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動物如何在牆上爬

動物如何在牆上爬

發布時間:2022-06-08 17:25:18

Ⅰ 哪些動物腳上有吸盤,能在牆上爬行

腳上有吸盤,能在牆上爬行的動物有如下種類。
1、兩棲綱的雨蛙科,樹蛙科動物具有趾端吸盤,用於附著行走或爬樹;
2、爬行綱中的壁虎科動物具有趾端吸盤;
3、另外,有些昆蟲腳上也具有吸盤。例如蒼蠅,腳的末端,有一個彎曲的爪,爪掌中有能分泌黏液的吸盤,因此,蒼蠅能在平滑的玻璃或物體的邊緣上行走自如。鱗翅目昆蟲幼蟲的足的末端也有吸盤。吸盤除具有吸附運動的功能外,還具有攝食等功能。
4、無脊椎動物吸蟲、醫蛭的口部和腹部,具有口吸盤(前吸盤)和腹吸盤(後吸盤)。
5、水生軟體動物,例如烏賊、章魚,腳上也有吸盤,用來在水中附著行走或者攝取食物;
6、棘皮動物,例如海星,管足的末端也具有吸盤,用於進食並排泄。

Ⅱ 為什麼壁虎能在牆上自由爬行而不會掉下來。

壁虎為什麼能在牆壁上爬行?
——壁虎的形態結構功能的研究
北京一六一中學 夏 鵬
指導老師 劉永生
夏天傍晚,人們在路燈下常會看見一隻只壁虎在豎直的牆壁上飛快爬行,卻不會落下來。另外,我還觀察到,壁虎也能在豎直光滑的玻璃表面爬行。我們想了解為什麼壁虎不會掉下來的原因,因此,我查閱有關資料,小學自然課本中這樣寫到:「壁虎在牆壁上爬行時,它的腳指(趾)粗大,指(趾)下的皮膚形成了很多橫褶,能夠起吸盤的作用。所以壁虎可以在直立的牆壁上爬行而掉不下來。」我又查閱了《少年自然網路辭典》,書中這樣寫到:「壁虎四肢的指(趾)扁平寬大,下面形成了皮膚襞褶,有無數微細的腺毛,且具有粘附能力,可在牆壁、天花板、光滑的平面上爬行。」難道真是上述原因使得壁虎可以在豎直的牆壁上和豎直的玻璃等光滑表面自由爬行呢?針對這個問題我做了觀察試驗。
觀察試驗一
1.目的 了解壁虎爬行的現象及規律。
2.材料和方法 壁虎1隻,把它放在豎直的牆壁上和玻璃上觀察其爬行的情況。
3.結果 通過觀察,看到壁虎在牆壁上、玻璃上爬行時,腹部和尾部緊緊貼在牆壁上,頭稍稍向上抬起,這樣可以觀察周圍的環境。前足掌指和掌指的跗節及後足的掌趾和掌趾的跗節,也都緊貼在牆壁上,掌臂和腿節都向上抬起,支掛著全身重量,可帶動掌指(趾)、跗節、後足向前爬行。在壁虎爬行時有這樣一個規律,左前足和右後足幾乎同時抬起,向前伸展,這時頭沖著右上方,而長長的尾巴卻向著左下方。然後右前足和左後足又同時抬起,向前伸展,這時頭沖著左上方,而尾巴相反向著右下方。整個身體呈「S」或「S」形。壁虎這樣爬行起到了一個把握身體平衡的作用。壁虎的爬行主要是靠前後足的交替運動來完成的。
觀察試驗二
1.目的 了解壁虎四趾的結構。
2、材料和方法
(1)雙筒解剖鏡1台、顯微鏡1台、壁虎2隻、膠布1卷、手術刀1把。
(2)將壁虎的腹面向上,四肢用膠布貼在解剖鏡的平台上,用雙筒解剖鏡觀察。
(3)用手術刀將1隻壁虎的爪取下,用鑷子夾取上面的白褶一束,分別放在顯微鏡下觀察。
3.觀察結果
(1)壁虎每個足各有5個指(趾)。
(2)指(趾)下的皮膚形成的橫褶是一層一層的,排列得很有規律,從側面看白褶都向斜上方凸起,褶和褶之間形成了一個個凹缺。
(3)在顯微鏡下觀察一束壁虎指(趾)下的皮膚白褶,發現白褶上密密麻麻地長滿了白毛,很像一把刷子。毛很柔軟,像一根根能夠自由彎曲的針。
(4)壁虎指(趾)的尖端除去拇指(趾)以外,其餘4指(趾)尖端都生有一個鉤爪。
(5)取下其中的1個鉤爪,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發現壁虎鉤爪的下端左右兩側各有1個更小的小鉤。這樣每個指(趾) [拇指(趾)除外)均擁有3個鉤(1個大鉤、2個小鉤),壁虎共有16個指(趾)有鉤,這樣1隻壁虎的鉤爪數量為:
3×(20—4)=48(個)它們在壁虎爬行中一定會起到重要的作用。
(6)每個掌足指(趾)的跗節處,都密密麻麻地生有環狀的皮墊,而且圓形皮墊內凹凸不平。
以上這些結構在壁虎爬行中各自都起著重要的作用。為了更具說服力,我做了以下幾組對比性試驗。
觀察試驗三
1.目的 了解各個結構在壁虎爬行時所起到的作用。
2.材料和方法 壁虎2隻,膠條1卷,手術刀1把,解剖盤1個,玻璃板 (50厘米×40厘米)1塊,計時器1個,寬2厘米、長50厘米的狹窄通道2個 (其一表面粗糙,其二表面光滑)。
3.觀察結果 觀察試驗a:當把1隻壁虎的白褶用膠條全部貼住時,再把壁虎重新放回豎直的牆壁上,壁虎仍可繼續爬行,只是速度慢了許多,把壁虎放在豎直的玻璃板上,剛一鬆手,壁虎便掉落下來。
觀察試驗b:把壁虎放在解剖盤里,用手術刀將指(趾)尖的鉤爪全部切去,再把它重新放在豎直的牆壁上。結果是剛一鬆手,壁虎便掉落下來,而把它放在豎直的玻璃板上,壁虎卻能夠繼續爬行。
觀察試驗c:用手術刀各切去每個足上的1個鉤、2個鉤、3個鉤、4個鉤,觀察到的現象如表1所示。

觀察試驗d:把1隻壁虎分別放到長50厘米、寬2厘米的玻璃和粗糙平面的狹窄通道,記錄其通過全程所用的時間(表2)。

結果與分析
通過觀察和試驗,說明壁虎在牆壁上爬行時,鉤爪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玻璃上爬行則指(趾)上白褶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以得出下列結論:壁虎在牆壁上爬行,用鉤爪可以鉤掛住牆上凸起的顆粒,隨著前後足的交替運動可以向前爬行,白褶上的褶毛會一根根地插入牆壁的凹陷處,起到穩固作用,同時也加上尾巴的左右擺動和身體協調運動一起保持平衡。壁虎在光滑的玻璃表面爬行時,由於白褶突起,褶和褶之間形成了一個個凹陷,當壁虎在玻璃上向上爬行時,這一層層白褶被壓得扁扁的,褶和玻璃之間形成廠一個個密閉小倉,裡面形成了真空,可以起到吸盤的作用。而且白褶的褶毛是向斜上方生長的,容易使足帶動指(趾)向上運動。另外一個重要的結構是壁虎的爪墊,它緊貼在玻璃上,因為爪墊內凹凸不平,也能起到一定的吸附作用。同時由於白褶褶毛和皮膚起到了增大摩擦力的作用,當然也有尾巴的擺動和身體的協調運動,這樣就使得壁虎在光滑的玻璃表面能爬行。
我在解剖鏡下觀察壁虎指(趾)的結構肘,發現指(趾)背面覆蓋著的鱗片生長排列很有規律,當指(趾)彎曲時,一片片的鱗片都向上翹起,鱗片之間有一些空隙。而當壁虎在牆壁—亡或玻璃板上時,指(趾)緊貼在牆壁或玻璃的表面,這時鱗片一片壓著一片,其間沒有什麼空隙。壁虎在它爬行與不爬行時鱗片的兩種不同的排列方式,從力學角度上來說起到了一個增大壓力的作用。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當壁虎不爬行時,指(趾)上的骨骼舒展開來,從而使得鱗片一個壓著一個,這樣每個鱗片對於它所壓的鱗片便施加了一個力。根據力的原理:物體間的力可以大小不變地向一定方向傳遞。又由於鱗片是向前方生成的,這樣力的傳導方向便是向著指(趾)的尖端。然而指(趾)尖端是鉤爪,這樣每一個鱗片產生的力便集中到了一起,會產生一個很大的力。
由此可見,壁虎在豎直的牆壁上爬行時,鉤爪鉤掛住牆上凸起的顆粒,褶毛插入牆壁的凹陷處,隨著前後足的交替運動向前爬行。在豎直的玻璃上爬行,白褶受到擠壓形成了密閉的小倉,起到了吸盤的作用,同時爪墊也起到輔助吸附的作用。而且在任何爬行當中,鱗片都起到增大鉤掛力量和加大摩擦力的作用。再與身體的運動和尾巴的擺動各方面的配合,就可以使得壁虎可以在豎直的牆壁上、玻璃上爬行。
那麼,自然課本上所說的一些觀點通過實驗證明後發現前後有所矛盾。比如,自然課本上說壁虎是在牆壁上爬行,橫褶起吸盤的作用。可是牆壁上凹凸不平,白褶貼在牆壁上,一定有許多細小的空隙,根本不可能形成密閉的小倉,也不可能起到吸盤的作用,所以這個觀點前後矛盾。另外一書中所提到的是皮膚褶襞有無數徼細的腺毛,有粘附能力。可是我在顯微鏡下觀察褶毛不是一種管狀結構,裡面也沒有儲存液體,而且在壁虎爬過某一物體後,物體上沒有任何痕跡,因此我認為這個觀點也是不對的。
點評
選擇壁虎問題做研究題目,應當說對作者是一個挑戰。由於壁虎是一種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動物,已經有很多科學家開展過這方面的研究,因此搞不好作者的研究會落入俗套。但是本文作者以青少年研究科學的新視角進行觀察,對壁虎問題開展了別開生面的研究,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從壁虎的爬行特徵、組織結構以及不同結構的作用多方面進行了觀察和研究,在很多地方有新創意,這是值得我們青少年總結學習的。特別是作者通過實驗後,能夠對自己的小學自然課本中的一些說法提出異議,證據確鑿,以理服人,讓人非常佩服作者的認真、細致與執著。青少年在科學研究的過程中非常需要這樣的精神,要從小事做起,絕不放過研究中的一點一滴的「小問題」,要懂得很多大文章都是從小事做起的。

Ⅲ 壁虎為什麼能在牆上爬

解析如下:

科學家發現,壁虎腳上每平方毫米的肌膚上就有1.4萬根細小的剛毛,而每根剛毛上有500個微小的「壓舌板」。壁虎用這些比可見光的波長還要小的微型纖維,壁虎可以利用分子級別的范德瓦爾斯反應,將自己粘在除特氟綸之外的幾乎任何已知物體上。

它們的抓力如此強大,如果一條成年壁虎立刻使用其全部的抓力,它可以將290磅重的重物舉起來。這一點很重要,因為我們的男女舉重冠軍的最大舉重量都在290磅之下,這使它們成為人類的主要挑戰目標。

生活習性:

壁虎是晝伏夜出的動物。白天,它潛伏在壁縫、瓦檐下、櫥櫃背後等隱蔽的地方,夜間則出來活動。夏、秋的晚上,壁虎常出現在燈光照射的牆壁上、屋檐下或電桿上,捕食蚊、蠅、飛蛾和蜘蛛等,是有益無害的動物。

壁虎在受到驚嚇或者當你去捕捉它的時候,只要一碰到它,它的尾巴就會立即折斷,壁虎也就乘機逃跑了。這種現象,在動物學上叫做「自割」,也稱為「自切」、「自殘」和「自截」。因為折斷的一段尾巴里有許多神經,它離開身體以後,神經並沒有馬上失去作用,所以還會擺動,起了嚇唬作用,有時能夠達到自衛的目的。

至於有人說,壁虎的尾巴斷後會鑽到人的耳朵里去,這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斷尾大多落在地上,即使仍留在牆上,雖然還會擺動,但已沒有定向活動的能力,所以是不會鑽到人的耳朵里去的。有人問:壁虎折斷了一段尾巴以後,會不會影響它的正常生活?這可不必擔心,斷尾後的壁虎過不太久,尾巴又會再生出來。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壁虎

Ⅳ 壁虎能在牆上爬的原理

重點在於壁虎的爪子
你有沒有見過那種利用空氣壓力的吸盤,在光滑物體表面用力一按,就能吸附在物體上的。
壁虎爪子的原理跟吸盤一樣。

Ⅳ 壁虎為什麼能在牆上爬

1、壁虎的腳趾上有吸盤,吸盤上長有許多皺褶,形成一道道深溝,可以讓壁虎吸附在光滑的物體上爬行,停留而不掉落,所以壁虎能在牆上爬。
2、壁虎是蜥蜴的1種,又稱守宮。西南地區稱「四腳蛇」、「巴壁虎」,巴壁蜥,在粵西地區叫「勾鐮蛇」,因其身體像粵西人常用來割稻、割草用的鐮刀(俗稱「勾鐮」);在潮汕地區稱「錢龍」,因為傳說錢龍叫7聲家主人就要發財了,不過實際上應寫作「檐龍」,因潮汕話「檐」與「錢」同音所以常遭誤解。
體背腹扁平,身上排列著粒鱗或雜有疣鱗。指、趾端擴展,其下方形成皮膚褶襞,密布腺毛,有粘附能力,可在牆壁、天花板或光滑的平面上迅速爬行。其中壁虎屬約20種,中國產8種,常見的有多疣壁虎、無蹼壁虎、蹼趾壁虎。在溫暖的地區、叢林、沙漠都有分布,以至全世界的熱帶和亞熱帶國家地區的各家各戶有檐篷小洞的地方都可以發現其蹤跡,但由於壁虎是季節性動物,溫度於攝氏11度或以下的環境下仍然活動的話就會死去,所以一般在亞熱帶地區生活的壁虎,每逢冬季就會躲起來冬眠,故此壁虎比較少見於溫帶和寒帶等寒冷地區。

Ⅵ 為何蟲子可以在牆上爬,克服萬有引力

蟲子可以在牆上爬,是由蟲子的足的構造決定的。
一般昆蟲昆蟲有3對胸足,1對長在前胸,l對長在中胸,1對長在後胸下邊,分別叫前足,中足和後足。它們的足主要由5節組成,有能活動的關節和發達的肌肉相互連接。靠近胸部小窩的短粗的一節叫基節,支撐著整個足的活動.第2節叫轉節,像一個轉軸一樣,能協調足的轉動方向,最短小,形狀為多角形.第3節叫腿節,長而粗壯,有發達的肌肉,承受足的重力.第4節叫脛節,長而細,上面常生有刺,很像是掘土機上的長臂,收縮自如,可支配足的活動.第5節叫跗節,通常有2—5個亞節,它的活動由脛節控制,跗節前端一般有2爪,爪之間有能分泌粘液的彈性爪墊,爪和爪墊便於扒附光滑的物體,爪墊上還有感覺器官,通過接觸物體產生感覺,決定它如何活動。
昆蟲的3對足主要用來行走,活動起來非常靈活,但由於各種昆蟲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不同,它們足的形狀和構造又發生了不少變化,適於爬、跳、抱、捕、挖、攜、游等多種運動方式.昆蟲足的類型大致分7種。
在牆壁上能夠爬行的昆蟲,主要是步行足昆蟲。最常見的,比較細長,各節無顯著特化現象,適於行走,如蚜蟲、步甲的足。昆蟲步行時,一般不是六足同時直線前進,而是將三對足分成兩組,以「三角形支架」結構交替前行.身體左側的前、後足及右側的中足為一組,右側的前、後足和左側的中足為另一組,分別組成兩個「三角形支架」.當一組「三角形支架」中所有的足同時提起時,另一組「三角形支架」的三隻足原地不動,支撐身體,並以其中足為支點,前足脛節的肌肉收縮,拉動身體向前,後足脛節的肌肉收縮,將蟲體往前推,因此身體略作以中足為支點的轉動,同時蟲體的重心落在另一組「三角形支架」的三足上,然後再重復前一組的動作,相互輪換周而復始.因此昆蟲這樣行走出的路線並非是直線,而是呈「之」字形的曲線前進.但也有很多昆蟲在步行時,三對足是順次提起和著地,因此前進的路線不是曲線而是近於直線。
昆蟲學家估計現存種類實際在200萬~500萬種之間。種類最多的目為鞘翅目(甲蟲)、鱗翅目(蝶、蛾)、膜翅目(蜂、蟻)和雙翅目(蠅、蚊)。大多數昆蟲小型,長一般不到6公釐,但大小相差懸殊。

Ⅶ 為什麼有些動物可以爬牆~

壁虎,蜘蛛,蜥蜴,蝸牛

壁虎可以爬牆是因為它的足部構造非常奇特( 奇特但是並不是有吸盤,這是一個錯誤的想法) ,它的足部由許多許多纖毛覆蓋過的鱗片構成,並且呈扇型排列微細線毛呈鉤子形狀,有粘附能力,由於壁虎足下生有無數的微鉤,所以它能抓住物體表面上微乎其微的小突起

蜘蛛可以爬牆是因為它的足部生有許多絨毛,可以使得足下的物體變得粗糟,所以阻力較大,使得它也可以在牆壁間來回穿梭

蜥蜴的足部有倒鉤,如果攀爬物體表面太過光滑也是不能爬行的,如果象樓主說的是爬牆,那就完全可以的了

我們都知道蝸牛的爬行需要黏液的分泌才能進行,而黏液往往能讓它在牆上牢牢地支撐住,可以進行爬行

Ⅷ 壁虎為什麼能在牆上爬的原理

蜥蜴目的一科。又稱守宮。趾上肉墊覆有小盤;盤上依序被有微小的毛狀突起,末端叉狀。這些肉眼看不到的鉤可黏附於不規則小平面,使壁虎能攀爬極平滑與垂直的面,甚至越過光滑的天花板。
很高興為你解答。

Ⅸ 壁虎 靠什麼在牆上爬

早在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就對壁虎高明的爬行能力感到「大惑不解」。多少年來,人們對壁虎飛檐走壁的秘訣一直眾說紛紜,壁虎腳底的粘著力究竟是怎樣產生的呢?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羅伯特·福爾等人經過研究發現,看上去不起眼的壁虎,居然是自然界數一數二的「應用物理大師」。它腳底的力量,竟然來自宇宙中最基本的物理學原理——分子引力。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國立科學研究院學報》上。

起先人們認為,壁虎能貼在光滑的天花板上,靠的是四個腳掌上神奇的吸盤,其實情況並非如此。

生活中有些現象常常令人困惑不解,例如,一種長約10厘米、背呈暗灰色的爬行綱四足小動物壁虎,能在光滑如鏡的牆面或天花板上穿梭自如,捕食蚊、蠅、蜘蛛等小蟲子而不會掉下來。多少年來,人們對壁虎飛檐走壁的秘訣一直眾說紛紜,許多人習慣地認為,壁虎能夠在直立的玻璃表面疾步如飛,甚至能貼在光滑的天花板上,靠的是四個腳掌上神奇的吸盤。與此同時,壁虎高超的攀爬能力也一直是科研人員重點研究的對象。

科學家通過實驗發現壁虎能夠在一塊垂直豎立的拋光玻璃表面以每秒一米的速度向上高速攀爬,而且「只靠一個指頭」就能夠把整個身體穩當地懸掛在牆上。除了能在牆上豎直上下爬行外,壁虎還能夠倒掛在天花板上爬行,這一絕技更令其他動物望塵莫及。

壁虎腳底的粘著力究竟是怎樣產生的呢?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羅伯特·福爾等人經過研究發現看上去不起眼的壁虎,居然是自然界數一數二的「應用物理大師」。它腳底的力量,竟然來自宇宙中最基本的物理學原理———分子引力。靠著這種力量,一隻身長2英寸的壁虎,用它不過幾平方毫米大小的腳掌,理論上能夠毫不費力地提起重達40公斤的重物!

壁虎腳底一根剛毛能夠提起一隻螞蟻的重量,而使用全部剛毛就能夠支持125公斤力。

那什麼是分子引力呢?分子引力也叫范德瓦爾斯力,是中性分子彼此距離非常近時產生的一種微弱電磁引力。由於這種引力過於微弱,通常沒有人加以注意。比如,當我們把手貼到牆上時,也會產生分子引力,但由於實際接觸面積太小,可能只有數千個接觸點,人的手掌不會被吸附到牆壁上。

但壁虎就不一樣了,它的每隻腳底部長著數百萬根極細的剛毛,而每根剛毛末端又有約400根至1000根更細的分支。這種精細結構使得剛毛與物體表面分子間的距離非常近,從而產生分子引力。雖然每根剛毛產生的力量微不足道,但累積起來就很可觀。根據計算,一根剛毛能夠提起一隻螞蟻的重量,而100萬根剛毛雖然佔地不到一個小硬幣的面積,但可以提起20公斤力的重量。如果壁虎同時使用全部剛毛,就能夠支持125公斤力。科學家說,壁虎實際上只使用一個腳,就能夠支持整個身體。

壁虎又是怎樣自如地控制腳上的吸力呢?科學家用顯微攝像機錄下壁虎在玻璃上爬動的情況,發現當壁虎試圖移動腳掌時,需要付出比吸住附著物時高600倍的力量,並將腳趾伸展到30度以上才能達到目的,這就如同人們扯下粘貼的膠帶時所做的一樣。而且,即使在真空環境下,它腳上的粘著力也不會失靈,這說明壁虎不必分泌任何物質以維持附著力,也不需要藉助空氣負壓「吸」住物品。

研究人員認為,模仿壁虎腳底的這種結構,有可能研製出粘合力超強的新型膠紙。它具有易於被揭下、不對物體表面造成損傷、可反復使用等優點。

此後,美國路易斯·克拉克學院的科學家在研究中意外地發現了壁虎能夠輕而易舉附著於物體表面的另一原因:它們能自動清潔爪子絨毛上的臟物,以避免從爬行的表面脫落。

以前,科學家們也曾經猜測壁虎的腳可能有著自動清洗的功能,但它是如何保持腳的清潔及其原理卻是個未解之謎。壁虎從不清理自己的腳,而且腳部也不會自動分泌液體。路易斯-克拉克學院的凱拉·奧特姆和溫迪·漢森對壁虎的這一神奇功能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不管壁虎在多麼臟的物體表面行走,當它走了幾步之後,腳上的臟物就會自動脫落。他們認為,壁虎腳在踩踏臟物之後,臟物的顆粒堆積在絨毛表面,而不是粘在絨毛上,因此在堆積到一定程度之後臟物顆粒在重力的作用下就會脫落。

在壁虎腳趾微結構的啟示下,科學家開始研製超級附著技術。

研究生物力學的奧特姆認為,這項發現對希望發明更好的粘合劑的科學家來說是一個好消息,因為只要能夠把絨毛做得足夠小,就可能產生和壁虎剛毛一樣強大的粘合力。

由此,在壁虎腳趾微結構的啟示下,超級附著技術呼之欲出。例如,科學家正在據此開發的一種強力乾性粘合劑,這種粘合劑將使用一種與壁虎爪指上的絨毛類似的人造絨毛。

不久前,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物理學家安德烈·蓋姆及其同事宣稱他們的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他們模仿壁虎腳趾的微結構研製了一種柔韌的膠布,上面覆以上百萬根人工合成的絨毛,每根毛的長度不足2微米。根據他們的推算,一塊巴掌大的這種膠布就能將一個成年人懸吊起來。蓋姆僅造出了1平方厘米大的壁虎膠布,為了檢驗其附著力,他把這條膠布固定在一個蜘蛛人玩偶的手上,結果,蜘蛛人穩穩當當地懸掛在了一塊玻璃板上。

Ⅹ 螞蟻腳上有吸盤嗎為什麼能在牆上爬

壁虎具有高超的攀爬能力.目前,關於壁虎腳底毛黏附機制的范德華力假說已得到國內外學術界廣泛的認同。壁虎腳底毛以及離體的壁虎腳底毛黏附力大小存在明顯差異;壁虎腳底毛存在兩種不同發育狀態:毛囊細胞和毛囊已退化的剛毛樣結構,作為毛囊細胞突起的壁虎腳底毛在黏-脫附過程中可能產生生物電或生物電的變化,從而參與壁虎腳黏-脫附機制和轉換過程;壁虎腳的神經-肌肉組織能夠調控壁虎腳產生黏附-脫附過程中的3種典型運動模式.

閱讀全文

與動物如何在牆上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7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