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目前實驗用鼠,主要品系有哪些各有什麼特點及研究方向
1.近交系
(1)C57BL/6 據統計,該小鼠是使用率較高的近交系動物,常用於腫瘤學、生理學、遺傳學研究。
(2)C3H系 主要用於腫瘤學、生理學、核醫學、免疫學的研究。
(3)BALB/c 主要用於腫瘤學、生理學、免疫學、核醫學和單克隆抗體等研究。
(4)DBA/2本品系產仔數少,不易哺育,較難繁殖。常用於腫瘤學、遺傳學和免疫學的研究。
(5)CBA 雌鼠乳腺癌發生率為60%~65%,雄鼠肝癌發生率為65%。對麻疹病毒高度敏感。SPF雌雄鼠壽命分別為825d和486d。
(6)A 1921年育成,主要亞系有A/He、A/J、A/WySN等。常用於腫瘤學、免疫學等的研究。平均壽命400d,SPF動物雌、雄鼠分別為512d和588d。
(7)AKR 主要亞系有AKR/ A、AKR/J、AKR/N等,毛色基因型aaBBcc(白色),組織相容性基因H-2k。。常用於腫瘤學和免疫學等的研究。
(8)TA1(津白1號)和TA2(津白2號) 天津醫學院分別於1955年(TA1)和1963年(TA2)由昆明小鼠近親交配育成,毛色基因型aabbcc(白化)。繁殖力中等,TA1為自發低乳腺癌系,TA2為自發高乳腺癌系。
(9)615 1961年中國醫學科學院輸血和血液學研究所將普通小白鼠與C57BL/6雜交育成,毛色基因型aabbCC(深褐色),肺腺癌發病率高。8月齡後開始出現衰老現象,表現為肥胖、增重。對津638白血病病毒敏感。
2.封閉群
(1)昆明小鼠(KM)是我國應用較多的實驗小鼠,廣泛用於葯理、毒理、病毒和細菌引起的傳染病的研究,以及生物製品的檢定。
(2)NIH 白化,特點是繁殖力強、產仔成活率高,雄性好鬥。廣泛用於葯理和毒理研究以及生物製品檢定。
(3)ICR 又名Swiss Hauschka,白化。我國現在飼養的ICR小鼠是1973年從日本國立腫瘤研究所引進,生育能力高。
(4)CFW 白化,起源於Webster小鼠,我國於1973年從日本國立腫瘤研究所引進。
(5)LACA 白化,引進英國實驗動物中心後改名為LACA。1973年我國從英國實驗動物中心引進。
3.雜交一代動物(F1代) F1雜種(F1-hybrid)是指根據需要在2個品系動物之間有計劃地進行交配所獲得的第1代動物。實驗動物的雜交F1代雖然遺傳型是雜合的。但在各個體之間卻具有相同的遺傳型與表現型,做一般實驗用能獲得正確的實驗結果。 F1代小鼠具有清楚的遺傳背景和雙親的特性,而且均一性比親代好。生命力強,對各種實驗重復性好,得到廣泛的應用。
② 做實驗的老鼠叫什麼
做實驗的老鼠叫小白鼠。
小白鼠(Mus musculus)是野生鼷鼠的變種,鼠種。中國飼養最廣泛的是1946年從印度某研究所引入到雲南昆明飼養的品種,大多用於醫學研究。
實驗鼠、小白鼠、白老鼠是指被普遍用在生理學、醫學、葯學等學科的教學與研究中作為實驗動物的白色皮毛大鼠或小鼠。大鼠的種類通常是褐鼠(Rattus norvegicus)、小鼠的種類通常是小家鼠(Mus musculus)。很多地方也會繁殖小白鼠餵食爬行類生物之用,由於攻擊性較弱,爬行類生物能安心食用。
品種類型
小白鼠經過人們長期選擇,定向培育,已形成許多品種類型。一般人們把它分為普通常用小白鼠和滿足特殊需要的特種小白鼠兩種。特種小白鼠有高癌鼠、低癌鼠、糖尿病鼠及先天性肌肉萎縮病鼠等。有的將小白鼠根據不同雜交方法和獲得遺傳特性而劃分為近交品系、突變品系、遠交和雜交群等。
1972年以前,國際上公認的小白鼠近交系已有250多個。各品種小白鼠形態特徵略有差異,但基本上相差不多。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的小白鼠,膽小怕驚,溫順,較易捕捉。當它受驚時,尾巴挺直並猛力甩動。
小白鼠為雜食性動物,可供利用的飼料很多,但作為實驗動物飼養,應針對不同類型的小白鼠和各個生長發育階段來制定合理的日糧標准。健康小白鼠一般能存活18個月至20個月,最長的可活至二年半。但年老的小鼠常體弱毛稀,多死於各種疾病,尤以腫瘤為多。
③ 二十種常見實驗動物模型 哪位好心人能提供一下 謝謝
從「實驗用動物」過渡到「實驗動物」,經過了數百年的時間。直到20世紀50年代,科學界才意識到動物來源和品質(遺傳背景和微生物背景)對科學實驗的一致性十分重要,美國、英國、德國等紛紛建立了專門生產實驗動物的中心或研究所,提供遺傳背景和微生物背景得到一定控制的專門用於科學實驗的動物,稱為實驗動物。依此建立的疾病、葯物反應、遺傳等模型,就稱為實驗動物模型。
目前,全球實驗動物已擴展到線蟲、果蠅、蟾蜍、鴿子、斑馬魚、小鼠、大鼠、豚鼠、兔、犬、豬、猴等不同進化地位的物種。在大、小鼠等常用物種中,又培育出3000餘種不同生理特點的品系。隨著基因修飾技術的出現和不斷發展,轉基因、基因敲除大小鼠品系已經超過20000個,基因修飾兔、豬、犬、猴等也相繼出現,成為開展生命現象研究、疾病機制研究、葯物評價等不可或缺的研究資源。
世界各國開始通過近交和遠交等育種技術,培育小鼠、大鼠、地鼠、豚鼠、家兔、犬、小型豬等近交系和遠交系常規實驗動物,以便盡可能地控制遺傳背景,使同一品系的實驗動物的遺傳背景保持一致,提高科學研究的可重復性。到2016年,世界上至少有小鼠近交系400餘個,大鼠近交系200個,地鼠近交系45個,豚鼠近交系15個,家兔近交系30多個,小型豬7個。犬的品系極為豐富,但國際常用的實驗動物犬是比格犬。
近年,中國開發了藏香豬、五指山小型豬、巴馬香豬、西雙版納小型豬和貴州小型豬。五指山小型豬和巴馬香豬已經在國內廣泛使用。近幾年還培育了長爪沙鼠、東方田鼠、布氏田鼠等具有特殊醫葯研究用途的實驗動物物種。山東細犬、華北犬、毛絲鼠(龍貓)等作為實驗動物。
④ 實驗室常用小鼠品種有哪些
實驗室常用的小鼠包括C57BL/6J、BALB/c、DBA1、DBA2、FVB小鼠等等。集萃葯康是一家專業從事小鼠模型研發、生產與銷售的企業,基於自主構建的基因編輯平台、人源化平台、功能葯效平台,可提供各類疾病小鼠模型,同時也可根據您的需求為您精心定製合適的小鼠模型,可以在網路找他們的官網咨詢了解!
⑤ 常用的實驗動物有哪些
1、小鼠是由小家鼠演變而來。它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經長期人工飼養選擇培育,已育成1000多近交系和獨立的遠交群。早在17世紀就有人用小鼠做實驗,現已成為使用量最大、研究最詳盡的哺乳類實驗動物。
2、實驗室用的大白鼠是褐家鼠的白化變種。NCBI中Taxonomy ID: 10116 。性情較兇猛、抗病力強。大鼠門齒較長,激怒、襲擊抓捕時易咬手,尤其是哺乳期的母鼠更凶險,常會主動咬工作人員喂飼時伸入鼠籠的手。對外環境適應性強,成年鼠很少患病。
3、小型豬,又稱minipig,小型豬是生物醫學研究中應用最為廣泛的非嚙齒類大型實驗動物之一,具有其它實驗動物不可替代的優越性,而且作為異種器官移植最可能的供體成為研究熱點,小型豬的研究和開發利用受到生物醫葯界的普遍關注。
3、地鼠的生產能力旺盛,生長發育快。地鼠對皮膚移植的反應很特別,在許多情況下,非近交系的封閉群豚鼠個體之間皮膚相互移植均可存活,並能長期成活下來,而不同種群動物之間的皮膚相互移植,則100%不能存活,並被排斥。
5、家兔和豚鼠皮膚對刺激反應敏感,其反應近似於人。常選用家兔皮膚進行毒物對皮膚局部作用的研究;兔耳可進行實驗性芥子氣皮膚損傷和凍傷燙傷的研究;化妝品對皮膚影響的研究,耳朵內側特別適宜皮膚的研究。
⑥ 常見實驗動物種類
在我的認知范圍中,常見的實驗動物種類分有:
1.科研人員用的:小白鼠、狗、兔子
2.學校教學用的:青蛙(人工繁殖的)、魚、蚯蚓
⑦ 1)什麼是標准實驗動物我們現在通常使用什麼標准實驗動物,使用標准實驗動物有什麼現實意義
標准化實驗動物是指遺傳背景明確或來源清楚的。
現在常用的醫學實驗動物
1. 小鼠:醫學實驗中常用的小鼠,屬於哺乳綱,嚙齒目,鼠科,鼠屬,小家鼠種動物。其體型小易捉,操作方便,而且其生長期短、成熟早、繁殖力強。性情溫馴,膽小怕驚,對環境反應敏感。小鼠作為成熟的實驗動物,具有很多的品系,是醫學實驗中用途最廣泛和最常用的動物。適合作葯物和腫瘤學研究。
2. 大鼠:我國醫學實驗中常用的大鼠為大白鼠,屬於脊椎動物門,哺乳綱,嚙齒目,鼠科,大鼠屬動物。其性情較溫順。
受驚時表現兇狠,易咬人。大白鼠的嗅覺靈敏,對噪音敏感,而且對營養缺乏也非常的敏感。由於大白鼠繁殖力強,易飼養,體型大小合適,給葯容易,采樣量合適方便,故在醫學實驗中的用量僅次於小鼠。適合作葯物和腫瘤學研究。
3. 豚鼠:豚鼠又名海豬、天竺鼠、荷蘭豬。屬哺乳綱,嚙齒目,豪豬形亞目,豚鼠科,豚鼠鼠動物。其性情溫馴,膽小怕驚。很少咬人或抓手。由於豚鼠的遲發性超敏反應與人類相似,所以豚鼠是過敏性休克和變態反應研究的首選動物。而且豚鼠對許多病原微生物和抗生素都十分敏感,也是病理學和葯理學研究的首選。
4. 家兔:家兔屬於哺乳綱,兔形目,兔科,穴兔屬,為草食哺乳動物。家兔品種多,但在實驗室中經常用的有四種:
(1)大耳白兔:特點是耳朵大,膚色白,血管透明清晰,但是抵抗力差。
(2)中國本兔(白家兔):體小力弱,但抵抗力比大耳白兔稍強。
(3)青紫藍兔:容易飼養,生長期短,體質強壯,抵抗力強。
(4)紐西蘭白兔:是近年來引進的優良品種,成熟兔體重在4~5.5kg。
家兔性情溫順、膽小、怯懦、驚疑,易飼養、抗病力強、繁殖率高,是常用的實驗動物。家兔最大用處是生產抗體,制備高效價和特異性強的免疫血清。也可用於炎症、發熱、休克、急性心血管試驗等許多實驗。
5. 貓:貓屬於哺乳綱,真獸亞目,食肉目,貓科動物。貓用於醫學研究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因為它的適應性很強,而且其生理學特性及對疾病的反應上與人類相似,所以它在醫學上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廣泛的應用於神經、生理、毒理學、葯理學、心血管功能急性實驗、血液病等的研究。
6. 狗:狗屬於脊椎動物門,哺乳綱,食肉目,犬科,犬屬動物。狗的嗅覺很靈敏,對外環境的適應力強,而且喜歡接近人易於馴養。由於狗的神經系統和血液循環系統很發達,廣泛用於病理學、生理學、外科學、免疫學、葯理學、毒理學、生物化學、營養學等研究。故常用於失血性休克、彌漫性血管凝血、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動脈高血壓、條件反射等實驗。
7. 獼猴:獼猴屬於哺乳綱,靈長目,猴科,獼猴屬動物。獼猴作為靈長類動物,在組織結構、生理、代謝機能等方面同人類極為相似,是人類的近屬動物,故它是一種極為珍貴的實驗動物。用此類動物進行實驗,最易解決人類的病害,研究出其發病機制。一般應用於寄生蟲病、生殖生理、葯理學、毒理學、口腔醫學、細菌性疾病、營養代謝、內分泌學等的研究。
8. 小型豬:小型豬和豬都屬於哺乳綱,偶蹄目,不反芻亞目,野豬科,豬屬動物。由於普通家豬軀體大,不便於用作實驗,所以很早就開始著手研究家豬小型化了。豬的心血管、免疫系統、消化器官、眼球、腎臟、皮膚等在組織生理和營養代謝方面與人類有極為相似的地方,所以豬也被列為重要的實驗動物。一般應用於腫瘤學、心血管、免疫學、糖尿病、畸形學、遺傳學等研究。
9. 蟾蜍:蟾蜍和青蛙都屬於兩棲綱,無尾目。蟾蜍和青蛙是教學實驗中常用的小動物。其心臟在離體情況下仍可有節奏地搏動很久,可用於心功能不全的實驗。蛙舌與腸系膜是觀察炎症和微循環變化的良好標本
實驗動物的標准化是指實驗動物從微生物質量和遺傳學質量進行控制,按微生物學控制標准,即根據微生物的凈化程度及攜帶的寄生蟲狀況,將實驗動物分為四級:一級=普通動物;二級=清潔動物;三級=無特定病原體動物;四級=五菌動物。按遺傳學控制標准即基因的純和度,實驗動物分為近交系和遠交系。由於實驗動物在不同種類,不同品系之間遺傳特性存在差異,其實驗反應也存在差異,這些差異必然對實驗結果產生影響。同時,還要對實驗動物的環境,營養進行控制。達到實驗動物的標准化,研究者可根據課題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選擇適當等級的動物,在相應等級的實驗條件下完成的實驗研究,才能證明實驗結果是可信的,科學的
實驗動物科學發展的較終目的,就是要通過對動物本身生命現象的研究,進而推用到人類,探索人類的生命奧秘,控制人類的疾病和衰老,延長人類的壽命。隨著醫學生物科學的突飛猛進發展,認識到公害問題不僅已成為糧食、人口、老年人等的重大社會問題,而且還涉及到地球上生活著的動物生存問題,例如產業公害、食品公害、葯品毒性等,均直接影響人體健康,對這些問題的研究,較終必然要通過動物實驗(包括動物疾病模型的開發等)來闡明解決。因此,實驗動物科學,特別是實驗動物的重要性愈來愈被人們所認識,它已被認為是人類追求幸福生活的支柱,故實驗動物科學亦被稱之為生命科學;為此,先進國家對實驗動物科學的發展,均給給予高度的重視,其投入的經濟物資和技術力量,幾乎可同發展原子能科學相提並論,其重要意義可想而知。實驗動物科學,現在已經成為現代科學技術不可分割的一個組成部分,已形成一門獨立的綜合性基礎科學門類。這門科學的重要性在於,一方面它作為科學研究的重要手段,直接影響著許多領域研究課題成果的確立和水平的高低;另一方面,作為一門科學,它的提高和發展,又會把許多領域課題的研究引入新的境地。因此,實驗動物科學技術的重要性可概括為下面三句話:它是現代科學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生命科學的基礎和條件,是衡量一個國家或一個科研單位科學研究水平的重要標志。實驗動物科學是伴隨著生物醫學科學,通過漫長的動物實驗過程形成的。但是,實驗動物科學的迅速發展,使得實驗動物的研究價值已經不僅限於生物科學方面,而且廣泛地與許多領域科學實驗研究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成為確保現代科學實驗研究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在很多領域的科學研究中,實驗動物充當著非常重要的安全試驗,成效試驗、標准試驗的角色。當前我們正處於世界范圍內新技術革命的非常時期,生物工程、微電子技術,新材料和新能源正在突飛猛進地發展,廿十一世紀人類將步入生命科學的新時代,作為生命科學研究的基礎和條件――實驗動物科學,已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這是因為在生物科學領域內,不能用人去做實驗,我們必須藉助實驗動物去探索生物的起源,揭開遺傳的奧秘,攻克癌症的堡壘,研究各種疾病與衰老的機理,監測公害、污染,保護人類生存的環境,生產更多更好的農畜產品為人類生活造福,在葯品、生物製品、農葯、食品、添加劑、化工產品、化妝品、航天、放射性和軍工產品的研究,試驗與生產中,在進出口商品檢驗中,實驗動物是不可缺少的材料,並且總是作為人類的替身,去承擔安全評價和成效試驗,在生命科學領域內一切研究課題的確立,成果水平的高低,都決定於實驗動物的質量,沒有它,我們的科學實驗就不能在時間、空間和研究者之間進行比較,我們的科研成果、論文就不能在國際上進行交流,得不到國際的公認,將被國際同行們看為科學水平不高甚至是一堆廢紙。我們的生命科學怎能走向世界?因此,迅速發展中國實驗動物科學事業,是加快祖國「四化」建設,把中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需要。在生命科學研究領域內,進行實驗研究所需要的基本條件可以總括為:實驗動物(Animal)、設備(Equipment)、信息(Information)和試劑(Reagent)。我們可以把它們看作是生命科學實驗研究中的基本要素,可簡稱為AEIR要素。這四個基本要素,在整個生命科學研究實驗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不能忽略或偏廢。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獲得高、精、尖的儀器設備、化學試劑和必要的情報信息已不是困難的事情了。但是,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把設備、信息和試劑這三要素看得比較重,也比較重視,捨得花錢,而對實驗動物這一要素一般不太重視,所造成的沉痛教訓是不少的。如在獸醫生物葯品製造上,由於豬瘟疫苗生產和檢定上沒有適當合格的動物,近年來的內蒙、陝西、四川、河南、河北、湖北、廣東等地,不斷發生因接種疫苗後豬大量死亡及疫病擴散的事故,造成很大的損失和不良的政治影響。生物製品工作中,由於沒有SPF(無特定病原體)雞,雞胚污染白血病毒,所生產的麻疹疫苗等人用疫苗和雞馬立克氏病弱毒疫苗等禽獸用疫苗,出口受到影響。某醫大某教授1980年去日本交流經驗時,宣讀了「克山病的研究論文」引起了日本醫學界的重視,但當對方了解到他所使用的動物是來源歷史不清的一般動物時,則認為其「實驗結果的科學性不強」。這類例子並不少見。因此,急待把實驗動物科學搞上去,為各學科研究提供各種標准化的實驗動物。但由於實驗動物品種品系復雜,保持質量標准困難,規格要求嚴格,可使用的時間短促,無法控制的繁殖規律,對於生活環境依賴性高等特點,決定了它比其它工業產品更難生產,常可造成在生產和流通程中的特殊困難。在中國普遍採用國際上公認的標准實驗動物,進行實驗研究,還需要經過難苦努力才能辦到。
實驗動物科學發展的最終目的,就是要通過對動物本身生命現象的研究,進而推用到人類,探索人類的生命奧秘,控制人類的疾病和衰老,處長人類的壽命。隨著醫學生物科學的突飛猛進發展,認識到公害問題不僅已成為糧食、人口、老年人等的重大社會問題,而且還涉及到地球上生活著的動物生存問題,例如產業公害、食品公害、葯品毒性等,均直接影響人體健康,對這些問題的研究,最終必然要通過動物實驗(包括動物疾病模型的開發等)來闡明解決。因此,實驗動物科學,特別是實驗動物的重要性愈來愈被人們所認識,它已被認為是人類追求幸福生活的支柱,故實驗動物科學亦被稱之為生命科學。為此,先進國家對實驗動物科學的發展,均給給予高度的重視,其投入的經濟物資和技術力量,幾乎可同發展原子能科學相提並論,其重要意義可想而知。
⑧ 實驗室常用的實驗動物有什麼要求
小型動物:小鼠、大鼠、豚鼠、裸鼠,可用於多種疾病和腫瘤模型的建立,最常用,體積小,易操作,重復性.
中型動物:兔子、雞、貓、狗(多用於骨科)
大型動物:豬(肝臟研究),靈長類(猴,主要用於腦,神經學研究)
⑨ 實驗動物都有哪些
很多啊,家兔、青蛙、小白鼠、大白鼠、果蠅(遺傳學、模式動物)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