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動物疫病分為幾類
法律分析:分為三類。根據動物疫病對養殖業生產和人體健康的危害程度,可將動物疫病分為:(1).一類疫病,對人、動物構成特別嚴重危害,可能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2).二類疫病,對人、動物構成嚴重危害,可能造成較大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3).三類疫病,對人、動物構成危害,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因此,在動物防疫方面上我們實行預防為主,預防與控制、凈化、消滅相結合的方針。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 第四條 根據動物疫病對養殖業生產和人體健康的危害程度,本法規定的動物疫病分為下列三類:(一)一類疫病,是指口蹄疫、非洲豬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對人、動物構成特別嚴重危害,可能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需要採取緊急、嚴厲的強制預防、控制等措施的;(二)二類疫病,是指狂犬病、布魯氏菌病、草魚出血病等對人、動物構成嚴重危害,可能造成較大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需要採取嚴格預防、控制等措施的;(三)三類疫病,是指大腸桿菌病、禽結核病、鱉腮腺炎病等常見多發,對人、動物構成危害,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需要及時預防、控制的。前款一、二、三類動物疫病具體病種名錄由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制定並公布。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動物疫病發生、流行情況和危害程度,及時增加、減少或者調整一、二、三類動物疫病具體病種並予以公布。人畜共患傳染病名錄由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衛生健康、野生動物保護等主管部門制定並公布。
⑵ 常見的一類,二類,三類動物疫病有哪些
動物疫病,是指動物傳染病、寄生蟲病。根據動物疫病對養殖業生產和人體健康的危害程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規定管理的動物疫病分為下列三類:
一類疫病,是指對人與動物危害嚴重,需要採取緊急、嚴厲的強制預防、控制、撲滅等措施的。包括:口蹄疫、牛瘟、牛傳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綿狀腦病、小反芻獸疫等。
二類疫病,是指可能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需要採取嚴格控制、撲滅等措施,防止擴散的。包括:布氏桿菌病、牛傳染性氣鼻管炎、牛惡性卡他熱、牛白血病、牛出血性敗血病、牛結核病、牛焦蟲病、牛椎蟲病等。
三類疫病,是指常見多發,可能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需要控制和凈化的。包括:牛流行熱、牛粘膜病、牛生殖器彎曲桿菌病、毛滴蟲病、牛皮蠅蛆病等。
(2)如何認定動物疫病擴展閱讀:
《重大動物疫情應急粲例》第二十八粲規定:國家對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理實行分級管理,按照應急預案確定的疫情等級,由有關人民政府採取相應的應急控制措施。
第二十九條規定對疫點應當採取下列措施:
(一)撲殺並銷毀染疫動物和易感染的動物及其產品。
(二)對病死的動物、動物排泄物、被污染飼料、墊料、污水進行無害化處理。
(三)對被污染的物品、用具、動物圈舍、場地進行嚴格消毒。
⑶ OIE對動物疫病是如何劃分的我國又是如何劃分的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根據疾病對動物健康及人類公共衛生的危害程度,對動物疫病劃分為A類和B類兩種疾病。
A類病包括:口蹄疫、豬瘟、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新城疫等烈性傳染病。
B類病包括:炭疽、布氏桿菌病、牛結核病、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及非烈性動物疾病。
我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根據動物疫病對養殖業生產和人體健康的危害程度,將動物疫病分為下列三類:一類疫病,是指對人畜危害嚴重、需要採取緊急、嚴厲的強制預防、控制、撲滅措施的;二類疫病,是指可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需要採取嚴格控制、撲滅措施,防止擴散的;三類疫病,是指常見多發、可能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需要控制和凈化的。
⑷ 重大動物疫情分為幾級
重大動物疫情分為三級:
1、一類疫病:是指對人與動物危害嚴重,需要採取緊急、嚴厲的強制預防、控制、撲滅等措施的;
2、二類疫病:是指可能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需要採取嚴格控制、撲滅等措施,防止擴散的;
3、三類疫病:是指常見多發、可能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需要控制和凈化的。
(4)如何認定動物疫病擴展閱讀
重大動物疫情的處理原則:
(1)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各級人民政府統一領導和指揮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理工作;疫情應急處理工作實行屬地管理,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撲滅本行政區域內的突發重大動物疫情,各有關部門按照預案規定,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疫情應急處理的有關工作。
(2)快速反應,高效運轉。各級人民政府和獸醫行政管理部門要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建立和完善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體系、應急反應機制和應急處置制度,提高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理能力。
(3)預防為主,群防群控。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加強防疫知識的宣傳,提高全社會防範突發重大動物疫情的意識;落實各項防範措施,做好人員、技術、物資和設備的應急儲備工作,並根據需要定期開展技術培訓和應急演練。
⑸ 我國劃定的一、二、三類動物疫病分別是指哪些疾病
這幾類疾病的具體名錄如下:
一類動物疫病
口蹄疫、豬水泡病、豬瘟、非洲豬瘟、非洲馬瘟、牛傳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綿狀腦病、癢病、藍舌病、小反芻獸疫、綿羊痘和山羊痘、禽流行性感冒(高致病性禽流感)、雞新城疫。
二類動物疫病
(1)人畜共患病偽狂犬病、狂犬病、炭疽、魏氏梭菌病、副結核病、布魯氏菌病、弓形蟲病、棘球蚴病、鉤端螺旋體病。
(2)牛病牛傳染性鼻氣管炎、中惡性卡他熱、牛白血病、牛出血性敗血病、牛結核病、牛焦蟲病、牛錐蟲病、日本血吸蟲病。
(3)綿羊和山羊病山羊關節炎腦炎、梅迪-維氏納病。
(4)豬病豬乙型腦炎、豬細小病毒病、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病、豬丹毒、豬肺疫、豬鏈球菌病、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豬支原體肺炎、旋毛蟲病、豬囊尾蚴病。
(5)馬病馬傳染性貧血、馬鼻疽、馬流行性淋巴管炎、伊氏錐蟲病。
(6)禽病雞傳染性喉氣管炎、雞傳染性支氣管炎、雞傳染性法氏囊病、雞馬立克氏病、雞產蛋下降綜合征、禽白血病、禽痘、鴨瘟、鴨病毒性肝炎、小鵝瘟、禽霍亂、雞白痢、雞敗血支原體感染、雞球蟲病。
(7)兔病兔病毒性出血病、兔黏液瘤病、野兔熱、兔球蟲病。
(8)水生動物病病毒性出血性敗血病、鯉魚病毒血症、對蝦桿狀病毒病。
(9)蜜蜂病美洲幼蟲腐臭病、歐洲幼蟲腐臭病、蜜蜂孢子蟲病、蜜蜂蟎病、大蜂蟎病、白堊病。
三類動物疫病
(1)人畜共患病黑腿病、李氏桿菌病、類鼻疽、放線菌病、肝片吸蟲病、絲蟲病。
(2)牛病牛流行熱、牛病毒性腹瀉/黏膜病、牛生殖器彎曲桿菌病、毛滴蟲病、牛皮蠅蛆病。
(3)綿羊和山羊病肺腺瘤病、綿羊地方性流產、傳染性膿皰皮炎、腐蹄病、傳染性眼炎、腸毒血症、乾酪性淋巴結炎、綿羊疥癬。
(4)馬病馬流行性感冒、馬腺疫、馬鼻腔肺炎、潰瘍性淋巴管炎、馬媾疫。
(5)豬病豬傳染性胃腸炎、豬副傷寒、豬密螺旋體痢疾。
(6)禽病雞病毒性關節炎、禽傳染性腦脊髓炎、傳染性鼻炎、禽結核病、禽傷寒。
(7)魚病魚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魚鰓霉病。
(8)其他動物病水貂阿留申病、水貂病毒性腸炎、鹿茸真菌病、蠶多角體病、蠶白僵病、犬瘟熱、利什曼病。
⑹ 一類動物疫病有哪些呢
一類動物疫病有:口蹄疫、豬水泡病、豬瘟、非洲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非洲馬瘟、牛瘟、牛傳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綿狀腦病、癢病、藍舌病、小反芻獸疫、綿羊痘和山羊痘、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鯉春病毒血症、白斑綜合征。
一、一類動物疫病的定義:是指,是指口蹄疫、非洲豬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對人、動物構成特別嚴重危害,可能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需要採取緊急、嚴厲的強制預防、控制等措施的疫病。
二、發生一類疫病採取的控制措施:
1.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立即派人到現場,劃定疫點、疫區、受威脅區,調查疫源,及時報請本級人民政府對疫區實行封鎖。疫區范圍涉及兩個以上行政區域的,由有關行政區域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對疫區實行封鎖,或者由各有關行政區域的上一級人民政府共同對疫區實行封鎖。必要時,上級人民政府可以責成下級人民政府對疫區實行封鎖;
2.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立即組織有關部門和單位採取封鎖、隔離、撲殺、銷毀、消毒、無害化處理、緊急免疫接種等強制性措施;
3.在封鎖期間,禁止染疫、疑似染疫和易感染的動物、動物產品流出疫區,禁止非疫區的易感染動物進入疫區,並根據需要對出入疫區的人員、運輸工具及有關物品採取消毒和其他限制性措施。
以上內容參考:安化縣人民政府-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全文(
⑺ 我國對動物疫病是如何劃分的
答: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有關規定,結合動物疫病對養殖業生產和人體健康的危害程度,將動物疫病分為下列三類:即一類動物疫病,是指對人畜危害嚴重,需要採取緊急、嚴厲的強制預防、控制、撲滅措施的;二類動物疫病,是指可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需要採取嚴格控制、撲滅措施,防止擴散的;三類動物疫病,是指常見多發、可能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需要控制和凈化的。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列為法定報告動物疫病,我國列為二類動物疫病。
⑻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所稱動物疫病是指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指動物傳染病,包括寄生蟲病。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所稱動物防疫,是指動物疫病的預防、控制、診療、凈化、消滅和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以及病死動物、病害動物產品的無害化處理。
相關法律規定,飼養動物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履行動物疫病強制免疫義務,按照強制免疫計劃和技術規范,對動物實施免疫接種,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免疫檔案、加施畜禽標識,保證可追溯。實施強制免疫接種的動物未達到免疫質量要求,實施補充免疫接種後仍不符合免疫質量要求的,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用於預防接種的疫苗應當符合國家質量標准。
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按照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的規定和動物疫病監測計劃,對動物疫病的發生、流行等情況進行監測;從事動物飼養、屠宰、經營、隔離、運輸以及動物產品生產、經營、加工、貯藏、無害化處理等活動的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或者阻礙。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根據對動物疫病發生、流行趨勢的預測,及時發出動物疫情預警。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接到動物疫情預警後,應當及時採取預防、控制措施。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
第九條 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主管全國的動物防疫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的動物防疫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動物防疫工作。軍隊動物衛生監督職能部門負責軍隊現役動物和飼養自用動物的防疫工作。
⑼ 動物防疫法所指的動物疫病是
動物防疫法所指的動物疫病是動物傳染病,包括寄生蟲病。
飼養動物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履行動物疫病強制免疫義務,按照強制免疫計劃和技術規范,對動物實施免疫接種,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免疫檔案,加施畜禽標識,保證可追溯。
實施強制免疫接種的動物未達到免疫質量要求,實施補充免疫接種後仍不符合免疫質量要求的,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動物防疫工作實行統一領導,採取有效措施穩定基層機構隊伍,加強動物防疫隊伍建設,建立健全動物防疫體系,制定並組織實施動物疫病防治規劃。
鄉級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組織群眾做好本轄區的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工作,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予以協助。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第四條 根據動物疫病對養殖業生產和人體健康的危害程度,本法規定的動物疫病分為下列三類:
(一)一類疫病,是指口蹄疫、非洲豬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對人、動物構成特別嚴重危害,可能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需要採取緊急、嚴厲的強制預防、控制等措施的;
(二)二類疫病,是指狂犬病、布魯氏菌病、草魚出血病等對人、動物構成嚴重危害,可能造成較大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需要採取嚴格預防、控制等措施的;
(三)三類疫病,是指大腸桿菌病、禽結核病、鱉腮腺炎病等常見多發,對人、動物構成危害,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需要及時預防、控制的。
前款一、二、三類動物疫病具體病種名錄由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制定並公布。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動物疫病發生、流行情況和危害程度,及時增加、減少或者調整一、二、三類動物疫病具體病種並予以公布。
人畜共患傳染病名錄由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衛生健康、野生動物保護等主管部門制定並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