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貉子指的是什麼動物
貉子是食肉類犬科哺乳動物,被認為是類似犬科祖先的物種。
貉子的體型短而肥壯介於浣熊和狗之間,小於犬、狐。體色烏棕,吻部白色;四肢短呈黑色;尾巴粗短,臉部有一塊黑色的「海盜似的面罩」。貉也是重要毛皮獸,去針毛的絨皮為上好制裘原料,輕暖而又耐久,禦寒力強,色澤均勻。
貉子的習性
貉通常成對穴居,一洞1公1母,也有1公多母或1母多公者,鄰穴的雙親和仔貉通常在一起玩耍嬉戲,母貉有時也不分彼此相互代乳。在家養條件下,可利用這一特性,將斷奶後仔貉按10~20隻一群,集群圈群圈養。
野生貉這一特性十分明顯,白天在洞中睡眠,傍晚和拂曉前後出來活動和覓食。家養貉則整天都可以活動,基本上改變了晝伏夜出的特性。家養貉的活動范圍較小,多在籠中進行直線往返運動,性情遲鈍、溫馴。在人接近時有多疑和畏怯的表現。
『貳』 貉子怎麼讀
拼音:[háo zi]
貉(學名:Nyctereutes procyonoides)是犬科非常古老的物種,被認為是類似犬科祖先的物種。體型短而肥壯介於浣熊和狗之間,小於犬、狐。體色烏棕。吻部白色;四肢短呈黑色;尾巴粗短。臉部有一塊黑色的「海盜似的面罩」。
棲息於闊葉林中開闊、接近水源的地方或開闊草甸、茂密的灌叢帶和蘆葦地;很少見於高山的茂密森林。夜行性,沿著河岸、湖邊以及海邊覓食,食譜廣泛,取食范圍從鳥類、小型哺乳動物直至水果。以成對或臨時式的家族群體被發現。與大多數的犬科成員不同,它比較善於爬樹。貉也是犬科動物中惟一一種在冬季休眠的動物,在秋季大量取食,直到體重比原來增加50%為止。
生活習性
一般白晝匿於洞中,夜間出來活動。貉在夏季居於蔭涼石穴中;其它季節除產仔外,一般不利用洞穴,而躲在距洞穴不遠的地方。獨棲或3~5隻成群,結群時以家庭為單位成對覓食,家域范圍5~10km²。
行動不如豺、狐敏捷,性較溫馴,叫聲低沉,能攀登樹木及游水。分布於北部者,冬季(立冬至小雪時起)常非持續性睡眠,即在洞中睡眠不出。但與真正冬眠不同,往往在融雪天氣中也出來活動。這一冬季睡眠的習性在犬科中是貉獨有的。貉的足跡成對排列如小鏈狀。
食性較雜,主要取食小動物,包括嚙齒類,小鳥、鳥卵、魚、蛙、蛇、蝦、蟹、昆蟲等,也食漿果、真菌、根莖、種子、穀物等植物性食料。
『叄』 上海一名市民在小區內拍到貉,貉是一種什麼動物呢
貉,類似於狐狸的一種野生哺乳動物,屬於犬科。很容易把它和狐狸搞混了。貉被認為是犬科的祖先。體型很小,四肢短,但是很胖,一般生長在草叢茂密和蘆葦茂盛的地方,我國曾經很多地方都有這種動物生活,它的毛皮很值錢的,是非常珍貴的製作裘皮大衣的原料。
貉在冬天是要冬眠的,這也是它和其他犬類不同的地方。一般情況下,貉白天藏在洞里不出來,到了晚上才出來活動。
貉是犬科非常古老的物種
貉被認為是犬科的祖先 ,體型小,腿也很短。和它的體型不成比例。體毛是烏棕色的,是一種上好的皮毛,和狐狸非常相似。如果對這種動物不熟悉,是很難區分出是貉還是狐狸的。貉的生存環境要求並不高,大部分地區都能夠生存。一般主要生活在一些石縫,樹洞,叢林里。
『肆』 貉是什麼物種為何又像狗狗又像浣熊
大家在讀書的時候,往往能夠看到狼狽為奸以及一丘之貉之類的詞語。而狼狽以及貉就受到了大家的思考,當然狼和貉是現實生活中所存在的一種生物,而狽則並不存在於生物圈。大家也是比較熟悉狼的,所以我們講一下貉。貉是一種犬科動物,至今在我國乃至全世界都有地方生存。
它的數量較多,屬於無危物種,廣泛的分布在歐亞、北美等地區。作為一種犬科生物,它和其他犬科類的動物則有很大的不同。這種貉的臉部則是有一塊兒跟眼罩類式的毛發,並且它的臉部棕毛比老虎還要長,看起來類似於小浣熊。也就讓它既像狗又像浣熊,很難分清。同樣它的雌性體型較小,大概在3千克到6千克中間。
當然這種情況下也會存在那種數個家庭共同組成的貉群,雖然一些大型猛獸並不害怕他們,但中小型的食草動物則是對它們聞風喪膽。而要區分貉和小浣熊的差別,通常也是看耳朵。當然在我國一些地方貉也是滅絕了的,現在大多數是人工養殖。而在11月16日浙江杭州拍攝到野生貉,引起了網友的熱議。
『伍』 貉子是不是國家保護動物
是國家三級保護動物。
貉經常棲居於山野、森林、河川和湖沼附近的荒地草原、灌木叢以及土堤或海岸,有時居住於草堆里。喜穴居,多數利用岩洞、自然洞穴、大木空洞等處,經若干加工後穴居,或利用獾、狐狸、狼等獸類的棄穴為穴,也有個別貉自行挖洞營窩。
貉略小於狐,被毛長而蓬鬆,外形粗短,肥胖,嘴尖細,四肢細短。前足5趾,第一趾短,行走時短趾懸空,四趾觸地。後肢狹長,後足具4趾。尾蓬鬆。
成年體重6—7公斤,體長45—65厘米,尾長17—18厘米。個別貉體重可達10—11公斤,體長82厘米,尾長29厘米。不同季節,貉的新陳代謝程度不同,體重也隨之變化。
貉的毛色因種類不同而表現不同,同一亞鍾的毛色其變異范圍很大,即使同一飼養場,飼養管理水平相同的條件下,毛色也不相同。
烏蘇里貉的色型:頸背部針毛尖,呈黑色,主體部分呈黃白色或略帶橘黃色,底絨呈灰色。兩耳後側及背中央摻雜較多的黑色針毛尖,由頭頂伸延到尾尖,有的形成明顯的黑色縱帶。體側毛色較淺,兩頰橫生淡色長毛,眼睛周圍呈黑色,長毛突出於頭的兩側,構成明顯的「八字」字形黑紋。
『陸』 貉子是什麼動物
貉子又名狸、土狗、土獾、毛狗、貉子,是哺乳綱、食肉目,犬科,貉屬半冬眠,貉子皮的外形象狐,但比狐小,體肥短粗,四肢短而細,尾毛蓬鬆,背毛呈黑棕或棕黃色,針毛尖部黑色,背中央摻盡可能較多的黑毛梢,它具有針毛長、底絨豐厚、光澤好,皮板結實,保溫力很強的特點。
貉略小於狐,被毛長而蓬鬆,外形粗短,肥胖,嘴尖細,四肢細短。前足5趾,第一趾短,行走時短趾懸空,四趾觸地。後肢狹長,後足具4趾。尾蓬鬆。成年體重6—7公斤,體長45—65厘米,尾長17—18厘米。個別貉體重可達10—11公斤,體長82厘米。
生活習性:
1、棲息環境
貉經常棲居於山野、森林、河川和湖沼附近的荒地草原、灌木叢以及土堤或海岸,有時居住於草堆里。喜穴居,多數利用岩洞、自然洞穴、大木空洞等處,經若干加工後穴居,或利用獾、狐狸、狼等獸類的棄穴為穴,也有個別貉自行挖洞營窩。
2、群居性
貉同種間很少爭斗,通常1公1母成雙穴居,但也有一公多母和一母多公的同洞穴居。產仔後,雙親同仔獸一起穴居到入冬以前,待幼貉尋到新洞穴時,幼貉離開雙親。
『柒』 一丘之貉的『貉』是什麼動物
貉(學名:Nyctereutes procyonoides)為犬科非常古老的物種,被認為是類似犬科祖先的物種。體型短而肥壯介於浣熊和狗之間,小於犬、狐。體色烏棕。吻部白色;四肢短呈黑色;尾巴粗短。臉部有一塊黑色的「海盜似的面罩」。
棲息於闊葉林中開闊、接近水源的地方或開闊草甸、茂密的灌叢帶和蘆葦地;很少見於高山的茂密森林。夜行性,沿著河岸、湖邊以及海邊覓食,食譜廣泛,取食范圍從鳥類、小型哺乳動物直至水果,以成對或臨時式的家族群體被發現。
與大多數的犬科成員不同,它比較善於爬樹。貉也是犬科動物中唯一一種在冬季休眠的動物,在秋季大量取食,直到體重比原來增加50%為止。
生活習性
一般白晝匿於洞中,夜間出來活動。貉在夏季居於蔭涼石穴中;其它季節除產仔外,一般不利用洞穴,而躲在距洞穴不遠的地方。獨棲或3~5隻成群,結群時以家庭為單位成對覓食,家域范圍5~10km²。
行動不如豺、狐敏捷,性較溫馴,叫聲低沉,能攀登樹木及游水。分布於北部者,冬季(立冬至小雪時起)常非持續性睡眠,即在洞中睡眠不出。但與真正冬眠不同,往往在融雪天氣中也出來活動。這一冬季睡眠的習性在犬科中是貉獨有的。貉的足跡成對排列如小鏈狀。
『捌』 貉子是什麼動物
貉是犬科非常古老的物種,被認為是類似犬科祖先的物種。
體型短而肥壯介於浣熊和狗之間,小於犬、狐。體色烏棕。吻部白色;四肢短呈黑色;尾巴粗短。臉部有一塊黑色的「海盜似的面罩」。
棲息於闊葉林中開闊、接近水源的地方或開闊草甸、茂密的灌叢帶和蘆葦地;很少見於高山的茂密森林。以成對或臨時式的家族群體被發現。與大多數的犬科成員不同,它比較善於爬樹。
(8)貉子是什麼動物擴展閱讀:
貉也是犬科動物中唯一種在冬季休眠的動物,在秋季大量取食,直到體重比原來增加50%為止。貉是東亞特有動物,原產於俄羅斯和亞洲的朝鮮、日本、中國、蒙古等國,1927~1957年間被引入歐洲北部和東部,貉被引入歐洲後,曾在部分地區快速地擴散。
日本數量較多,而在中國的一些地方已經滅絕。一般白晝匿於洞中,夜間出來活動。貉在夏季居於蔭涼石穴中;其它季節除產仔外,一般不利用洞穴,而躲在距洞穴不遠的地方。行動不如豺、狐敏捷,性較溫馴,叫聲低沉,能攀登樹木及游水。
『玖』 貉是什麼動物為什麼叫起來像貓
貉雖然叫起來像貓,但是它卻是犬科的動物。貉是犬科非常古老的物種,被認為是類似犬科祖先的物種。體型短而肥壯介於浣熊和狗之間,小於犬、狐。體色烏棕。吻部白色;四肢短呈黑色;尾巴粗短。臉部有一塊黑色的「海盜似的面罩」。
『拾』 美洲貉和貉子是一種嗎
不是一種。
美洲貉學名浣熊,特點,毛絨密長適合做男裝,彰顯男性化保暖性要強於青根貂缺點重量偏重。
貉(學名:Nyctereutes procyonoides)是犬科非常古老的物種,被認為是類似犬科祖先的物種。體型短而肥壯介於浣熊和狗之間,小於犬、狐。體色烏棕。吻部白色;四肢短呈黑色;尾巴粗短。臉部有一塊黑色的「海盜似的面罩」。
棲息環境
棲息於闊葉林中開闊、接近水源的地方或開闊草甸、茂密的灌叢帶和蘆葦地;很少見於高山的茂密森林。夜行性,沿著河岸、湖邊以及海邊覓食,食譜廣泛,取食范圍從鳥類、小型哺乳動物直至水果。以成對或臨時式的家族群體被發現。
與大多數的犬科成員不同,它比較善於爬樹。貉也是犬科動物中惟一一種在冬季休眠的動物,在秋季大量取食,直到體重比原來增加50%為止。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