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海洋生物的無脊椎動物
由於海星的活動不能像鯊魚那般靈活、迅猛,故而,它的主要捕食對象是一些行動較遲緩的海洋動物,如貝類、海膽、螃蟹和海葵等。它捕食時常採取緩慢迂徊的策略,慢慢接近獵物,用腕上的管足捉住獵物並將整個身體包住它,將胃袋從口中吐出、利用消化酶讓獵獲物在其體外溶解並被其吸收。
海星是海洋食物鏈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它的捕食起著保持生物群平衡的作用,如在美國西海岸有一種文棘海星時常捕食密密麻麻地依附於礁石上的海虹(談菜)。這樣便可以防止海虹的過量繁殖,避免海虹侵犯其他生物的領地,以達到保持生物群平衡的作用。在全世界有大約2000種海星分布於從海間帶到海底的廣闊領域。其中以從阿拉斯加到加利福尼亞的東北部太平洋水域分布的種類最多。
在自然界的食物鏈中,捕食者與被捕食者之間常常展開生與死的較量。為了逃脫海星的捕食,被捕食動物幾乎都能做出逃避反應。有一種大海參,每當海星觸碰到它時,它便會猛烈地在水中翻滾,趁還未被海星牢牢抓住之前逃之夭夭。扇貝躲避海星的 技巧也較獨特,當海星靠近它時扇貝便會一張一合地迅速遊走。有種小海葵每當海星接近它時,它便從攀附的礁石上脫離,隨波逐流,漂流到安全之地。這些動物的逃避能力是從長期進化中產生的。避免了被大自然所淘汰的命運。
海星的食物是貝類。當海星想吃貽貝時,會先用有力的吸盤將貝殼打開,然後將胃由嘴裡伸出來,吃掉貽貝的身體。所以,海星的經濟價值並不大,只能曬干制粉作農肥。由於它捕食貝類,故而對貝類養殖業十分有害。
海星是生活在大海中的一種棘皮動物,它們有很強的繁殖能力。全世界大概有1500種海星,大部分的海星,是通過體外受精繁殖的,不需要交配。雄性海星的每個腕上都有一對睾丸,它們將大量精子排到水中,雌性也同樣通過長在腕兩側的卵巢排出成千上萬的卵子。精子和卵子在水中相遇,完成受精,形成新的生命。從受精的卵子中生出幼體,也就是小海星。
有研究者發現,一些海星具有季節性配對的習性,即雄性海星趴在雌性海星之上,五隻腕相互交錯。這種行為被認為與生殖有關,但其真正的功能則尚未被確認。
另外,海星還有一種特殊的能力——再生。海星的腕、體盤受損或自切後,都能夠自然再生。海星的任何一個部位都可以重新生成一個新的海星。因此,某些種類的海星通過這種超強的再生方式演變出了無性繁殖的能力,它們就更不需要交配了。不過大多數海星通常不會進行無性繁殖。 海膽是棘皮動物家族中的另一成員,它長著一個圓圓的石灰質硬殼,全身武裝著硬刺。對居住在海底的「居民」來說,它是難以侵犯的,沒有哪個莽撞的傢伙敢去碰它。在我國南方,大都在春末夏初開始捕撈海膽;北方的大連紫海膽則是在夏秋兩季採集。這時的海膽裡麵包著一腔橙黃色的卵,卵在硬殼里排列得像個五角星。海膽的卵是一種特殊風味的佳餚,光棘球海膽、紫海膽的卵塊是名貴的海珍品。在我國山東半島北部沿海,如龍口、蓬萊、威海、長島等地用海膽卵製成的「海膽醬」行銷中外。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海膽都可以吃,有不少種類是有毒的。這些海膽看上去要比無毒的海膽漂亮得多。例如,生長在南海珊瑚礁間的環刺海膽,它的粗刺上有黑白條紋,細刺為黃色。幼小的環刺海膽的刺上有白色、綠色的綵帶,閃閃發光,在細刺的尖端生長著一個倒鉤,它一旦刺進皮膚,毒汁就會注入人體,細刺也就斷在皮肉中,使皮膚局部紅腫疼痛,有的甚至出現心跳加快、全身痙攣等中毒症狀。 在海藻繁茂的海底,生活著一種像黃瓜一樣的動物,它們披著褐色或蒼綠色的外衣,身上長著許多突出的肉刺,這就是海中的「人參」----海參。海參是棘皮動物中名貴的海珍品。在中國海有20多種食用海參,有些價格昂貴,如刺參、梅花參、烏皺輻肛參等。
在我國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沿海,在海水穩靜的海灣3米-15米深的岩礁或細泥沙的海底,生活著一種身體背部布滿大大小小的圓錐狀肉刺的海參,名叫刺參。刺參是海參中最為名貴的一種。它很怕熱,每當夏季來臨、海
水溫度升高時,它便爬到深水裡,伏在礁石附近,不吃也不動,開始了「夏眠」,一直睡到仲秋季節才開始活動,這一覺足足要睡3 個多月!待到秋高氣爽、水溫漸涼時,刺參便爬到淺水中,邊爬邊用樹枝狀的觸手抓起海底含有豐富有機物質的泥沙,吞噬下去。夾在泥沙中的有機物質被消化吸收,消化不了的泥沙被排出體外。正是海參的糞便給那些潛水捕捉海參的人提供了線索。
海參不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餚,而且還是營養滋補品,對增強體質、預防疾病、抑制腫瘤、延年益壽都具有良好的功效。
❷ 無脊椎動物有哪些
最早在海洋里出現的動物是無脊椎動物。13億~5億年前,地球上淺海廣布,水生動物大發展,成為無脊椎動物的全盛時期。這些水生動物的最大特點,是細胞有了分工從而形成了各種器官。這時的海洋世界熱鬧非凡。它們最初生活在海洋里,以後又向陸地上的江河湖泊和沼澤過渡,最終發育出氣管、肺、翅膀等適應陸上呼吸和飛行的器官,終於登陸上岸繁衍生息,這就為後來陸生脊椎動物的出現開辟了道路。
首先,海綿是最簡單的無脊椎動物,由一群無差別的細胞組成。海綿的體壁有內、外兩層,海水從它們的身體里通過時,其中的微生物和氧氣就被吸收了。大多數海綿具有骨架,有些海綿的骨架由硅構成,且比光纜構造更加完美,可以說是大自然首先「發明」了光纜。
其次,蠕蟲也是一大類十分低等的海洋無脊椎動物。它們的身體長而柔軟,全身上下沒有骨骼。在海洋生物的演化過程中,蠕蟲是比較原始的種類。不過它們比更原始的多細胞動物已經有了劃時代的進步。那就是,蠕蟲的身體已經有了前端和後部的區分。從海洋到陸地,從鹹水到淡水到處都有蠕蟲的分布。它們的數量不但多,而且還會發光。當年哥倫布第一次接近北美海岸的時候,曾經記錄下「海中游動的燭光」。其實,哥倫布看到的是多毛類蠕蟲的交配儀式。這種小型蠕蟲每年盛夏之夜月圓的時候,會連續幾夜遊到海面上,像參加集體婚禮一樣,舉行繁殖的典禮。
三葉蟲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種無脊椎動物。它是一種已經滅絕了的節肢動物,全身分為頭、胸、尾三部分,背甲堅硬,被兩條縱向深溝割裂成大致相等的3片,所以叫作三葉蟲。它們生活在遠古海洋中,主要出現在寒武紀,延續到二疊紀末期時滅絕。三葉蟲既會游泳,又善於爬行,所以從海底到海面,都在它的勢力范圍之內。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菊石。它是一種已經滅絕了的軟體動物,它們最早出現在古生代泥盆紀初期,繁盛於中生代,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的三疊紀海洋中。
菊石是由鸚鵡螺(現在仍然存活在深海中)演化而來的,與鸚鵡螺的形狀相似,體外有一個硬殼,主要成分為碳酸鈣。
❸ 有哪些無脊椎動物
最早在海洋里出現的動物是無脊椎動物。13億~5億年前,地球上淺海廣布,水生動物大發展,成為無脊椎動物的全盛時期。這些水生動物的最大特點,是細胞有了分工從而形成了各種器官。這時的海洋世界熱鬧非凡。它們最初生活在海洋里,以後又向陸地上的江河湖泊和沼澤過渡,最終發育出氣管、肺、翅膀等適應陸上呼吸和飛行的器官,終於登陸上岸繁衍生息,這就為後來陸生脊椎動物的出現開辟了道路。
首先,海綿是最簡單的無脊椎動物,由一群無差別的細胞組成。海綿的體壁有內、外兩層,海水從它們的身體里通過時,其中的微生物和氧氣就被吸收了。大多數海綿具有骨架,有些海綿的骨架由硅構成,且比光纜構造更加完美,可以說是大自然首先「發明」了光纜。
其次,蠕蟲也是一大類十分低等的海洋無脊椎動物。它們的身體長而柔軟,全身上下沒有骨骼。在海洋生物的演化過程中,蠕蟲是比較原始的種類。不過它們比更原始的多細胞動物已經有了劃時代的進步。那就是,蠕蟲的身體已經有了前端和後部的區分。從海洋到陸地,從鹹水到淡水到處都有蠕蟲的分布。它們的數量不但多,而且還會發光。當年哥倫布第一次接近北美海岸的時候,曾經記錄下「海中游動的燭光」。其實,哥倫布看到的是多毛類蠕蟲的交配儀式。這種小型蠕蟲每年盛夏之夜月圓的時候,會連續幾夜遊到海面上,像參加集體婚禮一樣,舉行繁殖的典禮。
三葉蟲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種無脊椎動物。它是一種已經滅絕了的節肢動物,全身分為頭、胸、尾三部分,背甲堅硬,被兩條縱向深溝割裂成大致相等的3片,所以叫作三葉蟲。它們生活在遠古海洋中,主要出現在寒武紀,延續到二疊紀末期時滅絕。三葉蟲既會游泳,又善於爬行,所以從海底到海面,都在它的勢力范圍之內。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菊石。它是一種已經滅絕了的軟體動物,它們最早出現在古生代泥盆紀初期,繁盛於中生代,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的三疊紀海洋中。
菊石是由鸚鵡螺(現在仍然存活在深海中)演化而來的,與鸚鵡螺的形狀相似,體外有一個硬殼,主要成分為碳酸鈣,大小差別很大,殼為幾厘米或者十幾厘米,最小的僅有1厘米,最大的比農村的大磨盤還要大。殼的形狀也是多種多樣,有三角形的、錐形的和旋轉形的,等等。旋轉形的殼在菊石中占絕大多數。
❹ 海里的無脊椎動物有哪些
水母
動物名稱 水母(英文:Jellyfish)是一種低等的海產無脊椎浮游動物,肉食動物,在分類學上隸屬腔腸動物門(又稱刺胞動物門(Cnidaria))、缽水母綱(Scyphozoa),已知約有200種。或指立方水母綱(Cubozoa)的種類,該綱以前認為是缽水母綱的一目。水母...
海綿
英文名:Spongiatia or Sponge 拉丁文學名:Phylum Porifera 科屬分類:真核生物域, 動物界,多孔動物門 【海綿】人們通常所用的海綿與海里生活的我不可同日而語。也許有人驚奇地問道:「海里還有海綿嗎 」其實,生活在海里的海綿才是真正的海綿...
桃花水母
名稱類別【物種名稱】桃花水母 【中文別名】桃花魚 、降落傘魚、水螅水母【拉丁學名】Craspedacusta sowerbyi 【英文名稱】freshwater jellyfish 【科屬分類】 刺胞動物門,水螅綱、淡水水母目、笠水母科 刺胞動物門(Cnidaria)又...
海兔
詳細資料 名稱:海兔(sea hare) 別名:海蛞蝓 分類:屬海兔軟體動物門(Mollusca),腹足綱(Gastropoda),無盾目(Anaspidea),海兔科(Aplysiidae)動物的統稱。 分布:海兔分布於世界暖海區域,我國暖海區也有出產,福建、廣東沿海漁...
奇蝦
奇蝦分類總界: 真核生物 界: 動物界 亞界: 真後生動物 總門: 原口動物 門:葉足動物門綱:Dinocarida(已滅絕 字面翻譯是恐怖的蝦) 目: Anomalocarida (奇蝦目) 科: Anomalocaridae 名稱含義:古怪的蝦保護現狀:絕滅 (化石) ...
腔腸動物門
腔腸動物門(Coelenterata)又稱刺胞動物門。除極少數種類為淡水生活外,絕大多數種均為海洋生活,大多數在淺海,有些在深海,現存種類大約有11000種。 腔腸動物在動物界中的地位 腔腸動物是後生動物的開始, 所有其他後生動物都是經過這一階...
海綿動物
形態、功能及食物海綿動物的體型從極其微小至2米長,常在其附著的基質上形成薄薄的覆蓋層,其他海綿動物則形態各異,呈塊狀、管狀、分叉狀、傘狀、杯狀、扇狀或不定形。它們或色澤單一或十分絢麗,這顏色源自類胡蘿卜素,主要為黃色到紅色。 ...
巨型魷魚
英文名:Giant Squid(巨型魷魚) 拉丁文學名:Architeuthis x 大小:40-60英尺(12.2-18.3米) 棲息范圍:全世界棲息深度:深及10,000英尺(3048米) 這種巨型魷魚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之一,也是最大的無脊椎動物,屬於頭足綱、槍形目、巨型魷魚科...
白蝶貝
在我國南海的雷州半島西部沿海和海南島西部沿海,尤其在儋州、臨高和澄邁等市縣沿海海域,生長著一種被譽為"珍稀瑰寶"的大型珍珠貝類--白蝶貝。用白蝶貝培育出來的大型優質珍珠更是人間稀寶,所以白蝶貝引起水產養殖界和生物學家的興...
。。。。。。。。。。。。。。。。。。。。。。。。。。。。。。。。
❺ 什麼時期地球上出現了海洋無脊椎動物
(1) 烏賊被稱為海中"化妝師",因為它實在太愛"打扮"了。烏賊十分善於利用體色表達感情。它體色發生突變,多半是因為感到恐懼和激動。到繁殖季節,雌烏賊用五彩繽紛的顏色表達對異性的愛慕。它們常常在自己的軀幹上塗上一道道斑紋,猶如穿上了漂亮的睡衣。在海洋生物中, 烏賊的游泳速度最快。它是靠肚皮上的漏斗管噴水的反作用力飛速前進,能跳出水面高達7米到10米。烏賊肚子里藏有墨汁,這在動物界是罕見的。墨囊在烏賊的肚子里,囊內有墨腺,能分泌濃厚的墨汁,而且噴出後能迅速補充。當烏賊和強敵突然相遇時,它就利用這種特殊的防禦武器使自己轉危為安
(2)海洋中除魚類外,還生活著許多哺乳動物。它們睡覺的方法雖然與魚類不同,但同樣要睡覺。例如,海豚睡覺時,多半在夜裡浮在水下1英尺的地方,安安穩穩地進入夢鄉,而它的尾巴,仍然會每隔約30秒鍾,便擺動下,其作用有兩個:一是使它的頭能露出水面,吸一口空氣;另一個是使它在水中的位置更加穩定,不受水流或波濤的影響。最有趣的是有一種阿佐基海豚,它們是用大腦兩半球相互交替睡眠的:當一個半球在沉睡時,另一個半球卻處於覺醒狀態。過了一些時間,沉睡的則覺醒,覺醒的又沉睡,如果受到外界強烈刺激,兩半球將會立即覺醒。因此,它們始終能處於游泳狀態,甚至在睡眠中游速也不會減慢。
(3)水下的魚兒種類多得真是五花八門。它們發出的聲音也都千奇百怪,各色音調都有。
有一種魚,人們叫它鼓魚。它發出的聲音如咚咚敲打的鼓聲,難怪有鼓魚的雅稱。它是海洋里「敲擊」能手。螃蟹的幾只腳,常會撥弄出猶如竹板發出的敲擊聲,這兩種聲音組合在一起,真像是一組打擊樂器發出的呢!
比目魚發出的聲音是輕聲低吟。它時而像把風琴奏得扣人心弦;時而像是在拉提琴深沉回響,如同管樂和弦樂在演奏。
歌喉最為優美動人的是那些賽音魚。它們發出的聲音,聽起來好像人在歌唱。所以人們把賽音魚比作海洋里的歌唱家。
有一回,一位水手在小艇上休息,忽然耳畔傳來呼嚕呼嚕的鼾聲,像是一個熟睡的大漢從鼻腔中發出的聲音。他四處尋找,沒有發現有人,更沒有人在近旁睡覺,令他好生奇怪。到底是水手,對大海很熟悉。他側向大海仔細聆聽,喲,這聲音就是從海水中傳來的。原來這奇怪的鼾聲是一條刺魨發出的。
糟糕的歌手是(魚安)(魚康)魚,它那別扭的嗓子發出的是老人的咳嗽聲,聽了怪讓人難受。
很多海洋魚兒發出的聲音,聽起來真像是其他動物發出的。例如,小(魚會)魚的聲音,聽起來好像是密蜂飛翔時發出的嗡嗡叫聲;電鯰的聲音,很像是貓在吼叫;箱魨的聲音酷似犬吠;小青魚的聲音像歡唱的小鳥叫;沙丁魚叫喊時的「嘩嘩」聲,就像波濤拍岸聲;黑背鯤的「沙沙」聲,就像秋風掃落葉;竹(?夾)魚的吱吱聲,如同梳子梳頭聲……
在許多海洋魚類動物中,脾氣最壞的是長著胸鰭的魴(魚弗)魚。它們在海洋里天天吵鬧不休,發出哇哇的喊聲,即使被抓上了漁船,還會大叫大喊,片刻也不安寧。
海洋里有許多蝦,也會發出古怪的聲音。大海蝦發出的聲音是卡嚓、卡嚓聲,挺有節奏。大螯蝦發出的聲音是「砰砰砰」的聲音。要是來了一群大螯蝦,它們一起唱的話,就像是海洋里炸開了鍋,非常熱鬧。
海豚和鯨,它們也會發聲。海豚還是個發音高手呢!可惜,它發出的聲音中有很寬的一部分是超聲波,只有一小部分是我們能聽到的「吱吱」聲。
美國有兩位生物學家,與鯨做伴,研究鯨的聲音20多年。他們發現,鯨的聲音是一年一個曲調,每年創作一支新歌。到一個新的地方,還要換一個調子,但旋律始終不變。
(4)曾有人做過實驗,將一隻最兇猛的鯊魚和一群熱帶魚放在同一個池子,然後用強化玻璃隔開。最初,鯊魚每天不斷沖撞那塊看不到的玻璃,奈何這只是徒勞,它始終不能過到對面去,而實驗人員每天都放一些鯽魚在池子里,所以鯊魚也沒缺少獵物。只是它仍想到對面去,想嘗試那美麗的滋味,每天仍是不斷的沖撞那塊玻璃,它試了每個角落,每次都是用盡全力,但每次也總是弄的傷痕累累。有好幾次都渾身破裂出血,持續了好一些日子,每當玻璃一出現裂痕,實驗人員馬上加上一塊更厚的玻璃。 後來,鯊魚不再沖撞那塊玻璃了,對那些斑斕的熱帶魚也不再在意,好像他們只是牆上會動的壁畫。它開始等著每天固定會出現的鯽魚,然後用他敏捷的本能進行狩獵,好像回到海中不可一世的兇狠霸氣,但這一切只不過是假像罷了。實驗到了最後的階段,實驗人員將玻璃取走,但鯊魚卻沒有反應。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區域游著,它不但對那些熱帶魚視若無睹,甚至於當那些鯽魚逃到那邊去,他就立刻放棄追逐,說什麼也不願再過去。實驗結束了,實驗人員譏笑它是海里最懦弱的魚。
(5)海洋動物也會生病。如果它們得了病,到哪裡去醫治呢?請別擔心,海洋中設有「醫療站」「醫療隊」,還有許多不辭辛勞、手到病除的「醫生」。
熱帶海域的「醫療站」:有一種叫做彼得松岩的清潔蝦,常在魚類聚集或經常來往的海底珊瑚中間,找到適當的洞穴,辦起「醫療站」,全心全意地為海洋動物免費醫病。開始,彼得松岩蝦在洞口,舞動起頭前一對比身體長得多的觸須,前後搖擺著身體,以招徠「病員」。從這兒游過的魚,要是想看病,就游到「醫療站」去。這時清潔蝦爬到魚的身上,像醫生一樣先察看病情,接著用銳利的「鉗」把魚身上的寄生蟲一條條拖出去,然後再清理受傷的部位,有時,為了治療病魚的口腔疾病,還得鑽進魚兒的嘴巴里,在一顆顆鋒利的牙齒之間穿來穿去,剔除牙縫中的食物殘渣。當檢查到魚的鰓蓋附近的時候,魚兒會依次張開兩邊的鰓蓋讓「醫生」去捉拿寄生蟲。對於魚身上任何部位的腐爛組織,清潔蝦決不留情,會「動手術」徹底切除。登門求醫的魚很多,包括一些兇猛的魚,一旦有病,也會跑來求醫。有時病魚依次等候門診,有時推三擠四、爭先恐後蜂擁在「醫生」周圍。熱心服務的「醫生們」.有時也會因為過分操勞而暫停「門診」,退回洞里休息。在熱帶海域里,魚兒的好醫生——清潔蝦,人們已經知道的就有6種,如蝟蝦、黃背蝟蝦等。
溫帶海域的「醫療隊」:溫帶海域的清潔蝦與熱帶的不同,它們不設立固定的「醫療站」,而是組成流動的「醫療隊」,到處「巡迴義診」,由於它們的外表色彩平淡,貌不驚人,很難引起陌生的生物的注意。因此,它們一旦遇上需要治病的魚蝦「病號」,就毛遂自薦。迎面而上。它們治病細心、熟練,手術干凈利落,對不同的患者都是一視同仁,深受「病號」的歡迎。就此,一傳十,十傳百……,它們的名聲就越來越大,求醫者也就蜂擁而來,其「業務」隨之興旺發達。
「衛生所」里的「魚醫生」:海洋中除了清潔蝦「醫生們」之外,已知道的還有「魚醫生」50多種。這些清潔魚「醫生們」對海洋生物的保健工作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條清潔魚6小時中可以醫治300條病魚。
別看這些高明「醫生們」的外表色彩平淡,貌不驚人,為了容易被「病員」識辨,及免於被兇狠生物捕食,它們都有特殊的標志:其外形、色彩和體態,都很容易被找到,同時也受到特殊的保護。
清潔蝦或魚等為什麼會自願擔當起海洋動物的醫療保健工作呢,從生態學角度理解,這就是生物界的一種互惠現象,即稱「清潔性共生」。病魚需要去除身上的寄生蟲、黴菌和積累的污垢,而清潔蝦或魚卻由此獲得食物,彼此互惠。
有人做過調查,許多出名的漁場,都是許多清潔魚蝦設立大量「醫療站」的海區。科學家認為,研究海洋清潔性生物,將在保護魚類資源方面做出更大貢獻。
(6)一個人到墨西哥旅遊,有一天黃昏時他正在海灘漫步,忽然看見遠處有一個人像在跳舞。再走近看時,發現原來是一位當地的土著在沙灘上拾起一些東西,然後把那些拾起的東西用力地扔到海里去,並且重復不停地去扔。
那個遊客不知道他在干什麼,於是對此他產生了很大的樂趣,他想看清楚一些,再走近些時,他才看清楚原來這土著在不停地拾起由潮水沖到沙灘上的海星,用力地把它撿起再扔回大海去。
這一舉動讓遊客覺得更為吸引,他奇怪向土著說:「晚安!朋友,我不明白你究竟在於什麼。」
當地的土著對遊客說:「我在把這些海星送回海里。」「你把它們送到海里干嗎?」遊客問道。
土著說:「現在正是潮退,海灘上這些海星全是給潮水沖到岸上來的,如果我不把它們送回去,那它們自己肯定回不去,到時候這些海星就會因缺氧而死了!」
遊客說:「我明白。可是這里的海星成千上萬,別說你一個一個揀了,就是數也得數好長時間,你有能力把它們全部送回大海嗎?盡管你真能做到,試想,這海岸有過百的海灘,你又怎能有功夫去處理呢?你這樣做作用可不大啊!」
那位土著微笑著,繼續拾起另一隻海里:一邊拋一邊說:「但最起碼我改變了這只海星的命運呀!」
1)當海參遇到敵害進攻無法脫身時,可以用分身法逃命,內臟迅速從肛門拋出。天敵看到顏色鮮艷的美味,就會捨本逐末地撲向海參的內臟。棄內臟的海參還可以活著。
(2)梭子魚可分三種。一種是台灣梭干魚,體側有兩條褐色帶,尾鰭為黃色,身長40~50厘米。居住於珊瑚礁水域及內灣淺水內,喜歡群居,時速60~70公里。一種是大和梭干魚,具有沿岸性,經常群居與於水的中、表層。
(3)烏賊被稱為海中"化妝師",因為它實在太愛"打扮"了。烏賊十分善於利用體色表達感情。它體色發生突變,多半是因為感到恐懼和激動。到繁殖季節,雌烏賊用五彩繽紛的顏色表達對異性的愛慕。它們常常在自己的軀幹上塗上一道道斑紋,猶如穿上了漂亮的睡衣。在海洋生物中, 烏賊的游泳速度最快。它是靠肚皮上的漏斗管噴水的反作用力飛速前進,能跳出水面高達7米到10米。烏賊肚子里藏有墨汁,這在動物界是罕見的。墨囊在烏賊的肚子里,囊內有墨腺,能分泌濃厚的墨汁,而且噴出後能迅速補充。當烏賊和強敵突然相遇時,它就利用這種特殊的防禦武器使自己轉危為安。
(4)多種多樣的貝殼螺殼,形狀奇特,色彩斑讕。其中虎斑貝、白玉貝、夜光貝、五爪螺、豬母螺、珍珠貝、貞潔螺、唐冠螺、七角貝、豬耳殼,以及可作煙灰缸的馬蹄螺、漁民作用號角的大角螺等等,都是惹人喜愛的天然工藝品,用光滑油亮的海貝殼雕琢、鑲嵌製成的各種畫屏、器具、擺設等,具有色澤明麗自然,格調名貴雅緻的特色。珍珠貝的外形呈卵圓形或圓盤形,有輪脊,靠近邊緣的輪脊上有鱗片。鉸合部較長,兩端都有小齒,兩殼的中央面一般呈現淺褐色或者灰色,有濃密的紅褐色放射紋;內面有珠母光澤。
珍貴的珊瑚資源
1.珍貴珊瑚——紅珊瑚
過去給皇帝的貢品有紅珊瑚,治病入葯有紅珊瑚,佛教徒頂禮膜拜的佛珠是紅珊瑚,清朝二品文官武將的頂戴是紅珊瑚。總之,人們認為紅珊瑚是個寶,紅珊瑚到底是何物?性狀如何?人們卻知之甚少,長期以訛傳訛,再加之神秘的渲染,使人更感到撲朔迷離。
紅珊瑚是海洋低等無脊椎動物,屬於腔腸動物門、珊瑚蟲綱、八放珊瑚亞綱,軟珊瑚目、硬軸珊瑚亞目、紅珊瑚科、紅珊瑚屬的海洋動物。人們見到的紅珊瑚是殘留的骨骼。
(1)紅珊瑚的生物學特點
紅珊瑚生長要求的生境條件,從地中海——大西洋區和太平洋區的調查得知,它們要求有硬底、流急、無沉積物(特別是無陸源性沉積物)、水清、低光照、低溫(8~20℃),其中地中海紅珊瑚場最適溫度是10℃。
(2)生長慢、壽命長
紅珊瑚從幼蟲附著後10~12年才性成熟,每年夏季產卵,其浮浪幼蟲是負趨光性。由於紅珊瑚較其他無脊椎動物長壽,其生長速度慢、成體死亡率低都是必然的趨勢。
2.竹節珊瑚
竹珊瑚由於其中軸石化,及淺棕色的節與白色節間相隔形成,頗似天然盆景石竹,陳列在客廳,特別富有詩意,我國民間已廣泛應用
形態各異的珊瑚 柳珊瑚
珊瑚礁的形成
珊瑚礁或珊瑚島是珊瑚蟲的遺骸經過地質年代的作用積累形成的。
我們把形成珊瑚礁的珊瑚統稱為造礁珊瑚。大多數造礁珊瑚是群體生活的,群體中的每個個體都很小,一般直徑為1~3毫米,單個個體的結構與海葵相似。它們的骨骼成分均為碳酸鈣,由個體的基盤及體柱下端表皮細胞向外分泌鈣質,共同構成一個杯狀骨骼,杯狀骨骼形成時,個體基盤部分分泌鈣質形成基板,體柱下端分泌的鈣質形成杯槽的四周,群體之間珊瑚與珊瑚杯底相連,杯壁共同擁有,又以出芽的方式繁殖向上生長,一般在相同條件下,塊狀珊瑚每年增長僅0.5~2毫米厚度,枝狀珊瑚能長10~20厘米,這樣無數的小珊瑚蟲不斷地生長、繁殖,經過許多年就長成了我們看到的一塊塊、一束束珊瑚的模樣。它們再與形成鈣質骨骼的其它動植物的屍體,如軟體動物、腕足動物、棘皮動物、石灰藻等,一起經過地質年代的堆積作用,才能在海洋中形成礁石、島嶼。
並不是所有的海域都能形成珊瑚島的。珊瑚的生長發育要求具有嚴格的生態條件。
首先,溫度是影響造礁珊瑚生長的限制性因素,只有海水的年平均溫度不低於20℃,珊瑚蟲才能造礁,其最適宜的溫度范圍是22℃~28℃,所以珊瑚礁、珊瑚島都分布在熱帶及亞熱帶海域,我國的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均為珊瑚所形成的島嶼。
其次,造礁珊瑚要求一定的海域深度,它們主要生活在淺海區,因為在淺海區日光可以很好地穿透、射入海底,有利於珊瑚體內共生藻類的光合作用;風浪、海水的震盪為珊瑚提供了豐富的食物源及充足的氧氣,並易於移走代謝產物。
另外造礁珊瑚要求生活在較清潔的海水中,如果過多的陸源物質污染海水,便會抑制珊瑚取食、呼吸等正常生理作用的進行。所以珊瑚礁一定是在熱帶、亞熱帶海域,在陽光充足、水質清澈的淺海區形成。
海洋動物也要睡覺
眾所周知,陸地上的動物是要睡覺的,盡管他(它)們睡覺的姿態和方法不同。那麼,海洋中的動物是不是也要睡覺呢?回答是肯定的,也要睡覺,它們睡覺的姿態和方法就更特別。
其實,睡眠只不過是作較長時間休息的一種特殊方法。不管是陸地上的動物還是海洋中的動物,都需要進行休息,包括睡眠。這種睡眠,陸地上的動物一般時間較長,容易被人察覺而海洋中的動物大多時間很短,就難以被人發現了。例如,魚類的睡眠時間就非常短,有的僅幾分鍾,有的甚至只有幾秒鍾,人們眼一眨的功夫,對有些魚來說,就已睡了一覺。
海洋中除魚類外,還生活著許多哺乳動物。它們睡覺的方法雖然與魚類不同,但同樣要睡覺。例如,海豚睡覺時,多半在夜裡浮在水下1英尺的地方,安安穩穩地進入夢鄉,而它的尾巴,仍然會每隔約30秒鍾,便擺動下,其作用有兩個:一是使它的頭能露出水面,吸一口空氣;另一個是使它在水中的位置更加穩定,不受水流或波濤的影響。最有趣的是有一種阿佐基海豚,它們是用大腦兩半球相互交替睡眠的:當一個半球在沉睡時,另一個半球卻處於覺醒狀態。過了一些時間,沉睡的則覺醒,覺醒的又沉睡,如果受到外界強烈刺激,兩半球將會立即覺醒。因此,它們始終能處於游泳狀態,甚至在睡眠中游速也不會減慢。
海豹和海豚不同,它們既可以生活在水下,又可以爬到岸上活動。如果在地面睡覺,就和陸地動物相似;如果在水下睡覺,每做一次呼吸,就要醒來一次。這就是說,它們是在呼吸的間隙抽空睡覺。
海狗也是一種既能生活在海洋、又能生活在陸地的海洋動物。它們在陸地上睡覺時,可和陸地動物睡得一樣甜美;在水下時,就和阿佐基海豚一樣用大腦兩半球輪流睡覺。
產於北太平洋海岸的海獺,會在海邊用海草結成一張"床",圍成橢園形,睡覺時就把身體藏在中間,腹部朝天。如果它對在某個地方睡覺感到滿意,就會每天都到那個地方去睡。
生長在北冰洋中的海象,睡覺更與眾不同。它睡覺時不是平卧,而是垂直在水中,頭部則露在水面上。
令人喜歡的海狸,一般在白天睡覺,睡時仰著頭,有時還磨牙。尤其是小海狸,睡覺最有趣,它們並排著睡,有的還把小腳掌枕在頭下。
為什麼說海洋是礦物的聚寶盆?
海洋里不僅蘊藏著豐富的石油,而且還是各種礦物的聚寶盆。現在從海底采出的石油已超過世界石油總產量的30%,可見其重要地位。海洋的礦藏也正在改變世界礦產的分布圖。1991年初,聯合國決定我國為開采海底礦藏的先驅國家,並劃定夏威夷東南海域為我國的開采地區,因此我們更有必要了解這一聚寶盆,了解海底到底有哪些礦藏,它們是怎樣分布的。
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海底的礦藏大致上可分為三大類:錳團塊、熱水礦床、鑽殼。
錳團塊,又叫猛結核、錳礦球,是以錳為主的多金屬結核。它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大洋水深2000米至6000米處的洋底表層,以太平洋蘊藏量最多,估計為1.7萬億噸,佔全世界蘊藏總量約3萬億噸的一半多。
錳團塊在海底已度過了慢長歲月,由於存在環境的不同而擁有不同的尺寸和外形,其直徑多數處於1至25厘米之間,重量有的可達幾十公斤以上,它們像卵石一樣堆積在深海的洋底。
據推算,海洋中全部錳團塊含有的各種金屬,其儲量遠遠超過陸地上的儲量。更重要的是, 錳團塊是一種再生沉積礦物,它的儲量還在不斷增加,僅太平洋每年便可增長1000萬噸。
盡管全世紀各大洋都分布有錳團塊,但以赤道北面東太平洋海底的錳團塊分布面積最廣,富集度最高,而且金屬品位也比較高。其中,從墨西哥西南到夏威夷南部的一條長達4600公里 ,寬900公里的海域里,海底表層密密麻麻布滿了錳團塊,平均密度為每平方米10公斤以上,鎳、銅、鈷的總品位超過3%,可謂遍地都是寶。
這一帶海域地形比較平坦,海況條件也比較好,有利於開采作業,是目前各國進行科學研究和開采試驗的主要場所。聯合國分配給我國開採的海域也位於這一地區。
另外,南亞的西南海域、印度洋東部海域也是蘊藏錳團塊較為豐富的地區。過去人們曾認為金屬品位高的錳團塊只富集於遠離陸地的深海海底,但近來調查勘探表明,南太平洋一些小島周圍的海域里也蘊藏著數量可觀的錳團塊。
現在一般利用采礦船來開采錳團塊。由裝有深海電視的采礦機在海底收集錳團塊,通過軟管抽氣像吸塵器一樣,把錳團塊經軟管連續地吸到地面上的采礦能中,每天采礦量可達3000噸 。
海底地貌
如同陸地上一樣,海底世界有高山,有平原,還有深溝峽谷。這個世界並不象人們所想像的或是象表面看起來那樣平緩和寧靜,相反卻是地球上最活躍最動盪不安的地帶。地震火山活動頻繁,形成高山峻嶺,只不過一切都掩蓋在海水之下進行而已。
海底地形與陸地一樣,有山嶺、高原、盆地、丘陵等形態。海底地貌按洋底起伏的形態特徵,大致可分為大陸架、大陸坡和大洋底三部分。大陸架是指陸地向海洋延伸的平淺海底。大陸坡是大陸架 與深海底之間較陡的陡坡。大洋底是海洋主要部分,有海嶺、海脊、海底高原等正地形;也有海溝、海槽、深海盆地等負地形。
海盆:大洋的主體部分。洋底下凹並為海嶺或海底隆起所分割的盆地。面積大,外形呈圓形或橢圓形,底部較平坦,深度3,000-6,000米(大多為4,000-5,000米)。覆蓋著深海沉積,以化學沉積和生物沉積為主。
海底山脈:又稱「海脊」或「海嶺」。深海底部狹長綿亘的高地。長度可達上萬公里,寬1,000-3,000公里,高2,000-4,000米。個別山峰出露水面成為島嶼,如此大西洋的亞速爾群島,南大西洋的阿森松島等。大西洋中央海底山脈,縱貫南北,山脈走向與大洋輪廓一致,呈S形。太平洋海嶺分布在中部,南北綿延1萬公里以上。印度洋海嶺分布呈人字形。
海溝:大洋中水深超過6,000米的狹長陷落地帶。長可達數千公里,寬一般在百公里左右,兩側坡度陡急。海溝常與海嶺相伴分布。海嶺出露水面成為島嶼,在太平洋西部和北部,一系列島嶼呈弧形,成島弧。海溝一般在島弧的凸面,鄰近大陸沿海山脈或緊靠島嶼,大洋的邊緣上。海溝多數分布在太平洋,尢以西海岸最著名。世界上最深海溝是西太平洋馬里亞納群島東南側的馬里亞納海溝,深達11,034米,長2,550公里,平均寬度70公里。海溝分布地區是地殼最不穩定地帶,火山、地震頻繁。象山港在浙江省象山縣以北,自東北向西南,伸入陸地內部,長約50公里,寬僅6公里。港外有六橫島為屏障,形勢險要,為優良港灣之一。
❻ 海洋無脊椎動物的海洋原索動物
原索動物是介於海洋無脊椎動物與海洋脊椎動物之間的一類動物。原索動物均系海產,包括尾索動物(Urochordata),如海鞘(Ascidia);頭索動物(Cephalochordata),如文昌魚(Branchiostoma)。過去屬於原索類的半索動物,現多數學者主張放入無脊椎動物內。
❼ 什麼時期出現了海洋無脊椎動物
大約在5.7億年前的寒武紀,出現過一次生物大爆發,大量的節肢動物,腔腸動物,海綿動物等無脊椎動物出現。但是實際上無脊椎動物應該在更早的地質時期就出現了,只不過現在化石記錄很少。目前的化石記錄最早在6~7億年前的晚震旦世。
o(∩_∩)o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記得採納哦,感激不盡。
❽ 海洋無脊椎動物的演化歷史
海洋為最古老的棲地,生命源於海洋。早在寒武紀諸多高階分類單元如門、綱的代表種就已同時出現,但後來有很多類別滅絕,僅留下化石或少數的活化石種,例如鸚鵡螺、鱟、海豆芽等等,有的綿延子孫,眾多分歧成許多品種;就現生動物門而論,概略可分為30多門(分類學家對此最高階分類單元仍時有新發現並修正、綜合),其中自由生活棲息在海洋的有 8 門之多,又有14 門動物只分布於海洋;分布於淡水的有14 門,但沒有整個門的動物都只產於淡水的;陸地產的則只有10 門,其中有一門動物只產於陸地,顯見海洋為生命之母。此外,海洋無脊椎動物諸門中,有許多動物門的種類很少,而且型態又特異,這些物種本身就是演化天擇的成果
❾ 海洋無脊椎動物的名稱有哪些
有孔蟲、放射蟲、缽水母、珊瑚蟲、烏賊及棘皮動物無脊椎動物多數水生,大部分海產,如有孔蟲、放射蟲、缽水母、珊瑚蟲、烏賊及棘皮動物等,全部為海產,部分種類生活於淡水,如水螅、一些螺類、蚌類及淡水蝦蟹等。
❿ 哪種生物屬於海洋無脊椎動物
很多。海參、海膽、對蝦、烏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