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哪些動物會冬眠

哪些動物會冬眠

發布時間:2022-06-04 04:41:53

A. 什麼動物會冬眠呢會冬眠的動物有哪些

會冬眠的動物有:

1、蠍子:蠍子有冬眠習性,一般在4月中下旬,即驚蟄以後出蟄,11月上旬便開始慢慢入蟄冬眠,全年活動時間有6個月左右。在一天當中,蠍子多在日落後晚8時至11時出來活動,到翌日凌晨2~3點鍾便回窩棲息。這種活動規律一般是在溫暖無風、地面乾燥的夜晚,而在有風天氣則很少出來活動。

2、蛇:蛇類是變溫動物,體溫低於人類,又被稱為冷血動物,當環境溫度低於15℃時,蛇會進入冬眠狀態。蛇有冬眠的習性,到了冬天盤踞在洞中睡覺,一睡就是幾個月,不吃不喝,一動不動地保持體力。

3、青蛙:青蛙是雜食性動物,在秋末天氣變冷時,青蛙帶蟄伏在水底或洞穴之中冬眠,翌年春季天氣變暖時再回到水中繁殖。

4、金倉鼠:多數不冬眠,冬天靠儲存食物生活。少數品種在天氣寒冷情況下會進入不太活躍的准冬眠狀態。

5、栗鼠:它長期被認為是灰鼠,這是因為它的終生增長的長的門牙,和一條灰鼠一樣的尾巴。 18世紀它被分類為嚙齒目動物此前它被誤分入狐猴類。

B. 哪些動物是需要冬眠的

蛇、蛙、松鼠、熊、極地松鼠、栗鼠、歐洲睡鼠、金倉鼠、蝙蝠、刺蝟、烏龜等。

1、蛇是四肢退化的爬行動物的總稱,屬於爬行綱蛇目。正如所有爬行類一樣,蛇類全身布滿鱗片。所有蛇類都是肉食性動物。身體細長,四肢退化,無可活動的眼瞼,無耳孔,無四肢,無前肢帶,身體表面覆蓋有鱗。蛇類是變溫動物,體溫低於人類,又被稱為冷血動物,當環境溫度低於15℃時,蛇會進入冬眠狀態.

2、蛙類具突出的雙腿,無尾 後足強壯有蹼,適應於游泳和跳躍;皮膚光滑,潮濕。許多種類主要為水生,但有些種類陸棲,棲於洞穴內或樹上。許多種類的外形與典型的種類不同。如非洲樹蛙屬(Hyperolius)產於非洲,趾有吸盤,用以攀爬。樹蛙屬(Rhacophorus)的種類俗稱飛蛙,產於東方,樹棲;趾間有寬大的蹼,可藉以滑翔12~15公尺(40~50呎)。

3、熊(英文名稱:Bears):是食肉目熊科動物的通稱,熊平時還算溫和,但是受到挑釁或遇到危險時,容易暴怒,打鬥起來非常兇猛。雖然一般人把熊看做是危險的動物,但在馬戲團或動物園中,卻是相當受人喜愛的。分布在北半球。在南半球,除了南美洲北部外,其他地方沒有它的蹤跡。熊科是個大家族,可分為4屬:懶熊屬、眼鏡熊屬、馬來熊屬、熊屬,8種。

4、蝙蝠是翼手目動物,翼手目是動物中僅次於嚙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群,是唯一一類演化出真正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現生物種類共有19科185屬961種,除極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島嶼外,分布遍於全世界,在熱帶和亞熱帶蝙蝠最多。大部分蝙蝠都是白天休息,夜間覓食。

5、刺蝟屬於異溫動物(Heterothermic),是蝟亞科(Erinaceinae)的一類蝟形目哺乳動物的統稱。它體肥矮、爪銳利、眼小、毛短,渾身布滿短而密的刺,體背和體側滿布棘刺,頭、尾和腹面被毛;嘴尖而長,尾短;前後足均具5趾,蹠行,少數種類前足4趾;齒36~44枚,均具尖銳齒尖。

冬眠是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中一種極端的但被調節的體溫、代謝和其它生理活動的下降,作為對減少能量消耗的適應。

這種定義已不包括變溫有機體對環境溫度下降而發生被動反應時的季節性或晝夜的蟄伏。因而,真正的冬眠限於鳥類和哺乳類動物。冬眠的物種大致可分成兩類即主動式冬眠動物和被動式冬眠動物,後者如倉鼠,外部因素,包括光周期,食物和外界溫度對這種冬眠周期事件的定時起主要作用。

(2)哪些動物會冬眠擴展閱讀

冬眠的誘發因素是些外在因素,如環境溫度的下降和秋季食物短缺。但一些專家認為,逐漸縮短的白晝是一種冬眠信號,它會導致一些內在因素的改變,如激素水平的變化和季節性變化的生物鍾的調節。生物鍾看來會影響動物的行為,如脂肪貯存和為冬眠作準備。

還有正待研究的關於冬眠地點高濃度二氧化碳的麻醉作用,可能也是冬眠的誘發因素。環境溫度的升高和代謝產物的積聚可能都是覺醒信號。冬眠動物在覺醒時慢慢升高自己的體溫。荷爾蒙會導致褐色脂肪組織的分解,為體溫初步升高提供能量。

當體溫到達15攝氏度時,肌肉會開始顫抖,進一步暖和身體。在有著重要器官的胸部和頭部溫度會比起其它身體部位更快的恢復。冬眠的長短隨動物而異。歐洲刺蝟3到4個月。冬眠鼠可睡上6到7個月。

但不能簡單認為,冬眠是一個長達數月不間斷的過程,相反,更常見的冬眠是間歇性的,長的休止狀態,低的新陳代謝中插有短暫的覺醒狀態。但動物不能經常回復到醒的狀態,因為每次醒來都是要耗能的,醒的次數太多會導致脂肪貯存過早耗盡,以致在來年春天的真正覺醒時無「脂」可用。

動物的冬眠受自然條件影響最大。外界刺激越多,內部本能的適應能力越強。

首先,外界溫度對動物冬眠有重要影響。當周圍環境溫度在5℃一10℃時,最宜引起冬眠。

其次,食物的缺乏是促成冬眠的因素。對於鳥類,一般只要限制食物或者是讓它飢餓,它就會立即進入昏睡狀態。

再次,光也是引起冬眠的重要外界條件。如果光線時間減少或昏暗時,動物便很快開始冬眠。

C. 10種冬眠的動物是什麼

冬眠的動物一般還是比較多的,如刺蝟、蛇、蝙蝠、烏龜、青蛙、螞蟻、蝸牛、熊、蟾蜍、蚯蚓、鱷魚、松鼠、黃蜂、蜥蜴、北極熊等等。下面講講這些動物。

列舉

1:刺蝟:刺蝟在巢穴中冬眠時,體溫下降到6℃,在這種情況下,刺蝟是世界上體溫最低的動物,呼吸1-10次/分鍾。枯枝和落葉堆是刺蝟最喜歡的冬眠場所。氣溫降到12℃,刺蝟都不肯「冬眠」,為了驅逐嚴寒仍靠多吃東西來保持體溫。在氣溫降到7℃時,刺蝟才進入冬眠狀態。刺蝟冬眠長達四五個月的時間,進入冬眠後,體溫下降,其它生理機能也一同減弱。

拓展資料

冬眠是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中一種極端的但被調節的體溫、代謝和其它生理活動的下降,作為對減少能量消耗的適應。冬眠的物種大致可分成兩類即主動式冬眠動物和被動式冬眠動物,後者如倉鼠,外部因素,包括光周期,食物和外界溫度對這種冬眠周期事件的定時起主要作用。

D. 會冬眠的動物有哪些呢

哺乳動物冬眠:蝙蝠、刺蝟、熊、地松鼠、睡鼠、土撥鼠等。

爬行動物冬眠:蝸牛、蛇、烏龜等。昆蟲:蝴蝶、飛蛾、瓢蟲、大黃蜂等。

鳥類動物冬眠:北美小夜鷹、鴟鵂、燕子、白胸秧雞等。以北美小夜鷹為例,冬季來臨時,它們會找個岩石縫隙或腐木洞穴躲起來,進行長達5個月的冬眠。

刺蝟

是屬於蝟亞科的一類蝟形目哺乳動物的統稱,通常是在夜間活動,以昆蟲和蠕蟲為主要食物,一晚上能吃掉200克的蟲子,刺蝟在巢穴中冬眠時,體溫下降到6℃,這種情況下,刺蝟是世界上體溫最低的動物,呼吸1-10次每分鍾。

冬眠中的刺蝟會偶爾醒來,但不吃東西,很快又入睡了,其如果過早地醒來會被餓死的,出眠溫度約大於6-9℃(2-15℃)。

是食肉目熊科動物的通稱,生活於北方寒冷地區的熊有冬眠現象,而位於亞熱帶和熱帶地區的黑熊往往不冬眠,熊冬眠時間可持續4-5個月,冬眠的過程中如果被驚動它會立即蘇醒,偶然也會出洞活動,除冬眠期外,熊沒有固定的棲息場所,冬眠的洞穴一般會選在向陽的避風山坡或枯樹洞內。

地松鼠

南非地松鼠通常生活在非洲乾旱地帶,屬於群居動物,一個族群中有30隻地松鼠,在冬天到來之前,松鼠會往洞里儲存大量的過冬食物,在天冷時在深的洞里進行冬眠,天氣稍微暖和時再出門活動和覓食。

睡鼠

屬嚙齒目,睡鼠科,因有冬眠習性而得名,它們以果實和堅果為食,是一種夜行性動物,晚間在樹上靈活地竄來竄去,並尋覓橡樹果、小昆蟲等為食,一年中的春季、深秋以及冬季大約9個月時間里,睡鼠都處於冬眠的狀態。

E. 有哪些動物需要冬眠的

需要冬眠的動物有:

1、蛇

蛇是屬於冷血動物,所以幾乎所有的蛇都需要冬眠,當外部環境溫度低於15攝氏度的時候,蛇就要開始進入冬眠狀態了,很多地方的蛇在秋季的時候就開始進行冬眠了。

F. 什麼動物會冬眠

會冬眠的動物:黑熊、北極熊、烏龜、刺蝟、蛇

1、亞洲黑熊

亞洲黑熊是典型的林棲動物,北方的黑熊有冬眠習性,並在大樹的樹洞、岩洞和地洞、圓木或石下、河堤邊、暗溝和淺窪地建立巢穴。

秋天會大量進食,以准備冬眠會吃大量食物將脂肪儲存起來,整個冬季蟄伏洞中,不吃不動,處於半睡眠狀態,冬眠後會自動降低體溫、心率,以節省身體的新陳代謝。至翌年三、四月份出洞。

2、北極熊

一般說來北極熊在每年的3.5月非常活躍為了覓食輾轉奔波於浮冰區,過著水陸兩棲的生活。在嚴冬北極熊外出活動大大減少,幾乎可以長時間不吃東西,此時它們尋找避風的地方卧地而睡。呼吸頻率降低進入局部冬眠。

3、烏龜

烏龜是變溫動物,生活受環境氣溫的影響較大。11月至翌年3月,當氣溫在10℃以下時,烏龜靜卧於池底的淤泥中或卧於覆蓋有稻草的鬆土中,不食不動,進行冬眠,這時它的新陳代謝非常緩慢和微弱。

直到4月初,當氣溫上升至15℃以上時,烏龜才開始恢復活動並大量攝食 所以在冬眠期不需投餵食料,也不需換水,此時期的主要工作一是保溫,如在水池四周以及水池與圍牆之間的空地上覆蓋稻草;二是防止烏龜天敵的侵害。

4、刺蝟

刺蝟是異溫動物,因為它們不能穩定地調節自己的體溫,使其保持在同一水平,所以刺蝟在冬天時有冬眠現象。刺蝟除肚子外全身長有硬刺,當它遇到危險時會捲成一團變成有刺的球,它的形態和溫順的性格非常可愛,有些品種只比手掌略大,因而在澳大利亞有人將它當寵物來養。

刺蝟有非常長的鼻子,它的觸覺與嗅覺很發達。它最喜愛的食物是螞蟻與白蟻,當它嗅到地下的食物時,它會用爪挖出洞口,然後將它的長而粘的舌頭伸進洞內一轉,即獲得豐盛的一餐。

刺蝟住在灌木叢內,會游泳,怕熱。刺蝟在秋末開始冬眠,直到第二年春季,氣溫會暖到一定程度才醒來。刺蝟喜歡打呼嚕,和人相似。

5、蛇

蛇有冬眠的習性,到了冬天盤踞在洞中睡覺,一睡就是幾個月,不吃不喝,一動不動地保持體力。風和日麗的天氣,偶爾也會出來曬太陽,有時也會進食。待到春暖花開,蛇就醒了,開始外出覓食,而且脫掉原來的外衣。

G. 全世界冬眠的動物有哪些

全世界冬眠的動物有:刺蝟、蝙蝠、蛇、青蛙、烏龜、螞蟻、蝸牛、熊、蟾蜍、蚯蚓、鱷魚、松鼠、黃蜂、蜥蜴、北極熊等等。

1.刺蝟

刺蝟屬於異溫動物(Heterothermic),是蝟亞科(Erinaceinae)的一類蝟形目哺乳動物的統稱。它體肥矮、爪銳利、眼小、毛短,渾身布滿短而密的刺,體背和體側滿布棘刺,頭、尾和腹面被毛;嘴尖而長,尾短;前後足均具5趾,蹠行,少數種類前足4趾;齒36~44枚,均具尖銳齒尖。

蝟屬(Erinaceus)的刺蝟分布最普遍,廣泛分布在歐洲、亞洲北部,在中國的北方和長江流域也分布很廣,適於食蟲;受驚時,全身棘刺豎立,捲成如刺球狀,頭和4足均不可見中國最常見的有黑龍江刺蝟(Erinaceusamurensis)等。

2.蛇

蛇屬於爬行綱有鱗目蛇亞目。又有蛇、虺、螣、蚺、蜧、蜦等別稱,根據品種也會有蝮、蚺、蟒、蝰等近義稱呼,屬於有鱗目。身體細長,四肢退化,身體表面覆蓋鱗片,蛇雖細長卻是脊椎動物。大部分是陸生,也有半樹棲、半水棲和水棲的,分布在除南極洲以及紐西蘭、愛爾蘭等島嶼之外的世界各地。以鼠、蛙、昆蟲等為食。

3.蝸牛

蝸牛並不是生物學上一個分類的名稱,一般是指腹足綱的陸生所有種類。一般西方語言中不區分水生的螺類和陸生的蝸牛,漢語中蝸牛隻指陸生種類,而廣義的蝸牛還包括巨盾蛞蝓。蝸牛是一種包括許多不同科、屬的動物。取食植物,產卵於土中或者樹上。

在熱帶島嶼比較常見,但有的也生存在寒冷地區。樹棲種類的色澤鮮艷,而地棲的通常幾種接近的顏色,一般有條紋。非洲的水晶螺屬體型最大,多超過20公分。歐洲的大蝸牛屬的幾個種常作佳餚,尤其在法國。蝸牛是陸地上最常見的軟體動物,其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葯用價值。

4..北極熊

北極熊(拉丁學名:Ursus maritimus(Phipps, 1774),是熊科熊屬的一種動物,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又名白熊。皮膚為黑色,由於毛發透明故外觀上通常為白色,也有黃色等顏色,體型巨大,兇猛。

北極熊的視力和聽力與人類相當,但它們的嗅覺極為靈敏,是犬類的7倍;奔跑時最快速度可達60km/h,是世界百米冠軍的1.5倍。由於全球氣溫的升高,北極的浮冰逐漸開始融化,北極熊昔日的家園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在未來的不久很可能滅絕,需要人類的保護。

5.鱷魚

鱷魚(Crocodile)一種變溫動物,卵生動物。鱷魚是珍貴的爬行動物。除了現存的鱷魚,曾經在地球上出現過普魯斯鱷、帝鱷、恐鱷、巴里納斯鱷這樣的遠古巨型頂級掠食者。鱷魚顯然不是魚類,而是一種爬行動物,鱷魚之名,或是由於其像魚一樣在水中嬉戲,故而得名「鱷魚」。

鱷魚是迄今發現活著的最早和最原始的爬行動物之一。它出現於三疊紀至白堊紀的中生代(約兩億年前),性情兇猛的脊椎類爬行動物,它和恐龍是同時代的動物,屬肉食性動物。公認鱷魚的品種共23種。

中國國內馴養繁殖的鱷魚種類有:揚子鱷,暹羅鱷,灣鱷,尼羅鱷;其中國家允許經營利用的鱷魚種類有三種:暹羅鱷,灣鱷,尼羅鱷。其中暹羅鱷(又俗稱泰鱷)是在我國北方廣泛被人工馴養鱷魚。頒發鱷魚馴養繁殖證的單位為:國家林業局。

參考資料網路-鱷魚

網路-蝸牛

網路-蛇

網路-刺蝟

網路-北極熊

H. 會冬眠的動物有哪些

15種冬天冬眠的動物:松鼠、蛇、青蛙、蟾蜍、亞洲黑熊、蜥蜴、蚯蚓、北極熊、蝸牛、鱷魚、刺蝟、烏龜、蝙蝠、黃蜂、睡鼠

一、松鼠


說到需要冬眠的動物有哪些,人們的第一反應可能就是松鼠。我們從小就在課本上看過,松鼠到了冬天就會備好食物,用乾草把洞封起來,抱著毛茸茸的長尾取暖,開始冬眠,等到天氣暖和後再出來。

其實並不是所有松鼠都會冬眠,有些種類的松鼠在冬天依然照常活動,例如蝦夷松鼠、北美紅松鼠,如果是寵物松鼠,也會因為室內溫暖而不會冬眠。

而金花鼠蝦夷松鼠、草原犬鼠就會在冬天冬眠,它們在冬眠時像死了一樣,身體僵硬冰涼,呼吸和心跳微弱幾乎感覺不到,並且有的松鼠長時間冬眠還會真的死去。

二、蛇


蛇也是需要冬眠的動物,而且所有種類的蛇都會冬眠,當環境溫度低於15℃時,蛇就會進入冬眠狀態。以這個溫度來看,蛇一般在秋天就開始了冬眠。

到了冬眠的時候,蛇會盤踞在洞中睡覺,一睡就是幾個月,不吃不喝,一動不動地保持體力。但蛇在冬眠也不是完全沉睡,風和日麗的天氣,偶爾也會出來曬太陽,有時也會進食。等到春天真正到了的時候,蛇就醒來了,開始外出覓食,並且脫掉蛻皮,新年換新衣。

三、青蛙


青蛙是兩棲動物,也是冷血動物,它們的體溫會受到氣溫的影響,隨著氣溫的變冷,它們的體溫也會逐漸下降。當氣溫下降到一定程度時,青蛙就鑽進泥土裡,不吃不動,處於睡眠狀態,以此來躲避嚴寒

青蛙冬眠的時間和蛇差不多,在秋末天氣變冷時,青蛙帶蟄伏在水底或洞穴之中開始冬眠,翌年春季天氣變暖時再回到水中繁殖。

四、蟾蜍


蟾蜍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癩蛤蟆,相比青蛙體型更大,而且體表有許多疙瘩,內有毒腺。蟾蜍多集群在水底泥沙內或陸地潮濕土壤下越冬,並且停止進食,,以體內貯布在肝糖來維持最低的新陳代謝。等到第二天氣溫回升到10-20℃時,才會結束冬眠,是冬眠時間最長的動物之一。

五、亞洲黑熊


亞洲黑熊共有7個亞種,其中生活與北方的黑熊有冬眠的習性,在冬天來臨前它們會在大樹的樹洞、岩洞和地洞、圓木或石下、河堤邊、暗溝和淺窪地建立巢穴。並且在秋天大量進食,以准備冬眠會吃大量食物將脂肪儲存起來,整個冬季蟄伏洞中,不吃不動,處於半睡眠狀態,體溫、心率都會降低,到第二年的3-4月份才會開始活動。

六、蜥蜴


生活於寒冷地區的蜥蜴會冬眠,大部分的蜥蜴生活在熱

I. 冬眠的小動物有哪些

冬眠的小動物有松鼠、蛇、青蛙、蟾蜍、亞洲黑熊、蜥蜴、蚯蚓、北極熊、蝸牛、鱷魚、刺蝟、烏龜、蝙蝠、黃蜂、睡鼠。

1、睡鼠

睡鼠是冬眠時間最長的動物,一年中的春季、深秋以及冬季大約9個月時間里,睡鼠都處於冬眠的狀態。冬眠中不吃不動,呼吸幾乎停止,身體變得僵硬,外界的任何聲音都不能吵醒它們。它們一生中四分之三的世界都在睡覺。

等到第二天氣溫回升到10-20℃時,才會結束冬眠,是冬眠時間最長的動物之一。

閱讀全文

與哪些動物會冬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7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