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動物檢疫如何識別

動物檢疫如何識別

發布時間:2022-05-31 16:51:11

1. 動物檢疫是什麼意思呢

解釋:按照國家法規對各種動物及其產品進行的疫病檢查。通過動物檢疫,對可疑或已證實的疫病對象實行強制隔離,或作出適當處理,目的是防止動物傳染病的傳播,保障畜牧業生產和人民健康。

動物檢疫可分進出口檢疫和國內檢疫兩大類。進出口檢疫指進口或出口的家畜及其產品以及觀賞動物和野生動物等在到達國境界域時所受到的檢疫。進口檢疫的疾病對象,各國並不一致,並隨疫病發生情況而有所變化。一般的檢疫對象為國內尚未發生、而國外已經流行的「外國病」,為害較大而又難以防治的烈性傳染病和重要的人畜共患疾病等。除國家規定和公布的以外,國與國之間簽訂的有關協定或貿易合同中也可以規定某種畜禽傳染病作為檢疫對象。國內檢疫指在國內各省、市、縣或鄉鎮地區實行的檢疫。又可分為產地檢疫和運輸檢疫。前者如集市或牲畜市場檢疫,或產地收購檢疫,是在貿易過程中進行的,其作用在於避免屠宰病畜,或防止在中轉或運輸過程中由病畜散布病原,造成原來非疫病地區的傳染;後者指交通運輸部門對托運的動物及其產品進行檢疫,查驗產地簽發的檢疫證書,准予或不準予托運,包括鐵路、公路、航空和港口檢疫等。國內檢疫的對象,除國家統一規定者外,省、市畜牧獸醫部門還可從實際情況出發,補充規定某些傳染病作為本地區的檢疫對象,在省際公布執行。此外,尚有國際郵包檢疫和過境檢疫等。檢疫手段主要有二:一是隔離觀察,根據臨床症狀予以判斷;一是實驗室診斷。按照中國的有關規定,凡從國外輸入的動物及其產品,一般在簽訂進口合同前,可向對方提出檢疫要求,如在出口國集中檢疫時的觀察天數等。到達國境口岸後由國家檢疫機構檢疫。輸出的動物及其產品由外貿部有關部門負責管理,對合格的發給「檢疫證明書」,准予輸出。

2. 如何辨別動植物檢疫證書的真偽

1、流水號。序列號的鑒別
每一個國家證書的發放印製有獨特的流水號或者序列號,一般是在證書的右下方,並且是唯一的。

2、紫外燈下鑒別
證書中的某些字跡在正常情況下是難以看到的,只有在紫外燈的照射下方可顯現,如美國的植物檢疫證書由肉眼可見和不可見兩種纖維製成,不可見紙纖維在紫外線下可辨別。
3、光敏感方法鑒別
證書中的某些字體會在某些光的照射下會發生變化,主要是防止復印防偽。
4、水印和特殊標記
證書設計中會採用一定的水印設計,這些設計在光照的情況下才可以看到,有些國家的證書,在證書中還會加入國家的一些徽印。
5、印章和簽名
印章一般是國、部、局名等,多數具英文字體,能辨認出出證機構、一份沒有印鑒的證書其實本身就指的懷疑,所以核對印鑒,比較有實際意義。

3. 豬肉檢疫章各種顏色代表什麼

生豬肉皮上蓋有不同的藍章,這是肉類的檢疫標志。市場上用於豬肉檢疫的標志有4種:

1、X形章是「銷毀章」,蓋此章的肉禁止出售和食用。

2、三角形章是「高溫章」,這類肉必須在規定時間內進行高溫處理後才能出售。

3、長方形章是「食用油章」,說明這種肉不能直接出售和食用,必須煉成油後才能出售。

4、圓形章是「檢驗合格章」,章內標有定點屠宰廠名稱、序號和年、月、日,蓋有這種印章的肉是「放心肉」,可放心食用。

檢疫合格後,動物檢疫工作人員會在豬肉上蓋上藍色的檢疫章,然後屠宰廠工作人員再蓋上紅色的定點屠宰印章。識別「放心肉」最簡單的方法是仔細辨別「一證兩章」(俗稱「紅藍兩戳兒」):動物檢疫部門發給的「藍色檢疫檢驗證明」,和印在豬肉表面的「紅色屠宰衛生安全證明」。

(3)動物檢疫如何識別擴展閱讀:

印章用的是可食用色素不會危害健康

豬肉上的印章很難洗掉,大家也會擔心會不會有害。其實,那是食品檢驗章專用的顏料,是用食品色素混合酒精、甘油、維生素C與水混合而成的,每一種原料都可以食用,不會危害健康。

至於「紅色章代表的是母豬,藍色的章代表公豬」,完全是以訛傳訛。國家標准只是規定了印章顏料必須滿足可食用的要求,並沒有對顏色的使用做出規范。

實際上,各地使用的顏色也不只是紅色和藍色這兩種,有些地方還會使用紫色甚至綠色。此外,肉豬都是經過閹割的,本來也不再是公豬和母豬了。

4. 狗狗托運的時候機場如何辨別動物檢疫合格證真假

動物檢疫合格證上有個編碼,我辦理的時候看到數據都聯網的,至於機場 那邊查不查這個編碼就不清楚了,我覺得應該會查,不然數據幹嘛聯網

5. 動物的檢疫方法包括哪些

動物的檢疫方法包括:
1、 流行病學調查;
2、病理檢查;
3、病源檢查;
4、免疫學檢查;
5、臨床檢查 。
知識點延伸:
動物的檢疫,就是按照國家法規對各種動物及其產品進行的疫病檢查。通過動物檢疫,對可疑或已證實的疫病對象實行強制隔離,或作出適當處理,目的是防止動物傳染病的傳播,保障畜牧業生產和人民健康。

6. 豬肉檢疫常識

你好
豬肉鑒別小常識

日常生活中每個家庭都免不了進入市場或超市選購動物產品,怎樣才能選購到健康而品質好的動物產品呢?下面以豬肉為例給大家介紹一些簡單的小常識。首先,選購時要看是否加蓋有檢疫驗訖印章,同時詢問經營人員索看所選購的豬肉是否有動物產品檢疫合格證明;其次,要靠自己通過感官等檢查對皮膚、淋巴結(俗稱羊子)、腎臟、脂肪、胸腹膜、脊髓斷面等六大部位仔細檢查鑒別。

一、幾種豬肉的感官鑒別方法:

新鮮肉:脂肪潔白,肌肉有光澤,紅色均勻,外表微干或微濕潤,用手指壓在瘦肉上的凹陷能立即恢復,彈性好,且有鮮豬肉特有的正常氣味。

不太新鮮的肉:脂肪少光澤,肌肉顏色稍暗,外表乾燥或有些粘手,新切面濕潤,指壓後的凹陷不能立即恢復,彈性差,稍有氨味或酸味。

變質肉:脂肪失去光澤,偏灰黃甚至變綠,肌肉暗紅,切面濕潤,彈性基本消失,有腐敗氣味散出。冬季氣溫低,嗅不到氣味,通過加熱燒烙或煮沸,變質的腐敗氣味就會散發出來。

母豬肉:一般胴體較大,皮糙而肉厚,肌肉纖維粗,橫切面顆粒大。經產母豬皮膚較厚,皮下脂肪少、瘦肉多、骨骼硬而脆,乳腺發達,腹部肌肉結締組織多,切割時韌性大。

注水肉:這種肉由於含有多餘的水分,致使肌肉色澤變淡,或呈淡灰紅色,有的偏黃,顯得腫脹,從切面上看濕漉漉的。銷售注水肉的肉案子上是濕的,嚴重的有積水,可見肉販隨時用抹布在擦拭。注水的凍豬瘦肉卷,透過塑料薄膜,可以看到裡面有灰白色半透明的冰和紅色血冰。砍開後可見有碎冰塊和冰渣濺出,肌肉解凍後還會有許多滲出的血水。價格便宜的豬肉卷,多半是做分割肉的下腳料,常混有病變廢棄物,購買時要當心。

死豬肉:周身瘀血呈紫紅色,脂肪灰紅,肌血暗紅,在血管中充滿著黑紅色的凝固血液,切開後腿內部的大血管,可以擠出黑紅色的血栓來,剝開板油,可見腹膜上有黑紫色的毛細血管網,切開腎包囊扒出腎臟,可以看到局部變綠,有腐敗氣味。

豬囊蟲肉:它是有鉤絛蟲的幼蟲,寄生在豬的瘦肉里,呈囊泡狀,肉眼觀察有小米粒大到豌豆大不等的囊泡,其中有一個白色的頭節,就像石榴籽一樣,囊蟲也見於心臟上,吃囊肉會使人得絛蟲病,如果人間接吞下蟲卵,也會得囊蟲病,後果嚴重。

豬瘟病肉:病豬周身皮膚,包括頭和四肢皮膚上都有大小不一的鮮紅色出血點,肌肉和脂肪也有小點出血。全身淋巴結,俗稱「肉棗」,都呈紫色,腎臟貧血色淡,有出血點。個別肉販常將豬瘟病肉用清水浸泡一夜,第二天上市銷售,這種肉外表顯得特別白,不見有出血點,但將肉切開,從斷面上看,脂肪、肌肉中的出血點依然明顯。

二、你六招識別病死豬肉的方法:

一是看錶皮 健康豬肉表皮無任何斑痕;病死豬肉表皮上常有紫色出血斑點,甚至出現暗紅色彌漫性出血,也有的會出現紅色或黃色隆起疹塊。

二是看脂肪 健康豬的脂肪呈白色或乳白色;病死豬肉的脂肪呈紅色、黃色或綠色等異常色澤。

三是看肌肉 健康豬的瘦肉一般為紅色或淡紅色,光澤鮮艷,很少有液體流出;病死豬肉顏色發紅發紫,無光澤,擠壓時有暗紅色的血汁滲出。

四是看彈性 好豬肉有彈性;病死豬肉無彈性。

五是聞氣味 好豬肉無異味;病死豬肉有血腥味、腐臭味及其他異味。

六是查淋巴 病死豬肉的淋巴結是腫大的,其脂肪為淺玫瑰色或紅色,肌肉為墨紅色;質量合格的豬肉淋巴結大小正常,肉切面呈鮮灰色或淡黃色。

三、四招識別注水豬肉方法:

遠觀 因注過水的生肉會逐漸向外滲水,故商販在經營過程中會經常用抹布擦拭,消費者在買肉前不妨先站在遠處觀察一番,或用一小塊吸水力強的衛生紙在肉上按一按,如果衛生紙馬上變濕則可判定為注水肉。

近瞧 凡注過水的肉多呈鮮紅色,且由於經水稀釋的原因又發白、發亮,表面光滑無褶。而未經注水的肉則呈暗紅色,表面有皺紋。

手摸 注水肉因充滿水,所以摸起來彈性較差,有硬邦邦的感覺,沒有粘性,而沒有注水的則相反,有一定的彈性,且發粘。

刀試 這一招對於常買心、肺的消費者來說非常實用,因心臟和肺部是直接注水和存水的部位,所以在購買時只須用刀輕輕剖開,便可根據其干濕情況判定是否被注水。

四、如何識別公、母豬肉?

公豬肉肌間脂肪少,毛孔粗而稀,切割時阻力較大,切面發干,斷面看不到大理石樣外觀,有難聞的臊氣味,煮的時候更大。

母豬肉皮厚而硬,皮上有黑色素及皺褶,毛孔粗大,皮下脂肪薄,肌肉呈紅色或深紅色,肌肉瘦而發干,切面粗糙無光,脂肪乾燥,肉質粗硬;乳頭大,長而油滑,乳頭基部呈圓椎型。

公母豬肉的商販大多數將肉皮分離,砍成小塊,消費者在購買時要結合多方面情況加以區分。公、母豬肉,只是肉質較差,不影響食用衛生,只要檢疫無其它病變,胴體不瘠瘦,均加蓋藍色檢疫合格驗訖印章,至於市場銷售應由工商部門指定攤點掛牌銷售。

五、母豬肉和肥豬肉怎樣區別?

區別母豬肉和肥豬肉可從下面幾個方面加以鑒別:

(1)皮膚:母豬肉皮膚厚硬,粗糙而發黃,多有皺紋,毛孔粗大而深,特別是薦部皮膚有大如米粒、小如芝麻的凹限(俗稱沙眼)。皮肉層次分離,結合處疏鬆。肥豬肉皮薄細軟,毛孔細而淺,皮肉結合緊密。

(2)肥膘:母豬肉皮下脂肪脆硬,呈青白色,觸摸時黏附的脂肪少,有的母豬肉,在皮與皮下脂肪之間的一層脂肪呈粉紅色(俗稱紅線)。肥豬肉皮下脂肪軟膩,呈白色,觸摸時黏附的脂肪多。

(3)肌肉:母豬肌肉呈深紅或暗紅色,纖維粗,紋路明顯,斷面顆粒大,含水分較少。肥豬肌肉呈淡紅色,纖維細,斷面顆粒小,含水量較多。

(4)乳頭和乳腺:母豬肉乳頭長而硬,乳頭孔特別明顯,橫切乳頭,兩乳池明顯可見;縱切乳房部,可見到淡粉色海綿狀乳腺。肥豬肉乳頭短而軟,乳頭孔不明顯,也看不到乳池和乳腺。

(5)腹圍:母豬腹部較肥豬寬闊。

(6)肋骨和骨盆:母豬肉肋骨扁而寬,骨膜白中透黃,尤其是前五根肋骨更為明顯;骨盆腔比較寬闊。肥豬肉肋骨呈扁圓形,骨膜淡粉色,骨盆腔不寬闊。

六、如何通過感官鑒別黃脂肉和黃膽肉?這兩種肉能食用嗎?

答:黃脂:主要由飼料或脂肪代謝障礙引起,與遺傳有關。黃染部位僅見脂肪,尤其皮下脂肪。肝膽無病變。

黃疸:由疾病引起膽汁代謝障礙而造成的。全身皮膚、脂肪、粘膜、鞏膜、肌膜、關節囊液均顯黃色。肝膽多有病變,如肝硬變、實質性肝炎、膽管阻塞。放置越久,顏色越深。

黃脂肉若系飼料源性者,若無其他不良氣味時,完全可以食用。如伴有其他不良氣味者,應高溫加工後食用或工業用;黃疸肉不能作為食用。

肉品檢疫小常識
1、皮膚對肉品的檢疫有何意義?
皮膚對豬瘟、豬丹毒、豬肺疫和豬弓形蟲病的檢出有很大意義。
2、牲畜宰後檢疫中的摘除的"三腺"是什麼?為什麼要摘除?
摘除"三腺"是指甲狀腺,腎上腺和病變的淋巴結。
因為甲狀腺、腎上腺是內分泌器官,含有激素,吃多了可引起內分泌激素中毒。病變淋巴結是病原微生物被阻截積存的部位,吃多了易造成感染和中毒。
3、黃疸和黃脂肉屍如何鑒別?
可通過感官檢查和實驗室理化檢驗兩方面加以判定。
感官檢查鑒別要點:
黃脂:主要由飼料或脂肪代謝障礙引起,與遺傳有關。黃染部位僅見脂肪,尤其皮下脂肪。肝膽無病變。吊掛24小時後黃色變淺或消失。
黃疸:由疾病引起膽汁代謝障礙而造成的。全身皮膚、脂肪、粘膜、M膜、肌膜、關節囊液均顯黃色。肝膽多有病變,放置越久,顏色越深。
理化學檢驗有兩種方法:
①硫酸法
②苛性鈉法
4、白肌病和白肌肉如何鑒別?
白肌病是由於硒-維生素E缺乏引起的;而白肌肉的產生則由於豬在宰前應激所引起,與遺傳、品種有關。第二,白肌病呈白色或黃白色條紋或斑塊狀。切面乾燥,似魚肉外觀。而白肌肉則呈現肌肉蒼白,質地松軟,切面有液汁滲出。第三,白肌病可發生於豬、牛、羊、馬等動物,且多見於動齡動物,而白肌肉僅見於豬。
5、常見的氣味和滋味異常肉有哪些?
一是飼料氣味,由於動物生前長期飼喂帶有濃郁氣味的飼料。
二是葯物氣味,宰前不久給動物經口或注射過具有芸香或其它異常氣味的葯物。
三是性氣味,未去勢或晚閹的公畜肉,尤其是公山羊和公豬肉。
四是病理氣味,屠宰動物生前的某些病理過程,可給肉以特殊氣味。
五是附加氣味,是將肉與特殊氣味的化學物品和異常氣味的食品同室貯藏或同車運輸時,因吸附作用給肉以異常的附加氣味。
6、肉新鮮度分幾個等級?其感官判定的指標是什麼?
肉新鮮度分為三個等級,即新鮮、次鮮和變質三級。感官判斷指標包括色澤、粘度、彈性、氣味以及肉湯性狀五個方面。
7、病死禽類肉屍的感官特徵?
①、禽屍的皮膚呈不同的紫紅色、暗黑色和鐵青色。皮膚乾枯,毛孔突起,拔毛不凈。翼下或腹下小血管有大片的血液沉積,極度消瘦。如翼基部或肢下部有局部性淤血,破損等,系生前長時間捆綁過緊所致。
②、病死禽冠和肉髯呈紫紅色或青紫色,有的全部呈紫黑色,以邊緣部較嚴重。
③、眼部污穢不潔,眼多全閉,眼球下陷。
④、嗉囊發青紫、空虛癟縮或有液體、氣體。肛門鬆弛或污穢不潔。
8、確診旋毛蟲病的主要檢驗方法是什麼?
目前主要應用壓片法檢查。
壓片方法是取左右膈肌各一塊(30g),每塊中選剪出麥粒大的12小塊(共24塊),用厚玻片壓片鏡檢,可發現旋毛蟲包囊,呈橄欖形,約0.8~1.0毫米長,內含有縮成螺旋狀幼蟲。有時可見濃淡不一黑色的鈣化包囊。
9、豬囊蟲病確定檢疫主要方法是什麼?
臨床上檢查舌肌,在舌底面可觀察見米粒大灰白色透明的囊尾蚴的囊包。
肉檢中切開口爵肌、舌肌、腰肌、心肌等檢查囊尾蚴的囊包。
免疫學檢查有變態反應、環狀沉澱試驗、補體結合反應,間接血凝試驗,炭粉凝集試驗和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等。
10、何為紅膘肉?
皮下脂肪由於毛細血管充血、出血或血紅素浸潤而呈粉紅色,稱紅膘肉。僅見於豬。紅膘肉的產生與感染急性豬丹毒、豬肺疫等傳染病背部受冷、熱、機械性刺激有關。
11、何為黑變肉?
黑色素異常沉積在組織和器官內,由於色素的量及其分布狀態不同,可呈現黑色褐色。波及范圍由斑點大小至整個器官。成年動物黑色素沉積多見於肺、肝及淋巴結,嚴重病例還見於雲腎、脾、胸、腹膜、骨和軟骨。生豬屠宰檢疫時,可以發現極個別豬肉胴體皮膚上有燈狀黑斑點或大面積黑花狀,即為黑色素異常沉積原因引起。
黑色素輕度沉積的組織器官可以食用,重度沉積有工具用。

無公害豬肉衛生檢驗規程

一、獸醫檢疫
(一)產地檢疫
在活豬供應地按照《畜禽產地檢疫規范—GB16549》對無公害豬飼養場或養殖戶進行嚴格檢疫。

(二)宰前檢查
1、入場檢查
(1)、查證驗物:檢查有無免疫證或免疫標記(耳牌)、產地檢疫證和無公害豬耳號牌,了解證物是否相符,以及途中豬只病、死情況等。如果豬只來源於外地,還要檢查有無出縣境檢疫證和車輛消毒證等;
(2)、卸載後的群體檢查:按照《畜禽產地檢疫規范—GB16549》的方法對可疑病豬進行個體檢查,發現病豬後立即轉送病豬隔離圈。必要時進行實驗室檢查。
2、待宰檢查 經過入場檢查,將健康豬只放入飼養圈繼續觀察,送宰前再進行一次群體檢查,挑出可疑病畜後,轉入待宰圈,停食、飲水、觀察,確實證明為健康豬只後,由獸醫檢疫人員簽發「送宰合格證」,豬只方可進入屠宰間。

(三)宰前檢查處理
1、經宰前檢查發現豬口蹄疫、豬傳染性水皰病、豬瘟及可疑病豬時,必須按下列規定處理:
(1)禁止屠宰,停止調動豬只,採取緊急防疫措施,並立即向主管部門報告疫情,按相關法令處理;
(2)病豬用密閉運輸工具送至化制間,或當地指定地點,採取不放血的方式撲殺,屍體化制或銷毀;
(3)同群豬送急宰間,胴體、內臟送有條件可食用車間按不同情況進行不同處理,處理後方可出廠(場),皮、毛、血、骨進行消毒後方可出廠(場);
(4)對宰前管理區、病豬管理區以及所經過的道路實施嚴格的消毒,並採取防疫措施,經農牧主管部門檢查合格後,方可恢復生產。
2、經宰前檢查發現豬鉤端螺旋體病、李氏桿菌病、急性豬丹毒、布魯氏菌病、豬密螺旋體病和結核病,按下列規定處理:
(1)病豬用密閉工具送急宰間,採取不放血的方式撲殺,然後送化制間進行化制或銷毀;
(2)宰前管理區進行嚴格消毒後,方可恢復生產;
(3)同群豬可繼續送宰。
3、除了上述所列傳染病外患有其他疾病的豬只,除患病豬只送急宰間急宰外,其他同群豬只正常送宰。急宰的病豬,根據具體情況,或送「有條件食用肉處理間」加工利用,或採取化制或銷毀方法處理。
4、宰前檢查後的處理過程均需作詳細記錄並存檔。

(四)宰後檢驗
1、豬頭檢驗。剖檢頜下淋巴結和外咬肌,視檢鼻盤、唇、齒齦、咽喉粘膜和扁桃體;
2、豬的內臟檢驗:分別按以下要求檢驗:
(1)胃、腸檢驗:視檢胃腸漿膜,剖解腸系膜淋巴結,必要時剖檢胃腸粘膜;
(2)脾臟檢驗:視檢外表、色澤、大小、觸檢彈性,必要時剖檢脾髓;
(3)肝臟檢驗:視檢外表、色澤、大小、觸檢彈性,剖解肝門淋巴結,必要時剖檢肝實質和膽囊;
(4)肺臟檢驗:視檢外表、色澤、大小、觸檢彈性,剖解肺門淋巴結,必要時剖檢肺實質;
(5)心臟檢驗:視檢心包及心外膜,並確定肌僵程度,剖解心肌、心內膜及血液凝固狀態,特別注意二尖瓣的病損;
(6)腎臟檢驗:剝離腎包膜,視檢外表、色澤、大小、觸檢彈性,必要時縱向剖檢腎實質。
3、胴體檢驗:檢查以下各項內容:
(1)首先判定放血程度;
(2)視檢皮膚、皮下組織、脂肪、肌肉、胸膜、腹膜等有無異狀;
(3)剖檢頸淺(肩前)淋巴結、股前淋巴結、腹股溝淺淋巴結、腹股溝深淋巴結。
4、寄生蟲檢驗:檢查如下寄生蟲:
(1)旋毛蟲和住肉孢子蟲檢驗:由每頭豬左右橫膈膜肌腳採取不少於30克的肉樣兩塊(編上與胴體同一編號),撕去肌膜,剪取24個肉粒(每塊肉樣12粒),製成肌肉壓片,置低倍顯微鏡下檢查,也可採取集樣消化法檢查,發現蟲體和包囊,根據編號對胴體、頭和心臟進行處理;
(2)豬囊蟲的檢驗:主要檢查部位為咬肌、腰肌和隔肌,其他可檢部位是心肌肩胛外側肌和股內側肌。

(五)宰後檢驗處理
1、宰後檢驗發現豬口蹄疫、豬傳染性水皰病、豬瘟等傳染病時,按下列方法處理:
(1)停止屠宰和調動豬只,採取緊急防疫措施,並立即向主管部門報告疫情,按相關法令處理;
(2)病豬胴體、內臟等用密閉運輸工具送至化制間,進行化制或銷毀;
(3)同群豬送急宰間,胴體、內臟送有條件可食用車間按不同情況進行不同處理,處理後方可出廠(場),皮、毛、血、骨進行消毒後方可出廠(場);
(4)對屠宰加工區、病豬管理區以及所經過的道路實施嚴格的消毒,並採取防疫措施,經農牧主管部門檢查合格後,方可恢復生產。
2、宰後檢驗發現豬鉤端螺旋體病、李氏桿菌病、急性豬丹毒、布魯氏菌病、豬密螺旋體病和結核病,按下列規定處理:
(1)病豬胴體、內臟等用密閉工具送化制間進行化制或銷毀;
(2)屠宰加工區進行嚴格消毒後,方可恢復生產;
(3)同群豬可繼續送宰。
3、宰後檢驗發現除了上述所列傳染病以外的其他疾病的豬只,除病豬胴體及內臟根據具體情況,或送「有條件食用肉處理間」加工利用,或採取化制或銷毀方法處理,其他同群豬只正常送宰。
4、宰後檢驗發現寄生蟲病時,按下列規定處理:
(1)在肉樣壓片中,發現旋毛蟲包囊或鈣化的旋毛蟲蟲體時,頭、胴體和心臟作濕化處理或銷毀;
(2)在肉樣壓片中,若發現住肉孢子蟲時作濕化處理或銷毀;
(3)如在規定檢驗部位40cm2面積內發現豬囊尾蚴或鈣化蟲體時,全屍作濕化處理或銷毀;
(4)如發現弓形蟲,全屍作濕化處理或銷毀;
(5)如發現豬肺線蟲、細頸囊尾蚴、腎蟲、豬華枝睾吸蟲、豬漿膜線蟲等按下列規定處理:
①病變嚴重,且肌肉有退行性變化者,胴體和內臟作濕化處理或銷毀,肌肉無變化者,剔除病變部分化制或銷毀,其餘部分高溫處理後出廠;
②病變輕微,剔除病變部分化制或銷毀,其餘部分不受限制出廠。
5、宰後發現腫瘤時,按下列規定處理:
(1)在一個器官發現腫瘤病變,胴體不瘠瘦,並無其他明顯病變者,病變臟器作化制或銷毀,其餘部分高溫處理;如胴體瘠瘦,肌肉有病變者,全屍化制或銷毀;
(2)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器官發現腫瘤病變者,全屍化制或銷毀;
(3)確診為淋巴肉瘤,白血病鱗狀上皮細胞瘤者,全屍化制或銷毀。
6、經宰後檢驗發現為普通病、中毒或局部病損時,按下述規定處理:
(1)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全屍作化制或銷毀。 膿毒症、尿毒症、黃疸、過度消瘦、大面積壞疽、急性中毒、全身脂肪和肌肉變性、全身性水腫和出血的病豬。
(2)局部有下列病變之一者,割除病變部分化制銷毀,其餘部分不受限制。 創傷、化膿、炎症、硬變、壞死、寄生蟲損害、嚴重的瘀血、出血、病理性肥大和萎縮、異色、異味及其他有礙衛生的部分。
7、鮮肉的衛生標記
(1)不管胴體和內臟屬於上述何種情況,均需蓋上與判定結果一致的印章,印章染料對人體無害,蓋後不流散,迅速乾燥,附著牢固。
(2)應由官方獸醫檢疫人員負責為鮮肉加蓋衛生標記。
(3)鮮肉衛生標記圖章按規定製作。
(4)鮮肉衛生標記的染料為甲基紫。
(5)標記部位 ① 重量超過60公斤的胴體,在大腿外部、腰部、背部、乳部、肩部和肋部加蓋印章;② 重量小於60公斤的胴體,在大腿外側和肩部加蓋印章。

7. 動物檢疫檢驗員常用診斷方法有哪些

自己列印就是。如果需要大批量的話還可以在網上找一下產地檢疫、屠宰檢疫規程和動物防疫法、動物防疫條件審查管理辦法,放在一起加印成小冊子。「一法二部令十規程」的全部內容可以上中國動物衛生監督網上下載。 附:《動物檢疫管理辦法》全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令 2010年 第6號 《動物檢疫管理辦法》已經2010年1月4日農業部第一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發布,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2002年5月24日農業部發布的《動物檢疫管理辦法》(農業部令第14號)同時廢止。 二〇一〇年一月二十一日 動物檢疫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強動物檢疫活動管理,預防、控制和撲滅動物疫病,保障動物及動物產品安全,保護人體健康,維護公共衛生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以下簡稱《動物防疫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動物檢疫活動。 第三條 農業部主管全國動物檢疫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動物檢疫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設立的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及其監督管理工作。 第四條 動物檢疫的范圍、對象和規程由農業部制定、調整並公布。 第五條 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指派官方獸醫按照《動物防疫法》和本辦法的規定對動物、動物產品實施檢疫,出具檢疫證明,加施檢疫標志。 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可以根據檢疫工作需要,指定獸醫專業人員協助官方獸醫實施動物檢疫。 第六條 動物檢疫遵循過程監管、風險控制、區域化和可追溯管理相結合的原則。 第二章 檢疫申報 第七條 國家實行動物檢疫申報制度。 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應當根據檢疫工作需要,合理設置動物檢疫申報點,並向社會公布動物檢疫申報點、檢疫范圍和檢疫對象。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動物檢疫申報點的建設和管理。 第八條 下列動物、動物產品在離開產地前,貨主應當按規定時限向所在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報檢疫: (一)出售、運輸動物產品和供屠宰、繼續飼養的動物,應當提前3天申報檢疫。 (二)出售、運輸乳用動物、種用動物及其精液、卵、胚胎、種蛋,以及參加展覽、演出和比賽的動物,應當提前15天申報檢疫。 (三)向無規定動物疫病區輸入相關易感動物、易感動物產品的,貨主除按規定向輸出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報檢疫外,還應當在起運3天前向輸入地省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報檢疫。 第九條 合法捕獲野生動物的,應當在捕獲後3天內向捕獲地縣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報檢疫。 第十條 屠宰動物的,應當提前6小時向所在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報檢疫;急宰動物的,可以隨時申報。 第十一條 申報檢疫的,應當提交檢疫申報單;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調運乳用動物、種用動物及其精液、胚胎、種蛋的,還應當同時提交輸入地省、自治區、直轄市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批準的《跨省引進乳用種用動物檢疫審批表》。 申報檢疫採取申報點填報、傳真、電話等方式申報。採用電話申報的,需在現場補填檢疫申報單。 第十二條 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受理檢疫申報後,應當派出官方獸醫到現場或指定地點實施檢疫;不予受理的,應當說明理由。 第三章 產地檢疫 第十三條 出售或者運輸的動物、動物產品經所在地縣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的官方獸醫檢疫合格,並取得《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後,方可離開產地。 第十四條 出售或者運輸的動物,經檢疫符合下列條件,由官方獸醫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 (一)來自非封鎖區或者未發生相關動物疫情的飼養場(戶); (二)按照國家規定進行了強制免疫,並在有效保護期內; (三)臨床檢查健康; (四)農業部規定需要進行實驗室疫病檢測的,檢測結果符合要求; (五)養殖檔案相關記錄和畜禽標識符合農業部規定。 乳用、種用動物和寵物,還應當符合農業部規定的健康標准。 第十五條 合法捕獲的野生動物,經檢疫符合下列條件,由官方獸醫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後,方可飼養、經營和運輸: (一)來自非封鎖區; (二)臨床檢查健康; (三)農業部規定需要進行實驗室疫病檢測的,檢測結果符合要求。 第十六條 出售、運輸的種用動物精液、卵、胚胎、種蛋,經檢疫符合下列條件,由官方獸醫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 (一)來自非封鎖區,或者未發生相關動物疫情的種用動物飼養場; (二)供體動物按照國家規定進行了強制免疫,並在有效保護期內; (三)供體動物符合動物健康標准; (四)農業部規定需要進行實驗室疫病檢測的,檢測結果符合要求; (五)供體動物的養殖檔案相關記錄和畜禽標識符合農業部規定。 第十七條 出售、運輸的骨、角、生皮、原毛、絨等產品,經檢疫符合下列條件,由官方獸醫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 (一)來自非封鎖區,或者未發生相關動物疫情的飼養場(戶); (二)按有關規定消毒合格; (三)農業部規定需要進行實驗室疫病檢測的,檢測結果符合要求。 第十八條 經檢疫不合格的動物、動物產品,由官方獸醫出具檢疫處理通知單,並監督貨主按照農業部規定的技術規范處理。 第十九條 跨省、自治區、直轄市引進用於飼養的非乳用、非種用動物到達目的地後,貨主或者承運人應當在24小時內向所在地縣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報告,並接受監督檢查。 第二十條 跨省、自治區、直轄市引進的乳用、種用動物到達輸入地後,在所在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的監督下,應當在隔離場或飼養場(養殖小區)內的隔離舍進行隔離觀察,大中型動物隔離期為45天,小型動物隔離期為30天。經隔離觀察合格的方可混群飼養;不合格的,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理。隔離觀察合格後需繼續在省內運輸的,貨主應當申請更換《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更換《動物檢疫合格證明》不得收費。 第四章 屠宰檢疫 第二十一條 縣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依法向屠宰場(廠、點)派駐(出)官方獸醫實施檢疫。屠宰場(廠、點)應當提供與屠宰規模相適應的官方獸醫駐場檢疫室和檢疫操作台等設施。出場(廠、點)的動物產品應當經官方獸醫檢疫合格,加施檢疫標志,並附有《動物檢疫合格證明》。 第二十二條 進入屠宰場(廠、點)的動物應當附有《動物檢疫合格證明》,並佩戴有農業部規定的畜禽標識。 官方獸醫應當查驗進場動物附具的《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和佩戴的畜禽標識,檢查待宰動物健康狀況,對疑似染疫的動物進行隔離觀察。 官方獸醫應當按照農業部規定,在動物屠宰過程中實施全流程同步檢疫和必要的實驗室疫病檢測。 第二十三條 經檢疫符合下列條件的,由官方獸醫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對胴體及分割、包裝的動物產品加蓋檢疫驗訖印章或者加施其他檢疫標志: (一)無規定的傳染病和寄生蟲病; (二)符合農業部規定的相關屠宰檢疫規程要求; (三)需要進行實驗室疫病檢測的,檢測結果符合要求。 骨、角、生皮、原毛、絨的檢疫還應當符合本辦法第十七條有關規定。 第二十四條 經檢疫不合格的動物、動物產品,由官方獸醫出具檢疫處理通知單,並監督屠宰場(廠、點)或者貨主按照農業部規定的技術規范處理。 第二十五條 官方獸醫應當回收進入屠宰場(廠、點)動物附具的《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填寫屠宰檢疫記錄。回收的《動物檢疫合格證明》應當保存十二個月以上。 第二十六條 經檢疫合格的動物產品到達目的地後,需要直接在當地分銷的,貨主可以向輸入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請換證,換證不得收費。換證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提供原始有效《動物檢疫合格證明》,檢疫標志完整,且證物相符; (二)在有關國家標准規定的保質期內,且無腐敗變質。 第二十七條 經檢疫合格的動物產品到達目的地,貯藏後需繼續調運或者分銷的,貨主可以向輸入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重新申報檢疫。輸入地縣級以上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對符合下列條件的動物產品,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 (一)提供原始有效《動物檢疫合格證明》,檢疫標志完整,且證物相符; (二)在有關國家標准規定的保質期內,無腐敗變質; (三)有健全的出入庫登記記錄; (四)農業部規定進行必要的實驗室疫病檢測的,檢測結果符合要求。 第五章 水產苗種產地檢疫 第二十八條 出售或者運輸水生動物的親本、稚體、幼體、受精卵、發眼卵及其他遺傳育種材料等水產苗種的,貨主應當提前20天向所在地縣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報檢疫;經檢疫合格,並取得《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後,方可離開產地。 第二十九條 養殖、出售或者運輸合法捕獲的野生水產苗種的,貨主應當在捕獲野生水產苗種後2天內向所在地縣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報檢疫;經檢疫合格,並取得《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後,方可投放養殖場所、出售或者運輸。 合法捕獲的野生水產苗種實施檢疫前,貨主應當將其隔離在符合下列條件的臨時檢疫場地: (一)與其他養殖場所有物理隔離設施; (二)具有獨立的進排水和廢水無害化處理設施以及專用漁具; (三)農業部規定的其他防疫條件。 第三十條 水產苗種經檢疫符合下列條件的,由官方獸醫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 (一)該苗種生產場近期未發生相關水生動物疫情; (二)臨床健康檢查合格; (三)農業部規定需要經水生動物疫病診斷實驗室檢驗的,檢驗結果符合要求。 檢疫不合格的,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應當監督貨主按照農業部規定的技術規范處理。 第三十一條 跨省、自治區、直轄市引進水產苗種到達目的地後,貨主或承運人應當在24小時內按照有關規定報告,並接受當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的監督檢查。 第六章 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動物檢疫 第三十二條 向無規定動物疫病區運輸相關易感動物、動物產品的,除附有輸出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出具的《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外,還應當向輸入地省、自治區、直轄市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報檢疫,並按照本辦法第三十三條、第三十四條規定取得輸入地《動物檢疫合格證明》。 第三十三條 輸入到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的相關易感動物,應當在輸入地省、自治區、直轄市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指定的隔離場所,按照農業部規定的無規定動物疫病區有關檢疫要求隔離檢疫。大中型動物隔離檢疫期為45天,小型動物隔離檢疫期為30天。隔離檢疫合格的,由輸入地省、自治區、直轄市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的官方獸醫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不合格的,不準進入,並依法處理。 第三十四條 輸入到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的相關易感動物產品,應當在輸入地省、自治區、直轄市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指定的地點,按照農業部規定的無規定動物疫病區有關檢疫要求進行檢疫。檢疫合格的,由輸入地省、自治區、直轄市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的官方獸醫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不合格的,不準進入,並依法處理。 第七章 乳用種用動物檢疫審批 第三十五條 跨省、自治區、直轄市引進乳用動物、種用動物及其精液、胚胎、種蛋的,貨主應當填寫《跨省引進乳用種用動物檢疫審批表》,向輸入地省、自治區、直轄市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請辦理審批手續。 第三十六條 輸入地省、自治區、直轄市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做出是否同意引進的決定。符合下列條件的,簽發《跨省引進乳用種用動物檢疫審批表》;不符合下列條件的,書面告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一)輸出和輸入飼養場、養殖小區取得《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 (二)輸入飼養場、養殖小區存欄的動物符合動物健康標准; (三)輸出的乳用、種用動物養殖檔案相關記錄符合農業部規定; (四)輸出的精液、胚胎、種蛋的供體符合動物健康標准。 第三十七條 貨主憑輸入地省、自治區、直轄市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簽發的《跨省引進乳用種用動物檢疫審批表》,按照本辦法規定向輸出地縣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報檢疫。輸出地縣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應當按照本辦法的規定實施檢疫。 第三十八條 跨省引進乳用種用動物應當在《跨省引進乳用種用動物檢疫審批表》有效期內運輸。逾期引進的,貨主應當重新辦理審批手續。 第八章 檢疫監督 第三十九條 屠宰、經營、運輸以及參加展覽、演出和比賽的動物,應當附有《動物檢疫合格證明》;經營、運輸的動物產品應當附有《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和檢疫標志。 對符合前款規定的動物、動物產品,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可以查驗檢疫證明、檢疫標志,對動物、動物產品進行采樣、留驗、抽檢,但不得重復檢疫收費。 第四十條 依法應當檢疫而未經檢疫的動物,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依照本條第二款規定補檢,並依照《動物防疫法》處理處罰。 符合下列條件的,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不符合的,按照農業部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一)畜禽標識符合農業部規定; (二)臨床檢查健康; (三)農業部規定需要進行實驗室疫病檢測的,檢測結果符合要求。 第四十一條 依法應當檢疫而未經檢疫的骨、角、生皮、原毛、絨等產品,符合下列條件的,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不符合的,予以沒收銷毀。同時,依照《動物防疫法》處理處罰。 (一)貨主在5天內提供輸出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出具的來自非封鎖區的證明; (二)經外觀檢查無腐爛變質; (三)按有關規定重新消毒; (四)農業部規定需要進行實驗室疫病檢測的,檢測結果符合要求。 第四十二條 依法應當檢疫而未經檢疫的精液、胚胎、種蛋等,符合下列條件的,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不符合的,予以沒收銷毀。同時,依照《動物防疫法》處理處罰。 (一)貨主在5天內提供輸出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出具的來自非封鎖區的證明和供體動物符合健康標準的證明; (二)在規定的保質期內,並經外觀檢查無腐敗變質; (三)農業部規定需要進行實驗室疫病檢測的,檢測結果符合要求。 第四十三條 依法應當檢疫而未經檢疫的肉、臟器、脂、頭、蹄、血液、筋等,符合下列條件的,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並依照《動物防疫法》第七十八條的規定進行處罰;不符合下列條件的,予以沒收銷毀,並依照《動物防疫法》第七十六條的規定進行處罰: (一)貨主在5天內提供輸出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出具的來自非封鎖區的證明; (二)經外觀檢查無病變、無腐敗變質; (三)農業部規定需要進行實驗室疫病檢測的,檢測結果符合要求。 第四十四條 經鐵路、公路、水路、航空運輸依法應當檢疫的動物、動物產品的,托運人托運時應當提供《動物檢疫合格證明》。沒有《動物檢疫合格證明》的,承運人不得承運。 第四十五條 貨主或者承運人應當在裝載前和卸載後,對動物、動物產品的運載工具以及飼養用具、裝載用具等,按照農業部規定的技術規范進行消毒,並對清除的墊料、糞便、污物等進行無害化處理。 第四十六條 封鎖區內的商品蛋、生鮮奶的運輸監管按照《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實施。 第四十七條 經檢疫合格的動物、動物產品應當在規定時間內到達目的地。經檢疫合格的動物在運輸途中發生疫情,應按有關規定報告並處置。 第九章 罰 則 第四十八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九條、第三十一條規定,跨省、自治區、直轄市引進用於飼養的非乳用、非種用動物和水產苗種到達目的地後,未向所在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報告的,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處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九條 違反本辦法第二十條規定,跨省、自治區、直轄市引進的乳用、種用動物到達輸入地後,未按規定進行隔離觀察的,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責令改正,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條 其他違反本辦法規定的行為,依照《動物防疫法》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第十章 附 則 第五十一條 動物衛生監督證章標志格式或樣式由農業部統一制定。 第五十二條 水產苗種產地檢疫,由地方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委託同級漁業主管部門實施。水產苗種以外的其他水生動物及其產品不實施檢疫。 第五十三條 本辦法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農業部2002年5月24日發布的《動物檢疫管理辦法》(農業部令第14號)自本辦法施行之日起廢止。

8. 動物產品檢疫合格證怎麼查詢真偽

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分為AB兩種,A證全國流通,B證省內流通,A證可以在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網站查詢真偽,B證去當地動物衛生監督所查詢真偽。

9. 我國的動物檢疫分為哪幾類

動物檢疫通常是根據實施檢疫的環節來分類:(1)產地檢疫,即動物、動物產品出售或調運離開飼養、生產地前,由動物檢疫員到場到戶實施的檢疫。(2)屠宰檢疫,即對被屠宰動物進行的屠宰之前和在屠宰過程中所進行的同步檢疫。(3)運輸檢疫,根據實施的場所不同,又可分為公路檢疫、鐵路檢疫、航運檢疫。(4)市場檢疫,是指動物、動物產品進入市場之前,由具備相關資質的人員開展的檢疫工作。

10. 豬肉檢疫圖章藍色和紅色的區別

豬肉的印章紅藍沒有明確區別。

印章的形式並沒有統一規定,國家法規只是要求了蓋章,並沒有對章的形式做出統一規定。早期的確是用圓形印章,但後來又推行更方便的長條滾筒式印章,此外還有針刺式印章。具體的蓋章形式是由各地方主管部門來規定,由此造成不同地區的印章五花八門,形狀各異。

如果只認為「蓋圓形章的才是合格的」,那麼蓋長條滾筒式驗訖章的那些豬肉就「躺著中槍」了。「不能食用」的印章確實是存在的。

不過,國標只規定了合格的蓋章,不合格的豬肉是否蓋章要具體看各個地區的規定。但是蓋了不合格章的豬肉是不能進入銷售渠道的,更不能出現在超市或者肉攤上。

(10)動物檢疫如何識別擴展閱讀

印章用的是可食用色素不會危害健康

豬肉上的印章很難洗掉,大家也會擔心會不會有害。其實,那是食品檢驗章專用的顏料,是用食品色素混合酒精、甘油、維生素C與水混合而成的,每一種原料都可以食用,不會危害健康。

至於「紅色章代表的是母豬,藍色的章代表公豬」,完全是以訛傳訛。國家標准只是規定了印章顏料必須滿足可食用的要求,並沒有對顏色的使用做出規范。

實際上,各地使用的顏色也不只是紅色和藍色這兩種,有些地方還會使用紫色甚至綠色。此外,肉豬都是經過閹割的,本來也不再是公豬和母豬了。

閱讀全文

與動物檢疫如何識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7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