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珍稀動物的名字和生存狀況
揚子鱷是我國特有的鱷類,也是世界上瀕臨絕滅的爬行動物之一。它的身體長約1.5-2米,不如非洲鱷和泰國鱷的體型那麼巨大。揚子鱷的吻短鈍,屬短吻鱷的一種。因為揚子鱷的外貌非常像「龍」,所以俗稱「土龍」或「豬婆龍」。上世紀70年代,它被攜出國門,雲游歐洲,名揚世界。 鱷類與龐然大物恐龍在中生代曾繁盛一時,獨霸天下。可是經歷了7000萬年的生物大絕滅時期以後,驕橫一世的恐龍遭到了滅頂之災,而揚子鱷卻成了殘存下來的少數爬行動物之一。為什麼揚子鱷能神奇般地生存下來呢?這個問題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受到了生物學家的重視,揚子鱷在科學研究上有較高的價值。 有人把揚子鱷稱為鱷魚,把它看作是魚一類的水生動物。其實揚子鱷沒有鰓,也不是水生動物,只不過揚子鱷又回到水中,形成了一些適應水中生活的特點,具有水陸兩棲的本領而已。這樣,揚子鱷就擴大了生活的領域,使它們容易在生存斗爭中成為優勝者。 揚子鱷喜歡棲息在湖泊、沼澤的灘地或丘陵山澗長滿亂草蓬蒿的潮濕地帶。它具有高超的挖洞打穴的本領,頭、尾和銳利的趾爪都是它的打洞打穴工具。俗話說「狡兔三窟」,而揚子鱷的洞穴還超過三窟。它的洞穴常有幾個洞口,有的在岸邊灘地蘆葦、竹林叢生之處,有的在池沼底部,地面上有出入口、通氣口,而且還有適應各種水位高度的側洞口。洞穴內曲徑通幽,縱橫交錯,恰似一座地下迷宮。也許正是這種地下迷宮幫助它們渡過了嚴寒的大冰期和寒冷的冬天,同時也幫助它們逃避了敵害而倖存下來。 揚子鱷喜靜,白天常隱居在洞穴中,夜間外出覓食。不過它也在白天出來活動,尤其是喜歡在洞穴附近的岸邊、沙灘上曬太陽。它常緊閉雙眼,爬伏不動,處於半睡眠狀態,給人們以行動遲鈍的假象,可是,當它一旦遇到敵害或發現食物時,就會立即將粗大的尾巴用力左右甩動,迅速沉入水底逃避敵害或追逐食物。它最愛吃的食物是田螺、河蚌、小魚、小蝦、水鳥、野兔、水蛇等動物。揚子鱷的食量很大,能把吸收的營養物質大量地貯存在體內,因而它就有很強的耐飢能力,可以渡過漫長的冬眠期。 揚子鱷的子孫曾興旺發達過,七八十年前,安徽蕪湖萬春圩一帶的河灘上還生活著很多揚子鱷。據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回憶,可是到了1949年,那裡已很難聽到揚子鱷的吼叫聲了。現在,揚子鱷的分布區不斷縮小,數量也日益減少。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分析起來,主要還是棲息地環境的破壞。加上揚子鱷全身都是寶,它的肉曾是宴席上的佳餚,它的皮是製造高檔革製品的上好材料,它還具有很高的葯用價值,因此遭到人們的亂捕濫殺。又因為揚子鱷是一種肉食性動物,能在圩堤上挖穴打洞,因此農民曾把它當作有害動物,見了就捕殺。揚子鱷已處於幾乎要絕滅的境地。 為此,我國政府於1972年將揚子鱷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973年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將它列入重點保護動物名錄,禁止貿易。1981年,據專家估計,野外生存的揚子鱷僅有300--500條,這一物種可能在10年內絕滅。然而令人高興的是,時至今日,揚子鱷不僅沒有絕滅,而且數量已大大增加。這一人間奇跡又是怎樣創造出來的呢? 為了保住揚子鱷這一物種,改變瀕臨絕滅的狀況,讓它世世代代生存發展下去,我國政府投入了巨大的物力和人力,建立了安徽國家級揚子鱷自然保護區和揚子鱷繁殖研究中心。 可是僅靠揚子鱷自身的繁殖,仍無法挽回種群趨向絕滅的總趨勢。從70年代起,我國的科學工作者邁上了充滿坎坷的人工繁殖揚子鱷的征途,現在我國人工孵化鱷卵、人工繁殖鱷群技術已走在世界前列。在他們不懈的努力下,揚子鱷的數量已從建場初期的170條增加到4000多條,現在每年的繁殖數量都在1000條以上,揚子鱷已成為被國際貿易公約批準的第一種可以進行商品化開發利用的受脅動物。
Ⅱ 我國珍稀動物名稱和生存狀況
大熊貓 四川卧龍
川金絲猴 秦嶺
黔金絲猴 貴州梵凈山
黑葉猴 貴州沿河麻陽河
朱䴉 秦嶺
揚子鱷 安徽
白暨豚 長江(貌似滅絕)
植物:
百山祖冷杉 浙江
珙桐 貴州梵凈山
銀杉 廣西
水杉 四川
桫欏 貴州赤水
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氣候多樣,有著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例如:我國僅高等植物就有3萬多種,木本植物有7000多種。陸棲脊椎動物1800多種,其中爬行類300多種,鳥類1100多種,獸類400多種,佔世界陸棲脊椎動物種類的10%。淡水魚已見記載的近600種,海產魚1500多種,也佔世界魚類種數的10%左右。此外,還有許多世界特有的珍...金絲猴
生活環境
金絲猴是典型的森林樹棲動物,常年棲息於海拔1500-3300米的森林中。其植被類型和垂直分布帶滇金絲猴屬亞熱帶山地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亞熱帶落葉闊葉林和常綠針葉林以及次生性的針闊葉混交林等四個植被類型,隨著季節的變化,它們不向水平方向遷移,只在棲息的環境中作垂直移動。群棲生活,每個大的集群是按家族性的小集群為活動單位。最大的群體可達600餘只在靈長類中,如此龐大的群體亦屬罕見。
歷史演化仰鼻猴屬發生在距今100多萬年前的更新世時期的中國秦嶺地區,一般認為金絲猴的起源與歐亞晚中新世至上新世時期的中猴(一種古老的疣猴)和來自子歐洲的Doliehcpithecus有關。
金絲猴的進化樹關於仰鼻猴屬內的分類一直存在爭議。有人觀察到人工飼養下互配可育,認為應該是一個種的四個亞種。現在比較一致的看法時,仰鼻猴最早是分布在橫斷山脈的一個種,後來由於地質變化發生生殖隔離而演化出4個種,這種隔離發生於2.5萬年前,由於隔離的時間較短,這些中並不是完全種。依照不同的生態特點,進入高海拔生存的滇金絲猴稱為進化上先進種,而越南金絲猴相對最原始,川金絲猴與黔金絲猴親緣較緊,黔金絲猴相對較原始。
短吻鱷
短吻鱷,屬短吻鱷屬,和南美洲的凱門鱷屬一起構成短吻鱷科。和其他科的鱷一樣,短吻鱷也是一類像蜥蜴而個體大的動物。它們都有強健的尾巴,既可以用來防衛,又可以用來游泳。眼睛、耳朵和鼻孔都長在很長的頭頂上,鱷從水中浮上來的時候,它們都會露出水面。 短吻鱷和其他鱷的區別在於短吻鱷的嘴比其他鱷的嘴寬。此外,其他鱷把嘴閉上的時候,下顎兩邊第4個牙齒會暴露出來。 短吻鱷是肉食類動物,棲息在寬廣的水域,如湖泊、沼澤和大河的周圍。它們挖掘洞穴,用以逃避危險和冬眠。成年的短吻鱷主要食魚、小的哺乳動物和鳥類。不過,有時候它們連鹿和牛也食。雄的和雌的短吻鱷都會發出嘶嘶的叫聲,雄短吻鱷還會發出響亮的吼聲,很遠的地方都能聽得見。到了繁殖季節,雌短吻鱷用泥土和植物築起窩來,在裡面產下20~70個殼很厚的蛋,並且把它們掩埋好。在蛋孵化期間,它們還會看守著,這也是一件危險的工作。美洲短吻鱷害怕人,見人一般都會逃匿。 現存的短吻鱷主要有兩種,美洲短吻鱷和中國短吻鱷。
美洲短吻鱷產於美國的東南部。未成年的美洲短吻鱷身體呈黑色,有黃色的條紋。成年以後會逐漸變成褐色。最大的美洲短吻鱷體長可達5米,重700千克,一般在3~4米,重200千克。人們為了獲取鱷魚皮,曾經大量捕殺資源豐富的密西西比河短吻鱷,小的短吻鱷也被人捕捉來當寵物賣。這種情形造成密西西比河短吻鱷從許多地方消失。後來由於採取了禁止捕殺的保護措施,數量才逐年增加。以後政府又允許人們有計劃地捕殺。 中國短吻鱷又叫揚子鱷,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產於長江流域。它的外形和美洲短吻鱷差不多,但個體比美洲短吻鱷小,體長一般不超過1.5米。身體呈黑色,有些暗淡的黃色標記。世界自然和自然資源保護聯盟把它列為瀕危動物。凱門鱷是小型短吻鱷,長1到2.5米,重30到110千克,以魚和甲殼動物為食,由於體形較小,容易成為美洲虎,森蚺和公牛鯊的食物,雖然凱門鱷體形較小,但最大的短吻鱷仍是凱門鱷的一種,它是黑凱門鱷,最長5米多,700千克重,一般3到4米,可以捕食貘,鹿等大型有蹄動物。
黑軟殼龜
軟殼龜,又稱鱉,統指屬於龜鱉目鱉科的軟殼水生龜。軟殼龜分布於亞洲、非洲和北美洲淡流和湖泊中。它們的特點是有圓像薄餅一樣柔軟的皮背殼。腿上有蹼,長頭頸。鼻孔長在肉質長鼻的前段。雌龜的體型明顯地雄龜大。軟殼龜移動很快,經常躺在水底的淤泥和沙地里,有時也會爬出來曬太陽。喉中的特別組織結構使它們能夠呼吸水中的氧氣。軟殼龜是很受人們歡迎的佳餚。它們也很好鬥,被抓住的時候,會迅速而兇狠地咬人。
全世界大約有20種軟殼龜,分屬6個屬。其中大部分屬於鱉屬,鱉屬軟殼龜發布的范圍比較廣,亞洲、非洲、北美洲都能找到。新大陸的鱉屬軟殼龜主要有兩種,刺軟殼龜和光滑軟殼龜,它們的背殼呈灰色或者褐色。光滑軟殼龜的殼長大約有35厘米,軟殼龜的殼長大約有45厘米。主要分布在美國。舊大陸的鱉屬軟殼龜有非洲龜和馬來龜兩種。它們的殼長大約都是在60厘米左右。
大蠑螈
蠑螈,火蜥蜴,全世界大約有400多種,分屬有尾目下的10個科,包括北螈、蠑螈、大隱鰓鯢(一種大型的水棲蠑螈)。它們大部分棲息在淡水和沼澤地區,主要是北半球的溫帶區域。
蠑螈身體短小,有4條腿,皮膚潮濕,體長大約在10—15厘米,大都有明亮的色彩和顯眼的模樣。中國大蠑螈體型最大,體長可達1.5米。
蠑螈出世以後,一般都要經過幼體時期,這個時期可能是幾天,也可能是幾年。幼體長有外鰓和牙齒,沒有眼瞼。這些特徵可能會保留到性成熟。棲息在北美洲東部的一種泥蠑螈和墨西哥中部的蠑螈都有這個特性。
蠑螈主要食昆蟲,蠕蟲、蝸牛和一些小動物,包括它們的同類。像其他兩棲動物一樣,它們養靠皮膚來吸收不分,因此需要潮濕的生活環境。環境到攝氏零下以後,它們會進入冬眠狀態。
大多數成年的蠑螈白天躲藏起來,晚上才出來覓食。有些則在繁殖季節才從地底下出來,或者是到溫度和濕度適合於它們生存的時候中,才會露面。有些種類的蠑螈,特別是性於無肺螈科的蠑螈完全是陸棲動物,它們遠離河流和池塘的日子。
原始形式的蠑螈(如鯢亞目)繁殖的形式是體外受精。一些較高形式的蠑螈則是體內受精,在這種形式下,雌性蠑螈通過自己的泄殖腔開口把雄性蠑螈排泄的精子包囊吸入體內。大多數蠑螈在水中繁殖,也有一些,如大部分無肺螈科的種類在陸地上繁殖。
中國大蠑螈、日本大蠑螈等十幾種蠑螈屬瀕危動物。
蠑螈體形和蜥蜴相似,但體表沒有鱗,具有很好的觀賞性動物。
蠑螈主要食蠕蟲、昆蟲、蝸牛和一小動物,包括他們的同類。他們靠皮膚來吸收水分,因此需要潮濕的生活環境。環境到攝氏零下以後,他們會進入冬眠狀態。
古巴地鬣鱗蜥
鬣鱗蜥是鬣鱗晰科中體型較大的一類爬行動物,歸鬣鱗蜥屬,全球大約有13種。最常見的普通鬣鱗蜥身長可達到1.8米,分布在從墨西哥南方到巴西的廣大地區,屬樹棲性動物。
它們特別喜歡下面的水的大樹。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就地從樹上跳入水中。鬣鱗蜥的身體呈綠色,上在有規則的褐色環,尾馬上也有。主要食大量的嫩葉和水果。不過,與它同科的蜥蜴也吃小的鳥類和哺乳動物。
西印度群島鬣鱗蜥棲息在幾個加勒比海島嶼上。比較知名的鬣鱗蜥還有海地犀牛鬣鱗蜥、墨西哥和美國產的沙漠鬣鱗蜥和加拉帕哥斯群島的海鬣鱗蜥和陸鬣鱗蜥。
Ⅲ 未來珍稀動物會不會沒有
由於人類的濫捕濫殺,濫砍濫伐等危害環境的行為,地球上生物尤其是動物滅絕的速度越來越快。很多珍稀生物,瀕危生物都已經列為國家保護動物,並建立自然保護區加以保護,還有建立精子庫等保護措施來減緩生物滅絕的速度。
Ⅳ 熊貓在地球上存在了多久
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
生活在海拔2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里,那裡常年空氣稀薄,雲霧繚繞,氣溫低於20℃。有充足的竹子,地形和水源的分布利於該物種建巢藏身和哺育幼仔。大熊貓善於爬樹,也愛嬉戲。爬樹的行為一般是臨近求婚期,或逃避危險,或彼此相遇時弱者藉以迴避強者的一種方式。
大熊貓每天除去一半進食的時間,剩下的一半時間多數便是在睡夢中度過。在野外,大熊貓在每兩次進食的中間睡2-4個小時。大熊貓99%的食物都是竹子,可供大熊貓食用的竹類植物共有12屬、60多種。野外大熊貓的壽命為18-20歲,圈養狀態下可以超過30歲。
熊貓的棲息環境:
大熊貓棲於中國長江上游的高山深谷,為東南季風的迎風面,氣候溫涼潮濕,其濕度常在80%以上,它們是一種喜濕性動物。大熊貓生活的6塊狹長地帶,包括岷山、邛崍山、涼山、大相嶺、小相嶺及秦嶺等幾大山系。
橫跨川、陝、甘3省的45個縣(市),棲息地面積達20000平方公里以上,種群數量約1600隻,其中80%以上分布於四川境內。它們活動的區域多在坳溝、山腹窪地、河谷階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緩坡地形。這些地方森林茂盛,竹類生長良好,氣溫相對較為穩定,隱蔽條件良好,食物資源和水源都很豐富。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熊貓
Ⅳ 世界上的珍惜動物和這些動物世界上還存在多少
1陸生生物類: 白腹錦雞 白鸛 白冠長尾雉 白鶴 白頸長尾雉 白䴉 白琵鷺 白頭鶴 白鷳 白枕鶴 蒼鷹 藏馬雞 草鴞 草原雕 長耳鴞 長尾闊嘴鳥 長尾鴞 赤頸鶴 大鴇 大緋胸鸚鵡 大天鵝 丹頂鶴 雕鴞 蜂鷹 高山兀鷲 冠斑犀鳥 褐鰹鳥 褐林鴞 褐馬雞 黑長尾雉 黑鸛 黑頸長尾雉 黑頸鶴 黑臉琵鷺 黑琴雞 黑鷳 紅腹角雉 紅腹錦雞 紅角鴞 紅腳鰹鳥 紅隼 紅胸黑雁 花頭鸚鵡 花尾榛雞 黃腹角雉 灰腹角雉 灰鶴 灰頭鸚鵡 金雕 卷羽鵜鶘 孔雀雉 藍翅八色鶇 藍耳翠鳥 藍馬雞 藍鷳 栗鳶 領角鴞 綠皇鳩 2水生生物類 揚子鱷:又稱鼉<tuó>爬行綱,我國特產珍稀動物,棲息於池沼底部,以魚、蛙、小鳥為食。7月繁殖,產卵,以日光和雜草腐熟孵化。雌鱷護巢性強。 大鯢:娃娃魚,兩棲綱,世界最大的兩棲類,我國特有,棲息於山地溪流,晝伏夜出,捕食魚蝦昆蟲,體外受精,廣布我國,以華中和華南多;叫聲類嬰兒。 金絲猴:靈長目,肩批金黃色長毛,生活於3000米高山樹林中,樹棲,群居,以野果、嫩芽、竹筍為食,我國特產珍稀候類。 3兩棲類: 阿魯巴島響尾蛇 菲律賓鱷 古巴地鬣鱗蜥 河水龜 黑凱門鱷 黑軟殼龜 角龜 庫萊布拉島安樂蜥 拉爾山谷蝰蛇 魯德島石龍子 孟加拉巨蜥 日壁虎 聖埃斯特萬島黑叩壁蜥 太平洋橄欖鱗海龜 兄弟島楔齒蜥 牙買加水蟒 耶羅島大蜥蜴 印度鱷 印度蟒 中國短吻鱷 中國大蠑螈
Ⅵ 烏龜在地球存在了多久
烏龜作為一種水陸兩棲的爬行動物,在我們地球上已經生活了2億多年了。
在7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龐大的恐龍和其他爬行動物,由於抵擋不了滄海桑田的巨大變遷,都先後絕種了。唯有烏龜得以倖免。烏龜不僅是現今世界上最古老的動物,而且是所有的動物中壽命最長的壽星。目前世界上約有220多種。
陸龜生活在陸地上,它與2億年前的龜沒什麼兩樣,阿爾達布拉巨龜是最大的陸龜,重約270千克。海龜的體型有大有小,巨大的皮龜長1.5~3米,重約920公斤,而普通的泥鱉只有7~12厘米長。
在我國也生活著許多龜,有些還屬珍稀動物。如棱皮龜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Ⅶ 珍稀動物的動物現狀
中國是瀕危動物分布大國。據不完全統計,僅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的原產於中國的瀕危動物有120多種(指原產地在中國的物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有257種,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的鳥類、兩棲爬行類和魚類有400種,列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還有成百上千種。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進口了不少動物,如灣鱷、暹羅鱷、食蟹猴、黑猩猩、非洲象等。這些外來的瀕危動物,也受到國家的重點保護。由於我國人口眾多,活動范圍廣,使許多珍貴的野生動物被迫退縮殘存在邊遠的山區、森林、草原、沼澤、荒漠等地區,分布區極其狹窄。隨著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中國的瀕危動物種類還會增加。
Ⅷ 拼多多裡面牧場稀有動物會過期嗎
會過期的,牧場的普通和稀有都有期限,時間快到的話就得拿出來喂
Ⅸ 介紹世界上已經消失的珍稀動物它們為什麼消失了
根據歷史記載,近2000年來,有110多種獸類和139種鳥類已從地球上消失,其中三分之一是近50年滅絕的。 http://e.sina.com.cn/i/23055.shtml 據有關資料估計,我國野生動物約有 4000種處於瀕危和受威脅狀態,大約有 398種脊椎動物處於瀕危狀態,占脊椎動物總數的7.7%。處於瀕危狀態的高等植物 1019種,占高等植物總數的 3.4%。近 50年來,約有200種植物滅絕。 http://blog.cersp.com/18427/79645.aspx 有4.7萬種脊椎動物(絕對正確),有大約300種野生植物瀕臨滅絕 http://..com/question/3232008.html 參考資料: http://e.sina.com.cn/i/23055.shtml 世界12種瀕臨滅絕動物 1.別名白暨、白鰭豚,屬於喙豚科,學名為LipotesvexilliferMiller,屬於鯨目(Cetacea),白暨豚科。 識別特點為:吻突狹長,長約300毫米。額部圓而隆起。背鰭三角形,位於身體的3/5處,有低皮膚脊與尾鰭相連。頭頂的偏左側有一個能啟閉自如的呼吸孔。尾鰭水平向,向緣凹入呈新月形。白暨豚種群數量很小,為我國特有的珍稀水生獸類,亟待加強保護。.產於長江中下游湖北、安徽、江蘇段的幹流之中。它們大約在長江生活了2500萬年,有「活化石」的美稱。由於數量奇少,被列為中國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2..蘇門答臘虎 在野生狀態下只有20隻。隨著40年代巴利虎和70年代裡海虎的滅絕,人們預計,這一物種在不久的將來也將在地球上消失。 3.剛果瓜蘭巴(Garamba)國家公園擁有世界僅存的不足25隻的北部白犀牛,北部白犀牛將可能在地球上徹底消失。 北部白犀牛與非洲南部的白犀牛在基因上存在較大差異,他們曾在烏干達大量繁殖,但是由於當地說什麼的疏於保護而漸漸消失。在瓜蘭巴國家公園中,它們的數目曾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期達到35隻,在2003年4月為30隻,其後有6隻被殺,4隻新出生,上個月,又有2隻被獵殺,同時還有近千頭大象被殺。 4.奧里諾科鱷魚:南美洲體形最大的食肉動物,也是地球上12種最瀕臨滅絕的物種之一。 5. 僧海豹(monachus-monachus ormonkseal) 據專家估計,世界上僅有500隻,生活在地中海,受到海水和海灘生態環境變壞的影響,被漁民大量捕殺。 6.小嘴狐猴(Mouse lemur) 世界最小的猴類,生活在馬達加斯加。 7. 蘭.坎皮海龜(L. Kemp』sRidleyTurtle)目前全世界范圍內12種最瀕危動物中唯一數目成增長趨勢的動物。需經歷11-35年成長期。 8.奧瑞納克鱷魚(OrinocoCrocodile,學名為Crocodylusintermedius) 僅有250-700隻在野外生存。主要在古巴和委內瑞拉境內。 9泰國豬鼻蝙蝠 10. 夏威夷蝸牛 11.微型豬(pigmyhog,學名為Sussalvanius) 世界上最小的豬,野豬的一種,主要生活在印度東北部。60厘米長,高約25厘米,成年豬不足10公斤。曾在喜馬拉雅山地區大量存在,現在僅印度阿桑地區的瑪納斯國家公園擁有為數不多的幾頭。其基因與家豬的基因並無太大差別。 12.斯比克斯鸚鵡: 在野生狀態下,斯比克斯鸚鵡雖沒有完全滅絕但已經少得不能再少。1990年尋找這種鳥的鳥類學家僅僅找到一隻倖存的雄性鳥,生活在遙遠的巴西東北部地區。目前被人俘獲的大約31隻鳥是這種鳥能夠存續下去的唯一希望。 全世界有794多種野生動物由於缺少應有的環境保護而瀕臨滅絕 76科300餘種植物瀕臨滅絕 以上資料只是人類目前所知,不知道還有多少不知名的物種正在消失。
Ⅹ 大猩猩的壽命是多少年
野生下的平均壽命約35歲,人工飼養可達40-50 歲。幼獸一般跟隨母親三至四年,在這段時間里群里的領頭雄獸也會照顧幼獸,但是它們不會去抱幼獸。雌獸一般在10至12年後性成熟(關養的雌獸早一些),雄性一般在11至13歲性成熟。一般大猩猩可以活30至50年。至今為止的紀錄是費城動物園中的一頭大猩猩,它活了54歲。
(10)超珍稀的動物還能存在多久擴展閱讀
與人類的關系
最早描寫大猩猩的是1847年美國傳教士和自然學者托馬斯·塞維奇(Thomas Staughton Savage)。所有的大猩猩亞種均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紅色名錄中。估計現在還有10至15萬野生的大猩猩。其中數量最多的是西部低地大猩猩,其數量估計在9至10萬左右。東部低地大猩猩最多還有1.5萬只。最受威脅的是山地大猩猩,其數量估計只有400至700隻。
成熟的大猩猩沒有天敵,幼獸有時會被豹襲擊。對大猩猩最大的威脅來自於人類。人類開荒破壞大猩猩的生存環境。過去很長時間里大猩猩常常是偷獵的目標。此外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內戰使得保護大猩猩的工作非常困難。大猩猩也被捕殺作為林肉。2004年剛果共和國境內奧扎拉國家公園中上百大猩猩感染埃博拉病毒死亡。
今天大猩猩也可以在動物園里繁殖,許多動物園里有大猩猩,但絕大多數是低地大猩猩,例如最著名是一隻串有白化症、名叫「小雪花」的西部低地大猩猩,2003年病死在巴塞羅那動物園中。著名的大猩猩研究者有戴安·弗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