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地球上平均多長時間就滅絕一個物種
人類發現的物種是30天滅絕一個 按目前的速度看來 最後滅絕的是蟑螂 其次是老鼠 其次是人 意思最後人只能吃蟑螂和老鼠生存
❷ 如果人類想要滅絕地球上除了人以外最多的動物,需要多久
問題除了人以外,什麼生物最多?答案是細菌和真菌
然後細菌和真菌能滅絕嗎?答案是能,但是要滅絕人。
如果僅僅算動物,又不損害人的情況下進行,那麼就看是什麼了,全人類動員,陸地上的物種只要半天,海洋里的物種需要一個月以上
❸ 地球上平均多長時間滅絕一種動物
全世界每天有75個物種滅絕,每一小時就有3個物種被貼上死亡標簽。很多物種還沒來得及被科學家描述和命名就已經從地球上消失了。據世界《紅皮書》統計,20世紀有110個種和亞種的哺乳動物以及139種和亞種的鳥類在地球上消失了。目前,世界上已有593種鳥、400多種獸、209種兩棲爬行動物和20000多種高等植物瀕於滅絕。近幾個世紀以來,全世界滅絕的野生動植物種類數以千計,其中自16世紀以來滅絕的鳥類約150種,獸類約95種,兩棲爬行類約80種;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統計的數字表明:現在,5%~20%的脊椎動物和樹木物種面臨滅絕的威脅,而且物種滅絕的速度正以百倍的速度增長。
❹ 地球物種滅絕周期是多少
沒有固定的周期
影響滅絕的因素很復雜
有宇宙射線,大規模火山噴發,小行星撞擊等等
奧陶紀伽馬射線爆發4億4千萬年前
泥盆紀超級地幔柱爆發
3億6500萬年前
二疊紀岩漿流
2億5千萬年前
三疊紀晚期大滅絕
2億年前
白堊紀末期恐龍滅絕
6500萬年前
平均1億年一次,後面三次的間隔有浮動
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預測下次大滅絕將提前
❺ 怎麼算動物滅絕
這個不好算,也沒有查到有嚴格的規定。一般是50年沒有野外發現,就可以認為該物種滅絕。
對於已經比較准確地掌握個體數量的物種,或已知分布范圍較小的物種,自其消失到宣布其滅絕的時間較短。如夏威夷烏鴉,當2002年,最後兩只已知的夏威夷烏鴉失蹤後,就宣布此物種滅絕了。
對於不掌握其個體數量的物種,或分布范圍較大的物種,宣布其滅絕的時間就比較長,如東部美洲獅自從1938年銷聲匿跡後,直到2011年才宣布該物種滅絕,期間超過70年。長江白鰭豚自2002年起就再沒發現。2006年曾對白鰭豚的生存水域進行了一次拉網式的搜尋,但一無所獲。從2002年至今已經十幾年過去了,也沒有正式宣布白鰭豚滅絕。
雖然野外個體已經許多年沒有看到過了,但遲遲不宣布滅絕,也有幾方面的原因。
一是匆忙宣布物種滅絕,後來又重新出現了,讓科學家面子受損。世界上不乏已經宣布滅絕的物種又被重新發現的例子,如自1954年後就再沒有發現的雲南閉殼龜,在2004年又重新出現了。印尼的金貓也是如此。
二是人們不願意承認物種滅絕,總是抱有一線希望,希望一個漂亮的物種也許還躲藏在某個沒人發現的角落。那就再等等吧!
❻ 多長時間會有一種動物滅絕
好像是3分鍾
❼ 世界都是有哪些動物即將滅絕,各需要多長時間滅絕
專家告訴我們,每過1小時就會有一種生物滅絕
❽ 人類是如何知道某種物種滅絕了的
物種的滅絕要很長時間才能確定,常常有遺漏的被認為滅絕但還存在的物種,從功夫熊貓就可以看出。。。。
正經: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對「滅絕」做了嚴格的定義:當有充足的理由懷疑最後一個個體已經死亡時才可以認為這個物種已經滅絕。但是對於大多數野生動物,實際上很難獲得關於一個物種最後一個個體是否存活的確切證據。所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對於判斷物種滅絕的標准又作了進一步說明:當在某一物種的全部歷史分布區域內進行了系列的徹底考察後沒有能夠發現一個個體時就可以認為這個物種已經滅絕,並且規定考察應該涵蓋該物種所有已知或可能的棲息地、採用適當的時間頻次(每天、每個季節或每年一次),並且歷次考察所經歷的時間跨度應該超過這個物種一個生命周期。
------ 引自網路
華南虎野外滅絕事件
為什麼許多保護學家認為華南虎在野外已經滅絕了呢?第一,從上世紀70年代初期至今,沒有任何官方或生物學家見到過華南虎;第二,我國在上世紀90年代初曾經組織過中外科學家進行規模較大的考察活動,涉及湖南、福建、廣東等省十餘個自然保護區,後來又擴大到浙江、江西等省,並使用紅外攝像技術,仍然沒有找到能夠證實華南虎存在的確切證據;第三,我國華南地區屬於經濟較發達地區,人類活動干擾大,生態系統不健康,缺乏華南虎所需要的足夠食物和棲息地。
棲息地是華南虎存在的一個最基本條件。如果這個地區連一大片保存完整的原始森林都沒有的話,就很難說這里會有老虎存在。我們更不要想當然地認為可以在旅遊地點或者風景名勝區看到老虎,從中國目前的現狀看,這是根本不可能的。此外,老虎是大型食肉動物,處於食物鏈和營養金字塔的頂端,它是否存在,還要取決於供養它的食物——大型有蹄動物如鹿、野豬、野羊等動物是否足夠豐富。從目前看,這樣的棲息地在我國也極為匱乏。
----- 引自網路
總結:說白了,這個就是物種調查,在該物種可能的生存環境就是一個勁找,在一個生命周期內,分多次使勁找(特別是植物)。找到最後,沒找到,於是一篇沒有任何收獲的論文誕生了,這個物種滅絕了。。。
PS: 人類不是對每個物種的滅絕與否都感興趣,只對只對一些對生態對人類有重要意義的種類感興趣。現在比大熊貓稀少的種類多之又多,誰管它是死是活喲,說白了就是不值錢。
❾ 世界上的已知的物種有150萬,每60秒滅絕一個,需要多長時間滅絕完
60秒滅絕一個,相當於1分鍾滅絕1個,那麼就要150萬分鍾才能滅絕完。
1500000分鍾=1500000/60小時=25000小時=25000/24天≈1041.7天
❿ 自然現象多久滅絕一隻動物
人與千萬種生物共同構成地球生物鏈。任何一個物種的滅絕,都會影響生態鏈條的平衡。在恐龍時代,平均每1000年才有一種動物滅絕;20世紀以前,地球上大約每4年有一種動物絕種;現在每年有4萬種生物絕跡。近150年,鳥類滅絕了約80種;近50年來,獸類滅絕了近40種。近100年來,物種滅絕的速度超出自然滅絕率的10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