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動物的五臟是哪些
動物的五臟是指:心、肝、脾、肺、腎。中醫學把人體內在的重要臟器分為臟和腑兩大類,有關臟腑的理論稱為「藏象」學說。藏,通「臟」,指藏於內的內臟;象,是徵象或形象。
這是說,內臟雖存於體內,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變化,都有徵象表現在外。所以中醫學的臟腑學說,是通過觀察人體外部徵象來研究內臟活動規律及其相互關系的學說。
臟和腑是根據內臟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區分的。臟,包括肝、心、脾、肺、腎五個器官(五臟),主要指胸腹腔中內部組織充實的一些器官,它們的共同功能是貯藏精氣。精氣是指能充養臟腑、維持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
腑,包括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個器官,大多是指胸腹腔內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們具有消化食物,吸收營養、排泄糟粕的功能。除此之外,還有「奇恆之腑」,指的是在五臟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於一般腑的一類器官,包括腦、髓、骨、脈、女子胞等。
(1)動物的內臟有哪些擴展閱讀:
五臟之間的關系
1、五臟之間的相生: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濟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之陽氣可以問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運化水谷之精氣可以益肺;肺生腎就是金生水,如肺氣清肅則津氣下行以資腎;腎生肝就是水生木。
2、五臟之間的相剋:肺(金)的清肅下降,可抑制肝(木)陽的上亢,即金克木;肝(木)的條達,可以疏瀉脾(土)的壅滯,即木克土;脾(土)的運化,可以防止腎(水)水的泛濫,即土克水;腎(水)陰的上濟,可以制約心(火)陽亢烈,即水克火;心(火)的陽熱,可以制約肺(金)的清肅太過,即火克金。
⑵ 動物的肝臟有哪些
動物的肝臟一般常見的是:豬肝、牛肝、羊肝、雞肝和鴨肝等,食用動物肝臟可以補氣健脾、補血的作用,因為動物肝臟含鐵量比較高,孕婦可以適當多食用對胎兒的生長發育有好處,也需要配合新鮮蔬菜與瓜果一起食用,做到均衡飲食。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動物內臟含有較多的膽固醇,高血脂、冠心病、動脈硬化和高膽固醇的人群盡量避免食用。
豬肝食用禁忌
1、高血壓、冠心病患者應少食豬肝
豬肝含有的膽固醇較高。如果一次食得過多,攝入的膽固醇就多,會導致動脈硬化和加重心血管疾病,因此高血壓和冠心病患者應少食豬肝。
2、不宜和維生素C同食
維生素C易被氧化破壞,尤其是遇到某些微量元素時氧化更為迅速。豬肝中銅元素含量較高,它可與維生素C結合,使維生素C失去原來的功能,因此,食豬肝不能同時服用維生素C。
3、吃豬肝時不能服用酶制劑葯類
常見的酶制劑有胃蛋白酶、胰酶、澱粉酶、多酶片等,豬肝中的銅可與酶蛋白質、氨基酸分子的酸性基因形成沉澱物,影響葯效。
⑶ 動物內臟都包括什麼
不同的動物內臟也不同,但都是大同小異,以常見的豬內臟為例包括肺、胃、大腸、小腸、膀胱、膽、肝、胰腺、腎、心、脾等。雞內臟包括雞肺、雞心、雞膽、雞肝、雞腎等。
動物內臟的營養成分:
內臟含有豐富的鐵
「血紅素」正是內臟、肌肉和血液呈現紅色的原因,它的分子中含有鐵元素。內臟的顏色深濃,是因為它所含的血紅素比肉類中的鐵含量更高,其中的鐵元素吸收利用率非常高。
內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肝臟能幫助部分人改善眼睛的健康,因為動物肝臟中維生素A的含量特別高,可有效防治夜盲症、乾眼病及角膜軟化症等眼部疾病。除了肝臟之外,動物的腎臟也含有不少維生素A和維生素D,而普通肉類中含量卻很低。若論各種B族維生素含量和微量元素含量,腎臟、心臟和禽類的胗都明顯高於普通的肉類。也就是說,它們是營養素含量更高的「紅肉」。
建議少吃這些內臟部位
一般來說肝、腸、腎、腦是毒性最強的部位,相比而言,動物心臟的危險性較低,其脂肪和膽固醇含量與瘦肉相當,富含血紅素鐵和蛋白質,污染元素也較少,可以吃一些,而腎、肺、腸、腦最好不要吃。
核心提示:動物內臟的脂肪和膽固醇較高大部分的內臟脂肪含量高於肌肉,因為動物肝臟中維生素A的含量特別高,動物內臟脂肪含量都比較高。
⑷ 哪些食物屬於動物內臟
豬肝,豬肺,雞心,豬大腸,雞肝算是動物內臟。
1、豬肝
豬的肝臟,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是最理想的補血佳品之一,具有補肝明目、養血、營養保健等作用。
2、豬肺
豬肺含有大量人體所必需的營養成分,包括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煙酸以及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
3、雞心
雞心,雞的心臟部分。又因為有很多物品因為長得像是雞的心臟,所以得名為雞心,比如雞心核桃、雞心寶石、雞心領等等。
4、豬大腸
豬的內臟器官,豬腸是用於輸送和消化食物的,有很強的韌性,並不象豬肚那樣厚,還有適量的脂肪,豬大腸也叫肥腸,是一種常見的豬內臟副食品。
5、雞肝
雞雜之一。呈大小雙葉,葉面有苦膽和筋絡(加工時須摘去)。其色紫紅,質細嫩。宜鹵、炸。如:鹵雞肝,炸雞肝。
(4)動物的內臟有哪些擴展閱讀
豬肝食用禁忌:豬肝含有多種營養物質,它富含維生素A和微量元素鐵、鋅、銅,而且鮮嫩可口,但豬肝食前要去毒。
豬肝是豬體內最大的毒物中轉站解毒器官,各種有毒的代謝產物和混入食料中的某些有毒物質如農葯等,都會聚集在肝臟中,並被它解毒、排泄,或經它化學加工後運送至腎臟,從小便中排出。肝臟還會產生炎症,甚至肝癌。此外,還可能有肝寄生蟲等疾病。
倘若肝臟的各類毒性物質未能排凈,或解毒功能下降,那麼有毒物質就會殘留在肝臟的血液中,它可能誘發癌症、白血病與其它疾病
⑸ 動物內臟包括什麼
動物內臟有肺,胃,大腸,小腸,膀胱,膽,肝,胰腺,腎,心,脾等等,內臟是大部分位於體腔內是直接或間接與體外相通的器官總稱,包括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四個系統。
肝臟是動物體內儲存養料的重要器官,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其中維生素A的含量還遠遠超過奶、蛋、肉、魚等食品。同時,動物肝臟中還含有維生素B2,還含有多種微量元素,能增強人體的免疫能力。
但一般來說,肺、腸、腎、腦是動物內臟中毒性最強的部位,相比而言,動物心臟的危險性較低,其脂肪和膽固醇含量與瘦肉相當,富含血紅素鐵和蛋白質,污染元素也較少,可以吃一些,而肺、腸、腎、腦最好不要吃。
食用動物內臟時,最好採用長時間高溫高壓燜煮的方法烹調,將寄生蟲、病菌和蟲卵殺死,以保證食用安全,且每次食用最好控制在25-50克之間,食用過多也不好。
⑹ 豬內臟有多少分別是那些
豬內臟包括:豬心、豬腦、豬腸、豬肝、豬肚、豬腰、豬肺、豬膀胱、豬舌。
大部分的動物內臟營養素含量高於肌肉,尤其是肝臟,肝臟是動物體內營養素最集中的地方,肝臟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較肉類低,如豬肝中蛋白質含量有19.3%,脂肪只有3.5%。
豬肝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族維生素(如維生素B、維生素B、維生素B、維生素B、葉酸等)以及鐵、鋅、硒等微量元素,而且豬肝價格相對便宜,所以豬肝過去一直被譽為物美價廉的「營養寶庫」,受到廣泛的推薦。
動物內臟中比如豬肝、豬腸、豬腦等所含的膽固醇成分很高,吃得太多對人體健康也不利,容易引起高血脂、動脈硬化等。
(6)動物的內臟有哪些擴展閱讀:
食用動物內臟的3大注意事項
1、清洗方式有講究
因為動物內臟的特殊性,處理過程中一定要最大程度上把它清洗干凈。洗雞腸時,可以加一些鹽,反復揉搓,去除外表的粘液和氣味。
雞肝的部分,用流動的清水沖洗至無血水後切片,放到加了花椒和醋的清水中浸泡能有效去除毒素。雞肫其中一面有較多折皺,清洗的過程中可以加些生粉揉搓,幫助把折皺部份的污垢清洗干凈。
2、長時間高溫燜煮
烹飪時,一定要長時間高溫燜煮,保證熟透的同時,還能將可能存在的寄生蟲,病菌和蟲卵高溫殺死,這樣才能保證食用安全。
3、控制食用量
內臟好吃,但也要特別注意不能過量食用。每人每次的食用量不要超過50克,否則很容易造成維A,維D中毒。而且,它2產脂肪和膽固醇含量也偏高,體胖和血脂高的人更要注意不要多食。
⑺ 想知道動物肝臟有哪些
不同的動物內臟也不同,但都是大同小異,以常見的豬內臟為例包括肺、胃、大腸、小腸、膀胱、膽、肝、胰腺、腎、心、脾等。雞內臟包括雞肺、雞心、雞膽、雞肝、雞腎等。
一般來說肝、腸、腎、腦是毒性強的部位,相比而言,動物心臟的危險性較低,其脂肪和膽固醇含量與瘦肉相當,富含血紅素鐵和蛋白質,污染元素也較少,可以吃一些,而腎、肺、腸、腦不要吃。
動物肝臟的攝入量及注意事項:
食用動物肝臟要控制攝入量,以豬肝為例,每周食用兩次,每次50~100克即可滿足對維生素A的需要。食用豬肝的時候,應減少含飽和脂肪酸高的其他食物,如動物油、肥肉、奶油、黃油、全脂奶等,以避免食物中的飽和脂肪酸促進人體對豬肝中膽固醇的吸收。
可以吃豬肝的同時,吃一些含有豆固醇結構與膽固醇類似,可以減少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目前建議不吃動物內臟的居多,建議不吃的理由還是從安全形度,威脅健康角度來看的。
而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肉、蛋、奶等日漸充裕,豬肝的物美價廉優勢已不復突出。在現在生活水平下,大部分城市居民完全可以通過攝取畜類、禽類和魚類的肌肉來滿足營養需要,未必非得吃動物內臟。
⑻ 動物內臟包括哪些
您好,動物內臟包括心、肝、肺、脾、腎、腦、骨髓等,可以比平時多吃些,如熘肝尖、爆腰花等。
⑼ 動物肝臟有哪些呢
動物內臟包括動物肝臟、心臟、腎臟、脂肪腸、胃、肺等,其中含有很高的膽固醇。
豬內臟來說,包括肺、胃、豬大腸、豬小腸、膀胱、膽、豬肝、胰腺、豬腎、豬心、豬脾等,雞內臟包括雞肺、雞心、雞膽、雞肝、雞腎、雞腸等。肝臟是動物體內儲存養料的重要器官,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其中維生素A的含量還遠遠超過奶、蛋、肉、魚等食品。
動物內臟是過濾毒素而不是存儲
動物內臟的主要功能是參與消化代謝,比如:肝臟是解毒器官、腎臟是排毒器官、腸道是「排污廠」。動物養殖過程中攝入的飼料、抗生素等都需要經過這些器官。因而在肝臟、腎臟內殘留的「毒素」,確實會高於肌肉。但也不用對內臟退避三舍。
肝和腎這類幫助身體清除毒素的器官,它們的運作方式是過濾毒素而不是儲存毒素。因此,從正規渠道購買的合格動物內臟,即使有一些殘留物,其水平也低於國家食品安全標准,可以放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