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自然中哪些動物過冬的方式
第一種辦法是儲存食物。例如松鼠、蜜蜂、螞蟻等。秋天時它們在自己家裡儲存大量食物、到冬天它們就不用出門了。
第二種方法是遷移居住地。例如,大雁、燕子等,它們在冬天到來之前會飛到溫暖的南方去過冬。一方面是因為那裡溫暖,另一方面是能找到食物,這都是有利於它們生存的。
第三種方法是加厚身上的皮毛或羽毛。比如,兔子、鹿、狐狸、麻雀、烏鴉等。它們冬天身上的皮毛或羽毛比夏天要厚得多。至於吃的東西,它們也不用發愁,即在夏天、秋天盡量多吃東西,吃的胖胖的。
冬眠的誘發因素是些外在因素,如環境溫度的下降和秋季食物短缺。但一些專家認為,逐漸縮短的白晝是一種冬眠信號,它會導致一些內在因素的改變,如激素水平的變化和季節性變化的生物鍾的調節。
生物鍾看來會影響動物的行為,如脂肪貯存和為冬眠作準備,還有正待研究的關於冬眠地點高濃度二氧化碳的麻醉作用,可能也是冬眠的誘發因素。
環境溫度的升高和代謝產物的積聚可能都是覺醒信號。冬眠動物在覺醒時慢慢升高自己的體溫。荷爾蒙會導致褐色脂肪組織的分解,為體溫初步升高提供能量。
『貳』 十種動物冬眠的方式
1.蛇——集體冬眠
01
冷血的蛇也需要溫暖,所以蛇都是聚在一起冬眠的,提高自身溫度,確保第二年春天還能醒過來。
充足的脂肪是熬過冬眠季節的最佳保障,熊在冬季到來之前就是不停的吃,給自己囤積脂肪,為過冬做准備。
刺蝟——縮成一團
01
小小的刺蝟會在冬眠時將自己緊緊裹成一個小刺球,在體溫過低時醒來調整一下再接著睡,早起的刺蝟不僅沒東西吃,沒准還會喪命。烏龜——一動不動
01
烏龜本來就是個性子緩的,冬眠更是,在自然溫度低於15度時,烏龜就開始逐漸減少進食,徹底不吃東西就意味著它的冬眠期開始了。青蛙——明年再見
01
青蛙的身體表面非常光滑,沒有其他東西幫助進行體溫調節,因此到了寒冷的時候就必須要遠離,藏在洞穴中靜等明年春天的來到。.松鼠——屯糧過冬
01
小松xu要在冬天到來前收集好多好多的松塔、榛子和其他糧食,統統屯在自己的洞里,然後躲在洞里過冬。兔子——活蹦亂跳
01
兔子有著一身濃密的皮毛,不怕冷,在冬天到來時它不需要囤糧,餓了就出去找吃的,所以冬天的狼也不餓了。貓——愛咋咋地
01
貓主子一身油光水滑又掉毛的身子從不輕易懼怕冬天的寒冷,但是一旦感覺到冷,它會非常自覺的找暖和地方的,點暖風或者你的被窩。.天鵝——飛,往溫暖的地方飛!
01
天鵝這群仙子在冬季到來時早已飛離了,等到第二年春暖花開,它們就又互相扶持著回來了,回到北方生兒育女。
『叄』 有哪些動物冬眠的方式
動物冬眠的方式是各種各樣的,小刺蝟蜷著睡,蝙蝠倒掛著睡,蛇喜歡集體冬眠。還有青蛙、烏龜、蝸牛、熊都需要冬眠。
1、在洞穴中冬眠:
青蛙的皮膚非常光滑,它不能調節體溫,所以當冬天來臨時,青蛙會呆在洞穴里靜靜地等待春天。
2、集體冬眠:
不要把蛇視為冷血動物。它們也需要一定的溫度,所以它們會在冬眠期間聚集在一起,以確保它們能在第二年春天醒來。
3、一動不動:
海龜長壽的秘訣在於不動,尤其是在食物匱乏的冬天。當自然溫度低於15度時,海龜會逐漸減少飲食。當它完全不吃東西時,就該冬眠了。
4、倒立冬眠:
蝙蝠冬眠的方式與通常的夜晚沒有什麼不同,它們會找到一個安全的巢穴,用後爪抓住岩石的縫隙,並把頭向下縮緊,從而開始漫長的冬眠之旅。
5、縮成一團:
在冬天,刺蝟會把自己緊緊地擠成一個小穗球,只有在氣溫異常低的時候才會偶爾醒來並進行調整。
(3)冬眠的動物有哪些方式擴展閱讀:
動物冬眠的原因:
環境溫度的降低和食物的缺乏。科學家們通過實驗證明,動物冬眠會引起甲狀腺和腎上腺作用的降低。與此同時,生殖腺卻發育正常。冬眠後的動物抗菌抗病能力反而比平時有所增加,顯然冬眠對它們是有益的,使它們到翌年春天蘇醒以後動作更加靈敏,食慾更加旺盛。
而身體內的一切器官更會顯出返老還童現象。由此可見,動物在冬眠時期神經系統和肌肉仍然保持充分的活力,而新陳代射卻降低到最低限度。
『肆』 十種動物冬眠的方式
1、熊
熊需要冬眠,在夏季和秋季時,它們吃了很多東西,把其變為脂肪存儲起來,到了冬天吃的東西很難找時,它們就冬眠過冬天。
2、青蛙
它是兩棲動物,它們的體溫會受到氣溫的影響,隨著氣溫的變冷,它們的體溫也會逐漸下降。當氣溫下降到一定程度時,青蛙就鑽進泥土裡,不吃不動,處於睡眠狀態,以此來躲避嚴寒,等到第二年春天地溫升高後再出來活動。另外,蟾蜍的習性一致。
3、蝸牛
蝸牛冬眠,在熱帶生活的種類旱季也會休眠,休眠時分泌出的黏液形成一層鈣質薄膜封閉殼口,全身藏在殼中,當氣溫和濕度合適時就會出來活動。
4、蛇
蛇是集體冬眠的,它們互相摟抱在一起,一起冬眠,春天再醒來那樣可以取暖,提高溫度。如果單獨過冬會凍死的,它和青蛙一樣也是變溫動物,聚在一起可以減少死亡率。
5、蜥蜴
蜥蜴常常潛藏在地穴或樹根下的洞穴里。
6、揚子鱷
揚子鱷魚是所有鱷魚品種中唯一會冬眠的一種,每年11月份進入「初冬眠階段」,水溫低過12度就會進入「深冬眠階段」。深冬眠階段,它無攻擊力,人甚至可以摸摸可以抱抱,要到第二年3月底到4月初會醒。
揚子鱷會在戶外一直生活至11月底,待冬季來臨,再搬回暖房,進入冬眠期。
7、蠑螈
無論是陸棲蠑螈還是水棲蠑螈,在寒冷地區,蠑螈都要在冬天冬眠。
在溫暖地區,如果氣候乾旱燥熱,它們就進行夏眠。在遭遇敵害時,蠑螈和水蜥有好幾種防衛方法。有此種類呈彎曲防衛姿勢,舉起尾巴,直立下頜,顯示出它們色彩艷麗的腹面,以恐嚇敵人。有的蠑螈皮膚有毒,體表呈現警戒色,還有些蠑螈在遭到攻擊時能自動脫落尾巴迷惑敵人,趁機逃生。
8、燕子
生活在歐洲北部的一些燕子,每當夏季遇到寒潮襲擊時,也會成群結隊地聚在一起,進入休眠態。這時候,雨燕的成鳥會向溫暖的南方飛去;而鳥巢中剛孵化出來的小鳥,便進入休眠狀態,等待親鳥回來餵食。
9、蝙蝠
它冬眠是逼不得已的情形,又加上冬眠會導致他們很大的副作用,所以會有所不同。例如:棕蝠於每年十月中旬便開始冬眠,到次年四月才蘇醒。
並不是所有種類的蝙蝠都會冬眠,在較高緯度地區的蝙蝠,在冬季不能捕捉到足夠的昆蟲而學會的。有時這種狀態會長達六個月。
冬天的長短隨緯度、海拔而不同,溫帶地區的冬眠可能會持續四、五個月以上,亞熱帶地區可能只進行兩、三個月。在冬眠期間受到驚擾,會燃燒體內儲存的脂肪來逃難。
9、小鴟鵂
冬眠時,它的體溫由平時的40℃降到20℃左右,用聽筒也聽不到心臟的跳動聲。可是,春天一到,它的體溫自行升高,一醒過來就展翅高飛了。體重可以下降一半。
10、北極熊
只有懷孕的母熊才會冬眠。由於冬季是獵捕海豹的重要季節,因此公熊和未懷孕的母熊,並不會冬眠。
『伍』 冬天來了,小動物們有哪些過冬方式
動物的幾種過冬方式
1、 冬眠。如:蛇、青蛙、烏龜等。蛇是集體冬眠的,它們互相摟抱在一起,一起冬眠,春天再醒來那樣可以取暖,提高溫度。如果單獨過冬會凍死的,它和青蛙一樣也是變溫動物,聚在一起可以減少死亡率。
2、遷移住的地方。如:大雁、燕子等。有的動物如候鳥,會非到南方去過冬。如天鵝,平時聚居在北方,秋天便攜老帶幼,到長江中下游一帶過冬,來年春天再返回繁殖地生兒育女。
3、加厚自己身上的皮毛或者羽毛。如:兔子、鹿、狐狸、麻雀、烏鴉等。
4、貯存食物。如:松鼠、蜜蜂、螞蟻等。
5、產卵過冬。如:螳螂、蝗蟲等。
6、躲在安全的地方過冬。如:蒼蠅和蚊子。
(5)冬眠的動物有哪些方式擴展閱讀:
冬眠可分為入眠、深眠和出眠3個階段。入眠動物體溫開始降低到穩定地接近環境溫度的過程,大約需要一到數日。
入眠:入眠的外界刺激因素主要是溫度。各種動物入眠的環境溫度上限相差很大:蝙蝠是24~28℃、刺蝟27℃左右、黃鼠20~22℃、倉鼠9~10℃。光照、食物及飲水的供應也影響入眠。入眠的內部因素主要是體重。
深眠:此階段長短不定,一般可達數月之久。這時的生理狀態發生極大變化。呼吸明顯減少,如刺蝟的呼吸運動,從常溫的每分鍾6~18次,降到每分鍾1~3次(28~18℃)。
出眠:刺蝟的出眠溫度約為6~9℃(2~15℃),達烏爾黃鼠約為10℃。除這種自發性激醒外,其他外因,如電、機械、寒冷或加溫、化學刺激以及注射葯物或激素都可以使冬眠動物激醒。激醒初期,呼吸由節律性轉變為間歇性。
經過幾次陣發性呼吸之後,又變成節律性呼吸,而且頻率越來越快,如刺蝟可達每分鍾60次,待蘇醒後又趨向平靜,變成每分鍾36~40次。心率也一樣逐漸加快到超過正常水平,然後又恢復平靜,這種呼吸和心率的亢進與激醒開始時的戰栗產熱有關。
與此同時,身體前部的血管舒張,加強心、肺和腦的血液循環,待身體前部復溫後,身體後部血管才開始舒張並迅速復溫。由於這樣的主動復溫,使得整個過程只需1.5~2.5小時便可使體溫上升30多度而完全蘇醒。
『陸』 動物過冬的方式有哪些
一、6種動物在冬天的禦寒方法
在寒冷的冬季,生活在自然界的各種動物怎樣抵禦嚴寒呢?令人稱奇的是,它們為了生存需要,都「發明」了一套抵禦嚴寒的好辦法。
1、老虎跑步禦寒:當老虎感到寒冷時,就會來來回回地奔跑,而且注意力非常集中,就算身邊跑來兔子也不看一眼,直到跑得身子暖烘烘才停止。
2、大猩猩搬石頭禦寒:一旦寒冷降臨山林,生活在那裡的大猩猩難以抵擋時,它們就會跑到陽光充足的地方,搬起大石頭來回走動,直到大汗淋淋才停止搬運。
3、野鹿打鬥禦寒:在俄羅斯北部生活著一種野鹿,當天寒地凍之時,它們會尋找一個較為偏僻的地方,三三兩兩地相互打鬥,直到渾身暖和了才去覓食充飢。
4、兔子撞肚皮禦寒:為了防禦冬日的寒冷,兔子的皮毛會長得又長又密,皮下脂肪層也增厚了許多。在特別寒冷時,它們還會相互擠在一起,互相撞擊肚皮,以此來增溫保暖,非常有趣。
5、白鼠滾動禦寒:阿爾卑斯山東部有一種白鼠,身體比貓還要大。天氣寒冷時,它們會把身體蜷縮成一個肉團,一齊從山頂上往下滾,之後再跑回山頂,直到溫暖為止。
6、松鼠攀樹禦寒:在印度北部的森林裡,當積雪覆蓋了山林,生活在那裡的松鼠為禦寒就從樹上跑下來,然後再攀爬上去,如此反復,直到身體溫暖才停止攀爬。
二、動物們過冬的3大常見方式
1、直接過冬。
這樣的動物多是溫血動物,到了冬天,它們的體溫基本上還和夏天一樣,大致不變。例如羊豬牛馬猴等,還有鳥類。不過在冬季來臨之前,它們多會長得肥肥胖胖的,還會換上一身厚厚暖和的冬裝:畜類換毛,鳥類換羽。有的動物在冬季來臨時還會貯存食物的,例如田鼠。
2、南北遷徙。
春秋間鳥類會來回遷徙的,比如大雁,燕子,丹頂鶴,天鵝等等。這樣的鳥叫做候鳥。不過有些野生畜類或昆蟲也會遷徙的喲,例如我國西藏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和美洲王蝶。
3、冬眠。
當氣溫下降時,冬眠動物體溫剛好保持在免於凍死的水平,冬眠時可以幾個月不吃不喝,也不會餓死。大致有旱獺,松鼠,刺蝟,熊,蝸牛,蛇,山鼠以及蛙類和昆蟲例如蚊子等等。昆蟲和蛙類採用類似汽車的防凍液的辦法,在嚴寒的冬季保護自己。
春夏秋冬,溫熱涼寒,生長收藏,天道循環。動物過冬大概就是這樣:
松鼠在快入冬時把找好的食物分散挖洞埋起來,然後到了冬天,在樹洞里睡大覺,餓了就起來把埋好的吃的挖出來吃。另外它們的腮里可以放進十八顆瓜子呢,先塞滿了再去睡。但它們的食物常常會被別的偷看的松鼠挖走另埋,而且有時它們自己埋好的也會忘記。
蝴蝶在冬天形成堅硬的蛹殼,肥胖的蛹則裹在裡面,因它們含有較多的脂肪,所以防寒防凍是不成問題的。
丹頂鶴是我國的特產,主要產於黑龍江省,每年秋末都要遷到江西、江蘇、山東、台灣等地過冬。
娃娃魚的生活習性孤僻,不喜歡群居生活,喜陰好靜,也懶於活動。冬季天冷時進入冬眠狀態,不食不動。春暖花開時復甦,開始晝伏夜出覓食。
麻雀、烏鴉冬天不飛走,但在秋天要脫去舊羽毛,換上又厚又密的新羽毛,來抵禦寒冷。
青蛙、蛇、烏龜不貯存食物,吃飽以後找一個避風耐寒的地方睡大覺,一直要睡到春天才開始活動。它們是屬於冬眠過冬的,而且蛇常常是成千上百條地聚在一起的。
穿山甲可辛苦了,它要挖幾十米深的洞,鑽進去過冬,它還要准備幾十萬只白蟻來當過冬的食物。還有其它的如:螞蟻、田鼠等在冬天來臨前貯存許多食物,修好巢穴,冬天躲在巢穴裡面,不出來活動。
燕子、大雁要從比較冷的地方,飛到溫暖的地方去過冬,第二年春天再飛回來。
『柒』 冬眠的動物有哪些
冬眠的動物有青蛙、蟾蜍、蛇、蚯蚓、熊、鱷魚、刺蝟、烏龜、松鼠、蝙蝠、螞蟻、黃蜂、蜥蜴、蝸牛。
在動物中,兩棲類動物大多需要冬眠,類似於蛇、蜥蜴、烏龜等,一旦到了冬天就會自己找窩爬進去冬眠。但有些動物,例如熊,並不是真正的冬眠。它們在冬日的睡眠確實比夏日多,但並非冬眠那樣的沉睡。
在溫暖晴好的冬日,熊、松鼠和花栗鼠會醒來,到戶外活動。真正的冬眠動物的睡眠近似於死亡,所有的生命活動幾乎都停止了。體溫下降到僅比洞穴中的空氣溫度稍高一點。正因為如此,動物消耗體內儲存的食物的速度才非常慢。
冬眠的長短隨動物而異。歐洲刺蝟3到4個月。冬眠鼠可睡上6到7個月。但不能簡單認為,冬眠是一個長達數月不間斷的過程,相反,更常見的冬眠是間歇性的,長的休止狀態,低的新陳代謝中插有短暫的覺醒狀態。
但動物不能經常回復到醒的狀態,因為每次醒來都是要耗能的,醒的次數太多會導致脂肪貯存過早耗盡,以致在來年春天的真正覺醒時無「脂」可用。
環境溫度的升高和代謝產物的積聚可能都是覺醒信號。冬眠動物在覺醒時慢慢升高自己的體溫。荷爾蒙會導致褐色脂肪組織的分解,為體溫初步升高提供能量。
『捌』 需要冬眠的動物有哪些它們怎麼冬眠
一、冬眠的動物
1、爬行動物
如蛇類、蜥蜴類、龜類等動物。
2、兩棲動物
如蛙類。
3、魚類
4、軟體動物
如蝸牛、貝類等。
5、多年生昆蟲類動物
6、一些小型哺乳動物
如鼠類、蝙蝠、獾類、貂類、刺猥等。
7、大型哺乳動物中僅有熊類有冬眠的習性
如黑熊、棕熊、馬熊、北極白熊等。
冬眠的方式:
1、許多小型哺乳動物,像倉鼠和松鼠,會呈現一種「蟄伏」的輕睡眠狀態。沉沉睡過一段時日之後,它們會醒來吃點兒東西,然後再倒頭繼續睡。
2、爬行動物不是選擇大吃特吃,而是選擇少吃,甚至不吃。不過偶爾,它們會喝點兒水然後再去冬眠。
3、青蛙在天氣變冷的時候,大部分青蛙會離開它們生活了一夏的池塘,去附近的地下尋找能夠躲開天敵的庇護所。青蛙新陳代謝的速度、呼吸和心跳頻率都會降到極致。
4、蜜蜂、蝴蝶以及其他昆蟲入冬時會尋找一處僻靜、不被打擾的「住所」安頓下來。蝴蝶中的一些品種,比如小的玳瑁蝴蝶、孔雀蛺蝶和黃鉤蛺蝶活到深秋並沒有死,只是冬眠而已。
『玖』 寫出動物的三種過冬方式,分別有哪些動物
第一種辦法是冬眠:
例如:蛇、青蛙、烏龜等,它們冬天躲在自己的洞里睡大覺,一直躲到春天才醒來,在在這么長的時間里,它們不吃不喝,也不動,靠緩慢地消耗身體里的脂肪度過寒冷的冬天。狗熊也在睡覺,可稍有響聲就會醒來,肚子餓了也會出來找東西吃,這叫假冬眠或半冬眠。
(9)冬眠的動物有哪些方式擴展閱讀:
還有一些動物有其它的過冬方法,例如:
1、加厚身上的皮毛或羽毛:
比如兔子、鹿、狐狸、麻雀、烏鴉等。它們冬天身上的皮毛或羽毛比夏天要厚得多。至於吃的東西,它們也不用發愁,即在夏天、秋天盡量多吃東西,吃的胖胖的。冬天能找到食物的時候就吃,找不到吃的東西,餓幾天它們也不怕。
2、讓卵過冬:
例如螳螂、蝗蟲等。秋季時它們產卵,讓卵在樹枝上、草叢里、泥土裡度過冬天。這些卵的外形有特殊的卵袋保護著,不怕寒冷,等到春天來臨時,它們的幼蟲就會爬出來,快樂的到處去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