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為什麼動物冬眠

為什麼動物冬眠

發布時間:2022-05-28 07:12:43

A. 動物為什麼要冬眠

一些動物冬眠是為了適應周圍的環境,如多數情況下沒有食物來源或是沒有足夠的光照和熱量,所以只能選擇冬眠這種非常節約能量的形式,這類冬眠的動物如果不冬眠就會死亡。
一、動物為什麼要冬眠
冬季進行冬眠的動物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生活在寒帶或溫帶的變溫動物,如蛇、刺蝟、青蛙等,它們在寒冷天氣來臨時無法維持正常活動所需的恆定體溫,只好找個地方躲起來冬眠以度過寒冷的冬季;另一類雖然本來是恆溫哺乳動物,但是在它們生活的區域里冬季找不到足夠維持生存所需的食物,所以也只有藉助冬眠來減慢新陳代謝降低能量消耗,以度過食物匱乏的冬季,如黑熊。
二、動物冬眠身體的變化
也叫「冬蟄」。某些動物在冬季時生命活動處於極度降低的狀態,是這些動物對冬季外界不良環境條件(如食物缺少、寒冷)的一種適應。蝙蝠、刺蝟、極地松鼠等都有冬眠習慣。
冬眠,是變溫動物避開食物匱乏的寒冷冬天的一個「法寶」。
你看,冬天一到,刺蝟就縮進泥洞里,蜷著身子,不食不動,它幾乎不怎麼呼吸,心跳也慢得出奇,每分鍾只跳10~20次。如果把它浸到水裡,半小時也死不了,可是當一隻醒著的刺蝟浸在水裡2~3分鍾後,就會被淹死,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冬眠時,動物的神經已經進入麻痹狀態。有人曾用蜜蜂進行試驗,當氣溫在7~9℃時,蜜蜂翅和足就停止了活動,但輕輕觸動它時,它的翅和足還能微微抖動;當氣溫下降到4~6℃時,再觸動它卻沒有絲毫反應,顯然它已進入了深沉的麻痹狀態;當氣溫下降到0.5℃時,它則進入更深沉的睡眠狀態。由此可見,冬眠時神經的麻痹深度是與溫度有密切關系。
另外,冬眠時,動物體溫顯著下降。據研究,黃鼠在130個晝夜的冬眠時間中,共放出70卡熱量,但冬眠過後的13.7個晝夜中,就能放出579卡熱量。一般來說,動物在冬眠過程中,每晝夜只能放出0.5卡熱量,但在它蘇醒後,興奮的時候,每晝夜則能放出42卡熱量。由此可見,冬眠動物體溫下降時,機體內的新陳代謝作用變得非常緩慢,所以僅僅能維持它的生命。
動物皮下脂肪,一方面可以保持體溫,更重要的是供給冬眠時體內的消耗。一般動物在冬眠前的體重,都比平時增加1~2倍,冬眠之後,體重就逐漸減輕。如冬眠163天的土撥鼠體重減輕35%;冬眠162天的蝙蝠體重可以減少33.5%

B. 動物為啥要冬眠為什麼為什麼有些動物要冬眠

冬眠是動物對冬季外界不良環境條件(如食物缺少、寒冷)的一種適應。動物冬眠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對於變溫動物(冷血動物)而言,主要是過低的溫度限制了動物的生理功能和活動能力,使它們不得不在冬季減少活動,甚至進入假死狀態。動物體內的生理活動依賴於酶的活性。理論上說,溫度越高,酶活性越強;溫度越低,酶活性越弱。冬季時,由於這類動物(如昆蟲、兩棲動物、爬行動物等)不能維持體溫,而過低的體溫弱化了各種酶的活性,使它們不得不停止生理活動,進入冬眠狀態。
二是食物的原因。對於能夠維持體溫的恆溫動物(熱血動物)而言,主要是冬季無法獲利足夠的食物,使它們不得不減少活動,機體內的新陳代謝變得非常緩慢,進入休眠狀態,如熊類、蝙蝠、刺蝟、極地松鼠等。另外,恆溫動物身體過小,無法保持足夠的體溫,也是它們冬眠的原因之一。

C. 動物為什麼要冬眠有那些小動物是怎樣過冬的

冬眠的動物主要有兩類,它們冬眠的主要原因也分為兩種:
一類是生活在溫帶或寒溫帶的變溫動物,如蛙類、蛇類等,它們冬眠的原因是在冬季到來時,無法把自己的體溫保持在能進行正常活動的范圍內,因此就失去活動能力必須冬眠;
另一類是生活在寒溫帶的哺乳動物,如黑熊、刺蝟等,它們冬眠的原因是當冬天來臨時,草木凋零,河面冰封,昆蟲和其他小動物也大多蟄伏或消失,因而它們在所生活的環境中無法找到足夠的食物來維持正常的熱量所需,也只有進行冬眠來降低新陳代謝和熱量消耗以熬過漫長的冬季.
無論大動物還是小動物,它們冬眠的方式都是躲在洞穴里.

D. 動物為什麼要冬眠冬眠前需要准備什麼

冬天是一個美好的季節,最希望的就是早晨躺在被窩睡個懶覺,舒舒服服的,其實這一點有些動物和人類很像,只不過動物是冬眠,直接睡一個冬天,那麼動物為什麼要冬眠呢?

我們常見動物要冬眠的有熊,松鼠,蛇,青蛙和刺蝟等,熊冬眠是因為冬季的氣溫很低,又缺少食物,而熊捕獵卻需要消耗很多熱量來維持體溫,所以一到寒冷的冬季,他們就進入了冬眠狀態。冬眠是他們應對天氣寒冷,食物匱乏的一個法寶。那動物冬眠就是動物在冬天睡覺嗎?

說明消耗的營養物質會很少,所以這些動物冬眠前所儲備的物質,足夠他們度過一個冬眠期了,等到身體內所貯藏的營養物質快要消耗完的時候,冬眠期也就快要結束了。不吃不喝,也不動,可真是一個美好的假期啊。而且冬眠的動物們還有一個秘密武器,它們身上有一種脂肪,這種脂肪叫作褐色脂肪,它和別的脂肪不一樣,可以非常緩慢的提供能量,就像壓縮餅干一樣,能量很高。那動物冬眠時中間會醒過來嗎?冬眠的動物並不是一直都睡得死死的,偶爾也會醒過來。

E. 小動物為什麼要冬眠

1.動物在寒冷天氣來臨時無法維持正常活動所需的恆定體溫,只好找個地方躲起來冬眠以度過寒冷的冬季。

2.在生活的區域里冬季找不到足夠維持生存所需的食物,所以也只有藉助冬眠來減慢新陳代謝降低能量消耗,以度過食物匱乏的冬季。

動物冬眠的一個最明顯的原因就是避免寒冷。動物冬眠其實是一個節能的過程,它們的身體機能減慢,呼吸、體溫、新陳代謝和心率都會下降。對於動物來說,冬眠是一個直覺,它們覺得自己應該這么做。惡劣的環境、少得可憐的食物讓它們不得不睡過一整個冬天。

(5)為什麼動物冬眠擴展閱讀:

冬眠的分類階段

冬眠可分為入眠、深眠和出眠3個階段。入眠動物體溫開始降低到穩定地接近環境溫度的過程,大約需要一到數日。

1.入眠

入眠的外界刺激因素主要是溫度。各種動物入眠的環境溫度上限相差很大,光照、食物及飲水的供應也影響入眠。入眠的內部因素主要是體重。

一般認為,體重迅速增加直到較穩定地停留在較高水平,則是動物已具備入眠的內部條件。否則環境溫度雖低但動物仍不入眠。待體溫調定到接近環境溫度後,便進入深眠。

2.深眠

此階段長短不定,一般可達數月之久。這時的生理狀態發生極大變化。呼吸明顯減少,在此階段有時還出現一種間歇式 (陣發性)呼吸,即在短時期較快地連續呼吸之後有一個較長的停息。與恆溫動物不同,冬眠動物的間歇性呼吸屬於正常的生理狀態。

與此同時,循環系統亦發生顯著變化,同時血壓亦極低,此時外周血管廣泛收縮,只有最重要的胸腔器官及腦部保持著低水平的血液循環。當環境溫度回升到一定高度時,深眠動物便迅速激醒,體溫回升以及各系統功能恢復到正常狀態(出眠)。

3.出眠

除這種自發性激醒外,其他外因,如電、機械、寒冷或加溫、化學刺激以及注射葯物或激素都可以使冬眠動物激醒。

激醒初期,呼吸由節律性轉變為間歇性。經過幾次陣發性呼吸之後,又變成節律性呼吸,而且頻率越來越快,心率也一樣逐漸加快到超過正常水平,然後又恢復平靜,這種呼吸和心率的亢進與激醒開始時的戰栗產熱有關。

與此同時,身體前部的血管舒張,加強心、肺和腦的血液循環,待身體前部復溫後,身體後部血管才開始舒張並迅速復溫。由於這樣的主動復溫,使得整個過程只需1.5~2.5小時便可使體溫上升30多度而完全蘇醒。

參考資料:網路-冬眠

F. 動物為什麼要冬眠

動物為什麼要冬眠呢?
因為有很多動物是變溫動物,
當溫度太低的時候動物的體溫就會相當低,
這個時候動物的生理機能無法正常運行,
所以就會進行冬眠。

G. 為什麼動物會冬眠

冬天其實很多人都是昏昏欲睡的,而動物甚至直接開始了他們漫長的冬眠,主要是因為到了冬天的時候,動物就會感覺非常的寒冷,而且因為他們不能夠搜尋到很多吃的,所以就選擇了冬眠。而有些動物就是習性的原因所以一定要冬眠,就跟人類的個人習慣一樣,動物也是有自己的習慣的,他們到了冬天就會冬眠已經成為了一種生理需求,這是不能夠打破的,不然他們就會影響到自己正常的生理健康,因此他們在冬天冬眠就算不是因為外部因素,也是因為種族影響,這就是個體差異的原因。
所以有些動物在冬天冬眠也是非常正常的,這不過就是環境和個體的共同因素導致的,我們應該理解和尊重,不要破壞動物正常的生活規律,這是不道德的。

H. 動物為什麼冬眠

有些動物之所以有冬眠的習性,是因為它們不耐寒。每年霜降之後,隨著氣溫的降低,鼴鼠、穴兔等都躲入了洞穴,進入一種不吃不動的休眠狀態,呼吸和心律速度減慢,新陳代謝降到最低點。
動物為什麼要冬眠
動物冬眠主要是外界刺激所致,而外界刺激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1、環境溫度的降低,有人對刺蝟的冬眠生理做過研究,發現正常的刺蝟體溫維持在33~37℃之間,當環境溫度降到使刺蝟的直腸溫度低於32.5℃時,就會使其進入冬眠。
2、食物不足,哺乳動物的熱量主要來自食物,食物不足就難以維持高而恆定的體溫,因此動物冬眠是度過食物不足季節的一種生理適應。

I. 動物為什麼要冬眠,動物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世界上有上萬種不同的生物,這些生物的生活習性,居住環境也都有很大的區別,這也就造成了這些生物在應對外界環境變化時的不同方式,比如有些生物能夠適應非常嚴寒的天氣,會在天氣變冷時外出攝食,但是大部分生物在天氣變冷時都會減少活動量來儲存能量,這種方式就是冬眠。動物為什麼要冬眠?動物冬眠的原因有哪些?動物冬眠是生物節律,這是為了保存能量。

動物形成的冬眠習慣是發展了幾萬年的生物節律,這些生物節律與環境變化和氣候影響有非常大的關系,動物們為了保證在寒冷時期的種族繁衍和群體數量,集體進化出了冬眠的習慣,冬眠對於延續生命,延續族群都有非常正面的影響。

J. 動物為什麼要冬眠

1.動物在寒冷天氣來臨時無法維持正常活動所需的恆定體溫,只好找個地方躲起來冬眠以度過寒冷的冬季。

2.在生活的區域里冬季找不到足夠維持生存所需的食物,所以也只有藉助冬眠來減慢新陳代謝降低能量消耗,以度過食物匱乏的冬季。

動物冬眠的一個最明顯的原因就是避免寒冷。動物冬眠其實是一個節能的過程,它們的身體機能減慢,呼吸、體溫、新陳代謝和心率都會下降。對於動物來說,冬眠是一個直覺,它們覺得自己應該這么做。惡劣的環境、少得可憐的食物讓它們不得不睡過一整個冬天。

(10)為什麼動物冬眠擴展閱讀:

冬眠的分類階段

冬眠可分為入眠、深眠和出眠3個階段。入眠動物體溫開始降低到穩定地接近環境溫度的過程,大約需要一到數日。

1.入眠

入眠的外界刺激因素主要是溫度。各種動物入眠的環境溫度上限相差很大,光照、食物及飲水的供應也影響入眠。入眠的內部因素主要是體重。

一般認為,體重迅速增加直到較穩定地停留在較高水平,則是動物已具備入眠的內部條件。否則環境溫度雖低但動物仍不入眠。待體溫調定到接近環境溫度後,便進入深眠。

2.深眠

此階段長短不定,一般可達數月之久。這時的生理狀態發生極大變化。呼吸明顯減少,在此階段有時還出現一種間歇式 (陣發性)呼吸,即在短時期較快地連續呼吸之後有一個較長的停息。與恆溫動物不同,冬眠動物的間歇性呼吸屬於正常的生理狀態。

與此同時,循環系統亦發生顯著變化,同時血壓亦極低,此時外周血管廣泛收縮,只有最重要的胸腔器官及腦部保持著低水平的血液循環。當環境溫度回升到一定高度時,深眠動物便迅速激醒,體溫回升以及各系統功能恢復到正常狀態(出眠)。

3.出眠

除這種自發性激醒外,其他外因,如電、機械、寒冷或加溫、化學刺激以及注射葯物或激素都可以使冬眠動物激醒。

激醒初期,呼吸由節律性轉變為間歇性。經過幾次陣發性呼吸之後,又變成節律性呼吸,而且頻率越來越快,心率也一樣逐漸加快到超過正常水平,然後又恢復平靜,這種呼吸和心率的亢進與激醒開始時的戰栗產熱有關。

與此同時,身體前部的血管舒張,加強心、肺和腦的血液循環,待身體前部復溫後,身體後部血管才開始舒張並迅速復溫。由於這樣的主動復溫,使得整個過程只需1.5~2.5小時便可使體溫上升30多度而完全蘇醒。

參考資料:網路-冬眠

aqui te amo。

與為什麼動物冬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
© Arrange www.lianjie114.net 2012-2022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