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螞蟻是什麼動物
螞蟻目前有21亞科283屬(after Bolton 2003)(主流沿用的是16亞科的分類系統和21亞科的系統相比,新的系統從猛蟻亞科中分出了若干亞科)。螞蟻是人們常見的一類昆蟲,很容易識別。一般體小(0.5mm-3cm),顏色有黑、褐、黃、紅等,體壁具彈性,光滑或有毛。口器咀嚼式,上顎發達。觸角膝狀,4~13節,柄節很長,末端2~3節膨大。腹部第1節或1、2節呈結狀。有翅或無翅。前足的距離大,梳狀,為凈角器(清理觸角用)。為多態型的社會昆蟲.據估計,僅有大約半數的螞蟻——目前約為11700種——被描述了。一個更大范圍的螞蟻區系研究也有待進行。
螞蟻是地球上最常見的昆蟲,數量最多的昆蟲種類。由於各種螞蟻都是社會性生活的群體,在古代通稱「蟻」。據現代形態科學分類,蟻可分兩大種群:螞蟻類和白蟻類。
螞蟻的種類繁多,世界上已知有9000多種,我國國內已確定的螞蟻種類有600多種。螞蟻的壽命很長,工蟻可生存幾星期至3-7年,蟻後則可存活十幾年或幾十年。一蟻巢在1個地方可生長年,甚至50多年。
螞蟻的外部形態分頭、胸、腹三部分,有六條腿。螞蟻卵約0.5毫米長,呈不規則的橢圓形,乳白色,工蟻體細小,體長約2.8毫米,全身棕黃,單個蟻要細看才易發現。雄、雌蟻體都比較粗大。腹部肥胖,頭、胸棕黃色,腹部前半部棕黃色,後半部棕褐色。雄蟻體長約5.5毫米。雌蟻體長約6.2毫米。
螞蟻為典型的社會昆蟲,具有社會昆蟲的3大要素,即同種個體間能相互合作照顧幼體;具明確的勞動分工系統;且子代能在一段時間內照顧上一代。
另外要指出的,「白蟻」不是螞蟻,白蟻除一樣具有社會外,在生理結構上和螞蟻有很大的差別。
生物的行為是指生物體進行的在外部可以察覺得到的有適應意義的活動。行為學就是研究這些活動的學科。形態和行為首先被人們注意,但是直到19世紀人們才獲得生物行為研究的理論武器和實驗手段。進化論學說將動物的行為提高到了適應性層次。
目前對生物行為的歸類非常混亂。從遺傳和發育的角度一般將其分為先天行為和後天行為,也就是本能行為和學習行為。但這種分類方法並不常用,人們一般按照行為的功能對其劃分,遺憾的是這種劃分方式並不嚴格,存在大量的重疊區域。
【螞蟻的型與分工】
螞蟻發育為完全變態。所有的蟻科都過社會性群體生活。一般在一個群體里有四種不同的蟻型。
l、蟻後:有生殖能力的雌性,或稱母蟻,在群體中體型最大,特別是腹部大,生殖器官發達,觸角短,胸足小,有翅、脫翅或無翅。主要職責是產卵、繁殖後代和統管這個群體大家庭。
2.雄蟻:或稱父蟻。頭圓小,上顎不發達,觸角細長。有發達的生殖器官和外生殖器,主要職能是與蟻後交配。
3.工蟻:又稱職蟻。無翅,一般為群體中最小的個體,但數量最多。復眼小,單眼極微小或無。上顎、觸角和三對胸足都很發達,善於步行奔走。工蟻是沒有生殖能力的雌性。工蟻的主要職責是建造和擴大巢穴、採集食物、伺喂幼蟻及蟻後等。
4.兵蟻:兵蟻是沒有生殖能力的雌性。頭大,上顎發達,可以粉碎堅硬食物,在保衛群體時即成為戰斗的武器。
螞蟻建立群體,也是以通過婚飛方式兩性相識結交為起點。相識後一見鍾情,在飛行中或飛行後交尾。「新郎」壽命不長,交尾後不久死亡留下「遺孀」蟻後獨自過著孤單生活。蟻後脫掉翅膀,在地下選擇適宜的土質和場所築巢。她「孤家寡人」,力量有限,只能暫時造一小室,作為安身之地,並使已「受孕」的身體有個產房。待體內的卵發育成熟產出後,小幼蟲孵化出世,蟻後就忙碌起來。每個幼蟻的食物都由她嘴對嘴地喂給,直到這些幼蟻長大發育為成蟻,並可獨立生活時為止。當第一批工蟻長成時,它們便挖開通往外界的洞口去尋找食物,隨後又擴大巢穴建築面積,為越來越多的家族成員提供住房。自此以後,飽受艱苦的蟻後就坐享清福,成為這個群體大家族的統帥。撫育幼蟻和喂養蟻後的工作均由工蟻承擔。但蟻後還要繼續交配,不斷產生受精卵,以繁殖大家族。她的壽命可長達15年。蟻巢有各種形式,大多數種類在地下土中築巢,挖有隧道、小室和住所,並將掘出的物質及葉片堆積在入口附近,形成小丘狀,起保護作用。也有的蟻用植物葉片、莖稈、葉柄等築成紙樣巢掛在樹上或岩石間。還有的蟻生活在林區朽木中。更為特殊的是,有的蟻將自己的巢築在別的種類蟻巢之中或旁邊;而兩「家」並不發生糾紛,能夠做到和睦相處。這種蟻巢叫做混合性蟻巢,實為異種共棲。無論不同的蟻類或同種的蟻,其一個巢內蟻的數目均可有很大的差別。最小的群體只有幾十隻或近百隻蟻,也有的幾千隻蟻,而大的群體可以有幾萬只,甚至更多的蟻。
在我國華南一帶的闊葉林中,還有一種翹尾蟻,顧名思義,就是它那帶有螯針的尾端常翹起來,像是躍躍欲試,隨時准備進攻的樣子。它有種怪脾氣,經常與樹打交道。它喜歡用叼來的腐質物以及從樹上啃下來的老樹皮,再攙雜上從嘴裡吐出來的粘性汁液,在樹上築成足球大的巢,巢內分成許多層次,分別住著雄蟻、蟻後和工蟻,並在巢中生兒育女,成為一個"獨立王國"。開始時一樹一巢,當群體過大,而且又有新的蟻後出生時,新蟻後便帶領部分工蟻另造新居。有時為爭奪領域,常展開一場惡斗。為了在樹上捕捉其他小蟲為食,它可用細長而有力的足在樹冠的枝葉上奔跑。如兩樹相距較近,為免去長途奔波之勞,它們能巧妙地互相咬住後足,垂吊下來,借風飄盪,搖到另一棵樹上去,搭成一條"蟻索橋"。為了能較長久地連接兩樹之間的通途,承擔搭橋任務的工蟻還能不斷替換。樹上的食物捕盡,又結隊順樹而下,長途奔襲,捕捉地面上的小動物。獵物一旦被擒獲,翅尾蟻便會用螯針注入麻醉液,使獵物處於昏迷狀態,然後拉的拉,拽的拽,即使是一隻超過它們體重百倍的螳螂或蚯蚓,也能被它們輕而易舉地拖回巢中。
人們從有這種蟻巢的樹下經過,可要十分小心。如驚動了它們,會傾巢出動,順樹而下或從空而降,進行攻擊,使你遭受挨蜇之苦。大家可要小心螞蟻!!
蟻類的食性在不同亞科和不同種類之間有很大的差別。一般可分為肉食性、植食性和雜食性。螞蟻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里都在辛勤地勞動。那麼到了嚴寒的冬天它們又到哪裡去覓食呢?它們是如何過冬的呢?原來聰明的螞蟻在入冬之前早有準備。它們首先搬運雜草種子,准備明年播種用;同時搬運蚜蟲、介殼蟲、角蟬和灰蝶幼蟲等到自己巢內過冬,從這些昆蟲身上吸取排泄物做為食料(奶蜜)。螞蟻為什麼知道冬天快來了呢?從現代科學的觀點看,螞蟻的這種本能是受它們體內的年生物鍾控制而起作用的,換句話說,它們是按照年生物鍾的運行規律做好越冬期食物儲備的。
與螞蟻互動形成的生物達到了驚人的程度。與螞蟻共生(symbiosis)的生物,或專性或間性,植物超過了52科465種(Jolivet 1996),動物則達到了數千種(Kistner 1982; Hölldobler & Wilson 1990),還有大量未知的真菌和微生物(Schultz & McGlynn 2000; Mueller et al. 2001)。
螞蟻正在使用著非凡的生存策略——種植真菌,收獲種子,放牧產蜜昆蟲,編制巢穴,合作捕食,社會性寄生,蓄奴——這些都極大地刺激著科學家和公眾的好奇心。
螞蟻在世界各個角落都能存活,其秘訣就在於它們生活在一個非常有組織的群體中。它們一起工作,一起建築巢穴,使它們的卵與後代能在其中安全成長。
螞蟻有不同的類型,每一類都有其專門的職責。蟻後產卵,大部分卵將發育成雌性,它們被稱為工蟻。它們負責建築並保衛巢穴,照顧蟻後、卵和幼蟲,以及搜尋食物。到了一定的時候,雄蟻與新的蟻後會產生出來。它們有翅膀,從巢穴里集群飛出。交配以後,雄蟻即死去,新的蟻後則開始領導起又一個群體的生活。
在群體中,蟻後是最重要的成員。它是唯一能產卵的。這意味著它是這一群體中所有螞蟻的母親。工蟻喂養它,替它清潔身體,並將它的卵帶到另一處去照料。
某些澳大利亞螞蟻將它們的工蟻作為一種活的儲藏罐。當工蟻採集了大量的花蜜,即一種源自花中的甜甜的液體,將它吞進體內、身體變得膨大起來之後,它們就將自身掛在巢穴的天花板上,一直到有別的螞蟻需要食用它們體內儲藏的那些花蜜為止。
兵蟻正在林地上覓食。為搜尋食物,它們有時會在林地上排成長隊。它們總是很飢餓,因此幾乎會向任何東西發起進攻,有時甚至是大的哺乳動物。
不同的螞蟻吃不同的食物。收獲蟻吃種子,它們將種子收藏在地窖里;而割葉蟻吃蘑菇,它們將葉片搬運到地下,用來培植蘑菇。有些螞蟻則貯存一種叫蚜蟲的昆蟲,它們人蚜蟲體內抽取一種含糖的物質作為食物,這同人類從母牛身上擠奶的方式非常相似。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證明,螞蟻在洞穴里缺少糖份,對自己的生長發育很不好,為了能夠找到充分的糖份,所以螞蟻一旦發現甜的東西,觸角就會自主的硬起來,這是螞蟻的一個天性。
螞蟻是社會性很強的昆蟲,彼此通過身體發出的信息素來進行交流溝通,當螞蟻找到食物時,會在食物上撒布信息素,別的螞蟻就會本能地把有信息素的東西拖回洞里去。
當螞蟻死掉後,它身上的信息素依然存在,當有別的螞蟻路過時,會被信息素吸引,但是死螞蟻不會像活的螞蟻那樣跟對方交流信息(互相觸碰觸角),於是它帶有信息素的屍體就會被同伴當成食物搬運回去。
通常情況下,那樣的屍體不會被當成食物吃掉,因為除了信息素以外,每一窩的螞蟻都有自己特定的識別氣味,有相同氣味的東西不會受到攻擊,這就是同窩的螞蟻可以很好協作的基礎。
【 螞蟻制劑有哪些葯理作用】
廣西中醫學院、天津葯物研究院、北京醫科大學等單位的葯理實驗證明,經過挑選的野生良種螞蟻具有抗炎、鎮痛、鎮靜、解痙、護肝、平喘、抗癲癇、抗驚厥、增強紅細胞變形性、抑制胃酸分泌和阻止應激性潰瘍的形成等廣泛的葯理作用。螞蟻的毒性試驗亦表明,服用螞蟻或螞蟻制劑是安全的。
螞蟻制劑具有哪些免疫功能?
王忠等人對螞蟻不同提取物所作的免疫系統生物效應和抗衰老研究證實,螞蟻制劑是免疫增強劑、性功能增強劑及抗衰老葯。臨床和動物實驗結果表明,螞蟻制劑能使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增生;促使細胞分裂,增加細胞內脫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含量,促使生殖細胞增生,提高性功能。
我國應用螞蟻治病始於何時?
我國以蟲類葯治病起源甚古,用蟻科這種「社會性昆蟲,,治療人類的疾病也年代甚久。漢代治療筋骨軟弱的「金剛丸,,就是用螞蟻磨粉煉蜜為丸,在民間流傳甚廣。中葯典籍中記載最早的是唐代陳藏器著{本草拾遺},原書早佚,佚文收輯在宋代大觀二年(公元1108年)唐慎微纂集的《經史證類備急本草》中。該書載有獨角蟻的形態及治療作用。對於螞蟻葯用記載詳盡者首推明朝嘉靖年間的李時珍。其所著《本草綱目》中,無論對螞蟻的習性、毒性、食用和葯用都作了詳細的記載。
我國民間應用螞蟻治療哪些疾病?
東北用螞蟻燉豆腐治療產後乳汁不足,蘭州用螞蟻浸酒治療風寒濕性關節痛(老寒腿);廣西有用螞蟻磨粉摻肉餡蒸丸子給老人及虛損性疾病者進補的。還有用黃涼蟻去頭直接塗擦患部治癬,用螞蟻熬水洗滌化膿性淋巴結核的竇道,用純蟻粉撒布患處治療慢性下肢潰瘍,等等。特別是廣西河池市的壯族、瑤族,常用螞蟻治療支氣管炎、慢性胃炎、月經不調、痛經、神經官能症、肺結核、病後脫發、陽痿等,甚至傷風、感冒用中草葯時也要加上螞蟻。
國外對螞蟻葯用研究的進展如何?
原蘇聯30年前就將螞蟻用酒精提取物或製成軟膏,治療化膿性皮膚病、神經性皮炎,或用螞蟻乾粉撒布患處,治療由於缺鋅引起的老爛腿(慢性下肢潰瘍)。美國邁阿密大學對一種玻利維亞螞蟻進行了研究,證明這種螞蟻的毒液能治療風濕性關節炎。他們所用的實驗方法比較復雜,先將玻利維亞蟻冰凍運進美國境內,然後解凍提取毒液,注射在病人身上,每日注射l毫升,連用14日為1個療程。哈薩克動物研究所的研究員巴維爾·馬利科夫,對當地真蟻科紅蟻作了多年的研究,發現紅蟻的毒腺內不含蟻酸,卻從中分析出5種生物鹼,對鏈球菌、葡萄球菌有抑製作用。澳大利亞生物學家,發現了一種由螞蟻產生的能有效抑制人類致病微生物(尤其是真菌)的新抗生素。研究結果表明,該抗生素能有效地殺滅引起鵝口瘡的白色念珠真菌,並能有效地抑制化膿性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繁殖。據分析,該抗生素是由螞蟻後胸側板腺分泌的,故稱為後胸側板腺素。
螞蟻為什麼能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慢性常見病,其病因至今尚未弄清,也無根治方法。此病雖一時不會危及生命,但卻纏綿不愈,有相當一部分患者病程長達lo年以上,生活不能自理。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有的國家占總人數的1%~3%,我國在0.6%以上。因此,全國至少有700萬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目前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葯物雖多,但多數只能緩解症狀,不能根除。特別是激素類葯物,又難以撤除,久用卻易發生真菌、病毒、結核等感染。激素還能掩蓋感染症狀。目前多數學者認為,類風濕病是由於免疫功能紊亂而產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臨床實踐證明,螞蟻能調整人體的免疫功能,但不同於可的松類激素等免疫抑制劑。螞蟻沒有免疫抑制劑的副作用,而是通過免疫調節,促進胸腺、脾臟等免疫器官增強功能,使白細胞數增多,降低紅細胞沉降率,促進類風濕因子轉陰,減少自身抗體的產生及對細胞的破壞作用,刺激造血功能,從而改善患者的貧血狀態,特別是協助T細胞與抑制T細胞的平衡而起作用。這與中醫傳統理論注重調節陰陽平衡的法則是相吻合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生與細胞膜通透性的改變有關。自由基與機體細胞膜不飽和脂肪酸作用,生成過氧化脂質(1PO),造成膜損傷,過氧化脂質在類風濕性關節炎韻病理過程中起重要作用。最新實驗發現,螞蟻可以抑制過氧化脂質的生成,說明螞蟻制劑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作用與其抑制過氧化脂質的產生有密切的關系。另外,採用國內、外常用的4種實驗性炎症模型,來分析螞蟻類風濕靈的抗炎作用,對原發性病變和繼發性病變的抗炎、消腫作用均非常明·顯。說明螞蟻制劑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有直接抗炎、消腫、鎮痛的作用。有些專家測定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血清中的含鋅量比正常人低得多,為此得出結論,類風濕性關節炎與人體缺鋅有關。人的關節滑膜缺鋅,從而導致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生。補鋅是治療的重要途徑。補鋅有葯補和食補之分。就目前已知的動植物含鋅量來說,螞蟻是最豐富的。我們在臨床實踐中,以螞蟻為「君」葯補鋅和調整免疫功能,抑制過氧化脂質的產生,金陵螞蟻研究治療中心,8年來以螞蟻為主製成的抗風濕系列葯物,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力專效著,不僅無毒副作用,且能在健身的基礎上發揮治療作用。
如何配製和使用治療類風濕的螞蟻制劑?
(1)玄駒類風濕散(螞蟻類風濕靈1號)組方:螞蟻50%,老鸛草、穿山龍、白術各10%,炮山甲5%,三七5%,七葉一枝花10%。也可加大螞蟻劑量,其它葯量減少。功能:祛風除濕、活血化瘀、補腎養肝健脾。主治:本方為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基本方,對早、中、晚期的風、濕、寒、熱型均可應用。也適用於強直性脊柱炎;風寒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等凡屬中醫痹症范疇的疾病。用法:成人每日3次,每次5克。對久病脾胃虛弱者,可以從3克開始,並適量摻蜂蜜調服。注意事項:有過敏史者可減半試服3日,無反應可服常量。螞蟻制劑屬緩效葯物,已服強的松、雷公藤等葯物者,不能突然停葯,應在加服螞蟻制劑後,症狀、體征有好轉時遞減。
(2)玄駒類風濕1號膠丸(螞蟻類風濕靈2號)組方:螞蟻50%,仙茅、炮山甲、牛膝、白花蛇各10%,全蠍5%,蜈蚣5%。用法:成人每日3次,每次3--5丸。本方主要用於不習慣用散劑的患者,以及中、晚期慢性患者,對重症也可與散劑合用或加服純蟻粉。
(3)玄駒類風濕2號膠丸(螞蟻類風濕靈3號)組方:螞蟻50%,白花蛇、制川烏、制草烏、三七各10%,全蠍5%,蜈蚣5%。用法:成人每日3次,每次2丸。本方主要用於中、晚期濕重型和寒重型患者,也可與玄駒類風濕散合用。注意事項:本方含制川烏、制草烏,有一定毒性,老人及兒童慎用。有心血管疾病及過敏史者,應在醫生嚴格指導下應用。不宜久用,一般用1個月症狀減輕,即改用類風濕散或1號膠丸鞏固。
(4)玄駒類風濕D號(螞蟻類風濕靈4號)組方:螞蟻、生石膏、黃柏、知母、防己、膽南星、龍膽草等。用法,成人每日3次,每次5克。本方主要用於熱痹、類風濕性關節炎活動期及兒童類風濕性關節炎;
(5)玄駒壯骨酒組方:螞蟻50%,天麻,仙茅、枸杞、首烏各10%,三七5%,蜈蚣5%。用法:成人每日3次,每次25毫升~50毫升,對寒重者也可做葯引服用,以增強葯效。酒劑只適用於有飲酒習·慣的成人(包括婦女),兒童、老人及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宜飲用。
應用螞蟻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螞蟻是食療珍品,以它為君葯所配製的治療類風濕性疾病的系列制劑,沒有毒副作用和嚴格的禁忌證,可單用或與其它抗風濕中、西葯配合應用。有過敏史者可減半服用3日,無不良反應再服用常量。服類風濕I號粉時可摻2/3的蜂蜜。螞蟻能在健身的基礎上發揮治療作用,目前正在服用強的松、消炎痛、雷公藤等免疫抑制劑、止痛葯物均不能突然停葯,以免引起反跳現象(病情加重),應在加服螞蟻制劑1個月之後,在病情減輕的情況下逐漸遞減,1個療程(3個月)後,方可撤除其它葯物,對重度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和長期服用強的松等激素類葯者,時間要長些才能撤除。
螞蟻類風濕靈的療效如何?
螞蟻類風濕靈,於1990年在北京經全國風寒濕專業委員會的專家鑒定認為:螞蟻類風濕靈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在治療30000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制定科研設計及診斷、治療、觀察指標,經臨床339例驗證,治癒率20.9%,顯效率43.1%,有效率33。9%,總有效率97.9%。葯性平穩,無毒副作用,是當前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有效葯物之一,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此葯於1995年經國家主管部門同意,按三類中葯進行驗證。
服用螞蟻類風濕靈需要忌口嗎?
類風濕性關節炎因為病程長,患者身體日見虛弱,所以飲食應注意選用含豐富的蛋白質、充足的維生素和無機鹽的食物。有些病員怕吃「發物」,連魚、蛋也不敢吃,甚至連豆腐、百頁都忌。我們認為除酸辣之物應盡量少吃外,忌口是大可不必的。除非病人自己有這樣的經驗,吃了某種食物會引起疾病發作或使病情加重,則可以不吃。宜多食豆製品、豬肝、香菇等含鋅量較高食物。
螞蟻制劑為什麼能治療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傳染性疾病。祖國醫學雖無乙型肝炎這個病名,但根據其臨床表現似屬虛損性疾病范疇,主要是肝、腎虛損。肝與腎的關系是「木」與「火」、「母」與「子」的關系,中醫有肝、腎同源之說,肝藏血,腎藏精,精能生血,血化為精,稱之為「精血同源」。現代醫學對本病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一般認為,機體免疫功能低下以致不能清除乙型肝炎病毒是一個重要方面。免疫功能低下責之於腎精不足,故益腎溫腎在治療乙型肝炎中佔主導地位,清化濕熱為輔助治療。螞蟻的葯用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歷史,早在漢朝即已用螞蟻磨粉煉蜜為丸,製成「金剛丸」,以治療筋骨軟弱。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螞蟻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還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多種微量元素。葯理試驗分析螞蟻有抗炎、鎮靜、解痙、平喘、護肝等廣泛的葯理作用。更為奇妙的是螞蟻能影響機體的免疫功能,它是一種廣譜免疫增強劑,能促使胸腺、脾臟等器官增生、發育,使白細胞的功能增強,提高抗原刺激後產生抗體的細胞數和抗體水平,還能使淋巴細胞絕對值、總E花環(Et),活性E花環(Ea)形成及血液淋巴細胞酸性Q—醋酸萘脂酶染色(ANAE)陽性細胞增加,促進周圍淋巴細胞分裂;增加細胞內DNA、RNA的;量,使免疫活性細胞數增多。同時,螞蟻還是一種免疫調節劑,對體液和細胞免疫呈雙相調節作用,使低下的免疫功能提高,亢進的免疫功能得到調整,從而恢復自我穩定的平衡生理狀態,並能促進白細胞介素·I、白細胞介素—重增大,明顯促進免疫中樞功能活化。螞蟻同時還能提高巨噬細胞和T細胞活性,故可從免疫識別、調控、監視和自我穩定方面糾正個體免疫功能失調和紊亂狀態,有助於清除體內免疫復合物。王忠等的研究結果證明,注射蟻液組老齡鼠血液和免疫器官,鋅、硒的含量明顯上升,而銅、鐵反而降低。鋅是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它既是鳥苷酸化酶的激活劑,能加速環化鳥苷酸的生成,促淋巴細胞分裂,又是抗體正常產生的先決條件。而硒是胸腺細胞膜的成分之一,其含量隨著增齡而降低,而注射蟻液後,胸腺內硒的含量明顯增高,提示硒可能通過保護胸腺細胞結構和改善其功能,而直接促進細胞免疫功能。此外,已證明了銅、鐵水平過高則抑制細胞溶酶體內殺菌蛋白活性,損傷免疫功能,故通過降低銅、鐵水平過高對引起間接免疫起保護作用。螞蟻的護肝作用,不僅是調整機體的免疫功能,還有降低谷丙轉氨酶活性的作用。從大白鼠實驗,以改良穆氏法測定正常對照組、肝損對照組和葯物對照組鼠血清谷丙轉氨酶活性,結果平均數土標准差(X土s)正常對照組為15.28土l。93單位/毫升,肝損對照組為60.53士8.32單位/毫升,給葯組為30.26土5.81單位/毫升(P<0.01),說明螞蟻有降低谷丙轉氨酶活性的作用。綜上所述,螞蟻對機體的免疫調整和降酶護肝有較好的作用,它對乙肝病人和表面抗原陽性者起綜合的治療保護作用。再佐以適當的祛濕化瘀、理氣疏肝、補脾健胃等中葯,能較快地幫助病人恢復健康,清除病毒和修復損傷的肝細胞。
B. 世界上最大的螞蟻在哪個國家
最大的螞蟻在澳洲昆士蘭和新南威爾士北部,成為公牛蟻。這種罕見蟻種的工蟻有3.7厘米。因為公蟻的上鄂較長,所以雖然大,但並不很笨重。
C. 哪個國家愛吃螞蟻
應該是墨西哥人~
在世界上許多地方,人們一直保持著食昆蟲的傳統。在墨西哥,這個習俗已有幾個世紀的歷史了,因為墨西哥昆蟲的數量和種類世界聞名。
昆蟲的繁殖能力極強,在地球上的任何環境中都能生存,從長年冰封的地區到乾旱的荒漠。在墨西哥,昆蟲成了食物的一部分,因為墨西哥昆蟲的數量和種類世界聞名,而且昆蟲的營養價值極高。
墨西哥人食用的昆蟲有多少種呢?據可食用昆蟲問題專家拉莫斯估計,達到450多種。可食用的蟲類主要有「查普林」蝗蟲、蜻蜓、蝴蝶、毛蟲、蚊蠅、螞蟻、蜂等。值得一提的是,根據種類的不同,有些昆蟲可食用其卵、幼蟲和成蟲,也就是說,在其整個發育期內都可食用。其中,最有名和人們食用最多的昆蟲包括「查普林」蝗蟲、「湖米爾」大水蚊、龍舌蘭蟲等。
D. 螞蟻的學名、別名、種屬、產地和習性叫什麼
螞蟻是人們常見的一類昆蟲,很容易識別。一般體小(0.5mm-3cm),顏色有黑、褐、黃、紅等,體壁具彈性,光滑或有毛。口器咀嚼式,上顎發達。觸角膝狀,4~13節,柄節很長,末端2~3節膨大。腹部第1節或1、2節呈結狀。有翅或無翅。前足的距大,梳狀,為凈角器(清理觸角用)。為多態型的社會昆蟲據估計,僅有大約半數的螞蟻——目前約為11700種——被描述了。一個更大范圍的螞蟻區系研究也有待進行。常見的有小家蟻Monomorium pharaonis L.等。
螞蟻是地球上最常見的昆蟲,數量最多的昆蟲種類。由於各種螞蟻都是社會性生活的群體,在古代通稱「蟻」。據現代形態科學分類,蟻可分兩大種群:螞蟻類和白蟻類。
螞蟻的種類繁多,世界上已知有9000多種,我國國內已確定的螞蟻種類有600多種。螞蟻的壽命很長,工蟻可生存幾星期至3-7年,蟻後則可存活十幾年或幾十年。一蟻巢在1個地方可生長年,甚至50多年。
蟻的外部形態分頭、胸、腹三部分,有六條腿。蟻卵約0.5毫米長,呈不規則的橢圓形,乳白色,工蟻體細小,體長約2.8毫米,全身棕黃,單個蟻要細看才易發現。雄、雌蟻體都比較粗大。腹部肥胖,頭、胸棕黃色,腹部前半部棕黃色,後半部棕褐色。雄蟻體長約5.5毫米。雌蟻體長約6.2毫米。
螞蟻為典型的社會昆蟲,具有社會昆蟲的3大要素,即同種個體間能相互合作照顧幼體;具明確的勞動分工;在蟻群內至少餓個世代重疊,且子代能在一段時間內照顧上一代。
另外要指出的,「白蟻」不是螞蟻,白蟻除一樣具有社會外,在生理結構上和螞蟻有很大的差別。
生物的行為是指生物體進行的在外部可以察覺得到的有適應意義的活動。行為學就是研究這些活動的學科。形態和行為首先被人們注意,但是直到19世紀人們才獲得生物行為研究的理論武器和實驗手段。進化論學說將動物的行為提高到了適應性層次。
目前對生物行為的歸類非常混亂。從遺傳和發育的角度一般將其分為先天行為和後天行為,也就是本能行為和學習行為。但這種分類方法並不常用,人們一般按照行為的功能對其劃分,遺憾的是這種劃分方式並不嚴格,存在大量的重疊區域。
參考資料:網路
E. 螞蟻到底屬於什麼動物
螞蟻(ant)是一種昆蟲。屬節肢動物門,昆蟲綱,膜翅目,蟻科。螞蟻的種類繁多,世界上已知有11700多種,有21亞科283屬,中國內已確定的螞蟻種類有600多種。最近還發現了無性繁殖的螞蟻新物種。螞蟻的壽命很長,工蟻可生存幾星期至3-10年,蟻後則可存活幾年甚至十年。一個蟻巢在1個地方可生長幾年甚至十幾年。
它具有昆蟲的所有特徵:
1.身體分3段----頭,胸,腹
2.頭部有口器,一對觸角和眼(復眼和單眼)
3.胸部有3對足和2對翅(具體到螞蟻,只有蟻王和蟻後才有有翅階段,而且不是終生的)
4.腹部有消化系統和生殖系統
F. 螞蟻是什麼動物
螞蟻是一種有社會性的生活習性的昆蟲,屬於膜翅目。螞蟻的觸角呈明顯的膝狀彎曲,腹部有南瓜車一、二節呈結節狀,一般都沒有翅膀,只有在交配的雄蟻和有生育的雌蟻才有翅膀,雌蟻交配後翅膀即脫落。螞蟻是完全變態型的昆蟲,要經過卵、幼蟲、蛹階段才成為成蟲。幼蟲和蟻後無法獨立生活,完全由工蟻喂養。工蟻全部為雌性,但是不能生殖,負責照顧蟻後和幼蟲,然後逐漸地開始做挖洞、搜集食物等較復雜的工作。工蟻有不同的體型。有些頭部和顎較大,負責戰斗和保衛蟻巢,它們還叫兵蟻。
螞蟻是人們常見的一類昆蟲,很容易識別。一般體小(0.5cm-2.5cm),顏色有黑、黃、紅、白等,體壁具有彈性,且光滑或有微毛。口器咀嚼式,上顎發達。觸角膝狀,柄節很長,末端2~3節膨大。全觸角分4~13節。腹部呈結節狀。有的有翅,有的無翅。前足的距大,梳狀,為凈角器(清理觸角用)。為多態型的社會昆蟲。能搬動比自己重幾百倍的物體。
G. 螞蟻來自哪個國家
螞蟻已知最早在白堊紀就出現,可能是從侏羅紀出現的原始胡蜂演變出來的,主要區別是螞蟻的觸角是明顯的膝狀彎曲,胡蜂的腹部是一個整體。螞蟻一般都沒有翅膀,只有雄蟻和雌蟻(雌蟻具有生育能力,但只能繁殖出雄性繁殖蟻)在交配時有翅膀,雌蟻交配後翅膀即脫落。 螞蟻是一種有社會性的生活習性的昆蟲,和胡蜂是近親。頭部通常闊大,觸角膝狀,4—13節。復眼小,退縮,單眼3個,位於頭頂。口器和足均發達,跗節5節。 有性個體有翅2對,工蟻通常無翅。基部腹節顯著緊縮,形成腹柄。腹柄1—2節,每節背面上有1—2個結節狀突起。多數種類具有多型現象,屬社會性昆蟲。有些種類肉食性,捕食昆蟲、蜘蛛及其它小動物;有些為植食性,取食種子、菌類及其它植物質;有的為雜食性。
H. 螞蟻是從哪一個國家來的生出來的
幾乎各個國家都有螞蟻,就像都有人類種族一樣,它們一般也是原住民。
I. 世界上最小的螞蟻在哪個國家
最小的螞蟻就像一顆沙礫,而最大的螞蟻卻比拇指還粗。如今,通過重建螞蟻的系譜圖,研究人員發現,導致所有這些多樣性的螞蟻祖先的年紀比之前的研究結果早了3000萬年。這項研究同時表明,螞蟻家族並不是在被子植物興盛後才出現的。 分類學者為了確定不同螞蟻之間的種群關系而努力多年。基於形態學或脫氧核糖核酸(DNA)數據的系統樹通常存在較大差異,這無疑阻礙了重建這種地球上分布最廣的昆蟲歷史的努力。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生Corrie Moreau在她的分析工作中涉及了來自139種螞蟻——相當於已知螞蟻種類的一半——的大量DNA數據。她比較了6種基因的序列,從而評估哪種螞蟻是祖先、表親或遠親。她隨後將這些信息與43種化石以及保存在琥珀中的螞蟻年齡相結合,最終得出了一個有關螞蟻進化的時間表。 出乎意料的是,一種很少為人所知的地下螞蟻是這種昆早最古老的祖先,由它進化出了兩個主要種群:肉食性螞蟻種群和包括蚍蜉、行軍蟻、南美切葉蟻以及其他家蟻在內的另一個龐大種群。盡管大多數螞蟻都能夠叮、螫,但某些螞蟻的刺還有其他的用途。數據表明,螞蟻經歷了兩次進化,那些喪失了叮、螫能力的螞蟻都是一些親緣關系較遠的種群。 化石顯示,現代螞蟻大約有1億年的歷史,並且原型螞蟻還要在此基礎上回溯2000萬年。但是新的研究數據表明,現代螞蟻的起源時間在距今1.68億年至1.4億年前。並且在1億年至6000萬年前形成了數百種現今已知的螞蟻種類——與此同時,被子植物開始在遠古大陸上迅速繁衍。這些闊葉森林為螞蟻提供了新的生活環境——例如落在地面的樹葉和樹蔭——這就使得各種螞蟻以及它們的獵物都能夠在這里「茁壯成長」。Moreau指出:「當被子植物在地球上占據統治地位之後,螞蟻也隨之興盛起來。」Moreau在4月7日出版的《科學》雜志上報告了這一研究成果。 紐約市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螞蟻分類學者Roberto Keller表示:「這是迄今為止對螞蟻進行的最大規模的系統發育學分析,這項研究試圖將來自化石和記錄的有用信息結合起來。」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螞蟻分類學者Phil Ward同時指出:「這是一篇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論文,它為我們提供了關於螞蟻進化的新的框架。」
http://wenwen.soso.com/z/q1265134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