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提高動物外科手術的成功率論文
一:1、題目。應能概括整個論文最重要的內容,言簡意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過20個字。
論文摘要和關鍵詞。
2、論文摘要應闡述學位論文的主要觀點。說明本論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結論。盡可能保留原論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論文的創造性成果和新見解。而不應是各章節標題的簡單羅列。摘要以500字左右為宜。
關鍵詞是能反映論文主旨最關鍵的詞句,一般3-5個。
3、目錄。既是論文的提綱,也是論文組成部分的小標題,應標注相應頁碼。
4、引言(或序言)。內容應包括本研究領域的國內外現狀,本論文所要解決的問題及這項研究工作在經濟建設、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等方面的理論意義與實用價值。
5、正文。是畢業論文的主體。
6、結論。論文結論要求明確、精煉、完整,應闡明自己的創造性成果或新見解,以及在本領域的意義。
7、參考文獻和注釋。按論文中所引用文獻或注釋編號的順序列在論文正文之後,參考文獻之前。圖表或數據必須註明來源和出處。
(參考文獻是期刊時,書寫格式為:
[編號]、作者、文章題目、期刊名(外文可縮寫)、年份、卷號、期數、頁碼。
參考文獻是圖書時,書寫格式為:
[編號]、作者、書名、出版單位、年份、版次、頁碼。)
8、附錄。包括放在正文內過份冗長的公式推導,以備他人閱讀方便所需的輔助性數學工具、重復性數據圖表、論文使用的符號意義、單位縮寫、程序全文及有關說明等。
② 動物實驗做手術要打消炎葯和抗生素嗎
親,消炎葯和抗生素應該是一回事吧。
建議術前1天使用即可。
肌肉或皮下注射,具體情況請參考葯品說明書。或者找個獸醫(實在找不到獸醫,找給人看病的醫生也行呀,哈哈,小心他罵你呀)
③ 動物手術過程如何做好監測
手術監控
手術監控項目包括:麻醉程度的深淺、生理機能的觀察、臨床症狀的評估等。
1)手術前應指明手術後監控的項目、動物的照料需求及記錄內容等;
2)對於麻醉中的動物,要維持其體溫,避免引發心血管及呼吸系統的疾病。
2. 術後護理
1)在術後的2小時內,注意動物的保暖。
2)術後5小時內,要注意觀察動物的呼吸頻率和心率。
3)保持動物呼吸通暢。在未完全清醒的情況下,動物側卧,伸直脖子。
4)在蘇醒期間,需要將動物放在寬敞的籠子里,或放在有墊子的地上,看護30分鍾--2個小時,等待動物完全清醒。注意保持環境安靜,不要與它說話。手術後已清醒的動物,可減少其觀察的頻率。然而對其他身體狀況依舊要加以留意,如攝食、排泄的生理功能、疼痛及手術感染的跡象、傷口的檢查、包紮的狀態、傷口復原前留意動物是否會以自殘行為傷害傷口等。
5)腹腔手術,可以給他們穿一件衣服,並用止疼葯1-3天,防止動物舔咬傷口。
6)病理性手術或超過1小時的手術,需要於手術期間和術後的輸液,防止低血糖和脫水,極大地減少手術的風險,使動物更快地康復。
7)術後可以使用抗生素3-5天,預防術後的感染。病理手術術後需要使用更長的時間。
8)術後7-10天拆線。但對可能術後經常跳躍,奔跑的動物,皮內縫合要慎重,可能需要增加減張或結節縫合來減少傷口撕裂風險。這個專業的動物醫生,榜動物手術,會跟人做手術一樣各種儀器檢測的,
④ 狗狗股骨遠端骨折怎麼治療
骨折復位手術跟一般常見手術相比,手術的花費要稍高、手術的時間要長、手術的風險要大及術後並發症率高;對愛寵主人來說,手術的護理也比一般的手術要困難。就一例犬發生股骨遠端骨折的病例,來介紹骨折手術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病例
犬種:比熊
犬別:公 年齡:8個月
體重:4.7kg
發病原因:被車撞到
二、診斷
愛寵不能獨立行走,右後肢觸摸有疼痛感,進行X光拍攝確診。
手術中
插入克氏針
四、預後
對於股骨遠端骨折,採用克氏針十字交叉固定,大部分都預後良好。(以上圖片由劉上飛醫生提供)
五、關於骨折手術
1 對於發生骨折的手術,拍攝X線片進行確診,以判定骨折發生的位置、骨折發生的性質、以及需要採取的固定方式。一般都需要拍攝兩張以上的X線片,主要為正位片一張、側位片一張。因為從多方位對骨折進行判定是必要的,這是對您的愛寵負責。作為愛寵的主人要理解寵物醫生的這一做法。
2 針對不同的骨折,骨折固定的方式跟骨折發生的時間,骨折發生的位置,骨折發生的性質不同,愛寵自身的特點,愛寵主人的配合程度有關系,所需要的手術時間,手術費用及術後癒合時間都會不同,所以骨折發生時應跟自己的寵物醫生做好溝通,配合醫生的要求,讓愛寵早日康復。
3 因為骨折手術的時間相對較長,術後感染和術後並發症的發生感染率較高,術後護理特別重要。
4 內固定術後嚴格要求限制活動6-8周,術後10-14天拆線時進行復查,每4-6周拍攝一次X線片監測骨的癒合情況。未成年的愛寵由於生長較快容易產生畸形,因此要求兩次監測的時間更短一些。
5 對於固定物,對於沒有發生並發症的不需要拆除,但未成年愛寵骨板最好拆除,以免影響骨骼的發育,造成畸形。
六、骨折內固定和外固定
內固定是穿過皮膚和肌肉對骨質和骨髓腔進行固定的一種方法。外固定是在皮膚和肌肉外進行固定的方法。在骨折手術中,有時候會採用兩種固定方法相結合,根據情況也可單獨採用內固定。
1 內固定器 骨板和螺絲釘 不同的骨板都有相對應型號的螺絲釘
背面觀,側面觀(圖片來源小動物外科手術護理技術與概念,美薩拉J.布施,獸醫學博士編著,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
骨骼圖
髓內針和雅各布氏夾頭(咬合髓內針送入骨腔)(圖片來源小動物外科手術護理技術與概念,美薩拉J.布施,獸醫學博士編著,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
此外還有克氏針和用於環扎和半環扎的鋼絲
外固定主要包括石膏固定、夾板固定、固定環、克氏針-埃默爾等
克氏針-埃默爾所需工具(圖片來源小動物外科手術護理技術與概念,美薩拉J.布施,獸醫學博士編著,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
隨著醫學發展,運用到獸醫骨科的材料也日新月異,所列舉的只是部分不詳盡,不足之處多指正。
⑤ 貓咪麻醉後多久可以吃東西
一般在貓咪進行麻醉之後 ,最少還需要三個小時之後 ,還能夠喂貓咪吃食物 。不然可能會導致堵塞氣管 ,讓貓咪產生窒息 。
⑥ 動物外科手術中常用的麻醉劑有什麼
獸用麻醉葯的應用現狀
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麻醉葯物的毒性與副作用(嘔吐、舌回縮、呼吸抑制、心搏停止),擴大其安全和使用范圍,現在很少應用單一的麻醉劑,一般多採用動物復合麻醉劑或將吸入麻醉劑、靜脈麻醉劑、物理麻醉方法等聯合應用,對動物進行復合麻醉。例如華南大學醫學院臨床技能教學中心的研究人員應用戊巴比妥鈉聯用速眠新,對其在手術實驗犬中的麻醉效果進行觀察發現,戊巴比妥鈉與速眠新復合麻醉誘導期短,初次麻醉維持時間即達4小時。術中只需追加1次,劑量僅為首次用量的一半,延長麻醉維持時間4小時以上。
然而由於醫學研究手段的限制,現行應用的麻醉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例如,沈陽市東陵區東陵獸醫站的何順東、繆英婕經過多例臨床研究認為速眠新可以通過胎盤屏障,從而造成新生幼犬處於麻醉狀態,抑制呼吸系統呼吸機能。同時由於某些犬手術時需加大麻醉劑量手術才能順利進行,使得部分速眠新通過胎盤屏障而作用於幼犬。同時他們還發現採用相同劑量對不同品種犬進行麻醉時,某些犬會出現麻醉過深甚至死亡的現象,而有些品種則在手術過程中會出現明顯的疼痛反應。
動物麻醉葯品的展望
新一代麻醉葯品將取代現有麻醉葯品麻醉葯品更新頻繁,新葯品從研製到應用的周期縮短。麻醉效果確實、毒副作用低,對正常生理功能幹擾小的新一代麻醉葯品,包括強效鎮痛劑芬太尼及其類似物、埃托啡及其類似物、α2受體激動劑美托咪啶、強效鎮靜劑氟哌利多、依託脒酯、吸入麻醉劑安氟醚及其類似物、肌肉鬆弛劑維庫溴銨及其類似物。這些葯品在臨床應用中取得較滿意的效果,通過科技工作者不懈的努力,理想的麻醉劑必將取代現有麻醉葯品。
復合麻醉取代單一麻醉
現有麻醉葯品各有千秋,各存缺憾。為揚長避短,在保證麻醉效果確實的基礎上,降低其毒副作用,擴大其安全范圍和使用范圍,通常選用復合麻醉。復合麻醉是對各種麻醉葯物、麻醉方法和麻醉療法高度選擇並進行最佳組合,從而減少每種葯物的劑量和毒副作用,在對機體生理活動干擾最小的情況下提供最佳的麻醉技術。
麻醉劑因動物種類而分別應用
動物種類不同,對各種麻醉劑的敏感性也不同。豬的麻醉無論是隆朋、靜松靈,還是以其為主要成分的復合麻醉劑(如眠乃寧),均不能對其產生確切的麻醉效果;而反芻動物對隆朋及其復合麻醉劑的麻醉作用就較強;但犬對靜松靈及其復合制劑的麻醉效果則較確切。所以,應針對各種動物的不同生理特點而研製其專用麻醉劑
⑦ 動物外科手術縫合方法
(一)對接縫合 包括以下幾種:1.單純間斷縫合,2.單純連續縫合 ,3.表皮下縫合,4.壓擠縫合法,5.十字縫合法,6.連續鎖邊縫合法
(二)內翻縫合 包括以下幾種:1.倫勃特(Lembert)氏縫合法,2.庫興(Cushing)氏縫合法,3.康乃爾(Conned)氏縫合法,4.荷包縫合,
(三)張力縫合 包括以下幾種:1.間斷垂直褥式縫合,2.間斷水平褥式縫合,3.近遠——遠近縫合
基本的縫合方式就是這些,根據具體部位,器官性質的不同可以選擇合適的縫合方法。
⑧ 小動物外科手術
《手術網路》
⑨ 動物是怎麼進行外科手術的
1961年,日本一家動物園里的一頭小雄豹左「胳膊」被一頭大豹咬傷,骨頭也折了。獸醫給它做了骨折部位的復位,上了石膏綳帶。沒想到,手術後的第二天,小豹就把石膏綳帶咬碎,把受傷的「胳膊」從關節的地方咬斷了。鮮血馬上流了出來,小豹接著又用舌頭舔傷口,不一會兒,血就凝固了。截肢以後。傷口漸漸地長好了,小豹給自己做了一次成功的「外科截肢手術」。小豹好像知道,骨折以後傷口會化膿,後果是很危險的。經過自我治療,就會保住自己的生命。
人們發現,一隻山鷸的腿被獵人開槍打斷後,它會忍著劇痛走到小河邊,用它的尖嘴啄些河泥抹在那隻斷腿上,再找些柔軟的草混在河泥里,敷在斷腿上。像外科醫生實施「石膏固定法」一樣,把斷腿固定好以後,山鷸又安然地飛走了。它相信,自己的腿會長好的。
昆蟲學家曾經仔細觀察了一場螞蟻激戰:一隻螞蟻向對方猛烈襲擊,另一隻螞蟻只是實行自衛防禦,結果它的一條腿被折斷了。原來這不是一場真正的格鬥,而是螞蟻在給受傷的同伴做截肢手術呢。
除此以外,不少動物還能給自己做「復位治療」呢。
黑熊的肚子被對手抓破了,內臟漏了出來,它能把內臟塞進去,然後再躲到一個安靜的角落裡,「療養」幾天,等待傷口癒合。
動物自我醫療的本領,引起了科學家很大的興趣。它們是怎麼知道這些療法的呢。現在還沒有一個圓滿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