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哪些動物有特殊的睡覺方法
鯨魚、貓頭鷹、大雁、刺蝟、土撥鼠和金魚。
鯨魚:
1、生活在海洋中的鯨魚,它的睡眠時間是不固定的,如遇大風大浪,無法得到幽靜的環境時,就乾脆不睡。
等風平浪靜以後,便由一條鯨魚,把所有「家庭」中的人員——幾條雌鯨和若干條幼鯨聚集在一起,以鯨頭為中心,相互依偎著,呈輻射狀,漂浮在海面上。
貓頭鷹: 1、生活在樹林中的貓頭鷹,慣於夜間出來活動,捕捉田鼠進食。2、它的睡眠時間是在白天。睡覺時,總是睜一眼,閉一眼。
大雁: 1、大雁在飛行遷徙途中,棲息時,總是由幾只有威望的強健老雁輪流「放哨站崗」。2、發現情況,喚醒雁群,立即脫離險境,遠走高飛。
刺蝟: 刺蝟睡覺時,將身子縮成一團,把渾身的尖刺一根根豎著,只露出鼻孔在外進行呼吸,誰也奈何它不得,真是安全得很。
土撥鼠: 因為土撥鼠非常機靈,一有風吹草動,土撥鼠會集體怪叫起來。這彷彿在給野山羊報警,讓它很快逃之夭夭。金魚: 對美麗的金魚,人們似乎根本未發現過它的睡眠,其實,當它一動不動的時候,就是在睡覺。因為它沒有眼瞼,睡眠時,眼睛總是睜著的。
Ⅱ 哪些動物有哪些睡眠方式
睡眠對一切動物都是很需要的,不過因生存的條件、環境的優劣和新陳代謝的不同,決定了各種動物的睡
眠方式、睡眠地點和睡眠時間。
生活在海洋中的鯨魚,它的睡眠時間是不固定的,如遇大風大浪,無法得到幽靜的環境時,就乾脆不睡。等風
平浪靜以後,便由一條雄性鯨魚,把所有「家庭」中的人員——幾條雌鯨和若干條幼鯨聚集在一起,以鯨頭為中心,
相互依偎著,呈輻射狀,漂浮在海面上。
海洋底層的鸚鵡魚,睡覺前先鑽到石頭底下,然後從嘴巴里吐出絲來,迅速地織一件透明的睡衣,把自己裹在
里邊,起保護作用。天一亮便把睡衣丟掉,到晚上再織一件新的。
對美麗的金魚,人們似乎根本未發現過它的睡眠,其實,當它一動不動的時候,就是在睡覺。因為它沒有眼瞼,
睡眠時,眼睛總是睜著的。
生活在樹林中的貓頭鷹,慣於夜間出來活動,捕捉田鼠進食。因此它的睡眠時間是在白天。睡覺時,總是睜一
眼,閉一眼。
大雁在飛行遷徙途中,棲息時,總是由幾只有威望的強健老雁輪流「放哨站崗」,發現情況,喚醒雁群,立即
脫離險境,遠走高飛。
鴛鴦「夫妻」之間的感情非常恩愛,白天形影不離,晚上睡覺時,雄的以右翼向左掩蓋住雌的身體,雌的以左
翼向右掩蓋住雄的身體。它們就是這樣互敬互愛,「同枕共眠」。
刺蝟睡覺時,將身子縮成一團,把渾身的尖刺一根根豎著,只露出鼻孔在外進行呼吸,誰也奈何它不得,真是
安全得很。
生活在山嶺中的野山羊,因為它缺乏自衛本領,所以總是提心吊擔不敢入睡。為了休息,野山羊往往跑到土撥
鼠的窩里去睡覺。因為土撥鼠非常機靈,一有風吹草動,土撥鼠會集體怪叫起來。這彷彿給野山羊報警,讓它很快
逃之夭夭。
專家們對海洋中的和蓄水池中的海豚分別進行了觀察,所得出的結論是一致的:海豚晝夜24小時都處於運動之
中。看來,海豚的睡眠方式與其他哺乳動物完全不同。
前些年,前蘇聯科學工作者通過腦電流掃描術詳細地研究了一種叫做「阿法林」的海豚的睡眠問題。現已表明,
這種海豚具有奇特的睡眠方式:「阿法林」大腦的兩半球從來也不是同時進入睡眠狀態,它們的左、右腦半球是輪
流休息的。
那麼,是否所有海豚的睡眠方式都是如此呢?為此,前蘇聯學者又對黑海里的「亞速夫卡」海豚進行研究。經
觀察表明,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它們總是以每分鍾50米的速度游動著。而且,無論是在輕度睡眠,還是在熟睡
過程中,它們的游動都會激起水波。腦電流掃描術的密碼表明,「亞速夫卡」在睡眠時,也仍有一半大腦在工作,
只不過大腦右半球的工作時間比左半球的工作時間要長一年罷了。
目前,對於海豚的睡眠問題,有關專家正在進一步探索。參考資料:中國自然保護區網
Ⅲ 動物都有哪些特殊的睡覺方式
蝙蝠睡覺是把白天與黑夜睡顛倒了,它每天可以睡20小時,以倒掛的方式睡覺。可惜它最脆弱的是翅膀。幾內亞狒狒通常在樹頂上、坐在自己的腳跟上睡覺。這種睡覺姿勢可以幫 助它們在睡著時保持警覺。
信天翁能一邊飛翔一邊睡覺。它們滑翔飛行時很少振翅,左右腦能交替休 息,甚至在速度高達每小時40千米的翱翔過程中也是如此。 海豚通常都邊游泳邊睡覺,它們的大腦在睡覺時可以控制呼吸。在睡覺的 時候,它們的眼睛還能留意周圍的景觀。 松鼠睡覺總是蜷縮著身子,縮著腿,把它那毛茸茸的大尾巴蓋在身上當作 「棉被」;如果兩只松鼠,它們會緊緊抱在一起睡覺。
Ⅳ 動物的休眠還真有特點。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有獨特的休眠方式。試著寫下一兩個。
青蛙在休眠前,會先挖一個窩,等到休眠時就可以直接住進去。,知道的,不是很多。, 希望採納。
Ⅳ 哪些動物有特殊的睡覺方法
鯨魚、貓頭鷹、大雁、刺蝟、土撥鼠和金魚。
Ⅵ 有什麼動物會休眠
哺乳綱的休眠動物有嚙齒目的極地松鼠、栗鼠、歐洲睡鼠、金倉鼠,食肉目的熊,翼手目的蝙蝠,蝟形目的刺蝟,非哺乳的冬眠動物有兩棲綱的青蛙與爬行綱的蛇和烏龜。
動物界的休眠大致有兩種類型,一類是嚴冬季節時(低溫和缺少食物)進行的冬眠,如青蛙、刺蝟等;一類是酷暑季節進行的夏眠,如海參、肺魚等。
「冬眠」動物的種類分為3種:
第一種為蛇及蛙等兩棲爬蟲類的冬眠,其體溫與周圍環境配合,如環境溫度下降則體溫跟著下降而進入冬眠狀態,己無法進行調節。
第二種為松鼠等動物其體溫於平時保持恆溫性,在進行冬眠時,可將自己體溫下降到接近環境周圍之溫度,但為了避免體液在0℃以下結凍,其體溫維持在5℃上下。
第三種為熊類,熊在冬眠時其體溫只下降幾度,但能長時間不進食而呈睡眠狀態,在嚴謹的分類下應該是近於睡眠和冬眠之間。
(6)有哪些動物有獨特的休眠方式擴展閱讀
冬眠可分為入眠、深眠和出眠3個階段。
入眠
入眠的外界刺激因素主要是溫度。各種動物入眠的環境溫度上限相差很大:蝙冬眠的蛇蝠是24~28℃、刺蝟27℃左右、黃鼠20~22℃、倉鼠9~10℃。光照、食物及飲水的供應也影響入眠。
深眠
此階段長短不定,一般可達數月之久。這時的生理狀態發生極大變化。呼吸明顯減少,如刺蝟的呼吸運動,從常溫的每分鍾6~18次,降到每分鍾1~3次(28~18℃)。在此階段有時還出現一種間歇式 (陣發性)呼吸,即在短時期較快地連續呼吸之後有一個較長的停息。
與恆溫動物不同,冬眠動物的間歇性呼吸屬於正常的生理狀態。與此同時,循環系統亦發生顯著變化,心率極度減慢,冬眠蝙蝠的心率由正常的每分鍾330~920次降到每分鍾30次,蜂鳥由每分鍾480~1200次降到每分鍾48次,黃鼠由每分鍾 300次降到每分鍾4~7次。
出眠
刺蝟的出眠溫度約為6~9℃(2~15℃),達烏爾黃鼠約為10℃。除這種自發性激醒外,其他外因,如電、機械、寒冷或加溫、化學刺激以及注射葯物或激素都可以使冬眠動物激醒。激醒初期,呼吸由節律性轉變為間歇性。
經過幾次陣發性呼吸之後,又變成節律性呼吸,而且頻率越來越快,如刺蝟可達每分鍾60次,待蘇醒後又趨向平靜,變成每分鍾36~40次。心率也一樣逐漸加快到超過正常水平,然後又恢復平靜,這種呼吸和心率的亢進與激醒開始時的戰栗產熱有關。
與此同時,身體前部的血管舒張,加強心、肺和腦的血液循環,待身體前部復溫後,身體後部血管才開始舒張並迅速復溫。由於這樣的主動復溫,使得整個過程只需1.5~2.5小時便可使體溫上升30多度而完全蘇醒。
Ⅶ 十種動物冬眠的方式
1、熊
熊需要冬眠,在夏季和秋季時,它們吃了很多東西,把其變為脂肪存儲起來,到了冬天吃的東西很難找時,它們就冬眠過冬天。
2、青蛙
它是兩棲動物,它們的體溫會受到氣溫的影響,隨著氣溫的變冷,它們的體溫也會逐漸下降。當氣溫下降到一定程度時,青蛙就鑽進泥土裡,不吃不動,處於睡眠狀態,以此來躲避嚴寒,等到第二年春天地溫升高後再出來活動。另外,蟾蜍的習性一致。
3、蝸牛
蝸牛冬眠,在熱帶生活的種類旱季也會休眠,休眠時分泌出的黏液形成一層鈣質薄膜封閉殼口,全身藏在殼中,當氣溫和濕度合適時就會出來活動。
4、蛇
蛇是集體冬眠的,它們互相摟抱在一起,一起冬眠,春天再醒來那樣可以取暖,提高溫度。如果單獨過冬會凍死的,它和青蛙一樣也是變溫動物,聚在一起可以減少死亡率。
5、蜥蜴
蜥蜴常常潛藏在地穴或樹根下的洞穴里。
6、揚子鱷
揚子鱷魚是所有鱷魚品種中唯一會冬眠的一種,每年11月份進入「初冬眠階段」,水溫低過12度就會進入「深冬眠階段」。深冬眠階段,它無攻擊力,人甚至可以摸摸可以抱抱,要到第二年3月底到4月初會醒。
揚子鱷會在戶外一直生活至11月底,待冬季來臨,再搬回暖房,進入冬眠期。
7、蠑螈
無論是陸棲蠑螈還是水棲蠑螈,在寒冷地區,蠑螈都要在冬天冬眠。
在溫暖地區,如果氣候乾旱燥熱,它們就進行夏眠。在遭遇敵害時,蠑螈和水蜥有好幾種防衛方法。有此種類呈彎曲防衛姿勢,舉起尾巴,直立下頜,顯示出它們色彩艷麗的腹面,以恐嚇敵人。有的蠑螈皮膚有毒,體表呈現警戒色,還有些蠑螈在遭到攻擊時能自動脫落尾巴迷惑敵人,趁機逃生。
8、燕子
生活在歐洲北部的一些燕子,每當夏季遇到寒潮襲擊時,也會成群結隊地聚在一起,進入休眠態。這時候,雨燕的成鳥會向溫暖的南方飛去;而鳥巢中剛孵化出來的小鳥,便進入休眠狀態,等待親鳥回來餵食。
9、蝙蝠
它冬眠是逼不得已的情形,又加上冬眠會導致他們很大的副作用,所以會有所不同。例如:棕蝠於每年十月中旬便開始冬眠,到次年四月才蘇醒。
並不是所有種類的蝙蝠都會冬眠,在較高緯度地區的蝙蝠,在冬季不能捕捉到足夠的昆蟲而學會的。有時這種狀態會長達六個月。
冬天的長短隨緯度、海拔而不同,溫帶地區的冬眠可能會持續四、五個月以上,亞熱帶地區可能只進行兩、三個月。在冬眠期間受到驚擾,會燃燒體內儲存的脂肪來逃難。
9、小鴟鵂
冬眠時,它的體溫由平時的40℃降到20℃左右,用聽筒也聽不到心臟的跳動聲。可是,春天一到,它的體溫自行升高,一醒過來就展翅高飛了。體重可以下降一半。
10、北極熊
只有懷孕的母熊才會冬眠。由於冬季是獵捕海豹的重要季節,因此公熊和未懷孕的母熊,並不會冬眠。
Ⅷ 有哪些動物的睡覺方法比較特殊!
長頸鹿 它們為了躲避天敵,每天只會睡大概20分鍾,瘦長的體型讓它們打個盹兒也不容易
拓展資料:
科學家們發現,睡眠可以分成兩種完全不同的狀態:一種叫做快波睡眠,也有人把這種睡眠狀態稱快速眼動睡眠。顧名思義,就是睡眠時眼球轉動得很快,大腦也非常活躍,人做夢都是出現在這個時期。
另一種狀態是叫做慢波睡眠,它是第一種狀態的深化,睡眠人進入了更深的無意識狀態。科學家發現,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的作用是不一樣的,兩種狀態也在睡眠過程中交替出現。
科學家比較一致的看法是,睡眠是讓大腦和小腦休息的。動物需要睡覺,而沒有大腦的植物不睡覺;人體的有些器官,比如肝臟,是不休息的。這表明睡眠是整個腦部特有的現象,至少慢波睡眠可以使腦部修補自由基所造成的損害。
自由基是新陳代謝的副產物,可損傷人體細胞。其他器官可以通過放棄和替換受損細胞來修補這種損害,但腦無法這樣做,只能讓人進入睡眠狀態,尤其是慢波睡眠狀態,人體組織才能利用這段難得的「閑暇時間」進行「搶修」作業。
Ⅸ 你知道哪些動物睡覺的方式
動物睡覺方式:
1、魚是睜著眼睛睡覺的,因為魚沒有眼瞼,所以你看著一條魚一動也不動時,可能它正在目中無人地睡覺。
2、馬永遠站著睡覺,因為馬躺著睡覺翻身很麻煩。在野外,時時刻刻有敵人在盯著,馬站著睡覺有利於及時逃跑。如果你發現馬兒卧倒睡覺了,那可能就是它生病了。
3、海豚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睡覺,這讓他們可以邊睡覺邊游泳。
4、長頸鹿入睡前先將兩條前腿跪下,兩條後腿向前一蹦,屁股順勢往地上一坐,開始酣睡。長頸鹿脖子太長了,如果一直高高舉著很消耗體力,所以他們就蜷曲著脖子睡覺。
5、狗睡覺時都是一隻耳朵貼著地面睡覺,因為陸地傳播聲音比空氣快得多,這有利於狗迅速獲知周圍的動靜。
6、鴕鳥都是把頭埋在沙子里睡覺。
7、貓頭鷹是睜著一隻眼閉著一隻眼睡覺的。
(9)有哪些動物有獨特的休眠方式擴展閱讀:
在自然界中,不同動物睡眠時間長短各異,睡眠時間也會隨年齡、體型、食性或生活環境而異。造成這種長短差異的原因有很多,天敵可能是決定性因素。動物睡眠時長:
1、如兇猛食肉的老虎一天的睡眠時間可達16個小時,
2、易被捕食的山羊則膽小得多,每天睡覺時間只有5小時;
3、穴居的棕蝠是睡覺大王,每天可睡20個小時;
4、豬每天睡7、8個小時,與成人相當,比嬰兒(每天可睡16小時)短很多。
參考資料:
網路-動物睡眠
Ⅹ 動物有各種各樣的睡覺方法有幾種
1、老虎是卧著睡覺的。
青蛙是兩棲動物,它的身體表面光滑,沒有毛和羽毛。它是變溫動物,身體體溫調節能力很差,隨著氣溫變化而變化,如果它不冬眠,它就會凍死的。盡量用已有的養分來生活,不吃也不喝。直到了春天再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