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天有多少生物死於垃圾
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擴張,海洋的塑料垃圾也在一點點不斷積累,每年因此造成的生e79fa5e9819331333363386161物死亡不計其數。據法國發展研究院院士勞倫斯·莫里斯女士的研究表明,每年大約有1500萬海洋生物因塑料垃圾而死亡,而且近年來有不斷惡化之勢。
海洋污染會為海洋生物帶來極大的危害。據統計在北大西洋,有30%的魚類在其生命周期內,都會食入大量的塑料垃圾。」受海洋污染影響的海洋生物種類十分廣泛,例如魚類、鯨類、烏龜等,塑料垃圾對他們的危害是致命性的。
料微粒的污染面積平均每年增長8萬平方公里
當我們提及海洋污染,腦海中就會浮現出海洋上飄滿塑料瓶和塑料罐的畫面,但這只是「冰山一角」,海水中仍然存在大量的塑料微粒,這些微粒很難為肉眼所發現。相對於較大體積的塑料垃圾來說,呈微粒狀的塑料碎末對海洋生物更具危害性。這些直徑不超過5毫米的微小塑料顆粒有時會漂浮到海水表面,或者沉落海底,或者又被沖刷到了海岸。由於體積過小,這些塑料垃圾極易被海洋生物攝入體內,而且會堆積在動物組織的末梢。在北太平洋、南太平洋、北大西洋、南大西洋以及印度洋中部幾大海域,塑料微粒最為集中,主要是由人類活動和季風洋流所導致。
全球塑料微粒最集中的地區主要位於加利福尼亞和夏威夷之間的海域。目前,其污染面積已達3.5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法國國土面積的七分之一。這些塑料微粒的污染面積正在以每年8萬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長。
希望人類能夠重視海洋污染,不然地球真的會有一天成為所有人的墳墓。
2. 環境受到污染 鳥兒受到傷害的報告
1、森林是鳥類生存的搖籃 所有的鳥類的生命活動,都受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綠色植物的制約,如森林、草原、江河、湖海中的水生物等。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鳥類生存的環境受到一定的威脅,樹林被砍伐,就是鳥類危害最大的一種。目前世界上的上的樹林面積正以每分鍾近30公頃的速度從地球上消息。棲息在樹林中鳥類,因為生存環境被破壞而轉移或死亡,毀林使鳥類的分布區也逐年減少。如巴西聖靈洲內哈內陸河以北近800平方公里的面積,原是一片熱帶樹林 ,在20年間由於亂砍濫伐,使一片蒼翠肥沃的綠洲變成沙漠,整個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至少有200多中鳥類和450中植物在這片土地上消失或絕跡。鳥類的聚減,使害蟲失去控制而大量繁殖,人們被迫求助於農葯來消滅害蟲,這樣造成惡性循環,鳥類因食物的減少而減少。 為恢復和改善自然環境,植樹造林,增加林地面積是個好辦法。這一點北京郊區是個例證。近來北京郊區注意營造林帶,使過去一度惡化的環境得以恢復和改善,鳥類逐年增多願已瀕臨滅絕的刁雞,現已成為常見鳥在林中跳躍。
2、大氣污染影響鳥類生存 鳥類對污染反應要比人類敏感,它的死亡與繁盛是反映環境污染程度的重要標志。城市上空黑煙籠罩、空氣污濁,加上刺耳的雜訊,鳥類被迫遷往他鄉謀生。有資料說,由於環境因素的改變,使世界上近百中鳥類已經滅絕,還有近200種鳥類瀕臨滅絕的危險。可以說,嚴重的空氣污染可造成鳥類毀滅興的災難。如1952年的倫敦煙霧事件,不僅造成了4000多人的死亡,鳥類也近於絕跡。我國的蘇州虎丘山上的鳥類興衰史,就是一例證。
3、水是鳥類生存、繁衍的必要條件 水域生態系統不僅是人類和鳥類提供了食物和能量,而且在調節氣候、維持生物圈的生態平衡方面,也起著重要作用。1970年,英國東海面漂浮著幾萬只死鳥屍體,荷蘭和英國海岸每年都有幾十萬只海鳥因海水被石油污染而死亡。由此可見,土壤、水體污染給鳥類帶來慘重的災難。許多有害的污染物質在環境中的含量及微的,但是經過生態系統的食物鏈,可以在生物體內富集。
4、農葯污染對鳥類的威脅 歐洲大陸目前有400多種鳥類種,因農葯污染而滅絕的約有60種。農葯污染對水鳥的危害的典型代表是百幕大海燕,由於DDT在百幕大海燕的鳥卵中富集,繁殖率僅為3.25%。農葯污染對陸棲鳥類的影響要比水鳥的危害更大,一些鳥吃了拌有農葯的種子而大量死亡。 當然也有好多的環境條件,直接或間接對鳥類產生影響,如草原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以及人類的獵捕活動等,均與鳥類的興衰有著密切的關系。
3. 因為環境污染 世界上每年有多少魚類死亡
全球十大環境污染事件有哪些
(1)北美死湖事件
美國東北部和加拿大東南部是西半球工業最發達的地區,每年向大氣中排放二氧化硫2500多萬噸。其中約有380萬噸由美國飄到加拿大,100多萬噸由加拿大飄到美國。七十年代開始,這些地區出現了大面積酸雨區,酸雨比番茄汁還要酸,多個湖泊池塘漂浮死魚,湖濱樹木枯萎。
(2)卡迪茲號油輪事件
1978年3月16日,美國22萬噸的超級油輪「亞莫克?卡迪茲號」,滿載伊朗原油向荷蘭鹿特丹駛去,航行至法國布列塔尼海岸觸礁沉沒,漏出原油22.4萬噸,污染了350公里長的海岸帶。僅牡蠣就死掉9000多噸,海鳥死亡2萬多噸。海事本身損失1億多美元,污染的損失及治理費用卻達5億多美元,而給被污染區域的海洋生態環境造成的損失更是難以估量。
(3)墨西哥灣井噴事件
1979年6月3日,墨西哥石油公司在墨西哥灣南坎佩切灣尤卡坦半島附近海域的伊斯托克1號平台鑽機打入水下3625米深的海底油層時,突然發生嚴重井噴原油泄漏,使這一帶的海洋環境受到嚴重污染。
(4)庫巴唐「死亡谷」事件
巴西聖保羅以南60公里的庫巴唐市,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死亡之谷」知名於世。該市位於山谷之中,六十年代引進煉油、石化、煉鐵等外資企業300多家,人口劇增至15萬,成為聖保羅的工業衛星城。企業主只顧賺錢,隨意排放廢氣廢水,谷地濃煙彌漫、臭水橫流,有20%的人得了呼吸道過敏症,醫院擠滿了接受吸氧治療的兒童和老人,使2萬貧民窟居民嚴重受害。
(5)西德森林枯死病事件
原西德共有森林740萬公頃,到1983年為止有34%染上枯死病,每年枯死的蓄積量占同年森林生長量的21%多,先後有80多萬公頃森林被毀。這種枯死病來自酸雨之害。在巴伐利亞國家公園,由於酸雨的影響,幾乎每棵樹都得了病,景色全非。黑森州海拔500米以上的樅樹相繼枯死,全州57%的松樹病入膏肓。巴登??符騰堡州的「黑森林」,是因樅、松綠的發黑而得名,是歐洲著名的度假聖地,也有一半樹染上枯死病,樹葉黃褐脫落,其中46萬畝完全死亡。漢堡也有3/4的樹木面臨死亡。當時魯爾工業區的森林裡,到處可見禿樹、死鳥、死蜂,該區兒童每年有數萬人感染特殊的喉炎症。
(6)印度博帕爾公害事件
1984年12月3日凌晨,震驚世界的印度博帕爾公害事件發生。午夜,坐落在博帕爾市郊的「聯合碳化殺蟲劑廠」一座存貯45噸異氰酸甲酯貯槽的保安閥出現毒氣泄漏事故。1小時後有毒煙霧襲向這個城市,形成了一個方圓25英里的毒霧籠罩區。首先是近鄰的兩個小鎮上,有數百人在睡夢中死亡。隨後,火車站里的一些乞丐死亡。毒霧擴散時,居民們有的以為是「瘟疫降臨」,有的以為是「原子彈爆炸」,有的以為是「地震發生」,有的以為是「世界末日的來臨」。一周後,有2500人死於這場污染事故,另有1000多人危在旦夕,3000多人病入膏肓。在這一污染事故中,有15萬人因受污染危害而進入醫院就診,事故發生4天後,受害的病人還以每分鍾一人的速度增加。這次事故還使20多萬人雙目失明。
博帕爾的這次公害事件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因事故性污染而造成的慘案。
(7)切爾諾貝利核漏事件
1986年4月27日早晨,前蘇聯烏克蘭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一組反應堆突然發生核漏事故,引起一系列嚴重後果。帶有放射性物質的雲團隨風飄到丹麥、挪威、瑞典和芬蘭等國,瑞典東部沿海地區的輻射劑量超過正常情況時的100倍。核事故使烏克蘭地區10%的小麥受到影響,此外由於水源污染,使前蘇聯和歐洲國家的畜牧業大受其害。當時預測,這場核災難,還可能導致日後十年中10萬居民患肺癌和骨癌而死亡。
(8)萊茵河污染事件
1986年11月1日深夜,瑞士巴富爾市桑多斯化學公司倉庫起火,裝有1250噸劇毒農葯的鋼罐爆炸,硫、磷、汞等毒物隨著百餘噸滅火劑進入下水道,排入萊茵河。警報傳向下游瑞士、德國、法國、荷蘭四國835公里沿岸城市。劇毒物質構成70公里長的微紅色飄帶,以每小時4公里速度向下游流去,流經地區魚類死亡,沿河自來水廠全部關閉,改用汽車向居民送水,接近海口的荷蘭,全國與萊茵河相通的河閘全部關閉。翌日,化工廠有毒物質繼續流入萊茵河,後來用塑料塞堵下水道。8天後,塞子在水的壓力下脫落,幾十噸含有汞的物質流入萊茵河,造成又一次污染。11月21日,德國巴登市的苯胺和蘇打化學公司冷卻系統故障,又使2噸農葯流入萊茵河,使河水含毒量超標准200倍。這次污染使萊茵河的生態受到了嚴重破壞。
(9)雅典「緊急狀態事件」
1989年11月2日上午9時,希臘首都雅典市中心大氣質量監測站顯示,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318毫克/立方米,超過國家標准(200毫克/立方米)59%,發出了紅色危險訊號。11時濃度升至604毫克/立方米,超過500毫克/立方米緊急危險線。中央政府當即宣布雅典進入「緊急狀態」,禁止所有私人汽車在市中心行駛,限制出租汽車和摩托車行駛,並令熄滅所有燃料鍋爐,主要工廠削減燃料消耗量50%,學校一律停課。中午,二氧化碳濃度增至631毫克/立方米,超過歷史最高記錄。一氧化碳濃度也突破危險線。許多市民出現頭疼、乏力、嘔吐、呼吸困難等中毒症狀。市區到處響起救護車的呼嘯聲。下午16時30分,戴著防毒面具的自行車隊在大街上示威遊行,高喊「要污染,還是要我們!」「請為排氣管安上過濾嘴!」。
(10)海灣戰爭油污染事件
據估計,1990年8月2日至1991年2月28日灣戰爭期間,先後泄入海灣的石油達150萬噸。1991年國部隊對伊拉克空襲後,科威特油田到處起火。1月22日科威特南部的瓦夫臘油田被炸,濃煙蔽日,原油順海岸流入波斯灣。隨後,伊拉克佔領的科威特米納艾哈麥迪開閘放油入海。科南部的輸油管也到處破裂,原油滔滔入海。1月25日,科接近沙特的海面上形成長16公里,寬3公里的油帶,每天以24公里的速度向南擴展,部分油膜起火燃燒黑煙遮沒陽光,伊朗南部降了「粘糊糊的黑雨」。至2月2日,油膜展寬16公里,長90公里,逼近巴林,危及沙特。迫使兩國架設浮攔,保護海水淡化廠水源。
aware 天 貓
4. 因為環境污染而滅絕或者瀕臨滅絕的動物有哪些一定要是環境污染,不要人為捕殺!!
紫貂、貂熊、虎、雪豹、蒙古野驢、西藏野驢、野馬、野駱駝、野氂牛、普氏原羚、高鼻羚羊、北山羊、河狸;鳥類:白鸛、黑鸛、金雕、白肩雕、玉帶海雕、白尾海雕、胡兀鷲、黑頸鶴、白鶴、大鴇、小鴇、波斑鴇;爬行類:四爪陸龜;魚類:新疆大頭魚等。
5. 每天有多少動物因為環境不好而死亡
每天大約有五萬動物因環境不好而死亡,因為人們越來越不愛護環境,所以很容易導致動物死亡,我們應該愛護環境保護動物。
6. 有多少動物因為人類破壞了環境而滅絕要多舉點不要圖片也不要滅絕時間,只要名字。感謝感謝!
八種極度瀕危物種
北京時間12月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面對可怕的滅絕危機,一些動物表現出驚人的生存能力並最終摘掉了「已滅絕」的帽子,其中包括Banggai烏鴉、以犀牛糞為食的烏龜、酷似菲比小精靈的侏儒眼鏡猴、越南龜以及大嘴葦鶯。
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以下簡稱IUCN)最近進行的一項有關47677種動植物的評估,其中有17291種物種面臨滅絕風險,圖片(圖1)中的雷伯氏飾邊樹蛙就是其中之一。人們只在巴拿馬中部艾爾·瓦勒·德·安東周圍的山脈地區發現這種青蛙的蹤影。森林砍伐以及真菌病是導致它們數量驟減的兩大罪魁禍首。根據IUCN公布的瀕危動物紅名單,自2006年以來,人們只發現一隻雄性雷伯氏飾邊樹蛙,人工繁殖也被實踐證明為一種失敗的嘗試。
很多環保人士表示一場滅絕危機已在來的路上,引發這場危機的因素包括過度捕撈、森林砍伐以及全球氣候變化。雖然形勢令人沮喪,但好消息卻也不時傳入我們的耳朵,一些已被打上「滅絕」標簽的物種仍然健在,並且被人們發現它們的蹤影。以下8個物種便屬於這一類,雖然最終的結果可能是一場悲劇,但它們的故事至少現在還沒有畫上句號。
1.印尼再現Banggai烏鴉蹤影
印尼再現Banggai烏鴉蹤影
圖片展示的是一種罕見的烏鴉——Banggai烏鴉。在科學家的印象里,這種烏鴉不過是1900年描述的兩個標本而已,很久以前,它們就已經被打上「滅絕」的標簽。但令人感到吃驚的是,這種烏鴉又在印度尼西亞一個偏遠而多山的島嶼再次出現。
美國密歇根州大學一名生物學家證實了重新發現Banggai烏鴉的消息,他將2007年在Peleng島捕獲的兩只鳥與保存於美國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兩個標本進行了比較。與眾不同的眼睛顏色將Banggai烏鴉與外形類似的尖嘴烏鴉區分開來,後者同樣生存在印度尼西亞。
由於數量極少加之Peleng島森林砍伐速度加快,IUCN將Banggai烏鴉列為極度瀕危物種。對Banggai烏鴉採取的相關保護措施包括一項阻止當地人獵殺這種烏鴉的行動,以及通過發展可持續農業加強對餘下森林棲息地的保護。發展可持續農業能夠降低對毀林開墾的需要。
2.以犀牛糞為食的烏龜
以犀牛糞為食的烏龜
生活在亞洲的阿拉干森林龜被當地人稱之為「Pyant Cheezar」(意為以犀牛糞為食的烏龜)。在緬甸Rakhine Yoma大象保護區茂密的森林地區,人們發現了這種烏龜的蹤影。環保人士表示,「Pyant Cheezar」這個名字已經過時了,原因就在於蘇門答臘犀牛早在50年前就因為捕殺在這一地區滅絕。很久以前,Pyant Cheezar就已被列入滅絕物種名單,直到1994年它們才在中國一家菜市場再現蹤影。
包括阿拉干森林龜在內的很多亞洲龜都是頗受人們喜歡的美食,但在人類餐桌豐盛的同時,它們也無可奈何地走向滅絕之路。在大象保護區發現的5隻阿拉干森林龜是自1908年以來的第一批野生標本。紐約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科學家號召提高這一保護區的安全性,以幫助這些動物生存下來。阿拉干森林龜被IUCN列為極度瀕危物種。
3.酷似菲比的侏儒眼鏡猴現身印尼
酷似菲比的侏儒眼鏡猴現身印尼
在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的一座山上,人們發現了一種靈長類動物,外形酷似一個縮小版的菲比小精靈電動玩具,這就是侏儒眼鏡猴。對於尋找這種侏儒眼鏡猴,科學家早已選擇放棄。2000年,人們在一個補鼠陷阱內發現了一具侏儒眼鏡猴屍體,這一發現激起了德克薩斯州AM大學人類學家莎倫·古斯基-多耶的濃厚興趣,從此便踏上搜尋之旅。2008年夏季,她最終發現了3個侏儒眼鏡猴活標本,證實這種小型靈長類動物仍舊存在。
IUCN將侏儒眼鏡猴列為一種相關資料不足的物種,原因就在於我們對這一物種知之甚少。古斯基-多耶及其同事希望,重新發現侏儒眼鏡猴能夠給印度尼西亞政府帶來壓力,促使他們保護這種靈長類動物位於Lore Lin國家公園的棲息地。這座佔地面積2000平方公里的公園分布著大約60個村落,侏儒眼鏡猴的山地棲息地不斷遭受蠶食。
4.照片幫助重新發現貝氏海燕
照片幫助重新發現貝氏海燕
貝氏海燕自上世紀20年代以來就消失蹤影,最近又現身於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北部的一些島嶼。有關這種海鳥仍然存在的堅實證據來自於以色列鳥類學家哈多拉姆·什利哈拍攝的30多張照片。為了發現這種身體呈深褐色,腹部灰白並且鼻子呈管狀的鳥類,他率領一支科考隊奔赴俾斯麥群島。
IUCN將貝氏海燕列為極度瀕危物種。這種海鳥的繁殖地具體方位仍舊是一個謎。令環保人士感到擔憂的是,外來老鼠和貓可能大肆捕食貝氏海燕。他們計劃對這個擁有大量環礁的地區進行地毯式搜索,以進一步了解這種海鳥的生存狀態。
5.可怕壺菌病未讓有甲霧蛙走上絕路
可怕壺菌病未讓有甲霧蛙走上絕路
有甲霧蛙數量很少,身長只有1.5英寸(約合3.81厘米),生活在澳大利亞西北部雨林地區。由於具有破壞性的壺菌病肆虐,人們一度認為這種動物已經滅絕。2008年,有人發現了幾只已經凍結的有甲霧蛙,自1991年以來這還是第一次。絕大多數研究人員認為壺菌讓全世界的蛙類動物面臨嚴峻生存考驗,有甲霧蛙在這種真菌的侵蝕下數量驟減。
有甲霧蛙身體呈淺褐色,身上布滿深褐色斑點,被IUCN列為極度瀕危物種。IUCN表示,壺菌是這種青蛙面臨的主要威脅。自1988年以來,它們的棲息地便受到保護。
6.被重新發現的濕地鳥大嘴葦鶯
被重新發現的濕地鳥大嘴葦鶯
自1867年在印度蘇特萊傑河流域發現它們的身影以來,大嘴葦鶯便再也沒有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2006年,人們最終在距離泰國曼谷郊外一家污水處理廠超過1900英里(約合3058公里)的地方再次發現這種鮮為人知的濕地鳥。DNA檢測結果證實了這一發現。6個月之後,人們又在英國特靈一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展櫃內發現一個被貼錯標簽的大嘴葦鶯標本。
IUCN將大嘴葦鶯列為一種相關資料不足的物種,並表示這可能是一種非常罕見的鳥類,但也可能是一個「大家族」,原因在於大嘴葦鶯外形與其它葦鶯類似,真實存在數量被人低估。雖然對這種鳥類知之甚少,但科學家認為泰國發現的大嘴葦鶯並不尋常。與泰國相比,這種鳥類在印度更為人們所知。
7.越南龜又回來了
越南龜又回來了
越南龜Swinhoe是一種極度瀕危物種,科學家一度認為這種龜在野外已經滅絕。但在越南北部一個湖泊,人們又發現了它們的存在。圖片中這只Swinhoe軟殼龜是唯一一個已知的野生標本。
當時,美國克利夫蘭大都會公園動物園的研究人員組成科考隊,出發尋找這種軟殼龜。在2008年感恩節之前,他們經歷了一次「陣痛」。當時這只越南龜因為洪水從堤壩上沖下來並墜入湖中。當地一名漁民將其捕獲,差點就以1000美元的價格賣給希望用軟殼龜做湯的傢伙,但在環保人士的勸說下,他最終將這只烏龜放歸湖泊。
IUCN將越南龜列為極度瀕危物種。大都會公園動物園表示,這種爬行動物的大批死亡主要由人類獵殺所致。一些人將它們捕獲並殺掉,用於製作美食或者利用它們的骨頭製成傳統葯物。主要河流一帶的棲息地減少以及環境污染也同樣要為越南龜的數量銳減負責。Swinhoe軟殼龜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淡水龜,重量最高可達到300磅(約合136公斤),身長最高達到3英尺(約合0.91米),壽命超過100年。
8.象牙喙啄木鳥摘掉滅絕帽子?
在2005年4月科學家宣布象牙喙啄木鳥就生活在美國阿肯色州一片沼澤地之後,全世界的觀鳥愛好者陷入興奮之中。這種啄木鳥最後一次露面是在1944年。上演這一發現之後,專家們便踏遍美國東南部的沼澤森林,希望證明這種獨特的鳥類確實存在,但最終空手而歸。
一些象牙喙啄木鳥可能仍生活在附近難於抵達的沼澤地,但在2009年,康奈爾大學鳥類學實驗室的科學家還是因為一無所獲,最終結束了長達5年的搜尋工作。環保人士號召在古巴進行搜尋,當地可能仍有象牙喙啄木鳥存在。IUCN將象牙喙啄木鳥列為極度瀕危物種。
文 / 寂寞ㄨ莜葻
7. 泰國走紅的儒艮因胃裡塞滿了塑料垃圾而死亡,還有哪些動物因為環境污染而死亡的事件
上周六泰國環境部門宣布,泰國的小天使,一直曾被拯救在泰國走紅的儒艮,因胃裡塞滿了塑料垃圾而死亡。當時這只小儒艮獲救,人們給它起了一個可愛的名字Marium,它與生物學家擁抱的照片傳遍泰國,成為人們關注的對象,也成為小天使。
3月22日,義大利的撒丁島海灘,沖上一頭長達8米的抹香鯨屍體。在屍體的肚子里,人們發現塞滿22公斤重的塑料袋放垃圾,包括塑料袋,塑料杯盤,魚網魚線,甚至還有毛巾床單,占胃的2/3,這只抹香鯨此前已經懷孕,胎兒三米長,在抹香鯨擱淺前已經流產。看了讓人哽咽,人們還發現被雜物纏繞的海龜,游到水面呼吸,結果窒息而死。被塑料繩纏死的海豹,受環境污染,患皮膚病的動物,吃了太多垃圾,屍體已高度腐爛的海鳥。
人類一定要重視海洋保護,保護海洋就是保護自己,重視環境污染,拒絕亂丟垃圾。
8. 因吞食塑料袋而死的海洋生物有多少
據報道,法國發展研究院院士勞倫斯·莫里斯女士的研究表明,每年大約有1500萬海洋生物因塑料垃圾而死亡,而且近年來有不斷惡化之勢。塑料微粒的污染面積平均每年增長8萬平方公里。另外,海水中存在大量的塑料微粒,這些微粒很難為肉眼所發現。相對於較大體積的塑料垃圾來說,呈微粒狀的塑料碎末對海洋生物更具危害性。這些直徑不超過5毫米的微小塑料顆粒有時會漂浮到海水表面,或者沉落海底,或者又被沖刷到了海岸。由於體積過小,這些塑料垃圾極易被海洋生物攝入體內,而且會堆積在動物組織的末梢,以制死亡。塑料顆粒含有有毒成分,進入生物體內就會引發嚴重的疾病。而通過食物鏈,這些塑料顆粒又可能以各種方式進入人類體內。
9. 每年有多少魚死於白色污染垃圾
每年有無數的魚死於白色污染垃圾。
具體數字無法統計,總之很龐大。
有些魚並沒有導致其死亡,但已經攜帶了這些垃圾物質。
而這些受到了污染的魚也有很多上了餐桌。
所以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刻不容緩。
10. 有哪些因為垃圾污染而瀕臨滅絕的動物
1、星鼻鼴鼠,該小動物長相奇特,鼻子像海心,是有代表性的醜陋動物之一,該小動物以蠕蟲、蚯蚓為食,蠕蟲、蚯蚓對土地的肥力有一定的要求,例如土壤相對含水率在25~55,無機氮類含量在15%~28%,因為人類不注意將垃圾分類,或根本沒有這個意識,例如將電子垃圾隨便亂扔,擠壓在一處,而無封閉,導致該地塊劇毒性物質逐漸擴散,不適合蚯蚓、蠕蟲生存,而以仰賴其為食物的星鼻鼴鼠,由於食物鏈的關系,食物少了就減少了繁殖,這是導致星鼻鼴鼠數量瀕危的重要原因之一。
2、東方丑鸛,該動物是大型的鸛屬鳴禽,也是有代表性的醜陋動物之一,該鸛現在僅存於印度東北部零星地區,數量不過20~40隻之間,它以動物腐屍、垃圾為食物,看上去又臟又丑,因而得名。由於人類,更主要是印度貧民窟地區,環境衛生長久以來,嚴重惡化,隨著新工業產品的到來,原來以農家廢料為主的垃圾,逐漸被工業垃圾廢料堆放所取代,尤其是大量塑料製品、如塑料袋的廣泛使用,而後隨意丟棄在環境中,導致了東方丑鸛的食物中毒,另一方面,在動物屍體上,由於家畜動物在其養殖過程中,使用大量治病抗生素,自然死亡後,印度人將其扒皮、丟在垃圾堆,被東方丑鸛所食,結果東方丑鸛自身由於其屬鳥類,體內不排尿素而排尿酸,而該抗生素導致其無法排出尿酸,因而極其痛郁而死。
3、中國黃喉龜,也因為中國的垃圾變成現代工業製品,其吞食了裝了肉類或相關製品的塑料袋而哽死,在中國南方已經極其罕見了,該種龜上世紀50年代,還在地處亞熱帶的中國南方丘陵地區城鄉結合部處頑強生存,該龜晚上出來覓食,嗅覺較敏銳,白天趴在濕潤的山岩邊曬太陽,常聽老人們談起,龜是益壽的象徵,所以淳樸的當地人一般不會傷害它,可惜呀,不知其還能否再延續20年。
4、白鰭豚,因為長江中下游的垃圾隨意堆放於河岸,而無分類,管理,船舶的垃圾隨意排入河裡,尤其是最近些年建築垃圾、化工垃圾隨廢液傾倒、從船上偷倒,毒性越來越大、越來越強,別說白鰭豚,就連其同屬的夥伴淡水江豚的數量也每況愈下,這樣下去滅絕是最近些年遲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