一但休
蛇虎婚配如刀錯
兔見龍王淚交流
金雞玉犬難躲避
豬與猿猴不到頭
白馬犯青牛,羊鼠一休,蛇虎如刀銼,龍兔淚交流,金雞怕玉犬,豬猴不到頭。
希望能幫到你,
③ 打一動物置酒飄逸宴高館,嬌歌艷舞雜青絲,錦席春風綉絲廬,王盤繞雲金沙屈
4
④ 含有大雁的邊塞詩有哪些
1、唐代盧綸的《塞下曲》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譯文:
死寂之夜,烏雲遮月,天邊大雁驚飛,單於的軍隊想要趁著夜色悄悄潛逃。
正想要帶領輕騎兵一路追趕,大雪紛紛揚揚落滿了身上的弓刀。
2、唐代李頎的《古從軍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雲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譯文:
白天登山觀望報警的烽火台,黃昏時牽馬到交河邊飲水。
風沙彌漫,一片漆黑,只聽得見軍中巡夜的打更聲,還有那如泣如訴的幽怨的琵琶聲。
曠野雲霧茫茫萬里不見城郭,雨雪紛紛籠罩著無邊的沙漠。
哀鳴的胡雁夜夜從空中飛過,胡人士兵也觸景生情,潸然淚下。
聽說玉門關已被擋住了歸路,戰士只有追隨將軍去與敵軍拚命。
年年戰死的屍骨埋葬於荒野,換來的只是西域葡萄送漢家。
3、唐代王昌齡的《塞下曲·秋風夜渡河》
秋風夜渡河,吹卻雁門桑。
遙見胡地獵,鞴馬宿嚴霜。
五道分兵去,孤軍百戰場。
功多翻下獄,士卒但心傷。
譯文:
秋風在夜晚暗暗吹過邊塞的河流,吹過雁門的桑田,邊地一片蕭瑟。遠遠地能夠看見胡地有人在打獵,雖說還不是秋天,邊塞卻已經十分寒冷,戰士們只能在嚴霜中風餐露宿。在戰場上,兵士們被分成五道作戰,孤軍奮戰,身經百戰。戰士們雖然英勇,結果功勞多的反而會被下獄,想起這,真是讓戰士們傷心啊。
4、唐代岑參的《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
霜威逐亞相,殺氣傍中軍。
橫笛驚征雁,嬌歌落塞雲。
邊頭幸無事,醉舞荷吾君。
譯文:
重陽之日,大家一起喝菊花酒、登高山,這與傳統的習俗是一樣的。
封將軍治軍威嚴峻厲,常讓人感到一股肅殺之氣。
橫笛凄涼的聲音令南飛的大雁悚然驚動,嬌美的歌聲令邊塞的雲彩陶醉而降落。
邊廷上,幸喜沒有戰事,承蒙您的恩惠,戍守的人們得以放懷歡樂、醉舞軍中。
5、唐代杜甫的《月夜憶舍弟》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邊秋 一作:秋邊)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譯文:
戍樓上的更鼓聲斷絕了人行,秋夜的邊塞傳來了孤雁哀鳴。
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
雖有兄弟但都離散各去一方,已經無法打聽到他們的消息。
寄往洛陽城的家書老是不能送到,何況戰亂頻繁還沒有停止。
⑤ 華堂今日好風光,鳳冠吹簫列兩行,艷舞嬌歌在何處,空留明月照東房。(打一動物)
1、這首詩是七絕平起,
押韻先不說,光說平仄,第三句就錯了
七絕的律詩的平仄規則從排序角度看,可用「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來概括
也就是說一三五句的平仄可不管,二四六的平仄必須規則。
第三句的「何」應該用一個仄聲字代替,那這首詩的平仄基本就OK了~!
2、謎底答案:大雁
⑥ 斗雞下杜塵初合,走馬章台日半斜。章台帝城稱貴里,青樓日晚歌鍾起。打一動物
洛陽三月梨花飛,秦地行人春憶歸。
揚鞭走馬城南陌,朝逢驛使秦川客。
驛使前日發章台,傳道長安春早來。
棠梨宮中燕初至,葡萄館里花正開。
念此使人歸更早,三月便達長安道。
長安道上春可憐,搖風盪日曲江邊。
萬戶樓台臨渭水,五陵花柳滿秦川。
秦川寒食盛繁華,遊子春來不見家。
斗雞下杜塵初合,走馬章台日半斜。
章台帝城稱貴里,青樓日晚歌鍾起。
貴里豪家白馬驕,五陵年少不相饒。
雙雙挾彈來金市,兩兩鳴鞭上渭橋。
渭城橋頭酒新熟,金鞍白馬誰家宿。
可憐錦瑟箏琵琶,玉壺清酒就倡家。
小婦春來不解羞,嬌歌一曲楊柳花。
⑦ 嬌花鳥續吟內容指的是什麼動物
他指的是啄木鳥。嗯,是一種稀有的動物。
⑧ 紅淚千家全燭盤,嬌歌飄袖艷新妝,軍中村姑宰肥牛,堂上泥水羅羽觴.是什麼動物
鱔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