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動物要冬眠多少天

動物要冬眠多少天

發布時間:2022-06-09 10:38:18

1. 動物冬眠情況

青蛙 蛇 烏龜 蝙蝠 壁虎 熊等冬眠.

冬眠是修眠現象的一種。是動物對冬季不利的外界環境條件(如寒冷和食物不足)的一種適應。主要表現為不活動,心跳緩慢,體溫下降和陷入昏睡狀態。常見於溫帶和寒帶地區的無脊椎動物、兩棲類、爬行類和許多哺乳類(如蝙蝠、刺蝟旱獺、黃鼠、跳鼠)等。
冬眠過程可分為入眠、深眠和出眠3個階段。
入眠 動物體溫開始降低到穩定地接近環境溫度的過程,大約需要一到數日。入眠的外界刺激因素主要是溫度。各種動物入眠的環境溫度上限相差很大:蝙蝠是24~28℃、刺蝟27℃左右、黃鼠20~22℃、倉鼠9~10℃。光照、食物及飲水的供應也影響入眠。入眠的內部因素主要是體重。一般認為,體重迅速增加直到較穩定地停留在較高水平,則是動物已具備入眠的內部條件。否則環境溫度雖低但動物仍不入眠。待體溫調定到接近環境溫度後,便進入深眠。
深眠 此階段長短不定,一般可達數月之久。這時的生理狀態發生極大變化。呼吸明顯減少,如刺蝟的呼吸運動,從常溫的每分鍾6~18次,降到每分鍾1~3次(28~18℃)。在此階段有時還出現一種間歇式 (陣發性)呼吸,即在短時期較快地連續呼吸之後有一個較長的停息。與恆溫動物不同,冬眠動物的間歇性呼吸屬於正常的生理狀態。與此同時,循環系統亦發生顯著變化,心率極度減慢,冬眠蝙蝠的心率由正常的每分鍾330~920次降到每分鍾30次,蜂鳥由每分鍾480~1200次降到每分鍾48次,黃鼠由每分鍾 300次降到每分鍾4~7次。同時血壓亦極低,倉鼠和土撥鼠的血壓從常溫狀態的 100毫米汞柱降到50毫米汞柱,刺蝟從113毫米汞柱降到35毫米汞柱。此時外周血管廣泛收縮,只有最重要的胸腔器官及腦部保持著低水平的血液循環。這樣就最大限度地節約能量,而保證生命活動的繼續。當環境溫度回升到一定高度時,深眠動物便迅速激醒,體溫回升以及各系統功能恢復到正常狀態(出眠)。
出眠 刺蝟的出眠溫度約為6~9℃(2~15℃),達烏爾黃鼠約為10℃。除這種自發性激醒外,其他外因,如電、機械、寒冷或加溫、化學刺激以及注射葯物或激素都可以使冬眠動物激醒。激醒初期,呼吸由節律性轉變為間歇性。經過幾次陣發性呼吸之後,又變成節律性呼吸,而且頻率越來越快,如刺蝟可達每分鍾60次,待蘇醒後又趨向平靜,變成每分鍾36~40次。心率也一樣逐漸加快到超過正常水平,然後又恢復平靜,這種呼吸和心率的亢進與激醒開始時的戰栗產熱有關。與此同時,身體前部的血管舒張,加強心、肺和腦的血液循環,待身體前部復溫後,身體後部血管才開始舒張並迅速復溫。由於這樣的主動復溫,使得整個過程只需1.5~2.5小時便可使體溫上升30多度而完全蘇醒。
在冬眠過程中,動物是處於活動(常溫)與麻痹(低溫)交替的冬眠陣狀態。活動時期約為幾小時至幾天。有些種類動物在此期間進行排泄或進食。大多數種類動物不進食,但進行某些生理平衡的調整。
冬眠動物在長達 100多天的冬眠季節內不吃不喝而仍維持生命,是由於有充足的能量儲備,而代謝又降到最低水平,為活動時的1~2%。其呼吸商接近0.7,主要靠氧化脂肪來供給能量和水分。冬眠型動物在肥育期內便儲存了相當於體重30~50%的脂肪,大多數集中於皮下,不僅供給能量還有保溫作用。冬眠型動物的褐脂較非冬眠型多,而經過冬眠後又減少最多。曾被人認為是與冬眠有關的內分泌腺,有冬眠腺之稱。現知與冬眠動物的激醒有密切關系。

熊 睡覺
青蛙 鑽土地底下去
松鼠 樹洞里
動物的冬眠是一種奇妙的現象。人們觀察了若干種動物冬眠,發現了許多意想不到的現象。

在加拿大,有些山鼠冬眠長達半年。冬天一來,它們便掘好地道,鑽進穴內,將身體蜷縮一團。它們的呼吸,由逐漸緩慢到幾乎停止,脈搏也相應變得極為微弱,體溫更直線下降,可以達到5℃。這時,即使用腳踢它,也不會有任何反應,簡直像死去一樣,但事實上它卻是活的。

松鼠睡得更死。有人曾把一隻冬眠的松鼠從樹洞中挖出,它的頭好像折斷一樣,任人怎麼搖撼都始終不會張開眼,更不要說走動了。把它擺在桌上,用針也刺不醒。只有用火爐把它烘熱,它才悠悠而動,而且還要經過頗長的時間。

刺蝟冬眠的時候,簡直連呼吸也停止了。原來,它的喉頭有一塊軟骨,可將口腔和咽喉隔開,並掩緊氣管的入口。生物學家曾把冬眠中的刺蝟提來,放入溫水中,浸上半小時,才見它蘇醒。

動物的冬眠真是各具特色,蝸牛是用自身的黏液把殼密封起來。絕大多數的昆蟲,在冬季到來時不是「成蟲」或「幼蟲」,而是以「蛹」或「卵」的形式進行冬眠。熊在冬眠時呼吸正常,有時還到外面溜達幾天再回來。雌熊在冬眠中,讓雪覆蓋著身體。一旦醒來,它身旁就會躺著1~2隻天真活潑的小熊,顯然這是冬眠時產生的仔。

動物冬眠的時間長短不一。西伯利亞東北部的東方旱獺和我國的刺蝟,一次冬眠能睡上200多天,而蘇聯的黑貂每年卻只有20天的冬眠。

動物的冬眠,完全是一項對付不利環境的保護性行動。引起動物冬眠的主要因素,一是環境溫度的降低,二是食物的缺乏。科學家們通過實驗證明,動物冬眠會引起甲狀腺和腎上腺作用的降低。與此同時,生殖腺卻發育正常。冬眠後的動物抗菌抗病能力反而比平時有所增加,顯然冬眠對它們是有益的,使它們到翌年春天蘇醒以後動作更加靈敏,食慾更加旺盛,而身體內的一切器官更會顯出返老還童現象。

由此可見,動物在冬眠時期神經系統的肌肉仍然保持充分的活力,而新陳代謝卻降低到最低限度。今天醫學界所創造的低溫麻醉、催眠療法,便是因此而得到的啟發。

和我們人類一樣,動物中的鳥獸都是溫血動物,那麼冷血動物昆蟲又是怎樣熬過漫長的冬季呢?許多冬眠的昆蟲會不會凍結呢?

昆蟲學家進行了長期的觀察和研究,終於查明了昆蟲越冬的部分奧秘。冬天,為了防止汽車散熱器結冰,人們要加入防凍液。昆蟲竟然也會採用相似的辦法,在嚴寒的冬季保護自己。在冬天,昆蟲要保持活動,不被凍僵是至關重要的。活的組織一旦被凍結,膨脹的冰晶體勢必使細胞膜受到破壞,造成致命的創傷。當細胞里液體不足,不能保持維護生命所必需的酶活性時,即使沒有完全被凍結,也會造成死亡。那麼,昆蟲是怎樣解決這一難題的呢它們主要是靠降低體內液體的冰點,從而提高抗寒能力,辦法就是產生大量的「防凍液」。

昆蟲是怎樣製造防凍液的呢?天暖之後又怎樣將防凍液除掉呢?為什麼要除掉防凍液?這些問題直到現在仍找不到答案。

值得補充的是,科學家們又發現,蛙類也會自製防凍液。在實驗室中,科學家們將許多青蛙冷凍起來,5~7天後,再慢慢地使之解凍,這些青蛙解凍後依然活著。經過認真分析和研究,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人們在防凍劑中常用的物質:丙三醇。與昆蟲相似的是,到了春天,這些青蛙的液體中再也找不到這一物質了。

至今,人們尚未能完全揭開動物冬眠的奧秘。但是科學家們通過不斷探索已經認識到,研究動物的冬眠不僅妙趣橫生,而且頗有價值。

2. 動物一般要冬眠幾個月

也叫「冬蟄」。某些動物在冬季時生命活動處於極度降低的狀態,是這些動物對冬季外界不良環境條件(如食物缺少、寒冷)的一種適應。蝙蝠、刺蝟、極地松鼠等都有冬眠習慣。

冬眠,是變溫動物避開食物匱乏的寒冷冬天的一個「法寶」。

你看,冬天一到,刺蝟就縮進泥洞里,蜷著身子,不食不動,它幾乎不怎麼呼吸,心跳也慢得出奇,每分鍾只跳10~20次。如果把它浸到水裡,半小時也死不了,可是當一隻醒著的刺蝟浸在水裡2~3分鍾後,就會被淹死,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冬眠時,動物的神經已經進入麻痹狀態。有人曾用蜜蜂進行試驗,當氣溫在7~9℃時,蜜蜂翅和足就停止了活動,但輕輕觸動它時,它的翅和足還能微微抖動;當氣溫下降到4~6℃時,再觸動它卻沒有絲毫反應,顯然它已進入了深沉的麻痹狀態;當氣溫下降到0.5℃時,它則進入更深沉的睡眠狀態。由此可見,冬眠時神經的麻痹深度是與溫度有密切關系。

另外,冬眠時,動物體溫顯著下降。據研究,黃鼠在130個晝夜的冬眠時間中,共放出70卡熱量,但冬眠過後的13.7個晝夜中,就能放出579卡熱量。一般來說,動物在冬眠過程中,每晝夜只能放出0.5卡熱量,但在它蘇醒後,興奮的時候,每晝夜則能放出42卡熱量。由此可見,冬眠動物體溫下降時,機體內的新陳代謝作用變得非常緩慢,所以僅僅能維持它的生命。

動物皮下脂肪,一方面可以保持體溫,更重要的是供給冬眠時體內的消耗。一般動物在冬眠前的體重,都比平時增加1~2倍,冬眠之後,體重就逐漸減輕。如冬眠163天的土撥鼠體重減輕35%;冬眠162天的蝙蝠體重可以減少33.5%。

動物在冬眠時,血細胞還會大大減少。平時,1立方毫米土撥鼠血液中,會有12180個白細胞,但冬眠時平均只有5950個,然而,讓人奇怪的是,盡管體內「衛士」──白細胞大大減少,但冬眠動物卻從來沒有發現生病的。

那麼,為什麼每年到一定的時候,動物就會進入冬眠呢?

為此,科學家進行過長期的探索。

夏天,科學家從人工條件下進行冬眠的黃鼠身上抽出血液,注射到活蹦亂跳的黃鼠靜脈里,結果,它像被麻醉一樣,很快進入昏睡的冬眠狀態。

看來,在冬眠動物的血液中,可能含有一種能誘發冬眠的物質。實驗還表明,冬眠時間越長的動物,其血液誘發冬眠的作用越強烈。

那麼,這種誘發冬眠物質是什麼呢?

據研究,這是一種存在於血清中的顆粒狀物質,有時這種物質也會粘附到紅細胞,因而使紅細胞也有了誘發冬眠的作用。

奇怪的是,在正常情況下,動物對外來物質總是排斥的,但冬眠中的動物例外。科學家抽出冬眠旱獺的血清,注射到黃鼠的血液中,黃鼠不但不產生排斥反應,反而呼呼入睡,進入冬眠了。

科學家的不斷探索又帶來了新的信息,在動物的血液中,還存在著另一種與冬眠物質相對抗的物質。這種物質在血液中達到一定量時,就使冬眠的動物蘇醒過來。

這樣看來,動物何時開始冬眠,不僅取決於誘發物質,而且也取決於誘發物質和抗誘發物質比例的變化。科學家判斷冬眠的動物可能一年到頭都在「製造」誘發物質。抗誘發物質可能是在進入冬眠後開始產生的,並且其產量是沿直線上升,直到春暖花開才逐漸減少。當抗誘發物質在血液中的濃度足以控制誘發物質的時候,動物才能從冬眠中蘇醒過來。

至今,人們仍然未完全揭開動物冬眠的奧秘,探索還在進行,科學家認識到,研究動物冬眠不僅妙趣橫生,而且在航天與醫學上有重大實用價值

3. 動物冬眠在什麼時候

眠是修眠現象的一種。是動物對冬季不利的外界環境條件(如寒冷和食物不足)的一種適應。主要表現為不活動,心跳緩慢,體溫下降和陷入昏睡狀態。常見於溫帶和寒帶地區的無脊椎動物、兩棲類、爬行類和許多哺乳類(如蝙蝠、刺蝟旱獺、黃鼠、跳鼠)等。
冬眠過程可分為入眠、深眠和出眠3個階段。
入眠 動物體溫開始降低到穩定地接近環境溫度的過程,大約需要一到數日。入眠的外界刺激因素主要是溫度。各種動物入眠的環境溫度上限相差很大:蝙蝠是24~28℃、刺蝟27℃左右、黃鼠20~22℃、倉鼠9~10℃。光照、食物及飲水的供應也影響入眠。入眠的內部因素主要是體重。一般認為,體重迅速增加直到較穩定地停留在較高水平,則是動物已具備入眠的內部條件。否則環境溫度雖低但動物仍不入眠。待體溫調定到接近環境溫度後,便進入深眠。
深眠 此階段長短不定,一般可達數月之久。這時的生理狀態發生極大變化。呼吸明顯減少,如刺蝟的呼吸運動,從常溫的每分鍾6~18次,降到每分鍾1~3次(28~18℃)。在此階段有時還出現一種間歇式 (陣發性)呼吸,即在短時期較快地連續呼吸之後有一個較長的停息。與恆溫動物不同,冬眠動物的間歇性呼吸屬於正常的生理狀態。與此同時,循環系統亦發生顯著變化,心率極度減慢,冬眠蝙蝠的心率由正常的每分鍾330~920次降到每分鍾30次,蜂鳥由每分鍾480~1200次降到每分鍾48次,黃鼠由每分鍾 300次降到每分鍾4~7次。同時血壓亦極低,倉鼠和土撥鼠的血壓從常溫狀態的 100毫米汞柱降到50毫米汞柱,刺蝟從113毫米汞柱降到35毫米汞柱。此時外周血管廣泛收縮,只有最重要的胸腔器官及腦部保持著低水平的血液循環。這樣就最大限度地節約能量,而保證生命活動的繼續。當環境溫度回升到一定高度時,深眠動物便迅速激醒,體溫回升以及各系統功能恢復到正常狀態(出眠)。
出眠 刺蝟的出眠溫度約為6~9℃(2~15℃),達烏爾黃鼠約為10℃。除這種自發性激醒外,其他外因,如電、機械、寒冷或加溫、化學刺激以及注射葯物或激素都可以使冬眠動物激醒。激醒初期,呼吸由節律性轉變為間歇性。經過幾次陣發性呼吸之後,又變成節律性呼吸,而且頻率越來越快,如刺蝟可達每分鍾60次,待蘇醒後又趨向平靜,變成每分鍾36~40次。心率也一樣逐漸加快到超過正常水平,然後又恢復平靜,這種呼吸和心率的亢進與激醒開始時的戰栗產熱有關。與此同時,身體前部的血管舒張,加強心、肺和腦的血液循環,待身體前部復溫後,身體後部血管才開始舒張並迅速復溫。由於這樣的主動復溫,使得整個過程只需1.5~2.5小時便可使體溫上升30多度而完全蘇醒。
在冬眠過程中,動物是處於活動(常溫)與麻痹(低溫)交替的冬眠陣狀態。活動時期約為幾小時至幾天。有些種類動物在此期間進行排泄或進食。大多數種類動物不進食,但進行某些生理平衡的調整。
冬眠動物在長達 100多天的冬眠季節內不吃不喝而仍維持生命,是由於有充足的能量儲備,而代謝又降到最低水平,為活動時的1~2%。其呼吸商接近0.7,主要靠氧化脂肪來供給能量和水分。冬眠型動物在肥育期內便儲存了相當於體重30~50%的脂肪,大多數集中於皮下,不僅供給能量還有保溫作用。冬眠型動物的褐脂較非冬眠型多,而經過冬眠後又減少最多。曾被人認為是與冬眠有關的內分泌腺,有冬眠腺之稱。現知與冬眠動物的激醒有密切關系。

熊 睡覺
青蛙 鑽土地底下去
松鼠 樹洞里

每當氣候漸漸變冷,食物缺乏的時候,許多動物就進入冬眠,進行斷食辟穀調整機體,減少機體新陳代謝,使其維持在一個比較低的基礎代謝消耗,以期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從而適應變化的內外環境。所以,冬眠現象是動物生存斗爭中對不良環境適應的一種方法。
動物冬眠時,一冬不吃東西也不會餓死。因為冬眠以前,它們早就開始了冬眠的准備工作,用來度過這段困難時期。這些動物冬眠前的准備工作很特殊,那就是從夏季開始,便在自己的身體內部逐漸積累營養物質,足夠滿主整個冬眠過程中身體需要的基礎代謝消耗。
盡管在身體內積累大量營養物質,可是冬眠期長達數月之久,怎麼夠用呢?原來動物在冬眠期間,伏在窩里不吃也不動,或者很少活動,呼吸次數減少,體溫也下降,血液循環減慢,新陳代謝非常微弱,所消耗的營養物資也就相對減少了,所以體美貯藏的營養物質是足夠供應的。等到身體內所貯藏的營養物質幾乎要用光時,冬眠期也將結束了。冬眠過後的動物,身體顯得非常瘦弱,醒來後要吞食大量食物來補充營養,易變盡快恢復身體常態。

4. 動物冬眠多長時間

可以冬眠六個月

5. 關於動物冬眠的!!

在我國廣大地區,尤其是北方,隨著冬寒的到來,許多變溫動物,如常見的昆蟲(蜜蜂、甲蟲、蠅等)、魚類(鯉、鯽、鯰、泥鰍等),兩棲動物(蛙、蟾蜍、蠑螈等)、爬行動物(蛇、蜥蜴、龜等)和一些低等哺乳動物(蝙蝠等)進入冬眠狀態。它們在巢穴中、樹皮下、泥土中、池底污泥中和其他隱蔽場所,處於麻痹狀態達數月之久,到來年春天蘇醒出來活動。俗話說:「驚蟄百蟲醒」,就是指的這一現象。
大多數昆蟲在氣溫10℃以下,就開始進入麻痹狀態。如把這些昆蟲裝入瓶內,放進裝有雪或冰塊的水盆中,經過10—15分鍾,就可以看到,原來活動飛快的昆蟲逐漸減慢活動,直至停止腿的伸縮,而進入完全麻痹狀態。這與冬眠狀態完全一樣。如果取出後逐漸升溫,又開始活動。昆蟲發生冬眠的速度和深度取決於氣溫。當氣溫降到9—7℃時,蜜蜂就伸直足停止活動。但是,觸動它的翅和足仍能慢慢地抖動。當氣溫降到6~4℃時,就進入深度麻痹狀態,觸動時就沒有任何反應。
魚類,如常見的淡水魚類(青、草、鰱、鱅等),當水溫降到5℃以下,它們就開始藏到水底淤泥中,不活動也不進食,進入冬眠狀態。如果在池塘河湖等水域中越冬的魚類和其他動物過多,耗氧量過大,再由於水面冰封阻礙空氣的透入,就可能造成水中缺氧,二氧化碳積聚過多,再加上其他有害物質的產生和積存等原因,使魚類大批死亡。因此,有的養魚池在開春冰化之後,出現死魚浮於水面的現象。
蛙是常見的兩棲動物,其種類不同,冬眠的特點也各有差異。如夏天生活在水中的池蛙和湖蛙,一到冬天來臨就隱藏到池底和湖底淤泥中冬眠,蘇醒較晚。在水流湍急和不結冰的河中,它們的活動時間可以相當長。草蛙從冬眠狀態中蘇醒過來要比其他兩棲動物早一些。
有尾兩棲類,如蠑螈(又名娃娃魚)等的冬眠,與蛙不一樣,它們雖然喜歡生活在水域中,但冬天來臨則離開水域,在陸地上的巢內、縫隙內、石塊下和樹根下冬眠。
蛇類進入冬眠的時間和蘇醒時間,各個地區差別甚大。主要取決於該地區的氣候條件。根據觀察,當氣溫下降到8~6℃時,蛇就開始停止活動,當氣溫降到3~2℃時,就進入深沉冬眠狀態。此時,它的體溫與環境溫度差不多相等,或略微偏高。但是,在正常的活動和消化時,體溫通常比氣溫高出若干度。
蝙蝠往往選擇土縫、牆縫、峭岩、舊地窯、山洞、樹洞、屋檐和古老建築物等處作為越冬的住所。有時若干只、數十隻、甚至數千隻集居在同一個「冬房」內過冬。它們在冬眠時如同白天睡覺一樣,經常用一隻腳或二隻腳鉤在牆壁的凸出處或洞穴頂上,頭向下。在冬天較溫暖的地區,蝙蝠的冬眠不深,而且斷續地進行。這種斷續性冬眠往往與洞內可食昆蟲的活動狀況有關。
引起上述動物進入冬眠期,主要有兩類外界條件。第一類是直接影響有機體的生存條件的變化,主要是環境溫度的下降。另一類是居住環境的其他變化,如飼料的缺乏。
在通常情況下,當環境溫度低於10~20℃時,上述這些變溫動物就發生冬眠現象。發生冬眠的任何動物,即使在夏天,只要環境溫度下降到至20℃時,也同樣進入休眠狀態,並與在冬季所觀察到的冬眠狀態沒有任何區別。但是,一切發生冬眠的動物,對冷卻的反應,因季節不同而不同。這與動物機體對休眠的准備程度有關。如夏天飼養在零度下的蛙可不發生深沉的冬眠狀態,但在秋天,則很快就進入冬眠狀態。
另外,食料的缺乏、空氣的成份和日照的變化等因素對動物的冬眠,也有相當重要的作用。當食物缺乏時,即使氣溫還在10~12℃以上,某些動物就開始進入冬眠。在較低溫度下,飢餓的動物要比獲得飼料的動物冬眠得快。
在自然條件下,隨著季節的變化,日照時間從夏末秋初開始縮短,這對動物機體的冬眠准備起著重要作用。由於日照時間變短,使得許多魚類、兩棲類、爬行類等的性活動受到抑制。相反,開春日照時間漸長,使其再生功能得到恢復。
總之,這些常見的冬眠動物在自然條件下,開始進入冬眠和蘇醒與外界環境的變化,特別是氣候的季節變化密切相關。正如達爾文曾指出的:「使動物解除休眠所必要的刺激不取決於熱的絕對程度,但是與當地氣候嚴格相適。」

6. 動物冬眠一般從幾月到幾月

冬天的幾個月

7. 動物一般要冬眠多久

三個月

閱讀全文

與動物要冬眠多少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7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