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南美哪裡的動物最多

南美哪裡的動物最多

發布時間:2022-06-08 18:58:52

1. 南美洲有什麼動物

南美洲是新熱帶動物區系的主要構成部分,種類成分極其豐富多樣。在哺乳綱中,有袋目、翼手目、貧齒目、嚙齒目、闊鼻亞目等種類繁多,而且都有典型的科或種。食肉目動物也很豐富,如鼬鼠科、浣熊科,貓科;偶蹄目和奇蹄目也不乏代表。水生哺乳動物中如嚙齒目的水豚,海牛目的海牛,鯨目中的亞馬孫海豚等。尤為突出的是南美鳥類極其多樣,僅巴西一國就有1,600種之多,其中600種只見於南美洲。例如鸚鵡科的種類之多,為其它大陸所不及,蜂鳥科也多達400種以上。爬行類和兩棲類也非常豐富,如生活在熱帶常綠雨林中的兩棲類樹蛙科就有350種以上,幾佔世界已知種的一半。淡水魚類也很多,單亞馬孫水系就擁有2,000種左右。昆蟲的種類尤其是鞘翅目和鱗翅目等,南美洲也是突出的,例如蝴蝶就有4,560種,幾乎等於世界其它各洲之總和。

2. 世界上動物最多的國家

應該是巴西 總體上說巴西是世界上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而它擁有的很多生物類群的多樣性都居世界第一位,其中如歸靈長類動物有55種,佔世界總數的24%,兩棲類動物有516種,陸生脊椎動物有3010種,瀕危和漸危脊椎動物310種,有花植動55000種,佔世界總數的22%,淡水魚類3000種以上(比世界上淡水魚類種數占第二位的國家多三倍),昆蟲約1000萬到1500萬種,至今還有一大部分昆蟲尚未被科學家描述過。至其它生物類群方面,巴西即使不是最豐富的國家,但也都在世界前列。如爬行動物有467種,占第四位;鳥類有1622種,占第三位;棕櫚類387種,占第三位;哺乳類動物428種,占第四位。

3. 南美洲有什麼動物

1、長鼻浣熊,主要分布在南美和北美,尤其是墨西哥和秘魯。它們通常長127厘米,重約11公斤,身體的顏色是紅色或黃褐色,在某些情況下被發現是黑色的。作為一種社會生物,它生活在大群體中。然而,雄性只在繁殖季節接近雌性,並通過咕嚕或呼吸交流。

4. 南美洲有什麼動物

南美洲的代表動物分別是長鼻浣熊,貘,凱門鱷,美洲駝,安第斯神鷲,水虎魚,南露脊海豚,水豚,水蚺,加拉帕戈斯象龜等。南美洲作為世界上陸地面積排名第四的大洲,整個南美洲大陸都有令人眼花繚亂的動物群。

動物的分布

長鼻浣熊主要分布在南美和北美,尤其是墨西哥和秘魯。它們通常長127厘米,重約11公斤,身體的顏色是紅色或黃褐色,在某些情況下被發現是黑色的。作為一種社會生物,它生活在大群體中。然而,雄性只在繁殖季節接近雌性,並通過咕嚕或呼吸交流。

南露脊海豚這種海洋哺乳動物主要見於南極洲,但為了繁殖,它將訪問巴西,、智利、阿根廷以及南非等地區,背部區域很寬,沒有背鰭,皮膚深灰色或黑色,眼睛上方有一張拱形的嘴。它們被人類所吸引,活躍在水中,每隔三年就回到它們的出生地。

5. 南美洲和北美洲有哪些動物

1.水蚺

水蚺,類似水蟒的蛇類,網上有許多說森蚺也叫水蚺是錯誤的,是現存蛇類中體型最大的一種,成年水蚺體長5—10米,體重可達220公斤,習棲江河中,可長時間沒入水中或把頭露出水面一點。

主要捕食陸生動物,如哺乳類及鳥類,在有些地方也吞吃短吻鱷,卵胎生。有夏眠現象,可能與它生活的水域變干有關,水蚺可埋入淤泥中,藉以減少體內水分的蒸發。

6. 除了非洲還有哪些洲動物最多

非洲象,成年長頸鹿,非洲獅,花豹,獵豹,寬吻鱷,巨蜥,蟒,狐,狼,非洲海雕,頭巾兀鷲,瞪羚,黑斑羚,幼年長頸鹿,幼象,野牛,角馬,斑馬,猴,貓鼬,盲蛇等

7. 哪裡的熱帶雨林最大,有最多的動物

亞馬遜熱帶雨林
Amazon Rain Forest
位於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是世界上流域最廣、流量最大的河流。它水量終年充沛,滋潤著80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孕育了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並被公認為世界上最神秘的「生命王國」。亞馬遜河位於南美北部亞馬遜河及其支流流域,為大熱帶雨林,面積6,000,000平方公里(2,300,000平方哩),覆蓋巴西總面積40%。北抵蓋亞那高原,西界安地斯山脈,南為巴西中央高原,東臨大西洋。
亞馬遜河流域為世界最大流域,其雨林由東面的大西洋沿岸(林寬320公里〔200哩〕)延伸到低地與安地斯山脈山麓丘陵相接處,形成一條林帶,逐漸拓寬至1,900公里(1,200哩)。雨林異常寬廣,而且連綿不斷,反映出該地氣候特點︰多雨、潮濕及普遍高溫。
亞馬遜熱帶雨林蘊藏著世界最豐富最多樣的生物資源,昆蟲、植物、鳥類及其他生物種類多達數百萬種,其中許多科學上至今尚無記載。在繁茂的植物中有各類樹種,包括香桃木、月桂類、棕櫚、金合歡、黃檀木、巴西果及橡膠樹。桃花心木與亞馬遜雪松可作優質木材。主要野生動物有美洲虎、海牛、貘、紅鹿、水豚和許多齧齒動物,亦有多種猴類。
20世紀,巴西迅速增長的人口定居在亞馬遜熱帶雨林的各主要地區。居民伐林取木或開辟牧場及農田,致使雨林急遽減少。90年代,巴西政府及各國際組織開始致力保護部分雨林免遭人們侵佔、開辟和毀壞。
安第斯山以東,就是亞馬遜熱帶雨林了,這是世界上最大的雨林,具有相當重要的生態學意義,它的生物量足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今年來保護亞馬遜熱帶雨林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論題了,亞馬遜熱帶雨林依靠亞馬遜河流域非常濕潤的氣候,亞馬遜河和她的100多個支流緩慢地流過這片高差非常小的平原,河岸旁的巴西城市馬瑙斯距離大西洋有1600公里,但海拔只有44米。
這個雨林的生物多樣化相當出色,聚集了250萬種昆蟲,上萬種植物和大約2千種鳥類和哺乳動物,生活著全世界鳥類總數的五分之一。有的專家估計每平方公里內大約有超過75000種的樹木,15萬種高等植物,包括有9萬噸的植物生物量。

8. 南美洲熱帶雨林有代表性的動植物

熱帶雨林為熱帶雨林氣候及熱帶海洋性氣候的典型植被。如亞馬遜平原和雲南的西雙版納。19世紀,德國植物學家辛伯爾廣泛收集和總結了熱帶地區的科學發現和資料,把潮濕熱帶地區常綠高大的森林植被稱作為熱帶雨林,並從當時的生態學角度對它進行了科學描述和解釋。熱帶雨林具有獨特的外貌和結構特徵,與世界上其它森林類型有清楚的區別。

熱帶雨林中植物種類繁多,其中喬木具有多層結構;上層喬木高過30米,多為典型的熱帶常綠樹和落葉闊葉樹,樹皮色淺,薄而光滑,樹基常有板狀根,老幹上可長出花枝。

喬木多板狀根,多氣生根植物或藤本植物,系統分層明顯,喬木高大,植物品種豐富;因為天氣長期溫熱,雨量高,所以植物能持續生長,造成樹木生長密集且長綠。

木質大藤本和附生植物特別發達,葉面附生某些苔蘚、
熱帶雨林
地衣,林下有木本蕨類和大葉草本。雨林中的樹木多為雙子葉植物,具有厚的革質葉和較淺的根系。用以營養的根部通常只有幾厘米深。雨林中的雨水因葉面的蒸發而丟失很多。熱帶雨林中土壤和岩石的風化作用強烈,其風化殼可達100米。這類土壤雖富含鋁、鐵氧化物、氫氧化物和高嶺石,但其他一些礦物質卻因淋溶和侵蝕作用而流失。另外,在高溫高濕條件下,有機物分解很快,能迅速被飢餓的樹根和真菌所吸收。所以,這里的土壤其實並不肥沃。

雨林中的次冠層植物由小喬木、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如蘭科、鳳梨科及蕨類植物組成,部分植物為附生,纏繞在寄生的樹幹上,其他植物僅以樹木作為支撐物。雨林地表面被樹枝、和落葉所覆蓋。雨林內的地面並不如傳說那樣不可通行,多數地面除了薄薄的腐殖土層和落葉外多是光裸的。

雨林中,木質藤本植物隨處可見,
熱帶雨林
有的粗達20~30厘米,長可達300米,沿著樹干、枝丫,從一棵樹爬到另外一棵樹,從樹下爬到樹頂,又從樹頂倒掛下來,交錯纏繞,好像一道道稠密的網。附生植物如藻類、苔蘚、地衣、蕨類以及蘭科植物,附著在喬木、灌木或藤本植物的樹乾和枝椏上,就象披上一厚厚的綠衣,有的還開著各種艷麗的花朵,有的甚至附生在葉片上,形成「樹上生樹」、「葉上長草」的奇妙景色。

有些種類的樹干基部常會長出多姿多態的板狀根,從樹乾的基部2~3米處伸出,呈放射狀向下擴展。有些則生長著許多發達的氣根,這些氣根從樹幹上懸垂下來,扎進土中後,還繼續增粗,形成了許許多多「樹干」,大有一木成林的氣勢,非常壯觀。有些種類的樹如波羅蜜、可可等,在老樹樹干或根頸處也能開花結果,成為熱帶雨林中特有的老莖生花現象。

雨林中的動物極為繁多,但以小型、樹棲動物為主。另一特點就是種類多而單種個體較少。尤其是雨林中的昆蟲,找到一百種昆蟲比找到同種昆蟲一百隻容易得多。科學家們相信,至今有很多雨林昆蟲未被人們認知。

大象、河馬等大型動物一般僅活動於雨林邊緣或稍開闊的河谷地區。

熱帶雨林蘊育著豐富的生物資源,但世界上熱帶雨林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熱帶地區高溫多雨,有機物質分解快,物質循環強烈。

熱帶雨林中生物資源極為豐富,開墾後可種植巴西橡膠、油棕、咖啡、劍麻等熱帶作物。但應注意的是,在高溫多雨條件下,有機物質分解快,物質循環強烈,而且生物種群大多是K-對策,這樣,一旦植被破壞後,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導致環境退化,而且在短時間內不易恢復。因此熱帶雨林的保護是當前全世界關心的重大問題,它對全球的生態效應都有重大影響,例如對大氣中和濃度平衡的維持具有重大意義。

熱帶雨林在最適狀況下每公頃的總植物量為350~450噸,年總生產量每公頃120~150噸,但有75%左右的有機產品當年被自身吸收消耗掉。其植物量(主要是木材)占陸地總植物量40%,凈生產量則佔世界總產量的四分之一。雨林下土壤因風化淋溶強烈,肥力不高,植物直接從林下凋落物層藉助於真菌獲得營養成分,同時每天以每平方米4.5~12.6克干物質的速度補充落葉數量。因此,熱帶雨林是依靠迅速的營養物質生物循環維持自身龐大的生物量和很高的生產力。

熱帶雨林是全球最大的生物基因庫,也是碳素生物循環轉化和儲存的巨大活動庫。它的盛衰消長不僅是地表自然環境變遷的反映,而且直接影響全球環境、特別是人類生存條件。雨林的保護已成為當前最緊迫的生態問題之一。

9. 南美洲東部常見野生動物

美洲隼
American Kestrel
美洲隼從阿拉斯加中部和加拿大南部起,通過美國和中美洲,到達南美洲大部(但不包括亞馬遜河流域),以及加勒比海地區。 ...
寬吻海豚
Bottlenose dolphins
寬吻海豚廣泛分布於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地中海、黑海、紅海等溫帶和熱帶海洋中,常在靠近陸地的淺海區域活動。 ...
瓜頭鯨
Melon-headed whale
瓜頭鯨生活在熱帶及亞熱帶的深水海域,在菲律賓(特別是宿務島周圍)以及澳大利亞東部沿岸普遍可見。夏威夷終年可見,而且大多數的瓜頭鯨目擊報告一般都在大陸架的向海側以及大洋孤島附近,很少出現於暖溫帶水域,它 ...
短肢領航鯨
Short-finned pilot whale
短肢領航鯨分布於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等全球熱帶、溫帶海域,寒冷區域不常見。 ...
點斑原海豚
Pantropical spotted dolphin
點斑原海豚棲息於熱帶至溫帶海域,少數在近海活動,大多數生活於溫度恆定的遠海深水區,在中國,分布於南海、台灣海域等海域。廣泛分布於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季節性遷移到日本近海,也是墨西哥灣最常見的品種。 ...
長肢領航鯨
Long-finned pilot whale
長肢領航鯨,間斷分布於南北半球的溫帶和近極地海域。
灰海豚
Risso's dolphin
灰海豚主要生活在大陸坡和外大陸架(尤其是海底地形陡峭帶)的深水區域,以及經熱帶貫通的南北半球溫帶海域。 ...
南極毛皮海獅
Antarctic fur seal
南極毛皮海獅分布於南極洲附近零散的群島跟小島。
真海豚
Short-beaked common dolphin
真海豚分布於熱帶至暖溫帶為主的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等各大海洋以及黑海等,在中國見於渤海和黃海的各漁場。 ...
南美毛皮海獅
South American Fur Seal
南美毛皮海獅分布在秘魯、智利、阿根廷、巴西南部火地島和福克蘭群島,在哥倫比亞的胡安費爾南德斯群島也要發現紀錄。 ...
森林兔
Tapeti
森林兔分布在墨西哥、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秘魯、玻利維亞、巴拉圭、阿根廷和巴西。 ...
弗氏海豚
Fraser』s dolphin
泛熱帶水域分布,大致在北緯30度-南緯30度之間的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域。包括太平洋熱帶海域的菲律賓、澳大利亞北部、東部熱帶太平洋赤道水域和大西洋的加勒比海等;印度洋北部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以及南

閱讀全文

與南美哪裡的動物最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7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