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動物絕跡速度多少合適

動物絕跡速度多少合適

發布時間:2022-06-10 11:52:31

㈠ 哪些動物瀕臨絕跡

該聯盟在公報中說,兩棲類動物是當今世界上生存形勢最為嚴峻的動物群體。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家組聯合主席詹姆斯·科林斯說:「地球上的兩棲類動物正在為生存苦苦掙扎,各種不利因素如傳染病、棲所的破壞、氣候變化和空氣污染等都在威脅著兩棲類動物的生存。」 我國瀕臨滅絕的動物:糜鹿(全世界3000頭)、華南虎(50頭)、雪豹(100-2000頭)、揚子鱷(1500隻)、白暨豚(100隻)、大熊貓(1000隻)、黑犀牛(3500頭)、指猴(9隻)、絨毛蛛猴(100隻)、滇金絲猴(1000隻)、野金絲猴(700隻)、白眉長臂猴(70隻) 藏羚羊 東北虎 朱䴉、亞洲象、白鶴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提供的資料表明,遠古時代500年才有一種獸類滅絕。但20世紀以來,4年就有一種哺乳動物滅絕,是正常滅絕速率的125倍,而且這一趨勢還在加劇。科學家們統計,在我們共同生活的家園中,有5025種野生動物瀕臨滅絕邊緣,其中我國已達390多種,新疆在100種左右。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介紹說,新疆列入國家級野生動物保護品種名錄的共有115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28種,分別是獸類:紫貂、貂熊、虎、雪豹、蒙古野驢、西藏野驢、野馬、野駱駝、野氂牛、普氏原羚、高鼻羚羊、北山羊、河狸;鳥類:白鸛、黑鸛、金雕、白肩雕、玉帶海雕、白尾海雕、胡兀鷲、黑頸鶴、白鶴、大鴇、小鴇、波斑鴇;爬行類:四爪陸龜;魚類:新疆大頭魚等。 此外,新疆還有18種獸類、68種鳥類和1種昆蟲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 藍鯨 藍鯨不但是最大的鯨類,而且比地球上曾經生活的最大的恐龍還要大,是目前人們所知道的自古至今所有動物中體型最大的。藍鯨一般體長為2400—3400厘米,體重為150,000—200,000千克,也就是說,它的體重相當於25隻以上的非洲象,或者2000—3000個人的重量的總和。所幸的是,由於海洋浮力的作用,它不需要像陸生動物那樣費力地支撐自己的體重,另外龐大的身軀還有助於保持恆定的體溫。 藍鯨又叫剃刀鯨、藍長須鯨,是須鯨中的一種。它的口中沒有牙齒,卻長著許多櫛齒般的三角形的須。除了黝黑色的鯨須外,背部幾乎都是青藍色,體側鑲有白色的斑點,腹部淺灰色,上面有70—180皺褶,可以膨脹,也會收縮。 不可思意的是,藍鯨這種超大型的動物竟然就是以鱗蝦這種微小的動物為主要食料的。藍鯨要維持那巨大身軀的需要,每天吞吃的食物就很多。它的胃分成四個,第一胃為食道部分膨大而變成的,所以胃口極大,一次可以吞食磷蝦200萬只,每天要吃掉4000—8000千克,如果腹中的食物少於2000千克,就會有飢餓的感覺。當藍鯨覓食的時候,張開大嘴,吞進大量海水,而海水中的大量磷蝦也就隨著海水一起被吞進去。藍鯨閉上嘴,用舌把海水排出。由於鯨須的後側像掃帚一樣,使海水篩過流出,而磷蝦卻被攔住了。藍鯨的食物還有其他蝦類、小魚、水母、硅藻,以及各種浮游生物等。 藍鯨的身軀是如此的巨大,以致於一條舌頭就有2000千克,頭骨有3000千克,肝臟有1000千克,心臟有500千克,血液循環量達8000千克,雄獸的睾丸也有45千克。如果把它的腸子拉直,足有200—300米,血管粗得足以裝下一個小孩,臟壁厚達60多厘米,雄獸的陰莖長達3米。它的力量也大得驚人,所發出的功率約為1500一1700馬力,堪稱是動物世界中當之無愧的大力士。 藍鯨在冬季繁殖,雌獸一般每2年生育一次,懷孕期為10—12個月,每胎只產1仔。這種「海上怪物」,產出的幼仔也是大得驚人的,剛出生時體長就達6—8米,體重約為6000千克,為了防止窒息而死,雌獸要將幼仔托出水面呼吸第一口空氣,以後它就能自己呼吸了。藍鯨乳汁中的營養十分豐富,其中脂肪的含量是牛乳的10倍,而幼仔每天吸食的乳汁在1000千克以上,所以發育得很快,8個月以後,可增加到15米,體重增長到23,000千克,可以自己張嘴吃各種浮游生物了。到了2歲半至3歲時,體長即可超過20米。性成熟的年齡約為8一10歲,壽命一般都在50歲以上,最多可以活到90—100歲。 這個龐然大物,力大無窮,游得也快。一頭藍鯨的拉力相當於一台中型火車頭的拉力,約1700馬力。它的游速每小時平均27千米,短時間內可達37千米。據報道,曾經有一頭藍鯨,將一條800馬力的捕鯨快艇曳行了8個多小時,平均時速9千米多,當時這條快艇是開足馬力向後退行,卻仍舊被這條藍鯨拉著向前行駛了74千米多。由此可見,藍鯨的力量多麼巨大! 據估計,20世紀初時藍鯨在海洋中還有30萬頭,但由於一些國家濫肆捕獵,數量銳減,現在估計只剩下幾千頭了。即使嚴禁捕獵得以實現,由於藍鯨在茫茫大海之中,很難同配偶相遇,繁殖後代困難,正瀕臨滅絕的命運。 你是否知道地球上動物種類正在急劇減少,一個接一個,一種接一種都消失了.地球上的生物原本自然形成食物鏈而互相依存.有人問如果這世界上只剩下人類,人類還能支撐多久?請看令人憂心的近年動物滅絕記載:渡渡鳥(印度,1781),藍馬羚(南非,1799),馬里恩象龜(舌塞爾,1800),大海雀(大西洋,1844),歐洲野馬(歐洲,1876),斑驢(亞洲,1883),白臀葉猴(中國,1893),旅鴿(北美,1914),佛羅里達猴(北美,1917),卡羅萊那鸚鵡(北美,1918),中國犀牛(中國,1922),高加索野牛(歐洲,1925),巴厘虎(印尼,1937),紅鴨(印度,1942),普氏野馬(中國,1947),袋狼(澳洲,1948),冠麻鴨(亞洲,1964),爪哇虎(印尼,1972)……也有材料談到我國頻臨滅絕的動物如:糜鹿(全世界3*!000頭),華南虎(50頭),雪豹(1*!000~2*!000頭),揚子鱷(1*!500隻),白暨豚(100隻),大熊貓(1*!000隻),黑犀牛(3*!500頭)指猴(9隻),絨毛蛛猴(100隻),滇金絲猴(1*!000隻),野金絲猴(700隻),白眉長臂猴(70隻). 1 動物有益於人類 地球上人類起源與動物起源在茫茫歷史長河中時間相隔不算太長.人類形成後依賴林果漁獵以生存和進化.後來發展了農業(第一次社會大分工)和畜牧業(第二次社會大分工),生產上去了,有剩餘價值可以剝削,於是原始社會進步到奴隸社會. 人類和動物的關系非常密切也非常復雜.人和動物在地球食物鏈中互爭口糧又互相依存,接觸頻繁.一般按人類需要分其為6類: 1.1 食品動物(Food Animals) 供應人類豐富營養來源的肉、乳、禽、蛋、魚等. 1.2 役用動物(Labor Animals) 馬、驢、騾、駱駝等.騎、馱、拉,被譽為"不要能源」的動力,有戰略意義. 1.3 經濟動物(Economic Animals) 生產羊毛、裘皮、皮革等.如綿羊、長毛兔、海狸鼠、黃鼬、藍狐等. 1.4 實驗動物(Laboratory Animals) 以科學實驗為目的、定向培育出的特種動物,有嚴格遺傳學和生物學要求,目前以小鼠、大鼠、豚鼠、倉鼠為代表. 1.5 醫用動物(Medical Animals) 生物製品原料如血清馬、雞胚等;檢測工具如家兔;中葯原料如鹿(茸)、熊(膽)、牛(黃)、馬(寶)、虎(骨)等. 1.6 觀賞動物(寵物,Pet) 貓、狗、鸚鵡、金絲雀、金魚等.動物園、馬戲團動物皆屬之. 2 動物對人類也有有害一面 動物約有200種傳染病、80種寄生蟲病,其中半數可以感染給人.1967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把這類在動物和人之間傳播的疾病定名為Zoonoses,原意是"動物源性病」,其後WHO/FAO聯合專家委員會又把它界定為"在人類與脊椎動物之間可以自由傳播的疾病」.

㈡ 地球上每天有多少種動物滅絕

十年前全世界平均四天就有一種動物絕跡,十年後的今天平均每四小時就有一種動物在地球上絕跡。即現在動物滅絕的速度大約是十年前的二十四倍。

全世界每天有75個物種滅絕,每一小時就有3個物種被貼上死亡標簽。很多物種還沒來得及被科學家描述和命名就已經從地球上消失了。據世界《紅皮書》統計,20世紀有110個種和亞種的哺乳動物以及139種和亞種的鳥類在地球上消失了。目前,世界上已有593種鳥、400多種獸、209種兩棲爬行動物和20000多種高等植物瀕於滅絕。

以高等動物中的鳥類和獸類為例,從1600年至1800年的200年間,總共滅絕了25種,而從1800年至1950年的150年間則共滅絕了78種。同樣,高等植物每年大約滅絕200種左右,如果再加上其他物種,目前世界大致上每天就要滅絕一個物種。

㈢ 攝影菜鳥。請問抓拍動物或者路上行人數碼相機的快門一般調到多少

一般而言,拍攝行人,只要快門速度不低於1/60秒,就能定格.

動物就不好說了,因為范圍太寬.主要依據動物的運動速度.

比如走動的鴨子,只需要1/20秒,就能定格;而近處飛行中的鳥,需要1/200秒才能定格.

這個數據也不是絕對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幾個因素:
1.鏡頭的焦距:用廣角鏡頭拍攝,快門速度可以慢一些,用長焦鏡頭,快門速度就要加快,否則容易出現虛化.

2.和被拍攝對象的距離:離被拍攝對象越遠,快門速度可以慢一些,反之,快門速度就要加快.

3.同時還要考慮當時的光線,如果光線不足,快門速度太快,容易導致曝光不足.需要同時調整光圈或ISO.

㈣ 自然現象多久滅絕一隻動物

人與千萬種生物共同構成地球生物鏈。任何一個物種的滅絕,都會影響生態鏈條的平衡。在恐龍時代,平均每1000年才有一種動物滅絕;20世紀以前,地球上大約每4年有一種動物絕種;現在每年有4萬種生物絕跡。近150年,鳥類滅絕了約80種;近50年來,獸類滅絕了近40種。近100年來,物種滅絕的速度超出自然滅絕率的1000倍。

㈤ 幾秒有一種動物滅絕

一年一種
據專家測算,目前地球上的動物滅絕的速度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要快竟然比2000年前要快上1000倍之多。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11月8日在瑞士格朗士召開的年會上宣布,亞洲羚羊、亞洲野駱駝和賴比瑞亞猞猁等100多種野生動物都不幸被加添至世界瀕臨滅絕動物的「最緊急狀況」類別之中。

據報道,兩年前,該聯盟曾發表過世界稀有動物的「紅色名單」。而兩年後,全世界總共又增加了121種瀕臨滅絕的野生動物。新的「紅色名單」收錄有11167種瀕臨滅絕動物,並按照其受威脅的程度分成不同的級別,其中881種其實已完全絕種,或至少在野生世界已完全絕跡,此外還有1000餘種正受到絕種的嚴重威脅。

亞洲羚羊是說明稀有動物滅絕速度奇快的一個代表。1993年,尚有100萬頭亞洲羚羊活躍在中亞草原和沙漠上,而今天所剩還不到5萬頭。亞洲野駱駝的處境更為危急:目前在中國僅剩500-1000頭,而且遭到采礦工程的極大威脅,同時因它與家養駱駝爭奪水源和草原,而時時被射殺或驅趕。

目前的資料僅統計了地球上所有植物種類的4%,但即便根據不完整的資料,也有多達5714種植物已經滅絕,另有1046種正處於危急狀態,最近連生存能力極強的墨西哥仙人掌也不幸登上了「紅色名單」。

㈥ 我國臨頻滅絕動物,要環境、數量、臨危等級、致危因素

我國十大瀕危動物(標題) 1.大熊貓。大熊貓是一種以食竹為主的食肉目動物,不僅集珍稀、瀕危、特產於一身,而且非常古老,有「活化石」之稱。與其同時代的古動物劍齒虎、猛獁象、巨貘等均已因冰川的侵襲而滅絕,唯有大熊貓因隱退山谷而遺存下來。現僅分布於中國四川、陝西、甘肅約40個縣境內的群山疊翠的竹林中,過著與世無爭的隱居生活。 2.金絲猴。中國金絲猴包括川、滇、黔三種,大家比較熟悉的當屬川金絲猴。川金絲猴,分布於四川、陝西、湖北及甘肅,深居山林,結群生活。背覆金絲「披風」,攀樹跳躍、騰挪如飛。金絲猴剛被命名時,因其仰鼻金發,使動物學家愛德華先生聯想起歐洲十字軍司令的翹鼻金發的夫人洛克安娜,於是,他便用這個美人之名命名了金絲猴。 3.白鰭豚。白鰭豚為中國長江中下游的特有水獸,全球豚類有70多種,淡水僅5種,中國僅此一種淡水鯨,分布狹窄,比大熊貓更古老、更稀少。白鰭豚體態嬌美、皮膚滑膩、眼小如豆、耳小像針,上下頜密布小牙130多顆,頭頂左上方有一圓形鼻孔,每隔20秒出水換一次氣,雖然視聽能力欠佳,但其聲納系統對超聲波的回聲定位能力可使它與十幾公里外的同伴取得聯系。2007年8月8日正式宣告絕種。 4.華南虎。華南虎的英文為「中國虎」,是我國特有亞種,原為中國分布最廣、數量最多、體型較小但資格最老的一個虎種。華南虎正處於垂危狀態。 5.朱䴉。要問中國最珍稀的鳥是什麼,那朱䴉應當名列前茅,並一度被認為已經滅絕,它們原是東亞地區的特產鳥類,僅在中國、朝鮮、日本及俄羅斯有分布,但上世紀六十年代後都失去了蹤影。難道朱䴉真的消失了嗎?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中國鳥類學家開始尋找朱䴉,1981年終於在陝西洋縣姚家溝發現2窩共7隻朱䴉,轟動了世界。 6.褐馬雞。褐馬雞是一種產於中國山西龐泉溝、河北小五台山及北京門頭溝的珍禽,因耳部由兩個雪白的耳羽,好似長角,有人稱之為角雞或耳雞。尾羽上翹後,披散垂下,如同馬尾,故名馬雞,馬雞屬共有4種,均產於中國,既藏馬雞、白馬雞、藍馬雞和褐馬雞。許多動物學家建議,應把褐馬雞定為中國國鳥。目前,褐馬雞為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紅皮書「瀕危」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7.揚子鱷。揚子鱷是中國唯一的鱷種。全球鱷魚共有25種,中國只有灣鱷和揚子鱷。灣鱷是世界上最大的爬行動物,而揚子鱷現為我國特有,也是遠古北方僅存的唯一分布在溫帶的孑遺種類。 8.黑頸鶴。黑頸鶴是世界上唯一一種高原鶴類,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神聖的大鳥,也是世界十五鶴中被最晚記錄到的一種鶴,它是俄國探險家普熱爾瓦爾斯基於1876年在中國青海湖發現的。黑頸鶴夏季在西藏繁殖,冬季遷至雲貴越冬,少數還飛越喜馬拉雅山至不丹越冬。 9.藏羚羊。由於1980年以來西方時裝界對「藏羚絨披肩」即「沙圖什」的消費需求而刺激了偷獵者的謀財害命,另外一些採金者也在對其肆意殺戮,致使生活在生命極限的高寒地區的藏羚羊正以一年近萬只的速度減少。為打擊盜獵,這幾年青海、新疆、西藏的反盜獵力量林業公安一直在為保衛藏羚羊等野生動物而戰斗,其中的佼佼者即「野氂牛隊」,他們已經有兩位英雄為此獻身。 10.麋鹿。作為中國特有的濕地鹿類,曾於上世紀初在中國本土滅絕,幸有少量存於歐洲,經過一個世紀的養護,種群才得以恢復。麋鹿是濕地動物,由於對濕地環境的適應,而形成特殊的形態,即所謂的「四不象」,角似鹿非鹿、臉似馬非馬、蹄似牛非牛、尾似驢非驢。 金貓Catopuma temmincki 別名 原貓、紅春豹、芝麻豹、狸豹 英文名 Asiatic golden cat 分類地位 食肉目CARNIVORA 貓科Felidae 瀕危等級 易危(V) 生境與習性 棲於亞洲熱帶、亞丶熱帶山地各種森林中,從濕潤的常綠林到海拔3000M左右的乾旱針闊混交林或針葉林都有金貓的活動,也偶見於灌木叢和草地。常單獨生活,白天棲於樹上洞穴內,夜間下地活動。一般活動范圍2—4Km2,每夜行程約500—1500m,常在山脊光禿的小山包、岩石或三叉路口處排便。能捕食黃麂、毛冠鹿、麝等偶蹄類,但主要以各種體型較大的嚙齒動物為食,也捕食地面較大的雉科鳥類、野兔等動物。雖無固定的繁殖季節,但多在冬季發丶情、春季產仔,妊娠期約91天,每台2或3仔,產於樹洞內。 我國金貓數量不過3000—5000隻 至危因素 金貓數量歷來不多。中國民間傳統將金貓骨作豹骨入葯。大型貓科動物(虎、豹)數量迅速大幅度下降的同時,盜獵者逐步把目標轉向金貓。另外,山地林區狩獵強度有增無減,金貓賴以生存的食物資源下降,也影響金貓種群的發展。棲息地的變化,也導致其數量的減少。 荒漠貓Felis bieti 別名 草帽、漠貓、草猞猁 英文名 Chinese desert cat,Chinese mountain cat 分類地位 食肉目CARNIVORA 貓科Felidae 瀕危等級 瀕危(E) 分布 主要分布在中國,產於新疆、青海、甘肅、內蒙古、陝西和四川;國外尚記載於蒙古共和國。 生境與習性 其棲息地生境主要有高山草甸、高山灌叢、山地針葉林緣、草原草甸、荒漠半荒漠和黃土丘陵乾草原六種類型,棲居高度為2800—4100m。一般以高山灌叢帶及山地陽坡以圓柏、杜鵑等為主的灌木疏林地區(植被類型為山地針葉林帶)較為常見,因為此類生境中的嚙齒種類和數量都最多,可給荒漠貓提供豐富的食物。不論它們選擇何種生境,在其棲息地范圍內必有大量的天然崖坡與岩洞,藉以隱蔽並利用石隙岩縫作巢。交配期在1—2月間,5月產仔,仔數為2—4隻(李德浩等,1989)。 種群現狀 種群現狀不詳,種群數量尚難估計。 至危原因 迄今對其生活習性所知甚少,主要至危原因不清楚,但是50年代到1978年間經常使用化學毒物間接殺死了大量的以鼠類為主食的食肉動物是重要的因素。目前在荒漠貓的分布區仍在使用其他的化學毒葯來控制鼠害(Cat Specialist Group1992)。 麻狸 英名 Jungle cat 分類地位 食肉目CARNIVORA 貓科Felidae 瀕危等級 稀有(R) 分布 目前國內僅見於雲南南部和西丶藏南緣;在海拔2410m的喜馬拉雅山上有發現記錄(Guggis丶berg,1975)國外分布於亞洲中西部與南部,即從伊朗、黑海至高加索、印度半島和中南半 生境與習性 棲息於溝谷、湖河邊緣的灌木叢及蘆葦叢,也棲於山地緣或長有高草的原野。在雲南西雙版納較為乾旱的大坪壩,由於壩區的栽培作物如玉米、甘薯、花生、蠶豆等常招致大量鼠類。使叢林貓稱謂該種環境的主要小型食肉獸。有時也到村莊附近活動,棲居的海拔高度可達2410m左右。妊娠期93—131天。每胎2—5仔,通常2仔。性成熟的年齡為11—18個月。壽命可達14年(Cat Specialist Group,1992)。 種群現狀 叢林貓在伊朗、印度等地分布較廣,但是中國作為其分布邊緣地帶,數量非常稀少(Cat Specialist Group,1992)。目前僅發現與雲南和西丶藏南緣林區,分布范圍有限。在野外考察中只偶爾可見,國內的生存量尚不清楚。 至危原因 有待進行生態學調查,但是作為國內分布極為有限,僅偶爾發現的一種貓科動物,此種的皮張仍在收購和貿易中。可見加強保護,嚴格禁止捕捉和獵殺,同時注意它的棲息地的保護,顯然是當務之急。 金錢豹、文豹 英名 Leopard,Panther,North Chinese leopard 分類地位 食肉目CARNIVORA 貓科Felidae 瀕危等級 瀕危(E) 分布 豹主要分布亞洲、非洲及阿丶拉丶伯半島。我國的豹除台丶灣、新疆、寧夏外,曾普遍見於各省區。據記載,我國的豹分3個地理亞種: 1. 華南亞種P.P. fusca(華南豹):見於現在、雲南、貴州、四川、青海、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廣東、廣西、陝西南部、河南、安徽等省區。 2. 華北亞種P.p.fontanierii(華北豹):見於河北、山西、陝西北部。 3. 東北亞種P.p.orientalis(東北豹):曾見於黑龍江省的大、小興安嶺和吉林省的東部山區,向東延伸至俄羅斯沿海編曲和朝鮮北部。 生境與習性 生活於多種生境里,森林、灌木、濕地、荒漠等都能生存,但我國豹主要生活在山地林區,其巢穴多築與濃密樹叢、灌叢或岩洞中。豹營獨居生活,常夜間活動,白天在樹上或岩洞休息。在食物豐富的地區,活動范圍較固定;食物缺乏時,則游盪數十公里覓食。豹守衛自己較固定的領域,雄性的領域比雌性者大。豹捕食各種有蹄類動物,在南方也捕食猴、兔、鼠類、鳥類、和魚類,秋季也採食甜味的漿果。食物缺乏時,也於夜間潛入村屯盜食家禽家畜。豹於冬季和春季發丶情交配。懷孕期100天左右,4—5月份產仔,每產2—4仔,哺乳期約3個月,初生仔體重550—750g,約10日齡時睜開眼睛,18—24個月能圖例生活,幼獸和木獸在一起直到下次發丶情期。幼獸2、3歲後性成熟。壽命約20歲,飼養者可達23年。 種群現狀 豹是大型猛獸,分布范圍又很廣,調查全國范圍的種群數量有一定難度。然而,由於50—60年代「打虎除害」同時也除「豹害」,加之棲息環境的改變,以致30Ian來許多地區的豹數量急劇減少或已絕跡不見。 華南豹:50年代初,華南豹在江南諸省的種群數量還相當多,由於認為的過量捕殺,豹的種群數量急劇下降。 華北豹:山西為主。陝西省土地總面積15萬多平方公里,60年代被捕獲的1750隻豹的平均密度為1隻/86km²,而70年代1224隻豹的平均密度為1隻/122.5km²,平均下降了60%。80年代捕殺量少喝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宣傳不無關系,但豹的自然種群數量的急劇減少也是客觀事實。估計現在山西的豹約一百多隻之數。已有報道,甘肅的豹已絕跡(陳鈞,1993),河南、河北的豹已不再有報道。 東北豹:大興安嶺南部30年代曾有豹的記載(Loukashkin,1936),但近半個多世紀以來,黑龍江省全境已無蹤跡。近年來,吉林省境內的豹已基本絕跡(李彤等,1993;馮江等,1993)。80年代,中國境內野生的東北豹已經絕跡。 依據皮毛收購情況分析和估計,到80年代末全國豹的野生種群數量可能尚有數百隻。 至危原因 1. 長期的國度獵捕是主要原因。認為豹為害家畜,其皮毛或骨骼代虎骨用,故而遭到大量獵捕。 2. 棲息地的破壞是報數量劇減的另一個原因。 3. 種群過小且相互隔離,導致種群退化,也是至危原因之一。 老虎、大蟲、山神爺(東北)、扁擔花(四川)、「打哈」(蒙) 英名 Tiger 分類地位 食肉目CARNIVORA 貓科Felidae 瀕危等級 瀕危(E) 分布 在我國曾廣泛分布,北自黑龍江,南至西雙版納,東起東海沿岸西至新疆羅布泊,可以說除海南和台丶灣外,各省區都有虎的蹤跡。據記載,我國虎有6個地理亞種(高耀亭等,1987),實際上可能只有5個是一般所接受的。 1. 指名亞種P.t.tigris(孟加拉虎),分布於西丶藏亞東、吉隆、達旺以南及林芝、墨脫等地;雲南西部德宏州等。 2. 南亞亞種P.t.corbetti(印支虎),分布雲南西雙版納、思茅,廣西西南部。 3. 華南亞種P.t.amoyensis(華南虎),僅分布於我國南方地區,為我國特有亞種,過去曾廣泛分布在東起閩浙(約東經120°)西至川西(約東經100°),南自廣西(約北緯23°)北及豫晉邊界(約北緯35°),全區東西長約2000km,難北寬1500km。據記載一個多世紀前,廈門(1858)、杭州(1880)、福建(1894)、南京(1895)都曾發現過虎,之後在安徽安慶、四川宜賓、樂山、青川、平武亦相許發現有虎(Alllen,1938)。據調查,20世紀50年代江西、湖南、貴州等省還是虎比較多的省區。然而,據近年來調查,許多省區的虎已經絕跡。至90年代初,僅見於粵北、贛(gàn)南(江西的南部簡稱)、湘南及桂東北(南嶺)、贛北及閩西(武夷山)、湘西北、黔東北及川東南(武陵山)等,總計約20萬km²(劉振河燈,1983)。 4. 西北亞種P.t.uirgata(裏海虎),記錄於新疆塔里木河沿岸、羅布泊。估計在20世紀20年代絕跡(高行宜,1993)。本亞種在伊朗、俄羅斯境內於70年代亦絕跡(Jackson,1993)。 5. 東北亞種P.t.altaica(東北虎),本亞種在東北山區曾廣泛分布,但近三十年來,東北虎的分布區大大縮小,至80年代初僅見於東經128°以東的東北東部山區(張廣才嶺、老爺嶺)。事實上至80年代末,長白山區的虎已經絕跡(王振堂,1994),只有少數個體殘存在吉林省琿春縣春化林區。 生境與習性 是典型的山地林棲動物,由男方的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以致北方的落葉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都能很好的生活。在我國東北地區,也常出沒於山脊、矮林灌木叢和岩石較多或礫石塘等山地,以利於捕食。虎常單獨活動,只有在繁殖季節雌雄才在一起生活。無固定巢穴,多在山林間游盪尋食。能游泳,不會爬樹。由於林區開發、人口激增,過去片源地區都已開發為村鎮,虎亦常到林區居民點附近覓食。虎多黃昏活動,白天多潛伏休息,沒有驚動則很少出來。虎的活動范圍較大,在北方日尋食活動范圍可達數十公里;在南方西雙版納因食物較多則活動距離較短。捕食野豬,以及馬鹿、水鹿、狍、麝、麂等有蹄類動物,偶爾亦捕食野禽,秋季亦採食漿果和大型昆蟲。 發丶情交配期一般在去11月亦翌年2月份,發丶情期間,虎的叫聲特別響亮,能達到2km遠。懷孕期105天左右,每產1—5仔,通常2仔,新生虎仔重約1kg,哺乳期5—6個月,母虎和幼仔在一起生活2—3年,在此期間雌虎不發丶情交配,故在自然條件下雌虎要每隔2—3年菜能繁殖一次。雌虎3年齡時性成熟,雄虎要更晚些,虎的壽命一般20—25年。 國野生虎的總數估計已不足150隻,其中東北虎殘存約20隻(馬逸清等,1994;高中信等,1993;吳憲忠等,1994),華南虎20—30隻(劉振和等,1983;袁喜才1994;何曉瑞,1994——,印支虎估計有30—40隻,孟加拉虎的數量估計30隻左右(何曉瑞,1994;王應祥,1995)。全世界總量不超過7700隻。 至危原因 1. 棲息地消失是根本原因。森林採伐速度加快,加上礦山開采,修路建房等人類頻繁的經濟活動,使森林植被不停收縮,虎的活動地盤縮小,馬鹿、狍、野豬、麂等作為食物來源,它們本身種群數量也不斷減少,嚴重影響虎的生存。 2. 長期以來的過量捕殺是虎數目急劇減少的重要原因;加上虎皮值錢,虎骨又用作傳統中葯。雖然過於強調因為虎骨入葯而導致虎的瀕危,是不符合虎這種大型貓科動物瀕危的歷史過程的。因為歷來入葯所用「虎骨」實際含有許多種大型動物的骨骼一並在內。但是虎皮和虎骨的貿易的確也是目前虎類面臨滅絕的重要因素之一。 3. 老虎的分布由於人類活動、棲息地破壞等因素而被分割成島狀,各分布區的小群之間缺少基因交換,必將導致小種群生存力和繁殖力的衰退。

㈦ 我國瀕臨滅絕的動物有多少種

生物多樣性減少。當前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損失的速度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快,鳥類和哺乳動物現在的滅絕速度可能是它們在未受干擾的自然界中的100倍至1000倍。

近兩千年來,全世界約110多種獸類和130多種鳥類從地球上消失了。自1600年以來的400多年時間里,在總共4226種哺乳動物中,已有36種滅絕,佔0.85%;120種瀕臨滅絕,佔2.84%。在已知的8684種的鳥類中,已滅絕的有94種,佔1.09%;瀕臨滅絕的有187種,佔2.16%。據「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同盟」的資料,自1850年以來的150多年時間里,人類已使75種鳥類和哺乳動物絕種,使359種鳥類和297種獸類動物面臨滅絕的危險。據估計,現在全世界有2500種植物和1000多種脊椎動物瀕於滅絕的危險。

我們中國也一樣,中國瀕臨滅絕的動物有400多種,如:大熊貓、老虎、金絲猴、丹頂鶴、白鰭豚、長臂猿等。中國瀕臨滅絕的植物有121種,如:荷葉鐵線蕨、海南粗榧、人參等。

動物、植物和微生物資源,是自然界發展的產物,是人類社會不可缺少的寶貴財富,同時也是自然生態平衡的有機組成部分,缺一不可。它們如果一旦滅絕,將是地球生物圈難以彌補的重大損失。

㈧ 欲將一般動物細胞離心下來,其離心速率應為多少轉速

欲回收動物細胞,其離心速率一般為300×g(約1OOOrpm),5-10分鍾,轉速過高或離心時間過長都將造成細胞死亡。合適的離心轉速是根據相對離心力決定。RCF=1.119×105×r×(rpm)2 ,其中r為離心機轉軸中心與離心套管底部內壁的距離;rpm為離心機每分鍾的轉數;RCF(relative centrifugal force)為相對離心力,以重力加速度g(980.66cm/s2)的倍數來表示單位。

㈨ 地煞多少速度合適,不想太快浪費屬性

要是搶1速的話,一般是850+的速度,開鳥陣。變卡更容易確保,因為怪也會流雲自己,凝滯你之類的。
要是想比 長生無界怪 快的話,一般是650左右速度吧,也是最好變卡。因為長生會舍,好不容易都快殺死怪了,物理系沒有它速度快,人家舍了再殺沒意義了。或者是輔助系沒它快,無魂,斷線也是白丟了。除非有PS禁療,那速度就隨意了。

閱讀全文

與動物絕跡速度多少合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7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