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人進化的那麼虛弱幾天不吃喝就會死而動物大都能堅持幾十天甚至有些能堅持1年的
換個角度來思考,人的進化導致人類擁有更精巧復雜的身體結構,因此,相對某些動物而言,用於維持身體機能的能量也就更多,需要更經常地攝入食物。
並且,人的積極能動的生活方式使人類並不以耐餓而著稱,烏龜,駱駝,蛇類等耐餓的動物大抵都演變出了特殊的機能(比如冬眠→降低新陳代謝率)來降低維持生命所耗的能量。
❷ 為什麼有的生物,像鱷魚,中國鱟,在地球上生存了數億年,卻沒有明顯的進化人類進化周期大概多少
沒有明顯的進化是因為:它們的生存環境變化,在它們是適應彈性范圍。人類的進化周期看從哪兒開始,要從無生命開始,那就是你億年,要從猩猩開始,也就幾萬年
❸ 各種動物都能活多長時間
象肩高約2米,體重3~7噸。非洲象是現存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它的體長6-7.5米尾長1-1.3米,肩高3-4米,體重5-7.5噸。最高紀錄為一隻雄性,體全長10.67米,前足圍1.8米,體重11.75噸。最大的象牙紀錄為長350厘米,重約107千克。亞洲象壽命70-80年。在哺乳動物中,最長壽的動物是大象,據說它能活六十到七十歲。當然野生場合和人工飼養是不同的,前者的壽命短些。據記載,哥拉帕格斯群島的長壽象能活一百八十到二百歲。 雞的壽命6,7年左右 3歲以後生育能力會下降 一生大約1500個蛋吧 家養一般養兩年就要殺了。雞也是因品種不同體重能差很多。一般家養的是1公斤左右。 兔子書上說是活10年左右,最長的一個上報紙的是15歲,一般也就3、5年而已,因為兔子很脆弱,非常容易死。體重也是品種不同差很多。小型兔1公斤左右,中型3-5斤。大型10斤左右。巨型幾十斤。一般的家兔在7-10斤左右。 蚊子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蟲、蛹、成蟲4部分,一般卵1-2天,幼蟲期5-7天,蛹2-3天,成蟲羽化至吸血產卵3-7天,整個世代1-2周左右。 蚊子壽命與其種類相關,有的種以卵越冬,有的種以幼蟲越冬,有的種則以成蟲越冬,因此成蟲壽命自然不一樣。 一般而言,能活1-4周吧,長的能活數月,如果環境適宜 小形的動物狼和狐狸可活10~15年,所謂狐狸精只是怪誕虛構罷了,但狐狸從表情、行為看上去確實比較聰明、詭異,或者古代人不承認自己某次被狐狸耍才用成精的借口糊弄他人吧。o(∩_∩)o... 鱷魚是迄今發現活著的最早和最原始的爬行動物,它是在三疊紀至白堊紀的中生代( 約兩億年以前)由兩棲類進化而來,延續至今仍是半水生性兇猛的爬行動物,它和恐龍是同時代的動物,恐龍的滅絕不管是環境的影響,還是自身的原因,都已是化石;鱷魚的存在證明了它生命的強有力。 鱷魚不是魚,屬脊椎動物爬行蟲綱,是祖龍現存唯一的後代。它入水能游,登陸能爬,體胖力大,被稱為「爬蟲類之王」。它以肺呼吸,由於體內氨基酸鏈的結構,使之供氧儲氧能力較強,因而具有長壽的特徵。一般鱷魚平均壽命高達150歲,是爬行動物中壽命最長的。 據考古發現鱷魚最大體長達12米重約10噸,但大部分種類鱷魚平均體長約6米重約1噸,主要以魚類、水禽、野兔、蛙等為食,屬肉食性動物。 各種老鼠的壽命是不一樣的。樓主應該指的是家鼠吧?家鼠的壽命只有兩年。而世界上最大的老鼠「水豚」,重達五十餘公斤,壽命可達十二年。
❹ 地球上生物進化了多少年
2011年一個由澳大利亞和英國的地質學家組成的科研小組8月20日對外界稱,他們在澳大利亞的西澳地區發現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單細胞生物化石,距今約有34億年。
最早可以被明確歸類於植物界的化石是在寒武紀時的綠藻化石。寒武紀是距今5.4億至5.1億年的時間段
化學進化→原核單細胞生物→真核單細胞生物→植物、真菌、動物分化→單細胞動物→多細胞動物之無脊椎動物→原索動物→頭索動物→脊索動物→脊椎動物→魚類動物→兩棲類動物→爬行動物→溫血動物分化→似哺乳動物→哺乳動物之原獸→後獸→真獸→靈長目之原猴→猿猴→猿人→智人。
❺ 人類是由猿猴進化而來,猿猴又是什麼進化而來恐龍滅絕之後,與人類進化有關的什麼原始物種存活了
人類是由猿猴進化來的,猿猴是由原始靈長類動物進化來的。而原始靈長類動物又來自於原始哺乳動物。
原始靈長類動物出現於大約3000萬年前,而原始哺乳動物的出現則要早得多。在恐龍橫行於地球上時的1億多年以前,原始哺乳動物就出現了。從發現的化石看,當時的哺乳動物比現在的老鼠大不了多少,穴居,以昆蟲和其他節肢動物及植物的根莖果實為食,在爬行動物的夾縫中艱難生存。
距今6500萬年前,恐龍等大型爬行動物消失,哺乳動物依靠較小的身體、較少的食物需求、深藏於地下才躲過了危機,獲得了廣闊的生存空間。到距今約3000萬年前(可能更早一些),進化出最早的靈長類動物。根據化石證據,最早的靈長類動物與現在的松鼠差不多大,樹棲,雜食性,與現在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島上的狐猴有些像。
現在的所有猴類、猿類、人類,都起源於這種原始靈長類動物。
❻ 什麼動物是從恐龍進化而來的到現在還活在地球上
由槽齒類爬行動物進化而來,這是一種和獸孔類存在於同一個年代的種群。如果你手裡有相關科普讀物,可以去查閱一下,巴氏龍與幻龍就是恐龍祖先的代表。至於爬行動物是由什麼進化而來,這就是初中范圍內的生物題了無脊椎海洋生物進化為魚,魚進化為兩棲類,兩棲類進化為爬行類。目前最新的證據表明(可以參考上個月的《自然》雜志),鳥類是從恐龍進化而來,這一點確信無疑。
❼ 生物的一個個體如果能活一億年,它能不能獨自完成進化
不能,目前對於生生物的研究表明,生物在出生後就基本定型,別說進化,就是想要在原基礎上改變都極難。
❽ 動物進化需要多久的時間
生物的進化沒有明確的時間單位,而是隨時進行著的。不過生物都是大量基因作用的集合體,生物外觀要大幅度變化,就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但也沒有恆定的時間單位。
首先舉幾個例子,超級細菌這個例子都被用爛了,但是卻是很有代表性。自然存在的細菌,在地球上存在了不知道多少億年,但是原本卻很少感染人的超級細菌,然而在人類發明提取出抗生素等抗菌葯物之後,短短的一百多年就出現過很多種超級細菌。這就在於葯物這一因素對細菌進行了選擇,多代選擇選出了抗菌性越來越強的細菌,並且具備對人的感染力。
基因是進化的材料,生物不斷地進化導致外觀的改變,是由於大量基因的改變,這一過程是需要較長時間的,但是也不是明確的時間單位。比如人類和猿類,有同一起源,基因的相似度仍在95%以上,然而表現出來的外觀差異差別很大。
提出這個問題,說明腦子里存的還是比較陳舊的進化觀,就像「猿進化為人,為什麼現代的猿不再進化這個問題一樣」這個問題一樣,仍是以進化論剛興起時的進化觀來理解進化,生物的進化不總是會發生肉眼可見的變化,而要發生肉眼可見的變化,一般是需要較長的時間。
❾ 大熊貓一般能活多少年!
大熊貓平均壽命只有二十五歲,而國際譜系編號為二一七的「美美」已有三十六歲高齡,相當於人類的百歲之年。此前,武漢動物園一隻叫「都都」的人工圈養大熊貓,存活了三十七年,創下了世界紀錄。
大熊貓(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英文名稱:Giant Panda),屬於食肉目、熊科、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唯一的哺乳動物,頭軀長1.2-1.8米,尾長10-12厘米。體重80-120千克,最重可達180千克,體色為黑白兩色,它有著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志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
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據第三次全國大熊貓野外種群調查,全世界野生大熊貓不足1600隻,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截止2011年10月,全國圈養大熊貓數量為333隻。大熊貓最初是吃肉的,經過進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齒和消化道還保持原樣,仍然劃分為食肉目,發怒時危險性堪比其它熊種。野外大熊貓的壽命為18~20歲,圈養狀態下可以超過30歲。
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種,現存的主要棲息地是中國四川、陝西和甘肅的山區。
進化歷史
大熊貓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迄今所發現的最古老大熊貓成員——始熊貓的化石出土於中國雲南祿豐和元謀兩地,地質年代約為800萬年前中新世晚期。在長期嚴酷的生存競爭和自然選擇中,和它們同時代的很多動物都已滅絕,但大熊貓卻是強者,處於優勢,成為「活化石」保存到了今天。
大熊貓的祖先是始熊貓(Ailuaractos lufengensis),大熊貓的標准中文名稱其實叫「貓熊」,意即「像貓一樣的熊」。這是一種由擬熊類演變而成的以食肉為主的最早的熊貓。始熊貓的主支則在中國的中部和南部繼續演化,其中一種在距今約300萬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現,體形比熊貓小,從牙齒推斷它已進化成為兼食竹類的雜食獸,卵生熊類,此後這一主支向亞熱帶擴展,分布廣泛在華北、西北、華東、西南、華南以至越南和緬甸北部都發現了化石。在這一過程中,大熊貓適應了亞熱帶竹林生活,體型逐漸增大依賴竹子為生。在距今50-70萬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貓的鼎盛時期。生活中的大熊貓的臼齒發達,爪子除了五趾外還有一個「拇指」。這個「拇指」其實是一節腕骨特化形成,學名叫做「橈側籽骨」,主要起握住竹子的作用。
化石顯示,大熊貓祖先出現在2-3百萬年前的洪積紀早期。距今幾十萬年前是大熊貓的極盛時期,它屬於劍齒象古生物群,大熊貓的棲息地曾覆蓋了中國東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區,北達北京,南至緬甸南部和越南北部。化石通常在海拔500-700米的溫帶或亞熱帶森林發現。後來同期的動物相繼滅絕,大熊貓卻孑遺至今,並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徵。
中國人對熊貓的認識由來已久,早在文字產生初期就記載了熊貓的各種稱謂。《書經》稱貔,《毛詩》稱白羆(pi),《峨眉山志》稱貔貅,《獸經》稱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稱貘,等等。
1869年3月,法國博物學家阿爾芒·戴維神父(1826.9.7-1900.11.10),在中國四川雅安寶興縣的鄧池溝(穆坪)教堂附近科學考察時,發現了當地人稱為白熊、花熊的蹤跡。通過當地獵人的幫助,4月1日,他採集到白熊標本,毛色有黑有白,腳掌底部多毛,樣子像熊,這是他從未見過的奇異動物。它的標本和骨骼運到法國。經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科學家阿爾封斯·米勒·愛德華茲鑒定,「黑白熊」是一個新物種,定名為Ailuropoda melanoleuca(貓熊),鑒定報告發表在1869年《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之新文檔》第五卷,從此,匿居荒野的貓熊進入人類文明的視野。
❿ 什麼動物是從恐龍進化而來的到現在還活在地球上
....糾正下,鱷魚呀,蜥蜴呀,都是恐龍遠親。。。
巨蜥,想必說的是科莫多巨蜥,可以長到伸長4米的巨大爬行動物,但是屬於蜥蜴科
進化史上是先有爬行動物,然後再進化出分支的,也就是爬行動物中分出了蜥蜴,鱷魚,恐龍等,
學術界上現在認同度最高的是基於我國始祖鳥化石為實物依據的小型恐龍進化成鳥類的學說
當然,在未知的領域,誰也不能說不會發現至今存在的恐龍,不過,至少到現在還沒有
希望這樣的回答能讓你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