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們為什麼要保護動物
保持生態平衡,比如說老鼠滅絕了,貓頭鷹沒有了食物,它也將滅絕。食草動物滅絕了,食肉動物沒有了食物,就會互相殘殺,最終滅絕。食肉動物滅絕了,食草動物沒有了天敵就會迅速繁殖,植被將遭到破壞,最終也會滅絕。每一種動物在自然這個大的生物鏈中的一個環節,如果當一種動物滅絕之後,也許靠這種動物為生的動物因為沒有食物而滅絕,從而行成了一個循環,每種動物都有自己獨特的基因,當動物滅絕之後,它的基因也隨之消失。這給人類探索生物的進化留下了懸念,所以,我們應該保護動物,不然,在將來的某一天,地球上只有我們人類的話,我們將是多麼的孤獨,當然可能人類也難獨活!
Ⅱ 為什麼要保護動物
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生態,根本是為了保護人類自己。所以要保護動物(野生動物)。
推薦下面的文章(節選):
物種的意義
如果保護個體是手段,那麼保護物種、保護地球生態是不是就應該成為終極目的呢?
但實際上這兩個命題都很可疑。物種雖然壽命長,但早晚也要消逝,新生代哺乳動物每個物種的平均壽命也不過幾百萬年而已。地球歷史上至少 99.9% 的物種都已經絕滅了,絕大部分都和人類沒有關系。
至於 「保護地球」,則問題更大。其實,沒有哪個物種是 「不可或缺」的。有些物種消失後其地位立刻被取代了,有些會波及到其他物種,只有很少數的物種一旦絕滅可能會引發生態系統大范圍的崩盤。但是,崩盤了也不是世界末日,幾千萬年過後,一切又都會重頭再來。地球是很脆弱,很容易被打得鼻青臉腫,比如發生在大約 2.5 億年前的 P/T 絕滅事件 殺死了海洋中大約 96% 的物種;但是地球又很頑強,不管多慘都能恢復回來,P/T 之後過了 1000 萬年,物種多樣性就超過了絕滅之前的水平。
類似情況已經發生了很多次。這有點像一個不倒翁,一推就晃,但怎麼晃都不倒;換成生態學術語,就是 「在地質時間尺度上,地球整體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很弱、但恢復力穩定性很強。」 坦率地說,只要太陽系的結構維持不變,我想像不出任何方法能把地球生命打成萬劫不復;就連核彈也不能保證消滅所有無脊椎動物。
那麼我們天天強調要維護生態系統圖的又是什麼呢?就像是一個人成長期間摔過了無窮多跤,未來也要摔無窮多跤,為什麼偏要執著於阻止眼下的這一跤呢?
很簡單,地球經受得起生態系統的崩盤,人類可是受不起。雖然地球作為一個整體每次都恢復了,但每次陪葬的物種數目卻不計其數。不要說生態系統崩盤了,脆弱的人類經濟體系連海平面上升幾十厘米都招架不住,這讓地球歷史上動輒上百米的海平面變化情何以堪。
由此,似乎可以導出一個結論:我們保護生態,不是像口號里宣傳的那樣是為了地球,而根本是為了保護我們自己。地球其實根本不在乎我們怎麼鬧騰,它有的是時間來恢復;可我們等不及。就算人類沒在災變中直接陪葬,等地球恢復完了人也該沒了。
而如果不考慮 「保護我們自己」 這個因素的話,保護其它野生動物的動機似乎也變得不充分了。人類的捕殺直接或間接導致了猛獁的絕滅,這件事情應該責怪人類嗎 [2] ? 但如果這是人類的錯,三葉蟲絕滅又是誰的錯呢? 我們是不是應該要求硬骨魚考慮一下三葉蟲的感情和生存權 [3] ? 恐龍經受不住小行星撞擊而絕滅了,這又應該怪誰呢?恐龍自己還是小行星? 一種生物適應不了小行星撞擊,另一種生物適應不了人類出現,二者究竟有什麼本質區別呢?
在一個外星智慧看來,也許是這樣的:如果人類把猛獁象殺光了,那是猛獁象缺乏像蟑螂這樣的適應力。如果人類因為濫殺生物導致自己毀滅,那是人類過於愚蠢、活該倒霉。如果人類通過保護其它物種使自己得以延續,這就很聰明、很高瞻遠矚;但這不是必然結局,不是理所應當,也談不上道德高尚。
但我是人類,所以我非常、非常、非常希望人類走上最後一條路。
保護的意義
然而,物種存活與否,以人類的價值確實太難判斷了,畢竟我們對這個世界的了解還十分淺薄。而難以具體討論時就訴諸抽象,有了這種常見的思維習慣,很多時候我們就會說:動物保護不僅僅是為了物種本身的存活,而且是順應(某個不可捉摸的)自然規律;違背自然規律是會產生不良後果的,這個總該沒錯吧……
這篇文章不討論其中的自然主義謬誤,只說一下把 「保護」 等同於 「順應自然」 的問題。
順應自然,聽起來很美好,但實踐中卻根本無法執行——自然界的絕滅是一直存在的,大災難有絕滅,平時也有絕滅。那麼,假如有一個本來要絕滅的物種被強行挽救回來了,這算什麼情況呢? 這個過程中是不是損傷了其它本該繁盛的物種的利益呢? 動物之間是有利益沖突的,比如流浪貓的繁盛通常都會給野生鳥類帶來嚴重的傷害。不管這樣做好不好,這顯然是對自然界的嚴重 「擾亂」。
那麼不擾亂,該滅絕的讓它們滅絕行不行?問題又來了——誰該滅絕呢? 你不作為,就會有其他的人類活動影響;而這些活動影響是永無可能被完全抵消的。大熊貓的地位至今也沒爭出個所以然,它們在野外天然棲息地的生活能力極強,完全不用人擔心,真正的問題在於棲息地本身遭受了嚴重的人為破壞。可是,棲息地本來就是會因為氣候變化而改變的,如果人類文明從來沒有存在過,大熊貓會不會因為自然的氣候周期而遭受危險呢?沒有人類的話它們會什麼時候氣數已盡?絕滅之前會不會產生出新的物種?沒有人知道。
所以,實際中的野生動物保護原則其實就一句話: 「盡可能維持現狀」(包括「恢復到以前的現狀」)。因為這樣對人類自身最為有利,環境不變我們才能安安穩穩地發展文化和經濟嘛。這樣做是不是打斷了某個玄而又玄的「自然進程」?
如果把 「自然」 定義為除人類之外的一切,那麼人類的每一個行為都是 「打斷」。而考慮到人類不過是演化之巨樹上的一個小小旁支,那麼無理由地割裂 「人類」 和 「自然」,是不是才是最根本的人類中心主義呢?
實踐中的保護
但現實中的野生動物保護的最大困境不是環境倫理,而無一例外在於資源不夠。有限的資金如果撒胡椒面一樣平分給每個物種,大概會一事無成;殘酷的現實使得野生動物被迫分出了不同的等次,我們會優先把資源投給那些花費小、意義大的野生動物。
生態學上的關鍵種肯定更值得我們去付出,因此,出現了兩個保護生物學里專屬的概念: 傘護種和 旗艦種 。
所謂 「傘護種」,本身不一定有多大的生態學地位,但它們所需要的生存環境能覆蓋很多其它物種;只要有人出錢保護了它,就能連帶保護很多別的物種。這樣的好買賣當然不能放過。圍繞傘護種建立動物保護區始終是野生動物保護的重要方向。
而 「旗艦種」 甚至連生存環境這個要求都可以放寬,它的基本標准嚴格來說只有一條:能賣萌,能招人喜愛,能吸引眼球,能拉捐款。如果同時滿足傘護種的標准那就更好;若是連帶還有民族象徵、國家特色等等,那就近乎完美了。大熊貓也因此成為迄今為止最完美的旗艦種(WWF 拿它當徽標不是沒有理由的] ):它足夠奇特,還算珍稀(身為 EN 級別,已經合格了,雖然還有很多物種都比它更珍稀 ),萌起人來天下無敵,並且還相對容易圈養 ,也能勝任傘護種的角色。
經常有人質疑為什麼要花那麼多錢保護大熊貓。確實,大熊貓相對來說得到了更多的重視,但大熊貓本身的宣傳意義、對川滇一帶整體生態保護的意義也是確實存在的。不可能拯救每一個,但總應該努力爭取更多的人,拯救更多的物種。客觀情況如此,我們只能把某些物種放在優先地位,把資源相對集中在有意義的領域。
因此,前三部分的意義討論並非空談,我們不得不據此對資源的安排進行取捨。一些保護者太過執著於動物個體、執著於虛無縹緲的 「所有動物的利益」,或者某個不能明確表述的 「自然規律」,以至於花大力氣為某些其實並不瀕危的生物搖旗吶喊,我不能說他們一定錯了,只能提醒他們,這些資源本可以用到更有價值的領域里去。
Ⅲ 為什麼人們要保護動物,動物滅絕了對人類有什麼傷害
我們常說要保護動物多樣性,然而很多人並不知道為什麼要保護生物多樣性。在我們看來,我們生活的地區沒有老虎、獅子、鱷魚等,環境也沒有什麼變化。
牛雖然有4個胃,但瘤胃是最大的胃,而且瘤胃中沒有胃酸,微生物可以在這里大量生存。牛在吃植物時,會先將吃進去的植物儲存在瘤胃中,此時瘤胃中的微生物會分解食物,分解之後的食糜再經過一系列的消化道,才能真正被食草動物所獲得。而人類的腸道較短,這意味著人類對植物的能量利用率不高,人類將要進食更多的食物,才能滿足人類的需求。
Ⅳ 二年級科學題為什麼要保護小動物
因為地球上的生物不可能單獨生存,在一定環境條件下,它們是相互聯系、共同生活的。在自然狀態下,物種滅絕的種數與新物種出現的種數基本上是平衡的。
物種平衡的破壞,大規模野生動物毀滅會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產生嚴重後果,人類本身將遭到巨大災難。
保護了生物多樣性就等於保護了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基石,就等於保護了人類文化多樣性的基礎,就是保護了人類自身地球上的生物不可能單獨生存,在一定環境條件下,它們是相互聯系、共同生活的。
生物學家指出,在自然狀態下,物種滅絕的種數與新物種出現的種數基本上是平衡的。隨著人口的增加和經濟的發展,這種平衡已經受到破壞。從1600年到1996年,世界上消失了164種鳥;從1871年到1970年,獸類滅絕了43種。
地球上自有生命以來,共出現過25億種動植物,其中有將近一半是在最近3個世紀內消失的。物種平衡的破壞,使人類生存環境惡化,人類本身將遭到巨大災難。
現在,地球上平均不到兩年就有一種野生動物滅絕,不少動物也處於滅種的邊緣。為保持地球生物的多樣性,保護野生動物資源,各個國家對野生動物的保護都非常重視。
我國在1959年做出了保護大熊貓、金絲猴的規定,1962年又明確規定要保護83種珍惜野生動物,1988年頒布了野生動物保護法。
可是由於一些人還不了解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或是為了謀取私利,仍在獵殺珍貴稀有動物,實在讓人感到痛心。
我們從小就要明白,愛護野生動物是人類的一種美德,保護野生動物是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Ⅳ 為什麼是保護動物
人民保護動物的原因是地球上的生物不可能單獨生存,在一定環境條件下,它們是相互聯系、共同生活的。傷害動物就等於破壞整個生態的平衡。
由於人類的破壞,與棲息地的喪失等因素,地球上瀕臨滅絕生物的比例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在工業社會以前,鳥類平均每300年滅絕一種,獸類平均每8000年滅絕一種;
但是自從工業社會以來,地球物種滅絕的速度已經超出自然滅絕率的1000倍。全世界1/8的植物,1/4的哺乳動物,1/9的鳥類,1/5的爬行動物,1/4兩棲動物,1/3魚類,都瀕臨滅絕。
所以保護動物刻不容緩,全世界都在號召保護動物。動物保護的核心內容是禁止虐待、殘害任何動物,禁止獵殺和捕食野生動物。
(5)為什麼要保護動物擴展閱讀:
保護動物的措施:
1、資源監測
開展資源監測是保護和持續利用瀕危動物的必要步驟。通過資源監測,可以了解瀕危動物野生種群數量的消長和分布區的變遷,為國家制定有關保護管理利用政策提供科學依據。
2、科學研究
科學研究,是保護和持續利用瀕危動物的必要步驟。開展瀕危動物的生物學研究,有利於了解瀕危動物的致危因素,研究解決瀕危動物的救護問題。
3、建立自然保護區
保護瀕危動物的根本性措施就是保護其棲息地,而保護棲息地的主要途徑是建立自然保護區。通過建立自然保護區,不僅可以保護瀕危動物及其棲息地,而且還可以使其他種類的野生動植物得到很好的保護。
Ⅵ 為什麼要保護動物
因為由於人類的破壞,與棲息地的喪失等因素,地球上瀕臨滅絕生物的比例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
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生態,根本是為了保護人類自己。所以要保護動物(野生動物)。
地球經受得起生態系統的崩盤,人類可是受不起。雖然地球作為一個整體每次都恢復了,但每次陪葬的物種數目卻不計其數。不要說生態系統崩盤了,脆弱的人類經濟體系連海平面上升幾十厘米都招架不住,這讓地球歷史上動輒上百米的海平面變化情何以堪。
如何保護
建立自然保護區
保護瀕危動物的根本性措施就是保護其棲息地,而保護棲息地的主要途徑是建立自然保護區。通過建立自然保護區,不僅可以保護瀕危動物及其棲息地,而且還可以使其他種類的野生動植物得到很好的保護。我國已建立了數百處瀕危動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使相當一部分瀕危動物得到切實保護,野驢、野牛、亞洲象、白唇鹿、羚牛、馬鹿、金絲猴、大鴇等的數量,已有明顯增加。
Ⅶ 為什麼要保護野生動物
因為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生態系統、保護環境及地球,歸根結底都是為了保護人類及人類自己的未來。
保護野生生物保護生態系統、保護地球等環保理念,在人類文明史上也是最近幾個世紀才出現的。從現代人類文明史角度來看,應該是在工業革命之後才出現。
工業革命之前,地球人類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往往不堪一擊,匍伏或臣服於大自然的威力。這一點在希臘神話中,人們想像出了大地之神、海洋之神、以及地底之神、農業之神等一系列掌管天地自然的神祗及奧林匹斯山。
在中國古代神話里,也有著玉皇、龍王、閻王等威力無窮、動輒搖山動海般的神話人物,其實都是對人類對早期自然力量的一種敬畏。
所面臨的的問題:
現在由於人類地迅速繁衍,在生存和生產中不斷擴大邊界,擠占並破壞野生動物棲息地,嚴重危脅著除人類以外其它野生動植物的生存,科學家才將這次完全是因人類行為過度干擾引發的物種大滅絕,稱之為地球歷史上的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其物種消亡速度比前五次因環境引起的物種大滅絕,速度快了1000倍。
經科學家預測,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將使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04年物種紅色名錄中15589個物種受到滅絕威脅,這其中包括12%的鳥類、23%的獸類、32%的兩棲類、25%的裸子植物、52%的蘇鐵類和42%的龜鱉類。
Ⅷ 國家為什麼要保護野生動物
法律分析:因為野生動物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發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動物資源,對於維護生態平衡,改善自然環境,促進社會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意義重大。因此,為了拯救珍稀、瀕危的野生物種,我國出台了相關法律法規,增強了公民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
第一條 為了保護野生動物,拯救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制定本法。
第四條 國家對野生動物實行保護優先、規范利用、嚴格監管的原則,鼓勵開展野生動物科學研究,培育公民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Ⅸ 為何人類要保護動物
一般情況下來說,人類之所以要保護動物,也是因為保護生態環境,所以說生態需要一個平衡,如果人類不保護生物動物打斷這個平衡的話,最終會毀滅的也是人類自己,所以說正因為如此才會保護動物,呵護大自然,主要說也是因為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3,保護動物是基於生態理念,人和動物和諧相處,有利於共同樹立良好的地球環境。其實對於我們來說,保護動物也基於人類的生態理念,而且人和動物和諧相處更能夠幫助人們更好的在地球上生存,一旦打破了這個平衡,那麼就會導致食物鏈崩塌,物種消失也會引起一系列的變化,進而影響外部環境,最終促成災難,最終也是會滅了人類自己。
其實對於我們來說,人類保護動物其實也是保護人類自己,因為動物也是整個生態鏈的一部分,如果人們打破了這么平衡就會帶來一系列的災難,最終受到傷害的也是人類自己。
Ⅹ 我們為什麼要保護動物
因為一種物種滅絕會間接的影響其他物種的滅絕和形成,這種滅絕和形成過於激烈會破壞生態系統的平衡,同時也會影響到人類的生存,所以我們提倡愛護動植物——————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