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哪個圓雕培訓中心跟正規
很高興能夠回答您的問題,翰林雕刻挺Ok的呀
2. 動物雕塑的動物雕塑發展史
中國動物雕塑作品最早出現於新石器時代早期,多屬陶塑、石雕,也有少量牙雕和木雕。在河南裴李崗文化遺址出土有陶塑豬、羊頭,距今約7000多年。遼寧東溝後窪遺址出土有很多滑石雕成的虎、豬、狗、雞、鵝、鷹、蟬、鳥、昆蟲、魚等形象,造型單純而生動。其中一件屈身、闊口、大眼、有角的龍,為已知最早的石雕龍的形象。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也出土有陶塑和牙、木雕刻的豬、羊、魚、鳥、蜥蜴等動物形象,形體不大,已具備圓雕、浮雕、線刻等不同表現形式。其中一件陶豬,高4.5厘米,長6.3厘米,作低頭疾走的動勢,體肥、口方,腹部肌肉鬆弛,將一頭老母豬的形態,概括而傳神地表現了出來。魚的身上戳出圓圈或圓窩,以象徵魚鱗。牙雕「雙鳳朝陽」,長16.6厘米,在正中部位,以陰線刻出一組大小不等的同心圓,外緣有跳動的光芒,兩側對稱地雕出回首相顧的雙鳥,構成相當完整的圖案。後窪遺址和河姆渡文化距今都在6000年以前。 有些陶器上的附加小動物裝飾,也很生動。河南陝縣廟底溝文化的三片殘陶器上的捏塑壁虎,一件為細泥黑陶,壁虎身上的平行斜線紋和長而直的尾巴,都造成一種向前疾行的運動感;另外兩片是塑於夾砂紅陶器口沿部位,壁虎身上戳出很多小圓點,十分生動地表現出壁虎竄動、向器內窺探的動作。甘肅臨夏出土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的雙蛙頭形紅陶籃與蛙形陶罐,雙目凸起或陰線刻成圓圈,口部以長長的陰線刻出,誇張而富於生趣。
大型動物泥塑的殘跡發現於遼寧牛河梁紅山文化女神廟遺址之中,有神話動物豬龍和禽鳥。豬龍尚存頭、耳、吻及前身、下肢部分,吻部扁圓,上下顎間露出獠牙,下身有蹄爪。禽鳥僅存兩爪殘塊,每趾三節,趾尖銳利,作抓攫之狀。
玉石雕刻動物完整的豬龍形象石雕發現於同地區的積石冢之中,為一種□形玉飾,雙耳肥大,圓眼,吻部前凸,有很多道皺折,身體蜷曲,尾端與吻部相接。同形的玉飾在遼寧、內蒙古、河北等地均有發現。有人認為它是由豬神化、衍變而來,是神話傳說的龍的形象的早期形式。內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和黃谷屯出土的玉龍是豬龍玉飾的進一步發展。三星他拉玉龍高26厘米,墨綠色,吻部前突,鼻齊平,眼細長突起,頭頂有扁薄的長鬣披於脊背,鬣的尾端寬大並向上揚起,與前伸的頭部取得平衡,尾上彎起,身軀呈C形,背部正中有圓孔,可以系繩懸掛,通體光潔潤澤,輪廓剛勁而優美,是原始社會玉雕中的傑作。河南濮陽仰韶文化墓葬發現了 3組用蚌殼擺塑而成的龍、虎圖案,最大的一組,龍長1.78米,虎長1.39米,皆側置背向主人。至可怪異的是龍的形象竟與後世流行的龍的樣式十分接近。紅山文化遺址還出土有玉和綠松石雕刻的鳥、龜、虎形□和魚形石墜等小型的動物形象作品。玉鳥和玉蟬、龜等在江南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也多有發現。在江蘇、浙江、上海等地的良渚文化遺址中發現的玉琮上的獸面紋,為商、西周時代流行的獸面紋的早期樣式。其中雕琢最為精工的是江蘇武進寺墩所出的一件,為扁方柱體,高7.2厘米。浮雕與線刻結合的獸面共8組,分做上下兩層。下層的4組均以四角為中軸作對稱的安排,眼為重圈,包著橢圓形的眼睛,鼻為扇形凸面,嘴為橫條形,在五官范圍和邊框上,刻有細密勻稱的花紋,最細的線條僅0.7絲米。上層的 4組圖案為同一獸面紋的簡化形式。這些玉器具有宗教的、禮儀的性質。龍的形象和獸面紋浮雕,顯示了原始社會藝術與奴隸社會藝術之間的淵源關系。
3. 什麼動物園門口有恐龍雕像 恐龍大概二十多米吧 除了常州野生動物園
常州恐龍園的標志性建築大概有二三十米吧,形狀就像三個長脖子的恐龍。恐龍園裡面也有恐龍雕塑,但是沒那麼高,也就幾個人那麼高。
4. 國內木雕工藝品最大市場在哪
深圳龍崗有,我有圖片,也可以來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