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動物在什麼情況下可以幾十天不吃不喝
在救援知識中,有一個「黃金72小時」小時的說法。其實說的就是就是地質災害發生後的黃金救援期,這是救援(學)界的共識。救援界認為,災難發生之後存在一個「黃金72小時」,在此時間段內,災民的存活率極高。每多挖一塊土,多掘一分地,都可以給傷者透氣和生命的機會。
人類中不吃不喝最多能撐住72個小時,那其他動物又是怎麼樣呢?
在自然界中,為了適應環境,有的動物真正做到了不吃喝,有的甚至能堅持10年,遠超人類的極限。下面一起來看下吧
有人可能以為駱駝的雙峰裡面儲存的是水,其實不然,那裡面儲存的是脂肪!當駱駝在滿是黃沙的沙漠中徒步行走時,駝峰裡面儲存的脂肪就轉化為能量,可以讓它們在40天不進食的情況下,也能順利穿行沙漠。
不過以上這些動物的挨餓時間都沒有洞螈長久。這種沒有膚色、看起來讓人毛骨悚然的兩棲動物生活在義大利和巴爾干半島常年不見陽光的水下洞穴里。由於沒有陽光,洞穴里的資源十分有限,洞螈練就了10年不進食也可以維持生命的本領。這大概是世界上最能挨餓的動物了。
2. 烏龜最長可以多久時間不吃東西啊
烏龜一般有半年是不吃東西的。
烏龜一般在11月到次年4月初這段時間進行冬眠,冬眠期間不吃任何東西。當天氣回暖水溫再次升到15攝氏度左右時,就會結束冬眠出穴活動,當水溫達到18攝氏度到20攝氏度時開始攝食。
烏龜餵食:
烏龜的生活與氣候關系密切,每年4月初開始攝食;6~8月攝食活動達最高峰,增重速度最快;至10月氣溫逐漸下降後其來食量開始下降,當氣溫降到10攝氏度以下時,則停止攝食,進入冬眠期。所以餵食時應根據烏龜的生長特點來進行,一般要求做到如下幾點:
1、定時。春季和秋季氣溫較低,烏龜早晚不大活動,只在中午前後攝食,故宜在上午8一9時投喂飼料。從穀雨到秋分是烏龜攝食旺季,時值盛暑期,烏龜一般中午不活動,而多在下午17一19時活動覓食,故投食以在下午16一17時進行為宜。定時可使烏龜按時取食,獲取較多的營養,並且還可保證飼料新鮮。
2、定位。沿著水池岸邊分段定位設置固定的投料點,投料點的食台要緊貼水面,便於烏龜咽水咬食。定位投喂飼料,目的是讓烏龜養成習慣,方便其找到食物,同時便於觀察烏龜的活動和檢查攝食情況。
3、定質。投喂的飼料應該保持新鮮,餵食過後,要及時清除剩殘食物,以防飼料腐爛發臭,影響烏龜的食慾和污染水質。
4、定量。飼料的投喂量視氣溫、水質、烏龜的食慾及其活動情況而定,以當食慾及其活動情況而定,以當餐稍有剩餘為宜。一般每隔1~2天投食1次。
3. 老鼠幾天不吃東西能餓死
老鼠三天不接觸任何東西,把它放出來,也是死路一條。
老鼠是哺乳綱、嚙齒目、鼠科的嚙齒類動物,俗稱「耗子」,繁殖方式是胎生,是哺乳動物中繁殖最快、生存能力很強的動物。全世界有鼠類大約480種,無論室內、野外都可以看到它們的足跡。
種群數量的增長,從理論上說應按幾何級數倍增,但是實際老鼠上因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增長速度有限,在密度達到該環境的容納限量時,增長速度在0的左右波動。老鼠常出沒於下水道、廁所、廚房、雜物堆、垃圾堆放處等處,在帶菌場所與干凈場所來回行動,經由鼠腳、體毛及胃攜帶物來傳播病原菌。
老鼠來無影去無蹤,從來不與人打照面。它們的嗅覺很靈敏,尤其對人的氣味更是熟悉。只要一聞到便遠遠地避開。它們的巢同樣也在不為人知的地方,從來不會受到干擾。
憑嗅覺就知道哪裡有什麼,夜間出來活動,白天藏匿。智商高:相當機靈,非常靈活且狡猾,怕人,活動鬼鬼祟祟,出洞時兩只前爪在洞邊一爬,左瞧右看,確保安全方才出洞。
它喜歡把窩建在有食物有水源之間,建立固定路線,以避免危險;略有動靜或者變化,立即會引起它的警覺,不敢向前,經反復熟悉後方敢向前;老鼠具有很強的記憶性和拒食性,如果受過襲擊,它會長時間迴避此地。
4. 有些動物可以堅持一年半個月不吃不喝,為什麼人類做不到呢
人類在進化過程中,腸胃容量和消化能力逐漸下降,單次吃東西能夠提供的能量不足,因此人類需要一天多次飲食。人類還算不錯的了,草食性動物一天得啃幾個小時草。
排除冬眠等特殊情況,特別能扛餓的生物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變溫動物,它們不需要或者很少需要專門利用體內的營養物質產生熱量,而是依靠陽光等熱源,能量相對消耗的更少一些,比如蛇、烏龜等動物,這些生物吃一頓飽飯至少可以管十天半月,極端情況下有數月不吃東西的蛇。
人類習慣吃熟食之後,由於熟食便於消化,蛋白和脂肪能提供更多的能量,可以保證人體熱量需要,這個環境因素導致人類腸胃容積逐漸下降,熟食有利於消化,間隔時間太長的話,腸胃會分泌很多消化液,搞得自己不舒服,就是餓,就得吃東西。
現代有極少數人可以僅靠著水支撐十數天,多見於一些災難事件中,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七天都是一個難熬過去的坎,進化的原因導致了人類必須一日多次進食,才能補充人體所需營養物資。
5. 有些動物是如何做到一年半個月不吃不喝,人類可以做到嗎
動物能做到一年半載不吃不喝,那是漫長時間的進化的結果。也可以說是它們體內存在的一種本能。人類的身體結構需要很大的熱量和能量,即使你什麼都不做躺在床上,也是在損失能量,我們可以做到幾天處於飢餓和口渴的時刻,一旦超過這個天數,人將會出現各種反應,甚至是一命嗚呼。
也不是所有的動物都能做到,而那些特殊的存在,肯定是有它神奇的能量消耗方式,能夠保證它即使沒有任何的水和食物,依然能夠活很長的時間。人是很復雜的一個個體,他們不能靠自己就能解決生存,是很需要在大自然獲取他們保證生命的東西。如果人類能做到像有些動物那樣,一年半載吃一次,估計現在的世界將會完全不同,人們的生存觀念會變化,全都變成了皮包骨。
6. 為什麼冬眠的動物能幾個月不吃東西
在救援知識中,有一個「黃金72小時」小時的說法。其實說的就是就是地質災害發生後的黃金救援期,這是救援(學)界的共識。救援界認為,災難發生之後存在一個「黃金72小時」,在此時間段內,災民的存活率極高。每多挖一塊土,多掘一分地,都可以給傷者透氣和生命的機會。
人類中不吃不喝最多能撐住72個小時,那其他動物又是怎麼樣呢?
在自然界中,為了適應環境,有的動物真正做到了不吃喝,有的甚至能堅持10年,遠超人類的極限。下面一起來看下吧
有人可能以為駱駝的雙峰裡面儲存的是水,其實不然,那裡面儲存的是脂肪!當駱駝在滿是黃沙的沙漠中徒步行走時,駝峰裡面儲存的脂肪就轉化為能量,可以讓它們在40天不進食的情況下,也能順利穿行沙漠。
不過以上這些動物的挨餓時間都沒有洞螈長久。這種沒有膚色、看起來讓人毛骨悚然的兩棲動物生活在義大利和巴爾干半島常年不見陽光的水下洞穴里。由於沒有陽光,洞穴里的資源十分有限,洞螈練就了10年不進食也可以維持生命的本領。這大概是世界上最能挨餓的動物了。
7. 動物最長可以多久不吃東西
不同的動物的表現都不同,脊椎動物一般都不太能挨餓,最長也就像蛇、鱷魚、龜這樣的動物可以半個月不吃東西,像羊、馬、獅子這些哺乳動物和人類相近,一般最多一個禮拜不吃就不行了,無脊椎動物、腔腸動物就太雜了~~有些微生物都不用吃東西只要陽光就可以了~~~
8. 動物能多久不進食,能多久不喝水,它們能在多麼惡劣的
在救援知識中,有一個「黃金72小時」小時的說法。其實說的就是就是地質災害發生後的黃金救援期,這是救援(學)界的共識。救援界認為,災難發生之後存在一個「黃金72小時」,在此時間段內,災民的存活率極高。每多挖一塊土,多掘一分地,都可以給傷者透氣和生命的機會。
人類中不吃不喝最多能撐住72個小時,那其他動物又是怎麼樣呢?
在自然界中,為了適應環境,有的動物真正做到了不吃喝,有的甚至能堅持10年,遠超人類的極限。下面一起來看下吧
有人可能以為駱駝的雙峰裡面儲存的是水,其實不然,那裡面儲存的是脂肪!當駱駝在滿是黃沙的沙漠中徒步行走時,駝峰裡面儲存的脂肪就轉化為能量,可以讓它們在40天不進食的情況下,也能順利穿行沙漠。
不過以上這些動物的挨餓時間都沒有洞螈長久。這種沒有膚色、看起來讓人毛骨悚然的兩棲動物生活在義大利和巴爾干半島常年不見陽光的水下洞穴里。由於沒有陽光,洞穴里的資源十分有限,洞螈練就了10年不進食也可以維持生命的本領。這大概是世界上最能挨餓的動物了。
9. 刺蝟在不吃不喝的狀態下,大概還能活多久
一天不吃東西沒什麼大不了的。幾天不吃東西就會餓死。如果你擔心餓死,家裡有雞蛋可以全部吃。刺蝟行動慢,通常白天和晚上出來。刺蝟喜歡把洞里凹陷下來,白天躲在窩里,過了黃昏才出來打呼嚕。刺蝟是昆蟲和毛蟲、蝸牛、鳥蛋、蘑菇、草根、堅果、甜瓜、蛇等雜食動物。一夜能吃200克蟲子,成熟的刺蝟平均每頓飯能吃40克食物。刺蝟對乳糖很敏感,不能餵乳製品。
這種動物最引人注目的特點是為了適應洞穴黑暗的生活而進行的各種調整。例如,洞退化的眼睛隱藏在皮下,看不見,但其他感官,特別是嗅覺和聽覺,為了彌補視覺上的缺點,變得更加敏感。此外,蠑螈的皮膚缺乏色素,除了一輩子存在的三外,鰓都是白色的。(例如:在陽光下飼養幾個月,眼睛和皮膚一開始是灰色的,之後都變成黑色。)不僅是繁殖期,蠑螈一生的其他時期也完全在水裡度過了[3]。這與其他兩棲動物大不相同。這可能與幼蟲的特徵有關,如幼蟲的鰓暴露,可能會一直留到成年。
動物不吃不喝通常能生存一周到十天左右,這是他們的基因決定的。與動物不同,動物一般生活在環境惡劣的環境中,所以水和食品資源普遍不足,食物補給拿不到手,經常能飽餐一頓,適應飢餓的生存能力,比人類忍受飢餓的能力長得多。
10. 如果不吃不喝的話,動物最多能維多久
作為人類中的一員,大家每天必做的事情除了呼吸之外應該就是吃東西吧?通常來說一日三餐是我們所必備的,不過現在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變好了之後,一日三餐似乎已經上升到了一日五餐,那就是多增加了下午茶和夜宵,由此看來食物對於人類是多麼地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