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哪些動物有再生能力
現代人已經有了相當大的改變自然環境的能力。不過人類在享受科技進步營造的舒適生活環境時,並沒有及時意識到所付出的生態代價,結果是人類被迫面對日趨嚴重的環境污染和地球生態危機。人與自然環境之間應該是怎樣一種關系?人類能把自然看作自己的附屬品嗎?對環境與人類之間關系的重新考慮是本世紀人類文明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本期動態將從五個不同的方面, 談談人類面臨的幾個重大的環境問題。
人口:地球難以承受之重
現在,每掀開一張日歷,就有20多萬個嬰兒降生在地球上。1999年10月12日,世界第60億公民在波黑呱呱落地。
60餘億人口----這是目前人類的總和。而與此相對照,空氣、水、森林、耕地、礦藏......幾乎所有生存資源的平均數都在因分母的不斷膨脹而日益縮小。
人口問題在遠比以往更為深廣的背景下凸顯於世人面前。國際人口科學聯盟副主席卡瓦胡先生指出,當一個國家人口增長率達到4%時,就會給這個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一定的問題。聯合國人口基金執行主任薩迪克博士則強調:人口穩定對於實現可持續發展必不可少,是一個關鍵的重要目標。國際人口科學聯盟理事蔣正華說,中國是真正對可持續發展和提高計劃生育服務水平實現了政府承諾的國家,充分了解中國的人口政策是經過嚴格論證的,目標是合理的,工作方法也是在不斷改進的。人口問題從本質上講是發展問題,擺脫貧困落後、提高教育水平、保護婦女健康、追求生活質量......幾乎沒有社會生活的哪個方面,不需要從人口角度加以權衡。
矚目現實,人口過快增長的警鍾確實在鳴響:1830年世界人口還只有10億,100年後增加到20億,以後分別只有30年、15年和12年的時間,世界人口總數就增加到30億、40億、50億。現在,全球每年凈增人口在8600萬以上,卻有1700萬公頃森林消失,600萬公頃土地沙漠化,貧困人口不斷上升,並引發諸如白發浪潮、城市化所產生的各種都市症等社會問題。
20世紀以前,人口科學作為一門科學還鮮為人知,但進入20世紀特別是二戰以後,得到了空前的繁榮和發展。它在20世紀對人類作出的歷史性貢獻,是對人口劇增提出了預警性的分析,使人類能及時認識到控制人口增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採取了相應措施並取得了顯著成效。盡管各國經濟發展和文化背景各異,所面臨的人口問題也不盡相同,但尋求最佳的人口規模和人口結構,努力實現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不應僅是國際人口科學講壇上的呼籲,而應是各國政府的認同,因為這其實是民眾的需要。
曾幾何時,"計劃生育"似乎是一個中國味十足的專有名詞。而今,即使是遠離經濟發展快車道的國家,降低婦女總和生育率的進展都很顯著。生育革命,正成為人類跨世紀的選擇。
這場革命的內容當然不僅是人口數量的減少。我國實行計劃生育就是要通過少生來促進優生優育優教,促進婦女的健康和婦女的解放,促進計劃生育戶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質量的改善。
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世界人口的天平上佔五分之一強。只要簡單地設想一下,如果中國人口盲目增長,資源破壞,環境惡化,將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事實上,自20世紀70年代全面推行計劃生育以來,中國人口控制已取得巨大的成就。按70年代的生育率計算,中國實行計劃生育20多年來共少出生了3億人,將中國11億人口日推遲了四年,將亞洲30億人口日推遲了三年,將世界50億人口日推遲了兩年。中國計劃生育,是事關中華民族的大事,也是事關整個世界的大事。
自然資源:取之不竭嗎?
由於人口膨脹和經濟的迅速發展,人類對地球影響規模空前加大,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的矛盾愈來愈突出,引起了全世界的憂慮和不安。了解和認識全球資源態勢,研究與資源開發相關的全球環境問題,對於實現世界各國共同追求的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自然界的土地、水、礦物、空氣、森林和草地等,是在人類出現之前就存在於地球上的自然物,在沒有人類干預前,它們按照自身的規律運動、變化著,只是在人類出現之後,被人類利用,並給人類帶來效益,才被人類稱為自然資源,簡稱為資源。
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公里,70%以上為廣闊的海洋所覆蓋,陸地面積僅佔29%,約1.5億平方公里。陸地本身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生態系統,除了沙漠、冰川、凍土、不宜開墾的山地和土質極差土地外,只有約30%可以耕種。據聯合國糧農組織1989年統計,全球土地面積為1306925萬公頃,約佔全球總面積的
⑵ 動物知識
所有的雌性哺乳動物都具有生理周期
卵巢是雌性動物的生殖器官。卵巢的功能是產生卵以及類固醇激素。卵巢緊靠輸卵管開口。內部含有大量濾泡,卵就在濾泡之中發育,成熟後按照一定的生理周期釋放,即排卵。
月經來潮
月經來潮是指在未受孕時,由於黃體退化,黃體素下降,使子宮內膜剝落由陰道排出的情形,流出的量約50-60c.c.。月經中含有抗凝血物質,大部分的經血呈液狀,月經來潮約4-7天。
濾泡期
濾泡期是由月經來潮的第一天至排卵日。這段期間受到濾泡刺激素的影響,體內雌激素荷爾蒙濃度升高,濾泡逐漸成熟,子宮內膜增厚。
排卵期
排卵是指卵子由濾泡中釋放出來。在排卵前,黃體刺激素的濃度會達到最高峰,基礎體溫約略上升。破裂的濾泡細胞受黃體刺激素的影響,逐漸生成黃體細胞。
黃體期
這段時期,是指排卵後到月經來潮的前一天,卵巢受黃體刺激素的影響,分泌黃體素,維持增厚的子宮內膜,以利受精卵著床,若無受精卵著床,子宮內膜便會崩解,月經周經隨著月經來潮結束。
其實,母牛、母馬、母駱駝、母豬、母羊……也會來月經。哺乳動物的進化程度越是接近人,其月經的周期(天數)同人也越相似。
靈長目動物青春期以後就有規律地產生月經,不管其形體大小如何,有的和人類差不多——大致每月一次。它對雌性的行為沒有任何明顯的影響,然而在野外的雌性黑猩猩偶爾也會注意到流出的血,並試圖用樹葉把它擦掉,不過這對雌性的行為也是沒有什麼影響的。
雌性是物種的犧牲品。在一年的某段時間(這段時間對每個物種都是固定的)雌性的整個生命都在受著性周期(發情期)的支配。性周期的持續時間以及其節律的順序因物種而異。性周期由兩個階段組成:第一階段,卵子(其數量因物種而異)發育成熟,子宮內膜變厚,內膜血管充血;第二階段,(若未受精)卵子消失,子宮內膜破裂,內膜碎片隨多少有些明顯的血流從體內排出,血流的時間並不長。這種現象在女人及相關的哺乳動物那裡通稱為月經。如果受精的確發生,第二階段就為懷孕期所替代。排卵期(第一階段結束時)通稱為規刪(發情期),它和動情、發情或性活動的周期是一致的。
蝙蝠在計劃生育研究上有特殊用途。它是一種最小的、有月經周期的哺乳動物,體重10~100克,個別達1公斤,生理特點類似靈長類,蝙蝠的兩側卵巢在功能上往往是不對稱的,某些種類只有一側(多為右側)排卵,也有些種類兩側卵巢均有功能,但交替排卵。蝙蝠月經周期為22~26天,平均24.0±0.1天,每周期如不受精,則黃體退化並伴隨子宮內膜相應的變化,最後壞死、脫落、月經來潮,其出血量雖很少,但與靈長類一樣,是真正的月經。
與此不同的是發情期,它影響著所有的雌性哺乳動物。這些雌性動物只在一年的某些時間產生性慾,在這時間才能夠交配。例如黑猩猩、狒狒以及大多數獼猴,雌性發情期的來臨常常伴隨著生殖器區域里一塊皮膚的變化,這塊皮膚經期後開始腫脹,在發情高峰期變得鮮紅、發亮和十分腫脹。在這一期間,雌性表現出強烈的性慾,她尋求雄性為伴,雄伴也會主動來和她交配。然而發情期一結束,這一切就全過去了,雌性不再是一個性目標了,交配也就不再發生。
⑶ 胎生和卵生的根本區別在哪裡
動物的受精卵在動物體內的子宮里發育的過程叫胎生。胚胎發育所需要的營養可以從母體獲得,直至出生時為止。脊椎動物中哺乳類的高等類群如猴、虎、牛、羊等,都是胎生。
動物的受精卵在母體外獨立發育的過程叫卵生。卵生的特點是在胚胎發育中,全靠卵自身所含的卵黃作為營養。卵在動物中很普遍,如鳥類、爬行類、魚類。
⑷ 為什麼動物會「計劃生育」
適著生存
⑸ 曾經讓1000頭老虎做計劃生育的「熊虎山莊」,後來怎麼樣了
2019年出現了新的政策規劃,這個山莊開始進行拆除。山莊搬遷到臨桂區,將在那裡的建設成科研、生物制劑研發,野生養殖和旅遊觀賞的服務體。
⑹ 36動物猜謎計劃生育政策好,少生快富是上招,精心育成小龍女,試比天公比智商。
榮生一鵝
⑺ 計劃生育,控制嚴,多超生,會罰款。這句話指的是什麼動物
當然是指人類這樣的高級動物,最聰明的人往往辦傻事。
⑻ 什麼動物計劃生育就是好,生男生女都養老,一對夫妻一個孩,多兒多女多煩惱
怎麼覺得是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