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澳洲哪些動物園

澳洲哪些動物園

發布時間:2022-02-27 02:42:46

Ⅰ 澳大利亞袋鼠那6個在在中國什麼動物園

北京、杭州、天津、廣州、昆明、重慶

Ⅱ 澳大利亞最多的動物是哪些

1、鴯鶓

鴯鶓是出現在澳大利亞國徽上的動物之一,是飛翔功能已經退化的大鳥,它是澳大利亞最大的鳥,鴯鶓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鳥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鳥種之一,是鳥綱鶴鴕目鴯鶓科唯一殘存種。

2、樹袋熊

又名樹熊或考拉,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之一,既是澳大利亞的國寶,又是澳大利亞奇特的珍貴原始樹棲動物,屬哺乳類中的有袋目樹袋熊科,分布於澳大利亞東南部的尤加利樹林區。

3、袋獾

又稱「大嘴怪」,是一種有袋類的食肉動物,現今只分布於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州。

袋獾是袋獾屬中唯一未滅絕的成員,身形與一隻小狗差不多,但肌肉發達,十分壯碩。其特徵包括:黑色的皮毛、遭遇攻擊時發出的臭味、刺耳的叫聲,以及進食時的神態。除狩獵外,袋獾也進食腐肉。它們通常單獨行動,但有時也與其他袋獾一起進食。

4、野兔

澳大利亞本來沒有兔子,1788年,隨著英國人首次定居澳大利亞的船隊,幾十隻兔子被運到澳大利亞,最初是作為培養食用肉類而引進,後來一些富裕的人家把兔子放到大自然作為狩獵,讓兔子逃到草原上飛快繁殖。

在1950年,澳大利亞的兔子估計達到6億只,它們破壞植被,致使水土流失,草原和畜牧業面臨長時間的破壞。澳大利亞動用了各種方法來減少兔子的數目,在1991年,澳大利亞的兔子數目下降到大約3億只。

5、袋鼠

原產於澳大利亞大陸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部分地區。其中,有些種類為澳大利亞獨有。所有澳大利亞袋鼠, 動物園和野生動物園里的除外,都在野地里生活。不同種類的袋鼠在澳大利亞各種不同的自然環境中生活,從涼性氣候的雨林和沙漠平原到熱帶地區。

所有袋鼠不管體積多大,有一個共同點:長著長腳的後腿強健而有力,腹部表面都有一個育兒袋。袋鼠以跳代跑,最高可跳到4米,最遠可跳至13米,可以說是跳得最高最遠的哺乳動物

Ⅲ 澳大利亞有哪些珍稀動物

澳大利亞珍稀動物如下:


Ⅳ 澳洲有那些動物

袋鼠(kangaroo)原產於澳大利亞大陸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部分地區。其中,有些種類為澳大利亞獨有。所有澳大利亞袋鼠,動物園和野生動物園里的除外,都在野地里生活。不同種類的袋鼠在澳大利亞各種不同的自然環境中生活,從涼性氣候的雨林和沙漠平原到熱帶地區。 袋鼠是食草動物,吃多種植物,有的還吃真菌類。它們大多在夜間活動,但也有些在清晨或傍晚活動。不同種類的袋鼠在各種不同的自然環境中生活。比如,波多羅伊德袋鼠會給自己做巢而樹袋鼠則生活在樹叢中。大種袋鼠喜歡以樹、洞穴和岩石裂縫作為遮蔽物。 所有袋鼠,不管體積多大,有一個共同點:長著長腳的後腿強鍵而有力。袋鼠以跳代跑,最高可跳到4米,最遠可跳至13米,可以說是跳得最高最遠的哺乳動物。大多數袋鼠在地面生活,從它們強健的後腿跳越的方式很容易便能將其與其他動物區分開來。袋鼠在跳躍過程中用尾巴進行平衡,當它們緩慢走動時,尾巴則可作為第五條腿。 所有雌性袋鼠都長有前開的育兒袋,育兒袋裡有四個乳頭。「幼崽」或小袋鼠就在育兒袋裡被撫養長大,直到它們能在外部世界生存。 袋鼠屬有袋鼠為袋鼠科,結指鼠兒亞目,袋鼠目,有帶類,哺乳動物綱,脊索動物門,動物界,它們是澳大利亞著名的哺乳動物,在澳洲佔有很重要的生態地位。袋鼠前肢短小,後肢特別發達,常常以前肢舉起,後肢坐地,以跳代跑。袋鼠一般身高有2.6米,體重約有80公斤。 袋鼠圖常作為澳大利亞國家的標識,如綠色三角形袋鼠用來代表澳大利亞製造。袋鼠圖還經常出現在澳大利亞公路上,那是表示附近常有袋鼠出現,特別是夜間行車要注意,袋鼠的視力很差,加上對燈光的好奇會跳去「看個究竟」。但因為袋鼠的繁殖率高所以即使不小心撞死了也不需要負責,會有專門的人把袋鼠的屍體收走。 袋鼠通常以群居為主,有時可多達上百隻。但也有些較小品質的袋鼠如wallabies會單獨生活。 袋鼠不會行走,只會跳躍,或在前腳和後腿的幫助下奔跳前行。袋鼠屬夜間生活的動物,通常在太陽下山後幾個小時才出來尋食,而在太陽出來後不久就回巢。 袋鼠每年生殖一至二次,小袋鼠在受精 30-40 天左右既出生,非常微小,無視力,少毛,生下後立即存放在袋鼠媽媽的保育袋內。直到 6-7 個月才開始短時間地離開保育袋學習生活。一年後才能正式斷奶,離開保育袋,但仍活動在媽媽袋鼠附近,隨時獲取幫助和保護。袋鼠媽媽可同時擁有一在袋外的小袋鼠,一在袋內的小袋鼠和一待產的小袋鼠. [編輯本段]袋鼠飲食 袋鼠以矮小潤綠離地面近的小草為生,將長草與乾草留給其它動物。個別種類的袋鼠也吃樹葉或小樹牙 袋鼠不會行走,只會跳躍,或在前腳和後腿的幫助下奔跳前行。袋鼠屬夜間生活的動物,通常在太陽下山後幾個小時才出來尋食,而在太陽出來後不久就回巢。 袋鼠每年生殖一至二次,小袋鼠在受精 30-40 天左右既出生,非常微小,無視力,少毛,生下後立即存放在袋鼠媽媽的保育袋內。直到 6-7 個月才開始短時間地離開保育袋學習生活。一年後才能正式斷奶,離開保育袋,但仍活動在媽媽袋鼠附近,隨時獲取幫助和保護。袋鼠媽媽可同時擁有一在袋外的小袋鼠,一在袋內的小袋鼠和一待產的小袋鼠。 [編輯本段]澳大利亞的袋鼠 袋鼠屬於有袋目動物。有袋目是哺乳動物中比較原始的一個類群,目前世界上總共才有150來種,分布在澳洲和南北美洲的草原上和叢林中。在有袋目動物當中,紅袋鼠是最有名的。 大袋鼠只有澳洲才有,被澳大利亞人民視為他們國家的象徵。在澳大利亞的國徽上,就有大袋鼠的形象,我們動物園里的大赤袋鼠、大灰袋鼠,就是直接來自澳大利亞的「貴客」。 在歐洲人進入澳洲大陸之前,大袋鼠的足跡幾乎遍及整個澳洲大陸。然而,到了四五十年前,澳大利亞野生大袋鼠的數量卻急劇減少,不少人甚至擔心這種珍貴動物會走向絕滅,呼籲人們保護它們。以後,由於得到了妥善保護,袋鼠的數量又逐漸增加。據估計,澳大利亞一共有1200萬只各種種類的袋鼠,這是個很驚人的 袋鼠更能適應澳洲的氣候,抗病力比綿羊強。綿羊只挑選可口的牧草吃,剩下許多難以消化的刺草,這些刺草蔓延開來,成為牧場的禍害。然而袋鼠卻偏偏喜歡吃刺草,它們有出色的咀嚼消化能力,為牧場清除了大片的刺草。結果,既保護了牧場,也使得袋鼠的數量倍增。正因為這個原因,據說,要使綿羊的頭數增加1倍的話,大袋鼠的數量就要增加3倍。這是一種有趣的生態平衡現象。 [袋鼠的特徵 袋鼠前肢短小,前爪可以抓握東西。後肢長而粗壯,彈跳力特別強。受到敵害追逐的時候,它們可以一下子跳出七八米遠,跳兩米來高。在歐洲的一家動物園里,有一次一隻大袋鼠突然一躍而起,越過兩米多高的牆頭,跳到隔壁的河馬池旁邊,用前爪抓傷了河馬的鼻子,嚇得河馬不知所措。 在野外,大袋鼠被敵害追趕的時候,有它們獨特的反擊辦法。它們背靠大樹,尾巴柱地,用有力的後腿狠狠地蹬踢跑過來的敵害腹部。然而在動物園里,大袋鼠還是比較溫馴老實的動物。它們受到精心照料,吃營養豐富的飼料,習慣了動物園 里的生活?寒冷氣候,就搬進裝著大玻璃窗的暖房裡生活。 [編輯本段]袋鼠的繁殖 有一年,我們這里的一隻大灰袋鼠懷孕了。能在動物園里繁殖,這可是件稀罕事!我專門負責照料懷孕的母袋鼠,每天給它送去營養豐富的食物,還仔細觀察它的一舉一動。 母袋鼠懷孕40天左右,就產仔了。它的產仔方式非常特別:還沒有發育完全的小袋鼠,是自己從母袋鼠的泄殖腔里爬出來的。 小袋鼠的身長只有2厘米,體重不到一克,還沒有我的小手指粗。它的耳目緊閉,後肢被一層胎膜包裹著。渾身肉紅色,像一段蚯蚓似地蠕動著。 這時候,母袋鼠半仰著身子,尾巴從兩腿之間伸出來,靜靜地躺著。它已經用舌頭從尾巴根部向著育兒袋方向舔出了一條潮濕的「小路」。小袋鼠雖然又聾又瞎,可它憑著本能,用有力的前肢,沿著母袋鼠舔出來的「小路」,左右搖晃著,艱難 地爬呀爬呀。爬了好一陣,終於爬進了育兒袋裡。一爬進育兒袋,它就開始尋找奶頭。育兒袋裡共有4個奶頭,幼袋鼠摸索了好一陣子,終於含住了一個奶頭。一含住它,這個奶頭就會很快地膨脹起來,塞滿小袋鼠的嘴巴.在這個奶頭上,一掛就是好幾個月,在媽媽的育兒袋裡繼續發育。 小袋鼠不會吮吸奶汁,是靠媽媽奶頭的自動收縮,把奶汁噴射到幼袋鼠的嘴裡。幼袋鼠也不會排泄,光吃不拉? 這只小袋鼠在育兒袋裡生活了兩個多月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那天,我一早去袋鼠房檢查袋鼠母子倆的情況,踏進門去,就發現那隻幼袋鼠竟躺在地上,母袋鼠獃獃地蹲在一旁看著。顯然,母袋鼠在夜裡受了驚,把育兒袋裡的小 袋鼠甩了出來,小袋鼠沒有能力再爬回去,母袋鼠出沒有辦法把它拿起來放回袋子 我趕緊打開門進去,把幼袋鼠揀了起來。一摸,它全身冷冰冰的。我嚇了一跳,趕快把它揣在懷里,跑到鍋爐房去。 我把小袋鼠捂在自己的衣服里,蹲在鍋爐的旁邊,懷著一線希望,希望它能緩過來?我又把它揣回到母袋鼠那兒,一面用手輕輕撫摸母袋鼠的育兒袋,一面小心地把小袋鼠放回育兒袋裡去。雖然我也知道這樣做很危險,袋鼠的後腿強勁有 力,據說在澳大利亞有人曾經被袋鼠踢碎了腦袋,踢斷了大腿。然而,為了搶救小袋鼠的生命,我也顧不得許多了。 總算一切順利,小袋鼠被放回到育兒袋裡,得救了。這樣的事要是發生在野外,小袋鼠就性命難保了。 小袋鼠長到四個月的時候,全身的毛長齊了,背部黑灰色,腹部淺灰色,顯得挺漂亮。五個月的時候,有時候,小袋鼠探出頭來,母袋鼠就會把它的頭按下去。小袋鼠越來越調皮,頭被按下去,它又會把腿伸出來,有時還把小尾巴拖在袋口外邊。有時候,這么大的小袋鼠也會在育兒袋裡拉屎撒尿,母袋鼠就得經常「打掃」有幾袋的衛生:它用前肢把袋口撐開,用舌頭仔仔細細地把袋裡袋外舔個干凈。小袋鼠在育兒袋裡長到七個月以後,開始跳出袋外來活動。可一受驚嚇,它會很快鑽回到育兒袋裡去。這時候的育兒袋也變得像橡皮袋似的,很有彈性,能拉開能合攏,小袋鼠出出進進很 方便。 最後,小袋鼠長到育兒袋裡再也容納不下了,它只好搬到袋外來住。可它還得靠吃媽媽的奶過日子,就把頭鑽到育兒袋裡去吃奶? 經過三四年,袋鼠才能發育成熟,成為身高1.6米、體重100多公斤的大袋鼠。這時候,它的體力發展到了頂點,每小時能跳走65公里路;尾巴一掃,就可以致人於死地。 而母袋鼠呢,由於長著兩個子宮,右邊子宮里的小仔剛剛出生,左邊子宮里又懷了小仔的胚胎??袋鼠長大,完全離開育兒袋以後,這個胚胎才開始發育?鵲?0天左右,再用相同的方式降生下來。這樣左右子宮輪流懷孕,如果外界條件適宜的話,袋鼠媽媽就得一直忙著帶孩 有趣的是,袋鼠媽媽這一套奇妙的育兒方法,還引起了醫學家的興趣。1984年,兩位美國醫生從袋鼠的育兒方法得到啟示,發明了一種養育人的早產嬰兒的新方法。早產嬰兒的生活力很差,過去都是放在醫院的暖箱里養育的。沒有暖箱,早產嬰兒很容易死亡。這兩位醫生掛一個人工製造的育兒袋,嬰兒放在育兒袋裡,又溫暖,又能及時吃到媽媽的奶。而且,嬰兒貼著媽媽的身體,聽著媽媽的心跳,生活力可以大大提高。 最著名的袋鼠是紅袋鼠,其體型最大,生活在澳大利亞乾燥地帶,其地帶的年平均降雨量在 500毫米以下。由於袋鼠的食物含大量水分,所以他在沒有活水的地區也能生存。紅袋鼠實際上只有公袋鼠是紅色的,母袋鼠為灰藍色。 樹袋熊又叫考拉、無尾熊、可拉熊, 學名Phascolarctos cinereus 英文:Koala 來源於古代土著文字,意思是」no drink".因為考拉從他們取食的桉樹葉中獲得所需的90%的水分,而它們只在生病和乾旱的時候喝水. 生活在澳大利亞,是澳大利亞奇特的珍貴原始樹棲動物,屬哺乳類中的有袋目樹袋熊科。分布於澳大利亞東南部的尤加利樹林區。 考拉雖然叫做無尾熊,但大家不要被名字誤導,考拉不屬於熊類,最簡單地說,熊是冬眠的,但是考拉是不冬眠的。這充分說明考拉不是熊。 同一物種的定義,是在自然條件下自由交配能產生可育後代。一隻考拉和一隻熊,如果能交配,也不能產生可育後代。因此,考拉和任意一種熊都不屬於同一物種。 [編輯本段]【外形特徵和習性】 樹袋熊身體長約70-80厘米,成年體重8-15公斤,性情溫順,體態憨厚,長相酷似小熊,有一身又厚又軟的濃密灰褐色短毛,胸部、腹部、四肢內側和內耳皮毛呈灰白色, 生有一對大耳朵,耳有毛叢,鼻子裸露且扁平,沒有尾巴,這是因為它的尾巴經過漫長的歲月已經退化成一個「座墊」,因而能長時間舒適瀟灑地坐在樹上。它四肢粗壯,尖爪銳利,長而彎曲,它的爪尖利,每隻五趾分為兩排,一排為二,一排為三,善於攀樹,且多數時間呆在高高的樹上,就連睡覺也不下來。以桉樹葉和嫩枝為食,幾乎從不下地飲水,這是因為樹袋熊從桉樹葉中得到了足夠的水分,因此,一般很少飲水,所以當地人稱它「克瓦勒」,意思就是「不喝水」。 但這和它生活的環境有關,澳大利亞土地比較貧瘠,所以桉樹攝入的營養物質比較少,而考拉正是以這種樹為食,自然而然,考拉從桉樹中得到能量也相對稀少,因此,它們必須要減少自己的活動量,來儲存更多的熱量幫助它們生存,而且,考拉很喜歡曬太陽,經常爬在樹上不動. 樹袋熊的懷孕期為35天,每胎只產一仔,剛生出來的小熊不足一寸,體重僅5.5克重,在母親背上的育兒袋中生活6個月後爬到母親的背上生活,當幼崽長到1歲時便會離開母親獨立生活。到3-4年性成熟,壽命為20年左右。 樹袋熊獨居,它們一生的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桉樹上,但偶爾也會因為更換棲息樹木或吞食幫助消化的礫石下到地面.它們的肝臟十分奇特,能分離桉樹葉中的有毒物質.桉樹葉是他們唯一的食物. 樹袋熊通過發出的嗡嗡聲和呼嚕聲交流,也會通過散發的氣味發出信號. 除了猛禽外,樹袋熊幾乎沒有其他的天敵. 白天,樹袋熊通常將身子蜷作一團棲息在桉樹上,晚間才外出活動,沿著樹枝爬上爬下,尋找桉葉充飢。它胃口很大,食路狹窄,非桉葉不吃。雖然澳大利亞有300多種桉樹,可樹袋熊只吃其中的12種 。它特別喜歡吃玫瑰桉樹、甘露桉樹和斑桉樹上的葉子 。一隻成年樹袋熊每天能吃掉1千克左右的桉樹葉。桉葉汁多味香,含有桉樹腦和水茴香萜,因此,樹袋熊的身上總是散發著一種馥郁清香的桉葉香味。 [編輯本段]【考拉的家域范圍】 考拉家域范圍的大小取決於其未開墾的棲息環境質量,其中一項重要的標准就是考拉採食的關鍵樹種的密度。考拉的「家域樹」可以定義為:作為邊界線標志用來標記不同考拉個體間樹木歸屬的關鍵樹。在人類看來,這些標記並不顯眼,但作為考拉,卻一眼就能看出某棵樹是屬於自己還是屬於別的考拉。 甚至一隻考拉死後一年之久,別的考拉都不會搬進這塊空的家域,因為這段時間,屬於前一隻考拉身體留下的香味標記和爪刮擦樹皮標記的自然風化與消失時間。 當一隻年輕的考拉性成熟時,它必須離開其母親的家域范圍,尋找屬於自己的領域。它的目標是發現並加入另一個繁殖種群。發現別的考拉比發現適於居住的棲息環境更重要,盡管環境也是一個先決條件。 總是有一些暫時游盪於穩定群體之外的動物,作為考拉,這些動物個體則經常是雄性,常常觀望於繁殖群體邊緣,等待加入其中並成為永久性居民。 所有的家域樹和食物樹對於考拉群體中每一個成員的福利來講都是非常重要的,任何其中的一種樹木的移動和消失都會破壞考拉種群,廣闊的空曠地對考拉種群來講也是一個潛在的破壞因素,因為它會將考拉置於被狗攻擊、遭遇車禍、營養不良和疾病侵擾的不利境地。 [編輯本段]【考拉的生命周期與繁殖】 在澳大利亞,考拉的繁殖季節為8月至次年2月,期間,雄性考拉的活動會更旺盛,並更頻繁地發出比平時更高的吼叫聲。年輕的考拉離開母考拉開始獨立生活時也會如此。如果考拉生活在偏遠地帶或靠近主要公路,那麼,這將預示著,這期間也是考拉護理人員最忙碌的時段,因為考拉過路時,會因為遭遇車禍及狗攻擊等等因素而增大受傷與疾病的機會。 雌性考拉一般3—4歲時開始繁殖,通常一年只繁殖一隻小仔。然而,並不是所有的野生雌性考拉每年都會繁殖,有些雌性考拉每2-3年才會繁殖一次,這主要取決於雌性考拉的年齡和棲息環境的質量狀況。平均起來,野生雌性考拉的壽命大約為12歲,這就意味著,一隻雌性考拉一生中僅能繁殖5-6隻小考拉。 考拉的懷孕期僅為35天,出生時,小考拉才2厘米長,不到1克重,沒有毛發、視力與聽力,看起來象一隻粉紅色的軟糖。 出生後,小考拉會在完全沒有母親幫助的情況下,憑著自己發育良好地嗅覺與觸覺能力、強壯的前肢和爪、以及先天具有的方向感,獨立自主地爬到母親腹部的育兒袋中。一旦安全地抵達育兒袋,小考拉會緊緊地含住2個乳頭中的一個,從而保證小考拉生長所需的食物來源。同時,母考拉會收縮育兒袋的肌肉,以免小考拉從育兒袋中跌落。 在頭6、7個月的時間里,小考拉只吃母乳,且從不鑽出育兒袋,期間,小考拉的眼睛、耳朵和皮毛等等會慢慢地得到發育。大約22周齡時,小考拉才睜開眼睛,並從育兒袋中鑽出腦袋,窺視外面的世界。22-30周齡時,母考拉會從肓腸中排出一種半流質的軟質食物讓小考拉採食。這種食物非常重要,不但非常柔軟,易於小考拉採食,而且營養豐富,含有較多水分和微生物,易於消化和吸收。這種食物將伴隨著小考拉度過從母乳到採食桉樹葉的這段重要的過渡時期,直到小考拉可以完全地採食桉樹葉為止,就象人類嬰孩在吃固體食物之前,會吃一段時間的粥狀的半流質食物一樣。 小考拉從育兒袋口探出身體,採食母考拉從肓腸排出的半流質軟食時,會將袋口拉伸以至朝向後方。所以,母考拉的育兒袋口是向下開口或向後開口的說法,嚴格來講,並不準確。 小考拉採食半流質食物期間,會逐漸爬出育兒袋口,直至完全地躺在母考拉的腹部進行採食,最後終於開始採食新鮮的桉樹葉並爬到母考拉的背部生活。當然,小考拉也會繼續從育兒袋中取食母乳,直至1歲左右。但是,小考拉的身體越來越大,再也不能將頭部伸進育兒袋中,於是,母考拉的奶頭會伸長,並突出於開放的袋口。小考拉會繼續與母考拉一起生活,直至下一胎的小考拉出生為止。這時,小考拉就不得不離開母親,尋找屬於自己的領域。如果母考拉不是每年都繁殖的話,那麼,小考拉會與母親一起生活更長時間,當然,小考拉成活的機會也就越大。 [編輯本段]【考拉的棲息環境】 考拉棲息於澳大利亞東部沿海的島嶼、高大的桉樹林以及內陸的低地森林等各種環境。然而,數百萬年前,考拉的祖先卻是生活在熱帶雨林中,長期的進化,使得考拉逐漸地退出了原有的棲息環境。野生的考拉只會在適合其居住的地方出現,其中有2個重要的因素必不可少,其一是居住地必須有考拉首選採食、並有適宜的土壤和降雨來保證生長的樹種(包括非桉樹樹種)存在,其二是早已有其它的考拉在此定居。 研究表明,即使已知曾被考拉選擇用作食物的樹種存在,都不能保證考拉種群數量的穩定,除非有考拉首選的或特別喜歡的1、2種樹分布於該地區。 所以,這就是僅僅種植考拉一般能採食的樹種並不是個好主意的原因,為恢復考拉的棲息環境而遺漏種植關鍵樹種,往往只會徒勞地浪費時間和精力【考拉的身體特徵】 考拉非常適於樹棲生活。盡管不象其它諸如樹袋鼠之類的樹棲有袋動物一樣,考拉並沒有明顯的尾巴,但這一點也不影響它出色的平衡感。考拉肌肉發達,四肢修長且強壯,適於在樹枝間攀爬並支持它的體重。前肢與腿幾乎等長,攀爬力量主要來自於發達的大腿肌肉。 考拉的爪尤其適應於抓握物體和攀爬。粗糙的掌墊和趾墊可以幫助考拉緊抱樹枝,四肢均具尖銳的長爪。前掌具5個手指,其中2個手指與其它3指相對,就象人類的拇指,因而可與其它指對握,這可以使考拉可以更安全自信地緊握物體。腳掌上,除大腳趾沒有長爪外,其它趾均具尖銳長爪,且第二趾與第三趾相連。 當接近樹木准備攀登時,考拉從地上一躍而起,用它的前爪緊抓住樹皮,然後再向上跳躍攀登。所以,當一棵樹成為考拉的家域樹而被經常攀爬的時候,考拉的爪在樹皮上留下的刮痕就非常明顯。另一個證明某棵樹被考拉所使用的標記就是,在樹基部會有考拉小球狀的排泄物。 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當處於安全的家域樹上的時候,考拉會自然地呈現出各種不同的坐姿和睡姿,同時也會因為躲避太陽或享受微風向而不停地在樹上移動位置。天氣炎熱時,考拉會攤開四肢並微微搖擺,以保持涼爽,而天氣變冷時,則會將身體縮成一團以保持體溫。 考拉下樹的姿勢是屁股向下地往下退。考拉經常下到地面並爬到另一棵樹上去,這時,它們常遭到家狗、狐狸、澳洲野狗的攻擊,或是被過往的車輛撞死撞傷。考拉能游泳,但只是偶爾為之。 考拉身上長有厚厚的皮毛,這對它們保持溫度的恆定很有利,而且,下雨時還可以當雨衣使用,以免身體遭受潮氣和雨水的侵擾。考拉的皮毛呈現出淡灰色到褐色等多種顏色,其中胸部、頸部、四肢和耳朵內側具白色斑塊。成年雄性考拉白色胸部中央具有一塊特別醒目的棕色香腺。 考拉尾部的皮毛特別豐厚,這是因為考拉經常將它作為坐墊來使用的緣故,而且常常被污染,以致考拉下到地面上屁股朝向你時,一時會難以發現它的存在。 成年雄性考拉體重一般在8-14公斤之間,而雌性則為6-11公斤,分布在南部的考拉,因為需要適應較寒冷的氣候而擁有較大的體重和較厚的皮毛。 考拉大體歸屬為夜行性動物,在夜間及晨昏時活動旺盛,因為這比在白天氣溫較高時活動更能節省水分與能量消耗。考拉平均每天花18-22小時的時間來睡覺和休息,僅剩餘4個小時用來採食、活動、個人衛生清潔及與其它考拉進行交流。過去,因為考拉幾乎整天都在睡覺,所以,人們以為考拉是採食了桉樹葉而中毒的緣故。考拉這種幾乎整天都昏昏欲睡的狀態,實際上是它們在長期進化進程中形成的適應低營養的食物、同時節省能量消耗的有效的低新陳代謝適應機制。 考拉最明顯的特徵是鼻子特別發達,它讓考拉擁有高度發達的嗅覺能力,能輕易地分辨出不同種類的桉樹葉,並發覺哪些可以採食,哪些有毒而不能採食。當然,也能嗅出別的考拉所遺留標記的警告性氣味。 考拉會發出多種聲音與其它考拉進行聯系和溝通,雄性考拉主要通過吼叫來表明它的統治與支配地位,從而盡量避免打鬥消耗能量,並向其它動物表明它的位置。 雌性考拉不象雄性那樣經常吼叫,但也不一定,例如交配時,雌性會發出急促的尖叫聲,給人以正在相互打鬥的印象。母考拉與小考拉之間也會發出輕柔的滴答聲、嘯叫聲、溫和的嗡嗡聲和咕噥聲,溫和的呼嚕聲則表示對對方的不滿。但是,當考拉感到害怕時,都會發出一種類似嬰兒哭叫的聲音,同時伴隨著顫抖和搖晃。考拉也會用它們的腺體產生的氣味在樹上進行標記。 [編輯本段]【考拉的歷史】 四千五百萬年以前,在澳洲大陸脫離南極板塊,逐漸向北漂移的時候,考拉或類似考拉的動物就已經首先開始進化了。目前的化石證明,二千五百萬年前,類似考拉的動物就已經存在於澳洲大陸上。在漂移的過程中,氣候開始劇烈變化,澳洲大陸變得越來越乾燥,桉樹、橡膠樹等植物也開始改變並進化,而考拉則開始變得依賴於這些植物,20世紀40年代,考拉曾被認為滅絕。 一般認為,土著居民於6萬年前甚至更早就已經來到了澳洲大陸。如同其它澳洲動物一樣,考拉,也成為土著文化與文明中許多神話與傳說的重要組成部分。 鴨嘴獸 又名: 鴨獺 [編輯本段]棲息地 現生哺乳類中最原始而奇特的動物。僅分布於澳大利亞東部約克角至南澳大利亞之間,在塔斯馬尼亞島也有棲息。 [編輯本段]鴨嘴獸特徵 澳大利亞的單孔類哺乳動物,最奇特的要數鴨嘴獸。所謂單孔類動物,是指處於爬蟲類動物與哺乳類動物中間的一種動物。它雖比爬蟲類動物進步,但尚未進化到哺乳類動物。兩者相同之處在於都用肺呼吸,身上長毛,且是熱血;而單孔類動物又以產卵方式繁殖,因此保留了爬蟲類動物的重要特性。 凡見過鴨嘴獸的人都說它長得實在太怪異了。當初英國移民進入澳大利亞發現鴨嘴獸時,驚呼其為「不可思議的動物」。鴨嘴獸長約40厘米,全身裹著柔軟褐色的濃密短毛,腦顱與針鼴相比,較小,大腦呈半球狀,光滑無回。四肢很短,五趾具鉤爪,趾間有薄膜似的蹼,酷似鴨足,在行走或挖掘時,蹼反方向褶於掌部。吻部扁平,形似鴨嘴,嘴內有寬的角質牙齦,但沒有牙齒,尾大而扁平,占體長的1/4,在水裡游泳時起著舵的作用。 雄性鴨嘴獸後足有刺,內存毒汁,噴出可傷人,幾乎與蛇毒相近,人若受毒距刺傷,即引起劇痛,以至數月才能恢復。這是它的「護身符」,雌性鴨嘴獸出生時也有毒距,但在長到30厘米時就消失了。鴨嘴獸為水陸兩棲動物,平時喜穴居水畔,在水中時眼、耳、鼻均緊閉,僅憑知覺用扁軟的「鴨嘴」覓食貝類。其食量很大,每天所消耗食物與自身體重相等。 母體雖然也分泌乳汁哺育幼仔成長,但卻不是胎生而是卵生。即由母體產卵,像鳥類一樣靠母體的溫度孵化。母體沒有乳房和乳頭,在腹部兩側分泌乳汁,幼仔就伏在母獸腹部上舔食。 幼體有齒,但成體牙床無齒,而由能不斷生長的角質板所代替,板的前方咬合面形成許多隆起的橫脊,用以壓碎貝類、螺類等軟體動物的貝殼,或剁碎其它食物,後方角質板呈平面狀,與板相對的扁平小舌有輔助的「咀嚼」作用。 澳大利亞的鴨嘴獸是澳大利亞特有的非常特殊乳汁單孔目動物。它的嘴和腳象鴨子,尾部象海狸,是世界上僅有的三種生蛋的哺乳動物之一(另一種是針鼴和澳大利亞的有袋小刺蝟),鴨嘴獸沒有奶頭,但在肚子上有一小袋,內分泌乳汁,小鴨嘴獸靠添乳汁長大。 成年鴨嘴獸長度有 40-50公分,重量雌性在 700-1600克之間,雄性在 1000-2400克之間。 [編輯本段]生活習性 鴨嘴獸生長在河,溪的岸邊,它的大多時間都在水裡,它的皮毛有油脂能保持它身體在較冷的水中仍保持溫暖。在水中游泳時它是閉著眼的,靠電信號及其觸覺敏感的鴨嘴尋找在河床底的食物。它以軟體蟲及小魚蝦為食。 鴨嘴獸生殖是在它的岸邊所挖的長隧道內進行的。它一次可最多生三個蛋。六個月後的小鴨嘴獸就得學會獨立生活,自己到河床底覓食了。 鴨嘴獸在水中追逐交尾,卵似烏龜蛋狀。小鴨嘴獸孵化出世後,靠母乳喂養4個月方能自己外出覓食。鴨嘴獸是夜行性生物,它們慣於白天睡覺,夜晚活動。 鴨嘴獸能潛泳,常把窩建造在沼澤或河流的岸邊,洞口開在水下,包括山澗、死水或污濁的河流,湖泊和池塘。它在岸上挖洞作為隱蔽所,洞穴與毗連的水域相通。它是水底覓食者,取食時潛入水底,每次大約有一分鍾潛水期,用嘴探索泥里的貝類、蠕蟲及甲殼類小動物以及昆蟲幼蟲和其他多種動物性食物和一些植物。鴨嘴獸分布在澳大利亞南部及塔斯馬尼亞島,是現存最原始的哺乳動物,是形成高等哺乳動物的進化環節,在動物進化上有很大的科學研究價值。

Ⅳ 澳大利亞的稀有動物有哪些

澳洲動物多為有袋類鴨嘴獸, 目前悉尼的海洋館里有2隻澳大利亞的鴨嘴獸是澳大利亞特有的非常特殊乳汁單孔目動物。它的嘴和腳象鴨子,尾部象海狸,是世界上僅有的三種生蛋的哺乳動物之一(另兩種是刺蝟),鴨嘴獸沒有奶頭,但在肚子上有一小袋,內分泌乳汁,小鴨嘴獸靠添乳汁長大。成年鴨嘴獸長度有 40-50公分,重量母的在 700-1600克之間,公的在 1000-2400克之間。鴨嘴獸生長在河,溪的岸邊,它的大多時間都在水裡,它的皮毛有油脂能保持它身體在較冷的水中仍保持溫暖。在水中游泳時它是閉著眼的,靠電信號及其觸覺敏感的鴨嘴尋找在河床底的食物。它以軟體蟲及小魚蝦為食。鴨嘴獸生殖是在它的岸邊所挖的長隧道內進行的。她一此可最多生三個蛋。六個月後的小鴨嘴獸就得學會獨立生活,自己到河床底覓食了袋熊(考娃啦koala)是澳大利亞最有代表性的一種有袋動物。 koala的名字起源於它的特殊行為,koala 是澳大利亞土族「不喝水」的意思。也就是說 koala 除非生病,它是不喝水的,它身體所需的水分全部來自它吃的鞍樹葉。它的一生勻以鞍樹葉為食物,偶爾吃一些其他樹葉。袋熊(考娃啦koala)每年只繁殖一次,通常每次一隻。剛生下來的小考娃啦只有蠶斗一半大,瞎眼,沒毛,沒耳朵。一生下來就存放在媽媽考娃啦的肚袋裡。在哪裡要一直呆到七個月之久才開始與外界接觸學吃樹葉,但在頭三個月里仍回到媽媽考娃啦的袋裡餵食。袋熊(考娃啦koala)是群體動物,有自己的群體領地。袋熊(考娃啦koala)每天睡眠近16小時,這是因為要保持來自樹葉中少的可憐的能量能維持它們的生存。所以您在動物園園里看到的樹熊(考娃啦koala)通常都在睡覺。國鳥: 鴯鶓鳥國獸: 袋鼠袋鼠圖常作為澳大利亞國家的標識,如綠色袋鼠用來代表澳大利亞製造。袋鼠圖還經常出現在澳大利亞公路上,那是表示附近常有袋鼠出現,特別是夜間行車要注意。袋鼠通常以群居為主,有時可多達上百隻。但也有些較小品質的袋鼠如wallabies會單獨生活。袋鼠不會行走,只會跳躍,或在前腳和後腿的幫助下奔跳前行。袋鼠屬夜間生活的動物,通常在太陽下山後幾個小時才出來尋食,而在太陽出來後不久就回巢。袋鼠每年生殖一至二次,小袋鼠在受精 30-40 天左右既出生,非常微小,無視力,少毛,生下後立即存放在袋鼠媽媽的保育袋內。直到 6-7 個月才開始短時間地離開保育袋學習生活。一年後才能正式斷奶,離開保育袋,但仍活動在媽媽袋鼠附近,隨時獲取幫助和保護。袋鼠媽媽可同時擁有一在袋外的小袋鼠,一在袋內的小袋鼠和一待產的小袋鼠.袋鼠以矮小潤綠離地面近的小草為生,將長草與乾草留給其它動物。個別種類的袋鼠也吃樹葉或小樹牙。有袋小刺蝟(Echidnas) 澳大利亞的有袋小刺蝟是澳大利亞特有的非常特殊的動物。它不但有袋,而且是生蛋的哺乳動物,母刺蝟沒有奶頭,當她生下蛋後,既將蛋存入她的保育袋內,以體溫孵化,十天後只有花生大沒毛的小刺蝟出生了,如下圖;這時母刺蝟在袋內分泌出乳汁,小刺蝟靠添乳汁長大。小刺蝟另有英文名叫 (puggle)。當小刺蝟長得較大並長刺不便攜帶是,母刺蝟把它留在窩內,自己外出覓食。小刺蝟七個月後開始獨立生活。刺蝟除肚子外全身長有硬刺,當她遇到危險時會圈成一團變成有刺的球,她的形態和溫順的性格非常可愛,有些品種只比手掌略大,因而在澳大利亞有人將她當寵物來養。刺蝟有非常長的鼻子,她的觸覺與嗅覺很發達。她最喜愛的食物是螞蟻與白螞蟻,當她嗅到地下的食物時,她會用爪挖出洞口,然後將她的長而粘的舌頭伸進洞內一轉,即獲得豐盛的一餐。刺蝟住在灌木叢內,會游泳,怕熱。刺蝟在秋末開始冬眠,直到第二年春季,氣溫會暖到一定程度才醒來。還有一種是樹熊,叫WONBAY (生活在陸地上,它是有袋子的)

Ⅵ 澳大利亞的所有動物有哪些

澳大利亞被稱為「世界活化石博物館」。據統計,澳大利亞有植物12000種,有9000種是其他國家沒有的;有鳥類650種,450種是澳大利亞特有的。全球的有袋類動物,除南美洲外,大部分都分布在澳大利亞。澳大利亞的特有生物是在地球演化過程中保留下來的古老生物種類,它們雖顯得原始,卻成為人類研究地球演化歷史的活化石。鴯鶓(Emu)鴯鶓是出現在澳大利亞國徽上的動物之一,是飛翔功能已經退化的大鳥,它是澳大利亞最大的鳥,鴯鶓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鳥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鳥種之一,是鳥綱鶴鴕目鴯鶓科唯一殘存種。 考拉
樹袋熊(Koala)又名樹熊或考拉,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之一,既是澳大利亞的國寶,又是澳大利亞奇特的珍貴原始樹棲動物,屬哺乳類中的有袋目樹袋熊科,分布於澳大利亞東南部的尤加利樹林區。鴨嘴獸(Platypus)澳大利亞的單孔類哺乳動物,鴨嘴獸是出現在澳大利亞20仙硬幣上的動物,它們分布於澳大利亞東部約克角至南澳大利亞之間,在塔斯馬尼亞島也有棲息。木蠹蛾幼蟲這種白色、高蛋白的小吃其實是蛾的幼蟲,它是澳大利亞沙漠地區一種重要的昆蟲菜餚,還曾是當地土著人的主食。袋鼠(Kangaroo)原產於澳大利 亞大陸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部分地區。其中,有些種類為澳大利亞獨有。所有澳大利亞袋鼠,動物園和野生動物園里的除外,都在野地里生活。不同種類的袋鼠在澳大利亞各種不同的自然環境中生活,從涼性氣候的雨林和沙漠平原到熱帶地區。所有袋鼠,不管體積多大,有一個共同點:長著長腳的後腿強健而有力。袋鼠以跳代跑,最高可跳到4米,最遠可跳至13米,可以說是跳得最高最遠的哺乳動物。野兔澳大利亞本來沒有兔子,1788年,隨著英國人首次定居
澳大利亞的兔子(6張)澳大利亞的船隊,幾十隻兔子被運到澳大利亞,最初是作為培養食用肉類而引進,後來一些富裕的人家把兔子放到大自然作為狩獵,讓兔子逃到草原上飛快繁殖。在1950年,澳大利亞的兔子估計達到6億只,它們破環植被,致使水土流失,草原和畜牧業面臨長時間的破壞。澳大利亞動用了各種方法來減少兔子的數目,在1991年,澳大利亞的兔子數目下降到大約3億只。環境澳大利亞已與歐盟達成協議,同意對接雙方的碳排放交易體系。 按照該協議,雙方的碳排放交易體系將於2015年7月1日開始對接,澳大利亞的碳排放價格將與歐盟一致;2018年7月1日前徹底完成對接,即雙方互認碳排放份額。根據澳大利亞政府2012年7月1日開始施行的碳稅政策,澳大利亞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500家企業在2012年至2013年為每噸二氧化碳排放支付23澳元(約合23.9美元),這一費用將在今後兩年逐步上漲。 為了實現與歐盟交易體系的對接,澳大利亞政府將對現有碳排放交易體系作出兩項調整,一是取消每噸15澳元的最低限價,二是對使用《京都議定書》框架內的排放份額

Ⅶ 澳大利亞具有特色的動物有哪些

袋鼠(kangaroo)原產於澳大利亞大陸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部分地區。其中,有些種類為澳大利亞獨有。所有澳大利亞袋鼠,動物園和野生動物園里的除外,都在野地里生活。不同種類的袋鼠在澳大利亞各種不同的自然環境中生活,從涼性氣候的雨林和沙漠平原到熱帶地區。 樹袋熊又叫考拉、無尾熊、可拉熊,學名:Phascolarctos cinereus 英文:Koala bear來源於古代土著文字,意思是「no drink」。因為樹袋熊從他們取食的桉樹葉中獲得所需的90%的水分,而它們只在生病和乾旱的時候喝水。樹袋熊每天18個小時處於睡眠狀態 鴨嘴獸是最原始的哺乳動物之一,它的尾巴扁而闊,前、後肢有蹼和爪,適於游泳和掘土。鴨嘴獸穴居在水邊,以蠕蟲、水生昆蟲和蝸牛等為食。繁殖時雌鴨嘴獸每次產兩卵,幼獸從母獸腹面濡濕的毛上舐食乳汁。其僅分布於澳大利亞東部約克角至南澳大利亞之間,在塔斯馬尼亞島也有棲息。此外,鴨嘴獸是極少數用毒液自衛的哺乳動物之一,是珍貴的單孔目動物。 盒水母又被稱為海黃蜂。這種沙拉碗大小的水母長著60根左右15英尺長的觸角。每根觸角有足夠殺死50個人的毒素。它們生活在澳大利亞,菲律賓,以及其他很多熱帶海域中。從1884年起,至少有5567條人命死於這種動物。 澳大利亞不可不知的四種代表性動物 1.鴯鶓 érmiáo(又名澳洲鴕鳥)。鴯鶓能堂而皇之地走上國徽,得益於它是澳大利亞最大的鳥,是澳大利亞的象徵性動物之一, 鴯鶓是世界最大的陸地鳥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鳥種之一,是鳥綱鶴鴕目鴯鶓科唯一殘存種。 鴯鶓(Dromaius novaehollandiae或Dromiceius novaehollandiae) 2.袋鼠(kangaroo)原產於澳大利亞大陸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部分地區。其中,有些種類為澳大利亞獨有。所有澳大利亞袋鼠,動物園和野生動物園里的除外,都在野地里生活。不同種類的袋鼠在澳大利亞各種不同的自然環境中生活,從涼性氣候的雨林和沙漠平原到熱帶地區。 3.鴨嘴獸 (Duckbill)現生哺乳類中最原始而奇特的動物。僅分布於澳大利亞東部約克角至南澳大利亞之間,在塔斯馬尼亞島也有棲息。 澳大利亞的單孔類哺乳動物,最奇特的要數鴨嘴獸。所謂單孔類動物,是指處於爬蟲類動物與哺乳類動物中間的一種動物。它雖比爬蟲類動物進步,但尚未進化到哺乳類動物。兩者相同之處在於都用肺呼吸,身上長毛,且是熱血;而單孔類動物又以產卵方式繁殖,因此保留了爬蟲類動物的重要特性。 4.樹袋熊Koala 又叫考拉、無尾熊、可拉熊, Koala來源於古代土著文字,意思是」no drink".因為考拉從他們取食的桉樹葉中獲得所需的90%的水分,而它們只在生病和乾旱的時候喝水. Koala生活在澳大利亞,是澳大利亞奇特的珍貴原始樹棲動物,屬哺乳類中的有袋目樹袋熊科。分布於澳大利亞東南部乾旱森林中。

Ⅷ 澳大利亞的所有動物有那些

澳大利亞獨一無二的動物種群是吸引遊客們前來觀光的原因之一。

這里擁有超過 378 種哺乳類動物、828 種鳥類、4,000 種魚類、300 種蜥蜴、140 種蛇類、2 種鱷魚以及約 50 種海洋哺乳動物。其中超過 80%的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和蛙類為澳大利亞所獨有。最著名的一些動物包括袋鼠、考拉、針鼴鼠、澳大利亞野狗、鴨嘴獸、沙袋鼠和袋熊

拓展資料

哺乳動物
澳大利亞沒有大型食肉動物,澳大利亞野狗(又稱野狗)就是這里最大型的食肉性哺乳動物了。其它獨特的食肉動物包括袋食蟻獸、袋鼬和塔斯馬尼亞袋獾,但是這些動物的體型都不超過一隻普通家貓的大小。


西澳大利亞州,鯊魚灣世界遺產區(Shark Bay World Heritage Area),
蒙基米亞(Monkey Mia),海豚

參考資料:澳大利亞的動物_澳大利亞旅遊局

Ⅸ 澳大利亞有哪些特有的動物

袋鼠、考拉、鴯鶓、鴨嘴獸、木蠹蛾幼蟲
澳大利亞被稱為「世界活化石博物館」。據統計,澳大利亞有植物12000種,有9000種是其他
國家沒有的;有鳥類650種,450種是澳大利亞特有的。全球的有袋類動物,除南美洲外,大部
分都分布在澳大利亞。
1、袋鼠
袋鼠(kangaroo)原產於澳大利亞大陸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部分地區。其中,有些種類為澳大
利亞獨有。所有的澳大利亞袋鼠,動物園和野生動物園里的除外,都在野地里生活。不同種類
的袋鼠在澳大利亞各種不同的自然環境中生活,從涼性氣候的雨林和沙漠平原到熱帶地區。
2、考拉
樹袋熊(koala)生活在澳大利亞,既是澳大利亞的國寶,又是澳大利亞奇特的珍貴原始樹棲動
物,屬哺乳類中的有袋目樹袋熊科。分布於澳大利亞東南部的尤加利樹林區。
3、鴯鶓
鴯鶓,又名澳洲鴕鳥,它能堂而皇之地走上國徽,得益於它是澳大利亞最大的鳥,是澳大利亞的
象徵性動物之一,鴯鶓是世界最大。
4、鴨嘴獸
澳大利亞的單孔類哺乳動物,最奇特的要數鴨嘴獸。分布於澳大利亞東部約克角至南澳大利亞
之間,在塔斯馬尼亞島也有棲息。它是最古老而又十分原始的哺乳動物,早在2500萬年前就出
現了。它本身的構造,提供了哺乳動物由爬行類進化而來的許多證據。
5、木蠹蛾幼蟲
這種白色、高蛋白的小吃其實是蛾的幼蟲,它是澳大利亞沙漠地區一種重要的昆蟲菜餚,還曾
是當地土著人的主食。

閱讀全文

與澳洲哪些動物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9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7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7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1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5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7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2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2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5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1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0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44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3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