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奇蹄目動物都包括哪些科
奇蹄目Perissodactyla 奇蹄目是哺乳動物下的一個目。包括有奇數腳趾的動物。原始奇蹄動物的腳趾是前三後四,現生的奇蹄動物貘(tapir)就是這樣的腳趾結構。奇蹄目成員胃簡單,不具備偶蹄目部分成員那樣多的胃室,但盲腸大而呈囊狀可協助消化植物纖維。現存的奇蹄目有三個亞目,分別是馬型亞目,Hippomorpha(包括馬科和已經滅絕的雷獸科〕,爪獸亞目,Ancylopoda(已經滅絕〕和角型亞目,Ceratomorpha(包括貘科和犀科〕。奇蹄目的化石非常豐富。奇蹄目史前曾是十分繁盛的種群,分化出形態各異的種類。史前的奇蹄動物包括爪獸(Chalecothere),巨犀(Indricothere)等。現代的奇蹄目整體呈衰落狀態。由於偶蹄目更能適合消化植物纖維,所以奇蹄目的生態位被後起的偶蹄目逐漸取代。 哺乳綱。包括小部分大型草食性有蹄動物。僅第三趾特別發達,其餘各趾或不發達,或完全退化,趾端具蹄。頭部有角或無角,生角者系表皮的衍生物,終生不脫換,與鹿類和牛、羊類的角都不同。門齒上下頜均存在,適於切草,犬齒存在或退化,臼齒齒冠高,咀嚼面寬闊,其上有復雜的棱脊,適於研磨草料。胃為單室胃。這類不反芻的食草動物,都有很大的盲腸和擴大的結腸,微生物在此像在反芻動物瘤胃內那樣對纖維質食物進行發酵分解。肝無膽囊。分為3科:貘科、犀科和馬科,其中貘科分布限於中美、南美和馬來半島。 進化 奇蹄目動物是由古新世的踝節目動物進化而來。基本上從始新世開始分化。 哺乳綱的1目,因趾數多為單數而得名。無鎖骨,股骨具第3轉子;前後肢軸均通過第3趾支持體重。現生種牙齒數36~44枚;具散漫狀蛻膜胎盤和雙角子宮;乳頭鼠鼷位;睾丸降於陰囊或無陰囊;胃簡單;盲腸大並呈囊狀;體長200~400厘米,體重200~3000千克。奇蹄目下分馬形亞目和貘形亞目,包括滅絕的類型在內,共有10多個科。現在只有馬科、貘科和犀科3科7屬17種。 在第三紀初期,多數奇蹄類是小型動物,最古類型的前肢各有4趾,後肢均為3趾。在各地發現的中、上新統的三趾馬化石,四肢兩旁的側趾逐漸縮小,而現存馬科動物的四肢側趾甚至消失,第3趾高度發達,同時四肢也高度特化,肱骨和股骨很短,橈骨和脛骨特別延長,這反映出馬科動物的遠祖從適應森林泥土躍行到逐漸適應草原賓士的過程。 貘形類是最古老的奇蹄類,在系統上和犀類比較近。現生貘在骨骼和牙齒的基本構造上還保留著第三紀初期的許多原始性質,如前足4趾,後足3趾,四肢粗短等。犀類化石在奇蹄目中種類最多,分支最復雜,分布亦廣。原始類型前肢4趾,後肢5趾;後期犀類前肢4~3趾;頭骨延長並增大;前臼齒臼齒化,高冠;門齒從有到無。現存犀類種類已很少,仍保留著一些原始特徵,如有的尚存上、下門齒,頭骨細長,臼齒次高冠或次低冠;具獨角或雙角。 奇蹄目的現生馬類棲居草原和荒漠,活動於多山地帶或高原的開闊地區,有的耐乾熱,有的耐干寒;貘類多棲息在熱帶叢林及水源充足的沼澤地區;現代犀類多棲息於悶熱而潮濕的森林、叢林或蘆葦叢中。現存馬類主要分布於亞洲和非洲,在亞洲可達北緯50多度,計有2屬8種。貘類見於亞洲南部和美洲,現生者僅1屬4種。犀類現在僅分布在亞洲和非洲,計4屬5種。 奇蹄類除有科學研究的價值外,在動物園展出中亦占重要地位,其中犀牛類又是珍貴的葯用資源動物。某些野生馬類還可與同類的家畜雜交,供改良育種的科學實驗用。各國已採取措施,積極保護這類珍稀動物
希望採納
㈡ 有哪些奇蹄目的動物
現存奇蹄類只有馬科、貘科和犀牛科3科7屬17種。
貘科現存僅貘屬的4個種,分別是馬來貘,中美貘,南美貘和山貘。
馬科的全部成員可歸入馬屬,有歐洲野馬,蒙古野馬,非洲野驢,亞洲野驢,普通斑馬,山斑馬,細紋斑馬等
犀牛科現存僅5種,白犀,黑犀,印度犀,爪哇犀和蘇門犀。
㈢ 為什麼馬和驢是奇蹄目而豬牛羊就是偶蹄目呢
馬和驢是奇蹄目是因為馬和驢是大型食草動物,趾數為單數主要以第三趾負重,其餘各趾退化或消失,趾端具蹄,利於奔跑。
豬牛羊是偶蹄目是因為它們為大型食草動物。由於第3和第4趾(指)特別發達,長短相等;第1趾完全退化,第2和第5指(趾)不發達或缺如,因指(趾)為雙數,指(趾)端又有鞘狀蹄。
詳細解析:
奇蹄目,大型食草動物。主要以第三趾負重,其餘各趾退化或消失,趾端具蹄,利於奔跑。馬、驢和犀牛都是這一目的常見動物。
偶蹄目,大型食草動物。第三、四趾同等發育,以此負重,其餘各趾退化。除澳洲外,遍布各地。豬、河馬、牛、駱駝、鹿和長頸鹿都是這一目的動物。
奇蹄目簡介
奇蹄目(學名:Perissodactyla )是哺乳動物下的一個目,因趾數多為單數而得名。原始奇蹄動物的腳趾是前四後三,現生的奇蹄動物貘就是這樣的腳趾結構。奇蹄目成員胃簡單,不具備偶蹄目部分成員那樣多的胃室,但盲腸大而呈囊狀可協助消化植物纖維。
奇蹄目腳的中軸通過中趾,第一趾(大拇指)和第五趾一般都已消失,這樣,前後腳通常只有3個趾起作用,在進步的馬類中甚至只有1個趾。多數動物趾端為蹄,但有一科指端為爪。
在奇蹄目的踝部,距骨近端有一雙重隆起的滑車形的面,以與脛骨相關節,遠端與踝部其他骨頭相連處則為一扁平的面。奇蹄目的股骨,在其骨乾的外側有一顯著的突起,名第三轉子。這類動物的門齒通常齊全,組成一剪割植物的有效器官,犬齒退化或消失;前臼齒在進化過程中逐漸趨向高度臼齒化。
㈣ 什麼是奇蹄目動物
奇蹄目是哺乳動物下的一個目。包括有奇數腳趾的動物。原始奇蹄動物的腳趾是前四後三,現生的奇蹄動物貘(tapir)就是這樣的腳趾結構。奇蹄目成員胃簡單,不具備偶蹄目部分成員那樣多的胃室,但盲腸大而呈囊狀可協助消化植物纖維。
㈤ 什麼是奇蹄動物
蹄是指馬、牛、羊等動物的腳趾端的堅硬物,奇即單數。四肢中只有單數的趾端具備蹄,並以此蹄著地奔跑的動物,稱為奇蹄動物。
奇蹄目是哺乳動物下的一個目。包括有奇數腳趾的動物。原始 奇蹄動物的腳趾是前四後三,現生的奇蹄動物貘(tapir)就是這樣的腳趾結構。奇蹄目成員胃簡單,不具備 偶蹄目部分成員那樣多的胃室,但盲腸大而呈囊狀可協助消化植物纖維。與之對應的有偶蹄動物!
現存奇蹄類只有 馬科、 貘科和 犀牛科3科7屬17種。已知最古老的奇蹄動物是發現於 北美和 歐洲的大約5500萬年前的始馬,又被譯名為 始祖馬,
㈥ 奇蹄目的動物有哪些偶蹄目的動物又有哪些
1.奇蹄目,即奇數腳趾的植食性動物,這類動物的門齒通常齊全,組成一剪割植物的有效器官,犬齒退化或消失;前臼齒在進化過程中逐漸趨向高度臼齒化。
只有馬科、貘科和犀牛科3科7屬17種。
2.偶蹄目,即偶蹄目是哺乳動物中的一個目,約220種,其中包括許多對人類生活很重要的動物。偶蹄目是唯一在現代仍然繁盛的有蹄類。因蹄多為雙數,且第三、四趾同等發育,共同支持體重而得名。
如豬,羚羊,牛,鹿·,麝,駱駝,河馬等約220種
㈦ 奇蹄動物和偶蹄動物怎麼分類
奇蹄目包括有奇數腳趾的動物。現存奇蹄類只有馬科、貘科和犀牛科3科7屬17種。所以最常見的有貘,犀牛等。偶蹄目相對奇蹄目比較繁盛,75屬,約220種。包括野豬、西貒、河馬、駱駝、鹿、叉角羚、長頸鹿等。
1.奇蹄目,即奇數腳趾的植食性動物,這類動物的門齒通常齊全,組成一剪割植物的有效器官,犬齒退化或消失;前臼齒在進化過程中逐漸趨向高度臼齒化.
只有馬科、貘科和犀牛科3科7屬17種.
2.偶蹄目,即偶蹄目是哺乳動物中的一個目,約220種,其中包括許多對人類生活很重要的動物.偶蹄目是唯一在現代仍然繁盛的有蹄類.因蹄多為雙數,且第三、四趾同等發育,共同支持體重而得名.
如豬,羚羊,牛,鹿·,麝,駱駝,河馬等約220種
㈧ 下面哪種動物屬於奇蹄目動物1.山斑馬;2.白唇鹿;3.馬麝
選擇答案:1.山斑馬
中文學名:
山斑馬
拉丁學名:
Equus
zebra
別稱:
哈氏山斑馬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綱:
哺乳綱
目:
奇蹄目
科:
馬科
屬:
馬屬
種:
山斑馬
分布區域:
南非和西南非山區
英文名:
Mountain
zebra
命名人及年代:
Linnaeus,1758
㈨ 偶蹄目動物和奇蹄目動物分別有哪些
偶蹄目:牛,羊
奇蹄目:馬、驢這是常見的代表動物,食草動物門下兩個大目,
㈩ 你知道的有蹄類動物有哪些
有蹄類是指幾類使用趾尖(一般都有蹄)來支撐身體的哺乳動物。它們共有幾個目,當中有6-8個仍然生存。就有蹄超目是一個支序分類學的分支,或只是一個分類單元仍存有爭議,因為未必所有有蹄類都是彼此近親的。有蹄類過往被認為是一個目,及後分裂成奇蹄目,偶蹄目,管齒目,蹄兔目,長鼻目及海牛目現今普遍的有蹄類有馬、斑馬、驢、牛、犀牛、駱駝、河馬、山羊、豬、綿羊、長頸鹿、鹿、貘、羚羊及瞪羚
蹄子是指保護有蹄類哺乳動物足趾前部的曲形角質覆蓋物,將趾的末端幾乎全部包裹住,而有蹄類動物是哺乳動物的一類,多數身體較大,四肢細長,趾端有角質的蹄,蹄數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