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生物 植物的自然規律
生物節律現象直接和地球、太陽及月球間相對位置的周期變化對應。①日節律。以24小時為周期的節律,通稱晝夜節律(如細胞分裂、高等動植物組織中多種成分的濃度、活性的24小時周期漲落、光合作用速率變化等)。②潮汐節律。生活在沿海潮線附近的動植物,其活動規律與潮汐時相一致。③月節律。約29.5天為一期,主要反映在動物動情和生殖周期上。④年節律。動物的冬眠、夏蟄、洄遊,植物的發芽、開花、結實等現象均有明顯的年周期節律。除天體物理因子外,光線、溫度、餵食、葯物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起調時作用。此外,還有一些生物節律不受外界影響,正常成人心搏每分鍾70次,酶合成和酶活性的振盪周期為1到幾十分鍾,神經電位發放頻率則可達101~102赫。通常把生物體內激發生物節律並使之穩定維持的內部定時機制稱為生物鍾。對生物鍾有兩種假說:一種認為生物體系根據外界自然周期現象定時,因而產生了與天體物理因子等同步的節律;另一種認為生物鍾是先天性和遺傳性的,是一種內在的振盪機制。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有個奇特的農場,100多匹毛驢是這個農場的職工,它們承擔了那兒所有的農活。有趣的是,正午時所有的毛驢都會自動停止工作,到了中午12點,誰也無法強迫它們繼續幹活。而到了下午6點,它們又會重新干起活來。 除此之外動物還懂得日程,燕子每年都要進行一次「長途旅行」。冬天,燕子南飛,到南洋群島、印度和澳大利亞等地「避寒」;春暖花開的時節,它們又成群結隊地北上,早春二月,它們飛到我國的廣東,3月間到達福建、浙江及長江下游,4月初就可以在秦皇島看到它們的蹤跡。 在墨西哥的下加利福尼亞半島沿海,一年一度總有一群來自北冰洋的灰鯨前來「拜訪」。北半球漫長的冬天開始後,成百頭灰鯨告別北冰洋,以每小時6.4千米的速度南遊,穿越白令海峽,橫渡浩瀚的太平洋,在2月初到達墨西哥,旅程長達1萬千米。它們從不「失約」,每年到達的時間,最多相差四五天。 最奇妙的要算一種叫琴師蟹(也叫招潮小蟹)的動物了,這是生活在海灘上的一種小蟹,它的雄蟹有一隻巨大的螫,使雄蟹看上去就像一位正在拉小提琴的琴師,為此人們就把它叫做琴師蟹。白天,琴師蟹藏在暗處,這時它們身體的顏色會變深;夜晚,它們四齣活動,身體的顏色又會變淺。引人注目的是,琴師蟹體色最深的時間,每天會推遲50分鍾。要知道,大海漲潮和落潮的時間,每天也恰好推遲50分鍾。看來,動物與大海之間也有著某種默契。 每年5月,在月圓以後,美國太平洋沿岸會出現一次最大的海潮。閃閃發光的銀魚,就是被這一年一次的巨大海潮沖上海岸的。在海岸上,銀魚完成了傳宗接代的任務後,又被海浪卷回大海。 究竟動物們的時間觀念來自何處?原來,在動物的體內有一種類似時鍾的結構,這就是生物鍾,正是它使動物的活動顯示出了極強的規律性。 科學家用蟑螂做了一個實驗。每當傍晚時分,它們都顯得特別活躍。科學家把蟑螂關在一個黑暗的籠子里,發現它們的活動周期是23小時53分,和地球的自轉周期非常相近!那麼蟑螂的生物鍾在哪裡呢?科學家在蟑螂的食道下方,終於找到了這個生物鍾,它是一種神經組織,這一組織能在體內有節律地產生控制蟑螂活動的激素。 如果把一種綠蟹的眼柄摘除,它們的體色隨晝夜變化的規律就會消失,這說明綠蟹控制這一規律的生物鍾就在眼柄內。 近年來發現,鳥兒的生物鍾就在它腦子的松果腺細胞里。一到黑夜,雞的松果腺細胞便分泌一種叫黑色緊張素的激素,使雞知道該去睡覺了;如果把一隻麻雀的松果腺摘除,這只麻雀每天的活動周期就消失了,這時若將別的麻雀的松果腺移植進去,活動周期便恢復了。 現在已經知道,生物鍾五花八門,多種多樣:有和晝夜相適應的日鍾,有和潮汐相適應的潮汐鍾,還有和地球公轉、季節變化相適應的年鍾。正是這些生物鍾,使動物能在大自然中,正常地生活、覓食和活動。
Ⅱ 你知道哪些動物有生物節律
生物節律現象直接和地球、太陽及月球間相對位置的周期變化對應。①日節律。以24小時為周期的節律,通稱晝夜節律(如細胞分裂、高等動植物組織中多種成分的濃度、活性的24小時周期漲落、光合作用速率變化等)。②潮汐節律。生活在沿海潮線附近的動植物,其活動規律與潮汐時相一致。③月節律。約29.5天為一期,主要反映在動物動情和生殖周期上。④年節律。動物的冬眠、夏蟄、洄遊,植物的發芽、開花、結實等現象均有明顯的年周期節律。除天體物理因子外,光線、溫度、餵食、葯物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起調時作用。此外,還有一些生物節律不受外界影響,正常成人心搏每分鍾70次,酶合成和酶活性的振盪周期為1到幾十分鍾,神經電位發放頻率則可達101~102赫。通常把生物體內激發生物節律並使之穩定維持的內部定時機制稱為生物鍾。對生物鍾有兩種假說:一種認為生物體系根據外界自然周期現象定時,因而產生了與天體物理因子等同步的節律;另一種認為生物鍾是先天性和遺傳性的,是一種內在的振盪機制。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有個奇特的農場,100多匹毛驢是這個農場的職工,它們承擔了那兒所有的農活。有趣的是,正午時所有的毛驢都會自動停止工作,到了中午12點,誰也無法強迫它們繼續幹活。而到了下午6點,它們又會重新干起活來。
除此之外動物還懂得日程,燕子每年都要進行一次「長途旅行」。冬天,燕子南飛,到南洋群島、印度和澳大利亞等地「避寒」;春暖花開的時節,它們又成群結隊地北上,早春二月,它們飛到我國的廣東,3月間到達福建、浙江及長江下游,4月初就可以在秦皇島看到它們的蹤跡。
在墨西哥的下加利福尼亞半島沿海,一年一度總有一群來自北冰洋的灰鯨前來「拜訪」。北半球漫長的冬天開始後,成百頭灰鯨告別北冰洋,以每小時6.4千米的速度南遊,穿越白令海峽,橫渡浩瀚的太平洋,在2月初到達墨西哥,旅程長達1萬千米。它們從不「失約」,每年到達的時間,最多相差四五天。
最奇妙的要算一種叫琴師蟹(也叫招潮小蟹)的動物了,這是生活在海灘上的一種小蟹,它的雄蟹有一隻巨大的螫,使雄蟹看上去就像一位正在拉小提琴的琴師,為此人們就把它叫做琴師蟹。白天,琴師蟹藏在暗處,這時它們身體的顏色會變深;夜晚,它們四齣活動,身體的顏色又會變淺。引人注目的是,琴師蟹體色最深的時間,每天會推遲50分鍾。要知道,大海漲潮和落潮的時間,每天也恰好推遲50分鍾。看來,動物與大海之間也有著某種默契。
每年5月,在月圓以後,美國太平洋沿岸會出現一次最大的海潮。閃閃發光的銀魚,就是被這一年一次的巨大海潮沖上海岸的。在海岸上,銀魚完成了傳宗接代的任務後,又被海浪卷回大海。
究竟動物們的時間觀念來自何處?原來,在動物的體內有一種類似時鍾的結構,這就是生物鍾,正是它使動物的活動顯示出了極強的規律性。
科學家用蟑螂做了一個實驗。每當傍晚時分,它們都顯得特別活躍。科學家把蟑螂關在一個黑暗的籠子里,發現它們的活動周期是23小時53分,和地球的自轉周期非常相近!那麼蟑螂的生物鍾在哪裡呢?科學家在蟑螂的食道下方,終於找到了這個生物鍾,它是一種神經組織,這一組織能在體內有節律地產生控制蟑螂活動的激素。
如果把一種綠蟹的眼柄摘除,它們的體色隨晝夜變化的規律就會消失,這說明綠蟹控制這一規律的生物鍾就在眼柄內。
近年來發現,鳥兒的生物鍾就在它腦子的松果腺細胞里。一到黑夜,雞的松果腺細胞便分泌一種叫黑色緊張素的激素,使雞知道該去睡覺了;如果把一隻麻雀的松果腺摘除,這只麻雀每天的活動周期就消失了,這時若將別的麻雀的松果腺移植進去,活動周期便恢復了。
現在已經知道,生物鍾五花八門,多種多樣:有和晝夜相適應的日鍾,有和潮汐相適應的潮汐鍾,還有和地球公轉、季節變化相適應的年鍾。正是這些生物鍾,使動物能在大自然中,正常地生活、覓食和活動。
Ⅲ 動物世界有什麼自然規律
相對而言,是跳蚤迅速跳起,跳的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堪稱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動物
螞蟻能舉起他的100倍
獵豹是陸地上跑得最快的動物,它在捕食時的短程時速可達120公里。
世界上最小的猴子——狨猴,又稱指猴
界上最大的動物--藍鯨 腕龍體重達80噸左右,比現代陸地上最重的動物非洲大象還重13.3倍
狗的嗅覺是非常好的
目前世界上飛的最高的鳥類就是大雁
有一種螞蟻,在世界上力氣最大的動物中排名第九位,這種螞蟻的名字叫切葉蟻,它可以舉起相當於自己體重50倍的東西
跑得最快的動物當數獵豹
鵝是一種候鳥,它們棲息於湖邊和沼澤地中,冬天為了尋找食物而結隊向南方遷徙,飛的天鵝長頸平直,微微上揚,雙翼優雅地扇動,每年定期以9144米的高度飛越珠穆朗瑪峰,是世界上飛得最高的鳥,能飛到17000米的高空。它們是空中飛行的體重最重的動物之一,但它們又是食物結構成本最低的動物,因為它們的主要食譜是植物。所以,天鵝的一生要為它們的體重和支持這個體重的能量付出很大代價。
最長壽的動物
在哺乳動物中,最長壽的動物是大象,據說它能活六十到七十歲。人工飼養的長壽象能活一百八十到二百歲。
跑得最快的動物
跑得最快的動物當數獵豹,它追捕獵物時每小時,能跑一百一十公里。但是,它堅持不了過長的距離。
最強悍的動物
獅子,老虎都有因為襲擊大象而被大象踩傷的,看來,最強悍的動物還是大象。
最聰明的動物
哺乳動物中最聰明的是黑猩猩。它大腦的大小雖然只有400毫升,不如大猩猩有500毫升。但是,它的腦功能卻特別顯著。
最短命的動物
哺乳動物中,最短命的是一種生在北海道蝦夷沼澤地的老鼠,春天生下來,東天就死去,壽命只有八到十個月。然而將它放到室內喂養,可活到兩三年。
最重的動物
最重的動物當然是鯨了,它相當於五六頭象。陸地上最重的動物是:非洲象,最高記錄達一萬二千公斤。
最小的海蟹
生活在日本相模灣的豆蟹,甲3.8—4.2 毫米,只有一個米粒那麼大。
最大的龍蝦
是深海拖網船「赫斯勃」號於1934年捕到的。從尾端到鉗尖1.2 米,重19公斤多。這個大龍蝦陳列在美國波士頓科學館里。
最長的水母
於1965年被海水沖到馬薩諸塞州海灘上,傘部直徑2.3米,觸手36.58米,若把觸手展平,竟長達74米。
最大的蝸牛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近海發現的一種海兔蝸牛,平均重量3.2—3.6公斤,最重 6.8公斤。
最名貴的海貝
貝類專家認為,生活在菲律賓海外的白齒瑪瑙貝稀少名貴,至今一共找到3隻。1975年11月,在菲律賓海外馬克里島捕獲1隻,以7000美元售給日本人。
Ⅳ 你還知道哪些生物活動的規律有哪些
一般生物活動都是有一定規律的。你如果想知道特定的動物,你可以在網路上查詢。
Ⅳ 大自然有哪些規律 關於動植物
最長壽的動物
在哺乳動物中,最長壽的動物是大象,據說它能活六十到七十歲。人工飼養的長壽象能活一百八十到二百歲。
跑得最快的動物
跑得最快的動物當數獵豹,它追捕獵物時每小時,能跑一百一十公里。但是,它堅持不了過長的距離。
最強悍的動物
獅子,老虎都有因為襲擊大象而被大象踩傷的,看來,最強悍的動物還是大象。
最聰明的動物
哺乳動物中最聰明的是黑猩猩。它大腦的大小雖然只有400毫升,不如大猩猩有500毫升。但是,它的腦功能卻特別顯著。
最短命的動物
哺乳動物中,最短命的是一種生在北海道蝦夷沼澤地的老鼠,春天生下來,東天就死去,壽命只有八到十個月。然而將它放到室內喂養,可活到兩三年。
Ⅵ 你還知道自然界中那些動物的規律呢
1.生殖行為(包括求偶、交配、繁殖、育幼)
2.占域行為(包括占域、築巢)
3.捕食行為(包括植食性、肉食性、腐食性和雜食性)
4.社群性動物分工行為
5.不同物種的共生與共棲行為
6.競爭行為(包括黑夜和白天的時間分配、不同區域的地域分配)
7.擬態
Ⅶ 動物界的自然規律
實事求是的說,自然界弱肉強食是普遍規律。所以說人類應該鼓勵動物性或獸性。
Ⅷ 受傷野豬活生生被兩只烏鴉吃掉,自然法則有著怎樣的規律
我覺得所謂的自然法則就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優勝劣汰。受傷野豬受傷了,它就是弱的一方,兩只烏鴉就是強的一方,吃掉它就是體現了弱肉強食。
Ⅸ 自然之道,自然界中生物之間有什麼生存規律
適者生存 物競天擇 弱肉強食 群落中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來連接,種群中為了生存會通過生存斗爭、相互競爭等,生物的進化由自然選擇決定,人們不能違背食物鏈和食物網原則、地球自轉公轉、太陽東升西落、白晝與黑夜、下雨下雪等自然現象,人們應該保護大自然,一旦違背了自然規律,就會受到大自然的嚴懲永遠不要認為自己在自然中是強者 而妄圖試圖去破壞自然 並去損害其他人的利益
最後的一種就是東部翠綠海天牛,要說在整個的自然界之中,整個的植物是進行光合作用,而動物則是進行有氧呼吸的,但是這種動物還真是不一樣呢?翠綠海天牛他們是能夠自己進行光合作用,自己製造葉綠素,他們可以說就是真正意義上的自給自足的一種生物,要說這和整個的自然界就有著很大的不同的。
要說上面我們所看到的這三種生物,他們的生存方式也確實令人不可思議,生命力已經不能用頑強來形容,完全是違背了自然界的生存規律,而他們依舊是存活下來,大家還知曉其它類似的這些生物嗎,歡迎留言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